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纤维艺术论文有什么切入点

纤维艺术论文有什么切入点

发布时间:

纤维艺术论文有什么切入点

这个看什么文章,写人记事可以从每个值得回忆的物件切入,写景也可以通过时间切入

以工作的某一方面为切入点”这里的切入点是指什么意思---指的是你选择的专题 ,也就是防止论文过于空泛,要结合具体工作,具体感受,具体成果的意思。如果你能把其他方面有机地结合到你的论文当中,我想应该没什么人有反对意见的。

纤维艺术论文

纤维艺术是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其特定材质的运用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纤维艺术独具平面性、立体性及空间性的诸多造型特点。而纤维材料质地本身所具有的物理性与化学性,又使纤维艺术作品具有御寒、保暖、防潮、吸光、隔音等功能效用。这样一个独具审美意蕴的艺术种类,在中国的主流艺术教育中没有课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缺憾。林乐成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高等教育的开创者,于1985年首先开设了编织壁挂设计制做课,这应是中国教育史上在大学开设编织壁挂教学的第一课。2000年,他又率先正式招收了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这也应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教育。他的社会实践和教育探索可谓硕果累累多年来他先后为中华全国记者协会新闻发布大厅、联合国第四届妇女大会主会场、北京市政府会议中心、香港行政公署大厦、IBM中国总部大厦、中苑宾馆、昆仑饭店等大型公共建筑空间设计制作了不同主题,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具有代表性的纤维艺术装饰品。在纤维艺术应用研究成果斐然的同时,他的艺术作品也誉满全国他曾获全国美展银奖和全国壁画展大奖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优秀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纤维艺术工作室于2000正式成立,几年来,纤维艺术工作室学生创作实践作品先后入选“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釜山国际纤维艺术展”、“首届中国壁画大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地毯图案大赛”、“中国纤维艺术教育与手工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等国内外大型展览,分别获得国家级金奖一项、银奖一项、铜奖五项、优秀奖二十六项,国际优秀奖、特选奖、提名奖等二十一项,国内外获奖总数共计54项。1996年出版的《纤维艺术》一书,是林乐成教授多年教育研究的结晶,作为全国第一本纤维艺术专著,为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提供了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教科书。 如今,纤维艺术已经在中国的高校开花结果,一批热爱纤维艺术的教育工作者正乐此不疲地耕耘在讲坛和工作室里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已经初具体系规模。与此同时,理论文化的建设和研究,也逐步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层到纵深地发展着。2003年的夏天,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委员会和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2003年中国纤维艺术教育与手工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尼跃红教授主持大会。温练昌教授和陈兴国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及黑龙江大学副校长陈震教授的祝词从不同的角度对纤维艺术与手工文化表达出诚挚之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观察》副主编吕品田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装饰》主编张夫也教授、《装饰》副主编孙建君教授所作的专题学术演讲,将研讨会带入高潮,受到来自12个省、市、自治区26所院校40位与会者的高度评价。