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化学通报编辑部

化学通报编辑部

发布时间:

化学通报编辑部

柳大纲幼年丧母,其父柳承元系前清秀才,执教小学,严家教。柳大纲在其姐柳大绶照顾下自幼聪颖勤奋、沉静善思,学习成绩优异。1920年毕业于扬州江苏省立第八中学。1925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化学系(前身为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学部)获学士学位,被该校留任物理系助教。后任中国公学大学部教员和中国科学社《科学》杂志编辑部编译员。1927年与小学教师樊君珊结婚。1929年柳大纲受聘到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工作,直至1949年上海解放。他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46年曾由中央研究院选派赴美进修,1948年获美国罗斯特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1949年初携带大批图书资料回国。上海解放后从1950年起在新建的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员,该所于1952年迁到长春后任副所长。1954年调回北京,任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学术秘书至1956年。1956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他先后任该所研究员、副所长、代所长、所长,从1981年起任名誉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7-1963年,他曾兼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中国盐湖调查队队长;1958年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1965-1991年,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1974-1982年兼任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顾问。柳大纲热心社会工作,曾任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委员。1984年任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主任,1985年后任名誉主任委员。1983-1990年任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主任委员。1973-1986年担任《化学通报》主编。1985年起担任《无机化学》(后改名为《无机化学学报》)顾问。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主任编委之一。柳大纲历任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51年参加九三学社。195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柳大纲早期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他以满腔热情投入国民经济建设所需课题的研究,长期致力于科研组织和学术领导工作。他一贯重视解决重大应用问题,但又不忽视必要的基础研究。他认为前者是“根”,科学发展必须生根于社会需要,后者是“本”,即各个学科都有其自身规律。不去研究新现象、寻找新方法、揭示新规律、形成新概念,科学则得不到发展,技术也不会有新的突破。

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吉林省长春市柳条路 13-2 号(130061) 2 、分析化学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吉林省长春市斯大林大街 109 号 (130022)  3 、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零陵路 345 号(200032) 4 、物理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 北京大学化学楼(100871) 5、 化学通报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化学所(100080) 6、 应用化学 中科院长春化学研究所 吉林省长春市斯大林大街 109 号(130022)  7、 中国科学B 辑,化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16 号(100707) 8 色谱 中国化学会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 161 号(116012) 9、 催化学报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辽宁省大连市 100 信箱(116011)  10 、有机化学 中国化学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市枫林路 345 号(200032) 11、 高分子学报 中国化学会 北京 2709 信箱(100080) 1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中国光学会光谱学委员会、冶金部钢铁研究院总部 北京海淀区学院 南路 76 号(100081) 13、 无机化学学报 中国化学会 南京大学(210008)  14、 化学物理学报 中国物理学会 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30026) 15 化学研究与应用 四川省化学化工应用 成都市九眼桥四川大学化学学院(610064) 16、 中国稀土学报 中国稀土学会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 2 号(100088) 17、 结构化学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福州西河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350002) 18、 分析试验室 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北街口外大街 2 号(100088)  19、 化学试剂 化工部化学试剂科技情报中心站 北京市 235 信箱(100022) 20、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机械工业部上海材料研究所、中国机械工业学会理化检验分会 上海 市邯郸路 99 号(200437)  21、 分子催化 中国化学会 兰州天水路 236 号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730000) 22 分析测试学报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广州先烈中路 100 号(510070)23、 分析科学学报 武汉大学等 武汉大学化学学院(4300727)

我刊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学术性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我刊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报道国内外有关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最新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综合述评,交流信息和指导学会工作。该刊的特点是:快速、新颖,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成果报道准确、科学价值突出,起到了作为学会与会员联系的桥梁作用,是学会会员学术活动的园地。近几年来,紧跟国际前沿,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有关数据规范,严格审稿制度,强化编辑部内部管理机制,实行主编和编辑委员会负责制,是第一批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的期刊。

