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官网电话号码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官网电话号码

发布时间: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官网电话号码

10571是广东医科大学院校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学校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广州市属重点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单位、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学校。学校于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原名广州医学院。1970年12月,更名为广州市医科学校。1973年6月,恢复广州医学院名称。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根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番禺、越秀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8个研究机构;拥有省级试点学院3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有教职工7789人(其中校本部908人);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2602人,在校留学生285人;拥有1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4个省(部)级重点专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点;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历史沿革广州医学院1951年,广州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医士学校创建。1953年,广州市第一、二、三、四医士学校合并组建广州医士学校。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广州医士学校升格为广州医学院。1970年12月,广州医学院改建广州医科学校。1972年,广州医科学校升格为(复校)广州医学院。1973年10月29日,广州市委决定将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79年6月10日,广州市编制委员会发出通知,同意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医科基础上成立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1984年9月21日,教育部批准学校内科学(呼吸)、药理学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9月4日,首批呼吸内科、药理学硕士研究生正式开学。2001年1月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内科学(呼吸系病)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3年7月18日,教育部批准广州医学院内科学(呼吸系病)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获准设立临床医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4年,羊城铁路医院并入广州医学院。2005年,广州护士学校、广州卫生学校并入广州医学院。2006年11月21日,经广州市政府正式批准立项,广州医学院将在番禺建立新校区。2007年4月2日,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实验室被科技部正式批准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成为广东地方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2月至8月,学校先后获得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资格和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同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2011年3月22日,学校临床医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等3个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后又批准学校护理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年,经教育部和卫生部批准,入选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广州医科大学2013年4月,广州医学院通过教育部验收,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广州医学院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5月,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成立。同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接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的高等院校进行的专项检查与评估。2014年1月,学校成为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7月,学校正式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2015年1月,学校加入广州大学城高校联盟。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联合生命科学学院在广州举行揭牌仪式。5月27日,广东省教育厅审议通过《广州医科大学章程》,核准发布。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院系设置根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附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2022年2月,学校新增基础医学专业。师资力量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国家杰青1名,教育部国家级人才2名,海外高端人才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名,广东省珠江学者19名,广东省教学名师4名,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名、省级培养对象2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41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44人。另外还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为学校特聘教授。质量工程截至2020年7月,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广东省级名牌专业3个,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特色专业1个,广东省级重点专业2个,广州市名牌专业4个,广州市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类课程4门、省级精品类课程60门;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广州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护理学国家特色建设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西医临床医学、儿科学、公共事业管理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广东省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广东省重点专业:临床医学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科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校企协同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放性多样式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州市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广州市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拥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6个。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学科目录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公共管理、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药学重点学科内科学(呼吸系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卫生毒理学、重症医学、妇产科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与心血管药理)、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卫生毒理与流行病学、肿瘤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急诊医学科、临床医学(呼吸病学)科研机构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基地、24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神经遗传与离子通道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过敏反应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蛋白质修饰与降解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呼吸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产科重大疾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分子临床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蛋白质修饰与降解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卫生厅医学重点实验室:环境致癌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实验室、产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医学伦理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儿科血液病研究实验室、广州市生殖与遗传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生物毒素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心血管重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化学致癌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州市过敏反应与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2010-2016年,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3744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3项、主任项目4项、合作项目11项、联合基金4项、面上项目221项、青年项目295项、应急管理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4项、团队项目1项、重点项目12项。2022年,广州医科大学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临床诊治及机制研究”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名单。学术资源馆藏资源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广州医科大学图书馆由番禺校区总馆和越秀校区分馆组成,馆藏纸质图书101万册,订有专业数据库23个,电子图书200余万册,电子期刊3万种,纸质报刊1700余种,中外文资源对学校学科专业的覆盖面达到100%。学术期刊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血栓与止血学杂志》、《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6种。其中《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血栓与止血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分别被SCI、PubMed收录。《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为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万方数据库等多家国内重要数据库收录。《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以中国标准出版物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首份专注于关节外科学高级学术研究的医学专科期刊。合作交流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胡弗汉顿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门开展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活动。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香港大学等科研院所及辉瑞公司等全球知名跨国医药公司开展深度科研合作,承担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多项,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共建"中美肺癌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肺癌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研究等;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建立中加联合共建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系合作成立染色体芯片分析(CMA)产前诊断联合实验室。

