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孔学堂杂志怎么样

孔学堂杂志怎么样

发布时间:

孔学堂杂志怎么样

挺好的。我们订了有两年了。孩子也挺感兴趣。内容比较有趣。适合小学生自主学习。

我觉得挺不错的,可以激发我们学习的兴趣,我订了开心学堂的数学,挺不错的

一、我的兴趣爱好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喜爱参加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尤其怀念我的学习生活。 (一)、我喜欢读书阅报与写作。它成了我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虽然折射出明显的阶级铬印,但也明示着书籍对于我们人类的巨大作用。我在书中找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答案,我在书中看到了人间欢乐与苦难,我在书中窥测到人的崇高与卑劣,我也在书中映照出自己的暗弱与瑕疵。我爱书,正是因为它早已成为我的知已。写作,是一种很好的缎练思维的方式,也是一种提升思想的过程。我常有写作的冲动,我得感谢上天赐予我的敏感好奇和后天的良好熏陶。 (二)我喜欢书法与篆刻。他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父亲在学校是校长,在家乡是婚丧嫁娶的文墨先生,深受影响和尊重。我耳濡目染,深受家父的影响,从小就喜爱书法。做学生时,凡有书法比赛,我几乎都能获奖。参加工作后,单位为庆祝节日,常举办书画展,我常是榜上有名者。及时的奖励和鼓舞,加足了我学习的劲头,平添了我上进的动力。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的篆刻工具被小偷给偷个干净,使我又气又恼,它使我好长一段时间无法亲近学习它。近段时间,我对篆刻的爱好,又进入了一个高潮,我新买了几十元的篆刻石头,利用零碎时间,已创作了不少作品。我虽然不是最棒的,但我坚信明天会更好。“一勤天下无难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期待着那美好的每一天。 (三)我热爱旅游崇尚自然。山外青山楼外楼,美好的人间心中游。无论是远足还是踏青,我都会怀着无比的兴奋与喜悦,满怀豪情地畅游,我神往于青山绿水间,我至身于灯红酒绿里,我感发于人间自然的极至中。尽管我无贬谪隐居之际遇,但我有拥山抱水之自由。我懂人间万象之精采与纷呈,我爱自然法则中的伟大与神奇。 (四)我衷爱于网络文明。近来,网络几乎成了我生活的伴侣。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网络世界,更是超越你的想象,使你折服。信息、网络是21世纪的代名词。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要用智慧的头脑,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驾驭这个世纪,网络已占去了我三分之一的时间,我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电脑网络是我的情人,是我的至爱。 (五)我重视亲情、友情、爱情。它是我生活中不变的人生追求。人间自有真情在,真情永远使我爱。我爱我的家人、朋友和亲人。我爱人间的一切真、善、美。我用我的爱,丰富了我的生活,我用我的情,淡薄了怨与恨。 以上这些,充分展示了我的兴趣爱好,它包容了我的生活,充实了我的时空。 二、我的父亲 我的爸爸,是一位教师,退休已经两年了。他出生贫寒,经历坎坷,一生勤劳不息。 1940年父亲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家庭,由于家穷,他的童年时代,很少有幸福的时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常常要帮助家里做家务,砍柴、做饭、挑水、拾粪,什么都干,身体炼得很结实。也许父亲从小就显出聪明的一面,村间一先生慧眼识珠,说他是个可塑造的料,说得我父亲的父亲很感动,当即表态,再穷再累也要扶起一个读书人来,于是八九岁的父亲才有了上学堂的机会。 父亲上学后一直很刻苦,成绩也总在班上前头,这个苦难的家也就一直艰难地支撑着他。1958年,父亲终于以全县第八名的骄人成绩考上了师范学校。后来父亲动情地对我们兄妹说,我是靠着你们的祖父远途挑担做小买卖和你们祖母的精明处家考上去的。 1961年,父亲毕业于江西省一所师范学校。由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表现都很好,因此被留在师范附小任教。很快,父亲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受到全校师生一致好评,就在他的事业处于蒸蒸日上之时,他的父亲因饥饿、劳累、疾病过早的悲伤地离开也人世。本来就缺少男丁的家庭正需要一位支撑家庭的掌舵人。在家里再三催促,父亲依依惜别了仅相处一年的附小师生,回到了熟悉的依旧贫困落后的家乡。 后来,父亲有了妻子儿女,也从普通的教师升为主任、副校长、校长。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父亲总是不情愿到远地去工作,包括他有多次可升迁的机会。有一次,县文教局把父亲调到邻乡的一所乡镇中学去工作,父亲多次写申请请求调回离家近的学校去,一年后,父亲终于又回到了我们身边。就这样,父亲为了我们这个家,为了我们兄妹仨,把很多大好机会让给了同事,而宁愿甘为人后。 1991年,待我们长大后,父亲才远离家乡,到外乡的教育办公室工作。2001年,父亲告别了工作了十年的“教办”,退休回到了他的家乡——江西寻乌县一个较偏远的山村。 一回到家乡,他不顾年老体弱,积极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开山种果。他和我母亲非常顽强地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勤劳的双手构画着我们美好的未来,几年后,在我们老家,开辟了一片充满绿意和希望的果园。 我大了,父亲却老了;我远离了家乡来到经济发达地区,而父亲仍旧守住家乡那块圣地,爱着家乡的一草一木,很努力地带着家乡人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家乡变了,青山绿水现了,欢声笑语多了,楼高了路宽了,人的精神面貌也变好了。这除了党的政策好以外,我想我得感激起模范作用的老父亲,他是我精神的支柱和脊梁,我永远爱您——可敬可亲的父亲。愿您健康长寿!祝您平平安安过好每一天! 三、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今年54岁了。 她是我外婆的长女,她到上学年龄时,正是外婆家最繁忙的时候。大人们要到大生产队里去劳动,她的主要任务是看管好5个年幼的弟妹,她只上了二年学,就一边帮家里劳动,一边照管弟妹了。 她17岁就嫁给了我父亲。父亲是一位教师,常在学校里,家里的大小事情几乎都有母亲操劳支撑着。母亲在家既要照顾老人,又要哺育子女,整天忙里忙外,起早摸黑,任劳任怨,但她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农村最突出的表现是,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乐了母亲,在她带领下,我们家的责任田种得很好,不再像以前生产队里年年要“超支”、年年吃不饱了。母亲说“只要这政策不变,我再苦再累也甘愿”。 母亲也很关心我们兄妹的学习。我们学习上只要有少许的进步,母亲总是把这高兴的心情转变成她更出色劳动的动力,当我们学习上遇到困难了,母亲从不责怪我们,而是引导我们不要像她一样没文化只能干粗活,要像父亲一样多用功读书出色的工作。 86年我考上了师范,已经长大了,母亲也仍然像关心小孩似的关心着我。有一次,我闹了病,单纯的我如实地把实情告诉了家里,母亲急得连夜从200里外的家乡赶到师范学校,真是虚惊一场,连我们班主任老师也感叹我们母子亲情感人至深。 今天,我早已成家立业,也有了下一代,这更加使我深刻地感受到我母亲对我的爱。她是崇高的, 也是伟大的,我要永远赞美和敬爱她! 四、我最尊敬的老师 老师是再生父母,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敬老师,我爱老师,我也愿做老师,我现在就是一名中学老师,我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最具说服力。 从小学到大学,从家里到家外,从校内到校外,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老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奉献爱心,塑造灵魂,创造美好。 教过我的老师,几乎每一位都值得我尊敬,最值得我尊敬的要数师范时的班主任刘承凤老师。 我一进师范,遇到的第一位老师是一位年轻、高大、健美、漂亮的女教师,她是我们865班的班主任。刘老师是前二年从大学中文系分配出来的高材生,上我们的“语基”和“文选”两门课。她讲课有特色,课上常用她那纯正甜美的女中音给我们范读美文,标准的发音,优雅的音色,迷人的意境,常把我们带进一个个美妙的境界,令我们遐想联翩。我的普通话学习可以说,就是从她那里开始系统学起的。 学习外,她对我关心也不少。她看我做事细心,让我做班里的干部;她发现我工作责任心强,推荐我去做学生会的要职;她发觉我爱好书法篆刻艺术,就给我创造机会,让我多锻炼多实践多参赛。她说我笑容好、形象佳、字写得美,但腼腆了点、欠大胆勇敢,要我取长补短,努力完善好。我暗暗地下决心,默默地记住老师的话语,狠狠地做好每一件事。此后,在刘老师的关怀帮助下,我长进很快,为班里,为学校,为自己争得了不少荣誉。 二年级下半年,刘老师做了妈妈。代替她工作的是一位男教师,尽管他也很优秀,但我对刘老师的那份感激那份爱戴就是难于消除。说实话,在我渴求知识,要求上进的青年初期,她无疑是我心灵深处刻下深深印痕的一位可亲可爱又可敬的高大美好的形象。我现在的教学风格,为人处事,言行举止都有她的影子在。我要把她好的一面,传给我的下一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责任,也许就是要把我们五千年的文明精髓一棒一棒的交接下去,从而,更好地振兴我们的中华。 我毕业那年,老师调到另一个城市去了。现在,尽管我们远隔千里,但我对刘老师的那份敬爱之情是永远也隔不断的,她是我最尊敬的人。 五、我的童年 我出生在江西寻乌一个较偏远的山村里,父亲是教师,我是他的长子,由于家境不好,我从三岁起就随父亲辗转在家乡周围的中小学里,可以说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70年代是红色的年代,处在“文革”后期,人们的思想感情已趋向保守、自封,人们说话做事可谓规规矩矩,一本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否则就是“右派”,或曰“左派”“中间派”“保皇派”等这派那派的,总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为人民的“公敌”。于是,人们“闭目塞听”“装聋作哑”,以求“四平八稳”。 正因如此,人与人相处总是努力做到“与人为善”,尽力避免与人计较,以防惹事生非、惹火烧身,这可以说是“明哲保身”的明智之举吧。 当然,这主要是对大人们而言的,我们小孩子只在父母的“谆谆教导”下略知什么叫万万不能做的外,其它我们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学校是文明的阵地,师生员工相处融融,我的童年生活更是无忧无虑。 祖辈父辈对我疼爱有加,教师工友们也给了我很多的关爱,伙伴们打打闹闹,蹦蹦跳跳,乐乐陶陶,什么苦恼、忧伤、徘徊、彷徨一概不知道。也不知道什么叫“男女授受不亲”,只要能取乐的,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一并乐开去。 童稚时期,活泼好动,在沙地里,在小河中,在田野,在路边,摸爬滚打,痛快淋漓。也常扮演着不同角色,演绎着人间的的一幕幕欢乐剧。 伙伴之间,也有打架斗殴,闹不团结的情节,但这属于“短痛”,不几天我们就又和好如初了。争强好胜,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的积极面,几番较量之后,谁强谁弱自见分晓,弱者自会甘拜下风。我是属于不弱的那一类,那玩起来更是自信和满足。 童年之事,丰富多彩,回忆童年,其味无穷。 六、我的一个愿望(我的一个梦想) 人是要有愿望(梦想)的。人没了愿望(梦想),就像发动机没有了动力;人没愿望(梦想),就等于生命缺少了阳光雨露。人在社会上扮演了多重角色,有着多重的愿望(梦想)。我是一位青年,我渴求进步;我是一位父亲,我期望女儿健康成长;我是一名教师,我希望我的学生早日成为栋梁。我有太多太多的愿望(梦想),在这我要说说其中的一个愿望(梦想)。 就说说教师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既要教书育人,又要教学相长;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要做好教师,可谓责任重大。 自从参加工作做了教师以来,我一直有个美好的愿望(梦想):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良师益友”。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但仍然觉得现实与愿望(梦想)还有一段差距。要缩短差距,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热爱教育,注重情感。教学是师生双向的活动,任何一方未做好,都有可能导致教学的失败。一位教育家说,“爱可以弥补天生的缺陷”“情可以使寒冷的冬天变得春天般的温暖”。这充满哲理的话语,的确可以启迪许多人的心扉。只要真诚地热爱教育、关心学生,我想对教育的辛勤付出就不会没有回报。 2、与时俱进,终生学习。教师决不能满足现状,要随时学习,及时调整知识结构,以免知识老化。现代是知识经济、信息革命的时代,你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定将是社会历史的陶汰者。 3、塑造形象,给人表率。教师的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甚至影响他一生的理想和信念。教师应时时处处,养成良好的师德规范,无论是言行举止,还是衣着打扮,都要体现新时代教师的精神风貌。给学生和他人留下美好的形象。 以上三点,若能做好,我想,要做“良师益友”的愿望就会更快现实。 