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发布时间: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就是某个档案的分类编号。

刊物卷号是刊物以时间分类的一种是刊物从创刊年度开始按年度顺序逐年累加的编年号,刊以内容分种,以时间分卷和期。卷是在期之上的一个时间分类。这里“期”为1个年度中依时间顺序发行的期数的编号; 如2080年创刊的《刊物》2090年12月为第120卷第12期 这就代表 《刊物》是月刊,故12月出来的是第十二期; 而这个“120”就是卷号,2080年全部《刊物》为第一卷,2090年的全部12期《刊物》,依序就为第120卷不少期刊在第几期之上有第几卷标志。期刊以内容分种,以时间分卷和期。卷是在期之上的一个时间分类。这里“期”为1个年度中依时间顺序发行的期数的编号;而“卷”是此刊物从创刊年度开始按年度顺序逐年累加的编年号。如1981年创刊的《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12月为第二十四卷第六期什么意思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是双月刊,故12月出来的是第六期;而这个“二十四”就是卷号,1981年全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为第一卷,2004年的全部6期《中山大学学报论丛》,依序就为第二十四卷。一般的期刊是具有卷号和期号的。但也有些期刊只有期号而没有卷号,是以其出版年作为卷号。在引用时不写卷号,只标注期号即可。如:(11):3-6

就是从开始发行到现在一共出了多少年了一般是一年为一卷,月刊一卷12期 合适采纳

不少期刊在第几期之上有第几卷标志。期刊以内容分种,以时间分卷和期。卷是在期之上的一个时间分类。这里“期”为1个年度中依时间顺序发行的期数的编号;而“卷”是此刊物从创刊年度开始按年度顺序逐年累加的编年号。如1981年创刊的《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12月为第二十四卷第六期什么意思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是双月刊,故12月出来的是第六期;而这个“二十四”就是卷号,1981年全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为第一卷,2004年的全部6期《中山大学学报论丛》,依序就为第二十四卷。一般的期刊是具有卷号和期号的。但也有些期刊只有期号而没有卷号,是以其出版年作为卷号。在引用时不写卷号,只标注期号即可。如:(11):3-6。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2卷

刊物卷号是刊物以时间分类的一种是刊物从创刊年度开始按年度顺序逐年累加的编年号,刊以内容分种,以时间分卷和期。卷是在期之上的一个时间分类。这里“期”为1个年度中依时间顺序发行的期数的编号; 如2080年创刊的《刊物》2090年12月为第120卷第12期 这就代表 《刊物》是月刊,故12月出来的是第十二期; 而这个“120”就是卷号,2080年全部《刊物》为第一卷,2090年的全部12期《刊物》,依序就为第120卷不少期刊在第几期之上有第几卷标志。期刊以内容分种,以时间分卷和期。卷是在期之上的一个时间分类。这里“期”为1个年度中依时间顺序发行的期数的编号;而“卷”是此刊物从创刊年度开始按年度顺序逐年累加的编年号。如1981年创刊的《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12月为第二十四卷第六期什么意思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是双月刊,故12月出来的是第六期;而这个“二十四”就是卷号,1981年全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为第一卷,2004年的全部6期《中山大学学报论丛》,依序就为第二十四卷。一般的期刊是具有卷号和期号的。但也有些期刊只有期号而没有卷号,是以其出版年作为卷号。在引用时不写卷号,只标注期号即可。如:(11):3-6

就是从开始发行到现在一共出了多少年了一般是一年为一卷,月刊一卷12期 合适采纳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就是从开始发行到现在一共出了多少年了一般是一年为一卷,月刊一卷12期 合适采纳