由温练昌、陈兴国、吕品田、张夫也、孙建君、董雅、刘副臣等七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论文评审委员会评选出30篇优秀论文。艺术家们汇聚一堂,各抒己见,交流切磋,将纤维艺术的理论研究,升华到了手工文化建设的新高度,对于中国源远流长的纤维艺术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逐渐发现了纤维艺术中使用各种材料可以创造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样式。这种手段的运用,从本质上就是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上材料处于隶属地位的观念束缚,这样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艺术家对传统纤维艺术观念、形式认识上深化,同时也促使纤维艺术家们对现当代纤维艺术独特语言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大胆的开拓和试验,使纤维艺术构成形式呈现出开放的多元化的风貌。平面性、浮雕式的壁挂;立体性、装置性的软雕塑;环境与纤维艺术互动的陈设性纤维艺术。无疑都给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这一切标志着现代纤维艺术的艺术语言、开拓性的创造思维和自由的试验性特征与现代、后现代美术思潮相同步、相融合,强调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多维性、强调了材料和技术的综合性、多重性,反映了隐藏在视觉形态中的时代特征。雕塑家吕品昌说过:“将技术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丰富品质和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在这方面不乏范例,美国纤维艺术家席拉·希克斯的作品就充满了魅力,通过对材料的深刻认识及对其品质的充分挖掘,因材施艺,充分发挥纤维素材的自然特质,引入联想和想象,创作出令人回味的纤维艺术作品。香港纤维艺术家安琪拉·林的作品就运用了很多点状材料元素。 例如我们不太注意到的: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这些材料都是作为点状元素出现的。其作品反映了她的兴趣和爱好。高中时学习的是中国文学,她的阅读广泛而深入,尤其在诗歌写作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她曾在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学习过服装、雕塑和绘画。从1991年起,安琪拉·林举行了很多个人展和联展。 2000年,林在“里程碑·刺绣展”展出14件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来自阅读挪威神话小说带来的灵感。每一件作品上边都绣有她写的诗。她选择的材料以白色棉布和白色毡子作为主要的塑形基础,然后采用一些“生物材料”: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来表现大地的生长与生命的延续。她的系列作品中的第二幅作品:《婴儿》;第六幅《恋爱》;第十幅到第十四幅:《死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第十四幅作品中,细小的白色的线球和一些鸡蛋皮,这件作品中没有诗,意味着结束和新的开始。这种把文字和纤维作品联系起来的方式源于中国艺术传统。《花落》是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创作的作品之一。运用了经过收集风干后的花瓣,把不同颜色的花瓣作为点状元素出现在作品中。再用大头针将其有规律的扎在展板上,用“点”的语言来塑造形象,在光的照射下每一个点都有投影,投在展板上影子也成为了作品中重要的元素,与作品形成一个整体,给人以丰富,亲切的自然感受。每个“点”与其投影一起,错落有致,富有变化,飘飘洒洒,表达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诗意景象,同时也表述了一种内心情感的失落。美国艺术家苏金·乌尔《分散记忆》这件作品,使用了成串的珠状材料进行密集型的排列,然后围合,形成篮子的形状。这个过程犹如在用单个的文字创造记叙文一般,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通过单纯的色彩,多种大小不同的珠子及串联的技法,艺术家将自己分散的记忆寄予一个筒状的作品之中。 各件小珠子犹如珍宝一般召唤观察者去观察去思考, 享受珠子带来的视觉和触觉美感, 并且其图像给人以隐喻的联想。这种珠子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象征的手法从较为深层的角度含蓄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味和追忆。

