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吕琳(1964年生 ),女,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声乐副教授。1982年9月-1986年7月在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1986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年9月-1991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班”学习1986-1997年在安徽滁洲师专音乐系任教。1997年至今,在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任教;2007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 本人主要从事声乐课程的教学,先后承担了3门课程[声乐专业课(专业个别课)、声乐理论及教学法(集体课)、重唱与表演唱(集体课)]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先后承担了200多学生(个别与集体)的声乐专业课教学,还先后辅导40多人毕业论文写作。1、 07年学生陶焘考取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硕士研究生2、2007年10月,在音乐系举办声乐专题讲座:《美声唱法教学的相关问题》。 1、《歌唱心理障碍的分析与调整》,《中国音乐教育》2005年第10期,6000字,独立完成;2、《歌唱的语言——正确把握歌唱时的普通话》,《铜陵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4000字,独立完成;3、《论男中音在歌唱时的喉头位置》,《芜湖师专学报》2005年第4期,4500字,独立完成;4、《塑造完整的声乐艺术形象》,《滁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5000字,独立完成;5.《舌根与喉肌运动功能障碍的成因与解决》,《黄钟》2006年第2期,9000字,核心,独立完成;6.《论音乐与绘画的关联》,《艺术百家》2006年第3期7000字,核心,独立完成;7.《以多种风格进行教学应是高师声乐教师的责任》,《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4500字,独立完成;8.《论声乐演唱中的想象与艺术想象》,《音乐与表演——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8000字,独立完成;9.《论〈酒狂〉的历史内涵与审美特征》,《滁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4000字,独立完成;10.《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与情感表现》,《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5600字,独立完成;《论演唱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克服》,《中国音乐》2008年第3期8900字,核心 ,独立完成;《论歌唱中艺术想象的运用及其培养》,《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6000字,核心,独立完成;13、《略论吴方言文化与其民歌小调演唱》,《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 1期,7800字,独立完成 ;14、《论吴歌的地域文化特色》,《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6700字,独立完成 。 1、2004年 程文文,“江苏省大学生艺术节戏曲类演唱比赛” ,获特等奖 ,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2、2004年9月 陶焘,“安徽省第二节职工歌手大赛”,美声组,二等奖, 安徽省总工会,省文联;3、2006年 6 月,参加由我院音乐系组织的“音乐系教师音乐会”;4、2008年5月参加苏州市《文艺界抗震救灾义演义卖晚会》;5、2008年6月,举办“吕琳的学生独唱音乐会”。 性别:女出生年月:09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专业:药理学导师层次:硕士生导师导师类别:学术型 最后学历: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 药理 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理课题组 主要研究方向:1、抗炎免疫药理学2、肿瘤药理学最具代表论文:杜仲抗HIVgp41活性部位的研究,5,中药材主要获奖情况:病毒包膜结构作为药物靶点的分子机制及新药筛选的研究,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研课题:1、杜仲环烯醚萜类有效部位抗艾滋病毒与靶细胞融合的分子机制,2008-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万2、杜仲环烯醚萜类抗病毒的作用机制,2008-201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万。至今可支配总经费:25万。研究过程中,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稳定的ELISA方法筛选HIV融合抑制的活性成分,研究成果已经获得2项课题的资助,并与其他相关的HIV研究内容一起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相关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2篇,核心期刊3篇),并被邀请在全国抗炎免疫大会上宣读学术论文。

江燕,女,1969年7月出生,1992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文学学士,共产党员,副教授 。2000年9月-2002年7月在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毕业;2002年4月在苏州科技学院,晋升为讲师;2008年7月,晋升副教授。 主要从事音乐系声乐课程的教学工作,担任声乐教研室的讲师,自2004年以来先后承担了声乐技能和声乐理论2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本人还承担了成人教育课程教学,指导毕业论文16人次。2007年5月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参与苏州市政府项目——“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研究;2006年,以个人身份,在苏州大学生命科学院举办《古典音乐赏析》讲座。 