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亲子杂志封面图

亲子杂志封面图

发布时间:

亲子杂志封面图

杂志封面图构成元素通过对图片的完善使用,真正能够把人的视觉调动起来,使欣赏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就对起杂志封面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设计师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在使用或者设计杂志封面图片的时候,应该把握创新与实用的设计理念,使自己的设计方案在图片选择上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杂志封面图的选择不同杂志刊物所追求的封面风格不同,图片的规划设计假定了杂志的内容倾向、色调派系和风格定位。因此,杂志封面图片规划设计是一种专属的艺术,一门独到的科学。杂志封面图的色彩首先,将杂志封面的色彩设计重视起来,真正将色彩轮廓的明暗程度的体现提升上来,把握更加有效的创新标准,使自身的设计理念在色彩的形成过程中能够体现得游刃有余,把握重点设计路,从小处出发,真正将杂志内容的完善呈现出来。其次,要注意对色彩正面性的东西进行全面呈现,不要将过于极端的内容进行呈现,尽量将积极向上的思想呈现理念渗透进去,为读者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

百度图片就很好啊/

我感觉很一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像普通的邻家女孩儿,但邻家女孩是很难上杂志的。

照片的风格是很惊艳的,而且也是很好的展现出小女该的气质,很有大师的风范

亲子杂志封面图片

我觉得已经出落得跟母亲一样美丽,基因真的太强大。

2021年时尚杂志封面最好看的有哪些?我个人觉得像这种时尚杂志封面的话,我觉得他们的封面都是很漂亮的,我觉得我都是喜欢的。

时尚杂志封面想要好看,那必须得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封面人物本身足够有有气质,二是摄影有高级感。每一年都会有那么几个出圈的杂志被大家津津乐道,甚至封面人物因此而有了更高的热度。一、时尚先生2021年2月封面玄彬这满满的高级感,难怪杂志这一期宣传成暖冬的时尚男神。看到玄彬这个样子就觉太帅气了,真的是怎么看怎么帅气。下面的网友一直评论,看到这么帅气的玄彬竟然不是自己的,想想就觉得心痛。作为火了这么多年的男神,玄彬不论是颜值还是气质,那都是独一无二的,看着就让人觉得欢喜啊。二、芭莎杂志2021年5月赵丽颖《时尚芭莎》五月封面人物是赵丽颖,成为母亲之后赵丽颖的气质越来越优雅了,给人一种恬静淡雅的感觉。这一身迪奥高定黑裙被赵丽颖穿出了一种欧洲宫廷的优雅感,仅仅是坐在那里就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娴静温柔的女人。话说赵丽颖登上《时尚芭莎》的次数可不少了,她的封面一如既往令人眼前一亮,真的是凭实力取胜。三、ELLE世界时装之苑2021年2月倪妮倪妮的气质在整个娱乐圈都是绝绝子,她不论是杂志封面还是红毯,每一次都是焦点。甚至一些别人根本不敢尝试的造型,倪妮就是能够凭借自身气质穿出不一样的味道。这次Elle杂志封面,倪妮的这一身打扮明明看起来那么普通,可是偏偏配上她那张高级脸就是能让人看出不一样的味道,纵观整个演艺圈,有这样实力的女艺人也找不出几个来,倪妮绝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四、嘉人杂志2021年3月易烊千玺易烊千玺这几年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凶猛,参演了多部大制作的电影。虽然演技还达不到前辈那样的水平,但是表现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最近还在排片的《长津湖》中和一众实力派前辈对戏也丝毫不怯场,尤其是和影帝吴京的对手戏更是精彩。据说易烊千玺是男艺人中唯一一个把所有时尚杂志收入囊中的,可见他在时尚界多受欢迎。嘉人杂志易烊千玺的表现也非常两眼,满满都是高级感,而且照片运用光影的效果,让易烊千玺看起来有种神秘的气质,成熟了不少。

不是妙可,应该是个不出名的小女孩吧

日本亲子杂志封面图片

ls正答。

一个很可爱的小妹妹张籽沐

集英社少年Jump周刊 少年Jump周刊是日本集英社创办的漫画杂志(1968年(昭和43年)7月创刊,当时仍然是双周刊。到了1969年转变为周刊。每周一发售),售价230日圆 日本发行量最高的连载漫画杂志,位列三大周刊少年漫画杂志(周刊《少年JUMP》、周刊《少年SUNDAY》、周刊《少年MAGAZINE》)之首,1993年每期发行量突破600万册。 讲谈社最近完结的有名作品(网上可以找到的) 《王牌至尊》(朝基胜士)《鬼眼狂刀》(上条明峰)《侦探学院Q》(佐藤文也)《RAVE》(真岛浩)《传说头目翔》(刃森尊)《魁!!CROMARTIE高校》(野中英次)《女子大生家庭教师》( 氏家ト全)《Rose Hip Zero》(藤泽亨) 小学馆少年Sunday周刊(周刊少年サンデー)是日本小学馆发行的漫画杂志 。综合性少年漫画杂志,1959年创刊,取名为Sunday只是为使读者感受頱日般快乐轻松的气氛,杂志本身是於栏周三发行。拥有包括安达充 、 高桥留美子 、 青山刚昌在内的一批著名漫画家 。刊载作品从画技到情节都很优秀,领材有运动、科幻、魔幻、侦破、历史、恋爱等,呈现多样化格局。相较於强蠿‘努力’‘友情’‘胜利’的《 周刊少年JUMP 》,该刊作品相对欠缺明显的整体风格,倾向於由作家自行发挥。相对於周垩少年JUMP以市调至上,经常在市调不佳 中止漫画,该刊作品也多由作家画至 事告一段落时才结束(也因此有故事长之批判)。发行量较《周刊少年JUMP》、《周刊少年Magazine》为低。 连载过的著名作品: TOUCH(邻家女孩、棒球英豪)、H2、幸运四叶草、ROUGH(我爱芳邻)、KATSU!青春交差点—— 安达充 福星小子、乱马1/2、犬夜叉 —— 高桥留美子 潮与虎 (港译:《魔力小马》)—— 藤田和日郎 魔偶马戏团 —— 藤田和日郎 名侦探柯南 —— 青山刚昌 金童卡修(港译:魔界小金毛) —— 雷句诚 日式面包王(台译:烘焙王) —— 桥口隆志 史上最强弟子兼一 —— 松