什么时候要呢 我做过几篇 不知道你能用的上不。。可以找我看下采纳哦!

纤维艺术论文外文

纤维艺术是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其特定材质的运用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纤维艺术独具平面性、立体性及空间性的诸多造型特点。而纤维材料质地本身所具有的物理性与化学性,又使纤维艺术作品具有御寒、保暖、防潮、吸光、隔音等功能效用。这样一个独具审美意蕴的艺术种类,在中国的主流艺术教育中没有课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缺憾。林乐成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高等教育的开创者,于1985年首先开设了编织壁挂设计制做课,这应是中国教育史上在大学开设编织壁挂教学的第一课。2000年,他又率先正式招收了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这也应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教育。他的社会实践和教育探索可谓硕果累累多年来他先后为中华全国记者协会新闻发布大厅、联合国第四届妇女大会主会场、北京市政府会议中心、香港行政公署大厦、IBM中国总部大厦、中苑宾馆、昆仑饭店等大型公共建筑空间设计制作了不同主题,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具有代表性的纤维艺术装饰品。在纤维艺术应用研究成果斐然的同时,他的艺术作品也誉满全国他曾获全国美展银奖和全国壁画展大奖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优秀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纤维艺术工作室于2000正式成立,几年来,纤维艺术工作室学生创作实践作品先后入选“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釜山国际纤维艺术展”、“首届中国壁画大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地毯图案大赛”、“中国纤维艺术教育与手工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等国内外大型展览,分别获得国家级金奖一项、银奖一项、铜奖五项、优秀奖二十六项,国际优秀奖、特选奖、提名奖等二十一项,国内外获奖总数共计54项。1996年出版的《纤维艺术》一书,是林乐成教授多年教育研究的结晶,作为全国第一本纤维艺术专著,为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提供了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教科书。 如今,纤维艺术已经在中国的高校开花结果,一批热爱纤维艺术的教育工作者正乐此不疲地耕耘在讲坛和工作室里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已经初具体系规模。与此同时,理论文化的建设和研究,也逐步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层到纵深地发展着。2003年的夏天,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委员会和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2003年中国纤维艺术教育与手工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尼跃红教授主持大会。温练昌教授和陈兴国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及黑龙江大学副校长陈震教授的祝词从不同的角度对纤维艺术与手工文化表达出诚挚之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观察》副主编吕品田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装饰》主编张夫也教授、《装饰》副主编孙建君教授所作的专题学术演讲,将研讨会带入高潮,受到来自12个省、市、自治区26所院校40位与会者的高度评价。由温练昌、陈兴国、吕品田、张夫也、孙建君、董雅、刘副臣等七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论文评审委员会评选出30篇优秀论文。艺术家们汇聚一堂,各抒己见,交流切磋,将纤维艺术的理论研究,升华到了手工文化建设的新高度,对于中国源远流长的纤维艺术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逐渐发现了纤维艺术中使用各种材料可以创造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样式。这种手段的运用,从本质上就是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上材料处于隶属地位的观念束缚,这样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艺术家对传统纤维艺术观念、形式认识上深化,同时也促使纤维艺术家们对现当代纤维艺术独特语言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大胆的开拓和试验,使纤维艺术构成形式呈现出开放的多元化的风貌。平面性、浮雕式的壁挂;立体性、装置性的软雕塑;环境与纤维艺术互动的陈设性纤维艺术。无疑都给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这一切标志着现代纤维艺术的艺术语言、开拓性的创造思维和自由的试验性特征与现代、后现代美术思潮相同步、相融合,强调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多维性、强调了材料和技术的综合性、多重性,反映了隐藏在视觉形态中的时代特征。雕塑家吕品昌说过:“将技术理性所遮蔽的材料自身的丰富品质和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在这方面不乏范例,美国纤维艺术家席拉·希克斯的作品就充满了魅力,通过对材料的深刻认识及对其品质的充分挖掘,因材施艺,充分发挥纤维素材的自然特质,引入联想和想象,创作出令人回味的纤维艺术作品。香港纤维艺术家安琪拉·林的作品就运用了很多点状材料元素。 例如我们不太注意到的: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这些材料都是作为点状元素出现的。其作品反映了她的兴趣和爱好。高中时学习的是中国文学,她的阅读广泛而深入,尤其在诗歌写作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她曾在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学习过服装、雕塑和绘画。从1991年起,安琪拉·林举行了很多个人展和联展。 2000年,林在“里程碑·刺绣展”展出14件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来自阅读挪威神话小说带来的灵感。每一件作品上边都绣有她写的诗。她选择的材料以白色棉布和白色毡子作为主要的塑形基础,然后采用一些“生物材料”:鱼的眼睛、指甲、鸡蛋皮等,来表现大地的生长与生命的延续。她的系列作品中的第二幅作品:《婴儿》;第六幅《恋爱》;第十幅到第十四幅:《死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第十四幅作品中,细小的白色的线球和一些鸡蛋皮,这件作品中没有诗,意味着结束和新的开始。这种把文字和纤维作品联系起来的方式源于中国艺术传统。《花落》是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创作的作品之一。运用了经过收集风干后的花瓣,把不同颜色的花瓣作为点状元素出现在作品中。再用大头针将其有规律的扎在展板上,用“点”的语言来塑造形象,在光的照射下每一个点都有投影,投在展板上影子也成为了作品中重要的元素,与作品形成一个整体,给人以丰富,亲切的自然感受。每个“点”与其投影一起,错落有致,富有变化,飘飘洒洒,表达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诗意景象,同时也表述了一种内心情感的失落。美国艺术家苏金·乌尔《分散记忆》这件作品,使用了成串的珠状材料进行密集型的排列,然后围合,形成篮子的形状。这个过程犹如在用单个的文字创造记叙文一般,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通过单纯的色彩,多种大小不同的珠子及串联的技法,艺术家将自己分散的记忆寄予一个筒状的作品之中。 各件小珠子犹如珍宝一般召唤观察者去观察去思考, 享受珠子带来的视觉和触觉美感, 并且其图像给人以隐喻的联想。这种珠子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象征的手法从较为深层的角度含蓄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味和追忆。