《两宋俗乐盛因初探》——《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苏州,2004年第四期,6000-7000字,独立完成;《试论昆曲的继承与发展》——《苏南科技开发》,苏州,2005年第十二期,5800字左右,独立完成;《诗与歌的关系》——《山东科技信息》,山东,2007年第十三期,7000余字,独立完成;《网络化远程音乐教育的思考》——《艺术百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7年第四期,5000字,两人合作,第一作者。《情之灵,韵之魂》——谈声乐作品演唱的二度创作——《剧影月刊》,2007年第十二期,4000字,独立完成;《歌唱心理对歌唱实践的影响及其解决之道探究》——《读与写》,2007年第十一期,5000字,独立完成。 2005年十二月,苏龙婵的《苗林早晨》节目,在首届江苏演艺、歌手、模特、器乐、舞蹈、书画大赛苏州赛区舞蹈比赛中,荣获三等奖,主办单位为首届江苏演艺、歌手、模特、器乐、舞蹈、书画大赛苏州赛区组委会;2004年,姜海蓉的《军营飞来一只百灵》节目,在苏州市吴中区获一等奖,主办单位为苏州市吴中区教委;2003年12月杨书虎、苏龙婵同学在“福中杯”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戏曲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主办单位为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组委会。 2006年5月,在本院音乐系参加《青年教师技能展示》音乐会的演出,主办单位:苏州科技学院音乐系;2006年12月,在本院音乐系参加《青年教师和资深教师技能展示》音乐会的演出,主办单位:苏州科技学院音乐系,2002年10月,《沁园春·雪》节目,在江西省抚州市“十月歌会”评比赛中,荣获银奖项,主办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广播电台。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比较厉害。1988年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博士学位,1993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苏州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教授、钢结构研究所所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材料与工程学部第六、七届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理事;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全国轻钢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建设部金属结构工程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钢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建筑结构学报》编委;《建筑结构》编委;《建筑钢结构进展》编委;《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主编。上海交通大学、河海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兼职教授。近年来主持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有多项成果经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高层钢结构成套技术》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冶金部、江苏省、苏州市、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多次。出版教材、著作3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40多篇。已指导博士研究生30多人,其中16人已获博士学位。指导硕士研究生60多人,其中40多人已获硕士学位。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冶金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5年被评为陕西省科技新星,陕西省“三五”人才第一层次,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陕西省优秀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西安市劳动模范,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2005年苏州市杰出人才提名奖。

2006论清初诗人杜濬,中国韵文学刊,2006年第1期,湘潭,湖南2005论《荆钗记》,传统文化研究第12辑,群言出版社,2005年,北京2004论元初山西佛教剧二种,山西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2004论《猛光王传奇》,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苏州,江苏2004《孟子》选论,先秦两汉学术讨论会,2004年5月,东吴大学,台北。后结集出版。2003清代苏州女诗人研究,传统文化研究第11期,白山出版社2003年版。沈阳,辽宁2003元代戏剧四种新解,人文杂志,2003年第26期,大丘大学,韩国。2003清代小说《谐铎》与佛教,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第3期。2003孟子“民贵君轻”新论,2003年10月“东亚人文学研究”国际会议,全北大学,韩国。后结集出版。2003桐城诗人刘大櫆,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3期。2003论佛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中国韵文学刊,2003年第一期。2003论唐前释氏辅教小说,寒山寺佛学,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版。2003论唐代释氏辅教小说《冥报记》,福田,2003年1月号。2003论郑廷玉佛教剧三种,福田,2003年2月号。2002佛经与《罗摩衍那》三题,福田,2002年第三期。2002清代浙西六家之一——钱载,浙江月刊,2002年5月号。2002唐代小说中的法术僧人和另类僧人,苏州铁道师院学报,2002第2期。2002略论唐代小说中的高僧形象,福田,2002年10月号。2002论明代无名氏佛教剧《龙济山野猿听经》,福田,2002年12月号。2002孟子“性善说”新论,东吴哲学,2002年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版。2002苏州风雅缘——清代外地诗人与苏州,传统文化研究,第十辑,白山出版社2002年12月版。论佛经文学作品《智者大药》,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三期。2001清代浙西六家之一王又曾,浙江月刊2001年第一期。2001论诗人杨芳灿,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一期。