七、我最要好的朋友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这说明朋友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我有不少的朋友,现在广东省交通厅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工作的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我们的友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模糊,也不会因地域的分隔而淡忘,更不会因地位的改变而变质,恰恰相反,我们的友情只能越来越浓厚。 我们有着相类似的家庭出身:同性、同龄、同学、同事、同心、同出在家乡农村、同是教师的儿子、同是娶了当教师的妻子、同是生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同一年调入广东工作。我们有太多太多的相同,连同我们的兴趣爱好、理想追求。 不同的是我上了师范,他上了高中;我学中文,他学政治;我是人民的教师,他是人民的公朴。 曾经,我们雨中漫步,月下畅谈,桌上畅饮;我们是幸福快乐的童年伙伴,我们是争夺高下的学习对手,我们是风雨同舟的知心朋友,我们是自强不息的赶路人、弄潮儿。 如今,我在南海,他在广州。我们隔三差五互通音讯,我们都在心里默默祈祷祝福。 廖,1、7米的个,不胖不瘦,戴一副中度近视镜,在江西时常穿一套笔挺的西服,来广州后着入时短袖T恤衫,好一派绅士风度。 廖曾经是县长的秘书,后在党校读了本科和研究生,回到县里担任宣传部长。99年冬,响应政府号召,到外地考察锻炼。在广东省委组织部“支部生活”党刊杂志社里担任责任编辑的一年多时间里,经受了考验和磨练,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和赏识。2002年1月正式调入“广高速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办公室任副主任,享受正科级干部待遇。 他是成功的,幸运的,他的辉煌腾达是他实力的体现,更是他努力奋斗的历程的见证。我为他的今天喝采,更为他的明天加油。 八、一次难忘的旅行 97年暑假,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出外旅游,这次出游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也是最难忘的一件事。 97年的高考,我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学校决定让我们毕业班的老师走出校门,到外面去走一走看一看,增长些见识,开阔些眼界,也放松放松久已疲劳的神经。 我们分成三个小分队。一队去有“天堂”美称的苏州杭州,一队去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一队去祖国的心脏首都北京。我们选择了北京作为我们旅游的目标。 我们确定好旅游路线:从家乡小县城乘汽车到赣州,由赣州坐火车至南昌,再由省城南昌坐火车达北京。然后由北京途经上海、苏杭返回到江西鹰潭市,再由鹰潭回到赣州,最后从赣州回到老家寻乌县城。 我们一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背着大大小小的行旅包出发了。起初,大家兴致很高,大到人身安全,小到指甲剪、晕车药都考虑准备妥当。但第一站还未到达就有人想打退堂鼓了,说夏日天气如此炎热,骄阳似火,道路岖岖不平,颠簸得直想吐,真是花钱活受罪,还是回家享清福自在些。特别是一些中年女性嘴里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最多意见分歧,幸好小孩子干劲十足,不知苦与累,坚决吵嚷着不让回去。就这样,我们一路上,好话,坏话,嬉笑声,叹息埋怨声装满了整车箱。 尽管如此,我们整个行程都始终表现出相互体谅、互相帮助的精神。张三不舒服,我们忙着倒茶送水送药,李四不高兴,我们打趣逗乐,王五掉队了,我们帮着背行李,总之我们本着“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的宗旨,平平安安地完成了这次难忘的旅行。这也是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九、学习普通话的体验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全民族共同语。我是南方人,学普通话自然不如北方人,要学好他是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的。 现在的学生,一进校园就开始学习普通话,有的从更小些就练习普通话。我们那时读小学中学,除语文课上更有机会外,其它时候是难得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 具体地说,我是进入师范后,才较系统地学习教师的基本功——普通话。也只有在那时,才真正知道普通话的用处、妙处和难处。当与外地籍的同学在一起讨论交流时,那种尴尬、拘束、不安、可笑、给我留下了不灭的记忆,那可谓是我学习普通话最亲切的体验。 在外求学期间,我与外地人交往多于本地人,我觉得老乡在一起用方言交流自然很亲切,很有一种温暖感,安全感,但它限制了我的思维发展,束缚着我的灵感发挥,影响语言间的比较和优化。我今天能有此程度,除了自己的不懈学习外,还得感谢我的交友对象。 本人学习普通话的体验,可简述以下几点: 1、花了较长一段时间去克服害羞、不安的心理。与人交谈最重要的是说话,刚开始发出的音,对方不能完全明白,在脸上表现出莫名其妙的表情,常使你我难堪,甚至还惹笑话,仿佛自己的话是有意制造麻烦、增添笑料的,自然就产生了害羞与不安的心理。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才慢慢适应并得到克服。 2、方言音与标准音冲突较大,要有的放矢地学习。要多与外地人、陌生人交流交谈,养成普通话思维习惯。 3、习惯发音与普通话发音有差距,较难纠正。已成习惯的,往往自己难于发现,要勇于交谈,多交流心得体会,不耻下问。 4、普通话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可中断。如若“二天打鱼,三天晒网”是很难学好的。 5、在不断听读写看、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学习。通过学习它种方言和外语进行比较学习,也是一种良好的途径。 6、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虚心求学,不断上进。只有热爱生活,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能学有所获。 这以上几点是我学习普通话的体验。 十、我心目中的教师职业 我的职业是教师,我与教师有着太多的联系,我对教师有着不浅的认识和感受。下面就让我用心来读读教师这个职业吧。 教师是光明的使者,赢得了社会的赞誉。这是一种精神的鼓励,亦是“解惑者”追求的彼岸。 师者,晓以理,细入微;动以情,胜父母。能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精神的污浊,用心灵温暖去慰藉内心的创伤。这是一种佛门外的奉献,更是一种尽善尽美的儒家风范。 从教久矣,心读教师,说之长,道之难!简言之,“亲近、期望、理解”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正人正已的良师品格。“牢骚、怨恨、发怒”系“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解”的害人害已的无能表露。 师爱不同于母爱,在于其更富教育色彩。教师期望的高远,远比父母“望子成龙”宽厚深广,教师为那“心灵的窗口”揭示了一个又一个心灵的秘密。于是,金石为精诚所开凿,奇迹被爱心所创造。 当然,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难免为“地位”、“待遇”烦恼,为“清水衙门”、“两袖清风”牢骚,为“指挥棒”下超负荷工作怨恨、生怒。但这些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自身思想情感的成熟,修养容量的增加而逐渐淡化、消失,因为“教师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陶行知)。 最后,引几行诗文,作为对教师成事业者必经的三境界的概括,以觅感同心受者去品评、回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十一、我的读书生活 我爱读书,书是我的精神支柱,读书能给我忘记许许多多的烦恼和忧伤。可以说读书是我最得意的一件事。 小学初中时,除书本外,几乎没什么课外读物,即使有一些,也被升学的重负给压跑了。我真正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书籍是在考上师范以后。师范是造就人民教师的摇篮,教师是培养祖国未来栋梁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我知道教师身上的责任。在师范图书馆这个知识的海洋里,有很多渴求知识的青年,我在哪里三年阅读了比以前16年还要多的书籍。 我爱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爱朱自清的情感和理性,我爱徐志摩的“轻轻的来,轻轻的走”,我爱李逵的双斧,我爱血战长板坡的赵子龙,我爱孔孟之道,我爱沙士比亚,我爱古今中外一切知识营养。 读书期间,我常在图书馆、阅览室守住一方静土,寻觅知识的宝藏,也常在大大小小的书店、书摊转悠。 参加工作后,我向校图书馆借了很多的书,也订购了不少的报刊杂志。我喜欢在茶余饭后翻翻看看,也喜欢在床头屋角,把自己埋在书堆里,独享那份特有的书香与激动。 进入网络时代,我深感眼睛不够用。神奇的互联网,精彩纷呈的图文内容、影音资料,使我应接不暇,流连忘返。太美妙了,我以能拥有电脑而自豪,我又以现在才有电脑而遗憾。 我是个近视者,但我不是书呆子,我会珍惜我的眼睛,但我更珍爱我的读书生活。 十二、我的家庭 我出生在一个山村里,父亲是人民教师,母亲是农村妇女。我是长子,下有一妹妹,一弟弟,我们兄妹三人都已成家立业。 我的家庭与教师有缘,父亲、弟弟、我、妻子,妻兄、妻姐、岳父都是人民的教师,受我们的影响,我们还有很多亲戚都在教育战线上工作。 现在,我说说我的三口之家,重点说说我们家的最重要成员——可爱的女儿。我89年参加工作,97年与一中学英语教师曹某结婚,98年我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我们参照苏东坡的描绘杭州西湖美景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里面的诗句,给女儿取了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姓王,名晴好,这名字寄寓着我们美好的祝愿。2001年9月我们夫妇俩一起从江西来到南海工作。 我们很热爱教育事业,努力承担着工作的重压,恋着学校,爱着学生。为了工作,我们已欠下了一笔感情的债,这是一笔永远令我们夫妇内疚与自责的债,我们欠了女儿许多许多,我们从内心里疼爱着我们可爱的女儿,然而,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亲近她、爱护她,以至于女儿半周岁后就送到乡下她外婆家去,约一月左右看她一次,我们非常珍惜我们短暂的相聚,女儿伸着白胖的小手奔向我们的时候,我们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当趁着女儿熟睡的时候我们偷偷地上车回学校时,妻子在逐渐远去的车上拧抓着我的手强忍着分离的苦痛,不让哭出声来,我们在想着,女儿醒来后会是怎样的莫名其妙和难过伤心?能带来安慰的是女儿在我岳父母的精心爱护下茁壮成长着。后来不足一岁半的女儿回到了我们身边,但不几天就哭喊着、被强迫着送去了幼儿园。回想起以前一幕幕情景,至今心里都有说不出的痛处,很不是滋味。 如今女儿快四岁了,我们仍然相处两地,仍然思念着,挂念着。有人说“思念是一种痛苦”,我说,“我对女儿的思念,那是一种幸福的痛苦”。因为女儿很幸福地生活在爱的空间里。 女儿已在幼儿园受到教师的好评,能唱能跳,常说常笑,长得相当好。我们常常通话,我们时刻感觉到女儿在一天天长大。有个女儿真好,好好! 十三、我所在的集体 我是一名教师,南海一中是我工作的集体。 南海一中是一所全日制市直普通高中,佛山市一级学校。学校位于南海市平洲区,创办于1954年秋,曾在60年代初创造出高考升学率居佛山专区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因而在社会上享有盛誉。十年动乱期间,一度更名为“平洲中学”,1981年恢复原校名,1983年因社会需要成为一所集普教、职教、技教三制于一体的高级中学,1993年恢复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 目前,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41522M2,绿化覆盖率达9%。2001学年有35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达2315人;教职工总人数184人,编制教职工129人,专职教师10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高级教师20人,一级教师53人,教师本科学历以上达99%。 近年来,我校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的原则,不断推进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形成了南海一中的德育特色,建设了南海市第一流校风。同时,坚持“我们都是南海一中的主人”为理念,大力提倡“全员参与,民主治校”,大大激发了全体师生员工的爱校建校热情。今天,“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已成了一中人的强烈共识;“热爱一中,建设一中,振兴一中”已成为校园里最响亮的口号;南海一中的学生,“人人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人人有堪为楷模的心中偶像,人人有自我激励的座右铭,人人有你追我赶的竞争对手”; “让一中以我为荣”已成为全校师生前进的动力。科、级组墙报,都由老师们用电脑精心设计制作,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观赏价值和教育意义,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信息化教学,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高考上省大专 线人数连年大幅增长,增幅之大全省少有。尤其是2001年高考,取得了上省大专线340人,总上线520人(上线率为66%,其中徐启勇同学夺得南海市英语单科状元)的可喜成绩,赢得了市政府和教育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全市各界的由衷赞誉。教育局领导在高考总结会上把“竭尽全力,倾尽所爱;真心奉献,无怨无悔”概括为“一

