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博客有哪些网站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博客有哪些网站

发布时间: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博客有哪些网站

新浪博客:网易博客:搜狐博客:百度空间:空间:和迅博客:中国博客网:

我是天涯的,不过好像很慢的。可以选择msn的,据说那个不错的。不过天涯的也不错的,人文气息很浓的。

博客中国

sohu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博客有哪些

你好~~~~如果按你那样满分,我觉得新浪可以打95分,网易打90分。其中本人认为网易的博客好操作一些。首先我们可以说一下什么是博客: 1、博客一般特指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④ 2、有人认为博客是指“以网上日记为表达方式,把个人一天所见、所看、所想的东西随意地发表出来,与他人分享、交流。内容就是一个个倒叙排列的日记体帖子,频繁更新并充分利用超链接。” 3、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 博客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博客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 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0版”:旧媒体(old media)→ 新媒体(new media)→ 自媒体(we media)。⑤ 4、《市场术语》中对博客的定义为: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Pyra创始人EvanWilliams认为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洁明了(Brevity)和个性化(Personality)。佩姬·努南的解释是: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⑥ 5、还有人认为:博客是一个“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Dylan Tweney), 博客是新型的“协同媒体”,博客是“不停息的网上旅程”,是“个人网上出版物(社区)”,是“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是“人工搜索引擎”,是“专家过滤器”,是“自组织网络生态”,是“草根记者”……⑦ 中国研究博客这一新生事物的资深人士方兴东,于2002年11月在清华大学的的讲课内容对博客一词有了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和详实的内容。他认为博客概念的三要素是(1)、网页主体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人性的众多“帖子”组成;(2)、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旧的在最下面;(3)、内容可以是各种主题、各种外观布局和各种写作风格,但是文章内容必须以“超链接”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 …… (二)、博客的由来。 最古老的博客原型——NCSA的“What’s New Page”网页(-html),主要是罗列Web上新兴的网站索引,这个页面从93年6月开始,一直更新到1996年6月为止。1994年1月,美国人Justin Hall开办“Justin’s Home Page”(Justin的个人网页),不久里面开始收集各种地下秘密的链接,这个重要的个人网站可以算得上是最早的博客网站之一。 1997年12月,Jorn Barger运行的 “Robot Wisdom Weblog” 第一次使用weblog这个正式的名字。至今,在博客领域,他还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由Matt Haughey发起的社区博客网站Metafilter 虽然被人广为批评,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确是比其他博客网站更有意思。而目前最流行的词汇“blog”,一般公认为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命名的。⑧ +- Blog,是Weblog的简称。 - Weblog,是Web 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 Wide Web;Log,原义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Weblog 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 - 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 博客给人类第一次震撼是“德拉吉报道”,1998年1月17日德拉吉在他的网站上发布了一条消息:“在复印前的最后一分钟,星期六晚上6点,《新闻周刊》抽掉了一个重大新闻。这条新闻注定将动摇华盛顿的地基: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 于是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报道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绯闻的人,德拉吉报道也成为全球有名的新闻媒体。 2003年下半年,博客在中国出现并发展起来。 二、博客的功能。 