刘洪伟; 张伟; 凌伯辉;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估研究,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 05期,ISSN:1002-2006-05-009;姬妍,刘洪伟,谭健,反倾销-----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师,8,pp51,ISSN 1004-4914, CN 14-1069/F;温庆峰,刘洪伟,张伟,资本运营绩效熵权模糊评价模型研究,商业研究,8,第16期(总第348期),pp26-28。ISSN 1001-148X,CN23-1364/F;梁俊伟,黄亦涛,刘洪伟,射频识别技术在智能化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商业时代,2006年 11期,ISSN:1002-2006-11-014;刘洪伟,陈伟东,赊销客户信用度分析的神经网络模型,工业工程,2004年 02期,ISSN:1007-2004-02-008;董振宁,刘洪伟,管理类专业运筹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第26卷第1期,pp32-35;王晓红,刘洪伟, 企业经营战略失败分析, 商业研究, 73-75 2003/17 ;姜永波,刘洪伟, 企业资源的约束与可拓, 商业研究, 41-43 2002/06 ;谢湘生,胡刚,刘洪伟,带有外干扰的滞后离散广义系统鲁棒 控制器设计:LMI方法,控制理论与应用,第19卷,第6期,2002,pp937-939;[15] 谢湘生,刘洪伟,不确定广义系统鲁棒稳定控制器的设计,控制理论与应用,第19卷,第5期,2002,pp 771-773;[16] 谢湘生,刘洪伟,滞后广义系统反馈镇定控制器设计的LMI方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第22卷,第11期,pp 35-38;张新政,刘洪伟,多组多滞后区间非线性关联控制大系统的结构与关联鲁棒镇定(英文),控制理论与应用,第14卷,第6期,1997,pp 911-915;刘洪伟,邓飞其,冯昭枢,Ito型滞后随机系统的实用稳定性,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第26卷,第4期,1998,pp 6-;刘洪伟,刘永清,邓飞其,分布式随机迭代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并行算法,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第26卷,第5期,1998,pp 1-5;刘洪伟,刘永清,带随机状态转移的异步大系统的随机稳定性,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第27卷,第2期,1999,pp 18-22;张应利,刘洪伟,随机大系统Lyapuno函数构造与符号计算,湖南大学学报,第28卷,第3期,2001,pp 58-;冯昭枢,王建,刘洪伟,随机Hopfield神经网络随机分析,控制理论与应用,第16卷,第3期,1999,pp 345-348;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是核心期刊吗?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刊物卷号是刊物以时间分类的一种是刊物从创刊年度开始按年度顺序逐年累加的编年号,刊以内容分种,以时间分卷和期。卷是在期之上的一个时间分类。这里“期”为1个年度中依时间顺序发行的期数的编号; 如2080年创刊的《刊物》2090年12月为第120卷第12期 这就代表 《刊物》是月刊,故12月出来的是第十二期; 而这个“120”就是卷号,2080年全部《刊物》为第一卷,2090年的全部12期《刊物》,依序就为第120卷不少期刊在第几期之上有第几卷标志。期刊以内容分种,以时间分卷和期。卷是在期之上的一个时间分类。这里“期”为1个年度中依时间顺序发行的期数的编号;而“卷”是此刊物从创刊年度开始按年度顺序逐年累加的编年号。如1981年创刊的《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12月为第二十四卷第六期什么意思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是双月刊,故12月出来的是第六期;而这个“二十四”就是卷号,1981年全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为第一卷,2004年的全部6期《中山大学学报论丛》,依序就为第二十四卷。一般的期刊是具有卷号和期号的。但也有些期刊只有期号而没有卷号,是以其出版年作为卷号。在引用时不写卷号,只标注期号即可。如:(11):3-6

自然科学版是北大核心,医学科学版好像不是哎!这个你可以去论文部落找网站编辑要一份今年最近的核心期刊目录查一下,也可以自己去知网查!

中山大学学报

是核心,不是EI,EI是美国的《The Engineering Index》,中文名叫工程索引。中国有的核心期刊的文章会被EI收录,中大学报也在其中

一、编辑部职能、概况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现负责《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三种全国核心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另有学校的期刊中心挂靠在我部,协助学校负责校内23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的行政业务指导工作。 编辑部现有各类人员19名,其中包括双肩挑教师(主编、副主编),固定编制人员,退休返聘,兼职人员。 在管理体制上,学报编辑部为学校直属单位,由学校主管副校长领导。编辑部主任负责部里的行政事务、刊物发行、人财物等管理和办刊的规划发展,兼管期刊中心事务。各期刊实行主编负责制,负责刊物发展和办刊业务。各刊物都设置有编辑委员会,由校内外知名学者组成,对办刊及发展进行宏观指导。 二、学报发展历史 原中山大学学报创办于1955年,是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新中国高校创办较早的学报之一。创刊初期为文理合刊,1959年起,分为文、理两个独立刊物。原《中山医科大学学报》于1980年创刊,原由卫生部主管,中山医科大学主办。 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两校强强联合,组成了新的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更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创刊伊始,《中山大学学报》就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关怀。195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来函:“你校出版的《中山大学学报》,我们准备从第一期开始,给毛主席订阅两份。” 在学校历届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山大学学报》各刊已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中国高校学报。 学报社会科学版目前已成为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国内所有重要的索引期刊。获得过全国“双十佳”和“三十佳”社科期刊、广东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等奖励、第四届广东省品牌期刊奖。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全国学报第一。 学报自然科学版除了进入国内所有的重要索引之外,2006年-2010年成为著名的美国EI索引核心期刊源。曾获得教育部和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国家百种重点期刊奖(4次)、首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第一、二届、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5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四届广东省优秀期刊奖,被评为“学术影响范围最广的前30名期刊”。 学报医学科学版除了进入国内所有的重要索引之外,2007年1月进入美国CA索引核心期刊源,2007年10月进入中华首席医学网收录。自创刊以来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和广东省优秀期刊,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第一、二届、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四届广东省提名期刊奖。

