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杂志怎么样啊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杂志怎么样啊

发布时间: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杂志怎么样啊

水生生物学报,海洋科学,动物学报,水产学报1、动物学报生物学领域的权威杂志,虽然在80年代中期被踢出SCI,目前尚未恢复,但是感觉动物学报比某些SCI杂志还难投中,而且修改特别细致,本人前年的一篇文章,一来二去在编辑部和本人之间往返了6次,耗时1年2个月才发表。如果做水生海洋的战友的文章偏重生态、生理和行为学方面,不妨试试动物学报,但是实用性太强的文章是不可能被接受的。目前动物学报的英文稿开始增多,希望它能早日回到SCI的怀抱。2、水生生物学报水生生物学的权威杂志,但是往年很多国内高校的相关学者对其颇有微词,原因是该杂志几乎成为武汉水生所的所刊,1期刊物往往绝大部分是水生所的文章,而外部的文章发表不仅难,而且发表周期太长。我们实验室有过一篇文章等2年多才发表的记录,从此基本不投该刊物。近年来该刊水生所一统天下的局面有所改观,发表周期也有所缩短,希望它能早日呈现百花齐放之胜景。3、水产学报水产类杂志的一级学报,也是目前较为活跃,文章档次上升很快的一个杂志,倒退10年,水产学报与水生生物学报尚不能相提并论,目前水产学报已经成为水产研究领域的前沿杂志,已经与水生生物学报并驾齐驱,而且与水生生物学报相比,水产学报发表周期短,是广大学生战友发表高档次中文文章的好杂志。目前我们实验室如果有中文佳作,一般都投往水产学报。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ISSN 0278-4343)Deep Sea Research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Journal of Climate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Monthly Weather Review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杂志怎么样

承办并定期公开出版《China Ocean Engineering》(英文版,国内外发行,SCI、EI全文检索)、《水科学进展》(EI全文检索)、《岩土工程学报》(EI全文检索)、《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海洋工程》、《小水电》、《SHP News》、《水利信息化》等8种期刊。《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原名:水利水运科学研究)系水利部主管,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主要报导:水利水电、水运、海洋工程和土木建筑工程的规划、可靠性研究、科研、设计、施工、监理以及管理工作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等。《海洋工程》《海洋工程》创刊于1983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海洋学会主办,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学术性季刊(刊号ISSN1005-9865),面向国内外发行。《海洋工程》以促进学科理论发展、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宗旨,主要刊载近岸工程、海岸工程、海洋能源利用工程、水下工程、潜水技术、救捞技术等领域具有理论水平及实践经验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综合评论、调查报告、成果介绍及学术动态报道。《海洋工程》已被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收录,并作为核心期刊收录于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及正式出版的检索刊物《海洋文摘》中。同时《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被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2000年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六个全国性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岩土工程学报》创办于1979年,在江苏南京登记,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水科学进展》《水科学进展》是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学会主办,以水为论述主题的学术期刊,主要反映暴雨、洪水、干旱、水资源、水环境等领域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重要进展、当代水平和发展趋势,报道关于水圈研究的新事实、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交流新的科研成果、技术经验和科技动态,是全方位和深度了解中国水科学进展的重要窗口。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美国《Ei》和《CA》收录,2003、2004、2005年连续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4年获江苏省优秀期刊奖,并入选江苏省期刊方阵。《小水电》《小水电》杂志是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发电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小水电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小水电专业委员会、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主办的全国唯一小水电专业技术性期刊。《China Ocean Engineering》China Ocean Engineering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海洋工程学会主办,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编辑的英文版综合性学术季刊(刊号ISSN0890-5487)China Ocean Engineering办刊宗旨是向国外介绍我国与海洋工程有关的研究、设计、试验、生产、使用、管理等方面的成果以及学术动态,扩大对外宣传和交流,展示我国的研究水平。主要刊载离岸工程、海洋工程、海洋能源利用工程、海洋环境保护工程、水下工程、潜水技术、救捞技术等方面的稿件。稿件内容包括工程建筑物(海洋平台、防波堤、码头、堤防、锚泊系统等),物理和数学模型试验技术,结构材料,结构应力分析,海洋工程土力学,海岸泥沙及波浪动力学等。《水利信息化》经主管单位水利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自2010年4月起《水利水文自动化》更名为《水利信息化》,指导单位为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单位为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更名后的《水利信息化》杂志以服务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为宗旨,紧紧围绕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权威发布水利信息化建设政策、法规和标准,及时介绍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成果,介绍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敏锐追踪信息化建设热点、难点和焦点,推动信息化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促进水利现代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加强水利信息化的宣传工作,传达水利信息化政策,普及信息化知识,促进水利信息化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

