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当代电影期刊点评人

当代电影期刊点评人

发布时间:

当代电影期刊点评人

《当代电影》 CSSCI 自己投很难 可 找我 渠道 操作 稳妥 快 捷

看电影 《看电影》是以学刊转型的杂志的成功代表。其前身是电影理论杂志《电影作品》,原刊物极具艺术性和风格,但是也由于太小众,几年前开始“变脸”,利用封面设计巧妙淡化“作品”二字,凸显“看电影”,内容上迎合、满足DVD碟友的需求,以国外最新的碟片资讯、超级碟虫的影评、鲜艳清晰的海报和剧照,帮助碟友淘碟、读碟、品碟。与广大影迷形成了十分良好的交流。 该杂志经常能采访到电影界重量级的人物和重要的电影事件。 《看电影》为旬刊,全铜版纸彩色印刷,品牌广告连篇累牍,在报摊上畅销,被誉为“中国影迷第一刊”。每月发行的三本刊物中,两本普通版,每月5日和15日发行,8元/本;一本看电影午夜场,每月30日发行,16元/本,集中推出电影的各类专题。 总体来说,《看电影》是份很大众也很出色的电影杂志。PS:普通版主要介绍一些当下热门影片 一些即将上映的大片 还有一些影视资讯 午夜场则着重介绍一些老片 每集都有一些很好的策划-如《法国新浪潮500部电影》 虽然环球影幕也是很受欢迎的杂志 但是我感觉还是看电影的评论写得更好 有深度也有一些新鲜的见解

