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黄金时代期刊

黄金时代期刊

发布时间:

黄金时代期刊

可以尝试读下 哲学进展 这本期刊

黄金时代  1998~2001  国内的网络书屋大致是在1997后出现的,网易等提供的,为初期书站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那个全民办网的时代,有很多喜欢读书的网民都开办了自己的个人网站。  1998年3月,“文学城”问世,该站点目前月页面浏览人数已超过100万人次,邮件订阅人数达到一万人次。  1998年5月,“黄金书屋”在网上推出,详尽的分类和多方位的信息使该站点现在每天的访问人数大约在3万人左右,邮件的订阅数则接近1万人。  1998年7月10日,“书路”正式创办,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首页日访问量过万的大型文学网站。邮件列表自1999年1月开通后,短短三个月,订户达到5000人次。  初期的网络书站主要以转载为主,版权意识薄弱。部分网站是通过将武侠、言情等实体书扫描到网上来充实网站内容,而更多的网站则是直接从别的站转载。在这种情况下,各站的内容都大同小意。  在这个时期,《大唐双龙》、《星战英雄》等连载作品就成为各书站拉拢读者的杀手锏。很多新读者都是为了追看黄易的《大唐双龙传》而接触互联网,“因为是连载,一个月在香港只出一卷,上网自然成了先睹为快的最佳方式”。哪个站上传的快,哪个站扫校的质量高,哪个书站就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在早期的书站中,卧虎居的校对口碑最好,其收录作品校对之精致,一时成为网友收录的首选。卧虎居在扫校实体书的同时,也在网站上连载的风姿、水龙吟等原创作品。可以说,单论作品质量的话,卧虎居应该是那个时代最好的网络书站。然而,由于收藏作品的总体数量不多,网站的流量始终无法和那些以综合书城相比。反而是采用卧虎居扫较版本的黄金书屋,依靠其海量的作品和详细的分类成为中国大陆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个人站点之一,并在98个人主页大赛上荣获亚军。  当时的网络还处在门户为主时期读者发现新的文学类网站大都是通过雅虎等门户进入,或者是通过各站间的友情链接。友情链接几乎是很多网站发展新成员的唯一方式,新网站进入困难。  在这种大环境下,黄金书屋利用先发优势牢牢占据了网络书站老大的位置。号称“上网读书不识黄金书屋,再称网虫也枉然”。  随着网站的发展,黄金书屋注意到了“对网上原创作品的比重还不够,在书评的重视度上也不够”的问题,办起了“网人原创”专栏,开始了对网络原创的培养。  可以说,以当时黄金书屋的垄断地位来看,只要发展中不犯太大的错误,其他网络书站是很难威胁到它的。  然而,资本的介入改变了命运的轨迹。  1999年12月,多来米中文网以400万人民币的价格收购网易个人网站排行榜中前20位个人网站中的16家。包括黄金书屋、中国足球网、海阔天空下载、笑林广记等国内著名网站。  黄金书屋被收购后,出于版权的考虑,在操作上不敢太放开手脚抄袭复制,很多可读性的作品不能收录其上,但原创又不多,造成读者群逐渐流失,主动让出了网络书站的霸主地位。  几乎是在黄金书屋被收购的同时,博库在美国硅谷成立,并在北京进行大规模招聘。单从国内一家知名图书报纸,新生的博库便一举挖走了十几名编辑记者,其中不少还是该报的骨干人员,此事对当时的整个出版界造成了不小的震动。  因为有美国产业资本而非风险投资的支持,以及资深的书业人士坐镇,博库的前途一度被业界看好。创业之初,博库一连串的推广活动也让人目眩神迷:先是在各大媒体进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继而与中国青年出版社、北大等单位联手,推出“走马黄河”、“敦煌行”等活动,大造声势,后又在大量收购作品电子版权之余,以培养中国的“斯蒂芬・;金”为名,与王朔、陈村等大批作家签约。可以说为了拓展知名度和网站浏览量,博库确实花费了不少心思。  但是,博库所倡导的收费下载与收费阅读精神,在这个免费成为通行法则的互联网争霸年代显得格格不入。盗版风行,其最重要的上游资源――与几乎所有的中文知名作家、作者、学者签约的几千本电子书――的优势也根本没有发挥出来。另外,当时的网络条件也不具备,上网人数少,网速慢且贵,没有便捷的支付条件。  投资商在第一笔投资后,就以盈利模式不现实为由拒绝追加投资。到了2001年底,博库的倒闭宣告了国内第一次ebook收费尝试的失败。  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网络书站的黄金时期也宣告结束。大量初期的网络书站倒闭,幸存的网站也不得不开始想尽办法盈利。

黄金时代刊物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上海《申报》 《申报》是一张历史悠久的老报纸,它于1872年4月30日创刊,由英国人安纳斯托?查美和三位友人共同筹资出版发行的。当时全名为《申江新报》, “申”字常被用来代表上海,于是就缩写成《申报》。《申报》是上海历史上第二个创刊的中文报纸。 创办初期,《申报》聘用举人、秀才为主笔,刻意适合中国读者口味,不刊登西方宗教文章,主要宣传孔孟思想;还针对市民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不少社论,在有限的范围内对某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申报的版面分为新闻、评论、文艺(副刊)和广告,由此奠定了我国中文报纸四大块的基本结构。《申报》的报价十分便宜,每份只要8文铜钱。《申报》除了在上海本地发行,又在杭州设立了分销处,以后又逐渐扩展到其他城市,销量逐步上升。 《申报》锐意革新,创办了许多重大的新闻形式,被载入中国新闻发展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增刊及白话文报之始 从1876年3月30日开始,《申报》增加出版用白话文编写的《民报》两日刊,这是我国报纸有增刊之始,也是中国最早的白话文报。 二、最早的战事通讯员 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1884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战争,《申报》均派记者赴战地采访,连续发回战况报道。这些记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战事通讯员。 三、最早出版的“号外” 1884年8月5日,法国进攻基隆炮台,中法战争爆发。当时上海风传法国舰队正在福州外港集结准备向中国南洋海军开火的消息,人们盼望获得确切消息。8月6日下午6时半,《申报》特派记者从福州发来有关此消息的快电,电文为“驻榕法舰尚无动静”。可是当天的《申报》已出完,为应急,报馆只得于晚7时将这条电文用传单的形式印出,列在报纸的正常编号之外。这是中文报纸最早的“号外”。 四、使用电讯传递新闻之始 1881年12月24日,天津至上海的电报线路架设完成,次年1月16日,《申报》最早利用这条线路传送谕旨。这是我国报纸用电讯传递国内新闻之始。 五、“画报”的出现 此外,《申报》还十分重视新闻插图,后来扩展到出版画报。光绪三年(1877年)五月,报馆出版《寰瀛画报》,共五卷,这是中国最早出版的画报。1884年5月8日创刊附属于该报的《点石斋画报》(旬刊),是中国最早的石印时事画报。 提起《申报》,不能不谈到为《申报》发展作巨大贡献的史量才先生。正是他将《申报》发扬光大,发展成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在他主持办报期间,黄远生、邵飘萍、戈公振、俞颂华等著名记者、编辑都先后在《申报》工作过。 “独立之精神”、“无偏无党”、“服务社会”是史量才办报思想的核心。他生前把世界幸福寄托在完全独立的报纸上,包括经济上的独立,不接受任何政治势力、军阀的津贴,政治上的自主,不听命于任何一个政治集团,不受官方或军阀操纵。正如宋军在《申报的兴衰》一书所说:“史量才和《申报》的无党无偏,不带色彩的独立精神,并不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是这种观点是不以一个政党或集团的利益出发,而是以大多数人民利益出发。”“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是史量才掷地有声的誓言。他认为“报纸是民众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在遭暗杀前不久(1934年10月5日),他曾和俞颂华、黄幼雄说起他的办报,“纯以社会服务为职志,不挟任何主义,亦无任何政治背景”。史量才办《申报》二十二年,始终贯穿着他对报纸独立品格的追求,并以他的办报思想和报业实践丰富、提升了中国新闻史。在他主持办报期间,《申报》度过了早期席子佩的控告危机(损失二十万五千两白银),业务蒸蒸日上。从1912年的发行七千份,五年后(1917年)达到两万份,此后稳步上升,1920年是三万份,1925年突破十万份,1926年突破十四万份,1932年超过十五万份,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 报纸是历史的档案,《申报》经立了近七十年的风雨,它见证了中国从帝制走向民主,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程,经过几代新闻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不断的探索,《申报》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在百年报业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异彩。

