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际遥感学报影响因子

国际遥感学报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

国际遥感学报影响因子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摄影测量学与遥感学报

买狈!!

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SCI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87篇。其中SCI论文33篇(第一作者SCI核心期刊17篇,SCI外围期刊4篇,合作者SCI 核心期刊11篇,SCI外围期刊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4篇(第一作者31篇,合作者23篇)。发表著作章节和文集论文(含待发表)11篇。国际会议论文摘要16篇,国内会议论文摘要15篇。出版译著一部,副主编专著一部,参加编写专著一部。发表科普与文学作品34篇。索取:国内外同行索取论文抽印本158篇次。学术论文 (同行审稿, SCI杂志标注近5年最高影响因子IF) 倪健 济南市卧虎山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的初步研究 海洋湖沼通报 4: 57- 倪健, 吴继友, 蒋本和, 冯素萍, 张永贤 某些环境胁迫因素对植物光谱学和解剖学特征的影响 生物学通报 4: 23- 倪健, 吴继友, 蒋本和 山东省台上金矿区赤松林叶绿素含量的季节动态 植物资源与环境 2(4): 54- 倪健, 吴继友 山东省招远金矿区春季赤松林光谱反射率的变化及其与某些因子的相关性 植物学报 36(6): 466- 倪健 山东省的灌丛资源及其保护利用 资源开发与市场 10(3): 109- 倪健, 吴继友, 蒋本和 赤松林受虫害后生物学及光谱学特征的变化 植物生态学报 18(4): 322- 倪健 赤松稀疏幼林下灌木和草本地上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 105- 吴继友, 倪健, 冯素萍, 蒋本和, 张永贤, 叶正丰 山东省招远金矿区春季赤松林的植物地球化学和反射光谱特征 环境遥感 9(2): 113- 倪健, 吴继友 山东省台上金矿区荆条反射光谱的“红移”和“蓝移”现象 植物资源与环境 4(4): 17- 倪健 浙江泰顺乌岩岭常绿阔叶林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 74- 吴继友, 倪健 松毛虫危害的光谱特征与虫害早期探测模式 环境遥感 10(4): 250- 倪健 中国木荷及木荷林的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植物资源与环境 5(3): 28- 倪健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估算 生态学杂志 15(6): 1- 倪健, 吴继友 利用植物叶面反射光谱探测隐伏地下矿产 植物学通报 14(1): 36- 倪健, 宋永昌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分布与气候的相关分析 植物生态学报 21(2): 115- 倪健, 宋永昌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的水热分布类群 植物生态学报 21(4): 349- 倪健, 宋永昌 CO2倍增条件下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分布区的可能变迁 植物生态学报 21(5): 455- 倪健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分布与Thornthwaite指标的关系 武汉植物学研究 15(2): 143- 倪健, 宋永昌 中国青冈的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植物学报 39(5): 451- 倪健 Kira指标的拓展及其在中国植被与气候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应用生态学报 8(2): 161-倪健, 张新时 水热积指数的估算及其在中国植被与气候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植物学报 39(12): 1147-倪健, 任久长, 巩玉华 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建设与管理 大自然探索 16(2): 122-倪健, 宋永昌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壳斗科主要种的分布与气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100-张新时, 周广胜, 高琼, 倪健, 唐海萍 中国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研究 地学前缘 4(2): 137-张新时, 周广胜, 高琼, 倪健, 王权, 唐海萍 全球变化的中国东北森林-草原陆地样带(NECT) 地学前缘 4(2): 145-张新时, 高琼, 杨奠安, 周广胜, 倪健, 王权 中国东北样带的梯度分析及其预测 植物学报 39(9): 785-799+图版III张新时, 高琼, 杨奠安, 周广胜, 倪健, 王权, 唐海萍 全球变化研究的中国东北样带(NECT)分析及模拟 中国科学院院刊 12(3): 195-吴继友, 杨旭东, 张福军, 倪健, 田文新, 解立业 山东招远金矿区赤松针叶反射光谱红边的季节特征 遥感学报 1(2): 124-倪健, 张新时 CO2增浓和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大自然探索 17(1): 1-倪健, 陈仲新, 董鸣, 陈旭东, 张新时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 植物学报 40(4): 370- (SCIe, IF=434)倪健, 宋永昌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若干树种分布与Penman指标关系的探讨 植物学报 40(7): 647- (SCIe, IF=434)倪健, 宋永昌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的分布与Kira指标的关系 生态学报 18(3): 248-倪健 植被—气候分类指标及其应用 生态学杂志 17(2): 33-倪健, 李宜垠, 张新时 从生态地理特征论中国东北样带(NECT)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科学意义 生态学报 19(5): 622-岳天祥, 周成虎, 李镇清, 倪健 生物多样性模型的理论分析 地球信息科学 1: 19-倪健 BIOME系列模型: 主要原理与应用 植物生态学报 26(4): 481-阎顺, 李树峰, 孔昭宸, 杨振京, 倪健 乌鲁木齐东道海子剖面的孢粉分析及其反映的环境变化 第四纪研究 24(4): 463-阎顺, 孔昭宸, 杨振京, 张芸, 倪健 新疆表土中云杉花粉与植被的关系 生态学报 24(9): 2017-阎顺, 穆桂金, 孔昭宸, 倪健, 杨振京 天山北麓晚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人类活动的影响 冰川冻土 26(4): 403-孟猛, 倪健, 张治国 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 植物生态学报 28(6): 853-杨振京, 孔昭宸, 阎顺, 倪健, 马克平, 许清海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大西沟表土花粉散布特征 干旱区地理 27(4): 543-蒋霞, 倪健 西北干旱区10种荒漠植物地理分布与大气候的关系及其可能潜在分布区的估测 植物生态学报 29(1): 98-李树峰, 阎顺, 孔昭宸, 倪健 乌鲁木齐东道海子剖面的硅藻记录与环境演变 干旱区地理 28(1): 81-倪健, 郭柯, 刘海江, 张新时 中国西北干旱区生态区划 植物生态学报 29(2): 175-张芸, 孔昭宸, 阎顺, 杨振京, 倪健 新疆天山北坡地区中晚全新世生物多样性特征 植物生态学报 29(5): 836-冯晓华, 阎顺, 倪健, 孔昭宸, 杨振京 新疆北部平原湖泊记录的晚全新世湖面波动及环境变化 科学通报 51(增刊I): 49-张芸, 孔昭宸, 阎顺, 杨振京, 倪健 天山北麓晚全新世云杉林线变化和古环境特征 科学通报 51(12): 1450-王娟, 倪健 植物种分布的模拟研究进展 植物生态学报 30(6): 1040-孟婷婷, 倪健, 王国宏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 植物生态学报 30(1): 150-袁婧薇, 倪健 中国气候变化的植物信号和生态证据 干旱区地理 30(4): 465-张芸, 孔昭宸, 倪健, 阎顺, 杨振京 新疆草滩湖村湿地4550年以来的孢粉记录和环境演变 科学通报 53(3): 306-陈瑜, 倪健 利用孢粉记录定量重建大尺度古植被格局 植物生态学报 32(5): 1201-王娟, 倪健 中国北方温带地区5种锦鸡儿的分布模拟 植物生态学报 33(1): 12-