《看电影》吧

动画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摭论 黄会林; 李明 【期刊】艺术百家 2011-01-15守住民族文化本性 创造不可替代的“第三极文化” 黄会林 【期刊】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1-15第三极艺术文化观 黄会林 【期刊】大连大学学报 2010-10-25真实 真情 真切——记云南卫视大型公益活动《抗旱救灾,我们在行动》 黄会林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6-15关于“第三极文化”的设想与讨论 黄会林; 张颐武; 霍建起; 苏小卫 【期刊】艺术评论 2010-05-04感天动地《沂蒙》“魂”——浅析电视连续剧《沂蒙》 黄会林 【期刊】中国电视 2010-04-152009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下) 黄会林; 阮青; 李璠玎; 林嵒; 李漫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4-15电视娱乐节目与未成年人成长 黄会林 【报纸】光明日报 2010-02-252009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上) 黄会林; 阮青; 李璠玎; 林嵒; 李漫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2-15拓宽银幕上下的交流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 2010-01-082009年度电影对未成年人成长影响调研分析报告 黄会林; 叶宇; 李小丽; 金学敏 【期刊】当代电影 2010-01-01关于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建构的思考 黄会林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12-15解放电影想象力以承载核心价值 黄会林 刘藩 【报纸】社会科学报 2009-11-19中国电影:色彩斑斓一甲子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 2009-08-14导师点评 黄会林; 王一川; 张同道; 王宜文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8-01关于艺术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设置问题 黄会林 【期刊】艺术评论 2009-07-152008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下) 黄会林; 杨越明; 董宁宁; 崔莉; 张雨茗; 李晓燕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4-152008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上) 黄会林; 杨越明; 董宁宁; 崔莉; 张雨茗; 李晓燕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2-15守望与开拓:未成年人与中国电视文化发展策略 黄会林; 刘琛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8-12-20电影媒介/文化对未成年人社会化影响的调研与思考 黄会林; 刘琛; 刘硕; 喻溟; 李瑞华; 朱毅飞 【期刊】当代电影 2008-12-01“电影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研究报告 黄会林; 刘藩; 许波; 赵玉琦; 王淑梅 【期刊】艺术评论 2008-10-15融古贯今 济世救人——探析《中华医药》的独特奉献 黄会林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8-09-20启动电视文化的优质呈现 构建和谐的电视文化氛围 黄会林 【期刊】中国电视 2008-09-15试论丁荫楠导演的艺术追求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8-09-05《潮涌中部》: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黄会林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6-15首都未成年人电视收视行为分析报告(下) 黄会林; 王卓明; 李国顺; 钟芳; 谭华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4-15首都未成年人电视收视行为分析报告(上) 黄会林; 王卓明; 李国顺; 钟芳; 谭华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2-15传统民族精神与主旋律电影 黄会林; 刘藩 【期刊】电影艺术 2007-11-05钟惦棐电影观初探 黄会林 【期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7-08-15反映人民心声 讴歌时代精神——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 黄会林 【期刊】求是 2007-05-16观众在电影中的核心地位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7-05-05精彩的人文图景与人生壮歌——大型电视纪录片《迁徙的人》观后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7-05-01电视文化对北京地区未成年人影响的调研与思考(下) 黄会林; 王韵; 蒋文倩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4-01雄风猎猎 长调悠悠——评内蒙古电视台文艺晚会 黄会林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7-03-20电视文化对北京地区未成年人影响的调研与思考(上) 黄会林; 王韵; 蒋文倩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2-01电影媒介/文化对未成年人社会化影响的调研与思考 黄会林; 吕益都; 陆彭; 申彩虹 【期刊】电影艺术 2006-11-05现代影视高等教育及学科建设理念探究 黄会林; 明日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6-10-01江与人的生命交响曲——《再说长江》之“再说” 黄会林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6-09-20新百年的中国电影前瞻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6-05-05百年中国电影与中国电影观众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3-15历史的记忆 壮美的史诗——电视剧《铁色高原》观后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6-03-01关于当前文艺思潮的思考 黄会林 【期刊】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5-09-30第五届电视电影百合奖论说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5-07-05关于北京影视受众需求的调查 黄会林; 俞虹; 韩培 【期刊】北京社会科学 2005-05-15千帆竞发 活力四射 2004年中国电视综观 黄会林; 双日 【期刊】电影艺术 2005-05-05民族化:影视艺术的现实路径与未来目标——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黄会林教授 黄会林; 杨乘虎 【期刊】现代传播 2005-04-15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电影与受众辨析——电影与受众简论 黄会林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25瑞金点燃品牌战火 