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论文选题意义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论文选题意义

发布时间: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论文选题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正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 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发展的需求研制而形成  课标对教材、教学和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数学课程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数学课程的性质 基本理念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和评价建议涉及到两个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 版)》包括了小学( 1-6 年级)和初中 ( 7-9 年级)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如何写好数学教育论文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 何小亚  一、数学教育论文的基本结构  标题  (论文中心内容的概括,要求确切、恰当、鲜明、简短、精炼,一般不超过20字)  作者名(单位名、省、市、邮政编码)  摘要:  [ 摘要的内容应全部源自论文本身,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浓缩”,使读者能迅速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它要求准确、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300字)、独立完整、客观陈述(不能以第三者的口气进行介绍、评论,如“文章认为……”、“本文通过……”、“本文论述了……”、“本文探讨了……”、“本文首次提出了……”这些表述是不符合要求的)]  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约3—8个)  引言(开头语)  1. 选题的原因和重要性。  2. 对本课题已有研究情况的述评,如研究进展、对现有结论的评价、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方法、计划。  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  内容范围开头法,即说明本文要论述的内容范围;  问题开头法,即以数学问题或研究对象所存在的问题的方式开头;  设问开头法,即以设问的形式把论文要论述的中心内容表达出来;  目的开头法,即直接把论文要达到的目的告诉读者;  背景开头法,即阐述所研究课题的历史背景;  结论开头法,即直接阐述论文的的主要结论。  正文  1 …………  1……  2……  3……  2 …………  ………  结论与讨论(结束语)  结论部分起着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的作用,其内容大致为概述自己研究了什么问题,取得了什么结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下列情况可以省略结论部分:  1. 前言部分已对结论进行了概括;  2. 结论已不言自明;  3. 验证性的论文;  4. 商榷、反驳、补充性的论文。  附录  附录是指因内容多,篇幅长而不便写入正文,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清楚的一些重要材料。因为正文中有些内容意犹未尽,列入正文中撰写又会冲淡主题,为此,在论文的最后部分以附录的方式进行弥补。附录的内容主要有座谈会提纲、问卷调查表格、测试问题、各类图表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所引用的图书资料,包括参阅或直接引用的材料、数据、论点、词句,而必须在论文中注明出处的内容。它包括各种著作、期刊、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技术标准等。  一般地说,在论文中引用前人的观点、数据、材料时,应按先后顺序标明数码,依次列出所引用内容的出处。  引用文献为期刊,可仿下面的例子书写:  [1] 何小亚 数学应用题认知障碍的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1,  6:41-  [5] 何小亚 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 2002,11(1):  引用文献为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学术报告等,可仿下面的例子书写:  [2] 赵振威,黄熙宗,范叙保,等 中学数学解题研究[M] 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 96-  引用文献为报纸,可仿下例书写:  [8] 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1998—12—25(10)  上述指的是一般小论文的格式。对于毕业论文,则要按照下面的格式。  一、问题的提出  (背景、问题、你要研究什么问题……)  二、术语界定  (术语界定就是去解释规定你论文中要用到的关键术语,如“新课标”是什么意思?、“数学建模”指的是什么?、“渗透”是什么意思……)  三、研究的现状(综述同行(相关文献)的研究情况)  (谁/什么文献/研究什么/什么结论/简单的评价。要以脚注的形式标明出处。文献综述最好按类别进行。  四、研究的意义(价值)及理论基础(你的理论主要是数学课程标准理论)  五、研究方法(你的方法属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定性研究)  六、研究结果  就是以下你的正文中属于你自己研究的结果。自己的东西有多少就写多少,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别人的结果要放在研究现状里。否则读者很难区分哪一部分是别人的,哪一部分是你的。  七、研究结论  (根据“五、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  八、研究展望  (研究的不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数学教育论文的选题  1.学习研究数学教育文献  数学教育类期刊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荷兰);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美);  Mathematics Teaching(英);  Mathematics Teacher(美);  《课程 教材 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数学教育学报》(天津师范大学等)  《数学通报》(中国数学会,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  《中学数学》(湖北大学);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  2.把握数学教育研究的新动向  及时了解数学教育研究的新动向、新成果,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勇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3.研究课程标准和新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各种版本的新教材  4.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教学方法  5.研究初等数学问题  对初等数学各个分支中的某些问题或某种方法进行专门的研究,比如某个定理的推广和改进,某种解题方法的提出与应用。  三、注意事项  1.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研究课题  2.注意文献资料的取舍  围绕课题选择文献资料,选择的材料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实践性、理论性和新颖性   构思与布局  在总体构思论文的框架结构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思考如何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论文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又细分为几个小的部分,每一小部分有哪些要点。   修改和定稿  初稿完成后,应仔细推敲,反复修改,要敢于否定自己,切忌马虎走过场。   注意创新  论文应注意创新,最忌讳因循守旧,人家写什么,自己也写什  么,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我们在撰写数学教育论文时,无论是题目、内容、论点、例证,还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应该锐意创新,因为有无创新是一篇论文质量高底的重要标志。  6.不容易被刊用的稿件的特点  (1) 论述的经验、方法是众所周知的;  (2) 所列举的数据有为自己评功摆好的嫌疑;  (3) 选用的例证陈旧;  (4) 仅仅是例证的堆砌,缺少深刻的理论分析;  (5) 概念不清,逻辑推理出错;  (6) 结论的推导冗长而应用面狭窄;  (7) 课题过大,设计面过宽,讨论问题面面俱到,但不深入;  (8) 文章过长(超过5000字)。  附件四:研究课题举例  一、一般性的研究课题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分析研究   关于高考数学命题及答卷的研究   数学开放题研究   数学应用题研究   优秀数学教师的教育思想及教学艺术评析   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数学差生的成因与教学对策   学生数学能力评价研究   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内涵   中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中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应用意识培养   数学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数学语言教学研究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中学数学作业处理   运用数学方法论指导数学教学   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调查研究   数学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   数学交流能力的调查研究  二、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课题  (一)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原有内容的教学研究   函数教学研究   向量教学研究   立体几何教学研究   解析几何教学研究   导数及其应用教学研究   概率与统计的教学研究   不等式教学研究   三角恒等变换教学研究  (二)对新增内容的教学研究   算法教学研究   统计案例教学研究   框图、推理与证明教学研究   选修系列3教学研究   选修系列4教学研究  (三)双基与能力教学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双基教学设计研究   关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研究   