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3

MING0720HK
首页 > 论文问答 > 农村经济与科技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angwenmoney

已采纳
做好草稿-------准备发稿-----等待审核-----审核下来-----失败成功------失败则退稿费成功则不退,大概就这样
94 评论

我才是黄蓉

(1)《农村科技咨询》,编委,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2)《统计学解题分析》,参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3)论统计数字的全面质量管理,《江苏农垦》,1990年3期。(4)《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参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5)《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理论与实践》,主编,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年。(6)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对统计工作的影响,《江苏农学院学报(社科版)》1992年。(7)论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涵义,《江苏农学院学报(社科版)》1993年。(8)投资项目分析成本和效益指标的含义及计算范围浅析,《江苏农垦科技》1993年统计专辑。(9)论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建立与建设,《高教研究》1993年2期。(10)扬州集贸市场发展与现状分析,《扬州工商》1993年,扬州集贸市场研究课题专辑。(11)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应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江苏农学院学报(社科)》1993年版。(12)《江苏三高农业概论》,撰稿,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农业投资地位与职责,《投资经济》1994年3期。(14)《企业经营管理学》,副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5)《西方经济学》,参编,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年。(16)《现代农村经济学》,副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年。(17)优化种植结构 发展“三高一创”农业,《农业技术经济》1997年第6期。(18)广陵区第三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与潜在优势及其对策建议,《理论与实践》1996年2期。(19)实现农业平等贸易的障碍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1997第4期。(20)金融创新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扬州大学税务学报》1997年4期。(21)《企业经营管理学》,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年。(22)市场发育与企业组织创新,经济体制改革》1999(S1)。(23)论创新‘创新体系’,《求是学刊》1999年1期。(24)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本质涵义与政府职能,农业经济》2000年10期。(25)论农业早我国加入WTO中的地位WTO对我国农业的深层影响》《农业经济》,2001年第5期。(26)企业理论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启发,《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年1期。(27)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内在动力的经济学分析,《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1期。(28)利率决定:马克思利率理论与现代西方经济学利率理论比较,《理论与实践》2002年1期。(29)《现代农业经济学》,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30)现代农业经济学:涵义与构建初探,《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10期。(31)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农业经济》2002年11期。(32)WTO下农业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与调整关键和方向》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2002年第4期。(33)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农业经济》2002年第8期。(34)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问题与基本对策》《农村经济》,2002年7期。(35)我国所有制改革历程的制度经济学探索》《求是学刊》2002年第2期。(3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所有制关系探索,《扬州大学学报(人社)》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0期。(37)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涵义、关键、问题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6期,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10期转载。(38)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创新,《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年6期。(39)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定义与建议,《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10期(40)市场经济中“法”与“德”的经济学解释》《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3年2期。(41) 经济发展中制度创新的逻辑,《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8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同年10期全文转载。(42)我国金融产业诚信化发展战略研究,《海南金融》2003年第6期。(43)我国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战略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44)论我国金融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战略,《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10期,(45 )金融产业规模化发展问题研究,《上海金融》2003年10期(46) 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2期。(47)《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 参著(48)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形成《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第6期 。(49)农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及其培育《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2004年第3期 。(50)农户信用评估系统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运筹与管理》2004年第5期 。(51)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金融约束与支持《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4期 。(52)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管理世界》2004年第5期 。(53)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2期。(54)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经验与启示《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2期 。(55)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经济研究》2005年9期。(56)《农村金融学》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57)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理论-调研-实践——扬州市社会科学课题成果集》黄山出版社2005年。(58)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 《重庆社科规划要报》2005年第1期,总第1期。(59)政府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关系、机制与行为选择,2006年1期《农村经济》。(60)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比较及关系,《农村经济》2006年2期。(61)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中国软科学》2006年2期。(62)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制度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2期。(63)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江苏省委政策研究室内部刊物《参考》(秘密)2006年3期。(64)推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要报》2006年3期(机密)。(65)对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制约因素与基本特征的思考,《生产力研究》 2007年2期。(66)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发展战略与思想认识,《开发研究》,2007年1期。(67)农村金融与农村金融发展:基于交易视角的概念重构,《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2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7年12期。(68)中国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9期。(69)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协整检验和因果分析,《经济地理》2008年5期。(70)“十五”期间各地区农村资金配置效率比较,《统计研究》2008年4期。(71)《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72) 论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创新——基于形象与流程再造的视角,《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年3期。(73)加快产业组织创新,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软科学要报》2010 年1期,总168期(74)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6期(75)安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社科)》2010年第2期(76) 中国农业投资与农产品对外贸易——基于1983-2008年时序数据的分析与检验,《世界农业》2010年11期,P29-33(77)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促进农民增收的区域差异,《经济地理》2010年12期;(78)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国际收支——基于1983-2009年数据邹检验基础上的格兰杰因果分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2期P61-67(79)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汇编(第二集)》2006年,社科文献出版社(80)财政直接补贴政策对粮食数量安全的效果评价《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12期p84(8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中国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ISSN1007-6964;CN31-1048/F 6p16-22(82)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治理困境与解决对策《农业经济问题》ISSN1000-6389;CN11-1323/F 8p57-61(83)地理标志保护、特色优势产业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闽浙两省的调查分析《农业经济问题》ISSN1000-6389;CN11-1323/F 9p47-52(84)尹成杰主编《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农业出版社1第一版。促进农业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篇:中国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时序变化和地区差异。2/2(85)中国农村金融效率与农产品对外贸易——基于1982-2009年的实证。中国软科学,1/3;10。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86)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贡献的综合估计。科学学研究(ISSN1003-2053 CN11-1805/G3 )2/2;2011,11p1651-1658(87)中国地区科技效率的组合测度研究。科学学研究(ISSN1003-2053 CN11-1805/G3 )2/3 2011,08p1141-11147(88)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政策背景与效应——基于制度分析框架的回顾与总结。税务经济研究(CN-1824/F),2011,04p75-81,2/(89)企业融资交易的契约安排——一个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 审计与经济研究,ISSN1004-4833 CN32-1317/F 2012年第2期(双月刊,三月)P89-97,2/2(90)台湾农民创业园:三化同步战略的重要实践与策略选择。闽台关系研究,内部资料,季刊,2011年3期,3/3(91)无效率损失下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理论贡献。现代财经。ISSN1005-1007 CN12-1387/F,2012年2期,2/2(92)黄祖辉主编《中国三农问题解析:理论述评与研究展望》《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p212-228)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93)程刚编著《新城发展路径选择》的《第22章财政发展战略与体制机制》《第23章金融发展战略与体制机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94)程刚主编《中国撤县建区的新探索:宁波鄞州模式实证研究(2002-2012)》的《第16章撤县建区的金融体制机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95)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岸农业合作的重要实践与策略选择《台湾研究》2012年第2期,3/3(96)中国金融发展的渔业经济增长效应——基于人均GDP和劳动生产率的视角《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第3期(97)中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金融发展研究》2013年第1期(98)金融规模、金融调控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8期(99)地理标志保护视角下的山区特色产业现代化研究——以衢州椪柑为例《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12年6期(100)人力资本、就业状况对农民工储蓄行为的影响 《金融监管研究》2013年11期(101)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产品对外贸易研究——1982-2009年数据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期。 (102)