蜜雪‧薇琪(Michelle Vickie)是台湾一支二人女子歌唱组合,

《黄金时代》讲述下乡知青王二与陈清扬之间围绕“破鞋”展开的故事。《黄金时代》不长,只有五万来字,算个小中篇。从内容看,这本小说可谓是叛经离道至极,一度被内地定为禁书。由于书中色情内容太多,导致王小波的文章、书籍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退稿。《黄金时代》最早被王小波的导师许倬云教授推荐到台湾的《联合报》,得了中篇小说奖,然后在《联合报》副刊上连载,当年8月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但内地出版一直不顺利。当时王小波的小说已经在朋友圈流传开了,一些热心的人有意出版,先后送到中国戏剧出版社、山西省作协的刊物《黄河》、北岳文艺出版社、《十月》杂志等,但都无法如愿。《黄金时代》很难说是最好的中国小说,但它所表现的人的自由人的心理历程,我觉得是值得去摸索的。更为可贵的是他与莫言余华等人有很大的不同,他是从另一条路走到文学殿堂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条路的风景别具一格。

回答 链接: 提取码: n6sc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希望我的答案对您有所帮助 更多1条 

黄金时代论文

青春,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青春,是人类的希望。的确,青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我记得高尔基说过;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暂的青春,去学无穷的智慧。这一点更是证明了“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所以我时刻牢记这句名言。历史上有很多在人青年时期做出了成功的成绩。从文艺创作上来说,曹禺23岁写出了<<雷雨>>,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作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着<<生活与美学>>是他27岁是出版的学位论文。这篇论文是全世界美学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自然科学上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9岁是发现了单摆定律,29岁发明了空气温度计。牛顿19岁时用实验和理论的方式测量风速,23岁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大王高斯7岁就可以解级数和,17岁提出最小二乘法。24岁开创代数论。这些伟人能有如此大的成就不就正是他们没有虚度青春吗?然而,有的人却没有好好的珍惜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渐渐空虚,他们此时才醒悟;青年时期就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但是时光是不等人的,他们将遗憾终生。一位名人说过;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因虚度而懊恼,也可以走向成功的殿堂。如何度过青春时代,我想每一个青年人都因做出一个清醒的决策。这篇议论文观点明确,开门见山提出了青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观点,接下来主要运用例证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论证层次清晰,结构明朗。论述语言有理有据。