很好,介绍了数学运算的简便方法、写好作文的重点,还把许多知识融入到了故事中。

孔学堂杂志

一般的校园歌曲指的是由在学校生活的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感触而创作的歌曲,比如描写恋爱的友情的生活的不堪的,但是也有些专门进行校园歌曲创作的人,比如老狼王筝等等,他们所用的手法更加娴熟,而且所作的歌曲流传更广,所以也可以花费在流行音乐里了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康有为最早的教师是他的祖父康赞修。他十九岁时拜南海九江有名的学者朱次琦为师。康赞修、朱次琦都崇信宋明理学,因此,康有为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鄙弃所谓汉学家的烦琐考据,企图开辟新的治学道路。学习一段理学之后,他对理学也不赞成了。因为理学“仅言孔子修已之学,不明孔子救世之学。他二十二岁那年离开朱次琦,一个人到西樵山白云洞读书,读了不少经世致用的书,如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同年他游了一次香港,使他大开眼界。以后他又阅读《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书,“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矣”。这一年是康有为从中学转为西学的重要开端。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进一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事物,并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过学习,康有为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的腐败,使年轻的康有为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西方的强盛,使他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上书光绪   光绪帝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当年9月,他上书光绪帝,痛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性的主张。1891年,康有为回到广东,开办万木草堂学馆,聚徒讲学,并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这两部书都是在尊孔名义下写成的。前一部书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观念的人。康有为的这些看法,虽都不科学,但他的改革精神却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而对封建顽固守旧分子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而这两部书被他们视为异端邪说。1894年,康有为开始编《人类公理》一书,这本书经多次修补,后来定名为《大同书》发表。《大同书》描绘了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提出大同社会将是无私产、无阶级、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人间乐园。这当然是荒谬的,因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入仕  在从容不迫地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之后,1895年~1898年,康有为积极地进行了变法实践。 马关条约签署1895年4月,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听说清政府要与日本订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极为愤慨。康有为连夜起草了一份一万四千多字的上皇帝书。各省举人一千三百多人集会,通过了这个万言书。5月2日,这份万言书送交都察院。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在上书中,康有为从爱国的立场出发,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建议皇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在这次会试中,康有为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工部主事。以后,康有为又连续给皇帝上了几次书。光绪皇帝对康有为提出的问题,很受感动。在这些上书中,康有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变法思想,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几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政治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的要求。他指出:“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经济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发展工业,振兴商业,保护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文化教育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开民智”、“兴学校”、“废八股”的主张。这几个方面构成了康有为变法维新的基本纲领。组织强学会  为了组织和发展维新派力量,1895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强学会成立之后,每三天举行一次例会,相互讨论“中国自强之学”,批判顽固派的投降卖国。这就惹怒了李鸿章等人,他们下令封闭了这 强学会个学会。在这个学会被封闭之前,康有为已感到形势紧张,于同年11月离京南下在上海组织了强学分会,不久也被封闭。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占胶州湾,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1898年3月,康有为在北京又组织了保国会。在成立大会上,康有为慷慨陈词,说:“二月以来,失地失权之事已二十见,来日方长,何以卒岁?”康有为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保国会员很快发展到数百人。这就引起了顽固派的恐惧和诽谤。有人上书大骂保国会是“名为保国,势必乱国。”有的人还上书弹劾,准备对康等进行查究。只是光绪皇帝说了“会为保国,岂不甚善”才算作罢。不过从此以后,保国会的活动也就很少了。康有为和他的同事们通过组织学会,宣传了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动员了群众,扩大了变法维新的影响。创办报刊  改良派还通过发行报刊进行舆论宣传。1898年强学会成立时,康有为就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开始印一千份,后来加印三千份。当时许多官员都能看到,一时在朝廷内外影响甚大。同年,康有为又在上海组织发行了《强学报》。改良派通过报纸,动员力量,扩大了自己的阵地。酝酿变法   梁启超康有为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实践,在社会上名声很大。光绪皇帝准备召见康有为。但是,由于反对变法的大臣从中设置障碍未能成功,光绪皇帝下令说,以后康有为如有奏折,即日呈递,不得阻拦。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实行新政,“变法自强”。五天以后,光绪皇帝正式接见康有为,并赏给六品衔,任“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同时给他以专折奏事的权力。不久,梁启超、谭嗣同也都在政府中任了职。这样康有为和他的同事们总算参与了变法维新的机 谭嗣同要。在三个来月的时间里,他们根据皇帝的授意,发布了不少实行新政的诏书,如设立学堂、提倡一定的言论自由、奖励发明创造、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等。戊戌变法  康有为等人以为,只要抓住了皇帝好像就能无事不成,其实,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个空架子,实权完全掌握在慈禧太后等人手里。正当康有为等踌躇满志的时候,反对派发动“戊戌政变”,就把改良派打了下去。光绪皇帝被囚禁,谭嗣同等人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戊戌变法,前后一百零三天,又称“百日维新”。  康有为认为“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他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道出了革命的残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  在袁世凯提出祭孔的时候,康有为致电黎元洪、段祺瑞,提出祭孔要行跪拜礼,“中国人不拜天,又不拜孔,留此膝何为?”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慈禧太后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次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其具体细节目前尚有较大争议。  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之弟康广仁被杀,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  1923年,康有为迁居青岛汇泉湾畔,购宅居住,题其宅为“天游园”。后其几个子女在青岛读书时也都居住在此。初居青岛时,有意兴建大学,并拟好大学章程,后因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先行一步而作罢。晚年,为青岛的优美风光写下了不少诗作,其若干诗词刻石已成为崂山景点的组成部分.  1927年3月8日,康有为在上海做毕70大寿,于21日抵青岛。30日晚,一位广东同乡请他吃饭,未终席而腹痛,翌日身死异乡。  康有为以其所处的时代,先行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并进行了大胆尝试,为孙文领导的辛亥革命做了实践上的指导。编辑本段人物思想  康有为的理想和政治主张主要在他撰写的《大同书》中得到体现。  近年对于康有为的历史地位存在着较大争议。由于维新变法后各派人士的自述常常出于政治宣传目的而颇多不实,使得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存在很大困难。编辑本段思想定性  对康有为以及对由他推动的戊戌变法运动的定性的争执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于其人政治思想的研究结果更是百家争鸣。这里引用《论康有为政治思想的根本属性》(王建辉著,安徽师范大学2008年度“学术月”论文一等奖):“19世纪末的中国,是封建社会的末期,但不能据此就套用理论,给这一时期的这个变革定义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给那个运动解释为资产阶级革命,更不能因为客观的进步作用而不正视变革人物主观的落后性。带理论去分析历史是一种方法,客观分析历史得出新的理论是一种研究。制度的变革除了经济基础的推动,也需要文化上的适时更新。经济基础的形成有时并不能快捷直接的促成上层建筑的飞跃。近代,随着资本主义渗入,19世纪四五十年代已经出现了工人的队伍,六七十年代形成了国内的资本主义力量。并且,之后在“一战”中迎来短暂的春天。但当时这个资本主义力量作为推动上层建筑的革命是不够的。况且在依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氛围下,把戊戌变法定义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是可疑的。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个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这里只作为一种参考。)编辑本段赋税思想  康有为是19世纪末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著名代表人物,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者。康有为主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他认为赋税政策方面的改革主要是”蠲厘金之害以慰民心,减出口之税以扩商务。他猛烈抨击了厘金税,认为它既不利商,又不利农,也不利于国,必须予以裁撤。他说“内地害商之政,莫甚于厘金一事,天下商人久困苦之”;指出“厘金内之务农工之源,外之损富商之实。既以筹款计,亦徒中饱吏役,而国不受其大益”。他主张通过征收印花税等开辟财源,同时举办银行、邮政等国有事业,用以代替厘金税。康有为认为商兴才能国富,统治者必须“保商”,而保商的关键在于轻税。指出“我国向者误于抑末之说……乃惟重租税以困辱之。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人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商务安得不困?”康有为的轻税思想在后期发展为无税论,在《大同书》里他主张“公中更未尝向一人而收赋税,扫万国亘古重征厚敛之苦。”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超越现实的空想。编辑本段个人贡献  历史不能重演,但不同的历史时代却可能有相似的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与今天一样,都处在社会政治与法制的转型时期。因此,研究过去100年宪法思想的发展,对今天的宪法学和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他领导了中国知识界的启蒙运动。先是1895年的“公车上书”,其后,他以上书和进谏的方式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在康有为之前,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敢于像康有为那样把他们改革中国政治体制的建议和设想反复向皇帝提出。在我国历史上,他首次倡导了政治体制上的中西结合,最早在中国提出了立宪政体,并提出了具体的宪政方案:兴民权、设议会、进行选举和地方自治,在坚持儒家传统和帝制的前提下,逐步学习西方的立宪经验。康有为的立宪思想有很多保守的成份,但作为我们民族思想文化成果的组成部分,仍然应当重视。

康有为又民祖诒,字广厦,号长树,康有为以其所处的时代先行看到了国家的危机。

贵阳孔学堂不属于事业单位。贵阳孔学堂落成投资近4个亿、占地面积13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文化教育公益性项目”,不仅仅是一座仿古建筑,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一个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巨大符号、一座城市的精神殿堂。相关信息介绍:事业单位包括:1、教育事业单位高等教育事业单位、中等教育事业单位、基础教育事业单位、成人教育事业单位、特殊教育事业单位、其他教育事业单位。2、科技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综合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其他科技事业单位。3、文化事业单位演出事业单位、艺术创作事业单位、图书文献事业单位、文物事业单位、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报刊杂志事业单位、编辑事业单位、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其他文化事业单位。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贵阳孔学堂

孔学堂杂志社

%CE%D2%B5%C4%B3%C9%B3%A4%D6%AE%C2%B7&cl=3 自己看看吧,有没有你要的另外啊老兄,象作文题一类的提问最好不要先提很高的悬赏,没人会麻烦的要那几十分的