黄会林 钟小平 【报纸】中国工商报 2005/02/24点燃品牌的战火 本报通讯员 黄会林 钟小平 【报纸】中国消费者报 2005/01/31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守望与超越——论胡辛创作20年 黄会林; 沈鲁 【期刊】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1-25关于影视艺术教育与学科建设之思考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4-09-05关于当前文艺思潮的思考 黄会林 【期刊】北京社会科学 2004-05-15受众·电视剧·青春偶像剧探析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4-05-05受众与影视品牌战略发展的民族化思考(续)——北京电影、电视观众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黄会林; 俞虹; 韩培; 陈可红 【期刊】现代传播 2004-04-15中国早期电影与受众辨析——电影与受众简论之一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影 2004-03-15谢晋电影创作论 黄会林 【期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4-02-25受众与影视品牌战略发展的民族化思考——北京电影、电视观众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黄会林; 俞虹; 韩培; 陈可红 【期刊】现代传播 2004-02-15名导名片展示的独特艺术景观——读《百年回眸》 黄会林 【期刊】江西社会科学 2004-01-25受众:艺术创作的起始与归宿——关于电视剧传播与生存的思考 黄会林 【期刊】现代传播 2003-10-15内容、形式与整体诠释——《那时花开》析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3-09-25“权力观”的艺术辨析——电视剧《绝对权力》的独特张力 黄会林 【期刊】中国电视 2003-07-15生命体验与生命感悟 论八十年代中国女性电影导演的艺术追求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3-03-25军旅题材创作的新突破——评电视剧《导弹旅长》 黄会林 【期刊】求是 2003-01-16中国电视品牌与民族文化特质 黄会林 【期刊】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02-07-30中国电视品牌与民族文化特质 黄会林 【期刊】中国电视 2002-07-15人性的闪光 生命的胎验——论说《为你而歌》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2-03-15人性美与艺术美——关于2001年中国电影的审视 黄会林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1-25以“常人”为本──现实题材长篇电视剧如何好看 黄会林 【期刊】中国电视 2001-09-15感应与启示——评说《中国保尔·吴运铎》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1-08-01艺术魅力:“独特”与“创新”——观《毛泽东在1925》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影 2001-07-15鲜活形象与生动个性——观《文成公主》后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1-07-01《仗义执言》的独特艺术“意味”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1-04-01《百年中国》的文化意蕴 黄会林 【期刊】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2001-02-15民族化:中国电视艺术的现实与未来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0-12-30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美学探论 黄会林; 王宜文 【期刊】当代电影 1999-09-15“中国影视美学研究”笔谈 黄会林; 周星; 张同道; 于丹 【期刊】中国社会科学 1999-05-10影视编剧艺术谈 黄会林 【期刊】戏剧艺术 1999-02-15情理交至 形神兼备——《笑傲苍穹》的艺术追求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1998-12-15中国影视美学建设刍议(下)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1998-08-15中国影视美学建设刍议(上)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1998-07-15戏剧艺术家与北国剧社 黄会林 【期刊】中国戏剧 1998-03-18《荧屏连着我和你》的新境界——兼谈“气韵生动”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1997-10-15生命的能量与生命之根——评电视剧《生命交响曲》 黄会林; 王宜文 【期刊】当代电视 1996-11-15交融、特写——我观小剧场戏剧 黄会林 【期刊】戏剧艺术 1994-02-15风范永存——追念唐弢师 黄会林 【期刊】鲁迅研究月刊 1992-05-30奉献者之歌——谈电视剧《离太阳最近的人》的人物塑造 黄会林; 尚伟 【期刊】中国电视 1992-05-30评《国魂》 黄会林 【期刊】中国电视 1991-07-30山花浓郁永不雕——读《小二黑结婚》 黄会林 【期刊】名作欣赏 1982-12-27曹禺剧作的艺术结构与人物塑造 黄会林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2-06-30电视剧的生命与艺术内涵 黄会林 【会议】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 2002-12-28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倾力打造高层次影视教育体系——专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黄会林 黄会林; 卓明 【会议】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 2004-11-01做无愧于历史的守望者 黄会林 【报纸】中国艺术报 2002-08-23在多元共存中突出民族文化主体精神 黄会林 【报纸】光明日报 2004-02-18中国电视艺术的民族化之路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 2000-12-23《省委书记》: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 2002-10-13“权力观”的艺术辨析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 2003-11-18以小见大 举重若轻 黄会林 【报纸】文艺报 2001-03-22多姿多彩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长廊 黄会林 【报纸】文艺报 2002-02-07与铁血相伴的柔情 黄会林 【报纸】文艺报 2002-08-08田汉与电影 黄会林 【报纸】文艺报 2005-09-15品牌定位与民族文化特质 黄会林 【报纸】中华新闻报 2002-10-08品牌内容与民族文化特质 黄会林 【报纸】中华新闻报 2002-10-22品牌形式与民族文化特质 黄会林 【报纸】中华新闻报 2002-10-29百年电影的民族化特质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 2006-01-12富有审美感召力的《戈壁母亲》 黄会林 【报纸】文艺报 2007-12-11民族精神与民族精魂的精彩呈现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01-31