几篇。。。。可以给你参考

黄金时代,刺金时代  一、间离,出戏——真实与虚幻   丹东临死前戏谑地说,很奇怪,我可以说我将要被斩首,我会被斩首,但我却说不了我已经被斩首。时态阻止了表达,语法合理,逻辑正确,可这一切却都将是荒谬的。《黄金时代》开头,我们看见黑白荧幕里,汤唯的特写,她面无表情念着自己的生卒年,在那一刻,我们就陷入了荒谬的境地。我们看见的究竟是谁,是萧红,或者是萧红的鬼魂,或者,根本谁都不是?   《黄金时代》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一方面是纪录片式的;萧红一生认识过的人全体出面,他们在镜头前接受了架空的采访,他们用回忆的口气叙述着他们眼中和记忆里的萧红;然而如果仅此而已,《黄金时代》不过是稀松平常;另一方面在于,这些采访不仅在可行性上就是不存在的荒谬和虚幻,而影片,还进一步将虚幻推到混乱而故作矛盾的境地。“伪纪录片”形式的电影,我记得贾樟柯的《二十四城记》,演员们面对镜头,打破第四堵墙,但他们的目的是伪装真实;《黄金时代》里,有的人看起来很像“记者”恰巧出现在那里,而更多的人,只会提醒你这样的纪实根本是不存在的。   他们在荧幕前说着未来发生的事情,说着未来的某一天,我会将为救人而奔走,未来的某一天,我会死去,从这里开始,我们的故事都已经落幕。这在戏剧舞台上不足为奇,我们早已适应了演员跳出具体情节,直接面向观众讲述——布莱希特开创了间离,并且将这一手法令人恐惧的发散到戏剧舞台的每一个角落,但这些,却在《黄金时代》里构成了极致的荒谬——纪实和冷静的镜头里,时光倒退着反向行进,所有人仿佛都活着,所有人仿佛都死了;我们仿佛在看一部真实的纪录片,甚至都看见了年老的端木蕻良和萧军接受采访;但与此同时,我们都知道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除非有一个上帝,在架空的时空里,集合了所有这些灵魂,展开一场有关萧红的纪念。   当所有的角色走上舞台的时候,我们根本不会考虑他们的真实。我们也许相信,只有他们都死了,他们才有可能以舞台的形式存在——他们首先是文学的,是虚幻的,之后才是来自外部世界的;然而电影从诞生起第一刻,从第一批观众看着飞驰而来的火车惊叫着四处逃散开始,就决定了眼见为实。观念的禁锢终结了影像能够产生刺点的可能,逻辑和真实变成了不可侵犯的法律,唯一能够在法条上戴着镣铐跳舞的方法,就是用故事模糊观众辨别真实的能力。   于是,我们拿《纸牌屋》里的下木总统面对观众的精彩表演来揶揄《黄金时代》“古怪”的间离尝试时,我们忘记了许鞍华根本就没有讲故事。下木总统用独白总结自己的手段,在高速度令人喘不过气的故事节奏中保持观众的关注度和理解;而萧红的朋友们,一个个鬼魅般的经过,用纪录片的新闻镜头沉着脸和我们说话时,我们只感觉荒谬——因为,我们看到的不是纪录片,也不是表演;而是文本的引用,是“引号”被影像化的面影。   文本的引用。这似乎是一个不该出现在这里的学术词汇。但是,《黄金时代》,很多时候就是不该出现在影院里,甚至,不该被当作电影的。   二、影像文本,反电影语法:学术论文   《黄金时代》活该被口诛笔伐,活该三大电影节集体失语,活该票房惨败,活该营销方黔驴技穷。可我在说完这句话时,心态并不是欣欣然的,并非是泄愤的,却是充满敬佩与哀悯的。说许鞍华不会拍电影,这其实不可能;只可惜这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惯例,我们能够理解大师们,曾经拍出好电影好故事的人做他们的实验,他们的颠覆是有道理的,是有价值的,而那些没有证明过自己在故事表达上的能力的人,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不过尽管有这层理解在,许鞍华和李樯的勇气依然是令人心生敬意的;或许不是敬佩,因为这简直是一场纯粹理想主义的,行为艺术式的自杀行为;当你用6000万甚至更多的成本,请来了够级别的电影演员,却不是在拍电影,而是交出了一份177分钟以影像作为格式的学术论文时,况且这还不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论文,而是一篇并不正常的解构学文本。   换句话说,单谈电影,《黄金时代》还不如《小时代3:刺金时代》呢。   何为文本?文本有无数的存在形式,我们身边无处不存在文本,文本不仅仅是文字,没有文字的载体同样可以作为文本;《黄金时代》,就是这样的影像文本。它不是电影,甚至连话剧也不是,它是可以清晰看出章节思路的文学研究,是历史事实汇聚起来的织物与交叉游戏,是真正跳跃着的,会流动的文本。吐槽演员们只会朗诵萧红原文的人忽略了他们被所谓的“情绪”所蒙蔽,被“蕴涵”绑架的事实,而看不见文本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形式——演员只有放空大脑念出这些文字,文本的魅力才有可能展现出来。换句话说,《黄金时代》简直就是德勒兹的《反俄狄浦斯》,是罗兰•巴尔特的《S/Z》,是福柯未完成的《性经验史》——总而言之,是一部反传统的,解构主义的,同时无比严肃而真诚的学术研究文本。   《黄金时代》是反电影语法的。好莱坞早为全世界电影设定了一套绝妙的叙事神话模式,这个模式源远流长,就是《伊利亚特》,就是人类对于故事情节最基本也是最深邃的追求。你们说许鞍华和李樯不懂这电影编剧的最基本入门课,我是不信的。我看到的是固执,不是感情的固执,而是学术的固执:最简单的例子,萧红在香港去世,电影中从端木争吵后离开,到病床上遭遇炮击,到手术台上坚持签字,到第一次转院,到回光返照喝汤,一直有无数回肠荡气的情节性笼罩在这里,选择任何一个情节触发点完成萧红去世的结局,都宛若史诗——然而许鞍华和李樯选择了史实,选择了历史——萧红在第三次转院时独自一人死去,没有故事,没有铺垫,她突然死了,死得毫无高潮,死得令人疲倦厌烦,尤其是在结局已经为观众熟知注定,时长已经来到三个小时的时刻;从观影角度看,她甚至早该死了,拖到现在简直是一种反电影,笨拙愚蠢的行为——然而历史就是这样的,学术不是戏剧。   不仅仅如此。我们津津乐道的萧红人生中的转折与变故,当我们饶有兴味的期待许鞍华给我们一个电影解读时,比如在上海萧红萧军的关系裂痕,呈现在荧幕上的居然是白朗和罗烽以研究文学史的口气对观众说道,此处没有记载,我们也无从得知。——至此,我们再也不能幻想《黄金时代》是一部电影了,它根本就是一部文学史著作;那些“被采访者”出现在荧幕上时,本质上相当于一个“引号”,一个“脚注”,一个不知从哪里摘抄来的资料引用。而关键在于,它又不是纪实的,那些被“引用”的作家根本没有说过这些话,这一切都是一场专属于作者自己,专属于文本的自我嬉戏——这场嬉戏,在讲述萧红萧军分手缘由一场中,又彻底用一种颠覆式的戏剧化再现手法,彻底坐实了文本的狂欢式嬉闹;端木说的,萧军说的,以及萧红说的,三场自我矛盾的戏被揉在一起,根本不在乎对比,不在乎矛盾,不在乎逻辑,只在乎存在,以及存在造成的悖论和自我消解。   这是一部影像格式的学术研究文本,名字或许应该叫作《萧红生平的口述史研究》,出自一名解构主义学者,平生最擅长的,就是用文本模糊一切意义,然后自嗨到失去意识。可观众呢?可电影观众呢?他们都被抛弃了。不能指责我们的市场和观众抛弃了《黄金时代》,而是《黄金时代》主动抛弃了他们的受众;文艺青年走开,学术青年进来——对了,那些传统学术青老年也走开,我只要那些“不负责任的”,“解读过度的”,“展现自己而不是研究作者本身的”。   三、什么时代,谁的黄金时代?   我们的问题其实是,作为一部学术研究文本,你说的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电影的营销方恐怕已经绞尽脑汁,黔驴技穷了,以至于他们居然在电影海报上打出了跟卖房地产水平差不离的“自由”体文案,为天下一笑。   “这是我的黄金时代!”这是王二和陈清扬。   “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这才是萧红。   然而我们却总以为,营销方这么以为,看电影的人这么以为,不看电影的人也这么以为;可萧红和王二是不一样的。萧红总是迟疑的,总是被动的;但是这种被动,却又是建立在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的短暂时光是她的“黄金时代”,而那个所谓的“黄金时代”,对于那个时代的所有作家来说,却都根本没有到来。   这就是这部电影在表意上最大的吊诡——我们来到电影院,文化研究者们来到电影院,都是从最内心就认同了营销方构建的神话模式:民国,那个自由的,独立的,知识分子傲人风骨的,文化气息浓重的黄金时代。可是许鞍华是这么说的吗?不是。她本质上用了一种极其女性化的视角,和官方意识形态达成了诡异的一致:那个“黄金时代”,至少在萧红的一生中,很少,或许根本没有到来。本片的政治倾向又红又专,令人难以置信是香港导演所为,丁玲、萧军、胡风这一批作家在政治上的风波被完全忽略,乃至于美化,但这些忽略并不是被迫的,只不过因为不是重点而已;重点是萧红,永远是那个没有倾向的萧红。   当你的目的和追求十分简单的时候,往往就是最难满足的时候。萧红说,我只是想有个好的环境,有足够的时间好好写点东西。她一生都没有完成这个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许鞍华是模糊掉了萧红本身作家身份在叙事上的必要性,仅仅赋予其文本意义;而在整体的架构上,萧红却是一个被时代裹挟,不等梦想达成半途殒命的符号,属于他的,属于万千作家的,属于我们心中的“黄金时代”,飘渺而看不见踪迹——而这一切完全不需要到影片的最后才知道,早在影片进行到一半时,就由王志文饰演的鲁迅一语道破。   鲁迅先生在电影里抽着烟说,我们面前的是最深切的绝望,这种绝望无时不刻不在折磨着战士们。   然而萧红却根本不是战士,也并非有鲁迅式的绝望。她说她不懂政治,不懂战争,她只会写东西,只要一个安定的环境写写东西——或许这才是许鞍华为什么选择她。影片里也不厌其烦地说了,甚至在影片结尾用了三段极其拙劣的纪录采访(这三段拙劣的,“真纪录片”式的片段严重破坏了全片出色的伪纪录片风格)去加重描述这点——唯一一个在抗战时期,不去写抗日救亡题材文学的萧红,以一部反时代的《呼兰河传》,最终超越了时代,成为了那个对立于萧军,端木蕻良这些时代牺牲品的超越者。   萧红的珍贵在于,她是反时代的,她是个多么矫情敏感单纯白纸一样的灵魂啊,时代对她来说没有意义,她存在只为了写作和她的文字,仅此而已。而所谓的“黄金时代”,不仅对于萧红来说并不存在,对于所有的作家来说,对于那些被时代裹挟,被时代身不由己,或者主动选择时代的作家而言,同样不过是一个心上的乌托邦。   归根到底,当睿智的人说,萧红的故事有什么好拍的,萧红有什么资格代表那个时代时,我们也许忘记了,恐怕许鞍华和李樯选择萧红,选择“黄金时代”这个名字,首先是因为萧红不代表时代,其次,那个时代无论如何,也不会是“黄金”的,而只是一个吞噬人生的不仁上帝——当然这一切,许鞍华表现得好不好,说得对不对,这层意义能不能被理解,众说纷纭。对我来说,她做了很多,但是没有做好;很难,或许永远也做不好;但至少有一点,她做的不是观众们期待的,那么她怎么做,都不会让观众满意。   在众多我对《黄金时代》的遗憾里,最大的遗憾是我没有看到那个我心目中的呼兰河。对于《黄金时代》这样的学术文本来说,呼兰河的意义不在于本身那苍凉而心颤的美,而在于它不与时代合作的人性之光、那颠覆史册的文学史意义。   但我们还记得《呼兰河传》的结尾吗?录在这里,作为文章的结束,不要有任何的感情和预设,我们静静的看着这个文本。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听说有二伯死了。   