日本杂志封面其实也是有一些特点的,就比如说有一些女明星都是非常裸露的,而且甚至是漏点的那种,所以说真的是非常的不严谨,而且也对于青少年来说影响非常不好,并且封面上有很多的文字都是比较随便的,非常的草率,这就是日本杂志封面的一些基本特点,而且让人看起来就能够一眼记住,因为真的是太不一样了。

亲子杂志封面

没东西扯了,整天写这种货色

网传的嘉宾名单如下:原生明星爸爸:田亮、沙溢、张伦硕临时鲜肉爸爸:林更新、陈柏霖、蔡国庆据悉,目前已接触的明星中,除了和陈伟霆一样呼声很高的“小鲜肉”,“准爸爸”也是节目组考虑的对象。

很少有哦,还是看大科技吧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一众小嘉宾们罕见合体,一起拍摄了杂志封面,这样的罕见同框令不少观众大呼“活久见”!五个孩子都穿着同样格子元素的衣服,虽然他们还小,但已经显露出了不同于普通人的成熟一面,且因为是“星二代”的缘故,这些孩子的气质都非常出众,已经有了小明星的风范。爸爸去哪儿五萌娃罕同框,贝尔气质出挑似公主,一旁王诗龄落下风网友们看了之后纷纷发表评论,说几个孩子长大了,气质长相发生了大变化。跟现在相比,他们在《爸爸去哪儿》时的样子真是青涩呢。爸爸去哪儿五萌娃罕同框,贝尔气质出挑似公主,一旁王诗龄落下风在这群孩子之中,气质变化最明显的还要数郭涛儿子石头了,之前石头妈妈曾在社交平台晒出儿子照片,成熟的模样已经有了不少郭涛的味道。爸爸去哪儿五萌娃罕同框,贝尔气质出挑似公主,一旁王诗龄落下风石头在节目中时还是胖胖的,很可爱,大大的耳朵显得有福气,节目中总是照顾其他小朋友,是个暖心的小男孩。爸爸去哪儿五萌娃罕同框,贝尔气质出挑似公主,一旁王诗龄落下风天天在节目中古灵精怪,还是个哭气包。他小的时候身量就很高,又细又长,眼睛亮晶晶的,像一闪一闪的星星,十分可爱。如今已经出落成气质模特了。爸爸去哪儿五萌娃罕同框,贝尔气质出挑似公主,一旁王诗龄落下风王诗龄小时候就像个小公主一样,喜欢各种粉粉的物品,因为喜欢吃所以体型偏壮,腿和胳膊都是肉肉的。但现在越来越有母亲李湘的气场的神态。爸爸去哪儿五萌娃罕同框,贝尔气质出挑似公主,一旁王诗龄落下风贝儿以前在节目中就是个美少女,手长腿长,跑起来就像风一般的女子。现在则是更加出挑,从小萌娃变身大公主。爸爸去哪儿五萌娃罕同框,贝尔气质出挑似公主,一旁王诗龄落下风阿拉蕾小时候脸颊肉嘟嘟的,配上大黑框眼镜,非常惹人爱,和现在变化并不算大。爸爸去哪儿五萌娃罕同框,贝尔气质出挑似公主,一旁王诗龄落下风这几个孩子如今是越长越好看了,期待他们长大后能在娱乐圈闯出一番天地。