有人对博客的功能的理解是:“博客撰写的文章不等于个人日记;博客网站也绝非是个人网站。博客可以成为个人媒体、个人网络导航和个人搜索引擎。因此,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是要表达出个人思想,不是要记录个人日常经历;而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精选和记录自己在互联网上看到的精彩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博客精神的核心不是自娱自乐,而是体现出一种高度的利他共享精神,为他人提供帮助与服务。”但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观点,在实践中不具有可操作性。原因如下: 第一,博客们(名词:指人。)的各方面素质是不可预料的,难于保证他们不是自娱自乐,更难保证他们有高度的利他共享精神与为他人提供帮助与服务的精神,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则更难保证。 第二,博客(指网络空间)作为一种新的通讯工具,它更多的是在发挥一种“言 论宣泄渠道”的作用,由于博客本身的虚拟性与公开性,就为大多数人尤其是普通人提供了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寻找到的舞台,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经历、感受……说出来,如果是这样的话,想不写成日记都难。所以将博客理解成是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平台是不甚科学的。博客从产生到今天所引起的一次次轰动就证明了这一点:克林顿的性丑闻、《纽约时报》的总编离职、木子美现象……能说这是为他人服务吗? 笔者对博客功能的理解如下: 第一,它是平民的媒体,它让平民的话语权更有可能得到保证。事实上,博客与BBS、EMAIL等等在本质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在博客上可以行为的事完全可以通过BBS、EMAIL等等行为,只不过通过博客在有些情况下更方便一些而已,这要因人而异,就像有些人喜欢用QQ聊天,而有些人喜欢用MSN一样,只是选择的工具不同而已。 第二,博客的作用并不完全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会进一步导致网络色情的泛滥。网络色情的罪魁祸首并不是博客,或者说不是网络,而是人本身。木子美现象的出现似乎才引起人们对网络色情的高度关注,并且将其归罪于博客。但事实上,在博客来中国之前,在网络上散布的色情工夫比木子美“好”的色情制品比比皆是。为博客判刑无疑是在为网络色情松绑。如今非博客网站的色情“套餐”似乎“非常丰盛,这能愿谁,有一部分人(不仅仅指发布色情内容的人)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第三,博客的舆论监督作用不可忽视。虽然笔者认为博客与其它的网络通讯工具无大的差异,但由于博客一诞生、一成名就是一副揭丑的面目,所以它已经给世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有什么需要揭露的东西就去博客,这是一种不成规范的规范。就像有事就找《焦点访谈》而不找法院一样,博客必然会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 三、对博客的思考。 博客作为网络家族的新成员,虽然只有几周岁,但却引起了很多争议。笔者认为,人类在面对新技术时,一定要冷静,一定要多反思自我。博客带着揭丑的历史使命降生,这也许违背初创者的初衷,但这是不能选择的。博客的产生可能产生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媒体可能再次遭到打击。虽然,可以认为博客是BBS等的变种,但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方式,可能会很有市场,因为它将网络的交互性特征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传统媒体在这方面的劣势与日俱“显”,网络的普及将为传统媒体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 第二,对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的挑战。对于传统保守的中国人来说,不得不将“性”的问题提到议事议程。中国文化使得大部分中国人谈“性”色变,网络迫使中国人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木子美”现象就是对中国传统伦理的挑战。对于“性”,中国人应该摆正心态,不要将其列为“忌讳”的一类话题,要认识到它是人类的天性,要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另外,加强青少年的性教育、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非常重要,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启动这方面的工程,这是值得可喜的。谈“性”并不是抛弃中国的传文化、伦理,而是对它们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社会协调发展。博客使舆论的流通渠道拓宽,反馈更及时,一些人民内部矛盾更容易解决,所以有利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四,为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又提供了一个方便的通讯工具。对于这一点,中国的国家安全部门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抵制这种恶意渗透。 2004年,期待着中国博客的成熟!