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   至于那磨房里的磨官,至今究竟如何,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黄金时代》杂志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A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千克,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岁—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千米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千米。 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苦不迭之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得酸痛的双肩,轻松得又说又笑起来。可惜,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孩背包不但精神焕发,还千方百计让她开心。他们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尽管有男孩子照顾,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公里的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B 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下午,风雨交加,草原变得更难走了,踩下去便是一脚泥水。 当晚7点,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大井梁。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篷,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内蒙古的孩子生起了篝火。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饭没了,屈有何用? 第二天早饭后,为了锻炼寻路本领,探险队伍分成10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现成的路,他们只能凭着指南针和地图探索前进。如果哪一组孩子迷失了方向,他们将离大队人马越来越远,后果难以预料。 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孙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中日两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何等的不同!我们常常抱怨中国的独生子女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这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呢? C 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 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 “天空蓝不蓝?” “蓝!” “你们还来不来?” “来!” 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哪!这就是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在这群日本孩子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社会。 据悉,这次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孩子到中国探险的活动得到日本的广泛支持。政府和新闻机构、企业不仅提供赞助,政界要员和企业老板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探险队。许多教授、工程师、医生、大学生、小学教师自愿参加服务工作。活动的发起者、该团体的创始人河边新一先生与其3位女儿都参加了探险队的工作。他们的夏令营向社会公开招生,每个报名的孩子需交纳折合7000元人民币的日元。一句话,日本人愿意花钱送孩子到国外历险受罪。 D 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喝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 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只习惯于指挥别人。 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 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第一,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要培养的是什么人?光讲大话空话行吗?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只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还面临一个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是布道式的,还是野外磨练式的?敢不敢为此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许多人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可一让他们举办或让送自己的孩子来,却都缩了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 是的,一切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想一想,这个现实的矛盾说明了什么。 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 作者: * 2007-1-10 13:01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夏令营中的较量 》原文: 永远的较量——中日少年探险夏令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93年第2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题为《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缩写稿《我们的孩子是日本人的对手吗?》发表于1993年7月号《黄金时代》杂志,经同年11期《读者》杂志全文转载,文章标题改为《夏令营中的较量》(以下简称《较量》)广为传播。 《较量》的发表如石破天惊,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强烈震动。他们纷纷发表看法,采取对策,以极大的努力改变教育的失误。在大讨论和大争论中,《夏令营中的较量》中的某些细节也得到更正,如孩子负重实为10千克,至少行进23—29千米路,乡田实为日方队长,并非议员等等。但此文内容是属实的,并在教育部的调查中得到证实。 讨论中,也有不少父母不以为然。有位独生女的父亲担任某报副总编辑,发表长篇文章批判《较量》;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教授,发表批判《较量》的诗歌,说我:“抑扬文字没心肝”,“武后焉能贬牡丹”。 在争论中,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究竟对今天的孩子了解多少?是否应听听孩子的评论? 我想起了对第一届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采访。1992年在青岛举办的那次活动中,中日孩子之间的鲜明对比,与草原夏令营惊人地相似。 我问一个13岁的北京男孩:“你们与日本孩子相比怎么样?”男孩子坦率地摇头,说:“不如他们勇敢,也不比他们能干。”“这是为什么呢?”听我这么问,北京男孩脱口答道:“遗传呗!”见我愣住了,他解释说:“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上一个好学校,让我住在姥姥家。姥姥有‘三不准’:刀不让动,电不让动,火不让动。我长这么大,连火柴都很少划,家炊都不会,怎么会野炊呢?”他叹了口气,不服气地说,“不是我们不想干,是我们不会干,长这么大谁让我们干过野外探险?我们从来没干过的事情怎么会呢?” 我顿时明白了:草原上的较量不仅仅是中日孩子之间的较量?也是两国成年人的较量,那是两国的教育在较量! 草原夏令营之前的一个中午,77个日本孩子到了天安门广场。日方领队给每人发20元人民币,说:“现在自由活动,3至5人一组,买一顿晚餐,下午4点半回来集合,走吧。”中方工作人员担心起来,提醒道:日本孩子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万一回不来怎么办?不料,日方领队轻松地回答:“回不来也是锻炼,探险从这里开始了!”试想,带孩子外出时,哪一位中国教师敢这样做?又有哪一位父母放心老师这样做?因此,孩子以“遗传”二字评论中国的溺爱教育,可谓入木三分。 溺爱似乎是为孩子好,实质上是不了解孩子也不尊重孩子的典型做法,是对儿童意志与权利的一种剥夺。可是,极少有父母想到这一层。因此,“包”字成了传统,一代一代“遗传”下来,造就了一代代动手能力和风险意识都相当差的中国人。 有的同志说:“吃苦对孩子有什么意义呢?这些孩子的父辈大都下过乡,苦头吃得还少吗?可到头来终究是被耽误的一代。吃苦并不能换来现代化,对于一代孩子来说,吸收更多的现代化知识,培养现代化的意识才是更为重要的。与其花那么大劲让孩子们在荒山野地里吃苦受累,还不如将夏令营办到香港、日本去,让他们亲眼见识一下什么是现代化,不是更有收获吗?”看看周围的现实,我们会非常清楚,这段话颇有代表性,它代表了一种爱心和思想。 譬如,不少父母对孩子常念叨这样一句话:“只要你能学习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做。”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导向之下,少年儿童的整体素质表现出明显的缺陷,特别突出地表现在生存意识、实践能力、意志品格等方面。据天津对1500名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9%的学生长期由父母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据新华社1994年3月24日消息,头年10月,长春市曾对104辆接送孩子上学的公车牌号通过媒介曝光,近日此风重新抬头。该市再次对47辆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公车进行曝光,并制定了《关于严肃查处用公车接送学生下学的暂行规定》。读者明察,这岂止一个长春市的问题,而娇宠孩子的做法又何止公车接送一种。

