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医院协会后勤协会2020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医院协会后勤协会2020年优秀论文奖

发布时间:

中国医院协会后勤协会2020年优秀论文奖

需要的可以在这看看

重庆市期刊协会优秀论文奖

高建良,尚宾,导气管阻力特性对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的影响,Vol36(12), 煤炭学报,2011 (EI 收录)高建良,郭飞鹏,张学博,工作面通风方式对采空区风流流场和瓦斯运移的影响, 11 安全与环境学报, Vol11(5), p168-171高建良,王玉, 钻屑暴露时间误差对解吸指标△h2误差的影响11 安全与环境学报, Vol11(5), p203-206。邓奇根、高建良、王燕、徐宁,中美煤矿安全比较研究,第一届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会议,BSM in China 中国·北京·23-26,2011 (EI 收录)高建良、徐文,张学博,水分蒸发处理及对风流温度湿度影响,东北大学学报2011年6月,增刊P 296-299+305,(EI 收录)高建良,何权富 局部掘进巷道风筒综合换热系数确定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1,11(1):189~191高建良,刘佳佳,张学博,采空区渗透率对瓦斯运移影响的模拟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9(20)9-14高建良、徐文,张学博,围岩散热风流温度湿度计算时水分蒸发的处理,煤炭学报,35, No6, pp 951-955, 6 (EI 收录)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高建良、张艳利,第一层网格节点到壁面距离对局部通风流场数值模拟解算结果的影响,安全与环境学报,10, No5, pp 150-152, 10高建良、张艳利,张学博,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换热系数分布研究,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8月,4 (37)1-3高建良,王海生 采空区渗透率分布对流场的影响[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3(20)81-85高建良,王春霞 巷道瓦斯涌出地点对瓦斯分布的影响[J] 天然气工业,6 (30)6,109-112高建良、何权富,矿井巷道对流换热系数的现场测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2月2010(20)2: 100-103高建良,王春霞 倾斜巷道中风流方向对瓦斯分布与瓦斯积聚的影响[J] 安全与环境学报,2,10(2):180~高建良,王春霞、徐昆伦, 巷道风流流场数值模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年8月2009(19)8,21-27高建良、罗娣,巷道风流中瓦斯逆流现象的数值模拟,重庆大学学报 2009年3月 Vol32(3), pp319-323 EI收录,高建良、徐昆伦、吴妍,掘进巷道瓦斯分布数值实验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年1月,V19 N1,18-24高建良、吴妍、 罗娣, 风筒出口位置对掘进工作面瓦斯分布的影响,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9年2月9, Vol9(2):160-163高建良、侯三中,掘进工作面动态瓦斯压力分布及瓦斯涌出规律研究,煤炭学报, 2007年11月, 第32卷,第11期,P1127-1131,(EI收录) 河南省教育系统科研奖励(优秀科技论文奖)一等奖高建良、张学博,潮湿巷道风流温度及湿度计算方法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第17卷,第6期,2007年6月,p114-119 河南省教育系统科研奖励(优秀科技论文奖)二等奖高建良、张学博,潮湿巷道风流温度及湿度变化规律分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第17卷,第4期,2007年4月,p136-139 河南省教育系统科研奖励(优秀科技论文奖)二等奖高建良、张学博,围岩散热计算及壁面水分蒸发的处理,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第16卷,第9期,2006年9月,p9-12高建良,吴金刚,煤层瓦斯流动数值解算时空步长的选取,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第16卷,第7期,2006年7月。Pp9-12河南省教育系统科研奖励(优秀科技论文奖)二等奖高建良,魏平儒,掘进巷道风流热环境的数值模拟,煤炭学报, 2006年, 第31卷,第2期,PP201-205,(EI 收录) 河南省教育系统科研奖励(优秀科技论文奖)一等奖高建良,杨明,巷道围岩温度分布及调热圈半径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第15卷,第2期,2005年2月,pp73-77 河南省教育系统科研奖励(优秀科技论文奖)二等奖高建良、刘伯川,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热参数的现场测定方法,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年8月,第31卷,第4期,pp1-3 重庆市期刊好作品二等奖,2005年10月,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庆市期刊协会。高建良、张生华、杨明,对显热比变化规律的理论分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第14卷,第3期,2004年5月,pp96-98 河南省第9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2006年7月,河南省人事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高建良、张生华,压入式局部通风工作面风流分布数值模拟,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第14卷,第1期,2004年1月,pp93-96。高建良、内野健一、井上雅弘,应用数值模拟推算掘进巷道工作面围岩表面换热系数,日本资源素材学会春季大会讲演集,2002年3月,pp228-229高建良、内野健一、井上雅弘,掘进巷道岩石放热量分布的研究,日本资源素材学会春季大会讲演集,2000年3月pp100-101高建良、内野健一、井上雅弘, Prediction of climatic conditions in developing roadway with forcing auxiliary ventilation, 资源与素材(日本资源素材学会杂志)V118, N2, 2002年2月,pp1-6 河南省第9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