博客,仅音译,英文名为Blogger,为Web Log的混成词。它的正式名称为网络日记;又音译为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或者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博客上的文章通常以网页形式出现,并根据张贴时间,以倒序排列。博客是继MSNBBSICQ之后出现的第4种网络交流方式,现已受到大家的欢迎,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入口的网络日记,它代表着新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许多博客专注在特定的课题上提供评论或新闻,其他则被作为个人性的日记。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大部分的博客内容以文字为主,但仍有一些博客专注在艺术、摄影、视频、音乐、播客等各种主题。博客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比较著名的有新浪、网易等博客。

qq,新浪,搜狐,各种门户网站都有

博客,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据张贴时间,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许多博客专注在特定的课题上提供评论或新闻,其他则被作为比较个人的日记。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大部分的博客内容以文字为主,仍有一些博客专注在艺术、摄影、视频、音乐、播客等各种主题。博客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比较著名的有新浪、网易、搜狐等博客。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博客有哪些人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王思斌风笑天我们社工专业经常提这两个人

5百多字吧,应该是

实务方面还不清楚,毕竟起步晚。理论方面以北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华东理工、首都师大、中华女子学院等高校教师较为知名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博客有哪些类型

中国教育博人网,新浪都不错先注册一个用户名------>登录一下--------->填写个人资料,这样就OK了。我注册的名字是yuanyu925,例如这样的博客这就是博客域名,你用这个名字就可以访问博客,也可以将它告诉你的朋友。在博客中用你的名字登录就可以写文章了,建设自己的家园了。步骤:1、打开中国教育人博客网。、点注册。最好把自己的名字加上数字,以免与别人名字导致注册失败。用户名要是英文。博客名字可以是中文。3、拥有后,把自己的域名打在地址栏里,如:就可以访问自己的博客了。4、进入后台。在首页里找登陆窗口,然后输上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5、发表日志。进入后台后,点击发表,出现一个大窗口,在里面写文章和标题。再点发布,就行了。有很多的博客网站的新浪、163、搜狐都提供博客服务的都喜欢的网站注册帐号然后可以开通博客服务,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博客了! 个人感觉163的漂亮点。 新浪的人比较多。

社会工作领域是指社会工作提供专业服务所介人的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领域十分宽广,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儿童及青少年服务我们也可以把它细分为儿童服务、少年服务和青年服务。最基本的儿童服务包括对弃儿、残疾儿童及受虐儿童的援助,对儿童的受教育权的保护,以及对童工的救助,对沾染不良行为的少年儿童的帮助,对青年在恋爱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辅导和帮助等。二、老年人社会服务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帮助老年人解决其面临问题的服务。我国有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相关政策,在落实、落实好这些政策的过程中都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三、妇女社会服务针对女性需要、为了促进女性的正常生活和发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工作。这里的女性包括从女童到成年女性和老年妇女。妇女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女性解决她们面临的、阻止她们正常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另外,女性发展也是社会工作不可忽视的工作领域。在增强女性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增强其处理家庭日常生活及家庭关系的能力等方面,社会工作都可以发挥支持作用。四、残疾人社会工作:康复服务是针对残障人士而开展的、以增强和恢复他们的生理和社会功能为目的的福利服务。残障分为肢体残障和智力残障。康复服务主要是从增强和恢复残障者生理器官功能的角度开展的服务,包括物理治疗和精神康复两部分。服务方式有机构内康复、社区康复和职业康复。五、矫正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对罪犯或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其行为模式,以适应社会生活的服务。六、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优抚医院社会工作、光荣院社会工作、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军休社会工作、烈士褒扬社会工作、军供社会工作七、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社会救助是政府或社会服务机构对物质生活面临危机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物质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现代社会,社会救助主要由政府承担责任,所以它也叫公共救助。社会救助是对因自然、个人及社会等各种原因而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者的救助,其目的是保障当事人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权利。作为一种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的最初级、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社会救助是政府对其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基本的保护。社会救助首要的是向困难人群发放食物、生存物资和金钱,以保障他们免于饥饿、疾病,保障其生命安全。除此之外还应该向他们提供政策的、心理的帮助,增强他们应对生存困境的能力。八、家庭社会工作:九、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是以帮助学生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专业服务。社会工作以其“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平等对待有困难的学生,并采用个别辅导、小组活动等专业方法去帮助学生,可以收到其他方法达不到的良好效果。十、社区社会工作:十一、医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医疗、卫生、保健领域实施的社会工作,与医疗事务相关的、主要在医疗机构内从事的社会工作,也叫医务社会工作。帮助患者有效连接医疗资源;帮助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帮助建立患者与社区之间的良好关系。十二、企业社会工作:在企业中开展的针对职工群体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职工权益的保护问题;协调劳资关系方面;职业生涯设计、职工心理关注提升职工积极性。