亲子天下杂志封面

英盛观察教育恐怕也将如此,没有提前量的预判和预设,势必也进入支离破碎的境地,现在不看不听不做,将来某天一睁眼,眼前已是悬崖百丈冰……1、 教育要面向未来——未来什么样?写下这个小标题,我的脑子里流出了这一句话:“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嗯,这好像是小平同志说的,感谢思想品德课感谢时事政治考试……国内当下的教育者们肯定当然也不会忘,各种规划、报告中这个提法我相信一直作为纲领而存在,可精准的落实呢?“你们坐过的最快的火车时速多少?”“430km,上海磁悬浮”“目前中国和美国正在研制超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可达多少?你们猜”现场的家长800、1000、2000、3000、4000地开始蒙……“是2900km,你们能想象么?能想象这会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么?……你们只需要想象,但我们的孩子却需要真实面对。”这是今天宣讲现场的一段不起眼的对话。也许这位老师举得例子还不足以无法想象,因为这毕竟是实验室已经达成的技术,可是未来的科技进步、社会变革,更多的是当下的我们、甚至当下的那些领英都无法想象的,而为了让孩子能好好地生活于这一完全不在此刻人类头脑中的未来,有什么是当下的教育应该而且能够赋予孩子们的?摩尔定律的提出者说,在计算机为人类生活发挥作用的方面,现在还只是初级阶段。你瞧,ICT技术如此,那么能源呢,人工智能呢,太空技术呢?目前尚未出现的新科技呢?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可以感知并创造幸福,这是教育应该考量的地方。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如果现在的教育不能为孩子的未来奠基,那我们的孩子20年30年后一定会被全新的社会所抛弃,他们将痛苦而无处可遁。在任何已有知识都可以瞬间通过网络快速准确获知的情况下,人的知识素养到底应该来自哪里?人的创造力、幸福力该如何呈现?记忆和背诵已有的知识、掉书袋不再是必须技能,而如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么学习这些技能该不该教习?念书写字做题目不再是卓然与人的技能,包容、合作、质疑、创造的素养该如何培育?情绪管理、自我认可、环境应激、感知美好这些基本品格如何养成?未来科技进步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工作方式的变革、甚至生活方式的变革、人与人之间关系模式的变革,这些都是我们的孩子将浸润其中的,彼时代从容工作、快乐生活所需的素质与技能在当下时代的教育中该如何构建?怎么才能让孩子在瞬息万变变化多端的世界中以不变应万变,这恐怕该是教育者的使命,嗯,使命。2、 工厂化教育势必变革——我们走到哪儿了?教育的英文单词Education是伟大的苏格拉底发明出来的,是三个词根的拼写,“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导,“tion”是名词,引导出来。所谓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本段为抄袭)英国教育专家Robinson在其关于学校教育的TED演讲中提出,发端于工业革命之后的现代基础教育体系最初建立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培养创新人士,而是为了出产合格的流水线工人。按照他的总结,它与大规模机械生产需求相适应,教导学生循规蹈矩,不能违抗权威;重视数理化而轻视人文艺术;不区分每个个体的不同天赋和兴趣,而把所有人都往一个方向培养。而这,不恰恰就是国内当下教育的真实现状么?2014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美国人Russell L Ackoff和Daniel Greenberg写的一本书:《翻转式学习:21世纪学习的革命》,在书中,两位作者深入剖析了当今全世界教育面临的巨大问题:后工业化时代已来临,而我们的教育模式还停留在工业化时代的样子,把学生培养成为工业社会服务的、驯良的标准化的产品(这与英国的Robinson观点一致,看来这已是西方共识)。他们用深邃的洞察力展示出当今“工厂式”学校的颠倒、错误与可笑之处,告诉我们对个人教育有帮助的内在工具和外在环境是什么,并构建出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各个阶段理想教育的蓝图。(这本书我已火速下单)。台湾的知名杂志《天下》的子刊“亲子天下”在2013年11月出了一期专题“翻转教育——未来的学习未来的学校未来的孩子”,这是一本“集结世界教育重大趋势与改革思潮,探究台湾教育现场困境并提出务实解方的专书”,通过探讨未来的学习、未来的学校和未来的孩子,来探索教育的本质。网上找了一下,只得见专刊的样式与目录,仅这目录就能撬动我心。然而我大内地呢?我能想到的最近的最刺激的就是“你买的学区房可能没用了”这一“爆炸新闻”,教育部开始管房地产了调整楼价了!