2001袁枚文章理论研究,江苏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三期。2000论浙派诗人厉鹗,文学遗产,2000年第3期。2000论诗人杭世骏,浙江月刊2000年八月号。2000精灵与人类婚配故事中构件的变化,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3期。2000论严遂成及其咏古诗,苏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四期。2000论诗人郑板桥,扬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六期。2000论诗人吴锡麒,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五期。2000论翁方纲的肌理说及其诗歌创作,福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四期。2000佛教因果说与中国文学,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第一期。2000论我国旧小说中的地狱与阎王,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三期。2000佛经文学中女性形象概观,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第四期。2000佛经恶魔故事代表作简论,福田杂志,2000年七月号,169期。2000中国文学作品化用佛经情节举例,福田杂志,2000年十月号,172期。2000论孟子对士人的社会定位,孔孟月刊,2000年11月号,39卷第三期。2000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仙,文史杂志,2000年第3期。1999高教走向世界点滴谈,苏州大学学报1999年教学研究版。1998桐城派与江苏,文教资料1998年第五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1月号转载。1998论诗人汪中,扬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五期。1998论晚清宋诗派巨子郑珍,苏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四期。1997论语七章发微,孔孟月刊,1997年第十一期,第35卷第11期。1997论语导读,大学生必读书导读,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997以色设缘与渔篮观音,文史杂志,1997年第一期。1996明清小说化用佛经情节举隅,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二期。1995文学作品中源于佛经的情节模式举隅,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增刊。1993五通考述,苏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二期。1993论城隍信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一期。1990论姚燮诗歌创作与其经历、素质之关系,苏州大学学报1990二期。1990姚梅伯年谱简编,明清诗文研究资料辑丛,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版。1989贯彻文学史撰写的整体性原则,苏州大学学报1989年二、三期合刊。1987读钱仲联先生三种清诗选注本,苏大学报1987年第四期。1986论清代诗人鲁一同的诗,苏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二期。1986论广西诗人朱琦,社会科学家,1986年创刊号。1986论姚燮诗歌的主要内容,明清诗文研究论文集,江苏古籍1986版。1986姚梅伯集外诗辑,明清诗文研究资料集,第一、第二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1986清史稿·儒林传补正,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第二期、第四期连载。1985姚燮著述考,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二辑。1985论梅曾亮的散文,中国近代文学研究,1985年第二期。1985论姚燮诗歌的主要风格,宁波师院学报,1985年第一期。1984论贝青乔的《咄咄吟》,宁夏大学学报1984年第一期。1982论宋湘,明清诗文研究丛刊,1982年第二期。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吕琳(1964年生 ),女,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声乐副教授。1982年9月-1986年7月在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1986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年9月-1991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班”学习1986-1997年在安徽滁洲师专音乐系任教。1997年至今,在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任教;2007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 本人主要从事声乐课程的教学,先后承担了3门课程[声乐专业课(专业个别课)、声乐理论及教学法(集体课)、重唱与表演唱(集体课)]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先后承担了200多学生(个别与集体)的声乐专业课教学,还先后辅导40多人毕业论文写作。1、 07年学生陶焘考取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硕士研究生2、2007年10月,在音乐系举办声乐专题讲座:《美声唱法教学的相关问题》。 1、《歌唱心理障碍的分析与调整》,《中国音乐教育》2005年第10期,6000字,独立完成;2、《歌唱的语言——正确把握歌唱时的普通话》,《铜陵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4000字,独立完成;3、《论男中音在歌唱时的喉头位置》,《芜湖师专学报》2005年第4期,4500字,独立完成;4、《塑造完整的声乐艺术形象》,《滁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5000字,独立完成;5.《舌根与喉肌运动功能障碍的成因与解决》,《黄钟》2006年第2期,9000字,核心,独立完成;6.《论音乐与绘画的关联》,《艺术百家》2006年第3期7000字,核心,独立完成;7.《以多种风格进行教学应是高师声乐教师的责任》,《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4500字,独立完成;8.