当代电影期刊点评

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我个人觉的还是当代电影吧

电影艺术 当代电影世界电影 中国电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电影文学电影 电影评介电影新作 当代电视

《当代电影》 CSSCI 自己投很难 可 找我 渠道 操作 稳妥 快 捷

当代电影期刊点评与评论

1、恣意飞扬的青春与梦想陈刚;2、生活化表演 隐藏的艺术张菁菁;3、中国电影应以文图强王一川;4、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考略黄德泉;5、总理奉安官方电影考寻黄德泉;6、《勋业千秋》残本细读李镇;7、精铁熔成经百炼:秋瑾影像传奇沙丹;8、王云阶对中国电影音乐事业的贡献朱天纬;许凤;9、中国影视基地发展实践与趋势思考刘汉文;10、论1979年至1984年的中国电影表演美学厉震林;11、电影表演的魅力及其评价探讨张仲年;12、他自画中来——献给远行的钱家骏先生李镇;13、尹力电影:叙事维度、影音策略及文化立场李镇;14、徐园;中国电影起源新探究赵惠康;15、满堂的黄花梨或者一根扁担;尹力访谈录尹力;皇甫宜川;

随着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各大奖项都有提名和获奖,而一些获奖的电影则是小成本制作的文艺片、先锋电影等。而这类影片在国内曾经是一度不被关注的,而如今这类影片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国内电影的主流,反映着最为朴实的中国大众百姓生活的琐事。开始越来越多的导演关注着这些,而从中间又以女性电影与边缘电影为主。 非主流电影   非主流电影也是当今中国影坛的一个趋势,本以为非主流电影并不会被大众接受,或少有人问津,可看到一些杂志或影评介绍里,都提到了不少非主流电影,而大众对非主流电影的态度也表现饶有兴趣。《娱乐任我行》节目曾经做过一个街头调查,问了很多人对某些非主流电影的看法,为什么喜欢,或为什么不喜欢。78%的被访问者表示接受非主流电影,并喜欢;10%的被访问者表示“还行”电影中包容了文学的因素,因为它从文学中吸取了一整套反映客观世界和现实关系的方法,从文学的各种体裁中广泛吸取营养,如从诗中汲取抒情性,从散文中汲取纪实性,从小说中汲取叙事性。在叙事手法上又借鉴了文学中的主观叙述和客观叙述,外部描绘和内心剖析以及多种形式的结构原则等。总之,无论从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的安排、细节的描写、叙事的3方式,电影都借鉴了文学的经验而具有文学的因素。电影中存在的戏剧因素,表现在演员表演、场面调度、矛盾冲突和悬念等一系列艺术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电影中的音乐因素,表现在通过旋律配合画面,以营造环境氛围、渲染情感和节奏变化。至于电影中的绘画、雕塑、摄影等因素,不仅表现在造型性和视觉再现性上,对构图、色彩和光影的处理上,借鉴了这些艺术的经验,而且电影中的许多专用术语如画面、色调、影调、镜头、焦距等等,也都是从这些艺术中借用过来的。