化学通报编辑部官网

_html

%B8%DF%D6%D0%BB%AF%D1%A7

一共七大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化学教与学,还有四种,请知者补充。知之为知之啊,别乱说。

化学通报编辑部责任编辑人员

戴安邦1901年4月30日出生于江苏省镇江丹徒县南乡丘陵地区的农村家庭。家有少量土地,童年即随家人在地里劳动,而收获有限,当地乡民生活均甚贫苦,故后来学农有改进农村之意。1906—1911年,戴安邦入私塾,读完《三字经》、《二十四孝》、《四书》、《诗经》等书,打下了深厚的文言基础。1912年入镇江润州中学,接受新教育。所学课程除国文、英文、数、理、化外,尚有中外地理和中外历史,遂产生振兴国家民族的志愿。1919年夏,“五四”运动发生,镇江虽是工商业小城,但有外国租界和商店。为响应北京和上海的爱国运动,各界发起抵制日货。他积极参加,并组织同学上街宣传。1919年9月,戴安邦考入金陵大学学习农科,先入预科,但到第二年下学期学费困难,几致辍学,幸好南京成美中学要聘请一位化学和物理教员,由于他的学习成绩优异,被介绍去该校兼课,半工半读,大学学习得以继续。两年预科毕业,即将转入正科。因农科各科的田间实习频繁,而且时间因天时而不固定,学农与半工半读不能兼顾,故不得不放弃学农,改学在中学教的理科化学。他在中学教学,认真备课,努力做好每个教学环节,特别重视直观教学,讲课借用大学的仪器做示教实验,因此他的教学效果很好,深受学生的欢迎,也为学校的领导赞许和支持,不久即拨给经费购置理化实验器材,成为当时具有理化实验设备的极少数中学之一。1924年6月他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因学习成绩全部优秀,荣获金钥匙奖。同年他留校,先担任普通化学的实验室教学,继兼任有机分析和食物分析等课助教。1926年升任讲师,讲授普通化学课。20年代初,半官方的学术组织“中华教育改进社”兴起了一个改进中国教育的运动。1925年起,该社在清华大学开办化学教师暑期讲习班,开设实验课,讨论化学教学法。1926年夏他参加该班讲习,对他后来重视实验教学和化学教学法起了重要作用。1928年戴安邦获中国医学会奖学金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深造,由于勤奋刻苦,每门功课成绩均优,次年6月获硕士学位,并于12月被选为美国荣誉化学学会会员,荣获金钥匙。又被选为美国荣誉科学学会会员,再度荣获金钥匙。通过博士生预试,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胶体化学家托马斯(A.W.Thomas)教授,用配位化学观点进行“氧化铝水溶胶的研究”。戴安邦充分发挥自己扎实的化学功底和精湛的实验技术,使论文工作很快有了创造性的结果。导师称这是他遇到过的最好的博士生。1931年6月,戴安邦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一经在美国化学会志发表,就受到学术界的瞩目,在1934年出版的A.W.托马斯著《胶体化学》和1956年出版的拜勒(J.C.Bailer)主编的《配位化合物化学》中均直接引用这篇博士论文的研究结果。1931年9月,戴安邦回国任金陵大学副教授,1933年任教授。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全力投入成立化学组织和出版化学刊物的工作。1932年8月中国化学会在南京成立,戴安邦是发起人之一。1934年1月,中国化学会《化学》杂志(《化学通报》前身)创刊,他任总编辑兼总经理。他在创刊号中撰文呼吁:“吾国之贫弱已臻极点。富国之策,虽不止一端,要在开辟天然富源,促进生产建设,发达国防工业,而待举百端,皆须化学家之努力。”作为一名中国化学家,以后他就是本着这种精神身体力行的。他主持《化学》刊物17年,为普及化学教育,提倡化学研究和推广化学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1933年起金陵大学理学院举办理科教师暑期讲习班,每年他都担任化学讲师,讲授化学教授法。1936年应福建省之邀,到该省暑期教师讲习班讲课。1937年11月日本侵华战火蔓延江南,戴安邦随金陵大学西迁成都。由于战争的影响,当时仪器药品奇缺,实验教学已难以维持。1940年初,他为四川省教育厅创办了“四川省科学仪器制造所,”并兼任该所副所长,负实际责任。在人力物力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大量生产中学化学、物理和生物教学所需的仪器、药品、模型和标本等,使该省和部分邻省学校的这三门课程的实验工作在物资匮乏的战争年代里得以维持,他还结合实际条件编写实验教程,由四川省教育厅出版。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8月,戴安邦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伊利诺大学分析化学系,主要研究无机沉淀的晶化作用,应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制成样品的晶体结构,并阐明了磷酸铬的多晶现象。该系系主任克拉克(G.J.Clark)教授对他颇为欣赏,一年后欲挽留他继续工作,戴安邦则介绍他的学生代替,自己按期回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戴安邦继续在金陵大学以及院系调整以后的南京大学任教。他除了担任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外,还担任许多行政和社会工作。他先后任校工会主席,江苏省科协副主席,金陵大学理学院院长和化学系系主任,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所长,《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无机化学学报》主编,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高校理科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兼无机化学组组长,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等职务。