去都快

新浪就可以注册免费的博客博客就貌似QQ空间可以写日志啊发照片啊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博客

摘 要: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理论教学与实践督导相脱节、专业价值观与技巧方法割裂、从业人员实际数量与客观需求相差悬殊、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实际社会工作者存在衔接障碍、本土建设与借鉴域外经验存在冲突、地区和专业领域发展不平衡、社会尚未给予足够支持。应当采取如下思路应对挑战:加强实习督导、解决政策瓶颈问题、教育与培训相结合、注重价值观内化、重视本土建设、消除发展不平衡、争取社会认可与支持。关键词:社会工作;挑战;应对思路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在当下中国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起源西方、发展己逾百年的社会工作,由于其在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与构建社会和谐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从2006年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社会工作在政策①教育②和实务③方面发展迅速。然而,从社会工作发展的整体状况以及社会工作的实际效果来看,还不能认为社会工作发展的"春天"己在全国成为现实。事实上,当代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在教育、政策、行业乃至整体发展过程面临诸多挑战。一、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挑战社会工作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督导没有形成一体化体系作为一门实务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的港台地区的社会工作教育,除接受过系统理论教育外,还必须具有相关时长的有专业督导的实务学习。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自从1980年代开始起步,进入90年代后期,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其间,专业师资十分缺乏,大批教师来自非社会工作专业。专业教育出现过于重视理论而忽视实务督导的倾向,其结果导致专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工作教育规律。多数教师由于缺少社会工作一线的督导与实务经验,无法很好地对学生实习进行有效督导。⑴因为实习督导是社会工作教育最为重要的环节,此环节一旦缺失或者效果不好,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价值观就难以内化,专业技巧与方法也会仅停留在书本上。学生在这样的督导下,常常感到茫然与困惑。服务对象和普通民众难以看到专业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实效,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的质疑、怀疑乃至否定。专业社会工作教育的数量及规模与客观需求相差悬殊当代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起步于1980年代后期,经过二十余年发展,专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为高职高专、本科、专业硕士(MSW)等不同层次的教育,近年毕业人数2万,包括2008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通过者以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的毕业生人数,不足30万人。⑵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人才与普通大众的比例测算,我国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要达到300万人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一政策计划将在2020年实现。⑶单从规模而言,当下中国社会工作者的需求缺口巨大。不仅如此,在这当中能够有效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功能、符合当下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者又少之又少。基于此,国家在政策上对专业社会工作者调整为2020年达到145万人,⑷这意味着从现在算起,我国年均要培养不少于10万人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然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必须要符合教育规律,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如何既保持专业教育的质量,又快速提升专业人才的数量,是一个摆在本土社会工作建设面前的难题。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实际社会工作者之间存在衔接障碍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特征常被简称为"教育先行”,也就是说,专业教育推动了政策和行业实践发展。二十余年来,我国各类高校培养了十几万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但是,在2006年之前,这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毕业之际由于全社会没有社会工作专门岗位工作而无法专业对口就业。虽然,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实则覆盖整个社会福利与社会事业的各个领域,然而,直至今日,从全国范围内看,专业社会工作岗位仍然缺失。这些领域的实际从业人员,大多数人并非专业社会工作者出身。这些人员在职业生涯中,拥有丰富的经验,为服务对象提供着实际服务,实际发挥了专业社会工作者应当起到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看,他们是实际的社会工作者。但问题是,这些传统或者实际的社会工作者,在工作理念、方法与技巧上,与专业社会工作者都有很大差别。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是推进中国当下社会工作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技巧及方法存在相互割裂倾向社会工作是专业价值观及技巧、方法高度统一的专业,相互支撑,不可割裂。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方法与技巧的不统一会导致过于重视技巧而忽视价值观内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工专业的核心与灵魂。在当前社会工作教育以及实务当中,常常对专业技巧与方法强调得多,而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并未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实际上,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如果没有强烈的专业价值观的支撑,从业者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面对服务对象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是难以坚持下来的。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专业发展相对内地成熟一些,但也开始反思过于注重专业技巧而忽视社会的问题。除教育外,在政策与行业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前后对服务对象的改变一般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因为这一改变常常难以用一套客观的量化标准测量,所以这一直是各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项目验收的难题。目前各地很多政府的一般做法是要求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项目汇报时需要明确提出个案、小组和社区社会工作的数量。殊不知,这样做会导致一线社会工作者为在完成规定时间内的项目而将注意力集中到运用社会具体工作方法的工作量上。造成的结果是,社会工作者难以将时间和精力致力于在价值观指导下,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有效帮助受助者。