电影艺术 当代电影世界电影 中国电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电影文学电影 电影评介电影新作 当代电视

当代电影期刊点评方式

《当代电影》 CSSCI 自己投很难 可 找我 渠道 操作 稳妥 快 捷

一种是直接向杂志社投稿,一种是通过正规论文代理或期刊采编中心投稿。

看电影 《看电影》是以学刊转型的杂志的成功代表。其前身是电影理论杂志《电影作品》,原刊物极具艺术性和风格,但是也由于太小众,几年前开始“变脸”,利用封面设计巧妙淡化“作品”二字,凸显“看电影”,内容上迎合、满足DVD碟友的需求,以国外最新的碟片资讯、超级碟虫的影评、鲜艳清晰的海报和剧照,帮助碟友淘碟、读碟、品碟。与广大影迷形成了十分良好的交流。 该杂志经常能采访到电影界重量级的人物和重要的电影事件。 《看电影》为旬刊,全铜版纸彩色印刷,品牌广告连篇累牍,在报摊上畅销,被誉为“中国影迷第一刊”。每月发行的三本刊物中,两本普通版,每月5日和15日发行,8元/本;一本看电影午夜场,每月30日发行,16元/本,集中推出电影的各类专题。 总体来说,《看电影》是份很大众也很出色的电影杂志。PS:普通版主要介绍一些当下热门影片 一些即将上映的大片 还有一些影视资讯 午夜场则着重介绍一些老片 每集都有一些很好的策划-如《法国新浪潮500部电影》 虽然环球影幕也是很受欢迎的杂志 但是我感觉还是看电影的评论写得更好 有深度也有一些新鲜的见解

电影艺术 当代电影世界电影 中国电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电影文学电影 电影评介电影新作 当代电视

当代广西期刊点评人

希望有所帮助:广西有名女作家杨映川、黄咏梅、纪尘、谢凌洁的优秀新作。改版后的《红豆》走“名家加新人”路线,以可读、好读、耐读作为追求的目标,推出“本月主打”、“小说长廊”、“文化意味”、“读物笔记”、“名家反串”、“诗歌部落”、“未来文坛”、“第一次”、“隔岸观火”等栏目。全年有31篇(首)小说、散文、诗歌被《小说选刊》(北京)、《中华文学选刊》(北京)、《散文选刊》(河南)、《小说精选》(吉林)、《诗选刊》(河北)等全国著名刊物转载。11月,《红豆》获第五届全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园丁奖。