你有没有看到国内基础教育的不堪现状,仅仅是学区房问题么?你有没有看到世界教育的变革趋向? 回想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一会儿说要取消英语考试一会儿说要……我可以不敬地说这纯粹是容量本就不足的大脑间歇性抽筋儿的表现么?教育是种滋养,是天长日久的浸润,它原本是一件多么美好与功德无量的事情啊!可现实中它究竟还存有几分美好呢?仅从幼升小阶段的选择和去向分,我眼所见的教育路线大概有四派:第一派,拼房派,进优质学区优质公立小学,这一派靠的是至少在孩子两岁前、最好一出生就搞定的学区房,因为孩子上了好小学才能上好中学上了好中学才能考上大学,没错,定盘星就是高考,这一派家长甭管口头同意不同意,但其潜意识里已将孩子的未来和成功押注在“考上大学了”这一个点上,所有的考量就到此戛然而止(其实大学毕业人生才刚刚开始好吗?)。第二派,拼娃派,进体制内的私立小学,所谓的体制内就是参加国内高考,这一派靠的是牛娃,牛娃的基本配置是在幼升小以前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识字量超过2000、学过百花、吴品之一种,这一派家长的思路跟第一派一致,其实也是为了能考上好大学,或者说比第一派更急切更明确,因为当下SH的私立小学的小升初成绩总体好于公立。第三派,拼钱派,上体制外的私立学校,所谓体制外是不参加国内中考高考,直接面向出国一条路,就是那些双语学校国际学校。这一派的家长对国内教育失望到不跟你玩了,对孩子的未来有更高的追求,不想让孩子沦入课外补习和杯赛厮杀的战场,崇尚全人教育、快乐成长,这一派,有钱人,别不多说。第四派,拼不起派,拼不起学区房拼不起私立拼不起娃,反正基本就是没钱,对口的菜小上上完事儿。这一派的家长倒也大多数是秉持“快乐”教育的,so what。这四派基本又可划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第二派冲进国内高考,第三派走向世界教育。哦,还有第四派,忽略不计吧……3、 厮杀在冲进国内大学的漫漫长路上——你们快乐吗?先看厮杀在体制内的冲进国内高考派。体制内的所谓的“好学校”是什么?就是小升初能考上HY、SW等四大金刚的比例。考上四大金刚主要靠什么?不是学校的素质教育义务教育结果,因为JYB说要搞素质教育啊要给学生减负啊,校内教育教授的适龄知识在以分数为标准的升学考试中不足以“拉开孩子的差距”,不足以“选优”。实际上,考上四大金刚主要靠的是奥数、外语等各种杯赛,什么中环杯小机灵杯,也是醉了。为了在这些竞赛中捧杯,家长和孩子在课外时间奔波于各类补习机构,学奥数补外语,大量刷题……第一派和第二派基本都是这种学习模式,所以课外辅导学校在中国承担了一半以上的“教育”任务,家长和孩子都被当下的“人才优选”标准路线绑架,一边骂娘一边拼命去浇筑那块不见得在未来真的能打开幸福成功之门的敲门砖。 不是他们见识短,是他们别无选择。在这种高强度高密度的轰炸级的补习情势中,孩子不情愿,因为玩耍时间被大量缩减,一个孩子周末上三四个补习班是基本配置,除了会做题,其他生活技能、社交技能的培育被搁置,自己的不会给升学加分的爱好更是被质疑“将来能当饭吃”么,然后被活活扼杀;家长也狼狈不堪,但凡有追求的家长,从孩子中大班开始就踏上了陪学陪读的漫漫长路,哪里还有自我?!不过是孩子睡觉起床的闹钟、补习路上的司机、孩子人生的总设计师(呵呵),对于家长他/她自己的人生来说,基本是“人未死,心已埋”。妈妈陪读,爸爸拼命赚钱,一切为了孩子,家庭整体价值取向及其寡淡,这种牺牲性的亲子关系本不该是温情之一种,亲子关系、家庭生活原应该更多元、更丰厚、更美好、更真切、更让人内心充盈着幸福……这种流水线教育打磨出来的孩子,能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么?能建设创新城市创新国家么?能,那就奇了怪了。这种家庭关系模式中,孩子无自主,家长无自我,大人孩子都焦虑,亲子关系失去了原生的美好,家庭生活目标聚焦于孩子的升学,这能建设社会主义五好家庭么?这样的模式化刷题打造出来的孩子,能适应未来多变的社会么?能成为未来新技术变革的开路先锋么?今天遇到一个在JT小学上了一年学的孩子,准备转去康桥,妈妈说一个班里52个孩子,挤死了,孩子们都坐到墙边儿了!我想当初这些教室的设计容量都是30多个学生吧,现在双倍的量上来了,就只好溜边儿坐,冬天倒也暖和。这还只是种物理形态的不堪!仅这种物理形态上的不堪给老师带来的烦躁、给孩子心理带来的挤压都是显而易见的。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当下中国的整体基础教育不但完全与此无关,还充当了这些多数孩子生而带来只是需要教育来导引而出的优秀品格的狙击手与刽子手,教育成了一场天资歼灭战。而且这种标准化有限数量优选还成了伤害孩子心理与精神、养成恶劣品行的沃土,强调起跑线,忽略做人的底线;分数标准下的有限优选让孩子在竞争中养成了嫉妒心理,不会协作,排除异己,更不会给他人真诚喝彩;流水线式的知识灌输捻灭了自主学习的圣火,扼杀了想象力、创造力,……这些孩子长大后遭遇的自我辨识困局、成功认知/幸福认知的扭曲、反观走过的人生路的价值迷茫,将给他们人生带来的困惑更是天大的问题。