报纸选文学的,《每周文摘》之类的,杂志的话,《读者》《商界》都很不错,额外再给你推荐一本杂志《GEEK》极客。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A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千克,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岁—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千米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千米。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苦不迭之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得酸痛的双肩,轻松得又说又笑起来。可惜,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孩背包不但精神焕发,还千方百计让她开心。他们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尽管有男孩子照顾,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公里的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B 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下午,风雨交加,草原变得更难走了,踩下去便是一脚泥水。当晚7点,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大井梁。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篷,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内蒙古的孩子生起了篝火。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饭没了,屈有何用?第二天早饭后,为了锻炼寻路本领,探险队伍分成10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现成的路,他们只能凭着指南针和地图探索前进。如果哪一组孩子迷失了方向,他们将离大队人马越来越远,后果难以预料。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孙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中日两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何等的不同!我们常常抱怨中国的独生子女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这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呢?C 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天空蓝不蓝?” “蓝!”“你们还来不来?” “来!”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哪!这就是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在这群日本孩子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社会。据悉,这次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孩子到中国探险的活动得到日本的广泛支持。政府和新闻机构、企业不仅提供赞助,政界要员和企业老板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探险队。许多教授、工程师、医生、大学生、小学教师自愿参加服务工作。活动的发起者、该团体的创始人河边新一先生与其3位女儿都参加了探险队的工作。他们的夏令营向社会公开招生,每个报名的孩子需交纳折合7000元人民币的日元。一句话,日本人愿意花钱送孩子到国外历险受罪。D 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喝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只习惯于指挥别人。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第一,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要培养的是什么人?光讲大话空话行吗?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只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还面临一个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是布道式的,还是野外磨练式的?敢不敢为此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许多人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可一让他们举办或让送自己的孩子来,却都缩了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是的,一切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想一想,这个现实的矛盾说明了什么。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 A 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千克,匆匆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岁—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千米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千米。 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苦不迭之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得酸痛的双肩,轻松得又说又笑起来。可惜,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孩背包不但精神焕发,还千方百计让她开心。他们打打闹闹,落在了日本孩子的后面。尽管有男孩子照顾,这位漂亮女孩刚走几公里的路就病倒了,蜷缩一团瑟瑟发抖,一见医生泪如滚珠。于是,她被送回大本营,重新躺在席梦思床上,品尝着内蒙古奶茶的清香。 日本孩子也是孩子,也照样生病。矮小的男孩子黑木雄介肚子疼,脸色苍白,汗珠如豆。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包他不放,让他坐车更是不肯。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怎么回去向教师和家长交待?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大口大口地喘息!只过了一会儿,他又爬起来继续前进了。 B 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下午,风雨交加,草原变得更难走了,踩下去便是一脚泥水。 当晚7点,队伍抵达了目的地——大井梁。孩子们支起了十几顶帐篷,准备就地野炊和宿营。内蒙古的孩子生起了篝火。日本孩子将黄瓜、香肠、柿子椒混在一起炒,又熬了米粥,这就是晚餐了。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饭没了,屈有何用? 第二天早饭后,为了锻炼寻路本领,探险队伍分成10个小组,从不同方向朝大本营狼宿海前进。在茫茫草原上,根本没有现成的路,他们只能凭着指南针和地图探索前进。如果哪一组孩子迷失了方向,他们将离大队人马越来越远,后果难以预料。 出发之前,日本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驱车赶来,看望了两国的孩子。这时,他的孙子已经发高烧一天多,许多人以为他会将孙子接走。谁知,他只鼓励了孙子几句,毫不犹豫地乘车离去。这让人想起昨天发生的一件事:当发现道路被洪水冲垮时,某地一位少工委干部马上把自己的孩子叫上车,风驰电掣地冲出艰难地带。 中日两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何等的不同!我们常常抱怨中国的独生子女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这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呢? C 日本孩子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日两国孩子胜利抵达了目的地狼宿海。 当夏令营宣告闭营时,宫崎市议员乡田实先生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77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 “天空蓝不蓝?” “蓝!” “你们还来不来?” “来!” 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哪!这就是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精神吗?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在这群日本孩子身后,站着的是他们的家长乃至整个日本社会。 据悉,这次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孩子到中国探险的活动得到日本的广泛支持。政府和新闻机构、企业不仅提供赞助,政界要员和企业老板还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参加探险队。许多教授、工程师、医生、大学生、小学教师自愿参加服务工作。活动的发起者、该团体的创始人河边新一先生与其3位女儿都参加了探险队的工作。他们的夏令营向社会公开招生,每个报名的孩子需交纳折合7000元人民币的日元。一句话,日本人愿意花钱送孩子到国外历险受罪。 D 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心中压上沉甸甸的问号。 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神态很轻松,但留给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 刚上路时,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的背包却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点吃的。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便把水喝光、干粮吃尽,只好靠别人支援,他们的生存意识太差! 运输车陷进了泥坑里,许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当惯了“官儿”,从小就只习惯于指挥别人。 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方大人批评他们:“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这些中国孩子反应很麻木。 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都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了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国孩子却走一路丢一路东西…… 短短的一次夏令营,暴露出中国孩子的许多弱点,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问题。第一,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要培养的是什么人?光讲大话空话行吗?每个民族都在培养后代,日本人特别重视生存状态和环境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加公德;我们呢?望子成龙,可是成什么龙?我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只能使他们失去生存能力。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第二,同样是少年儿童组织,还面临一个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是布道式的,还是野外磨练式的?敢不敢为此承担一些风险和责任?许多人对探险夏令营赞不绝口,可一让他们举办或让送自己的孩子来,却都缩了回去,这说明了什么呢? 是的,一切关心中国未来命运的人,都值得想一想,这个现实的矛盾说明了什么。 全球在竞争,教育是关键。假如,中国的孩子在世界上不具备竞争力,中国能不落伍? 作者: * 2007-1-10 13:01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夏令营中的较量 》原文: 永远的较量——中日少年探险夏令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93年第2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题为《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缩写稿《我们的孩子是日本人的对手吗?》发表于1993年7月号《黄金时代》杂志,经同年11期《读者》杂志全文转载,文章标题改为《夏令营中的较量》(以下简称《较量》)广为传播。 《较量》的发表如石破天惊,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强烈震动。他们纷纷发表看法,采取对策,以极大的努力改变教育的失误。在大讨论和大争论中,《夏令营中的较量》中的某些细节也得到更正,如孩子负重实为10千克,至少行进23—29千米路,乡田实为日方队长,并非议员等等。但此文内容是属实的,并在教育部的调查中得到证实。 讨论中,也有不少父母不以为然。有位独生女的父亲担任某报副总编辑,发表长篇文章批判《较量》;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教授,发表批判《较量》的诗歌,说我:“抑扬文字没心肝”,“武后焉能贬牡丹”。 在争论中,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究竟对今天的孩子了解多少?是否应听听孩子的评论? 我想起了对第一届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采访。1992年在青岛举办的那次活动中,中日孩子之间的鲜明对比,与草原夏令营惊人地相似。 我问一个13岁的北京男孩:“你们与日本孩子相比怎么样?”男孩子坦率地摇头,说:“不如他们勇敢,也不比他们能干。”“这是为什么呢?”听我这么问,北京男孩脱口答道:“遗传呗!”见我愣住了,他解释说:“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上一个好学校,让我住在姥姥家。姥姥有‘三不准’:刀不让动,电不让动,火不让动。我长这么大,连火柴都很少划,家炊都不会,怎么会野炊呢?”他叹了口气,不服气地说,“不是我们不想干,是我们不会干,长这么大谁让我们干过野外探险?我们从来没干过的事情怎么会呢?” 我顿时明白了:草原上的较量不仅仅是中日孩子之间的较量?也是两国成年人的较量,那是两国的教育在较量! 草原夏令营之前的一个中午,77个日本孩子到了天安门广场。日方领队给每人发20元人民币,说:“现在自由活动,3至5人一组,买一顿晚餐,下午4点半回来集合,走吧。”中方工作人员担心起来,提醒道:日本孩子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万一回不来怎么办?不料,日方领队轻松地回答:“回不来也是锻炼,探险从这里开始了!”试想,带孩子外出时,哪一位中国教师敢这样做?又有哪一位父母放心老师这样做?因此,孩子以“遗传”二字评论中国的溺爱教育,可谓入木三分。 溺爱似乎是为孩子好,实质上是不了解孩子也不尊重孩子的典型做法,是对儿童意志与权利的一种剥夺。可是,极少有父母想到这一层。因此,“包”字成了传统,一代一代“遗传”下来,造就了一代代动手能力和风险意识都相当差的中国人。 有的同志说:“吃苦对孩子有什么意义呢?这些孩子的父辈大都下过乡,苦头吃得还少吗?可到头来终究是被耽误的一代。吃苦并不能换来现代化,对于一代孩子来说,吸收更多的现代化知识,培养现代化的意识才是更为重要的。与其花那么大劲让孩子们在荒山野地里吃苦受累,还不如将夏令营办到香港、日本去,让他们亲眼见识一下什么是现代化,不是更有收获吗?”看看周围的现实,我们会非常清楚,这段话颇有代表性,它代表了一种爱心和思想。 譬如,不少父母对孩子常念叨这样一句话:“只要你能学习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你做。”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导向之下,少年儿童的整体素质表现出明显的缺陷,特别突出地表现在生存意识、实践能力、意志品格等方面。据天津对1500名中小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9%的学生长期由父母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4%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据新华社1994年3月24日消息,头年10月,长春市曾对104辆接送孩子上学的公车牌号通过媒介曝光,近日此风重新抬头。该市再次对47辆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公车进行曝光,并制定了《关于严肃查处用公车接送学生下学的暂行规定》。读者明察,这岂止一个长春市的问题,而娇宠孩子的做法又何止公车接送一种。