305 评论

不一样@016

《农村经济与科技》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主管湖北省农科院是由湖北省科学院管理的副厅级单位副厅级单位的下属单位《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是副县级

99 评论

最爱黄冕

1、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一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不意味着发展经济已退居次要位置,事实上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注意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注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积极开发新能源。任何以牺牲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代价的所谓发展都是短视的,没有意义的。我们既不能以经济发展代替社会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不能否定经济建设这个党的工作中心。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这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其次,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x月x日,xx老师在讲课时指出: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尊重人,一切服务于人。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总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最后,注重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科协工作者,我们应该真正做到助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激励科技创新,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推进科协事业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内涵,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总结,我们党确立了要实现民族复兴,首要的任务是发展,而发展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科学决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2008年成功举办29届奥运会、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在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下保持着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一切,都是根植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基础上而实现的。 但在发展中,没有完全按照科学发展规律办事,我们也有不少的沉重教训。比如,一味追求单纯的阶段性的跨越式的非常态的经济增长,忽视了社会和谐和社会公平,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这诸多问题,让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在全球性环境污染加重、资源短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之际,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尤其是人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综合考虑,才能保证一代一代、千秋万代的永续发展;只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和清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才能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良性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真正的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无论是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党性党风党纪问题,还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都离不开科学的领导体制和机制。 二、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着力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发展观不是口号,需要落实在行动上。而以什么态度来落实,以什么作风来落实,效果大不一样。在发展中只见物不见人、只图快不求好、只顾片面发展不讲全面发展、只重显绩不重潜绩、只重眼前利益不顾长远目标……诸如此类,从思想根源来说,都是因为不能求真务实。胡锦涛总书记曾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从这些事件中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 三、注重党的思想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一方面,坚持党的思想建设的传统优势,把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融入思想建设中;另一方面,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要为推动科学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一个党的基层工作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要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提高实现科学发展观的知识水平。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赵敏教授的专题报告,我深刻认识到了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开始至现在,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有了一定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深刻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体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从“发展”这一要义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最终为社会和人民谋福。结合本职工作,就是要全力以赴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努力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其次,学习的目的是实践。工作中,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本职工作。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新观念,积极探索科协工作在新形势下全面发展的新思路。分析查找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开拓科协工作可持续发展究深度和广度,创新工作内容、创新服务形式、创新科普手段,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更好的落到实处,更好的为社会进步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 再次,要正确处理学习、日常工作与我会“六大”换届阶段性工作的关系。统筹兼顾工学矛盾,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身体力行,注重应用;同时,在工作实践中应用转化和检验学习成果。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干部是学习的主体,群众是实践的对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目的就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最后,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离不开一定的活动形式,我们要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以内容统领形式,以形式落实内容;既不能将科学发展观形式化,又要创新学习形式,真正将学习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近一个月以来,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参加者,在党组的积极动员和带领下,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和徐鸣书记的动员报告,学习了上级的有关文件和《人民日报》评论员的文章,学习了活动规定的必读书目。 通过学习,思想获得了升华,信心得到了增强,理解更加透彻,认识更加深刻,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 以上我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初步的心得体会,当然,自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还比较机械,比较肤浅,还不够深入,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学习,注重实践,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成,不断把学习收获转化为实际能力,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推动科学发展,振兴xx老工业基地”做出新的贡献。

357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