这种割裂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和方法技巧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刚刚起步的本土社会工作的长远发展。社会工作本土化与借鉴域外经验之间关系未调适作为舶来品,专业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工业化时期,如何在中国生根发芽,苗壮成长,避免水土不服、生搬硬套,是构建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绕不开的问题。当下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内容基本与世界上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相同,追溯社会工作专业起源,可以发现其专业性与职业化是逐步发展起来。最早开始时就是一些爱心人士在社区做慈善,之后逐步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助人技巧与方法,专业逐渐成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我国港台地区,社会工作的发展都是经过一个比较长的历史发展时期经过长期在各方面的积累才真正成熟起来。例如,社会工作在香港今日己被公认为是一个尊荣的职业,但在香港学习期间,一位香港资深社工专业的老师告诉笔者:在三十年前,社会工作还是一个大多数人不愿从事且社会非常不理解的专业。因此,今日我们在推行社会工作的时候,一定不要把今日他固和地区的社会工作现状作为原因去看,实际上今天的情况正是其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地区和专业领域的发展不平衡随着国家对社会工作在政策层面的推动越来越大,社会工作行业领域发展呈现出个别地区发展迅猛和绝大多数地区发展迟缓的情况。社会工作整体发展形势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和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上海与北京等地区。这些地区不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多,且有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专业机构,政府也相应成立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机构,如北京的社会工作委员会(社会建设办公室)、广东省的社会工作委员会等。与"北上广"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形势多数处于初创阶段,表现有三:一是由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机构资源稀少导致社会工作人才数量缺口大;二是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几乎没有或者成立很少;三是政府专门负责社会工作的机构和人员远不如"北上广"地区多。这些因素导致社会工作在绝大多数地区的支持力量不足。这种社会工作地区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是未来一个时期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此外,社会工作在某些领域推进速度较快,如社区、医院等,但在诸多领域如司法、教育等却推进缓慢。如何在有需要的领域发展专业社会工作,也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问题。社会尚未给予足够认识与支持当下中国社会在客观上非常需要社会工作介入,然而,事实却是社会对社会工作高度不知晓、不了解。一旦社会了解社会工作,情况将大不一样。例如,2010年,"富士康十三跳"事件,当让外界感觉己经一发不可收的时候,深圳市紧急启动应对危机,派驻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最后恢复常态。⑸如果社会可以给社会工作者提供施展专业的机会与平台,假以时日,一定可以显现出与其他方式应对危机、解决问题截然不同的独特成效来。然而,当下社会大众还未认识到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与其独特功能,导致在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无法发挥专业社会工作的润滑剂、缓冲器与安全阔的作用。二、应对思路上述挑战显示当代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冲突与悖论,但也恰恰反映了社会工作在我国正处于全面发展的上升期。针对这些挑战,可从以下思路进行应对。在现有教育体系下,社会工作教育要更加重视实践教育,加强实习督导体系建设社会学和心理学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学科支撑,与这些相对成熟的学科相比,社会工作常常被误认为理论系统性不足,专业独立性不够。但如果深入探究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性,似乎不全在理论方面,而在其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拥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有效性和不可替代的价值。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功能发挥,最主要是做好实践教学,尤其是实习督导。一是区分不同层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面临的具体问题,如高职高专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完善实习督导的模式,本科教育首先要破解学生实习时间太少的教育政策难题,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主要是尽快形成不同于本、专科专业教学模式。二是对于专业教育者,一方面要尽快提升来自外专业的教师专业教育水平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还是要建立专业教师必须积累实践教学经验的制度,让教师在督导学生之前,自己先拥有实务能力。三是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从其入学开始,就要系统培养其从事公益事业的习惯、能力与旨趣,教育单位要尽快形成学生从志愿服务到专业服务以及形成认知、见习与定岗循序渐进的实习模式。在政策制度层面,尽快解决近年来一些制约社会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自从2010年以来,仅在中央层面,就颁布了多个社会工作的政策。关于如何发展中国本土社会工作,这些政策不可谓不全面周密。然而,如何保证专业社会工作发展不随政府工作关注重点转移而成为明日黄花,根本解决之道是推动上述政策的核心变为国家立法内容。从目前的情况看,社会工作立法应当先从国务院行政法规试行,制定《社会工作管理条例》,俟条件成熟后,再由全国人大制定《社会工作法》。此外,要在《国家职业大典》修订过程中落实社会工作者从工人技术岗位到专业技术岗位的定位转换,真正解决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准入与保障问题。最后,进一步发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和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在新时期的行业推动作用,厘清目前在一定程序上存在的交叉职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教育、行业发展方面的不同功能。⑹坚持培训和教育并行,加速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坚持社会工作自身专业的基础上,要兼顾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平衡好两支队伍的关系,取长补短,共同促进社会工作发展。在未来相当一个时期,中国社会客观上需要的社会工作者人数和规模宏大。由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培养教育需要一个过程,难以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发展,所以如何通过培训等方式让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掌握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重要。在当下,要清醒看到,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最高目标应致力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和谐"应当是社会工作专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因此,凡是有助于社会和谐,并且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可发挥独特作用的力量都应当成为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积极力量。