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公路学报专刊官网查询

中国公路学报专刊官网查询

发布时间:

中国公路学报专刊官网查询

关于公布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的通知(西大学位字〔2012〕54号)校属各单位:为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我校学科建设与发展,各博士点学科重新修订了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并经校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九次工作会议(2012年6月15日)审议通过。现将《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2012年6月15日修订)》予以公布。附件: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2012年6月15日修订)广 西 大 学 二○一二年七月十二日广西大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学位科研成果量化指标要求(2012年6月15日修订)1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从就读到提出申请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需与学位论文有关,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第一),且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国外权威经济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篇:要求在国外高级别经济学类期刊(影响因子居前10位、影响因子均大于1)发表论文1篇,这些刊物包括: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影响因子3);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影响因子8);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MIT Press,影响因子5);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Elsevier,影响因子0);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Blackwell Publishing,影响因子8);American Economic Review(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影响因子7);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Elsevier,影响因子4);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Academic Press for the Society for Economic Dynamics,影响因子3);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影响因子2)。国内相关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篇:要求在国内经济学权威刊物《经济研究》或人文社科类权威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1篇。国内外较高级别经济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篇:可在国内CSSCI目录中经济类期刊前20%(除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外)的期刊,包括《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经济科学》、《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中国农村观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南开经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列入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学位申请人每篇论文发表当年最新版SSCI目录为准)。按以下规定发表学术论文3篇:在列入C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前20%(除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外)的期刊,包括《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经济科学》、《中国农村经济》、《国际经济评论》、《中国农村观察》、《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南开经济研究》或在列入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加上其他列入C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学位申请人每篇论文发表当年最新版SSCI或CSSCI目录为准)。按以下规定发表学术论文4篇:在列入CSSCI目录的经济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加上列入CSSCI目录的其它相关期刊(含CSSCI目录分类中的管理学,统计学,综合性社会科学,人文、经济地理,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学位申请人每篇论文发表当年最新版CSSCI目录为准)。所列5项要求须满足其中1项。在国内外出版的各种增刊(或专刊)和论文集发表的论文不予认定; 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发表的科研成果,若以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广西大学作为第二署名单位的,可视同于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论文的研究写作要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论文发表必须与导师共同署名,但学位申请人至少要有1篇论文是第一作者(申请人不是第一作者的论文,导师必须是第一作者、申请人必须是第二作者)。学位申请人只有达到了本学科科研成果的要求后,方可申请博士毕业及进入博士论文答辩阶段。所列第5点中的“其它相关期刊”包含《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但发表多篇时只认定1篇。从公布之日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2生物学(一级学科)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本领域国际权威刊物(期刊最新SCI影响因子等于或大于0)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 论文1篇; 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2篇; 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以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2)署名第一(如署名第二,则导师必须署名第一)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或部门审定的植物(作物、经济林)新品种权1项;3)获省部级科技奖项1项(一等奖排名前3,二等奖排名前2,导师必须是核心成员,内容与博士学位论文有关)。以上条件须满足其中1项,且科研成果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或“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如是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 “广西大学”为第一或第二署名单位;从2012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3生态学(一级学科)在本领域国际权威刊物(SCI影响因子等于或大于0)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 论文1篇。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2篇。在本领域SCI收录刊物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及在国内本领域一级学报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1篇。4.在国内本领域一级学报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2篇,并至少获得1项发明专利授权或获得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含省部级)或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以上条件须满足其中1项,论文、科研成果、授权专利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且要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从公布之日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4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基本条件:(1)至少在与本一级学科相关的SCI 1区及2区(以投稿当年为准)的专业期刊上或重点认定SCI收录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A)。(2)获得一项与研究方向相关并投入工业应用的发明专利。(3)在国内顶级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B,不含增刊)。(4)在SCI收录期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C)。(5)在指定EI收录期刊发表一篇论文(见附录D)。(6)至少发表一篇被三大索引收录的英文论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方可申请学位:满足上述基本条件(1)或(2);满足上述基本条件(3),并满足基本条件(5)和(6);满足上述基本条件(4),并满足基本条件(5)。论文必须以广西大学(业务关系及科研项目、成果管理关系均在广西大学,如“广西大学”、“广西电力系统最优化与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名义、研究生为第一(或第二)作者署名发表。研究生以广西大学的名义以第一作者或者以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是其指导教师)发表的论文或获得的发明专利予以确认,第三作者及以后者不计。博士生在攻读硕士期间正式发表的论文或发明专利不计入其博士生学习阶段的论文或专利。所有博士生(包括在职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联合培养)在读期间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其署名单位必须是广西大学。在职培养博士生在读期间,如有与广西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并且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将作为其学位论文的组成部分,对博士生本人,在获奖、鉴定或发明专利成果的署名单位时可不作硬性要求,但广西大学作为合作方必须在科研成果中有所体现,也应当作为署名单位之一。凡不符合上述要求体现的成果,在学位申请时将一律不予考虑,仅作为参考。 博士生学术论文统计,一律以正式发表或收到录用通知为准。从公布之日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5土木工程(一级学科)1.在本学科领域SCI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1篇,同时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2.在本学科指定国内顶级杂志发表论文1篇,同时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3.在本学科领域EI收录的期刊发表论文2篇。4.获得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1项,同时在国内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说明:以上各项只需符合1项,其中:[1]SCI收录的期刊论文、EI收录的期刊论文不含增刊、国际会议、学校学报发表的论文;[2]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最新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为准;[3]学科指定国内顶级杂志目录: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力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水利学报、中国公路学报、建筑学报、机械工程学报;[4]除满足以上条件之一外,另要求发表1篇外文论文(可为国际会议发表的论文);[5]所有论文均是已发表或已被正式录用的论文; [6]论文、科研成果、授权专利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必须有导师署名,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广西大学”。从2012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6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1、指标要求:在本一级学科及相关领域SCI或EI源期刊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论文3篇,其中必须有1篇SCI源期刊发表(含已被正式接受) 的论文。未达到要求者,原则上不准申请学位论文答辩。2、成果折算:(1)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的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等同于1篇EI论文。