您好,经过在期刊导航网查询,整理出来以下信息,希望有所帮助:《海洋测绘》创刊于1981年,由海军参谋部直属工作局主管,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主办。于2001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公开出版发行。大16开本,82页,双月刊,为技术性科技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测绘期刊”、“海军优秀期刊”、“执行《CAJ-CD规范》优秀期刊”、“全军印刷优质产品优秀奖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2-1343/P;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1-3044。国际CODEN码:HCAEA3;国际Dewey码:46,02。《海洋测绘》已加入“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学会”、“天津市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被下列国内外知名期刊检索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以及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和美国《斯蒂芬斯全文数据库》等。办刊宗旨:主要反映我国海洋测绘学术技术研究成果和国内外海洋测绘科技动态,推动海洋测绘科技信息传播与理论交流,促进海洋测绘科技发展与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报道范围:以海洋测绘领域为主,也涉及与海洋测绘发展相关的测绘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有密切联系的测绘仪器、海洋地质地貌、海洋水文、航海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主要栏目:学术研究,工程实践,教育教学,研究综述、动态通讯等。研究内容:包括海洋大地测量、水深测量、海洋工程测量、海洋重力与海洋磁力测量、海底地形测量、障碍物探测、海洋专题测量和海区资料调查、水文要素调查;以及各种海图、海图集、海洋资料的编制和出版,海洋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及应用等。

一、学校介绍岭南大学校是由原先的大邱大学(1947年成立)和青邱大学(1950年),在1967年由韩国前总统朴正熙亲自缔造。岭南大学校建校以来通过成长,发展成为韩国大学中最高水准,最大规模的私立名门学府。岭南大学校自从1994年以来被韩国政府多年来连续认定为四所重点资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是大邱庆北地区唯一的高科新技术主管大学,具有产业、学术、研究、管理一体化的协力体制。是大邱庆北地区唯一选定为“情报通信特性化事业”单位。是领先带动地域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著名大学。也是大邱庆北地域唯一的BK21(21世纪智慧韩国计划)主管大学,连续两年评定为最优秀事业单位。学校在校生23000余名,教授、讲师、员工1600余名,其中拥有100余名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客座教授与讲师,是韩国拥有外籍教授最多的大学。根据2003年2月16日出版的亚洲权威杂志-《亚洲周刊》报道,岭南大学校在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中国等国参与的亚太地区前五十名大学评选中排名第50名。二、大学专业岭南大学校建设有数千万平方米的广阔校园,是韩国最大的学校。本科阶段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学院、政治行政学院、商经学院、医学院、药学院、自然资源学院、师范学院、造型(美术学院)、音乐学院、服装设计学院等15个专科学院。在硕士及硕士以上阶段设有综合研究生院,其中开设有73个硕士学位课程和57个博士学位课程,以及建筑大学院、商业管理大学院、环境工程大学院、公共关系大学院、教育大学院、工业科技大学院、设计大学院6个专科研究生院以供学生选择。除此之外在高水平研究领域岭南大学校另拥有独立医疗院和人文研究所、自然科学研究所、工业科技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岭南地域发展中心、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海洋研究中心、基础医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体育研究中心、老年研究中心、毒品研究中心、咨询工艺研究所、法学研究所、生物研究所、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新物质材料研究中心、设计研究所、生物医药电子研究中心、生态平衡研究中心、材料科学研究所、医药工程研究所、美国研究中心、中国研究中心等12个附属机关,38个附设研究机关。三、韩国语课程岭南大学韩国语课程为了迎接世界化、国际化时代,以海外同胞以及外国人为对象,不仅对韩国语,而且对韩国社会、文化、历史等多层次的知识进行教育,这些专门知识由优秀的教学人员来进行讲解,您可以同时学到纯正的韩国语和韩国文化。韩国语课程总共有三个阶段,根据分班情况,分为初、中、高级班。将通过多姿多彩的文化课程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教育。结束初级课程以后,您将可以达到会说简单日常生活会话的水平。结束中级课程将会表达所有想说的内容,会给您的韩国生活增添一份自信。结束高级课程以后,您可以掌握学术性的句形,这将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且校方承诺语言学习结束以后,符合资格的学生,允许入校以及插班学习。四、奖学金韩国岭南大学的学费非常合理,很容易被中国工薪家庭所接受。为鼓励中国留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韩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所有中国留学生在就读专业课时,岭南大学提供相当于学费的50%作为留学生奖学金。另外,对于进入岭南大学研究生学习研究生课程的学生,如果成绩优秀的话还提供免费的韩国语教育,而在理工、自然科学学习的学生还可以根据个人的能力,通过与教授协商的方式获取额外的个人生活奖学金。五、留学生活留学生宿舍位于岭南大学宿舍群E栋—养贤斋。标准国际学生公寓设施,每个宿舍89平方米,分成三个房间,每间房两个人。宿舍备有完善的厨具、冰箱、洗衣间、洗手间、浴室、阳台、书桌、床、衣柜、电话、宽带互联网接口、24小时热水等一流设施。宿舍食堂提供一日三餐。住宿及生活费用约每4个月67万韩币左右(包括住宿费及食费)。六、学习费用语言学习费用:340万韩元每年(四个学期学费)专业学习费用:以下学费为全年学费(两个学期)文科学院434万韩元 理科学院608万韩元 数学学院522万韩元工科学院608万韩元 法学学院465万韩元 医科学院722万韩元经营学院434万韩元 药剂学院722万韩元 体育学院608万韩元师范学院434万韩元 美术学院674万韩元 音乐学院674万韩元政治行政学院434万韩元 自然资源学院608万韩元生活科学学院608万韩元 服装设计学院608万韩元※以上专业学费中国留学生在就读时均享有50%的学费减免。以上学费金额有可能每年会有一定浮动。七、开学时间:语言课程每年3月、5月、9月、12月开学,专业课程每年3月、9月开学。