如果按照目前大部分家长的思路将大学教育视为教育的基本终点,那么中国的教育已经末端坏死,但是当下的形势是大家还在拼命挤进这个坏死的末端,这一路上所有的拼搏厮杀,不过是为了进入一个囊肿。荒唐荒唐真荒唐!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宝玉那个关于女孩“宝珠变死鱼眼”的论述——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死鱼眼睛了——请把女孩儿置换为孩子,把出嫁置换为上学,主流教育对孩子天性光彩的泯灭画面感立现。4、 走向世界教育的精英路线——多少人走的起?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这是一条无意义甚至可能残害孩子幸福力的道路,因此转而寻求体制外的教育,这就是进国际双语学校,他们屹立成了第三派。这类学校越来越吃香,招生报名挤破头,学费也水涨船高,上海仅在今年9月就新开了三所高大上的国际双语学校,应考者众。仅从宣讲与目标导向看,目前的国际双语学校旨在开展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教育、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激发孩子创造力。但是这一教育模式是大大的奢侈品。目前上海的双语学校的年基本学费多在每年10-15万人民币的水平,根据4-6%的年增幅,考虑到合理通胀水平,一个孩子读完12年的课程的花费在500万左右,这还不包括一些隐性花费——比如,寒暑假的海外游学你去不去?别人的孩子的生日趴在大house里办你的就好意思到KFC去搓一顿?家长接送学的车子的级别也就不说了。这还没完,出国念大学不得钱?so,当我看到一个夫妻双方年收入合计150万、家有三套房子两套出租一套尚有贷款的SH妈妈上论坛问是否该选双语学校,然后被群喷“姐姐你跨越阶级了”的时候,我默默地擦拭起了眼角滑落的泪滴……当然,这样的学校也不是那么容易进的,因为面向国外大学入学考试,因此其教材、教学都是英语,授课语言在小学一年级一般是母语外语各占50%,到了三年级除了语文课基本是100%英语授课。进入这样学校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英语要好,对于外籍家庭和双语家庭这不是难事,但是能在五六岁就英语日常交流无障碍的中国孩子还是少数,怎么办?进双语幼儿园,三年下来基本可以达到国际学校招生的语言要求,三年双语幼儿园读下来的费用基本在15-20万。而目前的一个趋势是很多国际学校实行15年一贯制,也就是幼儿园K1-K3,小学中学G1-G12,随着办学成绩的显现,如果你的孩子不在幼儿园就进入这个学校而是从小学开始,那么你的包票效能会大大降低,这导致国际学校的幼儿园名额比小学还要抢手。看懂了吧,第三派是绝对的拼钱派,财力不是一般的雄厚。问题是,这样经济水平的普通老百姓真的很多么?应该不多吧,中小城市的家长和孩子则连这样的选择都没有。我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怎能凭一句“鼓励多元化办学”就责无旁贷了?有一说一,这些能上国际双语学校的家长和孩子本身多就是精英,他们的学问、能力、见识必有至少一样卓尔不群,他们都把自己优秀再优秀的孩子送去国外了,留下我们这些祖宗八代都是穷人的逼仄鬼来建设国家,你的中国梦交给我们来实现你放心吗?5、 面向未来的教育可不可以不高消费?不知不觉啰里啰嗦了几千字,多数是无建设性的吐槽,屌丝就这样啊……多年的职业教育养成的习惯是:在文章的最后一定要给出措施建议(捂嘴笑)其实我想问:面向未来的教育为什么一定要与非母语捆绑?为什么财政支持下的本土学校不变革教育模式?为什么没有本土的教育家来办面向未来的教育。双语学校都很大,你没地么?盖那么多商品房的地皮不能少卖一点拿出来建个有游泳池有花园的学校么?双语学校的老师理念都很新,你的教师培养模式怎么就不能应时而变呢?因为当了人家的妈,所以进入了家长梯队。在虫妞六岁之前,我也看了不多不少西方育儿书,身边也聚拢了一批这样的家长,可是我们多在即将走入基础教育时候,陷入困顿与悲愤……当下一个趋向是:学前教育变革的星星之火已经点燃,一大批掌握了一套或掌握了一点人本育儿科学理念的人在通过线上线下传播这些理念,很多奉行新教育的家长在日常的育儿中也自觉接轨人本教育,一些有识之士、有资源之士更是办起了各种新幼儿园。但是新教育的痒痒挠远未挠到基础教育的皮毛,一则基础教育属于义务教育,是DG的天下,二则真的办基础教育,不是一般的资源撬动能力和资本实力能够实现的。旨在促进教育创新的跨领域全球倡议、促进全球合作并构筑教育的未来的“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在年初转发了杨东平教授的一个提议:“今天我们要为未来培养人才,必然要打破19世纪的教育工厂模式……我们需要启动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一是改革公办学校办学体制,试点特许学校、自由学校的模式;另一个是把创新创业的概念从企业界扩大到教育界,鼓励有理想有抱负的校长、老师创办小微学校。”