现在哪个刊物,哪级组织的获奖论文不是假的?全是假的!不过是行政部门耍流氓手段,不交钱给他,它不予承认而已!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a: Then and Now”,Co-authored with Professor Cindy Schipan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Columbia Business Law Review,Volume 2002,Number LENGTH: 24908 据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网(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2003年9月13日的统计,该文是该网“亚洲法”论文中点击率最高的十篇文章之一。 “Chinese Business and the Internet: The Infrastructure for Trust”,Vanderbilt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November,2002,35 VJTransnat'l L Co-authored with P Timothy L Fort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该文曾在美国商法学会2001年年会上荣获最佳国际商法论文奖拉尔夫·邦奇奖。 “The Perspectives for Tax Law in Hong Kong after 1 July 1997”,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Tax Law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toward the 21st Century”,held in Leiden,the Netherlands in July 1996 and published by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in “Increasing role of the courts in China”,Law,Development & Socio-Economic Changes in Asia, “The Protection of Social Rights and the Coming Implementation of CESCR in China,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The domestic obligation to implement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Economic,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held in Oslo,Norway,in November “The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in China”,Working Paper Series of Norwegian Institute of Human Rights,the University of Oslo, “Approaches to Strengthen the Responsibility of Directors and Managers in China”,presented at the fourth annual conference of Asia Pacific Economic Law Forum,held in Hong Kong in December “Legal reforms in China”,Governance,Decentralization and Reform in China,,India and Russia,Jean-Jacques Dethier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373 – ZEF-Discussion Papers on Development Policy N 13,Center for Development Research (ZEF),Bonn,September See,It was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eminar of “the Governance on China,India and Russia”,3-4 May 1999,hosted by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Development,Bonn U “Overview of th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in China”,presented at the “Roundtable Meeting on Law,Development and Socio-Economic Change in Asia (II),held in Bangkok,Thailand,19-20 November, 《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增强企业竞争力》,《理论前沿》, 2009年第5期; 《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创新》,《法学论坛》,2009年第3期; 《3·15应成为企业对消费者的感恩节——论公司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 《一项塑造法官公信力的诚信工程》,《人民法院报》,2009年2月3日,第4版; 《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资本市场法治:以上市公司监管立法为中心》,《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弘扬股东民主理念,激活股东大会制度》,《董事会》,2008年第10期; 《制定国有资产法的思考》,《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论股权平等原则》,《法学杂志》,2008年第3期; 《改革开放30年来公司立法的回顾与前瞻》,《法学论坛》,2008年第3期;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法治工商新品牌》,《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8年第3期; 《论抽逃出资股东的民事责任》,《法学杂志》,2008年第1期; 《新公司法框架下的公司承包经营问题研究》,《当代法学》,2008年第1期; 《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法学家》,2007年第6期; 《中国对一人公司的法律规制》,《国际商事法务》(日本),2007年第9期; 《优化事务所内部治理,实现做大做强》,《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年第6期; 《法律应该向弱者适度倾斜》,《民主与法制》,2007年第5期; 《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若干问题》,《理论前沿》(中央党校),2007年第22期;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在中国的解释与运用》,《中国法律》(香港),2007年第8期; 《一本不平的平话——评<行业协会商会平话> 》,《中国商贸》,2007年第6期; 《优化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资本市场》,2007年第11期; 《法学研究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法学论坛》,2007年第2期; 《价格同盟:行业协会的社会责任亟待强化》,《人民法院报》,2007年10月16日; 《法律应该向弱者适度倾斜》,《民主与法制》,2007年第5期; 《新公司法中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解释难点探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法学论坛》,2006年第6期; 《新公司法解读》,《北大商业评论》,2006年第7期; 《新公司法实施中的争点》,《光明日报》(2006年12月26日)第九版整版刊登; 《构建和谐社会与法理念的更新——兼论和谐社会与社会法的完善》,《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5期; 《评<;公司集团基本法律问题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从公共服务视角看行政机关的六种服务》,《工商行政管理》,2006年14期; 《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及其对仲裁实践的影响》,《北京仲裁》,2006年第1期; 《妥善解决股权分置改革中涉及外资股东的难点法律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内参》,2005年第27期。该文被黄菊副总理批阅,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信息一等奖; 《证券法律的制度创新》,《中国金融》,2005年第22期; 《诚信株连的启示》,《新财经》,2005年第11期; 《股改的法律依据何在》,《新财经》,2005年第9期; 《公司社会责任与和谐消费环境的营造》,《法治论丛》,2005年第4期; 《建议尽快纠正对〈联合国民事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中“民事权利”的不准确译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1997年第63期。该文被钱其琛副总理批阅,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省部级)优秀信息奖。 《关于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的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专供信息(国办)》,2004年第21期。该文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优秀决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二等奖; 《金融危机的法律防范》,《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9年第6期;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法律思考》,《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公司法的修改前瞻》,《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后载入《商法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 《论证券市场法律责任的立法和执法协调》,《现代法学》,2003年第1期。该文在2004年7月荣获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期刊协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被收入《中国商法学精萃 2004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关于企业和企业家的维权立法问题》,《当代经济》,2004年第4期; 《论股东累积投票权》,《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第1期; 《完善国内仲裁司法监督问题的法学思考》,《北京仲裁》,2004年第1期; 《论新公司法的现代化》,《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冬季号; 《中国公司法移植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政法论坛》,2003年第3期; 《一人公司制度难点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第6期; 《创新裁判思维,维护金融债权》,《人民司法》(最高人民法院主办),2006年第1期;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人民司法》(最高人民法院主办),2005年第3期; 《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月旦财经法学》(中国台湾地区),2006年第3期; 《公司法的修改与解释:以司法权的适度干预为中心》,《法律适用》,2005年第3期。