不是有名的学校...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杂志

胡志勇,安徽芜湖市人,1984年大学英语专业毕业,长期在部队从事外军研究(其间:1996年考取空军政治学院研究生,专攻东南亚安全与政治,1999年获军事学硕士学位),退役上校。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大国战略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方向为南亚与东南亚地区安全与外交战略,并重点关注海洋安全与中国周边外交。中国南亚学会理事、中国“中亚-南亚”论坛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南亚地区安全研究》主编、中国评论通讯社特约评论员、兰州大学硕士生导师、上海海洋战略研究中心秘书长、上海社科院中国海洋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世界历史》、《现代国际关系》、《南亚研究季刊》、(新加坡)《联合早报》等核心报刊上发表了200余篇时评和论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著有:《文明的力量:印度崛起》、《冷战时期南亚国际关系》、《21世纪初期南亚国际关系研究》、《中-南亚地区安全报告》等。译著:《波罗的海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3年)。主编有:《英汉社会科学大词典》、《汉英社会科学大词典》、《汉英成语词典》等。曾参加美国亚太安全研究中心(APCSS)学习(2012)、先后为印度国家高等研究院(NIAS)(2013)、澳门大学(2013)、美国东北大学(2015)访问学者。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cssci

中国的核心主要七大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文核心又叫北大核心北核各几年都在变动的,所以需要发表什么方向的刊物,该刊物是否是核心期刊,可以实时的进行查询 查询网址如 知网、万方、维普、之类的。但是只要是核心期刊知网都会收录的。所以一般都是在知网查询就可以了。