美国当代艺术学家爱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1、世界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不论主观世界还是客观世界,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他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活环境,是他们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物质基础。  2、作者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以自己最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文学活动也是一种作者的感情表现活动。  3、作品,作为显示世界的“镜”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灯”,作为作家的创造物和读者的对象,作品既是作家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又是读者接受的对象。  4、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他不只是阅读作品的人,而是与作者共同生活与世界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通过作品而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只有经过作者阅读鉴赏,作品才能实现其价值。  5、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动过程,其中必然包含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能成为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不仅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又是对象的主体化,在这个双向互动过程中,才显示出文学特有的社会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文学活动四要素不是彼此孤

每位实习老师都应该给自己一个实习心态,询问自己为什麼要实习?如果老师内心对实习没有很高的热忱,相信之後一定不乐观,所以在这半年的实习生涯中,要确定自己是否有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如果要当一个中学老师,由於接触到的学生都是青少年,所以必须要保有一种喜欢跟青少年相处的心情,若在心态上排斥青少年,那教学的生涯应该会很痛苦,因为学生的状况是每天源源不绝地发生,而排斥的心态会让人对於处理学生的状况感到讨厌、麻烦,所以一定要从心里喜欢与青少年接触、相处。实习老师在学校内到底扮演的是老师还是学生的角色?事实上实习老师是包含两者的,在指导老师面前,实习老师就是学生;在学生面前,实习老师就是老师,不同的角色却同时存在。当老师把班级交给你的时候,你就是一位老师,必须有身为老师的心态,肩负起身为老师的责任;当在跟指导老师讨论时身份就是学生,与指导老师相处的应对进退,如何拿捏分寸也是实习期间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当然要能与老师及学生保持融洽,但要注意千万不要变成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传话筒。在教育界中,态度很重要,有些老师虽然竞争力很强,技能也很熟练,但是当态度是零的时候,有再多的时间也无法更加的进步。如果老师的竞争力、技能方面的水准普通,但是态度良好,相信在时间的薰陶下,一定都能够培养出很强的竞争力。学校在观察老师时也会著重於此,有些老师拥有十分强的能力,但当行政单位请他协助时,这些老师只会打太极,行政单位在多次邀请这些老师协助,老师们依旧不给予正面、积极的回应,这样的老师竞争力是不会进步的。现在学校的行政事务很多,做不好就很容易受到责难,如果老师都以自身利益著想,那这个学校推行行政事务时会很困难。所以当行政人员找了能力很强的老师帮忙,老师不答应,之後就不会再找这些老师;反而是配合度高、态度好的老师,每一次都愿意帮忙,对协助的老师而言,其实每一次的帮忙都会有所成长。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历练的,历练的次数愈多,成功的机率就愈大。所以知识和能力是需要有好的态度慢慢培养、历练出来的。鼓励实习老师们在实习的期间要拥有这样的态度,以後不管从事教职与否,都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任何事,这些历练会将人磨鍊成一颗耀眼的明日之星。 第二点是「笃定信念」,也就是当确定要实习、要往教职这条路前进。在实习过程,除了认辅老师,希望实习老师能透过辅导老师介绍校内的其他优秀的老师们,多观摩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技巧、学生问题的处理方式等等,这都会增加实习老师的经验与能力,就像是阅读一本好书。第三、在实习期间还要「多听」、「多问」。学校里面有很多资深老师,他们就像教育领域、班级经营的活字典,教书教了二、三十年的老师,处理过很多学生问题、教授过很多课程内容,一个有自觉的老师是会不断改变他的授课方法,面对不同世代的学生,使用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例如:在二十年前,如果班上有学生打瞌睡,老师走过去,旁边的学生会叫醒那位在打瞌睡的学生;而现在,如果有同学在打瞌睡,老师走过去,旁边的同学会跟老师说:「不要叫醒那位在打瞌睡的同学,因为他醒著会很吵。」宁愿让他睡觉,也不要让他醒著。有时候老师们会去巡堂,当然很不愿意看到班上有很多同学在睡觉,但因为现在家庭相貌多元,有些家长对於孩子投入的关注很少,只专注於自己的事业,对於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行为一无所知,甚至连学生是否尊敬老师都不瞭解。现在当导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情绪掌控,因为学生会利用老师失控的时候,录下来并放在网路上传播,所以提醒各位实习老师要多注意。要利用半年的实习期间了解学校的种种,包括对於学生问题或特殊学生的处理等等,不一定要亲自参与,但可以从旁观察,这些经验、见识对於口试都很有帮助。第四是「吃苦当作吃补」,做越多学越多。有些实习老师,为了善用时间,一律不管学校内的杂事,逃避琐碎的事务或问题,这种想法会令他们得不偿失。