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北京青年报编辑记者照片

北京青年报编辑记者照片

发布时间:

北京青年报编辑记者照片

改版不仅是报纸本身的变化,也涉及深层的报社组织结构的改革。《北京青年报》建立了以编辑为主导、编采分离为特征的采编模式。新的编辑部划为编辑中心、采访中心和相关部门三个部分。编辑中心下设要闻版组、本市版组、财经版组、产业专刊版组等10个版组。采访中心共设都市新闻部、体育部、特稿部、摄影部等9个部室。记者采集新闻,是一个独立的工作阶段,编者编辑报纸是一个独立的工作阶段,工作关系是以编辑指导记者,进行新闻的收集、制造和报道工作。新体制规定:编辑不准给自己负责的版面写稿,记者不准组版;记者对稿件质量负责,编辑对版面质量负责,记者的采访活动由相应版面的编辑协调指导。编采双方围绕“报纸质量”这一核心,实现互动。采编分离,记者和编辑分工明确,有利于培养他们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此外,新闻的处理多了一个把关人,可以在信息上进行互补,丰富报纸的信息含量;“采编分离”又形成了一定的约束机制,即在采编操作环节中,记者编辑互相制约,一定程度上为当前的有偿新闻、关系稿件设置了障碍。此次改版并没有增加报纸的版数,报纸广告版面占总版面的平均比例依然维持在约为40%左右。北青报的老总们明确表示,改版后,广告的版面数量将不会减少。但是专版消失后,刊登于“每日新闻版”(即A叠)的广告含金量提高,相应的广告刊例价位也将按一定比例提高。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说过,《京华时报》主打新闻、不办副刊专刊的做法,必然在北京报业引起反副刊化潮流,向报纸的本质——新闻纸回归。这至少在《北京青年报》得到验证。在经营策略方面,北京青年报社长张延平提出,一个好的媒体,应该包括强势的传统媒体、超前的第四媒体以及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三位一体地运作才能发挥最佳效益。无论网络还是传统媒体,都离不开物流配送体系,因此,传媒必须抓住价值链的这个下游环节,也就是销售终端。在北京市综合类日报中,《北京青年报》是最早告别邮局,改为自办发行的。他们推出了享誉京城的小红帽,目前已发展到2800多人。五年时间,《北京青年报》的发行量从12万份上升到60多万份,自办发行立下大功。报纸自办发行不仅“肥水不流外人田”,节约成本,也掌控了经营的主动权,避免受制于人。《北京青年报》最早引入了物流配送的概念,不仅送报,还送书、送水、送奶、送票。该报的60万读者是个“金网”,2001年这方面的营业额已达到5000多万元,而且还在快速地增长。如果市场做大的话,从中赚取的利润甚至可以支持白送读者一份报纸。2002年,IBM帮助报社搭建了信息服务平台,几十万读者的信息存入计算机——这个平台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另外《北京青年报》还提出“把成本变成资本”。该报利用其规模消费的优势,把消费行为变成了经营行为,介入到新闻纸、油墨,甚至林地等经营领域,获利颇丰。北京青年报社每年用纸3万吨,相当于一个造纸厂年产量的1/3。这样,他们可以掌握纸张交易中的主动权,用规模化的购买来压低纸价。而许多中小规模的报纸无法压价,《北京青年报》敏锐地发现这个市场机会,担当起这些报纸的纸张代理商的角色,每年代理总数量达到10万吨,相当于3个《北京青年报》的用纸量。目前,经他们销售的可以双面彩印的高档新闻纸的代理销售量,已经达到了全国的1/10。而后,《北京青年报》还把代理扩大到油墨,拿到了世界上最大的PS版生产厂家富士公司的北京代理权;又做了纸浆生意,报社给造纸厂提供纸浆,由造纸厂按照他们的要求生产瘦型报新闻纸;下一步,《北京青年报》准备购买林地。在这个产业链上,他们的设想是抓住两端——林地和销售市场,而将资本密集、劳动力密集的纸浆生产、新闻纸生产让给工业制造业。《北京青年报》的目标很清楚,获取中间的高附加值。2003年伊始,北京青年报社占90%股份的北青传媒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计划再次启动。其实,早在2001年5、6月间,北京青年报社的上市就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同年8月,北青传媒进入上市前的辅导期,由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做辅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上市计划搁浅。此次,《北京青年报》试图绕道香港上市仍然前途未卜,但是,已经显示该报度过了创业后的整合期,开始新的征途。