主要还是看单位对杂志的要求,再看杂志的影响因子,选择最利于职称的期刊

国际遥感学报影响因子多少

2008年1534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  名 次 期刊名称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1 WORLD J OF GASTROENTEROLOG 1633 579  2 冰川冻土 674 426  3 地理学报 1204 301  4 地质学报 935 133  5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4151 926  6 中华肝脏病杂志 767 858  7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638 708  8 草业学报 32 676  9 中国科学D 1020 453  10 地理研究 559 418  11 中华传染病杂志 763 416  12 物理学报 2870 397  1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649 37  1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362 349  15 CHIN PHYS 563 277  16 地理科学进展 276 245  17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812 239  18 生态学报 2257 206  19 高原气象 536 203  20 岩石学报 711 197  21 中国沙漠 657 182  22 中华肾脏病杂志 721 119  23 中华内科杂志 1902 117  24 海洋与湖沼 1061 1  25 中华护理杂志 1761 098  26 水土保持学报 713 078  27 中华儿科杂志 1863 052  28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932 025  29 力学进展 423 024  30 地理科学 587 02  31 中国内镜杂志 764 992  3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44 989  33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186 983  34 中华放射学杂志 2241 975  35 植物生态学报 1045 968  36 第四纪研究 642 958  37 新型炭材料 282 953  38 测绘学报 376 951  39 中华消化杂志 1180 944  40 地学前缘 634 938  41 管理科学学报 263 937  42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652 933  43 自然资源学报 579 931  44 中国临床康复 1984 927  45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21 924  45 中华精神科杂志 432 924  47 摩擦学学报 530 915  48 无机化学学报 743 913  49 植物学报 2927 904  50 地球物理学报 1051 894  51 计算机学报 1024 891  52 遗传学报 983 888  53 环境科学 1453 883  5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758 873  55 地球化学 640 871  56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926 863  57 中华肿瘤杂志 1249 857  58 中华创伤杂志 1072 851  59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159 845  60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514 843  60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741 843  62 生物多样性 333 842  63 中华神经科杂志 893 835  64 中华骨科杂志 2463 834  答案补充  65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048 833  66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801 83  67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702 822  68 地质论评 850 821  69 CHIN PHYS LETT 1263 817  70 高分子通报 364 812  71 电力系统自动化 1324 807  72 极地研究 125 806  73 中华妇产科杂志 1838 8  74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704 79  75 护理研究 549 788  答案补充  76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763 787  77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707 782  77 土壤学报 1094 782  79 地层学杂志 311 78  80 地球科学进展 473 771  81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25 769  81 矿床地质 392 769  83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939 768  84 环境科学学报 885 761  84 系统工程学报 267 761  86 古地理学报 92 759  87 沉积学报 622 751  88 营养学报 1140 49  89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424 735  89 作物学报 1268 735  91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263 732  92 煤气与热力 741 731  93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832 728  94 中华手外科杂志 476 727  95 高分子学报 863 726  96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577 72  98 遥感学报 271 719  99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430 717  100 科学通报  答案补充  表4. 医学类期刊影响因子较高的前20名  期刊名称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World J  Gastroenteorl 1633 2.579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4151 1.926  中华肝脏病杂志 767 1.858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638 1.708  中华传染病杂志 763 1.416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649 1.370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362 1.349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812 1.239  中华肾脏病杂志 721 1.119  中华内科杂志 1902 1.117  中华护理杂志 1761 1.098  中华儿科杂志 1863 1.052  中国内镜杂志 764 0.99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44 0.989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186 0.983  中华放射学杂志 2241 0.975  中华消化杂志 1180 0.944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652 0.933  中国临床康复 1984 0.927  中华精神科杂志 432 0.924

测试技术学报测控技术与总线技术;噪声与振动测量;遥感、遥测与遥控;VXI仪器;无损检测;光电测试;生物测试;量子测试;分析测试;材料测试;软件测试;火炸药测试;传感器技术;微型机械电子系统等。本刊发稿周期为半年左主管主办:山西省教育厅  中国兵工学会快捷分类:工业综合科技B类综合 工程科技II出版发行:山西  双月刊  A4期刊刊号:1671-7449, 14-1301/TP创刊时间:1986  影响因子 279审稿时间:1个月内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主要还是看单位对杂志的要求,再看杂志的影响因子,选择最利于职称的期刊