151-153代表页码范围14是期刊号 2是卷号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

一、专著1、《殷墟甲骨断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5月。2、《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与李学勤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3、《西周青铜器年代综合研究》,巴蜀书社,2003年2月。4、 《文子校注》,巴蜀书社,2006年7月。二、工具书1、《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本人参加编写),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年出版。2、《殷周金文集录》(徐中舒主编,本人参加编写),四川辞书出版社,1984年出版。3、《甲骨金文字典》(与常正光,方述鑫合作),巴蜀书社,1993年出版。三、论文1、《卜辞中的土、河、岳》,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四川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辑《古文字研究论文集》,1982年5月。 2、《释小甲》,四川大学学报编辑部、四川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辑《古文字研究论文集》,1982年5月。3、《也论历组卜辞的时代》,《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1期。4、《嘉鼎铭文考释》,《考古与文物》编辑部编:《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二号《古文字论集》,1983年11月。5、《小屯乙十一基址与M238的时代》,《考古与文物》1986年6期。6、《“非王卜辞”研究》,《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辑,中华书局,1986年6月。7、《殷墟甲骨断代与殷墟考古》《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四十四辑,1989年。8、《宾组卜辞的时代分析》,四川大学历史系编:《徐中舒先生九十寿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0年6月。9、《殷墟甲骨分期新论》(与李学勤合作),《中原文物》1990年3期。10、《殷墟地层与甲骨分期》(与李学勤合作),《文博》1990年6期。11、《徐中舒先生传略》,《成都文物》1991年第1期。12、《屯南2384甲骨与历组卜辞的时代》,《考古与文物》1992年2期。13、《 组卜辞分类研究及其他》,《古文字研究》第十八辑,中华书局,1992年8月。14、《金文研究与古代典籍》,《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1期。15、《宜侯夨簋与吴文化》,《炎黄文化研究》1995年第2辑。16、《殷代卜法新探》,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编:《夏商文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8月。17、《从“上甲廿示”卜辞看历组卜辞的时代》,罗世烈主编:《先秦史与巴蜀文化论集》,历史教学社,1995年10月。18、《也谈子犯编钟的“五月初吉丁未”》 ,《中国文物报》1996年2月11日,第三版。19、《司徒逼簋考释及相关问题》,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于省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20、《安阳小屯东南灰坑55H1的绝对年代》,四川大学考古专业编:《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21、《徐中舒先生在古文字学上的贡献》,《中华文化论坛》1998年第3期。22、《保卣新解》,《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4期。23、《周公摄政考》,《文史》第45辑,中华书局,1998年9月。24、《国学大师徐中舒先生》,《文史知识》1998年第10期。25、《麦四器与周初的邢国》,四川联合大学历史系编:《徐中舒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8年10月。26、《高山仰止》,《历史研究》1998年第6期。27、《谥法探源》,《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1期。28、《关于西周金文月相的一点意见》,《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第2期(夏之卷)。29、《也论新出虎簋盖的年代》,《文物》1999年第6期。30、《指事说》,《中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1、《殷代日界小议》,《殷都学刊》2000年第2期。32、 《董家村裘卫四器年代新探》,《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中华书局,2000年7月。33、《新邑考》,《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34、《西周铜簋年代研究》,《考古学报》2001年第1期。35、《伯懋父考》,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编:《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四十周年暨冯汉骥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36、《历组卜辞“日月有食”“日、月有 ”卜骨的时代位序》,《殷都学刊》2001年第2期。37、《历组卜辞补论》,《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一辑,中华书局,2001年10月。38、《读〈郭店楚墓竹简〉札记》,《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中华书局,2002年7月。39、《晋侯苏钟年代浅议》,上海博物馆编:《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7月。40、《班簋补论》,文集编委会编:《追寻中华文明的踪迹——李学勤先生学术活动五十年纪念文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41、《西周金文所见夷厉二王在位年数及相关问题》,《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42、《周初的殷代遗民》,《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43、《西周青铜器窃曲纹研究》,《考古学报》2002年第4期。44、《西周金文中的“贾”》,《考古》2003年第2期。45、《〈尚书〉研究的新成果》,《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2期。46、《宾组卜辞五次月食的先后次序》,《中原文物》2003年第3期。47、《读楚简随记》,《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6期。48、《读〈战国楚竹书﹙一﹚〉随记三则》,谢维扬、朱渊清主编:《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81–82页。49、《周伐猃狁及相关问题》,《历史研究》2004年第3期。50、《六帝说》,《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中华书局,2004年10月。51、《逨器的启示》,陕西师范大学、宝鸡青铜博物馆主办:《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年6月。52、《古文字材料在古书释读中的重要作用举例》,《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53、《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铜方鼎笔谈》,《文物》2005年第10期。54、《上博简〈民之父母〉对读〈礼记·孔子闲居〉》,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编:《康乐集——曾宪通教授七十寿庆论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55、《三门峡虢季墓新考》,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编:《东方考古》第2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98—201页。56、《虢国东迁考》,《历史研究》2006年第5期。57、《上博竹书〈孔子诗论〉札记二则》,《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辑,中华书局,2006年11月。58、《东周青铜盆、盏、敦研究》,《考古学报》2008年第2期。59、《〈孔子诗论〉随记二则》,《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辑,中华书局,2008年9月。60、《〈郭店楚简〉札记四则》,《考古与文物》2008年第5期。61、《觉公簋年代管见》,《考古》2008年第10期。62、《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注释札记》,《语文知识》2009年第2期。63、《禅让说源流及学派兴衰——以竹书〈唐虞知道〉、〈子羔〉、〈容成氏〉为中心》,《历史研究》2009年第3期,第4—15页。