一、我的兴趣爱好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喜爱参加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尤其怀念我的学习生活。 (一)、我喜欢读书阅报与写作。它成了我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虽然折射出明显的阶级铬印,但也明示着书籍对于我们人类的巨大作用。我在书中找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答案,我在书中看到了人间欢乐与苦难,我在书中窥测到人的崇高与卑劣,我也在书中映照出自己的暗弱与瑕疵。我爱书,正是因为它早已成为我的知已。写作,是一种很好的缎练思维的方式,也是一种提升思想的过程。我常有写作的冲动,我得感谢上天赐予我的敏感好奇和后天的良好熏陶。 (二)我喜欢书法与篆刻。他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父亲在学校是校长,在家乡是婚丧嫁娶的文墨先生,深受影响和尊重。我耳濡目染,深受家父的影响,从小就喜爱书法。做学生时,凡有书法比赛,我几乎都能获奖。参加工作后,单位为庆祝节日,常举办书画展,我常是榜上有名者。及时的奖励和鼓舞,加足了我学习的劲头,平添了我上进的动力。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的篆刻工具被小偷给偷个干净,使我又气又恼,它使我好长一段时间无法亲近学习它。近段时间,我对篆刻的爱好,又进入了一个高潮,我新买了几十元的篆刻石头,利用零碎时间,已创作了不少作品。我虽然不是最棒的,但我坚信明天会更好。“一勤天下无难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期待着那美好的每一天。 (三)我热爱旅游崇尚自然。山外青山楼外楼,美好的人间心中游。无论是远足还是踏青,我都会怀着无比的兴奋与喜悦,满怀豪情地畅游,我神往于青山绿水间,我至身于灯红酒绿里,我感发于人间自然的极至中。尽管我无贬谪隐居之际遇,但我有拥山抱水之自由。我懂人间万象之精采与纷呈,我爱自然法则中的伟大与神奇。 (四)我衷爱于网络文明。近来,网络几乎成了我生活的伴侣。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网络世界,更是超越你的想象,使你折服。信息、网络是21世纪的代名词。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要用智慧的头脑,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驾驭这个世纪,网络已占去了我三分之一的时间,我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电脑网络是我的情人,是我的至爱。 (五)我重视亲情、友情、爱情。它是我生活中不变的人生追求。人间自有真情在,真情永远使我爱。我爱我的家人、朋友和亲人。我爱人间的一切真、善、美。我用我的爱,丰富了我的生活,我用我的情,淡薄了怨与恨。 以上这些,充分展示了我的兴趣爱好,它包容了我的生活,充实了我的时空。 二、我的父亲 我的爸爸,是一位教师,退休已经两年了。他出生贫寒,经历坎坷,一生勤劳不息。 1940年父亲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家庭,由于家穷,他的童年时代,很少有幸福的时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常常要帮助家里做家务,砍柴、做饭、挑水、拾粪,什么都干,身体炼得很结实。也许父亲从小就显出聪明的一面,村间一先生慧眼识珠,说他是个可塑造的料,说得我父亲的父亲很感动,当即表态,再穷再累也要扶起一个读书人来,于是八九岁的父亲才有了上学堂的机会。 父亲上学后一直很刻苦,成绩也总在班上前头,这个苦难的家也就一直艰难地支撑着他。1958年,父亲终于以全县第八名的骄人成绩考上了师范学校。后来父亲动情地对我们兄妹说,我是靠着你们的祖父远途挑担做小买卖和你们祖母的精明处家考上去的。 1961年,父亲毕业于江西省一所师范学校。由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表现都很好,因此被留在师范附小任教。很快,父亲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受到全校师生一致好评,就在他的事业处于蒸蒸日上之时,他的父亲因饥饿、劳累、疾病过早的悲伤地离开也人世。本来就缺少男丁的家庭正需要一位支撑家庭的掌舵人。在家里再三催促,父亲依依惜别了仅相处一年的附小师生,回到了熟悉的依旧贫困落后的家乡。 后来,父亲有了妻子儿女,也从普通的教师升为主任、副校长、校长。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父亲总是不情愿到远地去工作,包括他有多次可升迁的机会。有一次,县文教局把父亲调到邻乡的一所乡镇中学去工作,父亲多次写申请请求调回离家近的学校去,一年后,父亲终于又回到了我们身边。就这样,父亲为了我们这个家,为了我们兄妹仨,把很多大好机会让给了同事,而宁愿甘为人后。 1991年,待我们长大后,父亲才远离家乡,到外乡的教育办公室工作。2001年,父亲告别了工作了十年的“教办”,退休回到了他的家乡——江西寻乌县一个较偏远的山村。 一回到家乡,他不顾年老体弱,积极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开山种果。他和我母亲非常顽强地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勤劳的双手构画着我们美好的未来,几年后,在我们老家,开辟了一片充满绿意和希望的果园。 我大了,父亲却老了;我远离了家乡来到经济发达地区,而父亲仍旧守住家乡那块圣地,爱着家乡的一草一木,很努力地带着家乡人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家乡变了,青山绿水现了,欢声笑语多了,楼高了路宽了,人的精神面貌也变好了。这除了党的政策好以外,我想我得感激起模范作用的老父亲,他是我精神的支柱和脊梁,我永远爱您——可敬可亲的父亲。愿您健康长寿!祝您平平安安过好每一天! 三、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今年54岁了。 她是我外婆的长女,她到上学年龄时,正是外婆家最繁忙的时候。大人们要到大生产队里去劳动,她的主要任务是看管好5个年幼的弟妹,她只上了二年学,就一边帮家里劳动,一边照管弟妹了。 她17岁就嫁给了我父亲。父亲是一位教师,常在学校里,家里的大小事情几乎都有母亲操劳支撑着。母亲在家既要照顾老人,又要哺育子女,整天忙里忙外,起早摸黑,任劳任怨,但她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农村最突出的表现是,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乐了母亲,在她带领下,我们家的责任田种得很好,不再像以前生产队里年年要“超支”、年年吃不饱了。母亲说“只要这政策不变,我再苦再累也甘愿”。 母亲也很关心我们兄妹的学习。我们学习上只要有少许的进步,母亲总是把这高兴的心情转变成她更出色劳动的动力,当我们学习上遇到困难了,母亲从不责怪我们,而是引导我们不要像她一样没文化只能干粗活,要像父亲一样多用功读书出色的工作。 86年我考上了师范,已经长大了,母亲也仍然像关心小孩似的关心着我。有一次,我闹了病,单纯的我如实地把实情告诉了家里,母亲急得连夜从200里外的家乡赶到师范学校,真是虚惊一场,连我们班主任老师也感叹我们母子亲情感人至深。 今天,我早已成家立业,也有了下一代,这更加使我深刻地感受到我母亲对我的爱。她是崇高的, 也是伟大的,我要永远赞美和敬爱她! 四、我最尊敬的老师 老师是再生父母,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敬老师,我爱老师,我也愿做老师,我现在就是一名中学老师,我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最具说服力。 从小学到大学,从家里到家外,从校内到校外,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老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奉献爱心,塑造灵魂,创造美好。 教过我的老师,几乎每一位都值得我尊敬,最值得我尊敬的要数师范时的班主任刘承凤老师。 我一进师范,遇到的第一位老师是一位年轻、高大、健美、漂亮的女教师,她是我们865班的班主任。刘老师是前二年从大学中文系分配出来的高材生,上我们的“语基”和“文选”两门课。她讲课有特色,课上常用她那纯正甜美的女中音给我们范读美文,标准的发音,优雅的音色,迷人的意境,常把我们带进一个个美妙的境界,令我们遐想联翩。我的普通话学习可以说,就是从她那里开始系统学起的。 学习外,她对我关心也不少。她看我做事细心,让我做班里的干部;她发现我工作责任心强,推荐我去做学生会的要职;她发觉我爱好书法篆刻艺术,就给我创造机会,让我多锻炼多实践多参赛。她说我笑容好、形象佳、字写得美,但腼腆了点、欠大胆勇敢,要我取长补短,努力完善好。我暗暗地下决心,默默地记住老师的话语,狠狠地做好每一件事。此后,在刘老师的关怀帮助下,我长进很快,为班里,为学校,为自己争得了不少荣誉。 二年级下半年,刘老师做了妈妈。代替她工作的是一位男教师,尽管他也很优秀,但我对刘老师的那份感激那份爱戴就是难于消除。说实话,在我渴求知识,要求上进的青年初期,她无疑是我心灵深处刻下深深印痕的一位可亲可爱又可敬的高大美好的形象。我现在的教学风格,为人处事,言行举止都有她的影子在。我要把她好的一面,传给我的下一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责任,也许就是要把我们五千年的文明精髓一棒一棒的交接下去,从而,更好地振兴我们的中华。 我毕业那年,老师调到另一个城市去了。现在,尽管我们远隔千里,但我对刘老师的那份敬爱之情是永远也隔不断的,她是我最尊敬的人。 五、我的童年 我出生在江西寻乌一个较偏远的山村里,父亲是教师,我是他的长子,由于家境不好,我从三岁起就随父亲辗转在家乡周围的中小学里,可以说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70年代是红色的年代,处在“文革”后期,人们的思想感情已趋向保守、自封,人们说话做事可谓规规矩矩,一本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否则就是“右派”,或曰“左派”“中间派”“保皇派”等这派那派的,总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为人民的“公敌”。于是,人们“闭目塞听”“装聋作哑”,以求“四平八稳”。 正因如此,人与人相处总是努力做到“与人为善”,尽力避免与人计较,以防惹事生非、惹火烧身,这可以说是“明哲保身”的明智之举吧。 当然,这主要是对大人们而言的,我们小孩子只在父母的“谆谆教导”下略知什么叫万万不能做的外,其它我们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学校是文明的阵地,师生员工相处融融,我的童年生活更是无忧无虑。 祖辈父辈对我疼爱有加,教师工友们也给了我很多的关爱,伙伴们打打闹闹,蹦蹦跳跳,乐乐陶陶,什么苦恼、忧伤、徘徊、彷徨一概不知道。也不知道什么叫“男女授受不亲”,只要能取乐的,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一并乐开去。 童稚时期,活泼好动,在沙地里,在小河中,在田野,在路边,摸爬滚打,痛快淋漓。也常扮演着不同角色,演绎着人间的的一幕幕欢乐剧。 伙伴之间,也有打架斗殴,闹不团结的情节,但这属于“短痛”,不几天我们就又和好如初了。争强好胜,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的积极面,几番较量之后,谁强谁弱自见分晓,弱者自会甘拜下风。我是属于不弱的那一类,那玩起来更是自信和满足。 童年之事,丰富多彩,回忆童年,其味无穷。 六、我的一个愿望(我的一个梦想) 人是要有愿望(梦想)的。人没了愿望(梦想),就像发动机没有了动力;人没愿望(梦想),就等于生命缺少了阳光雨露。人在社会上扮演了多重角色,有着多重的愿望(梦想)。我是一位青年,我渴求进步;我是一位父亲,我期望女儿健康成长;我是一名教师,我希望我的学生早日成为栋梁。我有太多太多的愿望(梦想),在这我要说说其中的一个愿望(梦想)。 就说说教师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既要教书育人,又要教学相长;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要做好教师,可谓责任重大。 自从参加工作做了教师以来,我一直有个美好的愿望(梦想):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良师益友”。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但仍然觉得现实与愿望(梦想)还有一段差距。要缩短差距,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热爱教育,注重情感。教学是师生双向的活动,任何一方未做好,都有可能导致教学的失败。一位教育家说,“爱可以弥补天生的缺陷”“情可以使寒冷的冬天变得春天般的温暖”。这充满哲理的话语,的确可以启迪许多人的心扉。只要真诚地热爱教育、关心学生,我想对教育的辛勤付出就不会没有回报。 2、与时俱进,终生学习。教师决不能满足现状,要随时学习,及时调整知识结构,以免知识老化。现代是知识经济、信息革命的时代,你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定将是社会历史的陶汰者。 3、塑造形象,给人表率。教师的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甚至影响他一生的理想和信念。教师应时时处处,养成良好的师德规范,无论是言行举止,还是衣着打扮,都要体现新时代教师的精神风貌。给学生和他人留下美好的形象。 以上三点,若能做好,我想,要做“良师益友”的愿望就会更快现实。 七、我最要好的朋友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这说明朋友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我有不少的朋友,现在广东省交通厅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工作的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我们的友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模糊,也不会因地域的分隔而淡忘,更不会因地位的改变而变质,恰恰相反,我们的友情只能越来越浓厚。 我们有着相类似的家庭出身:同性、同龄、同学、同事、同心、同出在家乡农村、同是教师的儿子、同是娶了当教师的妻子、同是生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同一年调入广东工作。我们有太多太多的相同,连同我们的兴趣爱好、理想追求。 不同的是我上了师范,他上了高中;我学中文,他学政治;我是人民的教师,他是人民的公朴。 曾经,我们雨中漫步,月下畅谈,桌上畅饮;我们是幸福快乐的童年伙伴,我们是争夺高下的学习对手,我们是风雨同舟的知心朋友,我们是自强不息的赶路人、弄潮儿。 如今,我在南海,他在广州。我们隔三差五互通音讯,我们都在心里默默祈祷祝福。 廖,1、7米的个,不胖不瘦,戴一副中度近视镜,在江西时常穿一套笔挺的西服,来广州后着入时短袖T恤衫,好一派绅士风度。 廖曾经是县长的秘书,后在党校读了本科和研究生,回到县里担任宣传部长。99年冬,响应政府号召,到外地考察锻炼。在广东省委组织部“支部生活”党刊杂志社里担任责任编辑的一年多时间里,经受了考验和磨练,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和赏识。2002年1月正式调入“广高速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办公室任副主任,享受正科级干部待遇。 他是成功的,幸运的,他的辉煌腾达是他实力的体现,更是他努力奋斗的历程的见证。我为他的今天喝采,更为他的明天加油。 八、一次难忘的旅行 97年暑假,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出外旅游,这次出游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也是最难忘的一件事。 97年的高考,我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学校决定让我们毕业班的老师走出校门,到外面去走一走看一看,增长些见识,开阔些眼界,也放松放松久已疲劳的神经。 我们分成三个小分队。一队去有“天堂”美称的苏州杭州,一队去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一队去祖国的心脏首都北京。我们选择了北京作为我们旅游的目标。 我们确定好旅游路线:从家乡小县城乘汽车到赣州,由赣州坐火车至南昌,再由省城南昌坐火车达北京。然后由北京途经上海、苏杭返回到江西鹰潭市,再由鹰潭回到赣州,最后从赣州回到老家寻乌县城。 我们一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背着大大小小的行旅包出发了。起初,大家兴致很高,大到人身安全,小到指甲剪、晕车药都考虑准备妥当。但第一站还未到达就有人想打退堂鼓了,说夏日天气如此炎热,骄阳似火,道路岖岖不平,颠簸得直想吐,真是花钱活受罪,还是回家享清福自在些。特别是一些中年女性嘴里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最多意见分歧,幸好小孩子干劲十足,不知苦与累,坚决吵嚷着不让回去。就这样,我们一路上,好话,坏话,嬉笑声,叹息埋怨声装满了整车箱。 尽管如此,我们整个行程都始终表现出相互体谅、互相帮助的精神。张三不舒服,我们忙着倒茶送水送药,李四不高兴,我们打趣逗乐,王五掉队了,我们帮着背行李,总之我们本着“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的宗旨,平平安安地完成了这次难忘的旅行。这也是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九、学习普通话的体验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全民族共同语。我是南方人,学普通话自然不如北方人,要学好他是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的。 现在的学生,一进校园就开始学习普通话,有的从更小些就练习普通话。我们那时读小学中学,除语文课上更有机会外,其它时候是难得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 具体地说,我是进入师范后,才较系统地学习教师的基本功——普通话。也只有在那时,才真正知道普通话的用处、妙处和难处。当与外地籍的同学在一起讨论交流时,那种尴尬、拘束、不安、可笑、给我留下了不灭的记忆,那可谓是我学习普通话最亲切的体验。 在外求学期间,我与外地人交往多于本地人,我觉得老乡在一起用方言交流自然很亲切,很有一种温暖感,安全感,但它限制了我的思维发展,束缚着我的灵感发挥,影响语言间的比较和优化。我今天能有此程度,除了自己的不懈学习外,还得感谢我的交友对象。 本人学习普通话的体验,可简述以下几点: 1、花了较长一段时间去克服害羞、不安的心理。与人交谈最重要的是说话,刚开始发出的音,对方不能完全明白,在脸上表现出莫名其妙的表情,常使你我难堪,甚至还惹笑话,仿佛自己的话是有意制造麻烦、增添笑料的,自然就产生了害羞与不安的心理。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才慢慢适应并得到克服。 2、方言音与标准音冲突较大,要有的放矢地学习。要多与外地人、陌生人交流交谈,养成普通话思维习惯。 3、习惯发音与普通话发音有差距,较难纠正。已成习惯的,往往自己难于发现,要勇于交谈,多交流心得体会,不耻下问。 4、普通话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可中断。如若“二天打鱼,三天晒网”是很难学好的。 5、在不断听读写看、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学习。通过学习它种方言和外语进行比较学习,也是一种良好的途径。 6、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虚心求学,不断上进。只有热爱生活,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能学有所获。 这以上几点是我学习普通话的体验。 十、我心目中的教师职业 我的职业是教师,我与教师有着太多的联系,我对教师有着不浅的认识和感受。下面就让我用心来读读教师这个职业吧。 教师是光明的使者,赢得了社会的赞誉。这是一种精神的鼓励,亦是“解惑者”追求的彼岸。 师者,晓以理,细入微;动以情,胜父母。能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精神的污浊,用心灵温暖去慰藉内心的创伤。这是一种佛门外的奉献,更是一种尽善尽美的儒家风范。 从教久矣,心读教师,说之长,道之难!简言之,“亲近、期望、理解”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正人正已的良师品格。“牢骚、怨恨、发怒”系“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解”的害人害已的无能表露。 师爱不同于母爱,在于其更富教育色彩。教师期望的高远,远比父母“望子成龙”宽厚深广,教师为那“心灵的窗口”揭示了一个又一个心灵的秘密。于是,金石为精诚所开凿,奇迹被爱心所创造。 当然,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难免为“地位”、“待遇”烦恼,为“清水衙门”、“两袖清风”牢骚,为“指挥棒”下超负荷工作怨恨、生怒。但这些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自身思想情感的成熟,修养容量的增加而逐渐淡化、消失,因为“教师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陶行知)。 最后,引几行诗文,作为对教师成事业者必经的三境界的概括,以觅感同心受者去品评、回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十一、我的读书生活 我爱读书,书是我的精神支柱,读书能给我忘记许许多多的烦恼和忧伤。可以说读书是我最得意的一件事。 小学初中时,除书本外,几乎没什么课外读物,即使有一些,也被升学的重负给压跑了。我真正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书籍是在考上师范以后。师范是造就人民教师的摇篮,教师是培养祖国未来栋梁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我知道教师身上的责任。在师范图书馆这个知识的海洋里,有很多渴求知识的青年,我在哪里三年阅读了比以前16年还要多的书籍。 我爱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爱朱自清的情感和理性,我爱徐志摩的“轻轻的来,轻轻的走”,我爱李逵的双斧,我爱血战长板坡的赵子龙,我爱孔孟之道,我爱沙士比亚,我爱古今中外一切知识营养。 读书期间,我常在图书馆、阅览室守住一方静土,寻觅知识的宝藏,也常在大大小小的书店、书摊转悠。 参加工作后,我向校图书馆借了很多的书,也订购了不少的报刊杂志。我喜欢在茶余饭后翻翻看看,也喜欢在床头屋角,把自己埋在书堆里,独享那份特有的书香与激动。 进入网络时代,我深感眼睛不够用。神奇的互联网,精彩纷呈的图文内容、影音资料,使我应接不暇,流连忘返。太美妙了,我以能拥有电脑而自豪,我又以现在才有电脑而遗憾。 我是个近视者,但我不是书呆子,我会珍惜我的眼睛,但我更珍爱我的读书生活。 十二、我的家庭 我出生在一个山村里,父亲是人民教师,母亲是农村妇女。我是长子,下有一妹妹,一弟弟,我们兄妹三人都已成家立业。 我的家庭与教师有缘,父亲、弟弟、我、妻子,妻兄、妻姐、岳父都是人民的教师,受我们的影响,我们还有很多亲戚都在教育战线上工作。 现在,我说说我的三口之家,重点说说我们家的最重要成员——可爱的女儿。我89年参加工作,97年与一中学英语教师曹某结婚,98年我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我们参照苏东坡的描绘杭州西湖美景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里面的诗句,给女儿取了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姓王,名晴好,这名字寄寓着我们美好的祝愿。2001年9月我们夫妇俩一起从江西来到南海工作。 我们很热爱教育事业,努力承担着工作的重压,恋着学校,爱着学生。为了工作,我们已欠下了一笔感情的债,这是一笔永远令我们夫妇内疚与自责的债,我们欠了女儿许多许多,我们从内心里疼爱着我们可爱的女儿,然而,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亲近她、爱护她,以至于女儿半周岁后就送到乡下她外婆家去,约一月左右看她一次,我们非常珍惜我们短暂的相聚,女儿伸着白胖的小手奔向我们的时候,我们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当趁着女儿熟睡的时候我们偷偷地上车回学校时,妻子在逐渐远去的车上拧抓着我的手强忍着分离的苦痛,不让哭出声来,我们在想着,女儿醒来后会是怎样的莫名其妙和难过伤心?能带来安慰的是女儿在我岳父母的精心爱护下茁壮成长着。后来不足一岁半的女儿回到了我们身边,但不几天就哭喊着、被强迫着送去了幼儿园。回想起以前一幕幕情景,至今心里都有说不出的痛处,很不是滋味。 如今女儿快四岁了,我们仍然相处两地,仍然思念着,挂念着。有人说“思念是一种痛苦”,我说,“我对女儿的思念,那是一种幸福的痛苦”。因为女儿很幸福地生活在爱的空间里。 女儿已在幼儿园受到教师的好评,能唱能跳,常说常笑,长得相当好。我们常常通话,我们时刻感觉到女儿在一天天长大。有个女儿真好,好好! 十三、我所在的集体 我是一名教师,南海一中是我工作的集体。 南海一中是一所全日制市直普通高中,佛山市一级学校。学校位于南海市平洲区,创办于1954年秋,曾在60年代初创造出高考升学率居佛山专区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因而在社会上享有盛誉。十年动乱期间,一度更名为“平洲中学”,1981年恢复原校名,1983年因社会需要成为一所集普教、职教、技教三制于一体的高级中学,1993年恢复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 目前,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41522M2,绿化覆盖率达9%。2001学年有35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达2315人;教职工总人数184人,编制教职工129人,专职教师10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高级教师20人,一级教师53人,教师本科学历以上达99%。 近年来,我校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的原则,不断推进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形成了南海一中的德育特色,建设了南海市第一流校风。同时,坚持“我们都是南海一中的主人”为理念,大力提倡“全员参与,民主治校”,大大激发了全体师生员工的爱校建校热情。今天,“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已成了一中人的强烈共识;“热爱一中,建设一中,振兴一中”已成为校园里最响亮的口号;南海一中的学生,“人人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人人有堪为楷模的心中偶像,人人有自我激励的座右铭,人人有你追我赶的竞争对手”; “让一中以我为荣”已成为全校师生前进的动力。科、级组墙报,都由老师们用电脑精心设计制作,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观赏价值和教育意义,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信息化教学,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绩。高考上省大专 线人数连年大幅增长,增幅之大全省少有。尤其是2001年高考,取得了上省大专线340人,总上线520人(上线率为66%,其中徐启勇同学夺得南海市英语单科状元)的可喜成绩,赢得了市政府和教育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全市各界的由衷赞誉。教育局领导在高考总结会上把“竭尽全力,倾尽所爱;真心奉献,无怨无悔”概括为“一