学校名称:广东医科大学  院校代码:10571  所在省份:广东省  所在城市:湛江市  院校属性:办学层次:本科 办学性质:公办 学校代码(含前5位省份代码):4144010571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但不是 中文核心期刊。算是普通 国家级期刊。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官网电话号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统计源期刊 电话 028-85422072 电子信箱 成都市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61004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统计源 中文核心)010-68177009 66936223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100853其实还有很多,写不完,要不你去晋升网看看吧,里边分类有按科室分的也有按期刊级别分的,列举出来期刊的详细信息。我上次去看过,感觉蛮不错,也去39网看过,不过东西太杂了,看一会,头就大了。总之还是要靠自己感觉。预祝你论文早早被录用。

10571是广东医科大学院校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学校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广州市属重点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单位、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学校。学校于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原名广州医学院。1970年12月,更名为广州市医科学校。1973年6月,恢复广州医学院名称。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根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番禺、越秀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8个研究机构;拥有省级试点学院3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有教职工7789人(其中校本部908人);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2602人,在校留学生285人;拥有1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4个省(部)级重点专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点;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历史沿革广州医学院1951年,广州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医士学校创建。1953年,广州市第一、二、三、四医士学校合并组建广州医士学校。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广州医士学校升格为广州医学院。1970年12月,广州医学院改建广州医科学校。1972年,广州医科学校升格为(复校)广州医学院。1973年10月29日,广州市委决定将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79年6月10日,广州市编制委员会发出通知,同意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医科基础上成立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1984年9月21日,教育部批准学校内科学(呼吸)、药理学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9月4日,首批呼吸内科、药理学硕士研究生正式开学。2001年1月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内科学(呼吸系病)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3年7月18日,教育部批准广州医学院内科学(呼吸系病)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获准设立临床医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4年,羊城铁路医院并入广州医学院。2005年,广州护士学校、广州卫生学校并入广州医学院。2006年11月21日,经广州市政府正式批准立项,广州医学院将在番禺建立新校区。2007年4月2日,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实验室被科技部正式批准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成为广东地方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2月至8月,学校先后获得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资格和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同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2011年3月22日,学校临床医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等3个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后又批准学校护理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年,经教育部和卫生部批准,入选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广州医科大学2013年4月,广州医学院通过教育部验收,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广州医学院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5月,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成立。同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接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的高等院校进行的专项检查与评估。2014年1月,学校成为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7月,学校正式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2015年1月,学校加入广州大学城高校联盟。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联合生命科学学院在广州举行揭牌仪式。5月27日,广东省教育厅审议通过《广州医科大学章程》,核准发布。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院系设置根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附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2022年2月,学校新增基础医学专业。师资力量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国家杰青1名,教育部国家级人才2名,海外高端人才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名,广东省珠江学者19名,广东省教学名师4名,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名、省级培养对象2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41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44人。另外还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为学校特聘教授。质量工程截至2020年7月,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广东省级名牌专业3个,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特色专业1个,广东省级重点专业2个,广州市名牌专业4个,广州市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类课程4门、省级精品类课程60门;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广州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护理学国家特色建设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西医临床医学、儿科学、公共事业管理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广东省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广东省重点专业:临床医学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科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校企协同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放性多样式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州市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广州市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拥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6个。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学科目录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公共管理、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药学重点学科内科学(呼吸系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卫生毒理学、重症医学、妇产科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与心血管药理)、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卫生毒理与流行病学、肿瘤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急诊医学科、临床医学(呼吸病学)科研机构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基地、24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神经遗传与离子通道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过敏反应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蛋白质修饰与降解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呼吸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产科重大疾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分子临床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蛋白质修饰与降解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卫生厅医学重点实验室:环境致癌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实验室、产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医学伦理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儿科血液病研究实验室、广州市生殖与遗传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生物毒素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心血管重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化学致癌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州市过敏反应与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2010-2016年,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3744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3项、主任项目4项、合作项目11项、联合基金4项、面上项目221项、青年项目295项、应急管理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4项、团队项目1项、重点项目12项。2022年,广州医科大学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临床诊治及机制研究”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名单。学术资源馆藏资源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广州医科大学图书馆由番禺校区总馆和越秀校区分馆组成,馆藏纸质图书101万册,订有专业数据库23个,电子图书200余万册,电子期刊3万种,纸质报刊1700余种,中外文资源对学校学科专业的覆盖面达到100%。学术期刊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血栓与止血学杂志》、《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6种。其中《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血栓与止血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分别被SCI、PubMed收录。《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为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万方数据库等多家国内重要数据库收录。《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以中国标准出版物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首份专注于关节外科学高级学术研究的医学专科期刊。合作交流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胡弗汉顿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门开展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活动。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香港大学等科研院所及辉瑞公司等全球知名跨国医药公司开展深度科研合作,承担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多项,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共建"中美肺癌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肺癌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研究等;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建立中加联合共建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系合作成立染色体芯片分析(CMA)产前诊断联合实验室。