社会问题的解决与人的需求满足是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专业社会工作和实际从事社会工作者,完全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形成发展社会工作的合力。更加注重专业价值观内化教育,纠正片面强调技巧、方法的倾向虽然忽视社会工作价值观似乎己经成为世界社会工作发展不容忽视的现象,[7]但当下中国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严重。尽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机构己达300多家,每年培养逾万名的毕业生却只有少量从事社会工作专业。在最需要专业人才的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往往难觅著名高校的社工专业毕业生,虽然这些学生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也非常认同这个专业,但职业选择往往是当前社会认可度高的非专业岗位。这一现象实则折射出当下社工教育对专业价值观教育并未深入,一定意义上,毕业生不能躬身深入社工一线的社工教育不能说是成功的。今后,社工教育要更加重视学生专业价值观内化教育,可以开设专门的价值观课程,同时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育人全程均时刻强调价值观教育。在一线实务机构选择社工时,不仅考查应聘者的专业知识与方法,还要注意其是否真正将价值观内化。在遵循社会工作各国普遍发展规律的同时,探寻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建设道路正因为西方和我国港台地区的专业社会工作己经从实际证明了其在化解人际纠纷、预防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才在新的历史阶段,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以期实现社会和谐。如果仅仅看到别国和地区的社会工作今日在其社会由于职业化和专业化而获得的尊荣,便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国的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己经实现,这种逻辑思维实则是倒果为因的。在中国当下,我们必须付出艰辛努力,在扎实工作的同时要充满创新意识,才有可能探寻到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之路。这就需要:一是要从中国的大传统、小传统和现实中寻找可供借鉴的本土经验与方法。二是在社会工作实际发展中去一点点地累积经验,不断校验外来的理论并使其本土化,避免水土不服。三是在遵循世界社会工作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前提下高度重视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这三地的社会工作发展经验,同时参考韩国等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国家的经验。当然,最终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之路必然是要走自己的道路,发展出适合当下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体系与实践原则。采取分步骤、逐步推进的模式,解决目前社会工作地区和领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国国情复杂,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差异大,因此,开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具体模式不宜整齐划一,而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合各自情况的方式。如在当前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尚未完全解体的情况下,社会工作推动应当先从城市开始逐步到乡村,而推动时应当从大城市逐步过渡到中小城市,农村从迫切且容易开展的领域做起。要采取多种手段,争取专业社会工作获得社会的认可、理解和接纳其他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经验证明: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理解与大力支持。这主要体现在社会给予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只有社会的公益慈善氛围形成,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从事公益事业的局面方能实现,也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事情社会办。此外,虽然可以说"社会工作诉诸很强的人道主义和精神层面的元素,它坚持不受世俗的舒适、荣耀、金钱的诱惑,”⑻但是这不意味着这一职业的从业者不需要体面生活,获得社会尊荣。目前个别地区出现的"社工荒",根本原因还是一线社会工作者的待遇普遍不高,在自己都无法满足基本吃穿住行基本生存情况下,社工如何能安心助人?可以肯定地说,社会对社会工作支持力度决定了社会工作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因此,在目前社会普遍对社会工作尚不知晓和认知的情况下,专业社会工作的政策制定者、教育者和行业从业者要积极向社会普及与宣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其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独特作用。只有社会工作专业共同体一起争取社会给予的专业发展的空间与平台,社会工作专业在解决人的需求问题方面的天然优势才有机会向社会呈现出来。当然,上述应对社会工作发展挑战的思路,关键在于落实。正如挑战并非相互独立一样,应对思路也必须综融起来,符合当下中国时空条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全面安排,合理布局,逐步推进,相信克服这些挑战之际,亦是中国社会工作道路形成之时。(作者: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社会工作教育,民政理论与实务。)注释:①2006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先后颁布了多部有关专业社会工作的法规,详见王杰秀、邹文开主编《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2011-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第2-8页。②根据2013年8月最新一届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年会上发布的数据,目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成员单位已经达320多家,而1994年社工教育协会成立时会员单位仅有20余家。③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多地出现了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以北京、上海和广东为多。参考文献:[1]朱静君-中国社会工作实务纵深[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9-10[2]崔静:我国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已达30万人[EB/OL] [2013-08一13 J [3]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MJ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12[4]中组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19部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 [EB/OL] [2013-08 -28J[5]刘丽波2010年度十大社工事件揭晓[N]公益时报,2011-01 -19[6]徐道稳-社会工作就业准入制度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 :58---65[7]张英阵,许雅惠-译者序:什么是社会工作[ M ] //BRENDA DUBOIS, KARLA KROGSURDMILEY社会工作概论张英阵,译台北:双叶书廊有限公司,2012:2-3[8J弗莱克斯纳-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吗[M] //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十辑)北京: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13 :211