该文获最高人民法院《法律适用》“珠海杯”征文二等奖; 《论政府与人民的法律角色定位》,《法学评论》,1996年第1期;后载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刘海年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 《浅议法人财产权》,《经济研究参考》,1996/ZJ; 《论股东的表决权》,《法律科学》,1995年第6期; 《论不公正的新股发行与股东权的保护》,《河北法学》,1995年第6期; 《公司法修改应着力创新》,《法学》(华东政法学院),2004第7期; 《中国应尽快制定国有资产保护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2006年第20期; 《完善证券法,鼓励投资信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内参》,2005年第28期; 《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9月27日第3版; 《创新法律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群言》,2005年第11期; 《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民商法官的裁判思维》,《山东审判》,2005年第3期; 《建立社会公众股股东单独表决制度的有关问题》,《中国金融》,2004年第23期; 《公司社会责任与和谐消费环境的构建》,《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5年第4期; 《修改公司法,放宽公司的担保能力》,《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人和企业产权制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第164号; 《倾力打造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提交2003年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专题研讨会,收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中国工人出版社,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办公室编,2004年2月第1版; 《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保护》,《群言》,2003年第7期; 《上市公司分立与小股东权益保护》,《证券法律评论》2003年卷; 《规制政府采购人变相指定供应商的法律思考》,《中国政府采购》,2003年第6期; 《政府采购法重视对供应商权益的保护》,《中国政府采购》,2002年第6期; 《论完善证券法律责任的协调实施机制》,《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2003年第4期; 《论独立董事制度的几个相关法律问题》,《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第3期; 《整顿和规范市经济秩序的法律思考》,《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3年第7期;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质量万里行》,2003年第3期; 《电子商务主体及准入监管研究》,5万字,载入《市场监管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工商出版社,2003年7月版; 《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若干思考》,《法学论坛》,2002年第6期; 《政府采购法重视对供应商权益的保护》,《中国政府采购》,2002年第6期;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权转让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民商审判》,2003年第1卷; 《修改公司法的指导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12月1日; 《投资基金立法若干争议问题研究》,《中国证券报》2002年3月29日第12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6期转载; 《市场化成熟度标杆——中国投资基金立法若干争议问题研究》,《国际贸易》,2001年第9期; 《民主管理公司——欧盟职工参加公司机关制度的立法过程》,《国际贸易》,2001年第7期; 《论投资基金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法学杂志》,1999年第1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资基金法学者建议稿》,《民商法论丛》第14卷,2000年;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四个法律问题》,《法学》(沪),1996年第3期; 《论股东的代表诉讼提起权》,《商事法论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建立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事法论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商法学研究述评》,《法学研究》,1997年第1期;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必须走向法治化》,《特区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2期;并在《改革内参》第9期、第10期、第11期和第12期全文刊登;后载入《面向21世纪的思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20周年回顾与前瞻》,王洛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依法治国与廉政建设》,刘海年等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法律形式》,《企业改革与管理》,1999年第3期; 《加入WTO后,政府干预市场经济走向法治化势在必行》,《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1年第12期; 《论社会权的保护及<;经社文公约>;在中国的未来实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研究》,刘海年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法律分析与思考》,《国有企业改革法律报告》,第1卷, 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公司法修改中的重大问题》,《民商法前沿论坛》,第3辑,:王利明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 《加强公司法解释学研究,积极审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商事审判研究》,2004年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 《依法推进费改税》,《经济与法》,1999年第3期; 《职工参与公司机关制度的比较研究》,《商事法论集》第3卷,王保树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 《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文萃》(1993~1995),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股东权法律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法学》,1995年第8期; 《关于加强乡镇企业法律机制的研究》,《法学杂志》,1992年第1期; 《这样的“联手”有违法律》,《民主与法制》卷首,1999年第10期; 《中国应允许设立一人公司》,《民主与法制》卷首,1999年第14期; 《国际惯例≠真理》,《新华文摘》,2002年第9期; 《股民状告证券商侵权案件的法律启示》,《国际商报》, 1999年7月26日第7版;并被法律之星网站1999年8月11日法制论坛转载; 《挑战股东利益最大化——美国近年非股东利害关系人立法研究》,《国际贸易》,2002年第7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1998年第10期; 《资本与知本最佳组合:建立有限合伙制度解析》,《国际贸易》,2002年第2期; 《中国公司法的特点》,《法学杂志》,1994年第2期; 《股东权模式的内涵与功能》,《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994年第2期; 《有关中国公司立法的若干建议》,《中国证券评估杂志》,1993年第6期; 《转换国有大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途径》,《法学杂志》,1993年第2期; 《股东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法学》(上海),1995年第8期; 《国有企业改建为国有独资公司探讨》,《法制日报》,1996年4月25日理论版,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6年第4期; 《入世后中国经济立法的完善》,《经济时刊》,2000年第1期; 《政府采购立法若干原则研究》,《中国政府采购》,2001年第4期; 《论商事打假行为》,《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第4期。该文于2001年3月荣获国家工商局、中国工商管理学会和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的“12315”面向21世纪消费者权益保护征文一等奖; 《塑造科学消费的良好法治与伦理环境——谈商家、政府职能部门及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在推动科学消费方面的作用》,《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第11期; 《建议尽快纠正对〈联合国民事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中“民事权利”的不准确译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1997年7月30日,第63期。1998年2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信息奖; 《中国签署〈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1997年10月12日,第83期; 《“两权”分离理论失败,立法应取权利本位》,《内参情况》,中国青年报社编,1994年1月8日; 《股份制与合作制不能“捏”在一起》,《内参情况》,中国青年报社编,1994年6月8日;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应限制在五个法律层次》,《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1998年第22期; 《人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A·艾德著),译文,2万字,《外国法译评》,1997年第4期; 《加强农村社会稳定的若干法律对策》,《法学杂志》,1998年第4期; 《走向成熟的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年第2期; 《中国公司法确认股东累积投票权的理论探讨》,《江海学刊》,1996年第3期; 《消费者疑假买假胜诉,经营者知假卖假败诉》,《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1996年第6期; 《论股东权保护的渊源》,《法学杂志》,1996年第2期; 《中国公司法的特点》,《法学杂志》,1994年第2期; 《转换国有大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途径》,《法学杂志》,1993年第2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1993年第4期; 《论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认和行使》,《政法论坛》,1991年第1期; 《论中国经济法的目标模式》,《江海学刊》,1988年第4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1988年第5期; 《论企业兼并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经济与法》,1988年第10期; 《建议尽快制定私人企业法》,《经济与法律》,1987年第8期; 《有效维权重在加大违法成本》(专访),《人民日报》,2005年3月17日第5版; 《理顺工商关系,保护消费者权益》(专访),《人民日报》,2003年11月3日; 《完善信用立法,夯实诚信根基》,《人民日报》,2003年6月17日; 《正当竞争应鼓励》(专访),《人民日报》,2002年7月15日; 《医患纠纷解决机制的公开化与公正化》,《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第3期。