美国人创造的词语,亚洲太平洋地区,简称亚太。是美国人为了将自己与亚洲地区融为一体,参与亚洲地区事务。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审稿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 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军事战略指针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Vs),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群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动歼灭敌人……虽然从战略上讲,要以积极防御为指针,但'在军事战役中'重点要放在掌握主动和积极进攻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除了开发歼灭敌军的实力之外,解放军还正在探索动用有限武力的选择方案中国的战役理论把这种选择定义为武力的"非战争"用途———政治胁迫的延伸,而不是全面的战争行为1995年和1996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两栖演习和导弹发射就是武力的"非战争"用途的实例然而,这一概念还包括空中和导弹打击,暗杀和破坏等这种文章突出显示了中国做出错误估计的可能性,因为任何这种行动的打击对象,即使不是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社会,都会视之为战争行为有关战争的一项全面观点20年来,中国的文职与军事战略家一直就现代战争的性质问题进行辩论这些辩论汲取中国战略传统及其历史经验内部的来源,以提供对"军事革命","非对称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看法这种辩论突出表明了中国对战争的非动能手段的兴趣,以及经济,金融,信息,法律和心理工具在中国的战争计划工作中的作用的增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文件《军事战略科学》(2000年)突出表明了中国军方全面和多方面的战争观点文件说:"战争不仅是军事斗争,而且还是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战线上的全面竞争"最近,中国的军事战略家对国际法越来越感兴趣,把它当作在战斗前对敌手产生威慑的一项工具在台海背景下,中国可能会利用一场信息战,把第三方的干预描绘成按照国际法属于非法中国还试图影响国际舆论,使之有利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曲解,通过在学术意见和国家观点中放弃长期公认的航行自由规范,而接受有关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其上空,可能还有外层空间享有更大主权的解释非对称战争确认和利用非对称性是中国战略和军事思维的一个根本方面,尤其是作为一支较弱的军队打败比较强大的军队的手段自从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联军行动"以来,中国的军事战略家一直注重采取非对称对策来利用技术上占优势的对手的弱点1999年《解放军报》的一篇社论明确阐述了这一点:"占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当然并非没有较弱的一方可以利用的弱点……我们的军事准备的直接宗旨必须是找到利用强敌弱点的策略"中国对非对称战争选择的探索可以在其大量投资于弹道和巡航导弹系统方面看到这些系统包括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水下作战系统(包括潜艇和先进的水雷),太空对抗系统,电脑网络作战和特别行动部队中国军事战略中保密性和诡计的作用中国军事战略中对在冲突中掌握主动权和使敌手不知所措的注重,带来了对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次上采用诡计的重视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把战略诡计定义为"引诱对方形成错觉……并在造成人力和物资方面的最小代价情况下,以一种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方式产生各种假象,从而使自己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地位"除了信息战和常规的掩护,隐蔽和诡计之外,解放军还汲取中国的历史经验,并从战略和诡计在中国的治国之道方面所起的一贯作用中汲取智慧最近几十年,解放军内部重新掀起研究孙子,孙膑,吴起和商鞅等中国经典军事人物及其著作的热潮这些著作全都包含有关运用诡计的戒律中国共产党对保密性的严重依赖与军事上的诡计共同作用,限制了国家安全决策,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方面的透明度然而,过度的信心可能是由于军事领导人迷恋于战略和诡计所带来的捉摸不定的好处此外,指挥官用来对付敌手的技能也可以用于掩盖解放军系统内部的坏消息的传播而这种传播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保密性和诡计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中国的敌手,而且给中国领导人造成迷惑