《论声乐演唱中的想象与艺术想象》,《音乐与表演——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8000字,独立完成;9.《论〈酒狂〉的历史内涵与审美特征》,《滁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4000字,独立完成;10.《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与情感表现》,《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5600字,独立完成;《论演唱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克服》,《中国音乐》2008年第3期8900字,核心 ,独立完成;《论歌唱中艺术想象的运用及其培养》,《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6000字,核心,独立完成;13、《略论吴方言文化与其民歌小调演唱》,《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 1期,7800字,独立完成 ;14、《论吴歌的地域文化特色》,《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6700字,独立完成 。 1、2004年 程文文,“江苏省大学生艺术节戏曲类演唱比赛” ,获特等奖 ,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2、2004年9月 陶焘,“安徽省第二节职工歌手大赛”,美声组,二等奖, 安徽省总工会,省文联;3、2006年 6 月,参加由我院音乐系组织的“音乐系教师音乐会”;4、2008年5月参加苏州市《文艺界抗震救灾义演义卖晚会》;5、2008年6月,举办“吕琳的学生独唱音乐会”。 性别:女出生年月:09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专业:药理学导师层次:硕士生导师导师类别:学术型 最后学历: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 药理 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理课题组 主要研究方向:1、抗炎免疫药理学2、肿瘤药理学最具代表论文:杜仲抗HIVgp41活性部位的研究,5,中药材主要获奖情况:病毒包膜结构作为药物靶点的分子机制及新药筛选的研究,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研课题:1、杜仲环烯醚萜类有效部位抗艾滋病毒与靶细胞融合的分子机制,2008-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万2、杜仲环烯醚萜类抗病毒的作用机制,2008-201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万。至今可支配总经费:25万。研究过程中,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稳定的ELISA方法筛选HIV融合抑制的活性成分,研究成果已经获得2项课题的资助,并与其他相关的HIV研究内容一起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相关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2篇,核心期刊3篇),并被邀请在全国抗炎免疫大会上宣读学术论文。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木学科评议组成员;陕西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轻型钢结构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土木工程学科组委员;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建筑结构学报》、《工程力学》、《建筑钢结构进展》编委,《苏州科技学院学报》主编。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院长,博士生导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部、省级及重大工程横向科研项目50多项,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厅级二等奖2次,在国家级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1篇,15篇论文获省级优秀论文二、三等奖或被SCI、EI、ISTP收录,主编和副主编出版教材4部。是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TC17(地基处理)委员会成员,多国岩土工程灾害与修复委员会成员,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理事、华东基础力学与工程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分会委员、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土建类委员,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工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林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委,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森林工程”编委,机械工业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建筑类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民交通出版社工程管理专业系列教材编委。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1)人工冻结技术在地铁等城市地下工程中应用、其冻胀、融沉特性及其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研究;(2)城市软土地下空间开发引起周围地表、建筑物和构筑物变形、沉降的预测理论和控制技术,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周围既有桩基的影响研究;(3)深大基坑新型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4)住宅产业化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详细信息点击