原来的《海外星云》

我知道的广西知名作家有七位,总得来说,他们是各有千秋,我最欣赏的还是东西呵呵,不知道你怎么看?蓝怀昌男,瑶族,1945年2月生,广西都安人。1968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历任广州军区歌舞团担任创作员,河池地区文化局创作科长、副局长、局长, 现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只有200余万。三十年前,瑶族文学史中没有一部长篇小说,直到蓝怀昌创作的著名小说《波努河》的出现。 给蓝怀昌带来文学声誉的,是他的长篇小说《波努河》,这部小说填补了瑶族文学史上没有长篇小说的空白,获得1988年获首届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蓝怀昌是一位勤奋的作家,继《波努河》之后,他先后创作了《魂断孤岛》、《一个死者的婚礼》等多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出版了中篇小说集《相思红》,散文集《巴楼花的女儿》和诗集等。目前,他的多部小说已经被日本作家介绍到了日本。作为一位著作丰硕的作家,蓝怀昌始终认为,文学应该表现人内心的东西,表现现实生活中真实美好的东西。除了创作之外,蓝怀昌还组织了许多文化项目,他主持的《中国少数民族系列大辞典·瑶族卷》已经出版。由他编剧的电视剧《虎将李明瑞》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最高奖“骏马奖”,他还致力于音乐歌词创作,由他作词的《总想给您写封信》、《高山大海紧握手》等歌曲,雅俗共赏,并且获得了政府大奖。难怪圈内的朋友提起蓝怀昌,都说他是一个创作的“多面手”,一位大众化的作家。东西原名田代琳,男,1966年3月出生。中国作协会员,广西作协副主席。1994年至1996年被广东省青年文学院客聘为第一届专业作家;1997年至1999年被广西文学院聘为专业作家。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中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1996年《小说选刊》奖。1982年毕业于河池师专中文系,先后干过教师、新闻报道干事、秘书、报纸编辑、记者等工作,现在广西南宁某报副刊部做编辑。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耳光响亮》,中篇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中短篇小说集《抒情时代》、《目光愈拉愈长》等。主要作品《谁开的门》(中短篇小说集)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苏通之死》(中篇小说集/名家三连发丛书)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遭遇深夜》(中短篇小说集/公牛丛书)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小说50强·鬼子卷/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集)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艰难行走的鬼子》(小说代表作及创作备忘图文本/回报丛书)昆仑出版社出版。《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短篇小说集)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幸福时光》(电影小说)漓江出版社出版《幸福时光》电影剧本(张艺谋导演)《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电影剧本(陈凯歌导演)获奖情况:1、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小说选刊》1996年度优秀作品奖;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2、1998年,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广西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3、1995年,获第三届广西青年作家独秀文学奖。凡一平1964年生于一个贫寒的小学教师家庭。广西都安县人,壮族。十六岁考取河池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十七岁在《诗刊》发表诗歌《一个小学教师之死》,此诗荣获广西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十八岁在《金城》发表第一篇小说《岁末》。十九岁参加工作。1989年至1991年,由广西作协推荐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作家班学习。历任都安箐盛中学教师、都安县文化局创作员、都安县文化馆副馆长、广西首期专业作家等职,现任广西三月三杂志社副总编辑、、广西政协委员。主要作品已先后在《诗刊》、《当代》、《十月》、《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小说家》、《作品》、《清明》、《山花》、时代文艺出版社等报刊及出版社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两部、小说集两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愈百篇。有作品入《小小说选刊》、《中国文学》、《散文选刊》、《作家文摘》、《传奇文学选刊》、《情觞》、《中国超情感小说精选》、《新市民小说选》等多种选本。长篇小说处女作《跪下》出版后,荣获广西文艺最高奖——铜鼓奖,并被改编拍摄成同名小说二十集电视剧。中篇小说《寻枪记》被改编为电影《寻枪!》。中篇小说《理发师》也即将搬上荧幕。获奖情况长篇小说《跪下》获广西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1997年) ;2001年第五届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获第三届壮族文学奖。鬼子广西罗城人,自幼多灾多难,当过农民,教师,文化馆员,1989年在西安毕业于西北大学,同年曾考于该校的研究生班,后因生计艰难而弃学。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创作,自1996年开始。主要作品《谁开的门》(中短篇小说集)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苏通之死》(中篇小说集/名家三连发丛书)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遭遇深夜》(中短篇小说集/公牛丛书)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小说50强·鬼子卷/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集)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艰难行走的鬼子》(小说代表作及创作备忘图文本/回报丛书)昆仑出版社出版。《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短篇小说集)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幸福时光》(电影小说)漓江出版社出版《幸福时光》电影剧本(张艺谋导演)《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电影剧本(陈凯歌导演)获奖情况《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97《小说选刊》年度优秀小说奖】【1997年中国十佳小说奖】【广西区政府第四届文艺创作铜鼓奖】《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篇小说)【1999年《人民文学》优秀中篇小说奖】《农村弟弟》(中篇小说)【广西区政府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冯艺男,壮族,1955年9月生。当过六年工人,在北京上了四年大学,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广西民族出版社工作,先后任编辑、总编辑、社长等职。1997年出任广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1999年当选为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广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编审。1982年开始散文诗和散文的创作,发表过散文诗、散文300多章(篇),其中《大瑶山的思考》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出版的作品集有《朱红色的沉思》、《云山朗月》、《逝水流痕》、《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冯艺卷)》等,其中散文集《朱红色的沉思》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20集电视纪录片《西部的发现》、10集电视片《飞越广西》总撰稿人。获奖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称号。