关于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作用的研究   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   关于《标准》中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科学性、可行性的研究   数学文化对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探究、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三、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评价课题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研究   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模块终结性评价工具与方法的开发   对选修系列3、选修系列4读书报告的评价   对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评价   高中新数学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   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命题研究   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关于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的研究  四、高中数学新课程的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信息技术的三重连环表示法(数字、图形与符号)对于数学教学的影响与作用   网络环境对于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促进作用(如运用网络资源,展现数学文化)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融合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结合具体内容研究)   信息技术对评价的形式与内容带来的影响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数学课程和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信息技术对于学生数学能力(如图形直观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或运算能力等)的影响与促进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案例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整合的案例开发  五、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课程资源研究课题   算法的背景与实例的收集与积累   概率与统计的背景与实例的收集与积累   导数及其应用的背景与实例的收集与积累   关于高中数学选修系列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积累   关于高中数学选修系列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积累   现行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比较研究   数学新课程资源的拓广与应用   网上数学资源的拓广与利用   数学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开发   数学教学资源的传播与信息共享  六、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数学建模、数学探究)   如何指导学生选择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课题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研究   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中学数学教材、教学研究的问题  1.“好”的情境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开发?若干优秀情境交流。  2.如何在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如,函数)中,突显“数学化”过程。  2.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渗透(如随机的思想、公理化的思想)。  3.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系统设计及案例交流。  4.课题学习的系统设计及案例交流。  5.整理与复习的系统设计及案例交流。  6.几何内容的系统设计及案例交流。  7.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系统设计及案例交流。  8.小学、初中、高中的衔接,知识之间的联系(哪些重要的联系?如何体现?)。  9.信息技术对课程内容选择、呈现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如何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不只局限于数学史。  教材如何体现教学内容的弹性(阅读材料、选学内容、开放问题、提供参考书籍)  教材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数学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  建立数学模型与数学的双基教学。  14.如何处理教材“留白”和学生自学(阅读)之间的关系。  教材“留白”与教师发展空间之间的关系。  对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附二:  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名称:×××××××  教学年级:×年级  设计者:(姓名、单位、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或小灵通!)、E-mail等)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2.教材编写特点  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点等。  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4.我的思考  下面的学习目标、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是如何落实对教学内容分析的理解,特别是核心数学思想的落实。  说明:教学内容分析应该建立在教师良好的数学素养之上。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体现在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5.我的思考:  下面的学习目标、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是如何落实对学生分析的理解。  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对学生的实际调研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学生分析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自己的学生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可能会发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学习要素。  调研中可以将学生测验、访谈、小组观察等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因此,如果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学和规范,学习目标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  2.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学习目标是个性化的,又是尊重数学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学习需要的。  3.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但具体形式不一定逐条对应。  4.学习目标应该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在的落实。特别是教学活动中设计意图应该阐释,活动及其组织与实施是如何为达成目标服务的。  四、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就是为学习目标的实现所设计的活动。包括  1.活动内容  2.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说明: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等;教师活动的开展—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  组织交流,讲授等;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如学具、教具、课件等。  3.活动的设计意图  说明:为教学活动和活动的组织实施进行辩护,辩护的出发点是分析它们是否促成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不是简单地主观臆断是为目标服务,应该有一定的理由—数学的、教学的。更不应该写成一些没有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4. 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  说明:主要指对教学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以便于自己检测教学设计上合理与否。  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形式,也可以用文档的形式。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五、教学效果评价  目的是检测学习目标是否实现,为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可以采取测验、访谈、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教学设计中应包括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案。例如,对于知识技能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可以设计当堂课或课后能够做的1-2个小问题。  以下几点供教师思考:  (1) 情境的作用是什么?应该为学习目标服务,不是仅仅追求“热闹”。  (2) 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如小组活动的组织、信息技术的使用、练习的设计等,使得它们更为有效?  (3) 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了就要努力执行和实现。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都应该为促成“目标”的实现服务。  (4) 教学是需要设计的,最后达到寓教于“无形”之中。  (5) 设计应该考虑单元或更大的范围。