孔学堂杂志陈真

贵阳孔学堂不属于事业单位。贵阳孔学堂落成投资近4个亿、占地面积13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文化教育公益性项目”,不仅仅是一座仿古建筑,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一个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巨大符号、一座城市的精神殿堂。相关信息介绍:事业单位包括:1、教育事业单位高等教育事业单位、中等教育事业单位、基础教育事业单位、成人教育事业单位、特殊教育事业单位、其他教育事业单位。2、科技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单位、综合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其他科技事业单位。3、文化事业单位演出事业单位、艺术创作事业单位、图书文献事业单位、文物事业单位、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报刊杂志事业单位、编辑事业单位、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其他文化事业单位。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贵阳孔学堂

教室铭(讽刺某些学生)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 公仆詺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繁森与焦禄,赢得万人钦。众人曰:公仆精神!贪官铭官不在高,有权则名,职不在大,有宠则灵。斯是衙门,惟我独尊。茅台千盅白,龙井一杯清。谈笑有高官,往来无下情。可以卧高枕,醉太平。 无国法之逆耳,无群众之呼声。东屋空调室,西厢电视屏。嘻嘻乎,鱼肉人民!为官铭(讽刺某些“公仆”) 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有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有颂扬之雷鸣。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曰:“臭哉此翁。”上网铭网不在大,有你则名。名不在响,有朋则灵。斯是陋室,实用就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谈谈心,叙叙情。无烦恼之扰心,无愁苦之抗争。名站有搜狐,大站有雅虎。老于曰:“何陋之有!” 检查铭 事不在大,有差则成;路不怕远,有玩就行。背手扬脸,架子哄哄。走路腆小肚,袋装一本子。遇人斜眼看,逢问鼻子哼。闻香流口水,举杯论英雄。八两白干下肚,吹、许、封。汇报皆未入耳,看啥全没记清。拎足土特产,摆手就回城。众人云:“官僚典型”。

