•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6

心晴joanny
首页 > 论文问答 > 国学与经典论文范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呼啦啦达人

已采纳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着的一部军事经典着作。孙武的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他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孙武将其所撰兵法13篇献给吴王,阖庐遂以孙武为将,出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出自孙武。但后人因《汉书·艺文志》着录《吴孙子兵法》有82篇,图9卷,而多认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又有人因《汉书·艺文志》着录的《齐孙子》,即《孙膑兵法》久已失佚,后世流传的只有一部《孙子兵法》,而认为13篇出自孙膑之手。不过,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一部《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的残简,以及记载孙武言行的70余枚竹简后,学者们已多倾向于13篇应出自孙武之手,82篇则是孙武后学所着,是用以补充和解释13篇的。《孙子兵法》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题思想,但又构成一完整的思想体系。《计》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孙武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道”、“天”、“地”、“将”和“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要素。“道”指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昼夜、晴雨、寒暑等气候时节和天命、人事、道义;“地”指土地和地势、地形的高下、险要、平坦、距离的远近,攻守进退的利弊;“将”指将帅的智谋、赏罚必信、爱抚士卒、英勇果断和军纪严明;“法”则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孙子认为,从这五要素出发,根据国君是否贤明,将帅有无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条件如何,法令能否贯彻实行,兵力强弱与否,军队是不是训练有素,和赏罚是否分明,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和相应的行动。《作战》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进行战争。孙子认为,战争的消耗和战费的开支是十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存亡。所以,他主张速胜。此外,为弥补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敌国,他又主张“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
353 评论

soldierwill

《鸳鸯蝴蝶—〈礼拜六〉派与新文学作家论争的审理及其反思》,《湖北社会科学》,《传统与现代——中国现代都市通俗文学的嬗变》,《内蒙古社会科学》,《走向后经典批评——对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趋向的考察》,《理论月刊》, (被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11。)《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文化诗学视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收入《文史哲》,《实践美学的成就》,《光明日报》(理论版),《沈从文文学思想渊源片论》,《中国现代文学》(台湾),2005年第7期 《“文学话语转型与和谐文化建设”暨第四届海峡两岸华文文学研讨会综述》,《华文文学》,《童心与佛理契合的世界——丰子恺审美理想解读》,《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论〈白鹿原〉中的生殖文化》,《语文学刊》,《理论旅行的空间差异——海峡两岸文化研究思路与方法比较》,《华文文学》,2010年第3期。《论〈白鹿原〉中田小娥的形象内涵及其价值》,《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长江学术》,武汉大学文学院,长江文艺出版社编,第七辑,长江文艺出版社,《解构与启蒙的纠缠——董常跑诗歌评论》,被收入《后现代叙事》一书,贵州人民出版社,《视点的碰撞与融合》,《社会科学评论》,《雅、俗文学概念成因辨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中国现代都市通俗文学与文化产业》,重庆工商大学学报,(摘要收入《2004年全国博士论坛论文集》)。(人大资料《文化研究》全文转载,)《如何理解革命“样板戏”的现代性内涵?》,《长江学术》, 《熔铸绝境的壮美——论史铁生的生存美学》,当代文坛,《近十年来革命“样板戏”研究述评》,《戏剧》, 《经典化批评的现代性历史元叙事及其悖论》,《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样板戏对芭蕾舞的吸收与改造》,《东方论坛》,《问题与思路:多元现代性》,《重庆社会科学》,《人民文学:批评策略,抑或学术立场》,《文艺新观察》,《建国后十七年外国文学经典的翻译标准》,《华北电力大学学报》,《建国后十七年外国文学经典批评的等级差序》,《襄樊学院学报》,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本土化实践》,学术论坛, 《江青与样板戏的双向选择》,《中国现代文学》(台湾),《样板戏的领袖崇拜》,《长江师范学院学报》,《建国后十七年通俗文学的生存状况》,《东北大学学报》,(凤凰网历史栏目以《建国后通俗文学受压原因:政治说教不敌才子佳人》为题全文转载,2010年6月29日。)《中共建国后十七年文学经典的批评问题》,《中国现代文学》(台湾),

100 评论

我可不是吃素的

在讲述悠远的中国精髓是,给以下数据:73。1%的家长和86%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88。7%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对孩子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在以上数据看来,国学的经典,国学的发展,国学的重要性对中国孩子来说是不可少的。  经典表示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着作,而中国的国学可谓经典中之的经典。国学的经典要早灌注的这些小孩子的心灵中,让他们在读这些“经典”中慢慢酝酿,就像一坛上号的酒,也是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美味,变得陶醉的。  国学在我们许多人眼中并不是完全的丢弃了,现在在我们身边的学校里,多会听到郎朗的读书声,这些内容来自国学,来自三字经,来自弟子规,来自千字文。所以我们想想,连在讲述悠远的中国精髓是,给以下数据:73。1%的家长和86%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88。7%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对孩子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在以上数据看来,国学的经典,国学的发展,国学的重要性对中国孩子来说是不可少的。  经典表示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着作,而中国的国学可谓经典中之的经典。国学的经典要早灌注的这些小孩子的心灵中,让他们在读这些“经典”中慢慢酝酿,就像一坛上号的酒,也是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美味,变得陶醉的。  国学在我们许多人眼中并不是完全的丢弃了,现在在我们身边的学校里,多会听到郎朗的读书声,这些内容来自国学,来自三字经,来自弟子规,来自千字文。所以我们想想,连小学生多可以熟练背诵的国学内容,为什么哪些总是说要赶上时流,赶上时代的哪些大人不会呢,为什么不再赶上时代的同时,低头品味一下哪些悠久的中国历史的长河,不仅仅是国学,中国的精髓都应该理解。  国学,可以这样来分析:“国”代表某个国家,学则代表某国的学识,某国历史的文学。中国的文学主要以儒家哲学为顶柱,国学里的内容是圣人的智慧,心灵的故乡,读、品、学、通国学胜过多万卷书。  我这个人也不是特别了解国学,但是我略知一二。我个人觉得国学值得去学,国学值得去读,但不是只有国学,只要是中国历史的文学、数学、科学,都可以称之为国学。我上面也分析了国学的含义,只要是“国学”,都应该去了解,去体会。但是国学的主体依然是我们现在的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等。  这两个国学,都有不同的意思,我们可以把国学说是美国的,英国的,日本的。这就是我理解的国学,我也不知道你会不会这样认为,但是国学就是经典,这有得到国学的熏陶才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人民。  我有国学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结束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17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