黄金时代投稿

青岛出版社少儿期刊中心,你直接搜青少期刊就行,这个青少读物很多,应该比较容易刊登吧

一些适合高年级学生投稿的报刊地址  《花季·雨季》顿号编辑:  《新空间》钟丽君编辑:  《小记者》李孟编辑:   《小记者·阳光女生》林夕编辑:linxi_  《花样年华》陈启辉主编:xsdwh-  《城市女孩》编辑部主任骆洪亮:yazi-  《华夏少年》张超编辑: hxsn_  《美少女》阿若编辑:  《少女》陶陶编辑:  《少男少女》编辑部主任:  《中学时代》海沫编辑:  《校园朋友》编辑部主任孔琪:  《男孩女孩》常佳:cj_  《阳光部落》葛云紫编辑:  《阳光部落》编辑崔澍:  《青少年文汇》张剑峰编辑:029-3790973  《花蕊》中学生杂志:  《好同学》主编玉晶亿: 029—4287329  《黄金时代·少年版》秦苑菲编辑:  《年轻人·中学生必读》周薇编辑:  《成长》赖春晖编辑:  《花季雨季》夏日冰川:   《高中生》:  《课堂内外·高中版》:  《中国校园文学》谷美珏编辑:  《读友》张漫编辑:020-38486120  《中学生读写》 四川成都盐道街3号 610012主编:刘志贵  《青少年日记》山西太原双塔寺街124号 030012主编:刘佰生  《语数外学习》湖北武汉武珞路9号 430060语文编辑:张劲  《初中生优秀作文》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安定街225号 150016主编:于波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主编:曹增渝 高杨  《作文》河南郑州农业路73号 450002主编:牛雅杰  《中学生作文指导》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主编:李硕  《语文快餐》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花园街158号 150001副主编:王爱琳  《初中生作文》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250014主编:张蕾  《中学生》 北京市东四12条21号 100708主编:孙惟亮  《中国校园文学》北京金台里17号 100026主编:周祥  《青少年文学》河北保定市园南街1号市府综合楼四段二层 071000主编:郭湛芳  《语文周报(初中版)》河北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5号 050091编辑:贺向东  《语文报》山西临汾山西师大院内 041004主编:齐峰  《山东青年报》济南英雄山路2号 250002主编:刘剑峰  《青年知识报》辽宁省本溪市东明路18号 117000 夏容雪  《初中生周报》河北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15号 050071  《作文周刊》山西临汾东关街141号 041000主编:马作楫  《学习报》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主编:王宇鸿  《新作文》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编辑:孟绍勇  全国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青岛市延安路90号 266023 李宜祯  《作文评点报》吉林省四平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0主编:于立君  《三角洲》江苏省南通文峰路5号 226001主编:林启桢 编辑:沈婵媛  《初中生写作》黑龙江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 110003编辑:杨霞 杨学兰  《小伙子》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 310006编辑:吴永安  《中学生报》济南南圩门外街8号 250011 编辑部主任:崔琳 副主任:沈冬  电子信箱: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张店柳泉路北首 255006  《淄博日报·教育周刊》张店北西六路20号 255022  《校园文化》张店区西五路19号 255048 编辑:张吉顺  《中学生博览·作文与考试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主编:王成贵  《中学生博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编辑:高亮  《萌芽》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200040 主编:赵长天  《少年文艺》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主编:沈振明  《儿童文学》北京东四路12条21号 100708 主编:徐德霞  《读写训练》河北石家庄新石南路247号 050091 主编:李一行 赵永海  《中学语文园地》河南开封明伦街85号 475001 主编:李建伟  《美文(少年版)》陕西西安2号信箱 710004 主编:穆涛 何漫  《作文成功之路》黑龙江大庆市东风新村 163311 主编:王浴海  《聪明泉》江西南昌宏都中大道248号115室 330046 孔富堂  《家教周报》江苏南京市建邺路66号 210004 编辑:戴中恺  《中华少年写作精选》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100705 执行主编:王干  《少年智力开发报(初一版)河北石家庄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总编:王希文 《中学生读写》 四川成都盐道街3号 610012主编:刘志贵  《青少年日记》山西太原双塔寺街124号 030012主编:刘佰生  《语数外学习》湖北武汉武珞路9号 430060语文编辑:张劲  《初中生优秀作文》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安定街225号 150016主编:于波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主编:曹增渝 高杨  《作文》河南郑州农业路73号 450002主编:牛雅杰  《中学生作文指导》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主编:李硕  《语文快餐》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花园街158号 150001副主编:王爱琳  《初中生作文》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250014主编:张蕾  《中学生》 北京市东四12条21号 100708主编:孙惟亮  《中国校园文学》北京金台里17号 100026主编:周祥  《青少年文学》河北保定市园南街1号市府综合楼四段二层 071000主编:郭湛芳  《语文周报(初中版)》河北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5号 050091编辑:贺向东  《语文报》山西临汾山西师大院内 041004主编:齐峰  《山东青年报》济南英雄山路2号 250002主编:刘剑峰  《青年知识报》辽宁省本溪市东明路18号 117000 夏容雪  《初中生周报》河北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15号 050071  《作文周刊》山西临汾东关街141号 041000主编:马作楫  《学习报》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主编:王宇鸿  《新作文》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编辑:孟绍勇  全国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青岛市延安路90号 266023 李宜祯  《作文评点报》吉林省四平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0主编:于立君  《三角洲》江苏省南通文峰路5号 226001主编:林启桢 编辑:沈婵媛  《初中生写作》黑龙江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 110003编辑:杨霞 杨学兰  《小伙子》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 310006编辑:吴永安  《中学生报》济南南圩门外街8号 250011 编辑部主任:崔琳 副主任:沈冬  电子信箱: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张店柳泉路北首 255006  《淄博日报·教育周刊》张店北西六路20号 255022  《校园文化》张店区西五路19号 255048 编辑:张吉顺  《中学生博览·作文与考试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主编:王成贵  《中学生博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编辑:高亮  《萌芽》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200040 主编:赵长天  《少年文艺》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主编:沈振明  《儿童文学》北京东四路12条21号 100708 主编:徐德霞  《读写训练》河北石家庄新石南路247号 050091 主编:李一行 赵永海  《中学语文园地》河南开封明伦街85号 475001 主编:李建伟  《美文(少年版)》陕西西安2号信箱 710004 主编:穆涛 何漫  《作文成功之路》黑龙江大庆市东风新村 163311 主编:王浴海  《聪明泉》江西南昌宏都中大道248号115室 330046 孔富堂  《家教周报》江苏南京市建邺路66号 210004 编辑:戴中恺  《中华少年写作精选》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100705 执行主编:王干  《少年智力开发报(初一版)河北石家庄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总编:王希文 《中学生读写》 四川成都盐道街3号 610012主编:刘志贵  《青少年日记》山西太原双塔寺街124号 030012主编:刘佰生  《语数外学习》湖北武汉武珞路9号 430060语文编辑:张劲  《初中生优秀作文》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安定街225号 150016主编:于波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主编:曹增渝 高杨  《作文》河南郑州农业路73号 450002主编:牛雅杰  《中学生作文指导》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主编:李硕  《语文快餐》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花园街158号 150001副主编:王爱琳  《初中生作文》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250014主编:张蕾  《中学生》 北京市东四12条21号 100708主编:孙惟亮  《中国校园文学》北京金台里17号 100026主编:周祥  《青少年文学》河北保定市园南街1号市府综合楼四段二层 071000主编:郭湛芳  《语文周报(初中版)》河北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5号 050091编辑:贺向东  《语文报》山西临汾山西师大院内 041004主编:齐峰  《山东青年报》济南英雄山路2号 250002主编:刘剑峰  《青年知识报》辽宁省本溪市东明路18号 117000 夏容雪  《初中生周报》河北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15号 050071  《作文周刊》山西临汾东关街141号 041000主编:马作楫  《学习报》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主编:王宇鸿  《新作文》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编辑:孟绍勇  全国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青岛市延安路90号 