蛮多的,你自己选一个吧~(≧▽≦)/~交友“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网络“铭” (之一) 网速不在快,能上就行。游戏不在多,好玩则灵。斯是网络,唯吾尽情。网站进的多,游戏打的勤。琢磨发信息,寻思看视频。可以发图片,看电影。无唠叨之乱耳,无家务之劳形。虽非天堂,堪比学堂。网客云:"好玩好玩。" 网络“铭”(之二) 级不在高,有钱则名。练不在久,有号就行。斯是游戏,惟吾独尊。“药水”吃得快,绝招发得勤。琢磨哪打怪,升级怎么灵。可以用外挂,看情形。无父母之教诲,无题目之劳心。虽非真世界,里面有真情。玩家云:“好玩好玩。” 妆扮“铭” 衣不在贵,合身就行。穿不在多,遮羞则灵。斯是妆扮,惟吾闲情。上衣里无扣,裤腿上有洞。化妆讲技巧,整理有花样。可以染头发,穿耳洞。无胖瘦之忧心,无高矮之困扰。江南美容院,塞北理发厅。帅哥云:“好酷好酷。” 1,人不在高,有德则名;话不在多,有理则灵。斯是邓公,智勇超群。历史建丰功,当代创理论。谈笑论国事,浮沉惊风云。可以挽狂澜,顶恶风;无落难之颓唐,无功高之忘形。南疆特区设,北国定乾坤。万众云:“伟哉小平!” 室不在"超”,PC则灵,钱不在多,"奔四'则名斯是陋室,电脑先行"太狠'盖茨利,"DOS'入眼轻谈笑有"WINDOWS',往来"伯君'可以调"伊妹(E-MAIL)',阅尽经有CD之悦耳,无抄写之手疼忘却别墅梦,气煞阿房宫张子云;何陋之有? 国不在大,技高成名,人不在多,参与就行斯是奥运,众星如云队员现绝技,教练出奇兵场上争金牌,场下叙友情可以破记录,论输赢,有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东方雄狮怒,西方苍鹰鸣国人云:"看我奥运" 球迷铭 人不在多,同好就行。钱不用多,有票则灵。场上你争我夺,场下加油不停。谈笑有博士,往来无贵贱。可以吹口哨,侃球经。有狠毒之裁判,无疯狂之球迷,怎能行?英国球氓,中国铁杆。吾辈云:游戏一场。 长沙市一中华夏联校初二(1)班 张昊 奸商铭 文凭不在高,小学就行,脑瓜不用活,卑鄙则灵。斯是商场,惟我独尊。棍棒到处挥,红包衙门扔。谈笑有钞票,往来无穷人。可以住酒店,泡小妞。无忠言之逆耳,无警察之劳形。南有走私贩,北有假货商。百姓云:何德之有? 长沙市一中华夏联校初二(1)班陈真 贪官铭 钱不在多,万两就灵。屋不在大,别墅则行。斯是官场,惟他精明。肚子里山珍,脑子中钱经。谈笑有皇亲,往来无平民。可以欺百姓,打下人。有受贿之动机,具串通之嫌疑。最后泄贪情,处之以极刑。众人云:何用之有?长沙市一中华夏联校初二(1)班 易钊 电游铭 人不在多,一人则行。钱不在多,几块则灵。斯是游戏,惟吾控制。键盘疯狂按,鼠标放肆击。谈笑有同伴,往来无骚扰。眼睛定屏幕,阅攻略。无父母之责备,无作业之劳形。长沙伍家岭,株洲煤气厂。陈佳云:何爽之有?长沙市一中华夏联校初二(1)班 陈佳 学习铭 筑楼之道,地基要好;种树之道,根要扎牢。不走就跑,迟早摔跤。学习也一样,基础焉能少。基础学不好,何能有提高。一步登天者,哪里找。无平地之高楼,无断根之木草。基础要打牢,才能学得好。学之道,基础重要。湘一实验中学初2001级13班 胡波 老人铭 年不在低,没病就行。子不在多,孝字先行。斯是居室,诗画书琴。夕阳无限好,霞光暖人心。说学逗唱叹,样样我都行。可以浇浇花,散散心。无纷争之乱耳,无病痛之劳形。别人声声叹,我却笑吟吟。旁人云:童心未泯。湘一实验中学初2000级13班 陈晓晨 家庭铭 房不在大,能住就行。人不在多,热闹则行。家虽简单,却很温馨。走进小书房,书本入眼睛。听首流行歌,看部好电影。可以聊聊天,谈谈心。没有痛苦哀愁,只有快乐开心,天天笑嘻嘻,年年喜盈盈。众人云:欢乐家庭!湘一实验中学初2000级13班 刘筱琦 黑店铭 酒不在贵,能喝则行。烟不在好,可抽就灵。斯是黑店,惟吾经营。污水四处流,乌烟瘴气熏。谈笑有流氓,往来不正经。可以吸鸦片、杜冷丁。无忠言之乱耳,无曝光之担心。不做刘胡兰,偏生学张君。法院云:疏而不漏!湘一实验中学初2000级13班 刘方舟 危楼铭 楼不在稳,中看则名。质不在好,给钱则灵。虽是危楼,仍有问津。台阶走不稳,水泥无钢筋。谈笑论吃喝,往来不安宁。可以得奖金,领人情。无检查之乱耳,无辩解之劳形。贪官收我钱,掮客接白银。人哭云:何安之有?湘一实验中学初2000级13班 巫乐之 吸烟铭 品牌不少,有烟则行。不管真假,能抽则行。斯是烟摊,赚钱最行。一抽则上瘾,毒瘤便入心。谈笑叼根烟,品牌变不停。可以提精神,摆造型。无一处是净地,无一处没烟灰。南阳吞云王,西蜀吐雾神。吸者云:无烟怎行?湘一实验中学初2000级13班 万谦 愚公铭 山即再高,有力则平。方即再广,有心则行。斯是巨山,惟公敢行。子上高山挖,孙下渤海倾。荷担有子孙,往来无闲丁。智叟笑愚公,没正经。无人多之乱耳,无时长之劳形。愚公尽余力,却将两山清。列子云:何愚之有?湘一实验中学初2000级13班 朱恒 赌博铭 人不在多,能赌就行。技不在精,使诈则赢。斯是赌徒,实在想赢。几天不睡觉,身体倒为轻。参赌有高官,聚财有平民。可以赔万元,输千金。无偷抢之风险,无实干之劳形。今天是你胜,明日是他赢。心里云:神快显灵!湘一实验中学初2000级13班唐杨 “君子”铭 月黑风高,半夜三更。满街安宁,唯汝独行。如此精明,乃梁上君。翻窗身手快,开门铁丝灵。烟酒大哥大,钻戒VCD。还有人民币,和美金。无工作有厚利,无真才有大名。警察局小住,出来仍是君。此君曰:何乐不为?湘一实验中学2000级13班 罗楠 明星铭 鼻不在高,整容则灵。名不在大,赚钱就行。斯是别墅,惟吾明星。眉毛削一半,眼睛遮半边。谈笑有流言,往来无真情。可以打记者,骂娘亲。有奉承之乱耳,有吵架之劳形。粗话成堆下,可乐泼几瓶。歌迷云:胜过亲人!湘一实验中初2000级13班 谭亦玲 明星铭 戏不在好,跟潮则名。演技不高,捧场则灵。想去深造,没有文凭。幕后攀富贵,台前成明星。拍戏找替身,动作无创新。可以拍广告,当歌星。无配音则乱耳,无替身现原形。南拿金马奖,北获某提名。悠哉曰:何苦不平?湘一实验中学初2000级13班 张术 攀登铭 路不在远,能走就行。年不在高,有志则灵。千难万险,唯吾树旌。春来万山翠,谁知寸草心。参天有大树,试干九霄云。人生拼搏路,逞豪情。无真险之阻耳,恐自身之惧心。学海无涯路,书山攀登径。屈子云:何惧之有?湘一实验中学初2000级13班 屈一哲 奇文铭(代跋) 文不在长,奇怪就行。意不在深,耐嚼则灵。斯是短文,惟吾率真。诙谐字里藏,幽默齿颊馨。谈笑有机锋,往来没正经。可以化淤痰,健精神。无圣贤之刺耳,无道貌之劳形。古有马屁赋,今有游戏铭。徐公云:何奇之有? 长沙市一中教师 徐国鸿 一)麻将铭 艺不在精,有钱则灵;人不在多,四位就行。斯是清娱,惟麻将经。断幺独听门前清,海底捞月杠上寻坎心。可以健精神、活脑筋,有昼夜之娱遣,无男女之区分。四圈观胜负,得间勿忘形。赌鬼云:“何厌之有?” (二) 烟室铭 灯不在高,有油则明;枪不在长,有烟则灵。斯是烟室,惟吾瘾心。灯光照眼绿,烟气上脸青。谈笑有烟支,往来无壮丁。可以调膏子、敷斗泥,无响声之入耳,有烫手之劳形。南阳寿州斗,西蜀太古灯,君子云:“何瘾之有?” (三) 课桌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陋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画漫画、写书信。无书声之乱耳,无作业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称游乐厅。学子云:混张文凭! (四)“臭人”铭 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此处“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庇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无小兵。可以搞特ǎ?岚锴住N夼?乐?潭??ㄋ萄镏?骋簟G嘣颇苤鄙希?娣缦跃?瘢?褐谠疲骸俺粼沾巳耍 ? (五) 三希堂偶铭 屋不在大,有书则名;国不在霸,有人则能;此是小室,惟吾祖馨。琉珠影闪耀,日光入纱明。写读有欣意,往来俱忠贞。可以看镜子、阅三希。无心荒之乱耳,无倦怠之坏形。直隶长辛店,西蜀成都亭,余笑曰:“何太平之有?” (六) 斗室铭 山不在高,有草即青,水不厌浊,有樊即清。斯是斗室,无庸德馨。谈笑无鸿儒,往来有白丁。可以弹对牛之琴,可以背癞痢之经。耸臀草际白,粪味夜来腾。无丝竹之悦耳,有车马之作声。南堆交通(部)煤,东倾扫荡(报)盆。国父云;“阿斗之一,实中华民国之大国民。” (七) 陋规铭 官不在高,有权则名!位不在尊,有利则灵,衙不在大,有势则成,门不在广,有后则神;斯是陋规,我素我行。交谈彀中之事,往来个中人。可以送红包,然后开绿灯。要港纸,需美金,勿明目以张胆,宜悄悄而送迎。意在言之外,尽在不言中。政策与法纪,充耳尽不闻。王氏在湖南,张刘在天津,白白送了命,只怪不高明。似我不留痕与迹,纵然找我也无门。我敢云:“何怕之有!” (八)学习铭 学不在多,精研则行!习不在广,专注则灵。此为真理,切记于心。谈吐自露雅,师承无需名。字迹工整正,房室清洁静。不必留大名、取功利。无荒废之迹象, 无厌倦之心意。功到学自成,力至习则明,吾诚曰:“存敬于心!” 检查铭 事不在大,有差则成;路不怕远,有吃就行。背手扬脸,架子哄哄。走路腆小肚,愣装一本正。遇人斜眼看,逢问鼻子哼。闻香流口水,举杯论英雄。八两白干下肚,吹、许、封。汇报皆未入耳,看啥全没记清。拎足土特产,摆手就回城。众人云:“官僚典型。” 做官铭 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无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唯颂扬之谐音。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云:“臭哉斯人!” 科室铭 才不在高,应付就行;学不在深,奉承则灵。斯是科室,唯吾聪明。庸俗当有趣,流言作新闻。谈笑无边际,放来有后门。可以打毛衣,练气功。无书声之乱耳,无国事之劳神。调资不落后,级别一样升。斯人云:“乐在其中。” 假食铭 技不在高,假冒则名;质不在优,能则灵。斯是餐桌,唯假独行。农药泡火腿,硫磺熏竹笋。调料添石蜡,杜康兑毒鸩。可以黑良心,冲奶粉。无脂膏之醇厚,无果蔬之清馨。南夺酒徒寿,北亡婴儿灵。百姓云:“何食之有?” 关系铭 想人重用,拍马就行;欲己高升,礼拜要勤。斯是诀窍,唯吾高明。胡话贵乎多,献媚在于精。善于拉帮派,惯于巧钻营。可以讨喜欢,拿奖金。无办公之辛苦,无下乡之劳神。绒绒细细结,清茶慢慢品。人赞曰:“聪明绝顶!” 会海铭 心在不会,到场则诚;话不在妙,开口就行。斯是会海,唯吾乐泳。摆摆龙门阵,唠唠山海经。累了伸懒腰,闷了看电影。可以打呼噜,挖耳孔。无群言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游山又玩水,还可以喝两盅。心里云:“何苦之有?” 诊室铭 术不在高,能吹则行;业不在精,会嘘则灵。斯是诊室,唯吾称雄。抨击同行蠢,贬斥西医庸。自诩具妙手,回春力无穷。兼营看手相,驱灾星。无务农之费力,无经营之劳形。逢人即思,遭骂便装聋。心里云:“来钱就行!” 写作铭 文不在精,有味则名;事不在真,能诌则灵。斯是新闻,唯求轰动。期期嵌凶杀,篇篇裹色情。句句够刺激,字字堪入胜。可以凭想像,造内容。无采访之辛苦,无审稿之劳形。竞逐名与利,喉舌吹怪风。读者云:“成何体统!” 麻将铭 人不在多,凑齐就行;屋不在好,保密则灵。斯是国粹,正合吾心。最恼三缺一,常喜门前清。谈论有输赢,往来无人情。可以废寝食,忘名姓。掷公事于九宵,弃家务于云层。世间多少事,迷此最虔诚。与人云:“修我长城!” 小平铭 人不在高,有德则名;话不在多,有理则灵。斯是邓公,智勇超群。历史建丰功,当代创理论。谈笑论国是,浮沉惊风云。可以挽狂澜,顶恶风。无落难之颓唐,无功高之忘形。南疆特区设,北国乾坤定。万众云:“伟哉小平!” 鸦片铭 室不在新,有烟则名。膏不在陈,有灰则灵。斯是烟室,惟吾瘾深。 半缸黝焉黑,一灯荧然青。应酬有堂倌,把守无门丁。可以惰志气,振神经。快吞吐之得意,忘呼吸之劳形。此是烟鬼窟,休认醉翁亭。老瘾云:“何戒之有?” 开会铭 室不在大,有凳就行,人不在多,无头不成。说得再严厉,迟到不要紧。8点半开始,9点钟进行。谈笑任自由,往来无拘谨。可以织毛线,抽香烟,磕瓜子,侃大山。材料两公斤,内容只一钱。台上照着念,台下随手翻。无动脑之劳神,无记录之麻烦,开水喝了几大桶,厕所去了四五番。有的打瞌睡,有的打哈欠。时时抬手腕,再叙述,众人曰:“有完没完? ” 乐透铭 码不在多,六个就赢;签不用早,有诚则灵。斯是梦境,唯吾不醒 牌支算得准准,一次六颗星;头彩一中后,北银抱奖金 可以买别墅,堆黄金。无闹钟之乱耳,无加班之劳形。晚晚酒店拼,天天自然醒。吾自云:“有中才行!” 封神铭 法不在高,仙骨则灵;术不在多,宝贝也行。私是太公,但却贪心。金鏊妖怪坏,昆仑道士精。杨戬爱耍酷,云霄肌肉筋。 可以用法宝,乱变形。无力尽之苦恼,有封神之痛心。墙头有小豹,爱睡是老君。燃灯云:“女娲最行!” 农民铭 田不在多,吃饱则行;种不在好,够缴则停。披星戴月,依然清贫。秋后交公粮,白条发给您。谈笑皆辛酸,往来无精神。可以掏煤块,多没命。无一刻之休息,无一分之欣慰。今日人头税,明朝物价沉。 孔子云:“何乐之有?” 贪官铭 官不在大,有权则灵;利不在多,能捞则成。虽是九品,一方之圣。吃喝玩又捞,样样能先行。官衔年年升,油水日日增。来往有车接,开口乱弹琴;动辄瞎指挥,糊弄人。无劳累之伤神,无工作之费心。世人无法比,神仙亦不能。百姓云:“此官可憎” 贪官铭(2) 官不在大,处级则撑;权不在多,能捞则成。精通厚黑,马屁成精。吃穿有人送,出入有随从。谈笑打哈哈,往来无民情。可以游欧美,阅佳景。无老婆之黄脸,无上级之束管。南有成克杰,西出胡长清。孔子云:“何德之有?” 公仆铭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曰:“公仆精神!” 马屁铭 德不在高,使歪则行;才不在多,善拍则灵。斯是屁精,惟吾成风。对上献甜言,躬腰展媚容。谈笑勤搔痒,往来多表忠。 可以做火箭,长神通。无实干之费力,无勤业之劳形。德贱利欲重,手常骨头轻。志这者曰:“羞煞祖宗!” 工作铭 钱不在多,十万就行;事不用少,好混则灵。 斯是凉缺,惟吾开心;老板常加薪,上司不点名;闲闲拿奖金,股票常涨停;有空常休假,出国四处行;无塞车来烦心,无加班之劳形;运若长江水,财比满天星。 老板云:“做梦才行!” 中国足球《陋室铭》 技不在高,进球就行。练不在精,赢球就灵。虽是赛场,唯语闲情。教练一边待着,讲话任我不听。谈笑闹情绪,输球有“精英”。无战术之乱耳,无素质之劳形。东边有日韩,西边有列强。孔子曰:混账足球

