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47

不想不想澪
首页 > 论文问答 > 潍坊学院学报2021第五期期刊论文要求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eteorakira

已采纳
潍坊学院简介潍坊学院是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和昌潍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并入山东渤海进修学院教育资源组建而成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昌潍师范专科学校的前身是以“培养人民教师”为宗旨的青岛教师进修学院,始建于 1951年10月16日。1958年,以青岛教师进修学院的师资力量为依托,创办了青岛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昌潍地区建立了昌潍师范专科学校。1961年,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昌潍师范专科学校、青岛师范专科学校、昌潍体育学校、昌潍艺术学校和昌潍幼儿师范学校一起合并成立了新的昌潍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教育部批准昌潍师范专科学校为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1996年,在全省高校教学工作检查评估中,昌潍师专是全省被评为A级的两所师专之一。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79年2月,是山东省一所以工科为主兼办实用性文科及财经类专业的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1997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27所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之一。 山东渤海进修学院始建于1996年7月,始称渤海大学,是潍坊市人民政府与山东泛海集团共同出资建立的股份制高校。五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和多所院校的深度融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开拓进取、新世纪以来的跨越发展,学校实现了由以专科为主的师范性与工科性院校向以本科为主的综合性院校的转变,实现了由以外延发展为主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转变,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学校有东校区(本部)和南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905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学校建有集文献借阅、信息咨询、文献检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图书馆,馆藏图书256万册。建有反映潍坊悠久历史文化的潍坊文化名人馆、古籍馆。学校各类体育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建有不同专业特色的现代化的各类实验室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建有北海文化研究院、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比较文学等16个研究院所和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224个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建有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的校园网,是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潍坊地区网络中心、全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学校现有23个教学院系部,51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工、文、经、管、农、法、历史和教育9大学科门类。有区域经济学、应用无机化学等10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有稀土应用化学实验室、凝聚态物理实验室等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有电子电工实验中心等5个省级一类教学实验室;有4门山东省精品课程,3门省级教学改革试点课程;有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有15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有1个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学校现有教职工1747人,其中专任教师1158人,高级职称人员542人,博士、硕士617人,有22人被评为省学术骨干和省、市级拔尖人才,3名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1名教师分别荣获“全国优秀教师”、 “全国高校首届百名‘两课’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山东省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等荣誉称号,21名教授受聘外校兼职硕士生导师,181名教师分别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科学院刘以训、刘振兴、肖纪美、钱逸泰等院士及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101人任学校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学校现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有全日制学生19749人,其中本科生14358人,专科生5391人,外国留学生23人。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在全国、省、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外语统考、计算机统考、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知识竞赛、韩国语演讲大赛和软件设计大赛等活动中有700余人次获奖,成绩列省内同类院校前茅。其中2003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超全国本科院校平均通过率7个百分点;大学IT统考通过率连续多年在95%以上。学校已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近10万人,历届毕业生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模等100余人,校友中还涌现出了南开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逄锦聚、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检测中心负责人李希贵教授等知名学者。学校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发挥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办学功能。五年来,学校承担国际合作项目2项,承担或参与国家级项目24项,省部级项目113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共出版著作、教材等169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340篇,其中核心期刊1283篇,被SCI、EI收录226篇。学校编辑出版《潍坊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借鉴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同清华、北大、南开等国内著名高校以及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奥地利、加拿大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青岛科技大学签订校际全面合作协议,在教学、科研、管理、人才培养、师资等多方面进行了实质性合作。学校多次组团赴欧美、韩日等国家和地区考察学习,选派优秀教师出国研修访学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接受了多个国家的留学人员,并经常邀请海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近年来,学校的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分别荣获山东省优秀基层党组织、山东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基层工会组织、山东省节水型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的发展建设成就,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目前,学校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内涵提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所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以本科教育为主,理、工、文、经、管、农、法、历史和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特色鲜明的教学型地方综合性大学。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电话:0536-87851160536-8785118 网址: 邮编:261061
103 评论