在学校内留下好名声,对於以後的工作机会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学校独立招募老师时,会很仔细、慎重的挑选,当初试通过之後,学校会开始打电话询问应试老师的名声,了解应试老师为人处事的态度,所以在实习期间或代课、代理的时候,尽量在学校内留下好的印象,这样才能够在这低录取率的情况下,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一次就考上教职工作。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做到任劳任怨。 第五、善用零碎时间。在实习过程中,每天都有不同事情处理,所以要善用零碎时间读书。如果实习学校内有许多实习老师,不妨组织一个读书会,但读书会的用意是互相激励,不要变成聊天聚会。 第六点、要能掌握学习的机会。(一)扎实行政实务。在学校实习时不一定是一直待在同一处室,但无论是否待在同一处室,都应主动积极帮忙,毕竟机会是由自己创造的;(二)要求自己要学到东西。可以多去参与事物或观看演出,设法从中学习可用的事物,甚至从电视中获取知识,涉略时下的电视节目可以帮助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但必须点到为止,还是要让学生以课业为重。(三)跨越处室。别的处室或领域举办活动要能互相帮忙。例如我们学校的实习老师,学校会安排实习老师教学演示,使其互相帮忙。(四)积极地参加校内外竞赛。建议参加竞赛,可以增加资历及经验。如果获奖,可以整理成履历,在面试时引导委员询问,增加教甄的成功率。其实做别人的事,是增加自己的经验第七点是「班级经营」。目前的师培中心,会著重耕耘这块领域。早期的培育过程多偏向学术方面,很少深入谈到班级经营的问题。近十年,班级经营才慢慢成为教育学程著重的重点。但是这个科目,非常需要到学校现场体验,因为书上写的只是一套理论,但实际碰到的是青少年现阶段所发生的问题。第八个重点,「演什麼像什麼」。老师在班上扮演的是领导人的角色,是一个演员,也是一个导演。当老师站在讲台上要会表演,吸引学生的目光,可以多走动,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只要能把握「演什麼像什麼」的原则,课堂就会很精采。用有趣的比喻教授艰难知识,也能使学生更容易记住。例如:化学科的教学,我用一个故事来帮助学生记住周期表,这种方式让学生觉得有趣又容易记熟。所以教学有时是胡思乱想,但是要有自己一套的想法,如果学生能认同、吸收,就能够学以致用,然而要培养出自己的一套想法是必须多加琢磨、演练,才能熟悉运用。当老师最忌讳在上课的时候只注视著黑板、天花板和地板,成为一位三板教师,应该是要注视著学生,这样可以观察学生学习注意力,也可以防止学生上课作怪。 第九点「动怒不动气」。有时候在处理学生的事情,要装模作样,演生气就要有生气的样子。当班上混乱的时候,偶而要演出生气的样子,或是提高音量斥责同学,要达到「收放自如」的程度,则需要私下多加练习。但是要记得在学校的生气是演出来的,千万别把生气的心情带回家,表演生气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如果学生的行为太过分时,老师还是会生气的。要秉持著「有管、有教、有说、有笑」,可以跟学生打成一片,但不忘要管教学生。  最近的亲子天下杂志,内容谈到父母要给予孩子温暖,同时控制。「高温暖高控制」是民主权威式;「高温暖低控制」对於孩子呵护至极,但却不管教孩子,这是属於溺爱型。当老师也是如此,对班上的学生要给予温暖,也要适时的给学生一些管理和控制,那这个班级就可以日益茁壮。如果老师的管理方式是「高温暖低控制」,只给予学生温暖却毫不管理,当然给予温暖是正确的,但如果不管理、不控制班上的秩序,那这个班就会是一盤散沙。如果对於学生的管理方式是「低温暖高控制」,完全不关心学生,但却有一大堆的规定,很严格的对待学生,但却不民主,这样的老师太冷酷了,根本不适合当老师。至於「低温暖低控制」,对於自己的孩子或学生既不关心也不理会,如果老师对於班上的管理方式是如此,那这个班级可想而知是教室环境脏乱、班级干部无法带动同学的放牛班。 第十点「温柔的语言」,主要适用在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当老师透过电话和家长联络时,千万别开头就批评孩子,这是一大忌讳。现在很多学校都会举办「家长日」,一位新任老师要和家长说什麼,都需要事先准备,所以当新任班级导师时,应谦卑向同事请教如何准备家长座谈。原则上,一定要记住「不要批评」,因为只要批评之後,就会有家长质疑你的教学方式,所以一开始接触家长先用客套的方式,等建立了良好关系之後再慢慢的陈述事实。这也应用在写期末评语,写评语也是切忌劈头批评,应先褒後贬,而褒比贬多。当然有些学生比较顽皮,但在写评语时还是要含蓄一点。当然在成绩方面,也是要常态给分数,命题的难易程度也是要平均一点,比较不会发生纠纷。第十一是要「小题大作,大题小作」。在班上有时候发生的一些问题,虽然没有很严重,但却要把问题严重化,这样可以加强同学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有时是把很重大的问题缩小,如何操作则要视当时状况而定。大题小作有时候是为了保护某些学生;小题大作则可以达到宣导的效果。 第十二点、「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问题」。不要认为某些学生有问题,而是学生某些方面处理不好,老师要尽全力帮助他们,也可以告诉班上的同学别的班级发生的小故事或是新闻报导,藉由这些故事进行宣导。 第十三点是「教学技巧」的部份。在实习的过程中,要珍惜每一次上台的机会,平常的时间就要开始备课,做好充分准备,当指导老师临时说:「这节课你来上。」就要有办法上台教课,不能找理由推辞。所以备课要跟著指导老师的进度,甚至超前。每个单元的学习动机很重要,也就是切入这个主题的当下,就要让学生产生兴趣。对於教师甄试的准备,建议准备二十分钟的试教,虽然甄试只有十分钟,但要预防忘记时,可以有其他的教学内容可以即时接续教学。在试教的过程中「不求快,声音要大、要有表情」,表情包含脸部表情和肢体表情,可以做一些夸张动作来吸引学生。最後别忘了可以交代作业,让整个试教更具完整性。建议在学校实习的老师们,可以互相观摩,把试教情形录影起来,然後互相分享、互相回馈,一起激励彼此。 最後是「气质的养成」。在实习时就要注意到,当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言行举止、穿著皆需注意,说话处事要谦逊有理,身为老师要有这样的气质去待人接物,这是做人的基本。在面对学生时,要有热情、要有幽默,上课有时搞笑一下也没关系,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幽默和默契。要观察入微,学生有问题并不会主动跟老师讲,所以老师要去看、去观察,在上课的过程也要注意,随时掌握学生的状况,有时大问题就藏在里面,还要具备高EQ、高IQ。老师在上课的当下,千万不要和学生发生冲突,这就要靠老师们的EQ了,有时候学生会对老师不礼貌,老师该如何化解尴尬的场面?这都必须靠自己的观察和学习。