吕琳(1964年生 ),女,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声乐副教授。1982年9月-1986年7月在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1986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年9月-1991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班”学习1986-1997年在安徽滁洲师专音乐系任教。1997年至今,在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任教;2007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 本人主要从事声乐课程的教学,先后承担了3门课程[声乐专业课(专业个别课)、声乐理论及教学法(集体课)、重唱与表演唱(集体课)]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先后承担了200多学生(个别与集体)的声乐专业课教学,还先后辅导40多人毕业论文写作。1、 07年学生陶焘考取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硕士研究生2、2007年10月,在音乐系举办声乐专题讲座:《美声唱法教学的相关问题》。 1、《歌唱心理障碍的分析与调整》,《中国音乐教育》2005年第10期,6000字,独立完成;2、《歌唱的语言——正确把握歌唱时的普通话》,《铜陵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4000字,独立完成;3、《论男中音在歌唱时的喉头位置》,《芜湖师专学报》2005年第4期,4500字,独立完成;4、《塑造完整的声乐艺术形象》,《滁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5000字,独立完成;5.《舌根与喉肌运动功能障碍的成因与解决》,《黄钟》2006年第2期,9000字,核心,独立完成;6.《论音乐与绘画的关联》,《艺术百家》2006年第3期7000字,核心,独立完成;7.《以多种风格进行教学应是高师声乐教师的责任》,《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4500字,独立完成;8.《论声乐演唱中的想象与艺术想象》,《音乐与表演——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8000字,独立完成;9.《论〈酒狂〉的历史内涵与审美特征》,《滁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4000字,独立完成;10.《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与情感表现》,《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5600字,独立完成;《论演唱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其克服》,《中国音乐》2008年第3期8900字,核心 ,独立完成;《论歌唱中艺术想象的运用及其培养》,《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6000字,核心,独立完成;13、《略论吴方言文化与其民歌小调演唱》,《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 1期,7800字,独立完成 ;14、《论吴歌的地域文化特色》,《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6700字,独立完成 。 1、2004年 程文文,“江苏省大学生艺术节戏曲类演唱比赛” ,获特等奖 ,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2、2004年9月 陶焘,“安徽省第二节职工歌手大赛”,美声组,二等奖, 安徽省总工会,省文联;3、2006年 6 月,参加由我院音乐系组织的“音乐系教师音乐会”;4、2008年5月参加苏州市《文艺界抗震救灾义演义卖晚会》;5、2008年6月,举办“吕琳的学生独唱音乐会”。 性别:女出生年月:09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专业:药理学导师层次:硕士生导师导师类别:学术型 最后学历: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 药理 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理课题组 主要研究方向:1、抗炎免疫药理学2、肿瘤药理学最具代表论文:杜仲抗HIVgp41活性部位的研究,5,中药材主要获奖情况:病毒包膜结构作为药物靶点的分子机制及新药筛选的研究,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研课题:1、杜仲环烯醚萜类有效部位抗艾滋病毒与靶细胞融合的分子机制,2008-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万2、杜仲环烯醚萜类抗病毒的作用机制,2008-201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万。至今可支配总经费:25万。研究过程中,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稳定的ELISA方法筛选HIV融合抑制的活性成分,研究成果已经获得2项课题的资助,并与其他相关的HIV研究内容一起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相关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2篇,核心期刊3篇),并被邀请在全国抗炎免疫大会上宣读学术论文。

郑州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董事长:刘文魁副董事长:可淑文学院党委书记:岳修峰学院院长:秦小刚学院董事会董事、常务副院长:刘赛赛学院副院长:程金城学院副院长:周文玉学院副院长:李利民学院董事会董事,副院长兼财务总监:刘欣

主要著作  1、《创造方法形态研究》,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独著;  2、《自然主义的美学思考》,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独著;  3、《广告写作》,珠海出版社,2000年,独著;  4、《公关写作》,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独著;  5、《广告文案写作》,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年,独著;  6、《文学原理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常务主编;  7、《市场经济与文艺定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副主编;  8、《纪实:文学的时代选择-新时期纪实文学研究》,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合著;  9、《艺术与生命》,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合著;  10、《马列文论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合著;  11、《文艺理论教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合著;  12、《文学概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合著。  