是中华医学会的杂志,都比较权威,具体的邮箱投稿邮箱可以联系杂志社,这样更真实。中华肝脏病杂志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临江路74号邮编:400010电子邮箱:电话:023-63706512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28号邮编:100853电子邮箱:电话:010-66936223

学校名称:广东医科大学  院校代码:10571  所在省份:广东省  所在城市:湛江市  院校属性:办学层次:本科 办学性质:公办 学校代码(含前5位省份代码):4144010571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官网电话

学校名称:广东医科大学  院校代码:10571  所在省份:广东省  所在城市:湛江市  院校属性:办学层次:本科 办学性质:公办 学校代码(含前5位省份代码):4144010571

10571“广东医科大学学校代码是10571,考研报考时必须要了解的,广东医科大学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0571。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和考研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望采纳

1.文稿应具科学性、创造性、逻辑性、实用性,并有理论和实践意义。2.来稿文字务求书写工整规范、文字精练、通顺、资料可靠、层次清楚、数据准确、重点突出。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等一般不超过5 000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并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文题、工作单位和汉语拼音书写的作者姓名);论著摘要(简报)等限800 ~ 1 500字。讲座、综述、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会议纪要字数可视情况而定。?3.医学名词以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公布的专业医学名词为准,尚未审定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计量单位按国务院命令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及其导出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使用时可参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一书。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主题词按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译最新版本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书写。简化字按照1986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公布的《简化字总表》,通常以《新华字典》为据。4.参考文献要求精选,且为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原文文献。参考文献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不作限制。文献应在文中引用处按引用顺序的数字加方括号标注于上角,并在文末参考文献项内按顺序书写清楚。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咨询、通信、文摘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但可在文中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所表达的原意)务请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三、来稿需请作者所在单位主管学术的机构审核,并附单位推荐信。信中注明,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全部作者依次签名,以将论文专有使用权转让给中华医学会。请自留底稿。除非作者声明,一律不退稿(图片除外)。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申明,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两年内拒绝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的文稿,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过的文稿,不属于一稿两投,但必须注明首次发表的刊物。四、来稿应一式两份,以便加快审稿速度。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退稿处理通知者,则稿件仍在审阅研究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事先与本刊联系。五、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基金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六、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不足1 500字文稿每篇20元,超过1500字文稿每篇40元,第一作者为中华医学会会员者减半(需附会员证复印件)。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 版面费和彩图印制工本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 论著赠当期杂志1册,抽印本5册。短篇赠当期杂志1册,。七、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快的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单位正式介绍信,查新报告和2位专家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论文投寄本刊后经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4个月内出版。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以纸载体和光盘形式同时出版。八、经审核初步拟定刊用的稿件按退修意见修改整理后,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请将修改稿以纯文本格式存入软盘,与修改稿打印件一并寄回本刊编辑部,同时注明联系电话、传真号码备用。九、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征求作者的同意。十、来稿请寄:中华手外科杂志编委会收,地址: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12号。上海市华山医院内。邮政编码:200040。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官网电话号码

赵建宁,男,1957年2月出生,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军队特殊人才津贴,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关节外科主任委员,全国关节外科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及军肢体伤残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学会骨科专业副主任委员,南京军区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军区显微外科主任委员,《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医学研究生学报》,《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中国骨伤》、《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人民军医》、《东南国防医药》等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特约编委。获全军“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等6项,获军队及江苏省科技及医疗成果奖共9项,其中二等奖5项,发表论文120余篇。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外科杂志 等等冠以中华**杂志的都是正规的杂志 但是冠以中华**学会杂志就不是了,所以只有冠以中华这2个字的才行