仔细对比之下,只是有些位置改变了,还增删了一些东西,主要是“必修三”上面的应该仔细看,有很多没听说过的东西。

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建议可以从这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不要生搬硬套: (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总之,意义和目的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据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论文选题

1、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2、数字危机4、高斯分布的启示5、a2+b2≧2ab的变形推广及应用6、网络优化7、泰勒公式及其应用9、数学选择题的利和弊10、浅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11、论研究性学习12、浅谈发展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13、关于整系数多项式有理根的几个定理及求解方法14、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16、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17、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19、数学课堂差异教学20、浅谈线性变换的对角化问题21、圆锥曲线的性质及推广应用22、经济问题中的概率统计模型及应用23、通过逻辑趣题学推理24、直觉思维的训练和培养25、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初等数学题26、浅谈数学中的变形技巧27、浅谈平均值不等式的应用28、浅谈高中立体几何的入门学习29、数形结合思想30、关于连通性的两个习题31、从赌博和概率到抽奖陷阱中的数学32、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33、因材施教 因性施教34、关于抽象函数的若干问题35、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36、实数基本理论的一些探讨37、论数学教学中的心理环境38、以数学教学为例谈谈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39、不等式证明的若干方法40、试论数学中的美41、数学教育与美育42、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43、略谈创新思维44、随机变量列的收敛性及其相互关系45、数字新闻中数学应用46、微积分学的发展史47、利用几何知识求函数最值48、数学评价应用举例49、数学思维批判性50、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51、开放式数学教学52、浅谈中学数列中的探索性问题53、论数学史的教育价值54、思维与智慧的共享——从建构主义到讨论法教学55、微分方程组中的若干问题56、由“唯分是举”浅谈考试改革57、随机变量与可测函数58、二阶变系数齐次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59、一种函数方程的解法60、积分中值定理的再讨论1、浅谈菲波纳契数列的内涵和应用价值2、一道排列组合题的解法探讨及延伸3、整除与竞赛4、足彩优化5、向量的几件法宝在几何中的应用6、递推关系的应用8、小议问题情境的创设9、数学概念探索启发式教学10、柯西不等式的推广与应用11、关于几个特殊不等式的几种巧妙证法及其推广应用12、一道高考题的反思13、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15、数字危机16、数学中的化归方法17、高斯分布的启示18、 的变形推广及应用19、网络优化20、泰勒公式及其应用22、数学选择题的利和弊23、浅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24、数学研究性学习25、谈发展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26、关于整系数多项式有理根的几个定理及求解方法27、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29、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30、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32、数学课堂差异教学33、浅谈线性变换的对角化问题34、圆锥曲线的性质及推广应用35、经济问题中的概率统计模型及应用36、通过逻辑趣题学推理37、直觉思维的训练和培养38、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初等数学题39、浅谈数学中的变形技巧40、浅谈平均值不等式的应用41、浅谈高中立体几何的入门学习42、数形结合思想43、关于连通性的两个习题44、从赌博和概率到抽奖陷阱中的数学45、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46、因材施教与因性施教47、关于抽象函数的若干问题48、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49、实数基本理论的一些探讨50、论数学教学中的心理环境51、以数学教学为例谈谈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52、不等式证明的若干方法53、试论数学中的美54、数学教育与美育55、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56、略谈创新思维57、随机变量列的收敛性及其相互关系58、数字新闻中的数学应用59、微积分学的发展史60、利用几何知识求函数最值61、数学评价应用举例62、数学思维批判性63、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64、开放式数学教学65、浅谈中学数列中的探索性问题66、论数学史的教育价值67、思维与智慧的共享——从建构主义到讨论法教学68、 方程组中的若干问题69、由“唯分是举”浅谈考试改革70、随机变量与可测函数71、二阶变系数齐次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72、一种函数方程的解法73、微分中值定理的再讨论74、学生数学学习的障碍研究;76、数学中的美;77、数学的和谐和统一----谈论数学中的美;78、推测和猜想在数学中的应用;79、款买房问题的决策;80、线性回归在经济中的应用;81、数学规划在管理中的应用;82、初等数学解题策略;83、浅谈数学CAI中的不足与对策;84、数学创新教育的课堂设计;86、关于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探究;87、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88、高等数学课件的开发89、 广告效益预测模型;90、最短路网络;91、计算机自动逻辑推理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93、最优增长模型94、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初探9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划数学模型;97、函数逼近98、数的进制问题99、无穷维矩阵与序列Bannch空间的关系100、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若干中小学数学教学案例101、一维,二维空间到欧氏空间102、初中数学新课程数与代数学习策略研究103、初中数学新课程统计与概率学习策略研105、数列运算的顺序交换及条件106、歇定理的推广和应用107、解析函数的各种等价条件及其应用108、特征函数在概率论中的应用109、数学史与中学教育110、让生活走进数学,数学方法的应用将数学应用于生活——谈xx111、数学竟赛中的数论问题112、新旧教材的对比与研究114、随机变量分布规律的求法115、简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思想方法及其应用116、无穷大量存在的意义118、例谈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120、从坐标系到向量空间的基121 谈谈反证法122、一致连续性的判断定理及性质123、课堂提问和思维能力的培养125、函数及其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126、极值的讨论及其应用127、正难则反,从反面来考虑问题128、实数的构造,完备性及它们的应用129、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 130、简述期望的性质及其作用131、简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132、穷乘积133、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及和134、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135、凸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应用136、行列式的计算方法137、可行解的表式定理的证明140、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智力开发功能141、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支奇葩-----数学猜想初探142、关于实变函数中叶果罗夫定理的鲁津定理的证明143、于黎曼积分的定义144、微分方程的历史发展145、概率论发展史及其简单应用147、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几点思考148、矩阵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初探149、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150、关于上、下确界,上、下极限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151、复均方可积随机变量空间的讨论155、欧几里得第五公设产生背景及其对数学发展影响160、函数性质的应用163、中数学新课程空间与图形学习策略与研究167、函数的凸性及其在不等式中的应用171、数学归纳法教学探究174、关于全概率公式及其应用的研究176、变量代换法与常微分方程的求解188、不等式解法大观189、谈谈“ 隐函数 ”190、有限维矩阵的范数计算与估计191、数学奥赛中数论问题的解题方法研究193、微分方程积分因子的研究195、关于泰勒公式196、解析函数的孤立奇点的分类及其判断方法197、最大模原理的推广及其应用198、π的奥秘——从圆周率到统计199、对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200、无理数e的发现及其应用202、闭区间套定理的推广和应用203、函数的上下极限及其应用205、关于多值函数的解析理论探讨208、比较函数法在常微分方程中的应用209、数学分析的直观与严密303、求随机函数的分布函数和分布密度的方法304、条件期望的性质及其应用308、凸函数的等价命题及其应用310、有界变差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311、初等函数的极值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如,在七年级数学第一章节中加入了"丰富的图形世界",从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体出发,“想一想”引导学生动脑、并使学生进入了初中数学的一片新天地。