教创新网”专门的证书查询通道查询即可。另外还可以给网站上面的邮箱投稿,也能获得证书的信息。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获奖证书分三种:一是荣誉证书,比如教育学会系统先进个人,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供参考;二是论文获奖证书,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承认的,和教育部门的论文获奖证书一样;三是课题证书,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承认,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研课题一样有用。扩展资料:中国教育学会的相关要求规定:1、中国教育学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尊重教育规律,组织全国有志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教育工作者。2、中国教育学会会徽图案为圆形徽章,由学会英文缩写CSE演化的图形组成;徽标以蓝色为主色调,辅以白色。演化的图形为“打开的书册、充满生机的萌芽”。3、中国教育学会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学术活动,研究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教育科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获奖证书属什么级别?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获奖证书百属国家级证书,教育部门承认。1、中国教育学会(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缩写为CSE)成立于度1979年4月12日,是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教育学术团体,由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学实践问的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2、中国教育答学会是版全国性教育学术团体,不是教育行政部门,所以其获奖证书在教师评职等活动中不予以承认。3、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今年发布的《关于新加坡私立教权育机构认证范围的公告》,越来越多新加坡私立教育机构颁发的文凭证书将获得中国教育部的认证。

重庆市期刊协会优秀论文奖宁小亮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代码5084

院长 朱新才 朱新才,男,汉族,中共党员,1954年12月出生,燕山大学毕业,工学硕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院长。历任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重庆科技学院副院长,重庆理工大学校长、党委书记。重庆市机械电子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兼任中国力学学会流体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分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机械工程学科教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重庆市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高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中文核心期刊《机床与液压》编委会副主任,《Hydromechatronics Engineering》编委会主任等职。 先后主持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冶金部、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纵向课题15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1项(第一发明人),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6项,主编教材3部,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液压传动技术》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 先后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师,重庆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副院长 何培斌 何培斌,男,汉族,民盟盟员,1958年4月出生,硕士,教授,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副院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二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工程执业资格高级考评员。 历任中国民主同盟重庆大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重庆市委员会职业教育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十三届政协委员,重庆市第四届政协委员,重庆市工程图学学会理事长,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理事,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理事,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理事。 主编有本科及高职教材《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等13部,其中主编的高职教材《民用建筑设计与构造》是国家高职“十二五”规划教材,主持有重庆市精品课程《建筑制图与识图》、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建筑制图与识图》。主研的《土木工程本科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工学结合的《建筑制图与识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主持完成重庆市教委重点教改课题《房地产类专业“双证融通”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课题的研究。主持工程设计项目有资阳体育馆、遵义海关、阆中广播电视中心、北海海尚巴黎、重庆大学风雨楼等100多项。 曾荣获“重庆建筑大学优秀教师”、“重庆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教师”、“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沙坪坝区优秀政协委员”、重庆市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 副院长 陈新业 陈新业,男,汉族,中共党员,1953年10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管理学教授,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副院长。历任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重庆科技学院副校级调研员,重庆大学城校园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正院级干部)。 先后主持完成市教委人文社科课题3项,作为主研人员参研完成省部级课题7项。公开发表论文28篇(其中权威、核心、CSSCI、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指定期刊等8篇;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期刊协会“好作品评选”获二等奖3篇)。主持的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课题《重庆大学城高校建设筹资方案研究》,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在长期的高校管理工作中,曾任重庆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重庆高校基建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重庆高校发展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后勤研究会副主任。先后多次被市教委表彰为“重庆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个人”、“重庆市高校基建工作先进个人”,并获“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奖”等荣誉。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陈锦连 陈锦连,男,汉族,中共党员,1953年10月出生,高级工程师,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国家高级培训师,全国计算机软件学会委员。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教务处教学参谋、政治干事、教导员、政治协理员、计算机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信用卡部中心副总经理、总经理,重庆农行培训学校校长,中国农行西南信用卡中心筹建组组长,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和金融理论政策的研究。编著有《微型计算机基础及数据库》等,在中国管理科学院、人民日报、新华日报、重庆日报、农村金融研究等报刊、学报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浅析担保物权对金融信贷业务的影响》、《着眼城乡统筹、突出地域特色、全面系统服务“三农”》被重庆社会科学年鉴收录。 曾先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评为先进个人,多年获实训室建设一、二、三等奖,教学质量一、二等奖,荣立三等功一次,被中国农业银行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党委副书记 吴绍莲 吴绍莲,女,汉族,中共党员,1954年2月出生,硕士,教授,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国家物业管理师高级考评员、房地产策划师,国家二级秘书。曾任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系副主任,重庆市能源监测第六队队长,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培训中心任教。2001年6月至今,历任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学生处处长、教务处处长、招生就业处处长、学院理事会秘书、管理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 近三年来,担任《物业管理》等4门课程教学,指导物业管理等3个专业毕业设计。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骨干建设重点专业《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院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物业经营与管理》院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近三年来,主编《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等3部教材;主持完成重庆市教改项目《房地产中介行业实训基地建设与研究》、重庆市教育教学科研项目《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学院重大教改科研项目《物业管理专业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与实践》、学院重点教改科研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研究》,参与完成重庆市人文社科重大项目《民办高校内部体制机制管理研究》;发表论文《新媒体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第一作者)、《基于工作过程构建高职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第二作者);在物业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中获取发明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荣获重庆市民办教育先进教师光荣称号。