纤维艺术中的琼麻The sisals in the textile 琼麻 : sisal ; Jute

纤维艺术论文范文

我院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出版了《守望田园》(左义林)、《装饰造型与创意》(杨广银)《中国山水画教程》(王廷华)《素描分解教学研究》(张寿镒)《纤维艺术》(杨晓)等专著和教材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多位教师作品在各级各类展览中入选获奖,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发表。2008年在由中国高校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08年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年鉴》大型征评活动中,被授予“全国高校美术教育成果奖”。2009年,在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印象兰州”主题海报大赛中获优秀组织奖。学院教师积极参加社会设计实践活动,2007年完成了兰州市南北两山绿色文化博览园的整体方案设计和绘图项目;2008年完成了景泰黄河石林黄河文化博物馆的论证方案;2008年完成了中国驻印度使馆的整体设计规划方案等。2009年,组织07级艺术设计本科班学生通过艺术实践,承接了刘家峡旅游局旅游纪念品的考察设计项目。2010年2月,承接了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校园整体规划项目。科研成果甘肃省油画艺术委员会首届油画展《高原之子》 左义林厅级 省美协 三等奖2 油画《崆峒秋意》 左义林 厅级 省美协 二等奖3 油画《初春的时候》 左义林 厅级 省美协 三等奖4 油画《青春》 左义林 厅级 团省委、省美协 一等奖5 油画《新学年》 左义林 厅级 省美协 二等奖6 《关于素描教学中两个概念的研究》 左义林 厅级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等奖7 油画《风景》 左义林 厅级 团省委、省美协 入选8 油画《清清小溪水》 左义林 厅级 省文化厅 入选9 油画《归墓黄昏》 左义林 厅级 省美协 入选10 油画《荒秋童谣》 左义林 厅级 国家级 入选11 油画《荒秋童谣》 左义林 厅级 省文化厅 优秀奖12 油画《河畔牧歌》 左义林 厅级 省文化厅 优秀奖13 油画《河畔牧歌》 左义林 厅级 省教委 三等奖14 油画《捕风的孩子》 杨广银 厅级 省教委 三等奖15 油画《花之韵》 杨广银 厅级 省文联 一等奖16 油画《风景》 杨广银 厅级 省美协 20020 入选17 油画《捕风的孩子》 杨广银 厅级 省文化厅 优秀奖18 浮雕《海韵》 杨广银 厅级 团省委 一等奖19 油画《静谧时光》 杨广银 厅级 省委宣传部 优秀奖20 《装饰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杨广银 厅级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等奖21 纤维《秋日随想》 杨广银 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展 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展组委会、清华大学 2002 入选歌曲《共同拥有你》 赵小钧 省音协庆祝建党80周年征歌活动/厅级 省音协三等奖22 电影《陇上英烈张一悟》 赵小钧 第四届“敦煌文艺奖”/省级 省委、省政府 三等奖歌曲《天上的西藏》 赵小钧 中国唱片总公司首届金碟奖评奖/全国 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 首届中国金碟奖23 油画《金色旋律》 尚 宏 获得第四届“敦煌文艺奖”/省级 省委、省政府 三等奖项C 科研成果——专著、教材、工具书类序号 成果名称 作 者 类别 出版社及出版日期 字数 排名1 《中华五千年历史演义》 左义林 专著 民主与科学出版社 编绘2 《中华五千年历史演义》 杨广银 专著 民主与科学出版社 编绘3 《绘画与自然》 张寿镒 专著 甘肃省人民美术出版社 独立4 《崆峒山诗画》 张寿镒 专著 甘肃高师学报 独立5 《音乐著知识与欣赏讲座》 赵小钧 专著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3万 副主编6 《小学英语练习》三年级(上册) 齐洪洲 教材 未来出版社2003年8月 合作7 《小学英语练习》 三年级(下册) 齐洪洲 教材 未来出版社2003年8月 主编8 《小学英语练习》四年级(上册) 齐洪洲 教材 未来出版社2004年2月 合作9 《小学英语练习》四年级(下册) 齐洪洲 教材 未来出版社2004年2月 合作10 《小学英语练习》五年级(下册)齐洪洲 教材 未来出版社2004年2 合作11 《健康》上册 段伟 教材 甘肃少儿出版社02 合作12《健康》下册 段伟 教材 甘肃少儿出版社02 合作13 《健康》下册练习 段伟 教材 甘肃少儿出版社02 合作14 《健康》下册练习 段伟 教材 甘肃少儿出版社02 合作