由于他对我国化学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学术成就,1978年荣获江苏省劳动英雄称号,同年12月被聘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化学组组员,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1981年6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朱子清(1900—1989)朱子清,有机化学家、教育家。在有机化学,尤其在天然产物有机化学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其中贝母植物碱的研究曾居国际领先地位。他热心教育事业,为祖国培育了大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朱子清,别名镜心,1900年10月17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县一书香世家,父亲在农村半耕半读。1907年他在乡村私塾就读,酷爱古典诗词、经史著作和书画。1917—1921年他先后在安庆六邑中学和安徽省立第五中学学习。其间他曾作为学生会代表,多次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游行、请愿、演讲等爱国活动,为此,他曾被警察打伤,乃至被校方开除。1921年他考入东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学习。大学时期,在恽代英等进步人士的影响下,朱子清的爱国热情更加高涨。1925年,他积极参加“五卅”运动,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斗。1926年他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留校任教。不久,在东南大学的“易校长学潮”中,他与国民党反动派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结果被辞退。1927年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事变,面对反动政府腐败堕落,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现实,朱子清抱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良好愿望,毅然于1929年远涉重洋,前往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院求学。1931年,国内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他作为伊利诺大学中国留学生会会长,在当年的“双十节”庆祝会上慷慨陈词,痛斥中国反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对祖国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惨遭践踏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显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1933年他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由伊利诺大学研究院化学系主任亚当斯(R·Adams)推荐,赴德国明兴大学从名师维兰德(H·Wieland)继续进行有机化学研究。1934年转赴奥地利格拉兹大学,跟随微量化学的首创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普雷格尔(F·Pregl)学习微量分析。1935年朱子清学成回国后,立即投入研究和教学工作。历任南京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代理所长,暨南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在此期间,朱子清除了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外,在马钱子碱、钩吻素、贝母素的研究方面也做了突出的贡献,主要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朱子清深深感到中国有了希望,于是一心致力于科学和教育事业。他先后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并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为了改变我国西北地区的落后面貌,他携带全家老小及主要助手,由条件优越的上海来到“马路不平、电灯不明”的兰州。在兰州大学,他克服了各种困难,带领助手们因陋就简,土法上马,于1956年在祖国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建立了第一间有机微量分析实验室。同时,他还率先在兰州大学建立了生物碱实验室,把自己的聪明和才智无私地奉献给科学和教育事业。朱子清曾先后担任甘肃省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化学学报》编委、甘肃省科协名誉主席等职。