国际遥感学报影响因子查询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可持续发展词语释义 [M] 北京: 学苑出版社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司 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摆万奇 深圳市土地利用动态趋势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15 (2): 112 ~116摆万奇,赵士洞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模型综述 [J] 自然资源学报,12 (2): 169 ~175毕晓丽,洪伟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7 (5): 122 ~125卞建民,林年丰,汤洁 土地盐碱荒漠化预警理论及实证研究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2 (2): 207 ~209蔡运龙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寻求新的综合途径 [J] 地理研究,20 (6): 645 ~652常庆瑞,蒋平安,周勇等 遥感技术导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畅军庆,张荣南 南水北调湖北库区水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 [J] 环境科学与技术,(2): 1 ~4陈百明 试论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及其人类驱动力研究 [J] 自然资源,(2): 31 ~36陈国阶 对环境预警的探讨 [J] 重庆环境科学,18 (5): 1 ~4陈国阶 论生态安全 [J] 重庆环境科学,24 (3): 1 ~4陈国阶,何锦峰 生态环境预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J] 重庆环境科学,21 (4): 8 ~11陈美兰,吴延熊,周国模等 预测、监测和预警关系的初步探讨 [J] 浙江林学院学报,16 (1): 10 ~13陈佑启,PeterHV中国土地利用-覆被的多尺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J] 地理科学,20 (3): 197 ~65陈治谏,陈国阶 环境影响评价的预警系统研究 [J] 环境科学,13 (4): 20 ~26丁一汇,王守荣主编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概论 [M] 北京: 气象出版社窦明,左其亭,胡彩虹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J] 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26 (2): 63~ 66方创琳,张小雷 干旱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报,21 (7): 1163 ~1170傅伯杰 区域生态环境预警的原理与方法 [J] 资源开发与保护,7 (3): 138 ~141傅伯杰,陈利顶 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 [J] 地理学报,51 (5): 454 ~461傅伯杰,陈利顶,刘国华 中国生态区划的目的、任务及特点 [J] 生态学报,19 (5): 591 ~595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高更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南阳市汉水流域研究 [J] 水土保持通报,(3): 65 ~68高志强,刘纪远,庄大方 基于遥感和 GIS 的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研究 [J] 遥感学报,3 (2): 134~ 139顾朝林 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机制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14 (4): 307 ~312关文彬,谢春华,李春平等 荒漠化危害预警原理与评价方法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5 (3): 79 ~83关文彬,谢春华,孙保平等 荒漠化危害预警预景指标体系研究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3 (1): 44 ~47郭中伟 建设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与维护体系———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对策 [J] 科技导报,(1): 54 ~56胡安焱,郭生练,刘燕等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7 (2):69 ~ 73黄秉维 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 [J] 地理学,51 (4): 289 ~294惠映河,蒋晓辉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水土保持通报,21 (1): 30 ~34蒋国富,白耕勤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3(9): 72 ~ 76金岚主编 环境生态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靳英华,赵东升,杨青山等 吉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研究 [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36 (2): 68 ~74康慕谊,江源,石瑞香 NECT 样带 1984 ~1996 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J] 地理科学,20 (2): 115 ~120李红鹰 层次分析法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监测与环境,(7): 30 ~31李峻,董立克,慕金波等 区域环境质量预警研究 [J] 山东环境,(3): 19 ~20李平,李秀彬,刘学军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J] 地理研究,20 (2): 129 ~138李如忠 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初步研究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4 (5): 987 ~990李崧,邱微,赵庆良等 层次分析法应用于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J] 环境科学,27 (5): 454 ~461李晓兵 国际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 [J] 地球科学进展,14 (4): 395 ~399李晓秀 北京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初探 [J] 自然资源,(5): 31 ~35李秀彬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 [J] 地理学报,51 (6): 553 ~556李祚泳,邓兴民 综合环境质量的 B-P 网络二级评价 [J] 环境科学研究,8 (3): 32 ~35李祚泳,彭荔红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农业病虫害预测模型及其效果检验 [J] 生态学报,19 (5): 759 ~762林年丰,汤洁 GIS 与环境模拟在环境地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J] 土壤与环境,9 (4): 259 ~262刘昌明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海河水利,(1): 1 ~5刘昌明,沈大军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 [J] 大自然探索,16 (2): 1 ~6刘彦随 山地土地类型的结构分析与优化利用 [J] 地理学报,56 (4): 426 ~436陆登櫆 遥感技术在农业工程中应用 [M] 北京: 科技出版社罗先香,邓伟 松嫩平原西部土壤盐渍化动态敏感性分析与预测 [J] 水土保持学报,14 (3): 36 ~40马乃喜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J]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8 (4): 330 ~334毛汉英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J] 地理研究,15 (4): 16 ~23梅宝玲,陈舜华 内蒙古生态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6 (3): 384 ~393苗鸿,王效科,欧阳志云 中国生态环境胁迫过程区划研究 [J] 生态学报,21 (1): 7 ~13牛文元 持续发展导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3 ~16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 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初步研究 [J] 生态学报,20 (1): 9 ~12冉圣宏,金建君,薛纪渝 生态脆弱区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J] 自然资源学报,17 (1): 117 ~122任志远,张艳芳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邵东国,李元红,王忠静等 基于神经网络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预警方法研究 [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6): 10 ~ 12盛连喜,冯江,王娓 环境生态学导论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史德明,梁音 我国脆弱生态环境的评估与保护 [J] 水土保持学报,16 (1): 6 ~10史培军,陈晋,潘耀忠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地理学报,55 (2): 151 ~160史培军,宫鹏,李小兵等著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方法与实践 [M] 科学出版社史培军,江源,王静爱等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安全响应机制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苏维词,李久林 乌江流域生态环境预警评价初探 [J] 贵州科学,15 (3): 207 ~214孙希华 山东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发展策略 [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4 (2): 161 ~165汤洁,林年丰,卞建民 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吉林省乾安县为例 [J] 世界地质,18 (2):89 ~ 94汤丽妮,张礼清,王卓 人工神经网络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四川环境,22 (3): 69 ~72唐剑武,叶文虎 环境承载力的本质及其定量化初步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18 (3): 227 ~230陶骏昌主编 农业预警概论 [M]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 ~10王根绪,钱鞠,程国栋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 (REA)的方法与应用 [J]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7(2): 131 ~ 140王立群 关于建立我国森林资源预警系统的初步研究 [J] 林业经济,(5): 16 ~19王良健,刘伟,包浩生 梧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J] 经济地理,19 (4): 74 ~79王龙 山西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预警初探 (J)生态经济,(5):王桥,杨一鹏,黄家柱等 环境遥感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王让会,樊自立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J] 干旱环境监测,12 (4): 218 ~323王思敬,戴福初 环境工程地质评价、预测与对策分析 [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8 (1): 27 ~34王秀兰 基于遥感的呼伦贝尔盟农牧业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影响 [J] 地理科学进展,18(4): 322 ~ 330文传甲 三峡库区大农业的自然环境现状与预警分析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6 (4): 340 ~345文传甲 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预警分析 [J] 山地研究,16 (1): 13 ~20伍黎芝 生态脆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 [J] 中国土地科学,14 (2): 13 ~16武永峰,任志远 陕西省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研究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6 (2): 10 ~14夏军 区域水环境及生态质量评价 [M] 武汉: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谢志仁,刘庄 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1 (3): 85 ~88徐福留 城市环境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4 (2): 13 ~15徐正春 森林资源预警系统初步研究 [J] 林业经济,(1): 58 ~62许学工 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评估和预警研究: (J)生态学报,16 (5): 461 ~468阎积惠,康慧,陈怀亮 TM 图像地质应用原理与方法 [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颜卫忠 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17 (3): 87 ~90杨桂山 长江三角洲近 50 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16 (2): 121 ~127杨天柱 丹江口库区生态林现状与建设对策 [J] 河南林业科学,25 (2): 38 ~40杨伟光,付怡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J] 监测与评价,(2): 42 ~43杨志峰,徐俏等 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J] 中国环境科学,22 (4): 360 ~364姚建 AHP 法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重庆环境科学,20 (2): 11 ~14姚建,王燕,雷蕾等 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模糊评价 [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3 (2): 90 ~92叶文虎,栾胜基 环境质量评价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叶亚平,刘鲁君 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环境科学研究,13 (3): 33 ~36喻良,伊武军 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四川环境,21 (4): 38 ~40张大任 洞庭湖生态环境预警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7 (2): 42 ~44张合平,刘云国 环境生态学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张明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14 (4): 381 ~384张天义,张兴辽,张克伟等 遥感 河南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张峥,张建文,李寅年等 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J] 农业环境保护,18 (6): 283 ~285赵跃龙 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分布及其综合治理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赵跃龙,刘燕华 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划分及其范围确定 [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6 (2): 34 ~44赵跃龙,刘燕华 中国脆弱生态环境分布及其与贫困的关系 [J] 地球科学进展,11 (3): 245 ~251赵跃龙,张玲娟 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J] 地理科学,18 (1): 73 ~79郑新奇,王爱萍 基于 RS 与 GIS 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J] 环境科学学报,20(4): 489 ~ 493朱东红,上官铁梁,苏志珠等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64 ~67朱发 层次分析法在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中的应用 [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1): 66 ~68朱晓华,杨秀春 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18 (5): 43 ~46庄锁法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3 (4): 582 ~590左伟,王桥,王文杰等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8 (1): 67 ~71A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the LUCC Science Plan in Europe [M] LUCC new sletter,(1): 7 ~ 10Barnthouse LWTlne role of models in ecological risk Environ Toxicol Chem,(11): 1751 ~ 1760Blaszczynski J SLandform Characterization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63 (2): 183 ~ 191Boughton DA,Smith ER and O'Neill RVRegional vulnerability: A conceptual Ecoyst Health,(5): 312 ~322Edwards G, LK EModeling Uncertainty in Photointerpreted BPhotogrammetricEngineering and Remote S62 (4): 377 ~ 3Farina A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 [M] London: Chapman & Hall,1 ~ 130Lambin E F,Baulies X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A] IGBP Report N48 & IHDP Report N10 [C] Stochkholm: IGBP,11 ~ 16TurnerⅡBL,Skole D,Sanderson S et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science / research plan [M] IGBP Report N35 and HDP Report NStochkholm: IGBPTurner I BL,David Skole, Steven, S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CC ): Science / Research Plan[R] IGBP Reports,N35Turner II BLTwo type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definitional and spatial scale issues in their human dimensions[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Humanand Policy Dimension,1 (1): 14 ~ 22