早在先秦时期,利用动植物纤维制作服饰及装饰品已经很常见。《诗经•王风•大车》有“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大车哼哼,毳衣如璊”。毳衣,用兽毛织成,上面绣着五彩花纹的衣裳。说文:毳,兽细毛也。郑玄笺:古者天子大夫服毳冕也。《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毛传》:“纠纠,犹缭僚也。夏葛屦,冬皮屦。葛屦非所以履霜”,可见它不是用葛布而是以葛绳用手编织的。“纠纠”是绳与绳纠缠之貌。郑笺:“葛屦贱,皮屦贵”。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俊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其中,“江离、辟芷、秋兰、兰、蕙、留夷、揭车、杜衡、芳芷”都是香草名,古人用来做服饰和装饰品,屈原以此比喻贤德之人。春秋时期,据《左传》和《吴越春秋》所载,吴、越、郑、卫等国的织造、染色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到战国时期,丝织物在织法上,不仅能织细密的平纹,而且能织复杂的斜纹,还能够提花和绣花。其中锦的织法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当时丝织品的主要产地是齐国和楚国。齐国出产的薄质罗纨绮缟和精美刺绣名闻天下,畅销各地,有“冠带衣履天下”之称。楚国的丝织品以湖北江陵出土的著称,被誉为“丝绸宝库”。每一个丝织品种都是织法多样,色彩纹样各异。丝织品中以锦、绣最珍贵。锦为重经提花织物,单幅为二色至六色。多色的采取区分法和阶梯连续法。花样多达十余种,主纹、地纹和辅纹互相烘托,富于变化,色泽古朴大方。绣品多用绢作底。绣法主要为锁绣,间以平绣,纹样繁复多姿,纷呈异彩。图案有二十几种,构图奇特生动,有浓重的浪漫神话色彩。古人不仅善于利用天然纤维丰富和美化生活,还不断发明、改进纺织技术,使人造纤维普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后的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都有专门从事织绣的机构和艺人。新中国成立后,纤维艺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地毯行业,地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个主流品种之一,一向以编织120道壁毯作为约定俗成的技术和质量标准。运用传统的栽绒工艺,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追求写实的画面效果,在艺术作品中还原生活的真实原貌。中国的地毯作品《万里长城》作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总部,一时传为佳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纤维艺术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国际学术交流为中国纤维艺术敲开了世界的大门,从此,世界纤维艺术舞台上有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纤维艺术进入了空前的多元创新与探索的时代。纤维艺术是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丝、毛、棉、麻)或人工合成的纤维为材料,用编结、环结、缠绕、缝缀、粘贴等多种制作手段,创造平面、立体形象的一种艺术。它可以用来制作服装鞋帽、佩饰、生活日用品、室内外环境装饰品,也可以是艺术家借以抒怀言志,表达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的艺术媒介。它既是实用艺术,也是超功利的纯艺术。纤维艺术包括传统样式的平面织物(壁挂)、现代流行的立体织物(软雕塑)、日用工艺美术品,以及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用各种纤维材料表达造型语言的作品。如今,纤维艺术已经在中国的高校开花结果,一批热爱纤维艺术的教育工作者正乐此不疲地耕耘在讲坛和工作室里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已经初具体系规模。与此同时,理论文化的建设和研究,也逐步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层到纵深地发展着。2003年的夏天,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委员会和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2003年中国纤维艺术教育与手工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尼跃红教授主持大会。温练昌教授和陈兴国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及黑龙江大学副校长陈震教授的祝词从不同的角度对纤维艺术与手工文化表达出诚挚之情。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观察》副主编吕品田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装饰》主编张夫也教授、《装饰》副主编孙建君教授所作的专题学术演讲,将研讨会带入高潮,受到来自12个省、市、自治区26所院校40位与会者的高度评价。由温练昌、陈兴国、吕品田、张夫也、孙建君、董雅、刘副臣等七位学者组成的论文评审委员会评选出30篇优秀论文。艺术家们汇聚一堂,各抒己见,交流切磋,将纤维艺术的理论研究,升华到了手工文化建设的新高度,对于中国源远流长的纤维艺术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纤维艺术毕业论文

艺术设计专业以艺术为基础,综合了技术、经济等学科,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并涉及到各个领域,涵盖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等专业方向内容;注重人才的创造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创造思维能力的高级专业设计人才。 、、、、、、我想是这样的、、、、、、

百度知道 > 教育/学业/考试 > 学习帮助添加到搜藏待解决 求助英语高手翻译毕业论文摘要(软件翻译勿进!)急急急。。。。。。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10 小时 纤维艺术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和深厚的历史传统而独具价值,满足了人们回归自我、回归自然的内在需求。在日益现代时尚化的进程中,时代逐渐发生了变迁,人们渴望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这就需要对建筑物中室内多层面空间加以装饰和美化,作为现代室内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纤维艺术以充满自然气息的软性材料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它与环境的融合担当了室内环境设计中的重要角色。本文从了解纤维艺术的发展历史入手,肯定了纤维艺术在现代室内装饰空间的重要性,文章进一步分析了纤维艺术与现代室内装饰概况和关系,从纤维艺术的室内色彩运用及其在室内形态变化及展等方面研究,阐述了纤维艺术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室内设计视觉设计基础能力 素描能力 色彩能力 设计基础操作能力 设计速写能力 绘画透视能力 手绘效果图 人体工程学 室内设计史 AUTOCAD 3DSMAX Lightscape VRay Photoshop 效果图设计能力 施工图表现能力 理论和高级设计能力 装饰材料 施工工艺 室内设计构思与表达 家装户型设计 办公空间设计 商业空间设计 餐饮、娱乐空间设计 外建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实践 平面构成能力 色彩构成能力 立体构成能力 室内色彩学

  • 索引序列
  • 纤维艺术论文有什么切入点
  • 纤维艺术论文
  • 纤维艺术论文外文
  • 纤维艺术论文范文
  • 纤维艺术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