(2)高水平论文,即SCI二区以上的期刊论文1篇等同于3篇被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论文,SCI三区期刊论文1篇等同于2篇被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论文。从2012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7作物学(一级学科)1.申请人在影响因子5以上(含5)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2.申请人在影响因子5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或申请人分别在影响因子5以下的SCI刊物和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各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3.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以及至少获1项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4.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及至少有1个与学位论文有关的通过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审定的作物品种或获1项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水稻科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分子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林业科学、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多样性、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水土保持学报、作物学报、遗传学报、棉花学报、园艺学报、果树学报、中草药、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微生物学报、病毒学报、菌物学报、昆虫学报、应用昆虫学报、农药学学报。1.以上4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授权专利、科研成果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 第一署名单位。凡学位论文未达到以上要求者,一律不准举行学位论文答辩。2.本规定从2012级开始执行。2008-2011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8]16号”文执行。2007级之前(含2007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7]71号”文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8兽医学(一级学科)在影响因子0以上(含0)或本学科SCI二区以上(含二区)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含录用)。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在影响因子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在影响因子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的,还需在国内本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以上3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 为第一署名单位。从2012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9制糖工程(二级学科) SCI或EI收录≥2篇(英文,含已被正式录用的论文,非会议论文); SCI或EI收录≥1篇(含录用),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1篇(项); SCI或EI收录≥0篇,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2篇(项)。(说明: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等分别为经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或经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主持鉴定、验收的科研成果或授权专利或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排序:前二名)1.以上3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科研成果、授权专利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必须有导师署名,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或协助导师为第一),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广西大学”。2.从2012级开始执行。序号学科名称科 研 成 果 量 化 指 标 及 要 求备 注10植物病理学(二级学科)1.申请人在影响因子5以上(含5)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2.申请人在影响因子5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或申请人分别在影响因子5以下的SCI刊物和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各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3.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以及至少获1项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为第一);4.申请人在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以及至少有1个与学位论文有关的通过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审定的作物品种或获1项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本学科规定的核心刊物: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水稻科学、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分子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林业科学、生物工程学报、生物多样性、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作物学报、遗传学报、园艺学报、果树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微生物学报、病毒学报、菌物学报、昆虫学报、应用昆虫学报、农药学学报。以上4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授权专利、科研成果和获奖等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 第一署名单位。凡学位论文未达到以上要求者,一律不准举行学位论文答辩。本规定从2012级开始执行。2008-2011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8]16号”文执行。2007级之前(含2007级)按照“西大学位字[2007]71号”文执行。11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二级学科)在影响因子0以上(含0)或本学科SCI二区以上(含二区)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含录用)。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在影响因子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在影响因子0以下的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的,还需在国内本领域核心期刊上发表(含录用)论文1篇。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其导师为第一)。以上3项须满足其中1项,且论文要与学位论文有关并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从2012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说明:发表的科研成果(包括论文、专著、获奖、发明专利等)需与学位论文有关,申请人署名第一或第二 (其导师第一),且以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发表的科研成果,若以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广西大学作为第二署名单位的,可视同于广西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申请学位时予以认定;在《广西大学学报》发表的论文,可作为国内核心期刊在申请学位时予以认定,但发表多篇时只认定1篇;在各增刊发表的论文不予认定。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论文期刊目录附录A 与本一级学科相关的SCI 1区及2区(以当年认定为准)的专业期刊或重点认定SCI期刊:(一)电气工程类 Proceedings of the IEEE(SCI:1区,IF=151)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SCI:2区,IF=355)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SCI:3区,IF=425) 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 (SCI:3区,IF=722) 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3区,IF=152)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SCI:3区,IF=872)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SCI:3区,IF=816)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SCI:3区,IF=202) Applied Energy(2区,IF=915) Solar Energy(2区,IF=172) Progress in Photovoltaics(1区,IF=07)(二)应用数学类Mathematical Programming(SCI:1区,IF=970)SIAM Journal on Optimization (SCI:2区,IF=091)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SCI:2区,IF=159)附录B 国内顶级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计算机学报、数学学报、机械工程学报附录C SCI收录期刊:(一) 电气工程类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3区,IF=235) 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3区,IF=562) 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3区,IF=32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 Energy Systems(3区,IF=212) European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Power(4区,IF=450) Electric Power Components and Systems(4区,IF=577) Journal of Power Electronics(4区,IF=779) Power(4区,IF=133)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3区,IF=07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Energy(4区,IF=744)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3区,IF=902) Electrical Engineering(4区,IF=368)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Japan(4区,IF=165) Electromagnetics(4区,IF=844) Advanced Powder Technology(4区,IF=840)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Fundamental Theory And Application(3区,IF=580)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Analog An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3区,IF=334)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4区,IF=712) Energy S Energy Journal(3区,IF=402)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3区,IF=767) Powder Technology(3区,IF=887) IET Circuits Devices & Systems (4区,IF=495)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3区,IF=283) IET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 (3区,IF=11) IEEE Electrical Insulation M

西交大学报2018-07-18 初投稿;2018-07-21 盲审;2018-10-29 修改,索要版权协议;2018-11-07 上传修改稿、邮寄版权协议,复审;2018-11-12终审;2018-11-13 录用待刊出。投稿作者单位是外校双非,整个审稿过程顺利,外审回来提了8个问题,一一回答。编辑发邮件觉得稿件很有特色。修改完后很开被录用。期间因为是有2个月的暑假,可能耽误点时间。总之该期刊很公平,只要写的有创新都会被录用,大家踊跃投稿吧!