《中国社工时报》(CNSWTimes)目前正处在筹备运作阶段,其目标是办成中国第一份全国性、综合性社会工作类报媒。自运作以来,我们坚守以传播社工理念、弘扬社工精神为己任,倾力打造社会工作领域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平台,为推动中国社工事业的发展努力做出我们一份微薄的贡献。本刊筹备阶段主要以网络为平台,目前集中于博客交流平台。条件允许之后运营筹备网站建设,以及报媒的电子版制作。CNSWTimes,力求第一时间永久免费提供社会工作最新资讯。内容包括北京、上海、深圳、东莞、武汉、青岛等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国际社工业界资讯、求职招聘、资格考试、社工实务、理论研究、社工组织、社工督导等实用信息;同时以博客、QQ群为平台为社工同仁提供便捷的咨询和交流渠道。助人自助、专业服务,社会责任、共建和谐,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社工事业的当下发展作出自己一份微薄的贡献!《中国社工时报》(CNSWTimes)(筹)由“CNSWTimes编辑部”制作,定位为一份独立的社工类电子刊物,每月编制一期,并通过邮件和网站发布。同时,不定期以专刊形式发布某一系列专题。

  • 索引序列
  •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博客有哪些网站
  •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博客有哪些
  •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博客有哪些人
  •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博客有哪些类型
  • 中国社会工作杂志博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