13、《文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合著。  14、《西方自然主义与中国20世纪文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四人著,排一  主要论文(1984年以来)1、《创作方法三题》,《文艺研究》198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84年第5期全文转载)2、《审美与错觉心理》,《美育》1984年第2期3、《创作方法独立性孔见》,《郑州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新华文摘》1985年第9期以《创作方法独立性具有四性》为题进行了观点摘编;《社会科学文摘》1985年第9期以《创作方法独立性新探》为题进行了论点摘编)4、《有意义的探索》,《美与当代人》1986年第5期5、《应肯定摄影式描写----兼评自然主义》,《郑州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6、《马恩现实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郑州大学学报》1988年第5期7、《界限的超越----说情感思维》,《郑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8、《没有永久不变和超阶级的人性》,《语文知识》1990年第6期9、《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鹤壁论坛》1990年第3期10、《文学思潮论》,《郑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0年第10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1年第1期进行了观点摘编)11、《略说浪漫主义》,《语文知识》1990年第9期12、《起始艺术的内蕴》,《郑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6期13、《何谓语言艺术》,《语文知识》1991年第12期14、《理论品格:系统性、实践性----评<马列文论教程>》,《高校理论战线》1992第6期15、《现代主义定义界说》,《郑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16、《服饰选择中的“地位显示”心理》,《美与时代》1992年第3期17、《胡适研究的新成果----读<时代与决择---胡适与中西文化>》,《河南日报》1992年11月11日18、《错觉----美的产床》,《美与时代》1992年第9期19、《文学思丛及其它----试提几个文艺理论新概念》,《开封师专学报》1992年第3期20、《姑娘被遗弃之后》,《人生与伴侣》1992年第9期21、《试说文学潮流和创作方法流派》,《郑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3年第10期全文转载)22、《科学性的研究 实践性的品格----评<马列文论教程>》,《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23、《何谓人物性格的鲜明性》,《语文知识》1993年第3期24、《血型与个性》,《生育丛刊》1993年第2期25、《典型种种》,《语文知识》1994年第12期26、《现代主义中的文学思潮》,《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27、《简评<中国文化与人生>》(笔名关路),《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28、《现实主义至上论的渊源及弊病》,《郑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29、《穿衣戴帽 谈古论今》,《时代潮》1996年第11期30、《人体美意识的生物性根源》,《美与时代》1996年第12期31、《在自然主义文学批评领域中的卢卡契情结》,《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10期全文转载)32、《关于自然主义历史作用的一种思考》,《郑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33、《艺术节奏与人类生命节奏的体验》,《美与时代》1997年第11期34、《文明的代价》,《合肥晚报文艺副刊》1997年11月15日35、《面对历史留下的问号----自然主义文学批判探源》,《中州学刊》1998年第1期36、《创作方法意识的觉醒----1922年“自然主义”讨论的回顾与评述》,《郑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8年第8期全文转载)37、《21世纪文学创作的一种展望》,《合肥晚报文艺副刊》1998年2月28日38、《文学形象浅论》,《语文知识》1998年第3期39、《少一点“春秋笔法”--从茅盾研究说起》,《合肥晚报文艺副刊》1998年2月7日40、《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蝇王>》,《合肥晚报文艺副刊》1998年5月30日41、《作品知多少----新时期纪实文学景观之一》,《合肥晚报文艺副刊》1998年8月29日42、《议论“风”生----新时期纪实文学景观之二》,《合肥晚报文艺副刊》1998年12月26日43、《新时期纪实文学艺术创新谈片》,《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5期全文转载)44、《千台晚会千家办,能有几家再回眸》,《郑州晚报》1999年3月2日45、《21世纪的创作浪潮》,《文论报》1999年4月1日46、《嬗变、突破、超越----20年纪实文学创作回眸》,《黄河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47、《标题上的复古与创新》,《写作》1999年第2期48、《多变自如的开放式结构----新时期纪实文学景观之三》,《合肥晚报文艺副刊》1999年3月27日  49、《文学风格:疏放和敦厚----读罗克霖的散文集》,《中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50、《论新时期纪实文学的自然主义真实观》,《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51、《罗克霖散文的艺术风格》,《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52、《新框架、新探索----评<新编美学概论>》,《平顶山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  