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a: Then and Now”,Co-authored with Professor Cindy Schipan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Columbia Business Law Review,Volume 2002,Number LENGTH: 24908 据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网(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2003年9月13日的统计,该文是该网“亚洲法”论文中点击率最高的十篇文章之一。 “Chinese Business and the Internet: The Infrastructure for Trust”,Vanderbilt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November,2002,35 VJTransnat'l L Co-authored with P Timothy L Fort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该文曾在美国商法学会2001年年会上荣获最佳国际商法论文奖拉尔夫·邦奇奖。 “The Perspectives for Tax Law in Hong Kong after 1 July 1997”,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Tax Law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toward the 21st Century”,held in Leiden,the Netherlands in July 1996 and published by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in “Increasing role of the courts in China”,Law,Development & Socio-Economic Changes in Asia, “The Protection of Social Rights and the Coming Implementation of CESCR in China,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The domestic obligation to implement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Economic,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held in Oslo,Norway,in November “The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in China”,Working Paper Series of Norwegian Institute of Human Rights,the University of Oslo, “Approaches to Strengthen the Responsibility of Directors and Managers in China”,presented at the fourth annual conference of Asia Pacific Economic Law Forum,held in Hong Kong in December “Legal reforms in China”,Governance,Decentralization and Reform in China,,India and Russia,Jean-Jacques Dethier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373 – ZEF-Discussion Papers on Development Policy N 13,Center for Development Research (ZEF),Bonn,September See,It was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eminar of “the Governance on China,India and Russia”,3-4 May 1999,hosted by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Development,Bonn U “Overview of th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in China”,presented at the “Roundtable Meeting on Law,Development and Socio-Economic Change in Asia (II),held in Bangkok,Thailand,19-20 November, 《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增强企业竞争力》,《理论前沿》, 2009年第5期; 《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创新》,《法学论坛》,2009年第3期; 《3·15应成为企业对消费者的感恩节——论公司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 《一项塑造法官公信力的诚信工程》,《人民法院报》,2009年2月3日,第4版; 《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资本市场法治:以上市公司监管立法为中心》,《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弘扬股东民主理念,激活股东大会制度》,《董事会》,2008年第10期; 《制定国有资产法的思考》,《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论股权平等原则》,《法学杂志》,2008年第3期; 《改革开放30年来公司立法的回顾与前瞻》,《法学论坛》,2008年第3期;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法治工商新品牌》,《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8年第3期; 《论抽逃出资股东的民事责任》,《法学杂志》,2008年第1期; 《新公司法框架下的公司承包经营问题研究》,《当代法学》,2008年第1期; 《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法学家》,2007年第6期; 《中国对一人公司的法律规制》,《国际商事法务》(日本),2007年第9期; 《优化事务所内部治理,实现做大做强》,《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年第6期; 《法律应该向弱者适度倾斜》,《民主与法制》,2007年第5期; 《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若干问题》,《理论前沿》(中央党校),2007年第22期;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在中国的解释与运用》,《中国法律》(香港),2007年第8期; 《一本不平的平话——评<行业协会商会平话> 》,《中国商贸》,2007年第6期; 《优化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资本市场》,2007年第11期; 《法学研究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法学论坛》,2007年第2期; 《价格同盟:行业协会的社会责任亟待强化》,《人民法院报》,2007年10月16日; 《法律应该向弱者适度倾斜》,《民主与法制》,2007年第5期; 《新公司法中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解释难点探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法学论坛》,2006年第6期; 《新公司法解读》,《北大商业评论》,2006年第7期; 《新公司法实施中的争点》,《光明日报》(2006年12月26日)第九版整版刊登; 《构建和谐社会与法理念的更新——兼论和谐社会与社会法的完善》,《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5期; 《评<;公司集团基本法律问题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从公共服务视角看行政机关的六种服务》,《工商行政管理》,2006年14期; 《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及其对仲裁实践的影响》,《北京仲裁》,2006年第1期; 《妥善解决股权分置改革中涉及外资股东的难点法律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内参》,2005年第27期。该文被黄菊副总理批阅,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信息一等奖; 《证券法律的制度创新》,《中国金融》,2005年第22期; 《诚信株连的启示》,《新财经》,2005年第11期; 《股改的法律依据何在》,《新财经》,2005年第9期; 《公司社会责任与和谐消费环境的营造》,《法治论丛》,2005年第4期; 《建议尽快纠正对〈联合国民事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中“民事权利”的不准确译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1997年第63期。该文被钱其琛副总理批阅,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省部级)优秀信息奖。 《关于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的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专供信息(国办)》,2004年第21期。该文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优秀决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二等奖; 《金融危机的法律防范》,《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9年第6期;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法律思考》,《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公司法的修改前瞻》,《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后载入《商法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 《论证券市场法律责任的立法和执法协调》,《现代法学》,2003年第1期。该文在2004年7月荣获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期刊协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被收入《中国商法学精萃 2004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关于企业和企业家的维权立法问题》,《当代经济》,2004年第4期; 《论股东累积投票权》,《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第1期; 《完善国内仲裁司法监督问题的法学思考》,《北京仲裁》,2004年第1期; 《论新公司法的现代化》,《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冬季号; 《中国公司法移植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政法论坛》,2003年第3期; 《一人公司制度难点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第6期; 《创新裁判思维,维护金融债权》,《人民司法》(最高人民法院主办),2006年第1期;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人民司法》(最高人民法院主办),2005年第3期; 《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月旦财经法学》(中国台湾地区),2006年第3期; 《公司法的修改与解释:以司法权的适度干预为中心》,《法律适用》,2005年第3期。