曾获山东矿业学院(现山东科技大学)十大杰出青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煤炭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历任香港理工大学助理研究员,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研究员,美国麻省大学研究员等。多年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英国“国际地理信息科学学报”、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报”、英国“国际遥感学报”和国内“测绘学报”等刊物的审稿专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遥感学报影响因子

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SCI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87篇。其中SCI论文33篇(第一作者SCI核心期刊17篇,SCI外围期刊4篇,合作者SCI 核心期刊11篇,SCI外围期刊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4篇(第一作者31篇,合作者23篇)。发表著作章节和文集论文(含待发表)11篇。国际会议论文摘要16篇,国内会议论文摘要15篇。出版译著一部,副主编专著一部,参加编写专著一部。发表科普与文学作品34篇。索取:国内外同行索取论文抽印本158篇次。学术论文 (同行审稿, SCI杂志标注近5年最高影响因子IF) 倪健 济南市卧虎山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的初步研究 海洋湖沼通报 4: 57- 倪健, 吴继友, 蒋本和, 冯素萍, 张永贤 某些环境胁迫因素对植物光谱学和解剖学特征的影响 生物学通报 4: 23- 倪健, 吴继友, 蒋本和 山东省台上金矿区赤松林叶绿素含量的季节动态 植物资源与环境 2(4): 54- 倪健, 吴继友 山东省招远金矿区春季赤松林光谱反射率的变化及其与某些因子的相关性 植物学报 36(6): 466- 倪健 山东省的灌丛资源及其保护利用 资源开发与市场 10(3): 109- 倪健, 吴继友, 蒋本和 赤松林受虫害后生物学及光谱学特征的变化 植物生态学报 18(4): 322- 倪健 赤松稀疏幼林下灌木和草本地上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 105- 吴继友, 倪健, 冯素萍, 蒋本和, 张永贤, 叶正丰 山东省招远金矿区春季赤松林的植物地球化学和反射光谱特征 环境遥感 9(2): 113- 倪健, 吴继友 山东省台上金矿区荆条反射光谱的“红移”和“蓝移”现象 植物资源与环境 4(4): 17- 倪健 浙江泰顺乌岩岭常绿阔叶林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 74- 吴继友, 倪健 松毛虫危害的光谱特征与虫害早期探测模式 环境遥感 10(4): 250- 倪健 中国木荷及木荷林的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植物资源与环境 5(3): 28- 倪健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估算 生态学杂志 15(6): 1- 倪健, 吴继友 利用植物叶面反射光谱探测隐伏地下矿产 植物学通报 14(1): 36- 倪健, 宋永昌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分布与气候的相关分析 植物生态学报 21(2): 115- 倪健, 宋永昌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的水热分布类群 植物生态学报 21(4): 349- 倪健, 宋永昌 CO2倍增条件下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分布区的可能变迁 植物生态学报 21(5): 455- 倪健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分布与Thornthwaite指标的关系 武汉植物学研究 15(2): 143- 倪健, 宋永昌 中国青冈的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植物学报 39(5): 451- 倪健 Kira指标的拓展及其在中国植被与气候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应用生态学报 8(2): 161-倪健, 张新时 水热积指数的估算及其在中国植被与气候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植物学报 39(12): 1147-倪健, 任久长, 巩玉华 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建设与管理 大自然探索 16(2): 122-倪健, 宋永昌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壳斗科主要种的分布与气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100-张新时, 周广胜, 高琼, 倪健, 唐海萍 中国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研究 地学前缘 4(2): 137-张新时, 周广胜, 高琼, 倪健, 王权, 唐海萍 全球变化的中国东北森林-草原陆地样带(NECT) 地学前缘 4(2): 145-张新时, 高琼, 杨奠安, 周广胜, 倪健, 王权 中国东北样带的梯度分析及其预测 植物学报 39(9): 785-799+图版III张新时, 高琼, 杨奠安, 周广胜, 倪健, 王权, 唐海萍 全球变化研究的中国东北样带(NECT)分析及模拟 中国科学院院刊 12(3): 195-吴继友, 杨旭东, 张福军, 倪健, 田文新, 解立业 山东招远金矿区赤松针叶反射光谱红边的季节特征 遥感学报 1(2): 124-倪健, 张新时 CO2增浓和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大自然探索 17(1): 1-倪健, 陈仲新, 董鸣, 陈旭东, 张新时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 植物学报 40(4): 370- (SCIe, IF=434)倪健, 宋永昌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若干树种分布与Penman指标关系的探讨 植物学报 40(7): 647- (SCIe, IF=434)倪健, 宋永昌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的分布与Kira指标的关系 生态学报 18(3): 248-倪健 植被—气候分类指标及其应用 生态学杂志 17(2): 33-倪健, 李宜垠, 张新时 从生态地理特征论中国东北样带(NECT)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科学意义 生态学报 19(5): 622-岳天祥, 周成虎, 李镇清, 倪健 生物多样性模型的理论分析 地球信息科学 1: 19-倪健 BIOME系列模型: 主要原理与应用 植物生态学报 26(4): 481-阎顺, 李树峰, 孔昭宸, 杨振京, 倪健 乌鲁木齐东道海子剖面的孢粉分析及其反映的环境变化 第四纪研究 24(4): 463-阎顺, 孔昭宸, 杨振京, 张芸, 倪健 新疆表土中云杉花粉与植被的关系 生态学报 24(9): 2017-阎顺, 穆桂金, 孔昭宸, 倪健, 杨振京 天山北麓晚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人类活动的影响 冰川冻土 26(4): 403-孟猛, 倪健, 张治国 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 植物生态学报 28(6): 853-杨振京, 孔昭宸, 阎顺, 倪健, 马克平, 许清海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大西沟表土花粉散布特征 干旱区地理 27(4): 543-蒋霞, 倪健 西北干旱区10种荒漠植物地理分布与大气候的关系及其可能潜在分布区的估测 植物生态学报 29(1): 98-李树峰, 阎顺, 孔昭宸, 倪健 乌鲁木齐东道海子剖面的硅藻记录与环境演变 干旱区地理 28(1): 81-倪健, 郭柯, 刘海江, 张新时 中国西北干旱区生态区划 植物生态学报 29(2): 175-张芸, 孔昭宸, 阎顺, 杨振京, 倪健 新疆天山北坡地区中晚全新世生物多样性特征 植物生态学报 29(5): 836-冯晓华, 阎顺, 倪健, 孔昭宸, 杨振京 新疆北部平原湖泊记录的晚全新世湖面波动及环境变化 科学通报 51(增刊I): 49-张芸, 孔昭宸, 阎顺, 杨振京, 倪健 天山北麓晚全新世云杉林线变化和古环境特征 科学通报 51(12): 1450-王娟, 倪健 植物种分布的模拟研究进展 植物生态学报 30(6): 1040-孟婷婷, 倪健, 王国宏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 植物生态学报 30(1): 150-袁婧薇, 倪健 中国气候变化的植物信号和生态证据 干旱区地理 30(4): 465-张芸, 孔昭宸, 倪健, 阎顺, 杨振京 新疆草滩湖村湿地4550年以来的孢粉记录和环境演变 科学通报 53(3): 306-陈瑜, 倪健 利用孢粉记录定量重建大尺度古植被格局 植物生态学报 32(5): 1201-王娟, 倪健 中国北方温带地区5种锦鸡儿的分布模拟 植物生态学报 33(1): 12-