266023 李宜祯  《作文评点报》吉林省四平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0主编:于立君  《三角洲》江苏省南通文峰路5号 226001主编:林启桢 编辑:沈婵媛  《初中生写作》黑龙江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 110003编辑:杨霞 杨学兰  《小伙子》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 310006编辑:吴永安  《中学生报》济南南圩门外街8号 250011 编辑部主任:崔琳 副主任:沈冬  电子信箱: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张店柳泉路北首 255006  《淄博日报·教育周刊》张店北西六路20号 255022  《校园文化》张店区西五路19号 255048 编辑:张吉顺  《中学生博览·作文与考试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主编:王成贵  《中学生博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编辑:高亮  《萌芽》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200040 主编:赵长天  《少年文艺》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主编:沈振明  《儿童文学》北京东四路12条21号 100708 主编:徐德霞  《读写训练》河北石家庄新石南路247号 050091 主编:李一行 赵永海  《中学语文园地》河南开封明伦街85号 475001 主编:李建伟  《美文(少年版)》陕西西安2号信箱 710004 主编:穆涛 何漫  《作文成功之路》黑龙江大庆市东风新村 163311 主编:王浴海  《聪明泉》江西南昌宏都中大道248号115室 330046 孔富堂  《家教周报》江苏南京市建邺路66号 210004 编辑:戴中恺  《中华少年写作精选》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100705 执行主编:王干  《少年智力开发报(初一版)河北石家庄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总编:王希文 《中学生读写》 四川成都盐道街3号 610012主编:刘志贵  《青少年日记》山西太原双塔寺街124号 030012主编:刘佰生  《语数外学习》湖北武汉武珞路9号 430060语文编辑:张劲  《初中生优秀作文》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安定街225号 150016主编:于波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主编:曹增渝 高杨  《作文》河南郑州农业路73号 450002主编:牛雅杰  《中学生作文指导》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主编:李硕  《语文快餐》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花园街158号 150001副主编:王爱琳  《初中生作文》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250014主编:张蕾  《中学生》 北京市东四12条21号 100708主编:孙惟亮  《中国校园文学》北京金台里17号 100026主编:周祥  《青少年文学》河北保定市园南街1号市府综合楼四段二层 071000主编:郭湛芳  《语文周报(初中版)》河北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5号 050091编辑:贺向东  《语文报》山西临汾山西师大院内 041004主编:齐峰  《山东青年报》济南英雄山路2号 250002主编:刘剑峰  《青年知识报》辽宁省本溪市东明路18号 117000 夏容雪  《初中生周报》河北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15号 050071  《作文周刊》山西临汾东关街141号 041000主编:马作楫  《学习报》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主编:王宇鸿  《新作文》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编辑:孟绍勇  全国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青岛市延安路90号 266023 李宜祯  《作文评点报》吉林省四平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0主编:于立君  《三角洲》江苏省南通文峰路5号 226001主编:林启桢 编辑:沈婵媛  《初中生写作》黑龙江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 110003编辑:杨霞 杨学兰  《小伙子》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 310006编辑:吴永安  《中学生报》济南南圩门外街8号 250011 编辑部主任:崔琳 副主任:沈冬  电子信箱: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张店柳泉路北首 255006  《淄博日报·教育周刊》张店北西六路20号 255022  《校园文化》张店区西五路19号 255048 编辑:张吉顺  《中学生博览·作文与考试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主编:王成贵  《中学生博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编辑:高亮  《萌芽》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200040 主编:赵长天  《少年文艺》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主编:沈振明  《儿童文学》北京东四路12条21号 100708 主编:徐德霞  《读写训练》河北石家庄新石南路247号 050091 主编:李一行 赵永海  《中学语文园地》河南开封明伦街85号 475001 主编:李建伟  《美文(少年版)》陕西西安2号信箱 710004 主编:穆涛 何漫  《作文成功之路》黑龙江大庆市东风新村 163311 主编:王浴海  《聪明泉》江西南昌宏都中大道248号115室 330046 孔富堂  《家教周报》江苏南京市建邺路66号 210004 编辑:戴中恺  《中华少年写作精选》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100705 执行主编:王干  《少年智力开发报(初一版)河北石家庄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总编:王希文 《中学生读写》 四川成都盐道街3号 610012主编:刘志贵  《青少年日记》山西太原双塔寺街124号 030012主编:刘佰生  《语数外学习》湖北武汉武珞路9号 430060语文编辑:张劲  《初中生优秀作文》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安定街225号 150016主编:于波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主编:曹增渝 高杨  《作文》河南郑州农业路73号 450002主编:牛雅杰  《中学生作文指导》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主编:李硕  《语文快餐》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花园街158号 150001副主编:王爱琳  《初中生作文》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250014主编:张蕾  《中学生》 北京市东四12条21号 100708主编:孙惟亮  《中国校园文学》北京金台里17号 100026主编:周祥  《青少年文学》河北保定市园南街1号市府综合楼四段二层 071000主编:郭湛芳  《语文周报(初中版)》河北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5号 050091编辑:贺向东  《语文报》山西临汾山西师大院内 041004主编:齐峰  《山东青年报》济南英雄山路2号 250002主编:刘剑峰  《青年知识报》辽宁省本溪市东明路18号 117000 夏容雪  《初中生周报》河北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15号 050071  《作文周刊》山西临汾东关街141号 041000主编:马作楫  《学习报》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主编:王宇鸿  《新作文》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编辑:孟绍勇  全国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青岛市延安路90号 266023 李宜祯  《作文评点报》吉林省四平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0主编:于立君  《三角洲》江苏省南通文峰路5号 226001主编:林启桢 编辑:沈婵媛  《初中生写作》黑龙江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 110003编辑:杨霞 杨学兰  《小伙子》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 310006编辑:吴永安  《中学生报》济南南圩门外街8号 250011 编辑部主任:崔琳 副主任:沈冬  电子信箱: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张店柳泉路北首 255006  《淄博日报·教育周刊》张店北西六路20号 255022  《校园文化》张店区西五路19号 255048 编辑:张吉顺  《中学生博览·作文与考试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主编:王成贵  《中学生博览》吉林长春市清华路4-1号 130021 编辑:高亮  《萌芽》上海市巨鹿路675号 200040 主编:赵长天  《少年文艺》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主编:沈振明  《儿童文学》北京东四路12条21号 100708 主编:徐德霞  《读写训练》河北石家庄新石南路247号 050091 主编:李一行 赵永海  《中学语文园地》河南开封明伦街85号 475001 主编:李建伟  《美文(少年版)》陕西西安2号信箱 710004 主编:穆涛 何漫  《作文成功之路》黑龙江大庆市东风新村 163311 主编:王浴海  《聪明泉》江西南昌宏都中大道248号115室 330046 孔富堂  《家教周报》江苏南京市建邺路66号 210004 编辑:戴中恺  《中华少年写作精选》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100705 执行主编:王干  《少年智力开发报(初一版)河北石家庄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总编:王希文  快乐语文〉是一分面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刊物,分低(一、二)中高(三~六)两个版。本刊有选登学生的优秀作文,特别欢迎低年级的学生作文。还有老师的作文指导的文章我们也非常欢迎。  希望老师们能够把手头的好文章及时地投到本刊。地址:福州市东水路76号海峡文艺出版社〈快乐语文〉编辑部 350001 email:klyw_ 网址:  本人邮箱:  特别推荐:《校园文苑》的投稿地址!!  《校园文苑》是学生作文期刊,一月两期(小学版和初中版),内容很精彩。  小学版栏目:故事大话廊、心灵风向标、成长进行时、校园风景线、新课标同步作文、天天快乐吧,等等。  初中版栏目:青涩青春、异度空间、亲亲事件、直击中考、诗心怅然、学园俱乐部等  投稿地址:广西桂林市南环路22号漓江出版社校园文苑编辑部 541002  小学版:E-mail: 电话:0773-2802699  联系人:秦静  初中版:E-mail: 电话:0773-2865335  联系人:彭雅琴