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强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想的欲望。在教七年级数学“几何体”部分时,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多想一想,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像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又如七年级的“正方体的表面展开”这一问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此时,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并用“冠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多想一想,不要习习惯性地只求一个答案。这样,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中学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着眼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对此,我们不能轻易地进行否定,而应该多试一试,应该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新教材。如,七年级数学"绝对值"这一节的习题中提到“|a|”的问题,因为在此之前并未学习字母能表示数,所以学生难以理解。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可以把这部分题目挪到下一章去做;二是引导学生对a选取不同的值试一试,从这些不同的结果中去想、去探索、去归纳;三是从绝对值的概念出发,利用数轴求有多少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等于|a|第一种方法采取了回避困难的态度,这样做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养成,有悖于新教材的宗旨。我们应当选择第二或第三种方法,在尝试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七年级的“队列操练中的数学趣题”可以让学生自已动手编成小品,记下每一次的结果,通过试一试学会用数据说话,并能在乐趣中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可以用数学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更愿意去想、去试、去探索。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适,灵活使用新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他们的进取心。利用新教材中安排“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等内容,我们可以用这种富有弹性的课程设置,结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利用新教材相对较为宽松的课时安排,选择更为合适的时机和内容,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从“读”、“想”、“试”、“做”中体会数学的快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动向和新趋势,及时地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实用性等等。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在创新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社会对新教材充满了期望,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期待。相信,在广大园丁的努力配合下,充分利用读、想、试、做等栏目,新教材必将如新世纪第一缕和熙的阳光,照耀着我国教育较为欠缺的创造性快快成长,让那些充满灵性的心智焕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目前解题技巧类的不新颖了,关于教改和养成理念方面的较好。初一的论文重点放在学生习惯的培养上,虽然是老问题,但是写的前卫点,还是很吸引人的。我给你建议一个标题,你自己准备素材和内容吧。《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如何学写数学小论文 “ 写什么?怎样写?”这是每个学写小论文的同学都会碰到的问题。一篇好论文的产生,对于它的作者来说是一次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对劳动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其创作的素材、水平,乃至创作的灵感……,绝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它们需要作者在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去进行长期的积累与思考。从我校征集的论文来看,作者中有的是在平时十分注意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学习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的是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收获与启发后,获得灵感、得以选题;……更有甚者是,有的作者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注意观察、探究,并与自己的数学学习相联系,对观察、探究的结果进行思考、归纳、总结,升华为理论,写出了令人叫绝的好论文。综观获奖论文的小作者们,他们大多是数学学习的有心人。好论文的作者不仅要有较好的数学感悟,还要有良好的文学修养、综合素养。 (1) 写什么 写小论文的关键,首先就是选题,同学们都是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受年龄、知识、生活阅历的局限,因此,大家的选题要从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写的内容入手。 下面我结合我校同学部分获奖论文的选题,进行一点简单的选题分析。 论文按内容分类,大概有以下几种: ①勤于实践,学以致用,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 如:探究大桥的热胀冷缩度 ②对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扰人心烦的小事,提出了巧妙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它; 如: 一台饮水机创造的意想不到的实惠 ③对数学问题本身进行研究,探索规律,得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如: 分式“家族”中的亲缘探究 如: 纸飞机里的数学 ④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某个章节、或某个内容的体会与反思 如: “没有条件”的推理 如: 小议“黄金分割” 如: 奇妙的正五角星 (2) 怎样写 ① 课题要小而集中,要有针对性; ② 见解要真实、独特,有感而发,富有新意; ③ 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四) 评价数学小论文的标准 什么样的数学小论文算是好的论文呢?标准很多,但我以为一篇好的数学小论文必须有以下三个特征——新、真、美。“新”,指的就是选题要有独特的视角,写的内容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东西、不是单纯地下载一段。文字,最好是自己原创的,至少要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观点,属于自己的思想;“真”,指的就是内容要实在、言之有理,既不能空洞无味、也不能冗长拖沓,文章要紧扣主题,力求做到准确、精练,尽量地体现数学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美”,指的就是语言通顺、文笔流畅,文章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从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创新论文大赛的名称来看,既有实践又有创新的论文肯定更容易受到评委们的亲睐,所以,我希望同学们更加贴近生活、注意观察、去寻找、去发现,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把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作为对自己数学学习的一种评价、一种补充、一种提高,这样你学写小论文的目的就对了,你就会将数学小论文越写越好。 “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肯下大工夫、只要肯吃的起苦,不断地去思考、去揣摸,去学习,好的数学论文就一定会在你的手中诞生。总之,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对于我们每一位同学来说,始终是一个锻炼自己、提高能力的极好的方式。我相信我校初一、初二的同学们一定会在老师的组织与指导下积极参与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创新论文大赛的活动与交流,并取得好成绩。祝愿今后有更多更好的数学小论文,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愿有更多的同学从学写数学小论文开始起飞,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书写出更多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 例子:《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和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论文选题