此外,他还是甘肃省政协第四、第五、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并当选为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积极参政议政。朱子清在有机化学,尤其在天然产物有机化学方面造诣精深。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有机化学领域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在《美国化学会志》、德国《来比锡化学年报》、《中国科学》、《化学学报》、《科学通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国内外近20种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在国内外有机化学界享有盛誉。特别是关于贝母植物碱的研究,曾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丰富了植物碱化学的内容朱子清毕生从事天然产物的研究。众所周知,植物碱有着很强的生理活性。1888年德国弗拉格纳(K.Fragner)最早开始贝母植物碱的研究,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日本、中国、苏联等国家也陆续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这些研究大都滞留在实验式或功能团的测定上,其化学结构一直是个谜。从50年代初起,朱子清领导其研究小组,对贝母植物碱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他们克服了测试手段落后、设备条件差等重重困难,基于前人在单独使用锌粉蒸馏或硒脱氢未能将贝母素分子充分打开的失败经验,开创了把锌粉蒸馏和硒脱氢两种方法联合并用的新途径,终于在1955年首先确定了该类植物碱的基本骨架为变型甾体。该项研究成果在《化学学报》上发表后,引起了化学界的重视。1956年朱子清应邀参加德国科学院主办的“国际生物碱会议”,报告了贝母植物碱的研究工作,博得了国际同行的赞誉。随后又应邀赴匈牙利和苏联讲学。同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并被聘为国际有机化学杂志《四面体》(Tetrahedron)的荣誉编辑。1977年加拿大化学家人工合成贝母素甲成功,进一步证明朱子清等当年确定的基本骨架正确无误。继贝母植物碱之后,1961年,朱子清等研究了国产钩吻中的植物碱,确定了新植物碱“钩吻素子”的结构。70年代以后,朱子清等又陆续从百部、藜芦、乌头、麻黄、南蛇藤等植物中分离到20余种植物碱,发现了10余种新的植物碱,并阐明了它们的化学结构。丰富了植物碱化学的内容。获取了雪莲的化学成分在朱子清之前,雪莲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未见文献报道。80年代初,朱子清在国内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填补了雪莲化学成分研究的空白。荣获198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朱子清等对新疆雪莲和甘肃水母雪莲中的14种单体进行分离、提纯、结晶,最后通过紫外、红外、核磁共振、质谱、晶体结构分析等手段,做了深入的分子结构测定工作,揭示了5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和8种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他发现了3种新的陪半萜类化合物,其中1种新的倍半萜葡萄糖苷经水解、酰化、氧化等化学转化后,得到的苷元为一种新的倍半萜,并命名为大苞雪莲内酯。另外,还从雪莲中鉴定出26种挥发油成分,并全面分析了其微量元素的组成,氨基酸的含量等。与此同时,朱子清等对雪莲中所含2种黄酮成分进行体外抗癌细胞筛选,发现其中1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为进一步扩大动物试验奠定了基础。该黄酮可望作为抗腹水肝癌的新药。系统研究了皂苷类化合物皂苷是苷类中结构比较复杂的化合物。它们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种类繁多,组成复杂。国际上对皂苷的研究十分活跃,80年代已进入一个新的高潮。不仅一些结构复杂的皂苷的结构得到证实,而且纠正了以往结构鉴定中的某些错误,他们系统研究了不少重要中草药中的皂苷。80年代初,朱子清及其合作者对中药竹节香附中的皂苷成分进行研究。他们从竹节香附中分离鉴定了8个皂苷,其中6个为新化合物。药理试验表明:其中1个化合物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另1个化合物不仅没有抗癌活性,反而能促进癌细胞的生长。这些现象对于研究皂苷的抗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荣获198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后,朱子清等还对棘豆中的皂苷成分进行了研究。棘豆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西北高原,有毒,对家畜危害极大。为.了研究其毒性机理,国内外学者很重视棘豆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其中黄酮、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研究均有过报道,但都未得出中毒问题的答案。该属植物中的皂苷研究尚属空白。80年代后期,朱子清等分别从黄花棘豆和小花棘豆中分离鉴定了10个皂苷成分,其中6个为首次发现;同时研究了2种三萜皂苷元的化学转变。