黄佩华8月生于广西西林县八达区平用村;9月参加工作,任西林县革委会通讯员;1月任西林县水泥厂工人、车间主任、秘书;4月任西林县总工会干事;11月任西林县委调研室调研员;4月任西林县委办公室秘书;9月考入广西民族学院干训部干部专修科学习;6任西林县委宣传部部长;11月调三月三杂志社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1982年始在《右江文艺》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三月三》、《民族文学》、《广西文学》、《上海文学》、《青年文学》《当代》、《漓江》、《南方文学》、《红豆》、《小说家》、《新生界》、《作家》、《作品》、《福建文学》、《花城》、《清明》、《散文选刊》、《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主要作品1990年中篇小说《红河湾上的孤屋》(三月三)获广西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1991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南方女族》,并获第一届壮族文学奖、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奖;1992年中篇小说《回家过年》(清明)获广西首届独秀文学奖;1993年中篇小说《涉过红水》(当代)获广西1993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1994年接力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瓦氏夫人》;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当选广西作家协会理事;1996年为广西首批长篇小说签约作家,创作长篇小说《流水谣》(长江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1997年为广西首批签约作家(两年制);1999年当选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2000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远风俗》,获广西第四届铜鼓奖;2001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代表大会代表;2002年漓江出版社“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黄佩华卷》出版。2002年7月小说集《远风俗》获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 蓝晶莹广西青年作家,天峨运管局党组书记,散文小说均长,尤擅散文,其散文清新,自然平实,语言功力非凡,常出精品,<别了,平腊>一文自广西日报发表后在河池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文章不受世俗影响,完全自然清新,这是他文章中最难能可贵的东西发表的作品小说有《秋天里的故事》和《心计》(《广西文学》发),《活命》和《山女泪》(《飞天》发),《枪响军帐》(《南方文学》发),《无后老人》(《短篇小说》发),《出事》(《红豆》发),《花格衣》(《广西日报》发),《雪的季节》和《元凶》(《三月三》发),《驱鬼》(《广西民族报》发),《厚士杂志》(《红水河》发);散文有《故乡的音律》《一面湖水》《流动河流的峡谷》《在仙山做仙》《花开花落》(《广西日报》发),《别了,平腊》(《广西文学》发);报告文学《藏在深闺人未识》(《广西文学》发)。2000年和2001年分别加入广西作家协会和河池作家协会。 参考资料: 回答者:天堂一杆枪 - 童生 一级 1-1 09:28--------------------------------------------------------------------------------冯艺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揭晓,广西著名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冯艺历时六七年写成的《桂海苍茫——广西人文地理笔记》一书占据5部获奖散文之一,这是他继12年前散文集《朱红色的沉思》获得了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奖之后,再获该项奖。彭匈被新浪读书频道邀请的"广西第一人"蓝怀昌男,瑶族,1945年2月生,广西都安人。1968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历任广州军区歌舞团担任创作员,河池地区文化局创作科长、副局长、局长, 现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只有200余万。三十年前,瑶族文学史中没有一部长篇小说,直到蓝怀昌创作的著名小说《波努河》的出现。 给蓝怀昌带来文学声誉的,是他的长篇小说《波努河》,这部小说填补了瑶族文学史上没有长篇小说的空白,获得1988年获首届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蓝怀昌是一位勤奋的作家,继《波努河》之后,他先后创作了《魂断孤岛》、《一个死者的婚礼》等多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出版了中篇小说集《相思红》,散文集《巴楼花的女儿》和诗集等。目前,他的多部小说已经被日本作家介绍到了日本。作为一位著作丰硕的作家,蓝怀昌始终认为,文学应该表现人内心的东西,表现现实生活中真实美好的东西。除了创作之外,蓝怀昌还组织了许多文化项目,他主持的《中国少数民族系列大辞典·瑶族卷》已经出版。由他编剧的电视剧《虎将李明瑞》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最高奖“骏马奖”,他还致力于音乐歌词创作,由他作词的《总想给您写封信》、《高山大海紧握手》等歌曲,雅俗共赏,并且获得了政府大奖。难怪圈内的朋友提起蓝怀昌,都说他是一个创作的“多面手”,一位大众化的作家。黄佩华8月生于广西西林县八达区平用村;9月参加工作,任西林县革委会通讯员;1月任西林县水泥厂工人、车间主任、秘书;4月任西林县总工会干事;11月任西林县委调研室调研员;4月任西林县委办公室秘书;9月考入广西民族学院干训部干部专修科学习;6任西林县委宣传部部长;11月调三月三杂志社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1982年始在《右江文艺》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三月三》、《民族文学》、《广西文学》、《上海文学》、《青年文学》《当代》、《漓江》、《南方文学》、《红豆》、《小说家》、《新生界》、《作家》、《作品》、《福建文学》、《花城》、《清明》、《散文选刊》、《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主要作品1990年中篇小说《红河湾上的孤屋》(三月三)获广西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1991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南方女族》,并获第一届壮族文学奖、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奖;1992年中篇小说《回家过年》(清明)获广西首届独秀文学奖;1993年中篇小说《涉过红水》(当代)获广西1993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1994年接力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瓦氏夫人》;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当选广西作家协会理事;1996年为广西首批长篇小说签约作家,创作长篇小说《流水谣》(长江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1997年为广西首批签约作家(两年制);1999年当选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2000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远风俗》,获广西第四届铜鼓奖;2001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代表大会代表;2002年漓江出版社“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黄佩华卷》出版。2002年7月小说集《远风俗》获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 蓝晶莹广西青年作家,天峨运管局党组书记,散文小说均长,尤擅散文,其散文清新,自然平实,语言功力非凡,常出精品,<别了,平腊>一文自广西日报发表后在河池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文章不受世俗影响,完全自然清新,这是他文章中最难能可贵的东西发表的作品小说有《秋天里的故事》和《心计》(《广西文学》发),《活命》和《山女泪》(《飞天》发),《枪响军帐》(《南方文学》发),《无后老人》(《短篇小说》发),《出事》(《红豆》发),《花格衣》(《广西日报》发),《雪的季节》和《元凶》(《三月三》发),《驱鬼》(《广西民族报》发),《厚士杂志》(《红水河》发);散文有《故乡的音律》《一面湖水》《流动河流的峡谷》《在仙山做仙》《花开花落》(《广西日报》发),《别了,平腊》(《广西文学》发);报告文学《藏在深闺人未识》(《广西文学》发)。2000年和2001年分别加入广西作家协会和河池作家协会。