53、《中西古典主义比较》,《南都学坛》2001年第5期54、《得到验证的创新----从西方当代人类学看文学中的自然主义》,《焦作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55、《鉴赏型的文艺批评----罗克霖的文艺评论特色》,《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56、《论文学思丛》,《周口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57、《否定之后的思考----关于“苏联模式”文艺学几个范畴的探索》,《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年第2期58、《创作方法的实践价值----创作方法伪概念辨之二》,《郑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59、《论新时期的“审美情结”》,《文艺报》2002年7月9日60、《难以成立的论据----与提出“创作方法是伪概念”者商榷》,《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61、《创作方法:审美中介和美学设计原则----对创作方法的重新界定》,《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62、《“伪概念”之说系伪说----创作方法伪概念辨之三》,《焦作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63、《自然主义文学的历史地位》,《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64、《病态的自尊及其它----中国民间故事副作用之我见》,《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65、《文艺学建构中的三大情结》,《文艺报》2004年11月25日66、《新时期文学中的自然主义倾向》,《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67、《试说民中国间故事的负面影响》,《今日文坛》2004年冬之卷68、《自身危机:文艺理论的常态----兼论文艺理论的它身危机》,《郑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69、《民间故事告诉我们:还是穷了好----试说中国民间故事的负面影响》,《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70、《西方自然主义对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观念的影响》,《焦作大学学报》2005年第3 期71、《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生态寓意》,《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72、《中国民间故事:没有法律观念的艺术世界-----中国民间故事的深层结构研究》,《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73、《试论当代文艺理论的危机》,《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6期74、《扭曲的观念与心态-----重新认识中国民间故事的负面价值》,《文学评论》2006年第2期75、《危机:文艺理论的永恒之侣》,《云梦学刊》2007年第1期76、《新时期文艺学界“四癖”之反思》,《探索与争鸣》2007第二期77、《已识庐山真面目: 关于茅盾早期所倡导的是否自然主义问题》, 《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项目  1、《西方自然主义对中国20世纪文学的影响》,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2003年度项目,主持人  2、《纪实文学研究》,国家社科研究1994年度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  3、《市场经济与文艺定位》,国家社科研究1996年度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  4、《艺术与生命》,河南省“七五”规划社科重点项目,课题组成员  5、《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大辞典》,河南省“七五”规划社科重点项目,课题组成员  6、《中国现代实用文体研究》,河南省“九五”规划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  7、《文艺学主干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河南省教育厅1998年重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主持人  8、《创造方法学说研究》,河南省教委1992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独立承担  9、《艺术生物学》,河南省教委1996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独立承担  10、《西方自然主义与中国20世纪文学》,河南省教育厅1998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独立承担  11、《当代文学理论研究》,河南省教委1993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  12、《文学审美现象研究》,河南省教育厅2002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课题组主要成员  13、《中国民间故事的深层文化结构研究》,河南省教育厅2005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主持人  获奖  1、《纪实:文学的时代选择》,获河南省1999年“五个一”工程奖,1998-2001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文艺学主干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3、《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大辞典》,获河南省1995年“五个一”工程奖  4、《自然主义的美学思考》,获2000年河南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5、《新时期的“审美情结”》,获郑州市2003年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6、《病态的自尊及其它----中国民间故事副作用之我见》,获郑州市2004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7、《扭曲的观念与心态-----重新认识中国民间故事的负面价值》, 获郑州市2006年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8、《试论当代文艺理论的危机》,获河南省教育厅2006年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索引序列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 郑州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