《南宋吴氏家族的兴亡——宋代武将家族个案研究》,巴蜀书社1995年。《靖康要录笺注》(3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宋代诏令全集》(14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年 。 《评焦竑《国史经籍志》》,《贵图学刊》1987年第2期。《近年来四川地方史研究综述(合作)》,《中国史研究动态》1987年第8期。《<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杂史类著录史籍不足之分析》,《青海图书馆》1987年第4期。《宋文作者系年考辨七则》,《文献》1989年第2期。《论集部诗总集和诗文评的史料价值》,《津图学刊》1989年第3期。《<四库全书总目>史部著录史籍不足之原因》,《四川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宋真宗的个性特征与宋代文化的发展》,《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53辑(1991年)。《中华本<宋大诏令集>系年辨误》,《宋代文化研究第二辑》巴蜀书社1992年。《说<四库全书>》,《贵图学刊》1992年第4期。《<文潞公文集>初探》,《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年第2期。《论吕陶》,《成都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张方平年谱》,《宋代文化研究第三辑》巴蜀书社1993年。《异端学术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第1期。《宋人文集误收诏令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第4期。《论<四库全书总目>的西学观》,《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3期。《宋人文集误收诏令考》,《古籍整理与研究》1995年。《<四库总目·存目>明代典籍的史料价值》,《四川图书馆学报》1996年6期。《吴氏世将与南宋政治》》《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4期。《中华本<续资治通鉴长编>真宗朝补正》,《宋代文化研究第六辑》巴蜀书社1996年12月。《<宋史·真宗本纪>系年刊误》,《文史》1998年第44辑。《论<七略>不立史部》,《四川图书馆学报》1998年2期。《吕陶年谱》,《宋代文化研究第七辑》巴蜀书社1998年。《<宋史·吴玠·吴粼传>证误》,《宋代文化研究第七辑》巴蜀书社1998年。《论曲端》,《宋代文化研究第八辑》巴蜀书社1999年8月。《<宋史·刘孙传>证误》,《宋代文化研究第八辑》巴蜀书社1999年8月。《读<宋史·张方平传>—北宋中期士人交际论考(一)》,《宋代文化研究第九辑》巴蜀书社2000年8月。《<宋大诏令集>的价值与整理》,《四川大学学报》2000年4期。《中华本<长编>仁宗朝校勘补正》,《宋代文化研究第十辑》线装书局2001年8月。《陈彭年年谱》,《宋代文化研究第十辑》线装书局2002年8月。《<全宋诗>宋诸帝诗补》,《文史》2002年2期。《论宋真朝“五鬼”》,《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1期。《说子部》,《图书馆学刊》2002年增刊。《从<宋史·陈彭年传>看北前期的南北士人之争》《宋代文化研究第十一辑》线装书局2003年8月。《论宋金德顺之战》,《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3期。《从吴玠死因之争谈史料的发掘与解读》,《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岳飞北伐时期西部宋军配合不力原因探析》,《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宋徽宗朝御笔与北宋后期政治》,《宋代文化研究第十七辑》2009年。《试析<四库全书总目>贬毁明代学术的政治动因》,《儒藏论坛》2010年。

  • 索引序列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2卷
  •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是核心期刊吗?
  • 中山大学学报
  •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