该文获最高人民法院《法律适用》“珠海杯”征文二等奖; 《论政府与人民的法律角色定位》,《法学评论》,1996年第1期;后载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刘海年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 《浅议法人财产权》,《经济研究参考》,1996/ZJ; 《论股东的表决权》,《法律科学》,1995年第6期; 《论不公正的新股发行与股东权的保护》,《河北法学》,1995年第6期; 《公司法修改应着力创新》,《法学》(华东政法学院),2004第7期; 《中国应尽快制定国有资产保护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2006年第20期; 《完善证券法,鼓励投资信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内参》,2005年第28期; 《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9月27日第3版; 《创新法律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群言》,2005年第11期; 《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民商法官的裁判思维》,《山东审判》,2005年第3期; 《建立社会公众股股东单独表决制度的有关问题》,《中国金融》,2004年第23期; 《公司社会责任与和谐消费环境的构建》,《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5年第4期; 《修改公司法,放宽公司的担保能力》,《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人和企业产权制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第164号; 《倾力打造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提交2003年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专题研讨会,收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中国工人出版社,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办公室编,2004年2月第1版; 《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保护》,《群言》,2003年第7期; 《上市公司分立与小股东权益保护》,《证券法律评论》2003年卷; 《规制政府采购人变相指定供应商的法律思考》,《中国政府采购》,2003年第6期; 《政府采购法重视对供应商权益的保护》,《中国政府采购》,2002年第6期; 《论完善证券法律责任的协调实施机制》,《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2003年第4期; 《论独立董事制度的几个相关法律问题》,《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第3期; 《整顿和规范市经济秩序的法律思考》,《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3年第7期;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质量万里行》,2003年第3期; 《电子商务主体及准入监管研究》,5万字,载入《市场监管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工商出版社,2003年7月版; 《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若干思考》,《法学论坛》,2002年第6期; 《政府采购法重视对供应商权益的保护》,《中国政府采购》,2002年第6期;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权转让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民商审判》,2003年第1卷; 《修改公司法的指导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12月1日; 《投资基金立法若干争议问题研究》,《中国证券报》2002年3月29日第12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6期转载; 《市场化成熟度标杆——中国投资基金立法若干争议问题研究》,《国际贸易》,2001年第9期; 《民主管理公司——欧盟职工参加公司机关制度的立法过程》,《国际贸易》,2001年第7期; 《论投资基金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法学杂志》,1999年第1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资基金法学者建议稿》,《民商法论丛》第14卷,2000年;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四个法律问题》,《法学》(沪),1996年第3期; 《论股东的代表诉讼提起权》,《商事法论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建立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事法论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商法学研究述评》,《法学研究》,1997年第1期;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必须走向法治化》,《特区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2期;并在《改革内参》第9期、第10期、第11期和第12期全文刊登;后载入《面向21世纪的思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20周年回顾与前瞻》,王洛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依法治国与廉政建设》,刘海年等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法律形式》,《企业改革与管理》,1999年第3期; 《加入WTO后,政府干预市场经济走向法治化势在必行》,《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1年第12期; 《论社会权的保护及<;经社文公约>;在中国的未来实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研究》,刘海年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法律分析与思考》,《国有企业改革法律报告》,第1卷, 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公司法修改中的重大问题》,《民商法前沿论坛》,第3辑,:王利明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 《加强公司法解释学研究,积极审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商事审判研究》,2004年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 《依法推进费改税》,《经济与法》,1999年第3期; 《职工参与公司机关制度的比较研究》,《商事法论集》第3卷,王保树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 《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文萃》(1993~1995),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股东权法律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法学》,1995年第8期; 《关于加强乡镇企业法律机制的研究》,《法学杂志》,1992年第1期; 《这样的“联手”有违法律》,《民主与法制》卷首,1999年第10期; 《中国应允许设立一人公司》,《民主与法制》卷首,1999年第14期; 《国际惯例≠真理》,《新华文摘》,2002年第9期; 《股民状告证券商侵权案件的法律启示》,《国际商报》, 1999年7月26日第7版;并被法律之星网站1999年8月11日法制论坛转载; 《挑战股东利益最大化——美国近年非股东利害关系人立法研究》,《国际贸易》,2002年第7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1998年第10期; 《资本与知本最佳组合:建立有限合伙制度解析》,《国际贸易》,2002年第2期; 《中国公司法的特点》,《法学杂志》,1994年第2期; 《股东权模式的内涵与功能》,《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994年第2期; 《有关中国公司立法的若干建议》,《中国证券评估杂志》,1993年第6期; 《转换国有大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途径》,《法学杂志》,1993年第2期; 《股东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法学》(上海),1995年第8期; 《国有企业改建为国有独资公司探讨》,《法制日报》,1996年4月25日理论版,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6年第4期; 《入世后中国经济立法的完善》,《经济时刊》,2000年第1期; 《政府采购立法若干原则研究》,《中国政府采购》,2001年第4期; 《论商事打假行为》,《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第4期。该文于2001年3月荣获国家工商局、中国工商管理学会和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的“12315”面向21世纪消费者权益保护征文一等奖; 《塑造科学消费的良好法治与伦理环境——谈商家、政府职能部门及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在推动科学消费方面的作用》,《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第11期; 《建议尽快纠正对〈联合国民事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中“民事权利”的不准确译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1997年7月30日,第63期。1998年2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信息奖; 《中国签署〈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1997年10月12日,第83期; 《“两权”分离理论失败,立法应取权利本位》,《内参情况》,中国青年报社编,1994年1月8日; 《股份制与合作制不能“捏”在一起》,《内参情况》,中国青年报社编,1994年6月8日;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应限制在五个法律层次》,《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1998年第22期; 《人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A·艾德著),译文,2万字,《外国法译评》,1997年第4期; 《加强农村社会稳定的若干法律对策》,《法学杂志》,1998年第4期; 《走向成熟的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年第2期; 《中国公司法确认股东累积投票权的理论探讨》,《江海学刊》,1996年第3期; 《消费者疑假买假胜诉,经营者知假卖假败诉》,《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1996年第6期; 《论股东权保护的渊源》,《法学杂志》,1996年第2期; 《中国公司法的特点》,《法学杂志》,1994年第2期; 《转换国有大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途径》,《法学杂志》,1993年第2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1993年第4期; 《论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认和行使》,《政法论坛》,1991年第1期; 《论中国经济法的目标模式》,《江海学刊》,1988年第4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1988年第5期; 《论企业兼并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经济与法》,1988年第10期; 《建议尽快制定私人企业法》,《经济与法律》,1987年第8期; 《有效维权重在加大违法成本》(专访),《人民日报》,2005年3月17日第5版; 《理顺工商关系,保护消费者权益》(专访),《人民日报》,2003年11月3日; 《完善信用立法,夯实诚信根基》,《人民日报》,2003年6月17日; 《正当竞争应鼓励》(专访),《人民日报》,2002年7月15日; 《医患纠纷解决机制的公开化与公正化》,《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第3期。