不仅充实了皂苷化学的内容,而且对于综合利用植物资源、化害为利,寻找棘豆的有毒成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朱子清一生从事天然产物的有机化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上所述外,他还先后对西北药用植物、沙生植物的多个科属的数十个品种的化学成分开展研究,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得到了许多重要成果。为开发和利用我国西北地区的天然资源,发展有机化学理论,促进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植物化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诲人不倦的教育家襟怀坦荡,刚直不阿的学者朱子清不仅是一位成果卓著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教育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并为之倾注了自己的毕生心血。他教学态度认真,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强调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教育的重要性,主讲过有机化学、有机分析、生物碱化学等课程。他反对照本宣科,讲课从不拿讲稿;他一再宣称给学生讲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启发学生的思维,传导学术思想。他极善于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路。他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中、高级专业人才,他们中的不少优秀者,如今已是国内外知名的教授、研究员,成为一些重要的科学研究机构或高等院校的中坚力量。朱子清学识渊博,思路敏捷,治学严谨,一丝不苟。担任《化学学报》编委期间,对于每一件来稿,他总是仔细审阅,正谬补缺,使文稿更加翔实准确;书写论文,讲究精益求精。他常说:“长文好写,短文难工。”由他撰写的论文,言之有物,叙之成理,内容充实,精炼好读。他十分注意文献信息,对国外几种权威性的化学刊物,他几乎每期必读,及时掌握国际科学的发展动态。并经常告诫学生,要读原著,读第一手资源,从中领会作者的思路,把握结论的来龙去脉。他一贯认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要想在化学事业上有所建树,除了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理论之外,还应当具备娴熟的实验技术和勇于吃苦的精神。朱子清一生崇尚民主,积极追求科学真理。他为人正直,襟怀坦荡,不畏权势,刚直不阿。1957年,他由于对工作提出意见,蒙受了不白之冤;“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又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遭到迫害,可是他心中始终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年近八旬的朱子清异常兴奋,他并不计较多年来的个人恩怨,只是为国内落后的科学面貌而担忧。1978年,他出任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兼天然产物有机化学研究室主任。1985年9月,兰州大学为纪念朱子清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60年举行了隆重的学术报告会。开幕式上,朱子清满怀激情地说:“我国的教育和研究工作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将是一支相当关键的队伍。”“我们国家目前急需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科学工作者。”此时,朱子清已是病魔缠身,但他依然承担着多项研究课题,坚持指导青年教师和博士研究生,为提高我国天然产物有机化学的研究水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者:(贾中建 黄飞跃))简历1900年10月17日生于安徽省桐城县。1926年7月毕业于东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获理学士学位。1926年8月—1929年7月任东南大学理学院助教。1929年9月—1933年6月赴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院深造,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8月—1934年赴德国明兴大学深造。1934年—1935年6月赴奥地利格拉兹大学深造。1935年8月1937年7月任南京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37年8月—1946年6月任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代理所长。1946年8月—1949年7月任暨南大学教授兼化学系主任。1947年7月—1950年6月兼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48—1199年兼任同济大学教授。