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科技史杂志格式范文图片高清

中国科技史杂志格式范文图片高清

发布时间:

中国科技史杂志格式范文图片高清

中国科技史源远流长,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浩若烟海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就最大的是农学、天文学、数学和中医学,诞生了诸如“四大发明”等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众多科技成果。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殷报国心。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任教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异常兴奋,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国外的终身教授职务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 1955年,航空动力学家冯·卡门的学生、时任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的钱学森,历经险阻,回国效力。后来的几十年间,他为发展中国的国防科技作出了特殊贡献。 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人已经有30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纷纷回到祖国,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中国科学院选定的第一批233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近2/3是这批归国的海外学人。 同时,中国政府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建立科研机构。在短短的时期里,中国初步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务院各部门研究单位、各地方科研单位、国防科研单位五路科研大军组成的科技体系。 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年1月,中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这一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拟定了57项重大任务。此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于1962年提前完成,从而奠定了中国的原子能、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技术、航空和火箭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基础,并促进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和发展。在提前完成《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基础上,中国又制定了《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简称《十年规划》)。 中国政府在1958年对科技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合并,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陆续成立了各级科委,形成了中国的科学技术管理体系。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国家计划下的现代发展时期。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首次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 在此期间,科技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59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1960年,物理学家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批学科较齐全、设备较好的研究所,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力量较强的科研队伍。到1965年,全国科学研究机构已达到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是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继续发展的基础。

中国科技史杂志格式范文图片

你用手机提问的,,只能回答100字,字数不够,以下网站有你要的简介哦!-view-142307-0

中国科学技术史启动于1992年,由卢嘉锡院士担任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计分28卷,包括综合类5卷《科学思想卷》、《中外交流卷》等、专史类19卷《数学卷》、《物理学卷》等、工具类4卷《词典卷》、《图录卷》等。

《中国科学技术史》编纂工作启动于1992年,由卢嘉锡院士担任总主编,吸收了全国上百名科技史专家参与。《中国科学技术史》计分28卷,包括综合类5卷(《科学思想卷》、《中外交流卷》等)、专史类19卷(《数学卷》、《物理学卷》等)、工具类4卷(《词典卷》、《图录卷》等),每卷平均百万字左右,放在一起,足可摆满一层书架。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作者:艾素珍,宋正海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11月 本书是国家“九五”重点图书,是卢嘉锡任总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之一。本书以时间为序,系统表述中国科技史上的事件,每个条一目为一个事件,包括时间、事件和文献。

中国科学杂志格式图片高清

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格式与示例如下:(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3)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4)古籍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 刊行年代 (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11.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

《中国科学》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期刊,全年24期,到邮局即可订阅。

中国科技史杂志格式范文图片下载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杜石然)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Q3qytF-RHxfYIPw 提取码:e9jp    书名: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作者:杜石然豆瓣评分:6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2-2页数:464内容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骨干力量,由杜石然先生领衔用三年时间编写的一部中国科学技术通史的经典著作。数十位中国科学史界的顶级人物参与了本书的编写或为本书编写提供了资料和修改意见。本书是集体智慧结晶,由名家执笔、精心雕琢,书中内容详而不繁,约而不漏,论述严谨。本书198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出版以来一直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指定教材和优秀普及读物。本书多次重印,并被译成日文由东京大学出版部出版发行。现在重新出版这部著作,对于普及科学知识、弘扬中国传统科技文化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本书可以作为本科生选修课“中国科技史”的教材,也可作为科技史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和中国传统科技文化普及读物。

《中国科技史 杂志》(原《中国科技史料》,季刊)是中国惟一系统汇集中国科技史料的学术性期刊,以中国近现代、尤其是近100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为主,在搜集、抢救和整理史料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 《中国科技史杂志》期刊主要栏目:自述与传记、口述科技史、研究与综述、资料与考释、史实与图像、比较与交流、科技史与科学史家、书评、年表与大事记、学术信息等。

中国科技史杂志格式范文图片大全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国家地质部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殷报国心。正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任教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异常兴奋,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国外的终身教授职务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 1955年,航空动力学家冯·卡门的学生、时任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的钱学森,历经险阻,回国效力。后来的几十年间,他为发展中国的国防科技作出了特殊贡献。 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人已经有3000多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纷纷回到祖国,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中国科学院选定的第一批233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近2/3是这批归国的海外学人。 同时,中国政府大力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建立科研机构。在短短的时期里,中国初步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务院各部门研究单位、各地方科研单位、国防科研单位五路科研大军组成的科技体系。 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年1月,中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这一年,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拟定了57项重大任务。此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于1962年提前完成,从而奠定了中国的原子能、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技术、航空和火箭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基础,并促进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和发展。在提前完成《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基础上,中国又制定了《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简称《十年规划》)。 中国政府在1958年对科技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合并,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陆续成立了各级科委,形成了中国的科学技术管理体系。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国家计划下的现代发展时期。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首次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 在此期间,科技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59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1960年,物理学家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批学科较齐全、设备较好的研究所,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力量较强的科研队伍。到1965年,全国科学研究机构已达到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是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继续发展的基础。

《中国科技史 杂志》(原《中国科技史料》,季刊)是中国惟一系统汇集中国科技史料的学术性期刊,以中国近现代、尤其是近100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为主,在搜集、抢救和整理史料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 《中国科技史杂志》期刊主要栏目:自述与传记、口述科技史、研究与综述、资料与考释、史实与图像、比较与交流、科技史与科学史家、书评、年表与大事记、学术信息等。

  • 索引序列
  • 中国科技史杂志格式范文图片高清
  • 中国科技史杂志格式范文图片
  • 中国科学杂志格式图片高清
  • 中国科技史杂志格式范文图片下载
  • 中国科技史杂志格式范文图片大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