蓝怀昌 男,瑶族,1945年2月生,广西都安人。1968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历任广州军区歌舞团担任创作员,河池地区文化局创作科长、副局长、局长, 现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只有200余万。三十年前,瑶族文学史中没有一部长篇小说,直到蓝怀昌创作的著名小说《波努河》的出现。 给蓝怀昌带来文学声誉的,是他的长篇小说《波努河》,这部小说填补了瑶族文学史上没有长篇小说的空白,获得1988年获首届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 蓝怀昌是一位勤奋的作家,继《波努河》之后,他先后创作了《魂断孤岛》、《一个死者的婚礼》等多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出版了中篇小说集《相思红》,散文集《巴楼花的女儿》和诗集等。目前,他的多部小说已经被日本作家介绍到了日本。 作为一位著作丰硕的作家,蓝怀昌始终认为,文学应该表现人内心的东西,表现现实生活中真实美好的东西。 除了创作之外,蓝怀昌还组织了许多文化项目,他主持的《中国少数民族系列大辞典·瑶族卷》已经出版。由他编剧的电视剧《虎将李明瑞》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最高奖“骏马奖”,他还致力于音乐歌词创作,由他作词的《总想给您写封信》、《高山大海紧握手》等歌曲,雅俗共赏,并且获得了政府大奖。难怪圈内的朋友提起蓝怀昌,都说他是一个创作的“多面手”,一位大众化的作家。东西 原名田代琳,男,1966年3月出生。中国作协会员,广西作协副主席。1994年至1996年被广东省青年文学院客聘为第一届专业作家;1997年至1999年被广西文学院聘为专业作家。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中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1996年《小说选刊》奖。1982年毕业于河池师专中文系,先后干过教师、新闻报道干事、秘书、报纸编辑、记者等工作,现在广西南宁某报副刊部做编辑。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耳光响亮》,中篇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中短篇小说集《抒情时代》、《目光愈拉愈长》等。 主要作品 《谁开的门》(中短篇小说集)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苏通之死》(中篇小说集/名家三连发丛书)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遭遇深夜》(中短篇小说集/公牛丛书)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国小说50强·鬼子卷/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集)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艰难行走的鬼子》(小说代表作及创作备忘图文本/回报丛书)昆仑出版社出版。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短篇小说集)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小说)漓江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剧本(张艺谋导演)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电影剧本(陈凯歌导演) 获奖情况: 1、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小说选刊》1996年度优秀作品奖;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2、1998年,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广西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3、1995年,获第三届广西青年作家独秀文学奖。凡一平 1964年生于一个贫寒的小学教师家庭。广西都安县人,壮族。十六岁考取河池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十七岁在《诗刊》发表诗歌《一个小学教师之死》,此诗荣获广西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十八岁在《金城》发表第一篇小说《岁末》。十九岁参加工作。1989年至1991年,由广西作协推荐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作家班学习。历任都安箐盛中学教师、都安县文化局创作员、都安县文化馆副馆长、广西首期专业作家等职,现任广西三月三杂志社副总编辑、、广西政协委员。 主要作品 已先后在《诗刊》、《当代》、《十月》、《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小说家》、《作品》、《清明》、《山花》、时代文艺出版社等报刊及出版社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两部、小说集两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愈百篇。有作品入《小小说选刊》、《中国文学》、《散文选刊》、《作家文摘》、《传奇文学选刊》、《情觞》、《中国超情感小说精选》、《新市民小说选》等多种选本。长篇小说处女作《跪下》出版后,荣获广西文艺最高奖--铜鼓奖,并被改编拍摄成同名小说二十集电视剧。中篇小说《寻枪记》被改编为电影《寻枪!》。中篇小说《理发师》也即将搬上荧幕。 获奖情况 长篇小说《跪下》获广西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1997年) ;2001年第五届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获第三届壮族文学奖。鬼子 广西罗城人,自幼多灾多难,当过农民,教师,文化馆员,1989年在西安毕业于西北大学,同年曾考于该校的研究生班,后因生计艰难而弃学。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创作,自1996年开始。 主要作品 《谁开的门》(中短篇小说集)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苏通之死》(中篇小说集/名家三连发丛书)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遭遇深夜》(中短篇小说集/公牛丛书)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国小说50强·鬼子卷/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集)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艰难行走的鬼子》(小说代表作及创作备忘图文本/回报丛书)昆仑出版社出版。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短篇小说集)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小说)漓江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剧本(张艺谋导演)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电影剧本(陈凯歌导演) 获奖情况 《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97《小说选刊》年度优秀小说奖】 【1997年中国十佳小说奖】 【广西区政府第四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篇小说) 【1999年《人民文学》优秀中篇小说奖】 《农村弟弟》(中篇小说) 【广西区政府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冯艺 男,壮族,1955年9月生。当过六年工人,在北京上了四年大学,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广西民族出版社工作,先后任编辑、总编辑、社长等职。1997年出任广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1999年当选为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广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编审。 1982年开始散文诗和散文的创作,发表过散文诗、散文300多章(篇),其中《大瑶山的思考》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出版的作品集有《朱红色的沉思》、《云山朗月》、《逝水流痕》、《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冯艺卷)》等,其中散文集《朱红色的沉思》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20集电视纪录片《西部的发现》、10集电视片《飞越广西》总撰稿人。 获奖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称号。黄佩华 8月生于广西西林县八达区平用村;9月参加工作,任西林县革委会通讯员;1月任西林县水泥厂工人、车间主任、秘书;4月任西林县总工会干事;11月任西林县委调研室调研员;4月任西林县委办公室秘书;9月考入广西民族学院干训部干部专修科学习;6任西林县委宣传部部长;11月调三月三杂志社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 1982年始在《右江文艺》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三月三》、《民族文学》、《广西文学》、《上海文学》、《青年文学》《当代》、《漓江》、《南方文学》、《红豆》、《小说家》、《新生界》、《作家》、《作品》、《福建文学》、《花城》、《清明》、《散文选刊》、《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 主要作品 1990年中篇小说《红河湾上的孤屋》(三月三)获广西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 1991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南方女族》,并获第一届壮族文学奖、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奖; 1992年中篇小说《回家过年》(清明)获广西首届独秀文学奖; 1993年中篇小说《涉过红水》(当代)获广西1993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 1994年接力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瓦氏夫人》; 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当选广西作家协会理事; 1996年为广西首批长篇小说签约作家,创作长篇小说《流水谣》(长江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 1997年为广西首批签约作家(两年制); 1999年当选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0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远风俗》,获广西第四届铜鼓奖; 2001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代表大会代表; 2002年漓江出版社“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黄佩华卷》出版。 2002年7月小说集《远风俗》获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蓝晶莹 广西青年作家,天峨运管局党组书记,散文小说均长,尤擅散文,其散文清新,自然平实,语言功力非凡,常出精品,<别了,平腊>一文自广西日报发表后在河池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文章不受世俗影响,完全自然清新,这是他文章中最难能可贵的东西发表的作品小说有《秋天里的故事》和《心计》(《广西文学》发),《活命》和《山女泪》(《飞天》发),《枪响军帐》(《南方文学》发),《无后老人》(《短篇小说》发),《出事》(《红豆》发),《花格衣》(《广西日报》发),《雪的季节》和《元凶》(《三月三》发),《驱鬼》(《广西民族报》发),《厚士杂志》(《红水河》发);散文有《故乡的音律》《一面湖水》《流动河流的峡谷》《在仙山做仙》《花开花落》(《广西日报》发),《别了,平腊》(《广西文学》发);报告文学《藏在深闺人未识》(《广西文学》发)。2000年和2001年分别加入广西作家协会和河池作家协会。

  • 索引序列
  • 当代电影期刊点评人
  • 当代电影期刊点评
  • 当代电影期刊点评与评论
  • 当代电影期刊点评方式
  • 当代广西期刊点评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