1949年10月—1952年8月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52年10月—1955年8月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9月1989年3月任兰州大学教授,甘肃省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化学学报》编委。1956年受聘为《四面体》(Tetrahedron)荣誉编辑;1978年—1982年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20届理事会理事。1978—1988年任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兼天然产物有机化学研究室主任。1989年3月11日在兰州病逝。主要论著1 Chu T.T.(朱子清).Abbauversuche in der Brucin—Reihe.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1935(517):290—294.2 Chu T.T.(朱子清),Chou T.Q.(赵承嘏).Study of GI.J.AChem.Soc.,1940(62):1955—1957.3 Chou T.Q.(赵承嘏),Chu T.T.(朱子清).Study of GⅡ.J.Amer.Chem.Soc.,1941(63):827—828.4 Chou T.Q.(赵承嘏),Chu T.T.(朱子清).The Preparation andProperties of Peimine and Peiminine.J.Amer.Chem.Soc.,1941(63):2936—2938.5 Chu T.T.(朱子清),Chou T.Q.(赵承嘏).Conversion of Peimine into Peiminine and Vice Versa.J.Amer.Chem.Soc.,1947(69):1257.6 朱子清,陆仁荣.贝母植物碱研究Ⅱ.化学学报,1955,21(3):227—231.7 朱子清,黄文魁,陆仁荣.贝母植物碱研究Ⅲ.化学学报,1955,21(3):232240.8 朱子清,陆仁荣.贝母植物碱研究Ⅳ.化学学报,1955,21(3):9 朱子清,陆仁荣,黄文魁.贝母植物碱研究V.化学学报,1955,21(4):407—411.10 朱子清,陆仁荣,黄文魁.贝母植物碱研究Ⅵ.化学学报,1956,22(3):205—209.11 朱子清,陆仁荣.贝母植物碱研究Ⅶ.化学学报,1956,22(3):210—12 朱子清,陆仁荣.贝母植物碱研究Ⅷ.中国科学,1956,5:469—473.13 朱子清,陆仁荣,黄文魁.贝母植物碱研究Ⅸ.中国科学,1957,6:255258.14 朱子清,黄文魁,陆仁荣.贝母植物碱研究Ⅺ.科学通报,1957,(7):207—15 黄文魁,陆仁荣,朱子清等.贝母植物碱研究ⅩⅣ.科学通报,1957,(13):404.16 朱子清,黄文魁.贝母植物碱研究X.化学学报,1958,24(4):345347.17 朱子清,陆仁荣,黄文魁等.贝母植物研究XⅡ.化学学报,1958,24(5):377—381.18 刘铸晋,陆仁荣,朱子清等.贝母植物碱研究ⅩⅢ.化学学报,1961,27(2):97—104.19 朱子清.贝母植物碱化学结构的研究.化学通报,1979,(4):302—305.20 潘鑫复,朱子清.砂贝母中的植物碱.科学通报,1980,(4):186.21 刘铸晋,陆仁荣,朱子清等.钩吻植物碱I.化学学报,1961,27(1):4758.22 郭伽,朱子清.百部植物碱的研究I.化学学报,1978,36(4):291—23 程东亮,王东民,朱子清等.麻黄中的一种微量生物碱.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5,6(7):609—612.24 刘吉开,贾忠建,朱子清等.南蛇藤植物中四个新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科学通报,1988,33(20):1586—1588.25 贾忠建,李瑜,朱子清等.新疆雪莲化学成分的研究I.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3,4(5):581—26 李瑜,贾忠建,朱子清等.新疆雪莲化学成分的研究Ⅱ.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5,6(5):417—42027 贾忠建,费厚满,朱子清等.水母雪莲化学成分研究(I).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6,7(9):789—792.28 贾忠建,何康伟,朱子清等.新疆雪莲化学成分的研究Ⅳ.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8,9(2):198200.29 李瑜,贾忠建,朱子清.新疆雪莲化学成分的研究V.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9,10(9):909—912.30 张宗平,贾忠建,朱子清等.银洲柴胡化学成份的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8,9(11):1187—1189.31 刘吉开,吴大纲,朱子清等.卫矛科植物抗肿瘤活性物质蛇藤酯甲的结构测定(Ⅱ),科学通报,1989,34(2):142—144.32 丁毅力,贾忠建,朱子清.准葛尔大戟化学成分研究(I).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9,10(11):1129—1130.33 刘自民,贾忠建,朱子清.长毛风毛菊化学成分的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9,10(11):1090—109434 张宗平,贾忠建,朱子清等。红豆杉化学成分研究.科学通报,1989,(21):1631.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我也要投稿,有稿费咩?