总述张延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1981年考入北京青年报,成为一名记者,1981年他23岁;23年后,当年那张国家投资30万元、四开四版每周一期的小报,已变成国内都市类主流大报。2008年,已经在北京青年报社长岗位上磨砺了两年的张延平,正在为打造现代传媒集团倾心探索023年,他从记者、编辑、部主任、副总编、常务副总编、总编辑一路走来,跨越了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各界赋予的荣誉记录了他的贡献:1983年至1986年,连续两届当选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87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3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报“十佳记者”;…… 此外,张延平曾有多件作品获全国和北京市新闻奖项。对报业的贡献,不仅为张延平赢得了荣誉,他也被赋予了诸多社会责任;张延平现为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全国青年报刊协会副会长、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共青团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青联常委。成功范例当新世纪来临时,《中国青年》杂志在它的2001年第一期,推出了“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位青年人物”,其中就有张延平。他的入选理由是:“身为全国最好的青年报纸北京青年报的总编辑,他的影响将随着他的报纸影响不断提升。”张延平在入选不久,升任北京青年报社长,他的提升再次将他的理念影响到更大范围。而在他对报业的影响中,把媒体导向与市场的成功结合,最具示范意义。“办报要讲党性原则,但其运作却要遵循市场规律。”张延平说,“两个满意”是中国新闻人必须过的关。在这一点上,他把自己的办报经验做了这样的比喻:“只有让‘主旋律’这条腿站稳了,报纸的另一条腿才能使上劲。”说起报纸的导向与市场的关系,北京青年报一位部门主任讲了这样一段经历。1994年春节刚过,报社新闻热线接到一位读者打来的电话,内容是:“我同事的儿子在清河劳改农场服刑,他从冰窟窿里救出警察的两个孩子,可警察带着获救的孩子走了,救人的犯人却死在了冰河里。”接报的记者愤怒了,“曝光!”这是年轻记者的反应。可当时做常务副总编辑的张延平在仔细看过热线电话记录后,启发记者选择最佳报道角度,他说,“一个犯人能有舍己救人的行为,这其中是否有着回归高尚的过程。如果我们能把这个过程挖掘出来,。它的意义比报道一个单纯事件会更具价值。”果然,在记者随后的追踪报道中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使大墙中的人与普通人的距离拉近了,当事的警察一家亦表现出强烈的懊悔……就是这原本并不是很大的新闻由头,在张延平的指导下,记者一点点开掘,一层层深入,以致全国20多家媒体跟进采访,媒体的正面引导,获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北京青年报编辑记者姜薇

按照科学的说法,献血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是完全不妨碍我们人体自身的正常生理活动的因为健康的人本身有造血功能献血后就自己会再生新的血液但是一定要注意献血以后的卫生和营养补充不能劳累

那些都是做宣传搞的假东东,不要相信

青年记者编辑

亲,你只有跟了编辑才知道的!!

李而亮,男,1955年9月出生,籍贯广西。1983年7月至1988年2月,人民日报社群工部编辑。1988年2月至1995年5月,人民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副站长。1995年6月至1998年5月,西藏日报副总编辑。1998年5月至2001年8月,西藏日报总编辑、党委副书记。2001年8月至今,人民日报社市场报总编辑、党总支书记。2004年12月接替李学谦出任《中国青年报》总编辑。电话就难搞了

可能被转让。最好不要先发,只是想发到普刊没关系,应该没人想转让的不值钱。不好意思,直言了。有这方面的经验。

青年记者编辑部

可能被转让。最好不要先发,只是想发到普刊没关系,应该没人想转让的不值钱。不好意思,直言了。有这方面的经验。

亲,你只有跟了编辑才知道的!!

那个邮箱就是青年记者编辑部的邮箱没错

就是可能被转让啊,时间还不长的话 抓紧安排个审 稿出 刊 快的,找找期 刊代 理。你这之前 应该在 知网 或 龙源 上 找下 该 杂志社的 投稿 邮箱和电话 ,在 百度 上 搜 到 的 都 是 代理们 改的 征稿函 方式

北京青年报编辑

陈国华  曾用名陈徒手,1961年12月出生。1982年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国致公党中央机关、中国作家协会工作,现为《北京青年报》副刊编辑。从1989年起,他开始从事知识分子专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曾在《读书》连续发表浩然、沈从文、丁玲、赵树理、郭小川等人的长篇文章,呈现了他们的命运与历史交集中鲜为人知的一面。著有《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中国文坛纪实》等。

朝阳 区白家庄东里23号北京青年报副刊部田利平 ■E-mail: ■传真:65902425

徐俐,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新闻播音员、主持人。1961年生,湖南吉首人。在年轻时曾做过农村知青,后考入长沙人民广播电台,1986年调入长沙电视台工作。1992年10月1日,央视国际频道开播,徐俐作为首档节目《中国新闻》的首位主播在央视亮相。随后便一直在《中国新闻》节目担任主播。徐俐字字珠玑,简洁干练的新闻播报风格多年来赢得了广大海内外观众的喜爱,这也使她成为央视四套和《中国新闻》的标志性人物。曾有过两段婚姻,现任丈夫为《北京青年报》编辑张天蔚。她和前夫育有一子,另著有多部书籍。  张天蔚大徐俐3岁,出身于京城的一个大家族,父母都是中央美院资深教授、著名雕塑家

  • 索引序列
  • 北京青年报编辑记者照片
  • 北京青年报编辑记者姜薇
  • 青年记者编辑
  • 青年记者编辑部
  • 北京青年报编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