占领不可能,联合国会会出面但是要战略占领南海,加大发展海空军的武装打击力和震慑力。

一、全面理解海洋权益内涵何谓海洋权益?一般的理解是国家在认识和利用海洋活动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利益。例如,毗连区管制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在他国管辖海域的航行权利、行使公海六大自由的权利以及分享国际海底区域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利益等。严格来说,海洋岛屿主权及领海主权在性质上高于一般的海洋权益。但依据“陆地统领海洋”的原则,海洋岛屿主权是主张岛屿领海等管辖海域及其相关权利的基础。因此,维护岛屿主权一般也被视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任务。以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为基干的现代海洋法规定了各国在不同海洋区域的权利和义务,是各国主张海洋权益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依据。但是《联合国海洋公约》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并不排斥、否定一国依据其他国际法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如历史性权利。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并不仅限于维护我岛礁主权和我管辖海域的权益,在其他海域,如他国管辖海域、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我国也享有相关的海洋权益。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依法享有在这些海域通航、资源开发、海洋科学研究、维护海上安全等权利和利益,是完全合法的、正当的。二、正确认识海洋维权形势岛屿主权和海洋划界争端,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海洋资源开发争端,在国际海洋事务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世界上存在60多处海洋岛屿主权争端,多数岛屿主权争端均已存在至少数十年。世界上约需划定的海洋边界约400条,目前已经划定的还不到一半。在我周边国家中,没有任何国家完全解决了海上边界问题。从这个角度说,解决岛礁主权、海洋划界和资源开发争端,并非中国独有的问题。但是,在世界各大国中,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形势最严峻,维权任务最繁重。在我周边海域中,南海是世界上海洋权益争端最复杂的海域。近年来,我国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通道受控制的形势越来越严峻。2012年以来,我国周边海上热点问题此伏彼起。对此,中国采取了系列措施,坚决维护我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国外有人惊呼中国之强硬“超乎预期”,有人将此作为“中国威胁”的新证据。是中国采取了强硬的立场和措施才导致海洋权益争端加剧、乃至升级吗?不明真相的善意者或罔顾事实的别有用心者似乎觉得这有点道理。但任何站在客观理性立场的公正者都会认识到:中国采取的系列维权措施,基本上是被动反应性的,是对相关国家侵犯我海洋权益的必要的回应和反制。中国从未主动挑起争端,并无意于将争端升级。中国提出并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张已有40余年,但中国的诚意并未得到某些国家的积极回应。在主张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方面,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比较克制,并未倚强凌弱。相反,倒是某些国家误判形势,视中国的忍让为软弱,不断加大侵犯我海洋权益的力度。近年来,中国周边海洋权益争端加剧,这是与某些大国的介入分不开的。域外某些大国的所谓“重返亚洲”,或者“再平衡”战略,让中国周边某些国家似乎看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域外某些大国似真似假的承诺下,在其或强或弱的支持下,周边某些国家加快了争夺海洋权益的步伐。三、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任务。海洋权益争端的产生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历史缘由、法律发展、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双边关系和国际形势等交织在一起,而且各因素本身也存在程度不等的模糊性和不可预见性。这就决定了应对和处理海洋争端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任何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据形势发展不断优化相关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使我们的政策和措施兼顾到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我们既要关注我国近海、我国管辖海域的维权问题,也要放眼全球,关注我国在公海、大洋、南北极和其他国家管辖海域的权益问题。除了解决当前的迫切问题,也要有长期的规划,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疲于被动应付。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必须“理”与“力”相结合。和平解决海洋争端也必然是一个“说理”的过程。我们必须进行全面的深入的研究,提出系统的历史证据和法理依据,以证明我权利主张的合法性、合理性,赢得国内外的广泛支持。但是,有理并不能自动产生有利的结果,忍让、克制和善意也并不一定能赢得相应的回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还需要不断加强海上力量建设,采取必要的、有力的、有效的反制措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不是一场完全的零和博弈。中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不是谋求不正当的海洋霸权,而是充分尊重各国符合国际法原则的正当海洋权益。在岛礁主权和海域划界争议解决前,中国仍需继续推动落实“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共同开发油气资源,合作开发与保护渔业和其他海洋资源。中国与周边国家仍需加强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保护、航行安全、海上生命安全和海上信任措施建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可以采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从总体上看,要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一是可以为国家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军事力量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可以增加我国在东南亚各国的地区影响力。从局部来看,要认真研究我国经济建设对东盟具有制约性的因素,有选择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地区性经济,从而增加东盟一些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对我国的依赖性,进而增强我国对东盟一些国家的制约能力。(二)合理开展地缘政治斗争主要是处理好和东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东盟十国虽有宪章约束,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与我国亲疏不一,利益矛盾时有发生。我国需要选准时机与重点,集中力量加强与其中一国或数国的合作,重点争取缅、老、柬。其次,积极谋求和台湾达成谅解,应该积极谋求和台湾联手合作。(三)提高对南海海岛的控制力度首先要巩固我国在东沙和西沙的地位。中国南海由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组成。南海问题主要不是东沙和西沙群岛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该首先扎实做好对东沙和西沙群岛的实际控制,其次是加快对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实际控制。(四)积极准备,以待时机。目前我国国防战略格局有所调整,我们要立足于能够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性战争的思路,加快军事斗争准备,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抑制对方。要长远打算、积极准备、以待时机。从军事斗争准备来看,由于解决南海问题必须依靠海空军力量,所以,我军建设重点应该是提高航空航天、海空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同时通过灵活措施积极进行军事控制尝试。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对于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围绕南沙问题的争端,我国政府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针对现在南海的现状,中国提出南海问题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提出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首先要有能力去保护。目前看来,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和对策没有错,没有失效,没有走到死胡同,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符合东南亚国家最大区域利益、符合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最大国际利益。