中国公路学报官网网址查询

土木工程,rccse中文oa核心期刊

(1)2001年,《中国公路学报》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成为国家重点建设期刊。(2)2004-2012年8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1988种学术期刊综合排名,根据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综合评价,《中国公路学报》综合排名分别为第1位是中国公路交通领域惟一获此殊荣的学术期刊。《中国公路学报》入选2011年度排名前300名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3)在1999年科技期刊评比中,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4)2000年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5)在2001年陕西省科学技术期刊审读评比中,被评为2001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类优秀期刊。

你好,经查证《中国公路学报》ISSN:1001-7372 CN:61-1313/U 属于北大核心,南大核心和EI期刊,是一本质量较高的杂志,不过你投稿的难度也大,祝你好运。

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一览  财贸经济  半导体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材料科学进展)  地球科学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低温工程  低温物理学报  地质学报  地球物理学报  地震学报  地质科学  电子科学学刊  电工技术学报  电子学报  电信科学  动力工程  动物学报  法学研究  分析化学  复合材料学报  钢铁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高分子学报(中英)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高等学校化工学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国际问题研究  光电工程  工程热物理学报  固体力学学报  管理世界  国际贸易  光学学报  光子学报  硅酸盐学报  航空学报  环境科学学报  海洋学报  海洋与湖沼  化学学报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化工学报(中英)  化学物理学报  会计研究  计量学报  经济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计算力学学报(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  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研究所)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机学报  计算数学  建筑结构学报  金属学报  近代史研究  金融研究  建筑学报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科学学研究  科学通报  科研管理  矿物学报  空气动力学学报  控制理论与应用  历史研究  力学学报  马克思主义研究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煤炭学报  磨擦学学报  内燃机学报  内燃机工程  汽车工程  情报学报  软件学报  热力发电  燃料化学学报  日语学习与研究  社会学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  水力发电学报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声学学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生物工程学报  实验生物学报  生物化学杂志  生物物理学报  生理学报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世界经济  世界历史  世界宗教研究  水利学报  石油学报  数学年刊(A、B辑)  数学学报  数学进展  太阳能学报  体育科学  天文学报  通信学报  土木工程学报  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语  外语界  外国文学评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  文学评论  文艺理论研究  文艺研究  文艺遗产  物理学报  物理化学学报  微波学报  微生物学报  无机化学学报  无机材料学报  现代外语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细胞生物学杂志  心理学报  学术月刊  应用数学学报  仪器仪表学报  遗传学报  有机化学  岩土工程学报  哲学研究  自动化学报  振动工程学报  植物学报  自然科学进展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植物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报)  新化文献收录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国高教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法学  中国翻译  中国机械工程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激光  中国科学(A~E辑)  中国劳动学  中国体育科技  中国社会科学  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报  政治学研究  中国音乐学  中华医学杂志(中英)  中国语文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中国公路学报专刊官网