寒流来袭,我急着打电话给儿子:「海!儿子,台南冷不冷?你的被子够不够暖?要不要去买几件厚一点的衣服?」儿子等我的连珠抱稍歇,慢悠悠地说:「台南这几天也很冷,不过我的被子很厚、衣服也够保暖的。老妈,你的资料有点旧喔,是不是该update(更新)啦?」他的幽默回应逗得我在清冷的街边笑得好开怀!好友小娟打电话来跟我诉苦:「我那女儿喔,真的很头痛!每天都出去跟朋友混,不到深夜一两点不会回家,怎麽劝怎麽说都没有用,唉,我不只是焦虑她的安全问题而已,还很气她不体谅我要上班,每天晚上等门有多辛苦,跟她多说几句,她就呛我:『你怎麽这麽唠刀咧?又没人叫你等,你可以不要等啊!』你说,气不气人啊?」﹡﹡﹡﹡﹡﹡﹡﹡﹡﹡﹡﹡﹡﹡﹡﹡﹡﹡﹡﹡﹡﹡﹡不知道这两个例子能不能激起您的共鸣? 几年前笔者在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开设「亲职教育」选修课程,曾经邀请学生「自认为跟父母亲很有话讲、沟通无碍的人请举手」;结果,几十个人的班级,举手的竟然不到五个人!这结果令人惊讶。我也常在演讲的场合问家长相同的问题,不过,很明显的对比是:家长们几乎都举手了。是我的学生对他们的父母期待太高?还是很多父母亲「自我感觉良好」?(此时此刻,您不妨用同样的问题问问您家的宝贝吧!)笔者从事亲职教育谘商多年,经常被问道:「如何消弭代沟?」我总是会立即反问:「代沟有什麽不好?为什麽要去之而后快?」事实上,父母和孩子的年龄相差大约三十岁,成长的经验大不相同,有代间的差距是正常的,没有代沟反而很奇怪。父母亲们只能期待自己,就算亲子之间的观念有所不同,仍然要尽量增进对彼此的瞭解;假如刻意地要让自己变得跟孩子们一模一样,那不是太虚伪、太矫情了吗?就以日前李家同教授批评年轻人花太多时间在社群网站上为例,新世代网路使用者杨蕙如以〈救救社会上的李家同们〉为题表示,「我们不应该花时间指责李家同,而是对这些跟不上时代落差的人,抱持着同情体谅的态度」,讽刺的意味甚浓,明显可以看到两代对网路的不同看法。事实上,使用网路的多寡利弊见仁见智,依赖网路并非罪大恶极,不用网路也不代表落后落伍,两代都必须学习尊重对方,而不是互相指责或批评。心理学家在研究人际沟通议题时,注意到有些人的沟通似乎有其模式,在此笔者沿用其中一种分类,讨论亲子沟通的重要原则。日前「亲子天下」杂志20期陈佩雯撰写〈台湾爸妈的五大口头禅〉提到,台湾爸妈最爱碎碎念的口头禅是: 快去念书、快写功课。 考试考怎样?成绩单呢? 不要再看电视、玩电脑了。 几点了,还不快去睡觉。 吃饱了没?无论是哪一句话,听起来都像是无效的唠刀,也是一种负面的表达。笔者在谘商经验中发现,孩子一旦对这些叮咛习以为常,这些唠刀就失去了效果。很不幸的是,因为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孩子不听),父母就「念」得更勤,形成恶性循环,继续破坏亲子关系。有一种沟通的方式被分类在「攻击型」(aggresssive),包括责骂、羞辱、威胁、批评等;唠刀虽然温和得多,但仍然是一种攻击。攻击型的沟通方式会使孩子觉得困扰、失去自信、自尊低落,甚至想要远离父母,我相信这不是一般父母所希望得到的结果。责骂、羞辱、威胁等方式的缺点非常明显,甚至有「虐待」之嫌,相信明理的父母都会尽量避免;然而,就算是比较「无害」的唠刀,笔者也建议用精简的表达来取代。有个方法很受孩子欢迎:父母可以与孩子协商之后,将彼此都能接受的例行家规表列出来。例如:「夜归一定要在几点之前打电话告知」、「隔天要上学的日子,十二点之前一定要就寝」等等,利用文字等媒介,可以省去一再用口头叮咛,也可以培养孩子为自己负责的习惯。很多人以为「爱之深,责之切」代表父母应该要严厉管教,不能放松,因此努力地扮演「黑脸」;其实,严谨的管教和温暖的关爱是可以并存的。父母亲可以在各项事物上有自己的标准、维持家规,但不必用攻击的方式来表达。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才能造就有「威信」的父母。研究指出,有威信的父母让孩子更有安全感,也更知道自己该怎麽做才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对地,「放纵型」的父母容易让孩子无所适从,「权威型」的父母则会让孩子们唯唯诺诺、失去创意;「威信型」的父母有原则、重承诺,更能赢得孩子的尊敬与合作。有一种沟通的模式,心理学家称之为「非自我肯定型」(non-assertive),放在亲子关系里来看,就是:父母委曲求全、百般讨好孩子,唯恐孩子不开心,最后经常是宠坏了孩子。许多父母误解了「民主」的意思,以为凡事顺着孩子就是「民主」。事实上,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生活的体验不足、见解无法周延,很需要父母提供人生智慧予以辅佐,方能减少摸索尝试时所犯的错误。终此一生,父母有责任对孩子做善意的提醒,但无法强迫孩子接受,但,若完全放弃这些角色,是父母的失职;这已经不是「民主」了,而是一种「放纵」。经常以「非自我肯定」方式跟孩子沟通的父母,孩子们可能对父母毫无敬意,甚至对父母予取予求,而父母则可能压抑许多情绪,造成自己的身心疾病,或者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时爆发,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对亲子双方都是不好的。因此,笔者在此推荐比较理想的沟通方式:「自我肯定型」(assertive),父母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多用「我」开头的句子,而不是「你」),不需要隐藏自己的想法,但表达之后要留下可以对话的空间,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把家变成「一言堂」;最后,期盼能在各自表述之后,找到共识,建立双赢(win-win)的局面。这样一来,孩子不觉得自己的发言权受到压抑,父母也有机会影响孩子,这才是真正的「沟通」。前文提到「多用『我』开头的句子,而不是『你』」,这有个专有名词,叫做「我的讯息」(I-Message),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一般说来,当我们用「你」开头时,总不免有指责的味道,例如:「你怎麽这麽晚回家?你不怕爸妈担心喔?」、「你考得这麽差,对得起自己吗?」假如转换主词为「我」来表达,意思和味道可能就不太一样了:「我看到这麽晚了你还没到家,有点担心呢。」、「我注意到你这次考试的成绩有点退步,不知道你自己感觉如何?」读者不妨试着揣摩一下箇中的感受,是否有所不同。「assertive」除了「自我肯定」之外,还有「果决」、「果断」的意思,父母在一些重要的原则上保持果断坚决的态度,有助于孩子们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这就是前文所说的所谓的「威信」。有些父母为了笼络孩子,经常轻易许诺,却迟于兑现,这都是有损父母威信的做法,建议最好避免。父母不该轻易承诺奖惩事宜,但说了就要做到。「君子重然诺」,能够信守承诺就是最好的身教。许多为人父母者都发现,跟自己的孩子沟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候父母明明是一番好意,孩子却接收不到,甚至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反应,令父母气结。近年来几乎每次与朋友聚会,「如何增进亲子沟通」都是热门话题,身为专业的谘商心理师暨两个孩子的母亲,在此野人献曝,以上述经验跟大家分享。

  • 索引序列
  • 亲子杂志封面图
  • 亲子杂志封面图片
  • 日本亲子杂志封面图片
  • 亲子杂志封面
  • 亲子天下杂志封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