霍元甲(1868年7月~1910年)清朝末著名爱国武术家,汉族。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为纪念霍元甲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术家,经天津市民政局审核并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其故乡天津西青南河镇自2009年1月18日起更名为精武镇),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 黄元申饰演的霍元甲 生平 霍元甲生在一个迷踪拳的世家。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因霍恩第的秘踪拳出神入化,所以很多大商人都求他保镖,霍恩第只镖穷苦百姓、清白之人,对贪官污吏决不保镖。霍恩第有三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栋,元甲排行第二。据说霍元甲幼年体弱,父亲霍恩第不让他习武,可是霍元甲暗中练习,并在24岁那年5分钟之内击败了一位仅仅用三式打败了霍元甲的哥哥与弟弟的人。之后霍元甲创办了迷踪拳。 霍元甲成年后在天津经营药材商店,后到上海办“精武体育会”(精武门),为发扬中华武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上海,他曾经在擂台上击败俄罗斯大力士(一说俄罗斯大力士被霍元甲亲自击败,另一说俄罗斯大力士听到霍元甲的名声放弃比赛)有一次日本一个大力士团来中国要求比试,霍元甲因病为理由派弟子刘振声接战比试,结果打败了日本力士。“精武体育会”是1910年由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的武馆,霍元甲在创立精武体育会之后数月内即逝世。元甲被商会下毒而死。 霍元甲幼时体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显一时的秘宗拳师。他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林之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兄弟之中出类超群。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秘宗拳”发展为“迷踪拳”,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山东大侠刘振声慕名来津,求拜于元甲门下。霍察其正直,遂收为弟子。从此破了霍家拳「传内不传外」的先例。 元甲侠肝义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变法遇难,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难津门,与元甲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难,被八国联军枭首示众。元甲与刘振声潜入京城,盗回首级,并取得《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协助,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有一俄国人来津在戏园卖艺,他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见了广告,并听说俄国人还当场信口雌黄,侮蔑中国人无能,极为气愤,当即邀怀庆会馆主人农劲荪和徒弟刘振声前往戏园,见到俄国大力士在台上吹嘘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国”如有能者,可登台较量。霍元甲在台下哪里还坐得住,不顾众人劝阻,一个箭步,气宇轩昂地跳上戏台,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愿在这台上与你较量”。此时翻译将霍元甲生平来历告知俄国人。此俄国人闻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连忙将霍元甲让进后台,霍元甲当场质责俄国人:“为何辱我中华?”并提出三个条件:一是重登广告,必须去掉俄国人是“世界第一”的说法;二是要俄国人公开承认侮辱中国的的错误,当众赔罪谢过;否则就是第三个条件:我霍某要与之决一雌雄,并命其当机立断,色厉内荏的俄国力士哪敢出场比武,只好答应了前两个条件,甘愿登报更正和公开承认藐视中国人的错误,从而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 宣统元年(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也称奥比音)在上海登广告,辱我“东亚病夫”。霍应友人邀赴上海约期比武。慑于霍元甲拳威,对方以万金作押要挟,元甲在友人支援下,答应愿出万金作押。对方一再拖延,元甲在报上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一试”。“并声言”专收外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霍公之声威使奥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胆而逃,连公证人,操办者也逃之夭夭。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十余名技击高手与霍较艺,败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间见霍呛咳,荐日医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于9月14日身亡。终年42岁。 霍元甲逝世后,当时精武会弟子和上海武术界爱国人士为霍元甲举行了隆重葬礼,敬献了“成仁取义”挽联,安葬于上海北郊。转年,由弟子刘振声扶柩归里,迁葬于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十数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 有传说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药害死之后,他的爱徒陈真替他报仇。这个传说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龙搬上银幕(电影《精武门》,李小龙演陈真)。但其实历史上并没有“陈真”这个人物。 方世玉: 广东省肇庆人。父名方德,做丝绸生意,娶妻李氏,生有两子,长名孝玉,次名美玉(都跟随过至善禅师学技);后来方德以六旬高龄续娶苗显之女苗翠花——苗显在火烧福建南少林寺之后,便隐姓埋名,贩盐为业,颠沛流离。苗翠花便生了方世玉。方世玉与他的两位兄长在年纪上,最少相差二十年。苗翠花随父学得一身好本领,「遵他父遗训,将孩儿世玉自满月起,先用铁醋药水浑身先洗,次用竹板柴枝铁条,层层换扎,使其周身筋络骨节血肉,坚实如铁,自小苦练到三岁时,头戴铁帽,脚着铁靴学跳……六岁扎马步,七岁开拳脚,埋庄柱……至十四岁,十八般武艺,件件皆通,力大无穷,周身盘筋露骨,坚实如铁,性情又烈,专打不平。」(《万年青》)打死雷老虎那一年,方世玉大概只有十四岁。上文亦说过,方世玉打死雷老虎,导致少林与武当之间的恩怨白热化。方世玉成名得早,死得也早,有说他死于火烧九莲山少林或以后,死时相信是二十多岁吧了。除精通拳脚外,擅使花刀。 家传户晓的方世玉打擂台与胡惠乾打机房的故事就是最早记载于《万年青》小说内。这两件事直接导致武当少林两派关系恶化。广东省肇庆人方世玉——「少林五老」苗显之外孙,随父到杭州做生意,因见雷老虎摆擂台,两对边联上写「拳打广东全省,脚踢苏杭二州」,大为愤怒,上台比武,打死雷老虎。雷老虎是武当派李巴山之女婿,仗着自己是文渊阁大学士陈文耀(雍正时火烧嵩山少林寺,乾隆时接近八十岁)之侍卫使,便横行无忌,这次被方世玉击毙,自然大快人心,但却引起连番恶斗——雷老虎妻李小环请父亲李巴山出山,方世玉请三德和尚、童千斤等,事情越闹越大。与此同时是新会胡惠乾偷出少林寺,回省城,为父复仇,大战西关锦纶堂机房工人。锦纶堂是省城纺织工人的会馆,行中工人多是单身汉子,十居七八争强斗胜;胡惠乾之父在附近开设小商店,被机房工人殴毙,方世玉救起重伤之胡惠乾,把他送往少林寺学技。胡惠乾这次复仇,大开杀戒,杀了十多名纺织工人——其中一名拳勇张锦洪是武当冯道德之徒孙。于是,两派火拚,越闹越加不可收拾。后来,雷老虎之小姨李二环——李巴山之二女,因姊姊、姊夫和父亲都死于少林派手上,报仇心切,便向微服出巡的乾隆皇献身;乾隆趁机借用武当冯道德、白眉道人之力,剿灭福建少林寺。方世玉、胡惠乾、至善等无一幸免,只因为《万年青》成书于清末,描写少林拳勇——反政府的「暴徒」,很可能会招惹官非,作书人只有尽量讨好官家,福建少林寺毁灭导致少林武术流入百粤,拳风缤纷大盛,名手辈出[编辑本段]【人物考证】黄飞鸿(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禄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黄飞鸿并非广东十虎之一, 广东十虎分别是:王隐林、黄澄可、苏黑虎、黄麒英、周泰、谭济筠、黎仁超、陈铁志 梁坤),飞鸿6岁从父习武,13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广东十虎之一)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黄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黄麒英谢世,黄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此外,黄飞鸿亦善于舞狮,有广州狮王之称。 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因而忧郁成疾,是年12月不治去世,终年78岁。黄飞鸿身后萧条,贫无以殓,幸弟子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莫桂兰在林世荣、邓秀琼的帮助下,偕黄飞鸿的两名儿子移居香港设馆授徒,传授黄飞鸿遗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编辑本段]【真实的黄飞鸿】 如今的佛山人说起黄飞鸿总是一脸的自豪,据说以拍黄飞鸿系列影片而名声大噪的导演徐克,在黄飞鸿纪念馆落成那天,率他的制作班底特意赶来,对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进行“三跪九叩”大礼。而在一百多年前,黄飞鸿只不过是佛山街头一个默默无闻的卖艺人,在佛山的酒肆茶馆或者寻常小巷,你或许可以遇到他,但你绝不会认为一百年后,他会成为一个世界文化名人。生前寂寞,死后荣光,这就是真实的黄飞鸿。 习武神童,街头卖艺 广东佛山,古称陶城,有多个历史头衔,佛山是丝织品汇集之地,是粤剧的发源地,是中成药之都,当然对黄飞鸿来说,最著名的一个头衔就是佛山是武术之乡,要寻找南派武术的源头就要到佛山。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农历七月初九,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黄飞鸿降临于一个贫穷破落的家里。父亲黄麒英用卖艺换来的铜钱为妻子买来一个老母鸡,杀了,替妻子炖上。 黄麒英是佛山十大高手之一,但并不像电视上所说的阔绰,黄麒英并不想儿子像他这样仅仅是一介武夫,穷困潦倒。他希望黄飞鸿读四书五经,考取功名,这样就不必天天日晒雨淋的,东奔西跑,一年到头,日子还是那么拮据。 可黄飞鸿既然出生在武术之乡,父亲又是佛山十大高手之一,他想不习武那是不可能的。父亲也没指望黄飞鸿日后能够继承他的衣钵,可他没想到,青出于蓝胜于蓝,黄飞鸿不但继承了父亲的衣钵,还把父亲的武术心得发扬光大。 父亲用所得的积蓄把黄飞鸿送进了学堂,但黄飞鸿却并不专心学习,他的心思早已飞到父亲的武功上,于是逃学,跑到大街上看父亲的武术表演,放学时再偷偷地跑回去。那时,父亲虽然不得志,但无疑是小黄飞鸿心目中的英雄。父亲的拳脚功夫、刀枪棒法无人能及,黄飞鸿不想念什么书,就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走江湖,多好。 父亲发现了黄飞鸿的逃学,暴打他了一顿,那可是他好不容易挣来的血汗钱啊,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了黄飞鸿身上,如今…… 可黄飞鸿却说:“爹,以后我跟你一起卖艺。” 父亲抚摸着黄飞鸿的头,无奈地摇了摇头,也许这就是命吧。 从那以后,父亲再也没有强迫黄飞鸿学习了,也再也没有打过黄飞鸿。很快,父亲开始为黄飞鸿感到骄傲,他发现黄飞鸿有习武的天分,他教黄飞鸿武功的时候,他只要教一遍,黄飞鸿就会了。而当初父亲却花了好多时间才学会。 黄飞鸿不仅领悟能力强,还能够融会贯通,把各种招式的优点结合起来。七八岁的时候,黄飞鸿就开始跟着父亲到佛山街头卖艺了。 初生牛犊,一比成名 十二三岁的时候,黄飞鸿开始在佛山崭露头角。老百姓对少年黄飞鸿的兴趣远远胜于那些成人,黄飞鸿的每一次演出都会吸引很多人,游客们把黄飞鸿围得个水泄不通,不断地为他叫好,鼓掌。那时候,老百姓只知道有黄飞鸿这样一个少年,却并不知道黄飞鸿的名字,使黄飞鸿少年成名的是一场比试。 有一次,武术大师郑大雄也在街头卖艺。郑大雄擅长左手钓鱼棍法,他摆下擂台,和前来挑战的人比武,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他拱手作揖,问还有没有人敢上来与他比试的时候,黄飞鸿跃上了擂台。父亲大吃一惊,但阻止已经来不及了。 郑大雄以为黄飞鸿是个顽劣的少年,认为他是来捣乱的,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让他下去。此时的黄飞鸿眼里放出一种威严的光芒,一字一顿的说:“郑前辈,晚辈黄飞鸿,是来挑战你的独门绝技左手钓鱼棍法的。” 围观的人热情高涨,齐声为黄飞鸿的胆量叫好。郑大雄吃了一惊,原来眼前这个乳臭未干的少年就是佛山十大高手之一黄麒英的儿子。 郑大雄客气的接受了黄飞鸿的挑战。黄飞鸿用四象标龙棍法对付郑大雄的左手钓鱼棍法。郑大雄有意让着黄飞鸿,黄飞鸿觉察出来了,边打边说:“请前辈使出全部的招数。”说着,步步紧逼。 郑大雄倒抽一口凉气,心想,好大的口气,今天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还不知道天高地厚。于是,郑大雄也不让黄飞鸿了,两人越战越勇,越战越起劲。观看他们比武的人也排起了一条长龙,看客们都憋着一口气,心里为黄飞鸿捏了一把汗。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黄飞鸿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郑大雄,郑大雄心服口服,叹黄飞鸿初生牛犊不怕虎,后生可畏,来日方长。 那一天,佛山的老百姓都记住了一个少年的名字,他叫黄飞鸿。 几乎在同一年,黄飞鸿父子在佛山豆豉巷卖艺,快要结束的时候,突然看见铁桥三的高徒林福成不知为何被一群人追杀,黄麒英素来尊重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英雄好汉铁桥三,见他的徒弟被追杀,二话不说,拔刀相助。 黄飞鸿协助父亲把敌人打跑,林福成为表达感激之情,答应传授黄飞鸿“铁线拳”和“飞砣”等绝技。学成后,黄飞鸿的武艺更上一层楼,甚至连父亲都不是他的对手了。 以一敌十,驰名香江 16岁,黄飞鸿觉得可以去闯荡江湖了,于是告别家乡,来到繁华都市广州。夜宿一家客栈。半夜遭遇强盗打劫,黄飞鸿赤手空拳把手持刀棍的十几个强盗打得落花流水,一时被传为佳话。这是黄飞鸿来广州的第一次义举。此后黄飞鸿在广州继续卖艺,名声逐渐传播开来。 广州的矿工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常常遭资本家的欺负剥削,矿工们敢怒不敢言。听说了黄飞鸿的事迹后,就集体凑钱让黄飞鸿开了一家武馆,黄飞鸿的卖艺生涯也因此而终结。 工人们忙时挖矿,闲时跟黄飞鸿学习武艺。两年后,开始有点名气的黄飞鸿又被果栏、菜栏、鱼栏中人聘为行中武术教练。 英雄志在四方。少年时的黄飞鸿有一个不安分的心,总渴望四处闯荡,为开阔视野,经历更多的世面,黄飞鸿只身一人来到香港。 当时有一个盛气凌人的英国人,牵着一条身材高大的狼狗在闹市叫嚣,说中国人是懦夫,没有人敢跟他比试。当时已经有几个有骨气的人看不过去,和他比试,都被狼狗咬伤了。英国人更加肆无忌惮,说中国人连狗都不如。围观的人都对外国人指指点点,怒目以对,但惧怕那条凶狠的狼狗,谁也不敢上去教训英国人。 黄飞鸿挺身而出,以猴行拐脚当场把那条狼狗击毙了,随后又三拳五脚把英国人打趴下。围观的人无不拍手称快,交口称赞黄飞鸿的壮举。 又一年,香港一个恶霸强占了一个小贩彭玉的摊位。彭玉无奈,听说黄飞鸿有侠士风范,于是带着侥幸的心理去求助黄飞鸿。黄飞鸿听了彭玉的痛诉,二话不说,直奔恶霸的住处。恶霸是一个黑社会组织,有很多帮凶,还有武器。彭玉见黄飞鸿一个人难以敌众,就劝黄飞鸿说算了,他不要摊位了。 但黄飞鸿岂是胆小怕死之人,一个箭步走到恶霸的面前,声正色厉地让恶霸把摊位还给彭玉。恶霸自然不听,一场恶战无法避免。 黄飞鸿以一敌十,恶霸的手下一个个倒在地上,彭玉看得目瞪口呆,这样惊险刺激又壮观的场面他还从来没有见过。 恶霸见势不妙,赶紧向黄飞鸿求饶,并归还了彭玉的摊位。至此,黄飞鸿的侠名开始在香江两岸流传。 六年后,黄飞鸿认为闯荡够了,父亲也催他早日回家成亲,黄飞鸿离开了香港。 宝剑出鞘,芝草成林 重回佛山的黄飞鸿在父亲的安排下结了婚,黄飞鸿对这桩婚姻持中立态度,既不反对也不高兴,反正就那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黄飞鸿没有呆几年又去了广州,黄飞鸿如父亲所愿,走上了仕途。黄飞鸿接到了广州水师的橄榄枝,广州水师聘他做武术总教练。 在广州当了六年的水师教练,而立之年时遭遇丧父之痛,黄飞鸿萌生退意,辞了水师教练,把妻儿接到广州,在广州仁安街开了一家跌打医馆“宝芝林”,门前悬有一副对联:“宝剑出鞘,芝草成林。” 黄飞鸿的医馆既授武术,又给病人看病。起初,老百姓只知道黄飞鸿武功高强,并不知道他还跟父亲研究过中医,不太相信黄飞鸿的医术,看病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要出人命的。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黄飞鸿的医馆门庭冷落,即使黄飞鸿免费为老百姓看病,老百姓也摇摇头,他们宁愿花钱去正规医馆。直到有一天,黄飞鸿医好了一个特别的病人,局面才逐渐好转。威震四方的黑旗军统帅刘永福得了一种脚疾病,奇痒无比,求医无数,也没治好。 刘永福仰慕黄飞鸿的侠名,一日有空来家拜访黄飞鸿,谈话间说起了自己的苦恼。 黄飞鸿听了,神秘的笑了笑,说:“如果将军信得过我飞鸿,我可以医好你的脚疾。” 刘永福谁都信不过,但对黄飞鸿信任有加,黄飞鸿是老百姓有口皆碑的英雄好汉,不会信口雌黄的,于是放心大胆地让黄飞鸿去治,还开玩笑似的对黄飞鸿说:“治好了算你的,治坏了算我的。” 结果,多年的脚疾还真被黄飞鸿治好了。刘永福惊喜万分,称黄飞鸿是华佗再世,于是,赠送了一块写有“医艺精通”字样的木匾,大力宣传黄飞鸿的医术。 来宝芝林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超过了来拜师学武的人,医馆里到处都能听到老百姓唤“黄师傅”的叫声。 在广州只有一个“黄师傅”,那就是黄飞鸿。黄飞鸿非常喜欢这个亲切的称呼。 在为老百姓看病的时候,黄飞鸿从来没有马虎过,同时也很仗义,遇到穷困的病人黄飞鸿不收他的医药费。 在广州的老百姓离不开黄师傅的时候,黄飞鸿却又要走了。已经是黑旗军的军医官、福字军技击总教练的黄飞鸿,再一次燃起了他报国的愿望,1894年,刘永福率领军队赴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黄飞鸿随刘永福率九营福字军抵台,驻守台南。不料,刘永福护台失利,黄飞鸿不得不再一次回到广州。历经世事沧桑的黄飞鸿心态开始平静,从此只悬壶济世,退出武林,不再收徒弟,不再传授武艺,并在“宝芝林”门前张榜说:“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千金不传,求师莫问。” 广东的武林,没有了黄飞鸿,顿时寂寞不少。又过了20年,黄飞鸿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享年77岁。 真实的黄飞鸿 就这样平淡吗? 黄飞鸿的一生比起银幕上那个黄飞鸿来说,要黯淡许多。历史上真实的黄飞鸿就这样平淡吗? 黄飞鸿帅吗? 银幕上的黄飞鸿要么是赵文卓,要么是李连杰,没有一个长相一般的,这也迎合了观众的需要,或许我们都期望黄飞鸿像赵文卓一样英俊,像李连杰一样潇洒。但事实恰恰相反,真实的黄飞鸿长相很一般,甚至还有我们所不齿的大肚腩,黄飞鸿留存于世的只有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也证明了黄飞鸿与帅哥搭不上边。 更有力的证据来自于黄飞鸿的第四任夫人莫桂兰,她在接受香港《真功夫》杂志采访时说;“黄飞鸿生性怪异,寿星公头,有一副罗汉眉,眉长至垂下,瓜子口面,耳大而长,身材肥壮高大,要穿三尺六寸长衫,行起路来表情淡定,两手总摆在后面。” 这让鸿迷们大失所望。 黄飞鸿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人,男孩子与男孩子打闹,时不时来一句“佛山无影脚”。这是银幕上的黄飞鸿的看家本领,而事实上武学当中没有“佛山无影脚”的说法,这一武功纯属虚构。 那么黄飞鸿的武功究竟有多高?黄飞鸿的功夫主要来自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黄飞鸿的父亲黄麒英,另一部分是铁桥三的徒弟林福成。莫桂兰认为,黄飞鸿平生绝技有双飞砣、铁线拳、虎鹤双形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工字伏虎拳等,其中最擅长的应该是虎鹤双形和飞砣,虎鹤双形拳由黄飞鸿集各家之精华融会贯通而创立。 值得称道的是,黄飞鸿的舞狮技术堪称一绝,黄飞鸿的狮艺以狮子出洞、狮子上楼台等著称,以飞砣采青为绝技,在当时的广东独树一帜。黄飞鸿还开创了女子舞狮的先河。 总之,黄飞鸿的武功并不像银幕中那样无所不胜,有资料记载,曾经好几次打抱不平时,黄飞鸿都寡不敌众。 黄飞鸿的医术到底有多高? 事实上黄飞鸿会的仅仅是一些皮外伤,尤其是跌打损伤,中华武术与中医一脉相承,所以黄飞鸿会简单的医术,但中医实在博大精深,黄飞鸿又不喜欢读书,他不可能有很高的医术。 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黄飞鸿的文化水平。他想开一个医馆,但苦于没有一个好名字。这时他的徒弟考中了进士,送给他两句诗:“宝剑腾霄汉,芝花遍上林。”黄飞鸿就把第一句诗的第一个字和第二句诗的第一个字以及最后一个字合在一起,用作医馆的名字。 黄飞鸿是否真有十三姨这样一位红颜知己? 答案是否定的。历史中的黄飞鸿爱情与婚姻非常惨淡。他一共结过四次婚,三任妻子相继死去。直到第四任妻子莫桂兰,才陪他度过了最后的岁月。 也有人说莫桂兰或许就是十三姨。但莫桂兰直言不讳,说黄飞鸿对她的感情一般,她嫁给黄飞鸿的时候才19岁,但黄飞鸿却已经五十多岁,老夫少妻,没有什么浪漫,有的仅仅是陪伴。