1/12【题 名】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分析及防护【作 者】张洪亮【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4)-88-88,1082/12【题 名】高等级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防护措施【作 者】李小亮【刊 名】科学之友2007(06B)-60-613/12【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原因及防护措施【作 者】赵晶宇【刊 名】山西建筑2007,33(17)-304-3054/12【题 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横向裂缝的防护【作 者】陈洁[1] 刘友红[2]【刊 名】山西建筑2007,33(14)-328-3295/12【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及防护【作 者】李丽 满玉【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30(2)-39-406/12【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及防护浅析【作 者】齐太金【刊 名】交通标准化2006(7)-85-877/12【题 名】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防护【作 者】王永【刊 名】山西建筑2006,32(11)-331-3328/12【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及防护【作 者】张百永 向俊 朱小刚【刊 名】安徽建筑2006,13(1)-98-999/12【题 名】沥青路面破坏及防护【作 者】彭素良【刊 名】山西建筑2006,32(2)-301-30210/12【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及防护浅析【作 者】吕权【刊 名】甘肃科技纵横2005,34(6)-139-14011/12【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及防护浅析【作 者】尹美波 李秋蓓【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27(7)-20-2112/12【题 名】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的防护措施研究【作 者】张建宁 梁力 张峰春【刊 名】东北公路2003,26(4)-25-261/100【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作 者】马小伟[1] 吕端然[2]【刊 名】科学之友2007(08B)-53-542/100【题 名】高等级沥青路面雨水侵蚀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边卫东【刊 名】公路与汽运2007(4)-66-673/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分析【作 者】霍清阁【刊 名】交通世界2007(07S)-101-1024/100【题 名】某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原因分析【作 者】杭永山 俞小靖 刘军【刊 名】交通与运输2007,23(B07)-86-885/100【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成因分析及防治技术【作 者】马月红[1] 吴齐正[2]【刊 名】浙江交通科技2007(2)-40-426/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浅探【作 者】侯继先 徐永丰【刊 名】民营科技2007(7)-169-1697/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分析【作 者】何铁元[1] 张利先[2]【刊 名】民营科技2007(5)-98-988/100【题 名】浅谈水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及预防【作 者】杨云森【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9X)-204-2049/100【题 名】浅谈水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及预防【作 者】杜昌芬【刊 名】中国西部科技:学术版2007(6)-18-18,2010/100【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罗凯军 刘朝伟【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0)-136-13611/100【题 名】浅谈水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及预防【作 者】翁雯【刊 名】广东建材2007(7)-106-10712/100【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形式及预防措施【作 者】王刚平 安平【刊 名】西部探矿工程2007,19(8)-187-18813/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分析【作 者】于合家【刊 名】北方交通2007(6)-99-10014/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浅析【作 者】李常青【刊 名】科技咨询导报2007(19)-169-16915/100【题 名】如何防治沥青路面孔隙水破坏【作 者】单新荣 陈国华【刊 名】科技咨询导报2007(18)-53-5316/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初探【作 者】张瑞芳【刊 名】科学之友2007(06B)-69-7017/100【题 名】沥青路面裂缝破坏原因【作 者】郑义坤【刊 名】交通世界2007(05S)-66-6718/100【题 名】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作 者】李建华【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7X)-201-20119/100【题 名】公路沥青路面主要破坏类型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作 者】刘世忠 孟范清【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7X)-214-21420/100【题 名】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与防治【作 者】谢长林【刊 名】山西建筑2007,33(13)-285-28621/100【题 名】沥青路面雨水侵渗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崔爱民【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1)-99-9922/100【题 名】超载车辆对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原因的分析及对策【作 者】赵峰【刊 名】交通标准化2007(5)-199-20223/100【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作 者】徐飙【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30(3)-15-15,1724/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浅探【作 者】刘艳红 刘艳波【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30(3)-31-31,3325/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分析【作 者】李奇峰【刊 名】职业圈2007(03X)-159-15926/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分析与防治【作 者】田伟【刊 名】北方交通2007(4)-33-3627/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区及其预防性养护对策【作 者】王永红 饶红胜 邹强 刘涛【刊 名】交通世界2007(04S)-92-9328/100【题 名】高等级沥青路面雨水侵渗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杨书利【刊 名】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4)-102-10529/100【题 名】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及防治【作 者】徐子玉【刊 名】安徽建筑2007,14(2)-85-8630/100【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分析及防治措施【作 者】何演[1] 李明[2] 王随原[3]【刊 名】公路交通技术2007(2)-52-5431/100【题 名】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过早破坏的原因分析【作 者】朱军【刊 名】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3)-63-6332/100【题 名】半刚性沥青路面水破坏机理与防治措施探讨【作 者】张彤[1] 魏晓荣[2]【刊 名】机场工程2007(1)-17-1933/100【题 名】车载作用下半刚性沥青路面破坏的数值分析【作 者】巩伟芳[1] 王晓伟[2]【刊 名】山西建筑2007,33(9)-285-28634/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浅探【作 者】张宇【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3X)-158-15835/100【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与对策【作 者】刘世亮【刊 名】科技咨询导报2007(2)-50-5136/100【题 名】水平力对含裂纹沥青路面面层破坏的影响分析【作 者】厉永举 宫亚峰 梁春雨【刊 名】交通标准化2007(1)-64-6637/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分析【作 者】陈志敏【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9S)-55-5538/100【题 名】沥青路面水破坏因素分析与防治措施【作 者】梁海涛【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6S)-77-7739/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浅析【作 者】李洪珍 相志华【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2X)-49-4940/100【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与对策【作 者】刘世亮【刊 名】科技资讯2006(34)-50-5141/100【题 名】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对策【作 者】刘波 赵扶民【刊 名】林业科技情报2006,38(4)-81-8242/100【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的破坏成因及预防【作 者】张惠彬【刊 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6)-15-16,2943/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作 者】潘常科【刊 