怀念橡皮筋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佛教史、佛教造像艺术和出土文献研究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1、山东省社科重点项目—《山东佛教造像研究》,2006—2009年;2、山东大学青年成长基金项目—《青州龙兴寺历史与窖藏佛教造像研究》,2009—2010年。著作与教材:1、《青社斋碑志丛稿》(独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2、 教育部颁全国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参与修订),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3、《黄河三角洲佛教造像研究》(合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主要论文:4、《龙兴寺“恶世”、“苦海”造像多》,《东方收藏》2011年2期;5、《明汉阳温惠王夫妇圹志考释》,《文博》(核心刊)2011年1期;6、《新见北齐燕继墓志考析》,《中国文化研究》(CSSCI)2010年4期;7、《关于青州西郊旅游片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上下),《青州通讯》2010年11月23、25日;8、《朱载壐还是朱载玺》,《中华文史论丛》(CSSCI)2010年4期;9、《北齐逢哲墓志出土地点辨正》,《文物春秋》2010年4期;10、《明新乐王名字考辨》,《历史档案》(CSSCI)2010年3期;11、《明代重修普庵寺记碑考证》,《菏泽学院学报》2010年3期;12、《新见北宋李颀墓志考释》,《考古与文物》(CSSCI)2010年3期;13、《新出土明代陈庆墓志考释》,《潍坊学院学报》2010年3期;14、《唐代青州的“龙兴”、“开元”四寺观》,《世界宗教文化》(CSSCI)2009年4期;15、《考释青州出土的两通隋代墓志》,《华夏考古》(CSSCI)2009年3期;16、《山东青州龙兴寺北齐单体立佛题材考证》,《宗教学研究》(CSSCI)2009年2期;17、《清代李远墓志考介》,《中国文物报》2009年4月20日;18、《东夷文化、齐国文化对青州历史文化的影响》,载《东夷文化与青州》,齐鲁书社2009年1月;19、《明三神庙碑记碑考介》,《中国文物报》2009年3月11日;20、《明代董汝瀚、董李父子墓志考析》,《史学集刊》(CSSCI)2009年1期;21、《考析赵执信撰书的两件传世碑刻》,《北方文物》(核心刊)2009年1期;22、《青州文宣王碑额探考》,《中国文物报》2009年2月18日;23、《青州龙兴寺院落考证》,《中国文化研究》(CSSCI)2008年4期;24、《清代邢氏墓志考析》,《中国文物报》2008年11月19日;25、《考证两题》,《历史教学》(CSSCI)2008年10期;26、《明代高唐王朱厚煐圹志考析》,《中州学刊》(CSSCI)2008年5期;27、《清黄景时墓表考》,《中国文物报》2008年9月3日;28、《明代石恂墓志考释》,《史学月刊》(CSSCI)2008年4期;29、《新见唐代崔仁纵墓志》,《文献》(A类,CSSCI)2008年3期;30、《青州张仙洞》,《中国道教》(核心刊)2008年3期;31、《试析青州龙兴寺造像贴金彩绘并非均系北朝装饰》,《世界宗教研究》(A类,CSSCI)2008年2期;32、《北齐崔氏宗门宝塔之颂石碑考鉴》,《管子学刊》(CSSCI)2008年2期;33、《明代石麒阳券考述》,《民俗研究》(CSSCI)2008年2期;34、《青州龙兴寺造像中龙的名称、造型来源及流行原因》,《敦煌学辑刊》(CSSCI)2008年2期;35、《新出唐代仇存墓志释读》,《中国文物报》2008年5月9日;36、《云门山名字的来历》,《今日青州》2008年4月18日;37、《明新乐王夫妇求子碑》,《中国文物报》2008年4月16日;38、《明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尼经碑探析》,《中国文物报》2008年3月26日;39、《新见北齐张洁墓志考鉴》,《考古与文物》(CSSCI)2008年1期;40、《新见唐代李德方墓志考介》,《中国文物报》2007年12月19日;41、《中华书局标点本正史勘误四则》,《历史教学》(CSSCI)2007年11期;42、《也谈青州龙兴寺佛像并非全为该寺造像》,《敦煌研究》(CSSCI)2007年6期;43、《新见五代苏氏墓志考析》,《中国文物报》2007年7月13日;44、《清重修光启堂记碑跋》,《文献》(A类,CSSCI)2007年3期;45、《松林书院记石碑考释》,《中国文物报》2006年12月13日;46、《香山汉墓墓主推考》,《中国文物报》2006年12月8日;47、《中国北朝佛教造像及其