回答 1、《小学生阅读与写作》长春市自由大路1666号 邮编:130022 E: 2、《我们爱科学》江西省南昌市红都北大道96号 邮编:330046 E: 3、《中国少年儿童》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里5号楼 邮编:100028 E: 4、《少年文艺》上海市延安西路1538号 邮编:200052 5、《小作家选刊》长春市人民大街7043号南波大厦C座3层 邮编:130022 E: 6、《小学生故事》长春市人民大街4646号707室 邮编130021 E: 或 7、《快乐作文》西安市雁塔区健康路7号 邮编:710061 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更多7条 

中学生投稿地址 《花季·雨季》顿号编辑: 《新空间》钟丽君编辑: 《小记者》李孟编辑: 《小记者·阳光女生》林夕编辑:linxi_ 《花样年华》陈启辉主编:xsdwh- 《城市女孩》编辑部主任骆洪亮:yazi- 《华夏少年》张超编辑: hxsn_ 《美少女》阿若编辑: 《少女》陶陶编辑: 《少男少女》编辑部主任: 《中学时代》海沫编辑: 《校园朋友》编辑部主任孔琪: 《男孩女孩》常佳:cj_ 《阳光部落》葛云紫编辑: 《阳光部落》编辑崔澍: 《青少年文汇》张剑峰编辑:029-3790973 《花蕊》中学生杂志: 《好同学》主编玉晶亿: 029—4287329 《黄金时代·少年版》秦苑菲编辑: 《年轻人·中学生必读》周薇编辑: 《成长》赖春晖编辑: 《花季雨季》夏日冰川: 《高中生》: 《课堂内外·高中版》: 《中国校园文学》谷美珏编辑: 《读友》张漫编辑:020-38486120 《中学生读写》 四川成都盐道街3号 610012主编:刘志贵 《青少年日记》山西太原双塔寺街124号 030012主编:刘佰生 《语数外学习》湖北武汉武珞路9号 430060语文编辑:张劲 《初中生优秀作文》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安定街225号 150016主编:于波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河南郑州顺河路11号 450004主编:曹增渝 高杨 《作文》河南郑州农业路73号 450002主编:牛雅杰 《中学生作文指导》吉林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主编:李硕 《语文快餐》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花园街158号 150001副主编:王爱琳 《初中生作文》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250014主编:张蕾 《中学生》 北京市东四12条21号 100708主编:孙惟亮 《中国校园文学》北京金台里17号 100026主编:周祥 《青少年文学》河北保定市园南街1号市府综合楼四段二层 071000主编:郭湛芳 《语文周报(初中版)》河北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5号 050091编辑:贺向东 《语文报》山西临汾山西师大院内 041004主编:齐峰 《山东青年报》济南英雄山路2号 250002主编:刘剑峰 《青年知识报》辽宁省本溪市东明路18号 117000 夏容雪 《初中生周报》河北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15号 050071 《作文周刊》山西临汾东关街141号 041000主编:马作楫 《学习报》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主编:王宇鸿 《新作文》山西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出版大厦 030012 编辑:孟绍勇 全国中学生文学社联合会:青岛市延安路90号 266023 李宜祯 《作文评点报》吉林省四平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0主编:于立君 《三角洲》江苏省南通文峰路5号 226001主编:林启桢 编辑:沈婵媛 《初中生写作》黑龙江省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 110003编辑:杨霞 杨学兰

  • 索引序列
  • 黄金时代期刊
  • 黄金时代刊物
  • 黄金时代论文
  • 《黄金时代》杂志
  • 黄金时代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