名】科技资讯2006(30)-75-7644/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浅探【作 者】姜春龙[1] 于海生[2]【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29(11)-9-9,1145/100【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及其施工工艺的联系【作 者】黄振【刊 名】广东科技2006(11)-75-7746/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研究【作 者】高立伟【刊 名】河南科技2006(10)-74-7547/100【题 名】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及防治【作 者】李辉 王玲 郑雅君【刊 名】建筑与预算2006(5)-46-4848/100【题 名】沥青路面雨水侵渗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龚新杰 李振川【刊 名】甘肃科技2006,22(9)-176-17749/100【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成因与控制措施【作 者】杨翠花【刊 名】公路交通技术2006(5)-59-6050/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分析【作 者】王兆顺【刊 名】科技资讯2006(26)-77-7751/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杨波【刊 名】中国西部科技2006(22)-42-42,4152/100【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作 者】毋文彦【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8)-278-27953/100【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李云峰[1] 罗绍建[2]【刊 名】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25(B06)-60-61,9554/100【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分析【作 者】焦保国【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5)-283-28455/100【题 名】沥青路面破坏的成因及防治【作 者】安宁[1] 刘晓芳[2]【刊 名】北方交通2006(7)-40-4156/100【题 名】浅谈水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及预防【作 者】薛松【刊 名】科技资讯2006(17)-28-2857/100【题 名】沥青路面入浸水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王新贵[1] 刘嫒嫒[2] 娄本涛[2]【刊 名】河南科技2006(7)-69-7058/100【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刘洋【刊 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5X)-136-13759/100【题 名】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作 者】刘艳峰 魏忠【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29(9)-5-5,760/100【题 名】沥青路面雨水渗透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曹罡 高文波【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29(9)-16-1761/100【题 名】浅谈预防沥青路面破坏机理及建议措施【作 者】李金宇[1] 衣英俊[2]【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29(9)-59-5962/100【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防治【作 者】宫磊[1] 王颖[2]【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29(8)-63-6463/100【题 名】分析超载车辆对沥青路面破坏原因【作 者】李国辉[1] 申哲奎[2]【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29(6)-36-3664/100【题 名】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与防治【作 者】盛阳【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29(5)-41-4265/100【题 名】浅谈水破坏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影响【作 者】黄宽【刊 名】交通标准化2006(7)-80-8266/100【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作 者】杨志刚【刊 名】山西建筑2006,32(14)-330-33167/100【题 名】浅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现象【作 者】范桥辉【刊 名】山西建筑2006,32(13)-324-32568/100【题 名】城市沥青路面早期结构破坏理论【作 者】连佳机[1] 杨孟余[2] 张晓东[1]【刊 名】中外公路2006,26(3)-115-11869/100【题 名】超载车辆对沥青路面破坏原因分析及对策【作 者】訾爱民【刊 名】交通科技2006(3)-58-6070/100【题 名】南方多雨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分析及对策【作 者】刘毅[1] 彭安平[2]【刊 名】湖南交通科技2006,32(2)-21-2471/100【题 名】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防护【作 者】王永【刊 名】山西建筑2006,32(11)-331-33272/100【题 名】沥青路面雨水侵渗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李光天 朱桂林【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29(2)-26-2773/100【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刘爱萍【刊 名】科技资讯2006(6)-53-5474/100【题 名】沥青路面水损害疲劳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作 者】傅搏峰[1] 周志刚[2] 陈晓鸿[1] 吕贵宾[3]【刊 名】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27(1)-51-5875/100【题 名】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作 者】范广宇[1] 时松[2]【刊 名】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2)-78-7976/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王海涛【刊 名】交通世界2006(01A)-74-7577/100【题 名】沥青路面破坏及防护【作 者】彭素良【刊 名】山西建筑2006,32(2)-301-30278/100【题 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作 者】孙文香 姜厚荣 李春雷【刊 名】交通科技2005(6)-9-1179/100【题 名】沥青路面水损害的破坏机理与防治措施【作 者】亓鹏程 阮宾【刊 名】中国交通建设监理2005(6)-68-7080/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浅探【作 者】林桂清【刊 名】交通标准化2005(12)-90-9281/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作 者】刘红娜【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2)-285-28682/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宋锦萍 杨哲颖【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28(11)-3-383/100【题 名】沥青路面雨水侵渗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李光天 朱桂林【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28(11)-38-3984/100【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作 者】苗秋丽 刘冶平【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28(10)-49-49,5185/100【题 名】浅析北方沥青路面早期破坏【作 者】赵国强 王洪益 郭伟【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28(9)-10-1086/100【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作 者】张飞[1] 杨弃疾[2]【刊 名】交通标准化2005(9)-55-5787/100【题 名】湖区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其防治措施【作 者】汪向阳【刊 名】交通科技2005(4)-17-1988/100【题 名】沥青路面雨水侵渗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雷畅 杜斌【刊 名】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0)-122-12389/100【题 名】山区公路沥青路面基面层滑移破坏研究【作 者】苏凯[1] 武建民[2] 陈忠达[2] 戴经梁[2] 孙立军[1]【刊 名】中国公路学报2005,18(3)-22-2690/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防治探讨【作 者】赵培松【刊 名】甘肃科技纵横2005,34(3)-125-12691/100【题 名】杭州绕城高速公路北段沥青路面早期水破坏探究【作 者】吴为东【刊 名】浙江交通科技2005(2)-1-292/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浅探【作 者】贾乘鹤【刊 名】交通标准化2005(6)-90-9293/100【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发生水破坏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作 者】李细伟[1] 易林枫[2]【刊 名】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5,22(5)-32-3594/100【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初步探讨【作 者】蒋合型【刊 名】交通世界2005(4)-70-7195/100【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作 者】王静【刊 名】交通科技与经济2005(5)-20-2196/100【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作 者】姚卓【刊 名】辽宁交通科技2005(3)-24-2697/100【题 名】温度差异破坏对沥青路面质量的影响【作 者】刘信功[1] 张健健[2]【刊 名】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5,18(2)-73-7498/100【题 