202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

被《消防科学与技术》录用的论文,会在论文登刊后会给作者寄两本样刊

1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审核中对消防登高面和作业场地应把握的要点 房材与应用 2005/03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2 浅议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05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3 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浅谈世贸大厦的倒塌 福建建筑 2003/02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4 浅析中小城市高层建筑防火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消防 2003/08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5 关于高层建筑防火问题的几点思考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2003/01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6 浅析高层建筑防火问题及预防措施 绥化师专学报 2003/02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7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审核对消防登高面和作业场地应把握的要点 浙江消防 2003/12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8 浅析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 医药工程设计 2003/06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9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探析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2/06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山城高层建筑防火实践探析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2/03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11 新世纪全国高层建筑防火实践研讨会在重庆召开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2/04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12 中小城市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初探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2/05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13 高层建筑防火阀和排烟防火阀设计安装中常见问题分析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2/09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14 现代城市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思考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01/03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15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系统优化方法初探 昆明大学学报 2001/01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16 关于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分析 林业科技情报 2000/01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17 烟囱效应与高层建筑防火 河南消防 1999/12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18 现代高层建筑防火优化设计及其研究方向 制冷与空调(四川) 1999/03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19 香港制定高层建筑防火措施 上海消防 1998/03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20 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评估的不确定型群组决策方法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 2004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21 浅述高层建筑防火的几个问题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1998/S1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22 国内外高层建筑防火之综合探析 消防科学与技术 1998/04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23 浅议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防排烟的若干问题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1997/02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24 高层建筑防火与防排烟设计探讨——宏兴大厦工程设计概况 制冷与空调(四川) 1997/02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25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与体会 中州建筑 1997/02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26 影响高层建筑防火分区划分的几个因素及对策 山东消防 1996/10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27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山东消防 1996/12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28 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管理 安全 1995/03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29 美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正在解决的问题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1995/04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30 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设计的概念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1995/07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序号 题名 来源 年期 来源数据库 31 高层建筑的防火忧思 云南消防 1995/01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32 简论福建高层建筑防火正压送风与排烟设计 消防科学与技术 1994/01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33 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必须立足于自防自救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1994/09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34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若干问题 消防科学与技术 1993/03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35 关于高层建筑防火的探讨——河北省高层建筑消防学术研讨会综述 消防科学与技术 1991/04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36 对高层建筑防火的几点看法 消防科学与技术 1987/02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37 高层建筑防火与防排烟设计体会——宏兴大厦工程防排烟 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6年学术年会资料集 1996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有记录37条 首页 上页 下页

Approach for a generalSafety and Risks E第二届世界安全大会, Present Situation of Safety Science in China,TUV REIHLAND,Gameny, Economic Functions and Tasks of Safety Science,TUV REIHLAND,Gameny, 我国八五事故经济损失预测,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3专集 我国安全生产十大问题及对策,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4专集 防灾工程的价值及效益分析,《大自然探索》,1991NO 灾害防御工程经济效益评价,《灾害学》, 1992,NO4。 区域社会经济易灾性评价,《灾害学》, 1993,NO4。 中国古代采矿安全技术考,《工业安全与防尘》1992,NO1。 事故非价值对象的价值化技术,《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2安全经济学专集。 安全经济及其指标体系,《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2。 试论安全经济学,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2 安全经济学专集。 关于安全经济学的探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1NO2。 防灾工程的效益特性分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1991NO4。 安全工程的价值及效益分析,《劳动保护》, 1991,NO1。 区域社会经济易灾性研究,《地质管理论丛》,1992,NO2。 右脑思维特征与形象教学法,《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1NO3。 世界安全各国安全科学新进展,《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1,NO1。 要重视学生运用右脑训练,《教育研究》,1991,NO6。 谈右脑思维与大学生能力开发,《地学教育论评》, 1990,NO1。 第二届世界安全科学大会评述, 《地质勘探安全》 , 1994,NO 工业安全经济学,《工业安全与防尘》 1993,NO 安全经济基本理论,《工业安全与防尘》,1993,NO2。 安全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工业安全与防尘》 1993,NO3。 事故对象经济损失价值化技术《工业安全与防尘》 1993,NO1。 安全经济管理 《工业安全与防尘》 1994,NO3。 事故经济效益评价技术(上) 《工业安全与防尘》 1993,NO 事故经济风险评价 《工业安全与防尘》 1993,NO 安全经济与安全文化 《安全生产报》 发展中的中国安全科学 《沈阳安全生产》 1991, 专辑。 安全生产三十六计 《劳动保护文摘》 1991,NO3。 Education of Industrial Safety in China, 亚太职安国际会议,1990。 灾害评价初探 《灾害学》 1987,NO3。 灾害投资效益评价及最优化 《灾害学》 1989,NO3。 安全科学技术体系若干探讨 《地质勘探安全》 1989,NO4。 试论劳动保护经济学 全国安全管理学术会议1987。 苏联地质勘探劳动保护现状 《国外地质勘探》 1988,NO6。 地质勘探行业工伤事故综合评价的初步探讨,《地质勘探安全》, 1989,N02。 中国工业安全学历教育现状 亚太职业安全学术会 1990。 右脑思维与大学生能力开发 《地学教育论评》 1990,NO1。 安全工程专业统一教学模型 《地学教育论评》 1989,NO1。 生物节律理论在安全中应用 《安全生产开发资料选编》1989。 生物节律与劳动保护 《工业安全与防尘》 1988,NO2。 生物节律的计算机程序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1988,NO1。 地下内燃设备污染数值方法 《有色金属》 1984,N01。 盲巷中内燃设备废气浓度 《有色金属》季刊 1985,N03。 分布模型的数值分析井下用内燃设备通风计算,《探矿工程》, 1984,NO4 。 国外地下内燃设备废气技术 《地质科技情报》 1984,NO3。 钻进炮眼和顶板锚研究 《探矿工程译丛》 1984,NO4。 井下通风技术的研究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1987,NO3。 生物节律理论及其应用文集 地质勘探安全学会 1988。 安全生活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5,增刊。 从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论安全文化结构,《劳动保护》, 1995,NO8。 1993美国意外伤害事故 《劳动保护》 1995,NO5。 全球及美国公共交通事故概观《安全与健康》 1996,NO1。 面向二十一世纪我国安全投资政策的思考,21世纪研讨会论文集, 1996。 大陆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综述,第六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卫生学术研讨会,1998。 安全管理科学趋势与展望,中国安全科学,2000,NO1。 安全管理模式分析与探讨,《建筑安全》,2001,NO8。 安全文化系列讲座,《中国海事》,2001,NO8-10。 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概念,《建筑安全》,2002,NO4。 数字化安全生产法,现代职业安全,2002。 遏制中国第五次事故高峰,安全生产报,2001年10月。 小康社会安全生产指标体系探讨,安全生产报,2002年8月。 遏制事故要制本,《上海消防》,2002年。 21世纪安全管理科学展望,《中国安全科学》,2000。 安全生产与社会经济关系研究,中国安全生产论坛文集, 安全文化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安全文化论文集,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 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分析与研究,中国劳动劳动保护科技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2003年元月。 小康社会安全生产指数研究与应用,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年9月。 安全小康社会安全发展战略及目标研究,中国安全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10月。 工伤预防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中国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03年11月。 安全生产指数设计及理论,《劳动保护》,2003年,NO12。