1、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  2、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3、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4、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一)  5、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6、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  7、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8、不拘一格育“鸣凤”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9、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10、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11、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12、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3、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4、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15、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6、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  17、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  18、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和谐愉悦  19、主动探索——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断评析  20、小学数学教育--教师之家--教师培训

为什么米、分米、厘米的进制是100?

网上搜搜吧,建议你上火星学习网学习平台上找找看

为您奉上一部分,请参考:  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  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一)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  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不拘一格育“鸣凤”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  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  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和谐愉悦 主动探索——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断评析  小学数学教育--教师之家--教师培训  教学策略A、B、C  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年、月、日  培养自学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  入情才能入理 激情方能启思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  提高元认知水平 培养自学能力  “圆的面积”的教案  圆柱的认识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组织课堂讨论 优化课堂教学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论文选题方向

如何写好数学教育论文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 何小亚  一、数学教育论文的基本结构  标题  (论文中心内容的概括,要求确切、恰当、鲜明、简短、精炼,一般不超过20字)  作者名(单位名、省、市、邮政编码)  摘要:  [ 摘要的内容应全部源自论文本身,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浓缩”,使读者能迅速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它要求准确、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300字)、独立完整、客观陈述(不能以第三者的口气进行介绍、评论,如“文章认为……”、“本文通过……”、“本文论述了……”、“本文探讨了……”、“本文首次提出了……”这些表述是不符合要求的)]  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约3—8个)  引言(开头语)  1. 选题的原因和重要性。  2. 对本课题已有研究情况的述评,如研究进展、对现有结论的评价、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方法、计划。  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  内容范围开头法,即说明本文要论述的内容范围;  问题开头法,即以数学问题或研究对象所存在的问题的方式开头;  设问开头法,即以设问的形式把论文要论述的中心内容表达出来;  目的开头法,即直接把论文要达到的目的告诉读者;  背景开头法,即阐述所研究课题的历史背景;  结论开头法,即直接阐述论文的的主要结论。  正文  1 …………  1……  2……  3……  2 …………  ………  结论与讨论(结束语)  结论部分起着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的作用,其内容大致为概述自己研究了什么问题,取得了什么结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下列情况可以省略结论部分:  1. 前言部分已对结论进行了概括;  2. 结论已不言自明;  3. 验证性的论文;  4. 商榷、反驳、补充性的论文。  附录  附录是指因内容多,篇幅长而不便写入正文,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清楚的一些重要材料。因为正文中有些内容意犹未尽,列入正文中撰写又会冲淡主题,为此,在论文的最后部分以附录的方式进行弥补。附录的内容主要有座谈会提纲、问卷调查表格、测试问题、各类图表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所引用的图书资料,包括参阅或直接引用的材料、数据、论点、词句,而必须在论文中注明出处的内容。它包括各种著作、期刊、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技术标准等。  一般地说,在论文中引用前人的观点、数据、材料时,应按先后顺序标明数码,依次列出所引用内容的出处。  引用文献为期刊,可仿下面的例子书写:  [1] 何小亚 数学应用题认知障碍的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1,  6:41-  [5] 何小亚 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 2002,11(1):  引用文献为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学术报告等,可仿下面的例子书写:  [2] 赵振威,黄熙宗,范叙保,等 中学数学解题研究[M] 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 96-  引用文献为报纸,可仿下例书写:  [8] 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1998—12—25(10)  上述指的是一般小论文的格式。对于毕业论文,则要按照下面的格式。  一、问题的提出  (背景、问题、你要研究什么问题……)  二、术语界定  (术语界定就是去解释规定你论文中要用到的关键术语,如“新课标”是什么意思?、“数学建模”指的是什么?、“渗透”是什么意思……)  三、研究的现状(综述同行(相关文献)的研究情况)  (谁/什么文献/研究什么/什么结论/简单的评价。要以脚注的形式标明出处。文献综述最好按类别进行。  四、研究的意义(价值)及理论基础(你的理论主要是数学课程标准理论)  五、研究方法(你的方法属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定性研究)  六、研究结果  就是以下你的正文中属于你自己研究的结果。自己的东西有多少就写多少,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别人的结果要放在研究现状里。否则读者很难区分哪一部分是别人的,哪一部分是你的。  七、研究结论  (根据“五、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  八、研究展望  (研究的不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数学教育论文的选题  1.学习研究数学教育文献  数学教育类期刊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荷兰);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美);  Mathematics Teaching(英);  Mathematics Teacher(美);  《课程 教材 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数学教育学报》(天津师范大学等)  《数学通报》(中国数学会,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  《中学数学》(湖北大学);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  2.把握数学教育研究的新动向  及时了解数学教育研究的新动向、新成果,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勇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3.研究课程标准和新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各种版本的新教材  4.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和教学方法  5.研究初等数学问题  对初等数学各个分支中的某些问题或某种方法进行专门的研究,比如某个定理的推广和改进,某种解题方法的提出与应用。  三、注意事项  1.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研究课题  2.注意文献资料的取舍  围绕课题选择文献资料,选择的材料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实践性、理论性和新颖性   构思与布局  在总体构思论文的框架结构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思考如何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论文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又细分为几个小的部分,每一小部分有哪些要点。   修改和定稿  初稿完成后,应仔细推敲,反复修改,要敢于否定自己,切忌马虎走过场。   注意创新  论文应注意创新,最忌讳因循守旧,人家写什么,自己也写什  么,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我们在撰写数学教育论文时,无论是题目、内容、论点、例证,还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应该锐意创新,因为有无创新是一篇论文质量高底的重要标志。  6.不容易被刊用的稿件的特点  (1) 论述的经验、方法是众所周知的;  (2) 所列举的数据有为自己评功摆好的嫌疑;  (3) 选用的例证陈旧;  (4) 仅仅是例证的堆砌,缺少深刻的理论分析;  (5) 概念不清,逻辑推理出错;  (6) 结论的推导冗长而应用面狭窄;  (7) 课题过大,设计面过宽,讨论问题面面俱到,但不深入;  (8) 文章过长(超过5000字)。  附件四:研究课题举例  一、一般性的研究课题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分析研究   关于高考数学命题及答卷的研究   数学开放题研究   数学应用题研究   优秀数学教师的教育思想及教学艺术评析   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数学差生的成因与教学对策   学生数学能力评价研究   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内涵   中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中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应用意识培养   数学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数学语言教学研究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中学数学作业处理   运用数学方法论指导数学教学   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调查研究   数学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   数学交流能力的调查研究  二、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课题  (一)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原有内容的教学研究   函数教学研究   向量教学研究   立体几何教学研究   解析几何教学研究   导数及其应用教学研究   概率与统计的教学研究   不等式教学研究   三角恒等变换教学研究  (二)对新增内容的教学研究   算法教学研究   统计案例教学研究   框图、推理与证明教学研究   选修系列3教学研究   选修系列4教学研究  (三)双基与能力教学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双基教学设计研究   关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研究   关于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作用的研究   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   关于《标准》中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科学性、可行性的研究   数学文化对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探究、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三、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评价课题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研究   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模块终结性评价工具与方法的开发   对选修系列3、选修系列4读书报告的评价   对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评价   