打电话问啊,要是等对方回复得等到什么时候啊

奥林匹克英语?可能也是一种竞赛吧

通化师范学院代码是10202,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通化师范学院(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是吉林省东南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截至2021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历史沿革1929年,通化师范学院的前身“辽宁省立通化第六师范学校”成立,归省管辖。由省分配的大专毕业生担任教学工作。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每年招生50名,有教职员十余人。1938年,伪满洲国时改为“通化师道学校”,归省管辖。校址于1940年迁到西山现市“职教中心”位置,校层为二层楼房。分本科和特修科,本科招收国民高等学校毕业生,学制3年,每年招生50名,特修科招收国民优级学校毕业生,学制2年,每年招生80名。1948年,通化解放后附属于“通化中学”,设立“师范部”招收具有高小文化程度的学生。1950年,在原校址(即原师道学校校址)的基础上重建校舍,6月13日正式成立辽宁省立通化师范学校,归省管辖。招收高小毕业生,学制3年。1954年,改为“吉林省通化师范学校“归省、地管辖。1955年,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教职员30余人大部分具有大学本科和专科水平。1957年,校址又迁到地区“农校“位置1958年秋,学校分家,分别成立“通化师范专科学校”和“通化师范学校”,原校学生部分2年提前毕业,部分上师专深造。1978年12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通化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通化师范学院。而通化师范学校则发展成为通化艺术幼儿师范学校。2002年,通化市教育学院、通化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和海龙师范学校3所院校合并组建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9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84人,专任教师74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5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73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技能名师4人,吉林省教学名师6人,吉林省教学新秀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人选14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经吉林省人才分类认定,B类人才2人,C类人才1人,D类人才17人。聘用校外高级专家作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技能名师300余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6月,学校共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新兴交叉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中国史、教育学、民俗学省优势特色学科:中国史、中药学新兴交叉学科: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质量工程截至2021年6月,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14门,省级优秀课52门,省级“金课”建设项目6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项目3项,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引领项目3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4项,省级高等学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项目1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专业1个,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省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1个。                                    特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物理学。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汉语言文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历史学、中药学。省级品牌专业:历史学、生物科学、物理学。省级特色专业:历史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中药学、汉语言文学。省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中国高句丽史、数学分析、光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植物学、动物学、药用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学、中国近现代史等。                                    交流合作截至2021年6月,学校与国(境)外57所院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交换生、“2+2”、“3+1”、短期交流、赴国外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本科生交流项目,已有学生271人次出国(境)学习交流。学校累计招收留学生101人,现有在校生22人,其中,学历教育留学生20人、非学历教育留学生2人。学生近30人次经国家汉办选拔赴韩国、泰国等国家从事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学校共派出教师177人次赴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及香港和台湾地区访问交流、培训学习及学历提升。多次与合作院校开展学术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2018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动画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                                    科研机构截至2019年3月,学校设有3个校级科研院所,拥有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省重点实验室、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20个,与韩国岭南大学建立“长白山食用植物资源开发国际合作联合工程中心”。馆藏资源截至2014年3月31日,馆藏图书总量1533129册(其中纸质图书860994册,电子图书672135册);订购纸质期刊1508种,;报纸42种;订购及开通试用数据库15种,内容覆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与该院学科相关的学术门类。自建数据库3种。2004年加入CALIS,2008年加入吉林省图书馆联盟,2009年加入CASHL,开通了联合编目、数据库联合采购、数据库建设、中外文资源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等业务,实现了资源共知、共建、共享。学术刊物《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通化师范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办于1980年,是全国大学中创办较早的学术刊物之一。国内刊号:CN22-1284/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7974,大16开本,月刊。

化学通报编辑部官网招聘

这个事件关于到考生的公平问题。现实为何会泄题还不清楚,警方正在调查,但是这样的问题一定要严惩,每个考生都不容易。

从2008年开始,学校已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学校通过《中国教育报》《教师报》等媒体发布招聘信息,以年薪10万为回报,共收到3800多份应聘资料和咨询电话,经过初审、面试、笔试、试教、考核,层层筛选,严格把关,最终组建起专职教师队伍。他们大都来自湖北、湖南、河南、山东等教育发达省份,平均年龄44岁,都是省市级骨干教师,都是本科或以上学历。毛孝全,强林教育董事长,云南昭通人。中学物理高级教师,62年3月出生,毕业于云南师范物理教育专业,本科学历。曾在昭通地区第一中学、云南师大附中任教中学物理;曾一手创办强林书店和云南强林高考补习学校。2007年8月成立孝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考卷》、《学乐时空》系列教辅资料的研发。