中国消防协会主办的《中国消防》、《消防科学与技术》、《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网站:中国消防在线、中国消防企业在线

2020年中国专利优秀奖

中国专利奖评奖办法第一条 评奖宗旨  引导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对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重要作用;鼓励和表彰专利权人和发明人(设计人)对技术(设计)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第二条 评奖周期  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开展中国专利奖评选工作,每年举办一届。  第三条 奖项设置  中国专利奖设中国专利金奖及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外观设计金奖及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  中国专利金奖及中国专利优秀奖,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中评选产生,中国专利金奖评出20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及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从外观设计专利中评选产生,中国外观设计金奖评出5项。  第四条 评审组织  国家知识产权局设立中国专利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称“评审委员会”),会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开展中国专利奖的评审、批准和授奖等有关工作。评审委员会下设评审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第五条 评价指标及权重  一、发明、实用新型专利  (一)专利质量(25%)。评价: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文本质量。  (二)技术先进性(25%)。评价:原创性及重要性; 相比当前同类技术的优缺点;专利技术的通用性。  (三)运用及保护措施和成效(35%)。评价:专利运用及保护措施;经济效益及市场份额。  (四)社会效益及发展前景(15%)。评价:社会效益; 行业影响力;政策适应性。  二、外观设计专利  (一)专利质量(25%)。评价:创新性和工业适用性; 文本质量。  (二)设计要点及理念的表达(25%)。评价:设计要点独特性;艺术性及象征性;功能性。  (三)运用及保护措施和成效(35%)。评价:专利运用及保护措施;经济效益及市场份额。  (四)社会效益及发展前景(15%)。评价:社会效益; 发展前景。  第六条 推荐及评审程序  一、中国专利奖参评项目采用推荐方式,由各地知识产权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知识产权工作管理机构、全国性行业协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等根据当年评选通知要求择优推荐。  二、评审办公室负责对推荐项目进行初审,并组织开展有关初评工作。  三、评审办公室根据初评情况,提出预获奖项目名单,报评审委员会。  四、评审委员会对预获奖项目名单进行审定,确定获奖项目及其奖励等级。  五、评审办公室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公示评选结果。  第七条 异议处理  一、中国专利奖评选工作接受社会监督,社会公众对公示项目有异议的,可在规定时间内向评审办公室提出。  二、评审办公室接收异议材料,成立异议处理小组,对异议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形成异议分析材料及处理意见并向评审委员会报告,经评审委员会决定后,将处理意见通知异议方和项目申报人、推荐单位。  三、参与异议处理的有关人员对异议者的身份及有关异议信息予以保密。  第八条 授 奖  国家知识产权局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根据评选结果公示情况,对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项目予以授奖,联合向获得金奖项目的发明人(设计人)颁发奖牌和证书,向专利权人颁发奖牌;国家知识产权局向获得优秀奖项目的发明人(设计人)颁发证书,向专利权人颁发奖牌。  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召开会议,共同表彰有关获奖的发明人(设计人)及专利权人。  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公布获奖结果;对于获奖的项目,专利权人可以在其产品上标注奖项名称及获奖时间。  第九条 撤 奖  对于获奖项目,若发现报送材料不实,且有证据证明不符合获奖条件的,由评审办公室提出撤销授奖的意见,经评审委员会批准,撤销授奖并追回奖牌和证书。  第十条 本办法由中国专利奖评审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决定,河北省11项专利喜获中国专利奖。其中,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一种液晶玻璃基板的生产方法(ZL6)”和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汽车(ZL2)”分别获发明专利金奖和外观设计金奖;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员、河北省电力建设调整试验所的专利“一种火电厂反渗透浓水与城市污水交互处理的利用方法(ZL2)”获发明专利银奖;河北大宾美术用品有限公司的专利“一种自动版画机(ZL9)”等8项专利获发明专利优秀奖。据悉,中国专利奖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组织评选的专利界最高奖,旨在引导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鼓励和表彰专利权人和发明人(设计人)对技术(设计)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我省在本届国家专利奖评选中获得1项发明专利金奖、1项外观设计专利金奖和1项发明专利银奖,实现了我省2016年以来零的突破;获得奖项总数较2018年增长22%。2020年上半年,全省专利申请量54914件,授权量40183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09件;驰名商标357件,地理标志商标192 件。在2019年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我省在全国排名第7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省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市场监管部门推进知识产权培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措施。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积极推行知识产权强企计划,打造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组织企业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贯彻推行工作,截止到2019年年底,累计近300家企业通过第三方贯标认证。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培育工作,截止今年上半年,我省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77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0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52家。为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一批省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目前也在加快构建,石家庄市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3年内中央支持资金5亿元。崇礼蚕豆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在近期工作中,省市场监管局特别注重发挥知识产权在推动复工复产中的作用,扶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广泛开展“暖企”行动,及时为企业提供公益性、专业化的在线咨询服务,推动知识产权业务办理“零跑动”。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 索引序列
  • 中国医院协会后勤协会2020年优秀论文奖
  • 重庆市期刊协会优秀论文奖
  • 重庆市期刊协会优秀论文奖宁小亮
  • 202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
  • 2020年中国专利优秀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