总之,南海作为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不允许我们随意忽略,对于南海的主权的维护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这是我个人整理过了的 应该刚合适,只要不是变态的老师都没问题了。摘 要 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是我们的责任。近年来,人们在谈论蓝色国土的时候对南海问题投以高度关注的目光。南海问题反映出海洋政治社会对海权、海洋资源的关注,海防、海洋军力和海洋安全问题,海洋政治社会中的大国博弈等等。 关键词 南海问题;海权;海洋政治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有人说我国的国土象一只雄鸡,但如果把我国的海洋算进去,我国的领土更像一把火炬。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是我们的责任。 近年来,人们在谈论蓝色国土的时候对南海问题投以高度关注的目光。所谓南海问题,即指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围绕南中国海主权归属及海洋资源开发所产生的争议。其实质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否认我国在南海U形断续线内的主权,从而非法占据并大肆掠夺资源。争议的主要内容有两个:领土主权争议和海洋资源开发权归属。[1]南海问题作为中国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由于其涉及国家主权、历史、法律及敏感的现状,使其成为政治学、历史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南沙群岛地处广阔浩瀚的南海南端。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位于北纬4度到11度30分和东经109度30分到117度50分之间,有230多个岛屿、礁滩和沙洲,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总面积47万平方海里,现属海南省辖区。南沙群岛地处热带,渔业资源特别丰富,富含海藻、海带等热带资源,以及非常可观的海洋能源和盐业资源。此外,南沙还蕴含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估计,南沙西南直到沙捞越的广大地区,是亚洲大陆架3个最大的贮油地区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发现南沙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其中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储量丰富,估计总储量将近二百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发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储量分布在中国海域。 南海诸岛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其主权从来就没有成为过问题。南海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能源问题。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1967年间联合国东南亚大陆礁层探测团提出报告说,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丰富,有210万立方公里的储量,相当于中东各国或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美国亨特号探测船在美国海洋研究所指挥下,曾于1969年6月至8月间,五度在中国南海地区进行探测。根据其探测报告显示,此一海域均以基盘为火成岩的海底山为主,山与山之间均有因沉积物形成的盆地,且盘地边缘均向上尖灭,形成地层封闭。海坪周围的地层封闭,有储积大量油气的可能性。虽然此次探测所用的仅为普通性质的闪电反射法震测,必须做出更详细的地球物理勘测才可确定,但是此项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 第二的层面是南海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和美、日的能源之路。正因为如此,决定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各国对能源――石油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抗不见。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国防的命脉,没有哪个国家会对石油的来源和运输问题视而不见。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主要是因为南海被相信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世界大国美国和地区大国日本、印度等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则主要是因为担心并认为承认中国一直强调的南海地区的主权,中国就会完全控制南海,就会扼住美日的石油命脉;同时也使得他们遏制中国的战略彻底失败。因此,这些大国总是变着法的支持南海周边国家和中国对抗。 我国需要南海地区和平,并南海各国签订《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规定,在南海问题争议解决之前,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并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寻求建立相互信任的途径,包括开展海洋环保、搜寻与救助、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不过《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只是一份政治宣言,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倒是各方领导人一言九鼎的承诺,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军事专家分析指出,按照这个宣言,有关国家今后将不允许再占据南沙群礁并在上面建碉堡、飞机跑道等军事设施。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避免冲突的爆发创造客观条件。南海问题在现阶段,只能依靠外交斡旋和外交技巧进行巧妙周旋,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国家的利益。[4] 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我国在海洋上有着广泛的战略利益,国防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海上。当今的世界以苏东事变为转折,处于重新洗牌的维妙关口,后冷战时期的国际舞台上演的依然是大国博弈。面对多事之秋的南海,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中国是政治舞台上的大国,但还不是强国。而且大国政治中的中国总是遇到警惕的目光。还有,在东盟10+3中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小心有人希望南海地区成为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持消极沉默和无动于衷的态度。国际法中的“领土变更方式”涉及先占、时效、添附、割让、征服以及民族自决、公民投票、收复失地、交换领土等。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先占”、“时效”和“收复失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一种友好的表现,“不以武力相威胁”也同样,但事实上的占有和占领即使是非法的,也有一个时效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成了一种沉默的默认,为避免“默认”和“时效”,要有积极和及时的应对,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坐失“先手”。 海洋军事力量是大国海洋政治博弈的重要筹码。马汉说得明白:“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法律的合理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其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5]海上力量是海洋权利自我实现的工具,特别是自人类进入主权国家时代后,情形更是如此。当然基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爱好和平的传统,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推行和平外交的大背景下,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思维取向一定是冷静的和平的友好的。而不是锋芒毕露、穷兵黩武的。现今中国需要的南海,是和平的南海而不是战争的南海。

  • 索引序列
  •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杂志怎么样啊
  •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杂志怎么样
  •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杂志
  •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cssci
  •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审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