高中新数学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   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命题研究   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关于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的研究  四、高中数学新课程的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信息技术的三重连环表示法(数字、图形与符号)对于数学教学的影响与作用   网络环境对于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促进作用(如运用网络资源,展现数学文化)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融合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结合具体内容研究)   信息技术对评价的形式与内容带来的影响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数学课程和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信息技术对于学生数学能力(如图形直观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或运算能力等)的影响与促进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案例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整合的案例开发  五、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课程资源研究课题   算法的背景与实例的收集与积累   概率与统计的背景与实例的收集与积累   导数及其应用的背景与实例的收集与积累   关于高中数学选修系列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积累   关于高中数学选修系列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积累   现行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比较研究   数学新课程资源的拓广与应用   网上数学资源的拓广与利用   数学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开发   数学教学资源的传播与信息共享  六、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数学建模、数学探究)   如何指导学生选择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课题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研究   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中学数学教材、教学研究的问题  1.“好”的情境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开发?若干优秀情境交流。  2.如何在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如,函数)中,突显“数学化”过程。  2.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渗透(如随机的思想、公理化的思想)。  3.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系统设计及案例交流。  4.课题学习的系统设计及案例交流。  5.整理与复习的系统设计及案例交流。  6.几何内容的系统设计及案例交流。  7.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系统设计及案例交流。  8.小学、初中、高中的衔接,知识之间的联系(哪些重要的联系?如何体现?)。  9.信息技术对课程内容选择、呈现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如何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不只局限于数学史。  教材如何体现教学内容的弹性(阅读材料、选学内容、开放问题、提供参考书籍)  教材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数学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  建立数学模型与数学的双基教学。  14.如何处理教材“留白”和学生自学(阅读)之间的关系。  教材“留白”与教师发展空间之间的关系。  对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附二:  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名称:×××××××  教学年级:×年级  设计者:(姓名、单位、邮编、联系电话(手机或小灵通!)、E-mail等)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2.教材编写特点  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及特点等。  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4.我的思考  下面的学习目标、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是如何落实对教学内容分析的理解,特别是核心数学思想的落实。  说明:教学内容分析应该建立在教师良好的数学素养之上。可以在教学组内或学区中心集体研讨,或专家的指导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应体现在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5.我的思考:  下面的学习目标、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是如何落实对学生分析的理解。  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对学生的实际调研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学生分析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自己的学生分析。  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更为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学生经验、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等的调研可以通过访谈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如对于学困生做特别的访谈,可能会发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学习要素。  调研中可以将学生测验、访谈、小组观察等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是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和前提。因此,如果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彻,对学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学和规范,学习目标的设计就越不是一件简单而迅速的工作。  2.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所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学习目标是个性化的,又是尊重数学学科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学习需要的。  3.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但具体形式不一定逐条对应。  4.学习目标应该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实在的落实。特别是教学活动中设计意图应该阐释,活动及其组织与实施是如何为达成目标服务的。  四、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就是为学习目标的实现所设计的活动。包括  1.活动内容  2.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说明:指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等;教师活动的开展—提问或提出任务,组织合作学习,  组织交流,讲授等;教学资源的准备等,如学具、教具、课件等。  3.活动的设计意图  说明:为教学活动和活动的组织实施进行辩护,辩护的出发点是分析它们是否促成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不是简单地主观臆断是为目标服务,应该有一定的理由—数学的、教学的。更不应该写成一些没有针对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4. 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  说明:主要指对教学活动的时间分配预设,以便于自己检测教学设计上合理与否。  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形式,也可以用文档的形式。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五、教学效果评价  目的是检测学习目标是否实现,为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可以采取测验、访谈、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教学设计中应包括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案。例如,对于知识技能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可以设计当堂课或课后能够做的1-2个小问题。  以下几点供教师思考:  (1) 情境的作用是什么?应该为学习目标服务,不是仅仅追求“热闹”。  (2) 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如小组活动的组织、信息技术的使用、练习的设计等,使得它们更为有效?  (3) 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了就要努力执行和实现。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都应该为促成“目标”的实现服务。  (4) 教学是需要设计的,最后达到寓教于“无形”之中。  (5) 设计应该考虑单元或更大的范围。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如,在七年级数学第一章节中加入了"丰富的图形世界",从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体出发,“想一想”引导学生动脑、并使学生进入了初中数学的一片新天地。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强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想的欲望。在教七年级数学“几何体”部分时,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多想一想,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像有了感性的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又如七年级的“正方体的表面展开”这一问题,答案有多种可能性,此时,我们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并用“冠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多想一想,不要习习惯性地只求一个答案。这样,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中学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模式,着眼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对此,我们不能轻易地进行否定,而应该多试一试,应该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新教材。如,七年级数学"绝对值"这一节的习题中提到“|a|”的问题,因为在此之前并未学习字母能表示数,所以学生难以理解。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可以把这部分题目挪到下一章去做;二是引导学生对a选取不同的值试一试,从这些不同的结果中去想、去探索、去归纳;三是从绝对值的概念出发,利用数轴求有多少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等于|a|第一种方法采取了回避困难的态度,这样做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养成,有悖于新教材的宗旨。我们应当选择第二或第三种方法,在尝试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七年级的“队列操练中的数学趣题”可以让学生自已动手编成小品,记下每一次的结果,通过试一试学会用数据说话,并能在乐趣中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可以用数学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更愿意去想、去试、去探索。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适,灵活使用新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他们的进取心。利用新教材中安排“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等内容,我们可以用这种富有弹性的课程设置,结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利用新教材相对较为宽松的课时安排,选择更为合适的时机和内容,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从“读”、“想”、“试”、“做”中体会数学的快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动向和新趋势,及时地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实用性等等。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在创新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社会对新教材充满了期望,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期待。相信,在广大园丁的努力配合下,充分利用读、想、试、做等栏目,新教材必将如新世纪第一缕和熙的阳光,照耀着我国教育较为欠缺的创造性快快成长,让那些充满灵性的心智焕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阿四大四大四大四大四大