名】自由水对高等级沥青路面破坏的成因及防治【作 者】李晋安【刊 名】山西建筑2005,31(6)-210-21199/100【题 名】沥青路面层间滑移破坏分析【作 者】苏凯[1] 武建民[2] 姚红云[1] 徐小坤[3]【刊 名】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24(3)-35-38,43100/100【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溥学峰【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180-1811/53【题 名】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分析及防治措施【作 者】赵香华[1] 张福生[2]【刊 名】辽宁交通科技2005(1)-16-172/53【题 名】沥青路面辙槽破坏分析及车辙试验改进【作 者】谢俊伟【刊 名】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6)-109-1123/53【题 名】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的原因及防治【作 者】汪晓青[1] 程东文[2]【刊 名】矿业快报2004,20(12)-38-404/53【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试验检测及加固处理【作 者】李爱国[1] 吴景海[2]【刊 名】天津市政工程2004,16(3)-1-45/53【题 名】软土地基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与对策【作 者】李爱国[1] 吴景海[2]【刊 名】天津建设科技2004,14(4)-43-456/53【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主要早期破坏的现象、原因和预防【作 者】沙庆林【刊 名】交通世界2004(U09)-17-187/53【题 名】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及其防治措施【作 者】刘桂强【刊 名】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3)-25-288/53【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浅探【作 者】韩立新【刊 名】山西建筑2004,30(7)-98-999/53【题 名】广东省沥青路面常见的早期破坏形式及措施建议【作 者】潘艳珠[1] 谭积青[2]【刊 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16-1810/53【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作 者】王福君【刊 名】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12(3)-112-11411/53【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作 者】赵永成【刊 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22(3)-43-44,5212/53【题 名】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作 者】张有安【刊 名】中国公路2004(20)-129-13013/53【题 名】防微杜渐——沥青路面水因破坏的综合治理【作 者】王祖东【刊 名】交通标准化2004(11)-95-9814/53【题 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破坏分析与路面结构优化【作 者】陈湘华【刊 名】广东公路勘察设计2004(3)-14-2215/53【题 名】沥青路面局部早期破坏分析【作 者】张红利 宋惠民【刊 名】公路交通技术2004(5)-49-50,7216/53【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王涝谦【刊 名】山西交通科技2004(A01)-19-2017/53【题 名】塘龙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处治【作 者】龙锦松【刊 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8-1018/53【题 名】转运料车沥青路面离析破坏的克星【作 者】孙颖【刊 名】中国公路2004(17)-83-8419/53【题 名】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作 者】徐立国 徐立君【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7)-258-25820/53【题 名】浅析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及防治【作 者】薛连旭 林江淮【刊 名】广东公路交通2004(2)-35-3721/53【题 名】沥青路面的水破坏及其防治【作 者】何玉波【刊 名】云南现代交通2004,1(2)-22-2422/53【题 名】沥青路面雨水侵渗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彭亚荣【刊 名】中国公路2004(10)-62-6323/53【题 名】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及其防治措施【作 者】陈湘华【刊 名】广东公路勘察设计2004(1)-30-3724/53【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作 者】赵保平【刊 名】山西交通科技2004(2)-37-3825/53【题 名】超载车辆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原因的分析及对策【作 者】王志萍【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4)-134-13426/53【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分析及防治措施【作 者】郭天龙【刊 名】云南现代交通2004,1(1)-33-3927/53【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浅析【作 者】刘军勤[1] 张玉花[2]【刊 名】山西交通科技2003(A02)-58-59,6328/53【题 名】轮胎在超载下对沥青路面的破坏与橡胶改性沥青【作 者】张安强 王炼石 林雅铃【刊 名】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3,32(4)-16-2029/53【题 名】沥青路面水损破坏分析【作 者】何慧斌 郭铜元 刘丽【刊 名】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24(6)-30-3330/53【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成因【作 者】丁玉录【刊 名】中国公路2003(22)-64-6531/53【题 名】城市沥青路面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作 者】徐洪润【刊 名】辽宁交通科技2003(6)-9-1232/53【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分析【作 者】李建才 韩丽馥【刊 名】辽宁交通科技2003(6)-17-1933/53【题 名】深圳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研究【作 者】林少扬【刊 名】城市道桥与防洪2003(5)-19-2234/53【题 名】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和解决措施【作 者】李延慧【刊 名】东北公路2003,26(2)-9-1135/53【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作 者】王淑平【刊 名】山西建筑2003,29(9)-126-12736/53【题 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状及对策——中国公路学会七省市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调研报告【作 者】无【刊 名】中国公路.建设市场专刊2003(3)-33-3937/53【题 名】沥青路面水破坏的成因及防治【作 者】李鹏飞[1] 王伟霞[2] 王庆波[1]【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26(3)-1-238/53【题 名】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的成因及预防措施【作 者】刘淑红 刘振国 尹同江【刊 名】交通科技与经济2003(4)-11-1239/53【题 名】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及预防措施【作 者】黄丽平[1] 张建华[2]【刊 名】交通科技与经济2003(4)-15-1640/53【题 名】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形式及产生原因【作 者】石东[1] 李小花[2]【刊 名】辽宁交通科技2002,25(3)-24-25,641/53【题 名】浅谈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水破坏的防治措施【作 者】张勇【刊 名】辽宁交通科技2002,25(1)-2-342/53【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及防范的初步研究【作 者】于春双 杨明昌【刊 名】铁道建筑技术2002(4)-50-5243/53【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分析【作 者】姚毓君【刊 名】山西建筑2002,28(11)-118-11944/53【题 名】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水破坏现象及预防【作 者】李琳【刊 名】山西建筑2002,28(11)-122-12345/53【题 名】超载车辆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原因的分析及对策【作 者】林伍湖【刊 名】华东公路2002(2)-38-4046/53【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坏早期破坏成因【作 者】杨瑞华 陈富坚 等【刊 名】桂林工学院学报2002,22(3)-256-25847/53【题 名】浅析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原因【作 者】刘立新【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8)-155-15548/53【题 名】对寒冷地区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分析【作 者】侯旭 赫英【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8)-184-18449/53【题 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的成因及预防措施【作 者】洪秀敏【刊 名】中国公路2002(14)-76-7750/53【题 名】沥青路面抗滑表面早期破坏初探【作 者】董武斌 白茂【刊 名】公路交通技术2002(2)-35-3751/53【题 名】对沥青路面水损害早期破坏的认识【作 者】王端宜 邹桂莲 等【刊 名】东北公路2001,24(1)-23-2552/53【题 名】川藏公路改建工程米拉山至达孜段部分沥青路面破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作 者】张保兴【刊 名】西藏科技2001(1)-74-7553/53【题 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初探【作 者】李建民[1] 白晓芸[2]【刊 名】西北公路2001(3)-10-12