兖矿新疆能化煤化工公司  员 工 招 聘 简 章  一、公司简介  兖矿新疆煤化工公司是兖矿新疆能化公司全资子公司,位于新疆自治区高新区甘泉堡工业园区内,距乌鲁木齐市40公里、米东新区20公里、阜康市西北10公里,交通便利。公司设计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30万吨甲醇,项目总投资89亿元,预计于2012年7月建成投产。项目采用兖矿集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工艺可靠,技术先进,环保洁净,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项目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招聘原则  自愿报名,严格审核,公开考试,择优录取。  三、招聘专业及人数  本次共招聘化工工艺操作、化工仪表维护、化工电气维护、化工设备维修、化工分析人员共计350人,其中男250人,女100人。  四、招聘范围  集团公司矿区城镇户口职工子女中未就业的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  已改制单位和移交中小学职工子女同等对待。  五、招聘条件  (一)年龄18-28周岁(1982年11月1日至1992年10月31日期间出生),未婚。  (二)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不良行为记录。  (三)身体基本要求  1.身高:男性160cm以上,女性150cm以上;  2.体重:男性不低于50kg,女性不低于45kg;  3.身体健康,符合从事工种体检标准(体检标准由招聘单位制定)。  六、招聘程序及方法  (一)报名  招聘实行二次报名,符合招聘条件的先在父母所在单位报名,经单位审查后,到新疆能化招聘办公室(以下称“招聘办公室”)集中报名。  1.符合招聘范围人员,持户口簿、身份证、毕业证到父母所在单位报名。各单位对报名人员身份进行审核,对符合招聘条件的,填写《矿区城镇户口职工子女证明表》。  2.单位报名结束,由专人负责按照规定时间组织符合招聘条件人员到招聘办公室集中报名,并携带以下资料:  (1)单位上报《报名人员花名册》文本及电子表格。  (2)报名人持《矿区城镇户口职工子女证明表》,户口簿、身份证、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规格为A4纸),职工档案家庭成员登记表复印件(盖人力资源部门公章),2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2张,报名费50元/人。  3.单位报名结束后,由各单位组织报名人员统一到招聘办公室进行面试,面试时对报名人员进行指纹采集和数码照相。  面试内容包括目测、提问。目测主要测试应聘人身高、运动协调、是否有明显肢残或精神障碍等,提问主要测试是否有语言障碍、智力反应是否正常等。   报名时间与地点  (1)单位报名时间:10月9日—10月 13日,报名地点由各单位自行确定。  (2)集中报名时间:10月 14日—10月17日;报名地点:集团公司建安公司招待所,电话:0537-(5)912440。  各单位报名时间另行通知。  (二)考试  招聘考试由招聘办公室统一组织,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化学,考试时间、地点以准考证为准,考试成绩张榜公布。  (三)体检  依据考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确定体检名单。体检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体检费自理。  (四)录取  对体检合格的由招聘办公室张榜公示,公示期3天;体检不合格所缺名额再根据考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序依次递补。  被录用人员由新疆能化公司办理录用手续,新疆煤化工公司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七、薪酬保险福利待遇  (一)录用人员薪酬福利待遇按照新疆煤化工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二)按照国家规定为录用人员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金,并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八、有关规定  报名人员在报名时提供虚假资料及冒名考试、体检的,取消报名和录取资格,通报家长所在单位,三年内不得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员工招聘。  二〇一〇年十月八日

什么叫泄题?本身就是叫你学会的?答对就对,正明你有记星。答不对正明你没有认真学习。

  • 索引序列
  • 化学通报编辑部
  • 化学通报编辑部官网
  • 化学通报编辑部责任编辑人员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 化学通报编辑部官网招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