主要还是看单位对杂志的要求,再看杂志的影响因子,选择最利于职称的期刊

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摄影测量学与遥感学报

国际遥感学报影响因子多少合格

测试技术学报测控技术与总线技术;噪声与振动测量;遥感、遥测与遥控;VXI仪器;无损检测;光电测试;生物测试;量子测试;分析测试;材料测试;软件测试;火炸药测试;传感器技术;微型机械电子系统等。本刊发稿周期为半年左主管主办:山西省教育厅  中国兵工学会快捷分类:工业综合科技B类综合 工程科技II出版发行:山西  双月刊  A4期刊刊号:1671-7449, 14-1301/TP创刊时间:1986  影响因子 279审稿时间:1个月内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自己进百度去查啊!!!!~~~~~~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一章 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名词解释:1、 遥感 2、遥感技术 3、电磁波 4、电磁波谱 5、绝对黑体 6、绝对白体7、灰体 8、绝对温度 9、辐射温度 10、光谱辐射通量密度 11、大气窗口12、发射率 13、热惯量 14、热容量 15、光谱反射率 16、光谱反射特性曲线 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 、 、 、 、 、 、 等组成。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 和 的函数。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 和 成正比关系。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 乘 是常数8。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 方向移动。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 μm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 绝对黑体的 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2、 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 ①反射率 ②发射率 ③物体温度一次方 ④物体温度二次方 ⑤物体温度三次方 ⑥物体温度四次方。3、 大气窗口是指 ①没有云的天空区域 ②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 ③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 ④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4、 大气瑞利散射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 ②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 ③与波长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 ④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 ⑤与波长的四次方成正比关系 ⑥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关系 ⑦与波长无关。5、 大气米氏散射 ①与波长的一次方成正比关系 ②与波长的一次方成反比关系 ③与波长无关。问答题:1、 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共性?2、 物体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黑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3、 叙述沙土、植物和水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一般规律。4、 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5、 何为大气窗口?分析形成大气窗口的原因,并列出用于从空间对地面遥感的大气窗口的波长范围。6、 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第二章 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名词解释:1、 遥感平台 2、遥感传感器 3、卫星轨道参数 4、升交点赤经 5、轨道倾角6、近地点角距 7、地心直角坐标系 8、大地地心直角坐标系 9、卫星姿态角10、开普勒第三定理 11、重复周期 12、近圆形轨道 13、与太阳同步轨道14、近极地轨道 15、偏移系数 16、GPS 17、ERTS_1 18、LANDSAT_1 19、SPOT 20、IRS 21、CBERS 22、ZY_1 23、Space Shuttle 24、MODIS 25、IKONOS 26、Quick Bird 27、Radarsat 28、ERS 29、小卫星填空题:1、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 。2、卫星轨道参数有 。3、卫星姿态角是 。4、遥感平台的种类可分为 、 、 三类。5、卫星姿态角可用 、 、 等 方法测定。6、与太阳同步轨道有利于 。7、LANDSAT系列卫星带有TM探测器的是 ;带有TM探测器的是 。8、SPOT系列卫星可产生异轨立体影像的是 ;可产生同轨立体影像的是 。9、ZY-1卫星空间分辨率为 。10、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11、小卫星主要特点包括 。12、可构成相干雷达影像的欧空局卫星是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 卫星轨道的升交点和降交点是卫星轨道与地球①黄道面的交点②地球赤道面的交点③地球子午面的交点。2、 卫星与太阳同步轨道指①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公转周期②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③卫星轨道面朝向太阳的角度保持不变。3、 卫星重复周期是卫星①获取同一地区影像的时间间隔②经过地面同一地点上空的间隔时间③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4、 以下哪种仪器可用作遥感卫星的姿态测量仪①AMS②TM③HRV④GPS⑤星相机。5、 问答题:1、 根据Landsat-1的运行周期,求该卫星的轨道高度。2、 根据Landsat-4/5的运行周期、重复周期和偏移系数,通过计算排出其轨道(赤道处)的分布图。3、 以Landsat-1为例,说明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及其在遥感中的作用。4、 叙述地心直角坐标系与地心大地直角坐标系的差别和联系。5、 获得传感器姿态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其原理。6、 简述遥感平台的发展趋势。7、 LANDSAT系列卫星、SPOT系列卫星、RADARSAT系列卫星传感器各有何特点?第三章 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名词解释:1、遥感传感器 2、探测器 3、致冷器 4、红外扫描仪 5、多光谱扫描仪6、推扫式成像仪 7、成像光谱仪 8、瞬时视场 9、MSS 10、TM 11、HRV 12、SAR 14、INSAR 15、CCD 16、真实孔径侧视雷达17、合成孔径侧视雷达18、全景畸变 19、动态全景畸变 20、 静态全景畸变 21、距离分辨率22、方位分辨率23、雷达盲区24、角隅反射 25、粗加工产品 26、精加工产品27、多中心投影 28、多中心斜距投影填空题:1、MODIS影像含有 个波段,其中250米分辨率的包括 波段。2、RADARSAT-1卫星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 ,共有 种工作模式。3、多极化的卫星为 。