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27

继续改一个
首页 > 论文问答 > 染料与染色期刊影响因子不一致会怎么样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宇宇酱ovo

已采纳
这个不一定吧。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的指标,跟具体文章没有关系。论文影响力的指标应该是引用次数。所以”论文的影响因子“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至于学校评职称或者研究生毕业,那就要看所在学校的说法了,我当时的学校就是按照每年更新的算,跟发表年没关系。
188 评论

暗了个然

你好!  皮革染色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是染料分子对革纤维的渗透和结合过程,是物理和化学作用的总效应。在整个染色过程中,吸附、扩散、渗透和固着是相互影响、相互交替的。皮革染色工艺涉及面广,影响因素亦很多,除了构成染液的各种组分相互影响外,染色前的坯革状况,染色过程中的pH值、温度、浓度的控制,添加的助剂以及前后工艺的配合等因素都很重要。  那么具体工艺如下:  要使皮革染透,则必须使染料充分渗透进入革的深层,使深层纤维着色,这就要求染色条件应有利于染料的渗透,而染色前坯革的状态是一个很主要的因素,“中和”程度的控制又是决定坯革状态的主要因素。“中和”可使铬鞣革表面正电荷降低,有利于阴离子型染料的渗透。中和深透,使革深层pH值与表面一致,可以使染料充分渗透,缓慢结合,达到透染要求。因此,我们加强了中和,使革切口中和全透,控制中和pH值不超过5。  绒面革纤维分散一致对染色均匀影响较大。臀背部位原纤维较为紧密,边肷部位纤维则较为疏松,通常会产生纤维紧密处染料表面结合多,颜色深;疏松部位染料渗透多,颜色浅淡的现象。采用单纯性的填充剂如SCC丙烯酸填充树脂进行填充,不能消除部位差,反而使革臀部位在磨绒时产生“麻点”,影响产品质量。我们改用助鞣型的丙烯酸树脂复鞣剂ART-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ART-Ⅰ丙烯酸树脂复鞣剂具有明显的选择填充性,能大大降低革的部位差,使革的边肷部位纤维紧密,整张革的纤维分散一致,染色均匀一致。而且ART-Ⅰ为阴离子型材料,可减缓染料的结合,有利染料的渗透。  一些皮革染色的原材料是:用染料染制合成皮革的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溶液。合成革以高级衣料为重点,正以20%的速率增长,而以前,作为染色基体的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即聚氨酯树脂)只能用颜料着色,不能染出颜色鲜艳的合成革。这次开发的染色用溶液是以二甲基甲酰胺(DMF)用作溶剂,从而使聚氨酯。还有公树脂等。  我是义乌博蕾特皮革的程敏珍,我只知道这些,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被你采纳!谢谢!

109 评论

萝卜的破哥哥

sci影响因子每年都变。一般一个期刊仅在一个数据库中。

283 评论

yvette0112

不一样影响因子是前2年发布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2年的发表论文总数,所以不一样,会变动

81 评论

蛋蛋徐要发疯

论文没有影响因子,只有杂志才有。评价论文质量的因素是下载量、引用率

198 评论

yuanxia6636

影响因子的计算 在科学界,学术期刊上的文章一般被分成二类,其一是在发表前需经同行评议的所谓“可引用”(citable)文章,它包括原始研究报告和专题评述等;其二是“不可引用”(non-citable)文章,它包括新闻、读者反应和科幻小品等,如我国物理杂志“前沿和动态”(News from the front line)栏目中的短文。遗憾的是,ISI统计程序不能区分“可引用”和“不可引用”,结果在计算期刊IF时会产生很大的误差。让我们举例说明:计算物理杂志1998年度的IF,它等于被引用总频次与刊载论文总篇数的比。不妨假定,比例的分子(1996和1997两年刊载于物理杂志的“可引用”文章在1998年被全国1286种统计源刊引用的总频次)等于78,分母(1996和1997两年刊载于物理杂志的“可引用”文章总篇数)等于312。于是我们得到IF=25。问题在于,如果在上述分子中,不正确地计入了对“不可引用”文章(如“前沿和动态”栏目中的短文)的引用,则会导致IF值的膨胀。一项莱顿大学针对ISI统计数据(注:它的统计源刊来自世界各国,总计约5700种)的研究表明,对于NATURE和SCIENCE这类包含有许多“不可引用”文章的期刊来说,上述问题可能导致其IF值虚增,最高达40%。

188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