中华现代系列医学杂志 简介中华现代系列医学杂志包括《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和《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为中华临床医药学会主办的医学专业学术刊物。本系列刊物具有ISSN/CN标准刊号。本刊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反映我国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刊登外科学、皮肤科学、儿科学、内科学、眼科和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中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学术研究、技术改进、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的专家评论,等等。 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务工作者。主要栏目:论著、综述、 临床医学、诊治经验、管理、专题讲座、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会议纪要、读者·作者·编者等(详见各个专科杂志稿约)。本刊发表周期短,免收审稿费。论文发表后颁发论文证书。对省/部级以上部门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优先刊登。

论;文;发;表; 评;;职;称可;以与;我;;联;系

中华外科杂志官网电话号码

1.文稿应具科学性、创造性、逻辑性、实用性,并有理论和实践意义。2.来稿文字务求书写工整规范、文字精练、通顺、资料可靠、层次清楚、数据准确、重点突出。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等一般不超过5 000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并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文题、工作单位和汉语拼音书写的作者姓名);论著摘要(简报)等限800 ~ 1 500字。讲座、综述、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会议纪要字数可视情况而定。?3.医学名词以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公布的专业医学名词为准,尚未审定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计量单位按国务院命令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及其导出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使用时可参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一书。药物名称以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主题词按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译最新版本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书写。简化字按照1986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公布的《简化字总表》,通常以《新华字典》为据。4.参考文献要求精选,且为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原文文献。参考文献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不作限制。文献应在文中引用处按引用顺序的数字加方括号标注于上角,并在文末参考文献项内按顺序书写清楚。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咨询、通信、文摘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但可在文中注明。引用文献(包括文字和所表达的原意)务请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三、来稿需请作者所在单位主管学术的机构审核,并附单位推荐信。信中注明,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全部作者依次签名,以将论文专有使用权转让给中华医学会。请自留底稿。除非作者声明,一律不退稿(图片除外)。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申明,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两年内拒绝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的文稿,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过的文稿,不属于一稿两投,但必须注明首次发表的刊物。四、来稿应一式两份,以便加快审稿速度。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退稿处理通知者,则稿件仍在审阅研究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事先与本刊联系。五、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基金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六、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不足1 500字文稿每篇20元,超过1500字文稿每篇40元,第一作者为中华医学会会员者减半(需附会员证复印件)。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 版面费和彩图印制工本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 论著赠当期杂志1册,抽印本5册。短篇赠当期杂志1册,。七、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快的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单位正式介绍信,查新报告和2位专家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论文投寄本刊后经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4个月内出版。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以纸载体和光盘形式同时出版。八、经审核初步拟定刊用的稿件按退修意见修改整理后,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请将修改稿以纯文本格式存入软盘,与修改稿打印件一并寄回本刊编辑部,同时注明联系电话、传真号码备用。九、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征求作者的同意。十、来稿请寄:中华手外科杂志编委会收,地址: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12号。上海市华山医院内。邮政编码:200040。

《中华外科杂志》创刊于1951年1月,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读者基础。几十年来,《中华外科杂志》记录、见证了新中国外科事业的发展历程,伴随着共和国一起成长。在党和政府暨各级领导部门的亲切关怀下,在我国老一辈外科学者的精心培育下,在一代又一代外科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在广大作者、读者的大力支持下,《中华外科杂志》始终以报道和传播我国外科领域基础理论及临床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增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努力促进我国外科事业发展进步为己任,始终保持着崇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成为我国外科学界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我国外科学术成就的重要平台,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外科学界的领衔学术期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时期,以吴阶平、吴英恺、裘法祖等老一辈外科学者为杰出代表的我国外科工作者,怀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和深厚感情,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以他们渊博的学识、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富于创新的学术思想和严谨求实的科学风范,在《中华外科杂志》发表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著述,引领着我国外科事业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不断取得进步。作为外科综合性高级学术期刊,学术权威性和专业覆盖性是《中华外科杂志》区别于外科领域其他学术期刊的重要特色。多年来,由我国外科界德高望重、造诣深厚的老一辈专家、各专业学术带头人和颇有建树的中青年学者组成的《中华外科杂志》历届编委会,对于《中华外科杂志》保持崇高的学术地位和旺盛的生命活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中华外科杂志》始终坚持基于国际生物医学期刊通行规则的同行专家审稿制度,本着公平公正、质量第一、学术至上的原则,严把学术质量关,从而保证了《中华外科杂志》的学术领先地位,获得了广大作者、读者的好评。 以各级外科医师及相关研究人员为读者对象。

  • 索引序列
  •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官网电话号码
  •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官网电话号
  •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官网电话
  •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官网电话号码
  • 中华外科杂志官网电话号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