·专著1、吴晓等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解析——面向农民工的实证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ISBN978-7-5641-2323-9,9万字)2、吴晓,魏羽力编城市规划社会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ISBN7-978-7-5641-1937-9,30万字,“城市规划原理丛书”出版规划教材)3、[英]维基·理查森新乡土建筑[M]吴晓,于雷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3月(ISBN7-112-06059-1,60万字)4、[英]彼得·绍拉帕耶现代建筑与数字化设计[M]吴晓,虞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ISBN7-112-08781-5,42万字)5、张彤,吴晓,陈宇等绿色北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中英双语)[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ISBN978-7-5641-1387-2,6万字,“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教材)6、吴明伟,吴晓等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ISBN7-5641-0035-4,24万字)7、[英]彼德·布伦德尔·琼斯现代建筑设计案例[M]魏羽力,吴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ISBN7-112-06926-2,40万字)8、阳建强,吴晓,孔令龙等编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优秀作业选(2002-2007)[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ISBN978-5641-1003-1,58万字)9、王建国,刘博敏,阳建强,吴晓等编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ISBN978-7-112-10621-9,62万字,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内第一本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设计课程教学要求而编写的重要教材)·论文和书中章节1、吴晓城市公园系统小议[J]新建筑,1999(6),P2、吴晓规划开发中的“守法”和“执法”问题[J]城市规划, 2000(3)3、吴晓,吴明伟小商品市场的规划建设初探[J]新建筑,2000(4)4、吴晓,马红杰“边缘城市”的形成和形态初探[J]华中建筑,2000(4)5、吴晓城市中的“农村社区”——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与整合研究[J]城市规划,2001(12)6、吴晓,张靖公共住宅:香港和新加坡的政策性差异透视[J]城市规划,2002(3)7、吴晓,吴明伟物质性手段:作为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一种整合思路的探析[J]城市规划汇刊, 2002(2)8、吴晓当前我国有形市场的发展方向浅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吴晓“边缘社区”探察——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特征透析[J]城市规划,2003(7)10、吴晓再审新乡土建筑——读维基·理查森的《新乡土建筑》有感[J]新建筑,2003(6)11、吴晓,吴明伟国内外流动人口聚居区之比较[J]规划师,2003(12)12、吴明伟,吴晓,刘博敏,雒建利 打造城市喧嚣中的“后花苑”——上虞市曹娥老区改造及曹娥景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J] 城市规划,2004(1)13、吴晓“城中村”现状调查与整合[J]规划师,2004(5)14、吴晓,王承慧本科转型教学中的住区规划课程[J]规划师,2005(3)15、王承慧,吴晓,权亚玲,巢耀明东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规划师,2005(4)16、吴晓南京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现状调查[J]建筑学报,2005(4)17、吴晓译一件未问世的作品:汉斯·夏隆的曼海姆国家剧院方案[J]建筑师,2005(5)18、吴晓,吴明伟,徐伟 基于车行体验的公路沿线景观建构研究——以同三高速公路射阳连接段的景观控制性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05(11)19、吴晓,魏羽力译北欧建筑师希古德·莱维伦茨述评——以圣彼得教堂设计为例[J]新建筑, 2006(6)20、吴晓译历史视野中的乡土建筑——一种充满质疑的建筑[J]建筑师,2006(6)21、吴晓,吴明伟,徐伟基于旅游功能策划的景区规划——以射阳岛区的总体规划为例城市规划,2007(10)22、吴晓,虞刚关于数字技术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再思考——读《现代建筑与数字化设计》一书有感[J]建筑学报,2007(5)23、吴晓,魏羽力关于城市设计与现有规划体系衔接的思考[J]规划师,2007(6)24、吴晓,顾震弘编译Bo01欧洲住宅展览会,马尔默,瑞典[J]世界建筑,2007(7)25、吴晓,顾震弘编译维基实验新区,赫尔辛基,芬兰世界建筑,2007(7)26、吴晓,顾震弘编译哈默比湖城, 斯德哥尔摩,瑞典世界建筑,2007(7)27、吴晓,施梁斯德哥尔摩的“地下艺术长廊”浅析——以地铁站点的艺术陈设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07(7)28、高源,杜嵘,吴晓东南大学-代尔夫特大学建筑联合教学成果介绍评析[J]华中建筑,2007(9)29、吴晓,阳建强瑞典高校建筑学科的教学体系探察——以皇家工学院(KTH)的建筑与环境学院为例[J]华中建筑,2007(12)30、吴晓,谢泉瑞典皇家工学院的校园演化与空间环境探析——以KTH的历史性主校区(Valhallavägen)为例[J]新建筑,2007(6)31、施梁,吴晓作为公共艺术形态的城市雕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32、吴晓,吴明伟美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贫民窟整治初探[J]城市规划,2008(2)33、吴晓立足于求租群体的住房租赁市场探察——以南京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4、吴晓,孙静欧洲“移动谷”的演化与建设初探——瑞典著名的Kista科技园区考察[J]新建筑,2008(3)35、孙静,谢泉,吴晓基于文化环境建构的校园雕塑建设研究——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J]规划师,2008(6)36、吴晓,阳建强住区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应用初探[J]城市规划,2008(7)37、高源,吴晓,杜嵘中荷联合教学的回顾与评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与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建筑学院[J]新建筑,2008(5)38、王承慧,吴晓,巢耀明适应时代需求的住区规划“转型教学”模式研究[J]城市·环境·设计,2008(11)39、吴晓,吴珏,王慧等现代化浪潮中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变迁实考[J]规划师,2008(9)40、吴晓斯德哥尔摩战后新城的规划建设及其启示华中建筑,2008(9)41、吴晓北欧科学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研究——以瑞典和芬兰的高科技园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 2008(10)42、吴晓,汪晓茜芬兰生态型居住区探察——以赫尔辛基的Viikki实验新区为例[J]建筑学报,2008(11)43、吴晓,吴明伟小商品市场的形成、发展与建设[J]城市规划,2009(2)44、吴晓北欧生态型城镇的规划建设及思考[J]城市规划,2009(7)45、吴晓,王湘君,高军军生态导向下环境评估方法在北欧城镇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2009(2)46、吴晓,高军军,孙世界基于GIS平台的城市色彩规划与引导初探[J]规划师,2009(7)47、魏羽力,吴晓从伽考农庄看雨果·赫林的有机建筑观[J]新建筑,2009(2)48、高军军,吴晓大城市中心区楼宇经济的实证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9(9)49、徐卞融,吴晓城市广场与城市交通的关联研究[J]华中建筑,2009(2)50、陈薇,王承慧,吴晓道路遗产与历史城市保护——以南京为例[J]建筑与文化,2009(5)51、吴晓,王承慧,王艳红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市一级)的总体思路探析[J]城市规划,2010(9)52、徐卞融,吴晓基于“居住-就业”视角的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间分离量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0(5)53、徐卞融,吴晓基于“居住-就业”视角的南京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异研究[J]规划师,2010(7)54、魏羽力,吴晓斯普利特:从宫殿到城市[J]建筑师,2010(2)55、吴晓我国进城农民居住空间的微观探析及其对策研究——以南京市的租居型外来工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0(6)56、吴晓,王承慧公共住宅——作为我国进城农民一种安置手段的思索[J]新建筑,2010(3)57、徐华林,吴晓大城市商业中心空间形态演变的实证解析[J]新建筑,2010(2)58、吴晓,王松杰,方宇基于GIS数字平台的大尺度空间密度导控[J]建筑与文化,2010(10)59、吴晓,徐卞融,孙世界城市景观视野下雕塑建设的系统性导控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0(2)60、王松杰,吴晓城市中的雕塑[J]建筑与文化,2010(7)61、方宇,吴晓南京历史性校园空间格局的演变——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1(11)62、吴晓我的城市居所在哪里?——农民工居住空间的供给刍议[J]城市规划,2011(1)