孔学堂杂志责编

上面说的很全了,我说说我的评价:1。太贵,跟动新动基比就显得不值2。杂志里的文章写的没水平3。面向的是15岁左右的中学生,年龄稍大的就没兴趣看4。赠品一般所以不买

我个人觉得还是剧情创意上要多多加强,多多学习,有了再好的角色,没有自己的个性和创意,还是=0

我觉得吧。。还怎么样。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呢。如果是在电视上的话,那可千万不要认为他的杂志好。椐我所知他们主力人员都不在呢了。。我有买过好多次的,但确实是一次不如一次。 最后一次买的是后我买的是增刊。那别提多垃圾了。大概没什么好写的了。把网王的剧情,用那中片头回顾的文字就介绍了一便。。 本人也是动漫爱好者。现在买的是动感新势力。和 动画基地。。我觉得还一般了。不知道,朋友你觉得怎么样

人物简介鲁迅(25-19),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生平和创作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通过科举考试,可以升官,可以发财,个人身价百倍,家庭也随之受到世人的羡慕。这被认为是读书人的“正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僚”,为这个官僚出谋划策,奔走效力,接受这个官僚的馈赠。借着这个官僚的权势,自己也有了权势。这是当时读书人常走的第二条道路。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虽然这被当时的官僚所不齿,但到底可以发家致富,不致落到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底层。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抱着到“异地”去寻“别一类”的“人们”的目的,离开了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当时的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这是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所从来没有过的。在课余,鲁迅还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这大大开拓了他的文化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鲁迅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在南京路矿学堂求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一向优异,这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日本就是通过西方的医学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也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当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强大起来,但日本军国主义的势力也在同时发展着。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强国林立的现代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对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了更切实的思考,也初步形成了他的独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他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 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状况和被西方帝国主义所欺侮的历史命运。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在这时,人生像一杯苦酒,喝在肚里,苦在心里,欲吐吐不出,欲忍忍不下。但也正因为如此,当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可以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它带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华民族的凄厉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中国的小说,只有到了鲁迅那里,才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这个更广大的题材领域,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这是一个多么冷酷无情的世界!这是怎样一种扭曲的人生!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挺起腰杆来做人,争取自己幸福的未来。 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狂人”诅咒人吃人的现象,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不吃人的人”,成为“真的人”,周围的人就把他当成疯子,必欲除之而后快(《狂人日记》);夏瑜为社会而牺牲,茶客们说他“疯了”,华老栓则用他的血来治自己儿子的病(《药》);魏连殳关心中国社会,社会却来迫害他,到他不再关心中国社会时,周围的人却来巴结他(《孤独者》)。《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剧的命运。鲁迅同情这些知识分子,就是同情中国社会,关心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只有这些知识分子还在为社会的进步而挣扎、奋斗。 鲁迅对社会上的两类人是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的,那就是那些权势者和伪君子。《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这需要高超的艺术功力。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我们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我们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但在我们感觉到的人物和画面中到底潜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我们还不可能尽数感觉到,随着我们社会经验的增加和人生体验的深化,这些人物和画面的内涵就会不断从中生发出来。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2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 索引序列
  • 孔学堂杂志怎么样
  • 孔学堂杂志
  • 孔学堂杂志社
  • 孔学堂杂志陈真
  • 孔学堂杂志责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