4、目前遥感中使用的传感器大体上可分为 等几种。5、遥感传感器大体上包括 几部份。6、MSS成像板上有 个探测单元;TM有 个探测单元。7、LANDSAT系列卫星具有全色波段的是 ,其空间分辨率为 。8、利用合成孔径技术能堤高侧视雷达的 分辨率。9、扫描仪产生的全景畸变,使影像分辨率发生变化,x方向以 变化,y方向以 变化。10、实现扫描线衔接应满足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 全景畸变引起的影像比例尺变化在X方向①与COSθ成正比②在X方向与COSθ成反比③在X方向与COS²θ成正比④在X方向与COS²θ成反比。2、 全景畸变引起的影像比例尺变化在Y方向①与COSθ成正比②与COSθ成反比③与COS²θ成正比④与COS²θ成反比。3、 TM专题制图仪有① 4个波段②6个波段③7个波段④9个波段。4、 TM专题制图仪每次同时扫描①6条扫描线②12条扫描线③16条扫描线④20条扫描线。5、 HRV成像仪获得的影像①有全景畸变②没有全景畸变。6、 SPOT卫星获取邻轨立体影像时,HRV中的平面镜最大可侧旋①10º②16º③27º④32º。7、真实孔径侧视雷达的距离分辨率与①天线孔径有关②脉冲宽度有关③发射的频率有关。7、 径侧视雷达的方位分辨率与①天线孔径有关②天线孔径无关③斜距有关④斜距无关。问答题:1、叙述侧视雷达图像的影像特征2、MSS、TM、ETM+影像各有何特点?3、有哪几种方法可以获得多光谱摄影影像?4、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为什么会产生全景畸变?扫描角为θ时的影像的畸变多大?5、叙述Landsat-1上的MSS多光谱扫描仪获取全球(南北纬度81°之间)表面影像的过程。6、TM专题制图仪与MSS多光谱扫描仪有何不同?7、SPOT卫星上的HRV推扫式扫描仪与TM专题制图仪有何不同?8、侧视雷达影像的分辨力、比例尺、投影性质和投影差与中心投影航空或航天像片影像有何不同?9、侧视雷达为什么要往飞机侧方发射脉冲并接收其回波成像?如果向飞机或卫星正下方发射脉冲并接收回波成像会是什么情景?10、简述INSAR测量高程的基本原理。第四章 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光学影像 2、数字影像 3、空间域图像 4、频率域图像 5、图像采样6、灰度量化7、BSQ 8、BIL 9、BMP 10、TIFF 11、ERDAS 12、PCI 13、3S集成填空题:1、光学图像是一个 函数。2、数字图像是一个 函数。3、光学图像转换成数字影像的过程包括 等步骤。4、图像数字化中采样间隔取决于图像的 ,应满足 (公式)。5、一般图像都由不同的 、 、 、 的周期性函数构成。6、3S集成一般指 、 和 的集成。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 数字图像的①空间坐标是离散的,灰度是连续的②灰度是离散的,空间坐标是连续的③两者都是连续的④两者都是离散的。2、 采样是对图像①取地类的样本②空间坐标离散化③灰度离散化。3、 量化是对图像①空间坐标离散化②灰度离散化③以上两者。4、 图像数字化时最佳采样间隔的大小①任意确定②取决于图像频谱的截止频率③依据成图比例尺而定。5、 图像灰度量化用6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①32个②64个③128个④256个。6、 BSQ是数字图像的①连续记录格式②行、波段交叉记录格式③象元、波段交叉记录格式。问答题:1、 叙述光学影像与数字影像的关系和不同点。2、 怎样才能将光学影像变成数字影像。3、 叙述空间域图像与频率域图像的关系和不同点。4、 叙述储存遥感图像有哪几种方法,列举2—3种数字图像存储格式,并说明其特点。5、叙述3S集成的形式和作用。第五章 遥感图像几何处理名词解释:1、 共线方程2、外方位元3、像点位移4、几何变形5、几何校正6、粗加工处理7、精加工处理8、多项式纠正9、间接法纠正10、直接法纠正11、灰度重采样12、最邻近像元重采样13、双线性内插14、双三次卷积15、图像配准16、数字镶嵌17、数字地面模型18、正射影像19、地理编码图象 20、DEM填空题:1、 分别写出中心投影,推扫式传感器(旁向,航向倾斜),扫描式传感器的共线方程表达式 , , , 。2、 遥感图像的变形误差可以分为 和 ,又可以分为 和 。3、 外部误差是指在 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下,由 所引起的误差。包括 , , , 等因素引起的变形误差。4、 传感器的六个外方位元素中 的变化对图像的综合影响使图像产生线性变化,而 使图像产生非线性变形。 5、 地球自转对于多中心投影影像产生像点位移在 方向上,位移量bb’= 。6、 TM卫星图像的粗纠正使用的参数有 , , , 纠正的变形有 , 。7、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的常用方法有 , , 。8、 多项式拟合法纠正中,项数N与其阶数n的关系 。9、 多项式拟合法纠正中,一次项纠正 ,二次项纠正 ,三次项纠正 。10、项式拟合法纠正中控制点的要求是 , , 。11、多项式拟合法纠正中控制点的数量要求,一次项最少需要 个控制点,二次项最少项需要 个控制点,三次项最少需要 个控制点。12、SPOT图像采用共线方程纠正时需要 ,有 未知参数,最少需要 个控制点。13、常用的灰度采样方法有 , , 。14、数字图象配准的方式有 , 。15、数字图像镶嵌的关键 , , 。16、在姿态角都为0的情况下,中心投影像片的投影差为 ,推扫式影像(HRV)的投影差为 ,扫描仪影像(MSS)的投影差 ,侧视雷达影像(SAR)的投影差 。17、灰度采样中,双线性内插的权矩阵采用 函数求取, 双三卷积的权矩阵采用 函数求取。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 垂直航线方向距离越远比例尺越小的影像是①中心投影影像②推扫式影像(如SPOT影像)③逐点扫描式影像(如TM影像)④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影像。2、 垂直航线方向距离越远比例尺越大的影像是①中心投影影像②推扫式影像(如SPOT影像)③逐点扫描式影像(如TM影像)④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影像。3、 真实孔径天线侧视雷达影像上高出地面的物点其象点位移(投影差)①向底点方向位移②背向底点方向位移③不位移。4、 逐点扫描式影像(如TM影像)上高差引起的像点位移(投影差)发生在①像底点的辐射方向②扫描方向。5、 多项式纠正用一次项时必须有①1个控制点②2个控制点③3个控制点④4个控制点。6、 多项式纠正用二次项时必须有①3个控制点②4个控制点③5个控制点④6个控制点。7、 多项式纠正用一次项可以改正图像的①线性变形误差②非线性变形误差③前两者。8、 共线方程的几何意义是在任何情况下①像主点、像底点和等角点在一直线上②像点、物点和投影中心在一直线上③ 主点、灭点和像点在一直线上。问答题:1. 叙述中心投影的航空像片,MSS多光谱扫描仪影像,SPOT的HRV推扫式影像和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2. 列出中心投影影像、推扫式影像(旁向和航向)、逐点扫描影像和侧视雷达影像的构像方程和共线方程表达式。3. 列出中心投影影像、推扫式影像、逐点扫描影像和侧视雷达影像的投影差公式,并说明投影差产生的像点位移各自不同点。 已知中心投影影像姿态产生的变形误差公式为推导出推扫式影像、逐点扫描影像和侧视雷达影像的像点位移公式。5. 叙述最邻近法、双线性内插、双三次卷积重采样原理(可作图说明)和优缺点。6. 两幅影像进行数字镶嵌应解决哪些关键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是什么?7. 叙述多项式拟合法纠正卫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8. 多项式拟合法选用一次项、二次项和三次项,各纠正遥感图像中的哪些变形误差?9. 多项式拟合法平差后精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超限了怎么办?10.叙述共线方程法纠正SPOT卫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11.在几何纠正的重采样中,内插像元4*4图像亮度值矩阵为:在间接法纠正过程中,某地面点反算到原始像点的坐标值为(6 ,4),利用最邻近法和双线性内插法求像点的亮度值。12.叙述数字图像镶嵌的过程。13.