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文物》(A类,CSSCI)2006年4期;48、《法庆寺石碑考略》,《中国文物报》2006年6月14日;49、《千年古刹广福寺》,《青州通讯》,2006年6月5日;50、《重修驼山昊天宫记石碑考介》,《中国文物报》2006年3月15日;51、《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造像性质考》,《广西社会科学》(核心刊)2005年12期(人大资料全文转载);52、《南燕史考论》,《广西社会科学》(核心刊)2005年9期;53、《关于青州两座山体巨佛头的调查与研究》,载《四门塔阿閦佛与山东佛像艺术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9月;54、《青州隋仁寿元年舍利塔下铭考鉴》,《北方文物》(核心刊)2005年2期;55、《北齐张攀墓志考鉴》,《中国文物报》2004年10月13日;56、《山东青州发现古代典型风水兆域》,《中国教育教学研究》2004年7期;57、《明刘昺墓志考析》,《中国文物报》2004年5月26日;58、《一块见证隋文帝开皇建寺事件的珍罕碑刻》,《广西社会科学》(核心刊)2004年4期;59、《表海亭诗残碑考证》,《北方文物》(核心刊)2004年2期(《齐鲁晚报》1999年12月27日《今周末》“独家披露”:《发现稀世残碑——金代大书法家碑刻发现始末》);60、《关于青州龙兴寺造像背光佛塔问题的商榷》,《中国文物报》2003年12月5日;61、《补考两方明代墓志》,《华夏考古》(CSSCI)2003年4期;62、《大唐龙兴观灯台颂并序石刻研考》,《中国文物报》2003年11月5日;63、《密教合欢图实为角抵力士图》,《中国文物报》2003年10月15日;64、《四门塔应是隋文帝舍利的重建塔》,《中国文物报》2003年6月6日;65、《十院校编中国古代史教材求疵》,《中国史研究动态》(CSSCI)2003年1期;66、《青州古史探研二题》,《鸡西大学学报》2003年1期;67、《表海亭诗残碑及其书法艺术》,《中国文物报》2002年10月16日;68、《北宋仇公著墓志考析》,《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4期;69、《北宋蔡禀蔡亶墓志考释》,《聊城大学学报》2002年2期;70、《北齐崔頠墓志探考》,《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4期;71、《辛亥革命在山东》,《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3期;72、《谈孙中山的中国经济近代化思想》,《牡丹江大学学报》2001年1期;73、《关于驼山石窟开凿年代与造像题材考的两点商榷》,《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4期;74、《南燕广固城被夷其城隍说辨正》,《历史教学》(CSSCI)2000年4期;75、《也论驼山之名的由来》,《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4期;76、《贾思勰应为今山东寿光人》,《中国史研究》(CSSCI)1999年3期;77、《狗冢子逸事》,《联合日报》1999年7月1日;78、《这不能称作新发现》,《青州日报》,1999年4月2日;79、《鲜卑慕容氏诸燕汉化考述》,《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4期;80、《山东古代名城研究二题》,《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4期;81、《青州古史索微四则》,《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2期;82、《齐鲁一悬案——千古帝陵之谜》,《联合日报》1997年12月2日;83、《青州帝都城址破坏严重》,《中国文物报》1997年7月13日;84、《试解龙兴寺窖藏佛像残破之谜》,《佛教文化》1997年5期;85、《历代兵制后燕兵力辨正》,《烟台大学学报》1997年3期;86、《武则天弥勒像》,《潍坊日报》1996年12月1日;87、《南燕广固城的调查与研究》(上下),《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2、3期;88、《元代益都两设行省》,《青州日报》1992年8月29日;89、《端阳时节颂屈原》,《人民权利报》1992年6月4日;90、《鲁迅与孙中山》,《联合日报》1991年6月22日。主要学术兼职: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金石学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