如何学写数学小论文 “ 写什么?怎样写?”这是每个学写小论文的同学都会碰到的问题。一篇好论文的产生,对于它的作者来说是一次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对劳动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其创作的素材、水平,乃至创作的灵感……,绝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它们需要作者在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去进行长期的积累与思考。从我校征集的论文来看,作者中有的是在平时十分注意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学习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有的是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收获与启发后,获得灵感、得以选题;……更有甚者是,有的作者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注意观察、探究,并与自己的数学学习相联系,对观察、探究的结果进行思考、归纳、总结,升华为理论,写出了令人叫绝的好论文。综观获奖论文的小作者们,他们大多是数学学习的有心人。好论文的作者不仅要有较好的数学感悟,还要有良好的文学修养、综合素养。 (1) 写什么 写小论文的关键,首先就是选题,同学们都是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受年龄、知识、生活阅历的局限,因此,大家的选题要从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写的内容入手。 下面我结合我校同学部分获奖论文的选题,进行一点简单的选题分析。 论文按内容分类,大概有以下几种: ①勤于实践,学以致用,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 如:探究大桥的热胀冷缩度 ②对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扰人心烦的小事,提出了巧妙的数学方法来解决它; 如: 一台饮水机创造的意想不到的实惠 ③对数学问题本身进行研究,探索规律,得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如: 分式“家族”中的亲缘探究 如: 纸飞机里的数学 ④对自己数学学习的某个章节、或某个内容的体会与反思 如: “没有条件”的推理 如: 小议“黄金分割” 如: 奇妙的正五角星 (2) 怎样写 ① 课题要小而集中,要有针对性; ② 见解要真实、独特,有感而发,富有新意; ③ 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四) 评价数学小论文的标准 什么样的数学小论文算是好的论文呢?标准很多,但我以为一篇好的数学小论文必须有以下三个特征——新、真、美。“新”,指的就是选题要有独特的视角,写的内容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东西、不是单纯地下载一段。文字,最好是自己原创的,至少要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观点,属于自己的思想;“真”,指的就是内容要实在、言之有理,既不能空洞无味、也不能冗长拖沓,文章要紧扣主题,力求做到准确、精练,尽量地体现数学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美”,指的就是语言通顺、文笔流畅,文章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从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创新论文大赛的名称来看,既有实践又有创新的论文肯定更容易受到评委们的亲睐,所以,我希望同学们更加贴近生活、注意观察、去寻找、去发现,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把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作为对自己数学学习的一种评价、一种补充、一种提高,这样你学写小论文的目的就对了,你就会将数学小论文越写越好。 “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肯下大工夫、只要肯吃的起苦,不断地去思考、去揣摸,去学习,好的数学论文就一定会在你的手中诞生。总之,学习撰写论文、争取写出好的论文,对于我们每一位同学来说,始终是一个锻炼自己、提高能力的极好的方式。我相信我校初一、初二的同学们一定会在老师的组织与指导下积极参与第二届《时代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创新论文大赛的活动与交流,并取得好成绩。祝愿今后有更多更好的数学小论文,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愿有更多的同学从学写数学小论文开始起飞,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书写出更多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 例子:《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和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论文选题背景