画出各个外方位元素变化引起的图形变化情况第六章 遥感图像辐射处理名词解释:1、辐射误差2、辐射定标3、大气校正4、图像增强 5、图像直方图 6、假彩色合成 7、密度分割 8、真彩色合成 9、假彩色合成 10、伪彩色图像 11、图像平滑 12、图像锐化 13、边缘检测 14、低通滤波 15、高通滤波 17、图像融合 18、直方图正态化 19、梯度算子 20、线性拉伸 21、拉氏算子 22、直方图均衡 23、邻域法处理 填空题:1、辐射传输方程可以知道,辐射误差主要有 , , 。2、常用的图像增强处理技术有 , 。3、增强的常用方法有 , , , , , , 等。子4、直方图均衡效果 , , 。5、3*3的拉普拉斯算子 。6、图像平滑和锐化的关系 。 7、NDVI= 。8、图像融合的层次 , , 。9、HIS中的H指 ,I指 , S指 。 图像融合的常用算法 , , , , 等。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 图像增强的目的① 增加信息量②改善目视判读效果。2、 图像增强①只能在空间域中进行②只能在频率域中进行③可在两者中进行。3、 从图面上看直方图均衡后的效果是①增强了占图面面积小的灰度(地物)与周围地物的反差②减弱甚至于淹没了占图面面积小的灰度(地物)与周围地物的反差③增强了占图面面积大的灰度(地物)与周围地物的反差④减弱占图面面积大的灰度(地物)与周围地物的反差。4、 标准假彩色合成(如TM4、3、2合成)的卫星影像上大多数植被的颜色是①绿色②红色③蓝色。5、 图像边缘增强采用①低通滤波②高通滤波。6、 消弱图像噪声采用①低通滤波②高通滤波。7、 图像融合前必须先进行①图像配准②图像增强③图像分类。8、 图像融合①必须在相同分辨率图像间进行②只能在同一传感器的图像间进行③可在不同分辨率图像间进行④可在不同传感器的图像间进行⑤只限于遥感图像间进行⑥可在遥感图像和非遥感图像间进行。 问答题:10、 根据辐射传输方程,指出传感器接收的能量包含哪几方面,辐射误差及辐射误差纠正内容是什么,11、 简述遥感数字影像增强处理的目的,例举一种增强处理方法,说明其原理和步骤。12、 什么是遥感图像大气校正?为什么要进行遥感图像大气校正?请以多光谱扫描仪(MSS)资料为例,说明大气校正的原理和方法。13、 以美国陆地卫星TM图像的波段为例,分别说明遥感图像的真彩色合成与假彩色合成方案。与真彩色合成图像相比,假彩色合成图像在地物识别上有何优越性?14、 叙述美国陆地卫星ETM图像分辨率30米的5、4、3波段影像与分辨率15米的全色影像进行融合的步骤和方法。15、 说明以下直方图的影像特征。第七章 遥感图像判读名词解释:1、遥感图像判读 2、景物特征 3、判读标志 4、几何分辨率 5、辐射分辨率6、光谱分辨率 7、时间分辨率 8、波谱响应曲线 9、热阴影 10、冷阴影11、雷达盲区 12、角隅反射 13、体散射 14、影像几何特性 15、影像辐射特性16、 地物光谱特征 17、地物空间特征 18、地物时间特征填空题:1、遥感图像信息提取中使用的景物特征有 。2、遥感图像空间特征的判读标志主要有 等。3、传感器特性对判读标志影响最大的是 等。4、光谱分辨率根据 三项指标来判定。5、热红外图像上的亮度与地物的 和 有关, 比 影响更大。6、 侧视雷达图像上的亮度变化与 等有关。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 遥感图像的几何分辨率指 ①象元相应地面的宽度 ②传感器瞬时视场内观察到地面的宽度 ③能根据光谱特征判读出地物性质的最小单元的地面宽度。2、 热红外图像是 ①接收地物反射的红外光成的像 ②接收地物发射的红外光成的像。3、 热红外图像上的亮度与地物的 ①反射率大小有关 ②发射率大小有关 ③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外光强度有关 ④温度高低有关。4、 侧视雷达图像垂直飞行方向的比例尺 ①离底点近的比例尺大 ②离底点远的比例尺大 ③比例尺不变。问答题:1、 遥感图像判读主要应用景物的哪些特征?2、 何为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3、 叙述TM多光谱图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4、 叙述地物光谱特性曲线与波谱响应曲线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点?(可作图说明)5、 举例说明为什么多光谱图像比单波段图像能判读出更多的信息?6、 叙述热红外图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7、 叙述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第八章 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名词解释:1、模式识别 2、遥感图像自动分类了 3、统计模式识别 4、结构模式识别5、光谱特征向量 6、特征空间 7、特征变换 8、特征选择 9、主分量变换10、哈达玛变换 11、穗帽变换 12、生物量指标变换 13、标准化距离14、类间离散度15、类间离散度16、类内离散度17、判别函数18、判别边界19、监督法分类20、非监督法分类21、条件概率22、先验概率23、后验概率24、贝叶斯判别规则25、马氏距离26、欧氏距离27、计程距离28、错分概率29、训练样区 30、最大似然法分类 31、最小距离法分类32、ISODATA法分类33、混淆矩阵填空题:1、遥感图像上的地物在特征空间聚类的一般特点是 等。2、特征变换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作用是 。3、遥感图像特征变换的主要方法有 等。4、特征选择的目的是 。5、标准化距离的公式 。6、马氏距离公式 ,欧氏距离公式 ,计程距离公式 。7、最大似然法分类判别函数 。8、分类后处理主要包括 ,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 同类地物在特征空间聚在①同一点上②同一个区域③不同区域。2、 同类地物在特征空间聚类呈①随机分布②近似正态分布③均匀分布。3、 标准化距离大可以说明①类间离散度大,类内离散度也大②类间离散度小,类内离散度大③类间离散度大,和/或类内离散度小④类间离散度小,类内离散度也小。4、 监督分类方法是①先分类后识别的方法②边学习边分类的方法③人工干预和监督下的分类方法。5、 两类地物的最大似然法分类判别边界在①两类地物分布概率相等处②两类地物均值的中值位置③其中一类地物分布概率的最大处。6、 ISODATA法分类的样区①尽量选在同一类别中②尽量包含所需识别的类别③类别是已知的④类别是未知的。问答题:1、 什么叫特征空间?地物在特征空间聚类有哪些特性?2、 作图并说明遥感影像主分量变换的原理和它在遥感中的主要作用。3、 叙述生物量指标变换的原理及其作用。4、 为什么要进行特征选择?列举几种特征选择的主要方法和原理。5、 叙述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区别。6、 叙述最大似然法分类原理及存在的缺点。7、 叙述最小距离法分类的原理和步骤。8、 叙述ISODATA法非监督分类的原理和步骤。9、 叙述图像增强中的平滑处理与分类后的平滑处理的异同点。10、述改善仅用光谱特征的统计模式识别自动分类的主要方法和基本原理。11、评价以下的混淆矩阵,并求出平均可信度和加权可信度。类 别 1 2 3 4 5 12345其它类 4 2 8 3 5 象元数 135 276 463 178 30512、根据下图中两类地物在一维特征空间中的分布,画出最大似然法、最小距离法的判别边界并分析和比较它们的错分概率。第九章 遥感技术的应用名词解释:1、卫星影像地图 2、DRG 3、DLG 4、GIS 5、同轨立体影像 6、邻轨立体影像 7、沙尘暴 8、海洋赤潮 9、地质构造 10、植被指数 11、森林立地条件12、臭氧空洞 13、土壤侵蚀 14、遥感考古 15、蓝冰填空题:1、 利用遥感图像修测地形图,修测的主要内容有 等。2、遥感图像制作影像图时控制点来源有 等。3、森林立地因子包括 等。4、多时遥感影像监测冰川流速的步骤是 等。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 1、 分辨率30米的TM影像,按规范要求的平面精度(图上5mm),适合制作哪种比例尺的影像图 ①1:10000 ②1:100000 ③1:500000。2、 按规范要求的平面精度制作卫星影像图,选控制点用的地形图比例尺,应比影像图的比例尺 ①大一个等级 ②小一个等级。问答题:1、 举例说明制作不同比例尺卫星影像地图时怎样选择遥感图像?2、 叙述遥感监测南极冰川流速和流量的基本方法。3、 中国南方草场三级分类的内容是什么?TM影像可能提取出哪些信息?4、 叙述遥感调查中国南方草场资源的基本方法。5、 叙