105 评论

你真美呀?

1、潍坊医学院(本科)  潍坊医学院是一所以医学为主,管理学、法学、理学、文学等多学科门类相结合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学校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山东省昌潍医士学校,1958年在青岛医学院(现青岛大学医学院)支援下扩建为昌潍医学院,1987年更名为潍坊医学院,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截至2014年8月,学校有浮烟山、奎文两个校区,占地近1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有附属医院17所。学校有17个教学部、系(院),设置23个本科专业,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学校有在校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本专科生17000余人,留学生近500人。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2、潍坊学院(本科)  潍坊学院坐落在世界风筝之都山东省潍坊市,是山东省属公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始建于1951年。2000年,在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和昌潍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并入山东渤海进修学院教育资源组建而成。  截至2015年1月,学校占地面积2100亩,校舍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亿元。建有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270余个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  3、潍坊科技学院(本科)  潍坊科技学院(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坐落于中国菜都、中国盐都,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寿光市。学校始建于1984年,是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寿光市人民政府建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职业教育创新试验区试点高校、被国家教育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具有培养直招士官高校、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任校党委书记为寿光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李凤祥,校长为寿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昌武教授。下设教师教育学院、中印计算机软件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化工与环境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贾思勰农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综合教育学院等12个院系,开设67个本专科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专科生、留学生、继续教育生30000余名。  4、潍坊职业学院(专科)  潍坊职业学院坐落在著名世界风筝都潍坊市,是2001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前身为山东省昌潍农业学校,2001年更为现名。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有奎文、滨海两个校区,校园占地2500余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80多万册,教职工970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93人,博士、硕士39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高职生11000人。  5、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专科)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隶属于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是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的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坐落于世界风筝都潍坊市,前身为山东纺织职业学院。  目前,学院拥有浮烟山主校区、潍坊滨海分校区、寿光滨海分院三个校区,主校区在校生13000多名,教职工700余人,占地面积2506亩,校舍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图书藏量3万册,固定资产7亿元。

297 评论

是薇一的我

1、租房子的问题很好解决,主要是看你自己想找一个什么样的房子,潍坊学院北门和南门的小区里有很多往外租的房子,东面村庄里面也有很多可以去问一下。租一套需要600左右。2、自习室也有很多,各个系的教学楼里都有开放的自习室,图书馆开放到9点。3、吃饭必须要有卡。

307 评论

a长了一半的草

如果潍坊学院报属于核心期刊,晨鸿信息就是国家级报纸了。

122 评论

sunjia0521

潍坊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山东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世界著名的风筝之都、全国文明城市——山东潍坊。学校是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A类单位。 学校占地2100亩(14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80余万册、电子图书37TB。学校建有高标准的大型体育运动场和面积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多功能体育馆,建有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的校园网,是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潍坊地区网络中心、全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省首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基本内容潍坊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院坐落于闻名中外的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 学院现占地面积24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50万元,建有机械实训中心、机电实训中心、化学化工实训中心、蔬菜花卉实训中心、建筑工程实训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网络服务中心,106个实验室;馆藏纸质图书5万册,电子图书97万册;总资产9亿元。现有11个院系,全日制在校生22719人,另有函授生3525人,教职工1509人,外籍教师33人。学校现设22个教学单位、68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工、文、经济、管理、农、法、历史、教育和艺术10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省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支持计划专业、省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省级成教品牌专业等30个;有省级精品课程、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省级成教特色课程66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285个;开展教育部“国培计划”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验区试点项目6项。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9个,建有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院、北海文化研究院、潍坊金融财政研究院、节能研究院、文博研究院、新型电磁材料研究所等72个研究院所,公开出版学术期刊《潍坊学院学报》。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80余项、省部级项目760余项;教职工取得授权专利145项,出版著作、主编教材等84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45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815篇,被SCI、EI等收录1958篇。在软科2018年顶尖成果排名中,学校高被引论文数量位居省内同类高校第二位。学校现有教职工1996人,其中专任教师1386人。教职工中拥有博士学位278人、硕士学位1041人、高级职称662人,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2人。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教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50余人。聘任“两院院士”刘以训、钱逸泰、许绍燮、束怀瑞、麦康森、傅廷栋、姚建铨、潘建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24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特聘(兼职)教授或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区、市)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25300余人。近年来,学生在国际国内学科专业竞赛、科技创新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中获奖3100余项。在2017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17)总决赛中,学校代表队打破世界纪录,并获赛事最高计算性能奖。在校生获授权专利130项,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保持在20%以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达到43%。自2000年3月合并升本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毕业生87000余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主动对接“蓝黄”国家发展战略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深入开展服务潍坊行动,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供科技服务和决策咨询,为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和潍坊“四个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积极与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同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与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办学机构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接收10余

334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