中国公路期刊官网查询

首先,翻开我国新闻出版署官方网站。第二点击“新闻出版组织查询”。三,点击“期刊/期刊社查询”。四,在“媒体称号”处输入你要查询的期刊名点击“查询”结果马上出来。如果有刊号的就是正刊,没有刊号的是假刊了,但是留意有的又分增刊、套刊。那么这些又该如何区分呢?从刊名能够判断,正刊的刊名只要一个,而且这个刊名按“查询刊号真伪”的办法能够查询到其国内统一刊号。增,专刊是个别杂志社为了进步本身经济效益,而出的增刊,专刊。归于非法出版物。其刊名多为《XX》杂志"教研版"或"学术版"或"理论版"等或《XX-XX》杂志或《XX•XX》,这种某杂志某版或刊名带破折号或刊名带点的均为增刊或专刊按“查询刊号真伪”的办法查询不到期国内统一刊号。

中国公路学报官网网址查询中心

还可以,如果你们单位没有特别要求是普刊省级国家级、还是核心刊的话,这个期刊就很适合你发表,当然还有其他的期刊可以选择

(1)2001年,《中国公路学报》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成为国家重点建设期刊。(2)2004-2012年8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1年度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的1988种学术期刊综合排名,根据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综合评价,《中国公路学报》综合排名分别为第1位是中国公路交通领域惟一获此殊荣的学术期刊。《中国公路学报》入选2011年度排名前300名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3)在1999年科技期刊评比中,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4)2000年荣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5)在2001年陕西省科学技术期刊审读评比中,被评为2001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类优秀期刊。

google学术搜索 上面,查一下,然后看被引次数,就知道论文好赖,也就知道刊物好赖。先列举一部分,不一定对:U2 铁路运输铁道学报 铁道车辆 中国铁道科学 铁道运输与经济 内燃机车 中国铁路 铁道建筑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改名为: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铁道工程学报 路基工程U4 公路运输汽车工程 中国公路学报 汽车技术 公路 桥梁建筑 公路交通科技 现代隧道技术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与西安工程学院学报的一部分合并为: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世界桥梁 世界汽车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中外公路

  • 索引序列
  • 中国公路学报专刊官网查询
  • 中国公路学报官网网址查询
  • 中国公路学报专刊官网
  • 中国公路期刊官网查询
  • 中国公路学报官网网址查询中心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