2009年度全院共发表论文844篇,包括《SCIENCE》与《NATURE》论文2篇,SCI检索论文170篇,EI、ISTP检索论文14篇,国内核心论文536篇,国内外一般性刊物122篇。出版中文专著26部,外文专著1部。2009年与2008年相比,发表论文总数增长了12%,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2009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全院9个刊物: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矿测试》、《岩石矿物学杂志》、《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建起了网站,实现了办公手段的现代化。以中国地质科学院9个刊物为依托,联合《地质通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湖泊科学》、《自然科学进展》、《地质与勘探》、《地球科学》等兄弟刊物,成功搭建“中国地学期刊网”,成为融办公系统与数据查询、分析功能为一体的专业数据库系统,也是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界最早建成、容纳单学科期刊最多的网站。《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现为双月刊,2006~2009年连续4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和国际水平。《地质学报》英文版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中国期刊协会评选的“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编辑部主任郝梓国同志荣获“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称号。《地质学报》(英文版)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取得的亮点主要有3个方面:(1)发挥科技期刊的导向作用,第4期紧急登载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据BLACKWELL网站统计,阅读率从每月500多次,提高到6500余次。董树文等发表有关汶川地震破裂、应力变化及影响因素、地震机理的论文全文下载量101次,摘要浏览量34次;徐锡伟等发表有关地震位移的论文全文下载量为67次,摘要浏览量53次。《地质学报》(英文版)2009年文章国外下载量(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专辑国外高浏览量文章(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2)阅读、引用本刊论文的读者越来越多。据2009年JCR公布ACTA GEOLOGICA SINICA英文版影响因子为431,引文频次为1312次。在被SCI收录的256种国际地质刊物名列第110名;有110余种国际刊物引用《地质学报》英文版文章,引用2次以上的有70余种,包括世界著名刊物SCIENCE,表明本刊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接轨。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引用本刊论文情况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3)刊物的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底,国外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网站达22家,其中国外数据库达16家,包括著名的《SCI》、《CA》、《GeoRef》、耶鲁大学图书馆网站、法国地质学会网站等,国际网站和数据库对《地质学报》英文版的介绍,为我刊走出国门、奔向世界做了很好的铺垫。据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检索室提供的检索报告,截至2009年2月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等已达22个。它们是: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3)中国《万方数据库》;4)中国《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5)香港大学图书馆网站;6)中国地学期刊网;7)SCI《美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网络版》;8)CA《化学文摘》;9)GeoRef《美国地质文摘》;10)TULSA(Petroleum A);11)Earthquake Engineering A;12)Current Contents Search;13)ICONDA-Intl Construction;14)Inside Conferences;15)Civil Engineering A;16)耶鲁大学科学图书馆网站;17)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网站;18)澳大利亚网上博物馆网站;19)法国地质学会网站;20)SJR网站(国家不祥);21)The Open University网站(国家不祥);22)Blackwell出版公司网站。《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3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566,总被引频次为201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26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175篇,共2032页。《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2009年度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393,总被引频次为1702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48位。2009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4篇,发表了6条通讯资料和16条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界的消息报道,共计912页。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地质论评》《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9年与兄弟刊物完全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8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064次;影响因子940,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38位。2009年度发表论文98篇,共883页。《地球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 ResearchDatabase、Pecbepamuвн\blûжypнa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891,总被引频次为123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0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81篇,共866页。《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研究员。《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775,总被引频次为722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17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694页。《岩石矿物学杂志》《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735,总被引频次为579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42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127篇,共604页。《岩矿测试》《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617,总被引频次为534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7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65篇,共440页。《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8年度的影响 因子为651,总被引频次为335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3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421页。《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力学学报》

  • 索引序列
  • 国际遥感学报影响因子
  • 国际遥感学报影响因子多少
  • 国际遥感学报影响因子查询
  • 遥感学报影响因子
  • 国际遥感学报影响因子多少合格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