1.研究能力和实践基础本课题组研究人员是大丰市初级中学数学组中骨干教师和富有创新能力的年轻教师组成,他们都具有较强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其中绝大多数教师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学会的《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学习方法研究与指导》“十一五”课题,此课题计划于2010年9月结题。本课题组长是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大丰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新课程理念以及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论都比较强,并且多年专门从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并有较强的实践基础,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过8篇以上论文。因此,综合多方面因素对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都是十分有利的。2.人员特点课题组合计十一人,其中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1人,盐城市教学能手1人,大丰市学科带头人1人,大丰市教学能手6人,学校中层干部5人。都在一线工作岗位,因此对于人文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能够做到吸收快,实践快,善总结,会提升。共同为课题研究献计献策,吸收多方面的信息,有利于把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措施得到更深层次地落实。3.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良好基础。我校教学质量在盐城市具有一定的位置,数学课堂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总结成功经验,形成较鲜明的办学特色,同时为其他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近三年,是盐城市有效教学年,当前全校上下各门学科都在推行有效教学,防止教师对盐城市教育局提出的有效课堂模式的理解不透,因此组织课题组成员走进不同年级的课堂,采用多种形式的调查及时做好分析报告,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迫在眉睫,及时了解课题相关研究内容的发展新动态,及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与探讨。五严规定背景之下,有效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成为执行五严规定的关键环节,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提升教育质量为主线的大背景下,有效课堂更有其现实的意义。二.课题研究的目的: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完善我校数学课堂的教学特色,形成优势课程集群效应,以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学的课堂内涵。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养成做数学实验的习惯,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有效课堂为基点,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三.课题研究的意义理论意义:建构可操作的、有实效的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经验和课堂模式,促进教学高效,让教师、学生、课程共同发展,对推进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和探索,对提高教师的新课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又有利于提高业务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既减轻了学生考试的负担,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既测试了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又检查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既提高了数学教师群体水平,又全面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提供经验:为其他学校提供高效课堂模式范本,推进全市数学教学的总体质量的提高。四.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一)研究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1、分年级对教师课堂教学中低效案例进行摸底。2、分年级,分不同层次学生对自己的听课效果、课堂实践、合作学习等方面问卷调查。   (二)研究分析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1、注重课前预习的教师指导和学生的预习反馈研究。(1)研究教师对数学课的预习要求、预习问题、预习作业的布置有效性。(2)调查学生对数学课的预习有正确客观的认识,能否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 。2、加强新课导入的创新研究(1)研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境,对创设人文化的情境,对创设趣味性的情境有效性。(2)调查学生在老师的情境引入下是否具有十分强烈的愿望学习新知识,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知水平。3、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研究(1)研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水平等因素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研究教师从教材内容方面对于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对于可阅读讨论的内容,对于习题教学等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教学模式选择进行研究。对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差异分层,根据学生的心理差异分层教学效果的研究。(2)学生对于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理解识记和对于可阅读讨论的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力的持久性,对于习题教学当场掌握情况的研究。不同知识水平和心理水平的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适应性的调查。4、加强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1)研究教师对利用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合作学习,对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设环境与氛围有效性。(2)调查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心理感受和在合作学习过程的收获以及对合作学习好的建议。5、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效果研究(1)研究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的有效性。(2)研究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的效果,研究学生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较,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的效果。6、加强教师过程教学和学生的参与面的研究(1)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给学生去思考研究,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的有效性。(2)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切身体验知识发展的全过程效果研究。7、加强对教材的有效使用的研究(1)研究教师能够挖掘课本隐含知识,剖析课本例题,对知识归纳,对课本的加工、改造的有效性。(2)就学生对课本隐含知识,课本例题的理解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对教材知识归纳能力的测评效果研究。8、加强教师对学生课外辅导工作的管理研究。(1)研究教师对学生课外辅导工作的时间安排和辅导方式的有效性。(2)调查学生对课外辅导反馈校正的效果。(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研究。(四)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即把对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具体的课堂,对有效课堂示范课进行研究。   五.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1.顺应时代的召唤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启动和不断深化,以及整个社会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的逐渐认同和认识的不断提高,广大初中学生家长对初中教育的要求也在逐渐地产生变化,比如从单纯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到重点关注学生在学校里的生活质量和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因此建立和建设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顺应时代的召唤,有着旺盛的生命力。2.切合广大数学教师的需求新课程改革为广大一线教师描绘了一幅理想的乐园,但是同时在实施有效课堂的过程中又存在着较为普遍的犹豫和困惑,比如:在情境教学方面有些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绞尽脑汁”,甚至“矫情作假”,也不管这个情境是否合适,反而脱离了生活实际;在课堂活动方面:很多老师在上数学实验课时,让学生分一下组,合作讨论一下,动手操作一番。而好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这样照顾了学生的心理,轻松自在,学生当然欢迎,可放羊的管理经常使教师束手无策;在使用多媒体方面:不看书,不板书,不作业成了放映课等等;在课堂教学工作中,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以人为本,促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伸展生命活力、张扬师生个性的舞台,成了一线教师的强烈愿望和潜在追求。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切合一线教师的普遍需要,有着广泛的实践基础,也有着强大的号召力。3.源于实践的引领 本课题研究源于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又服务于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课堂理念指引下的工作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益的不但是学生在数学方面得到了全面素质提高,同时数学教师自身也得以不断地发展,使得广大数学教师告别“老黄牛”式的苦行僧般的教学生活成为可能,使广大数学教师在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科学的指导。我们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促进教师形成充满个性生命色彩的有效课堂教学方式,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1、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盐城市有效课堂实施要求,以前沿的理论指导实践。2、案例研究法:开展以学生数学学习的“学习心得和错题集”案例研究,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与理论研究结合,滚动式推进,以行动研究为主。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教训,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建构科学的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5、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访谈等调查形式了解研究情况,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可科学的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寻找对策,不断优化研究方法七、该研究项目的特色1、踩在巨人肩上、用先进思想武装自己。2、注重课堂有效性的师生双重研究课题研究中,对新课导入、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合作学习有效性、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有效性、教师过程教学和学生的参与面、对教材的有效使用等方面教师和学生都实施调查分析。3、全时空的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中,不仅做到对课堂45分钟的有效研究,还对课前预习,和学生课外辅导和反馈校正的工作研究,提倡教师形成在任何地点只要有机会就交流研究心得的风气。4、形式多样的有效性研究通过每周的三课一评和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知识模块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回放进行对比分析全组讨论,形成科学的数学课堂有效的教学理论;在全校成立学生数学研究小组,由学生根据调研知识的掌握情况,成立各个小的数学课题研究小组,提高学生数学研究的自主性和有效性;每个年级使用错题集,根据错题和错因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研究。5、树立典型,提供科学的理论。对教学特色、教师素质好的骨干教师树立典型在全校推广。我们课题组相信在这个基础上,会使我校的数学有效课堂指明方向,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水平,充分调动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同时为我校的教师绩效考核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

应试教育,高分低能教材落后全面发展,全面平庸

误人子弟啊!!

我认识一个搞数学教育的教授,他跟我说,现在的孩子至少90%没有了研究问题的爱好和兴趣,他已经对教育失去信心了,至于什么大背景我是不懂,也不想知道,连身边的问题都不知道你去知道外面的世界不是很没道理吗?什么政策,什么资金,一切不能帮助教育的事情做了也白做,只有让孩子喜欢学校了,爱上学习了才是最好的,至于那些政策多好,资金多少一点也没用

  • 索引序列
  •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论文选题意义
  •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论文选题
  •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论文选题
  •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论文选题方向
  •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论文选题背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