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江苏省期刊协会联系方式

江苏省期刊协会联系方式

发布时间:

江苏省期刊协会联系方式

第一,就是你文章的题材与内容和你所要投的杂志社是否比较符合。一般说来,不同的杂志社在选用文章时是有倾向的,并不是说好就一定采纳。第二,投稿一般是打印的,这样比较清晰,除非你在书法上有特长。如果书法好的话,当然手写的更好,可以显示你多方面的才华。第三,为了编辑方便,现在一般的杂志社都有电子邮箱,在邮寄纸质稿件时,最好也从网上发一分邮件。两样一起寄是比较有礼貌的,也比较合理。第四,为了显得更加谦虚与礼貌,最好在寄稿件时(无论是电子的还是纸质的),最好再写一封简单的信,介绍一下自己文章(或论文)的内容,因为现在一般的杂志社都有很多的稿件。不是名人的东西,编辑一般是不会仔细看的,这就会使你比较的文章失去采纳的机会。一封简单的信就会弥补这个缺点。

向报刊杂志投稿现在一般是电子Email好,多用。

手写的比较好,平信或挂号都可以的,联系电话是一定要留的,还有最好用真实姓名投稿,用笔名的话领取稿费比较困难

有知情的请帮我提供一下啊。

江苏省期刊协会

有。填写好申请表后,请将申请表、报名费贰拾元、主要作品及两张(两寸)证件照(一张贴在申请表上,一张备用),一并送到各市作协(省直、高校或部队系统的,可直接送省作协联络部),由各市作协为申请表加盖公章,然后统一送至省作协联络部。

( 国内标准刊号:CN32-1055/I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0365)《少年文艺(江苏)》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创办于1976年,是一本以青少年为读者对象的文艺类刊物。她以“文学少年的知音,作文入门的向导,未来作家的摇篮,少年心灵的家园”为办刊宗旨,陪伴并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少年的成长,是中国期刊方阵成员,江苏省双效期刊,蝉联三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金奖,2009年获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联合评选新中国建国60年有影响力期刊奖。创刊至今,从《少年文艺》走出了曹文轩、黄蓓佳、金曾豪、张之路、陈丹燕、程玮、沈石溪等众多知名作家,他们至今仍然活跃在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园地上。《少年文艺》还一直以扶植少年作者为己任,培养了一批新生代的作者,如韩寒、饶雪漫、曾蓓等。《少年文艺》外形清雅美观、时尚活泼,内容丰富充实、贴近生活,每期还有精美赠品。她为少年提供精彩有益、感同身受的阅读体验,也为他们提供不拘一格抒写真情实感的空间,得到了读者的深切喜爱和广泛好评,是一份在青少年及家长老师当中拥有良好口碑的品牌刊物。众多作家对她情有独钟,深情记录了与她相识相知的故事:无数次,我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场合,会碰到牵着孩子向我走过来的中年人,他们总是带着微微的惊喜和激动,告诉我一句话:“我是读着你在《少年文艺》上的作品长大的。”每当这时候,我的心里有欣慰,也有对《少年文艺》、对编辑们的感激。《少年文艺》是我生命中的温暖,我祝愿她还会温暖世界上更多读者的生命。——黄蓓佳我真正提起笔来写一些东西,应该是在十四岁。因为这时,我又遇到了《少年文艺》。我之所以用“又”字,那是因为我母亲其实一直为我订阅了这本刊物,只是我天天忙于胡编乱想,从没好好地读过它。那个夏天我从灰扑扑的竹书架上把它们翻了出来,这一翻,就翻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最初吸引我的是里面的“少年创作”,看看同龄人发表的作品,我发现了自己以往写的东西是多么的可笑,并进一步明白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那就是写一点能表达自我的文字而不是编造一些离自己很遥远的故事。半年以后,我把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故事和真实的感觉提炼出来,完成了我的处女作《无怨的青春》。——饶雪漫那时,我平静地对自己说,我能在《少年文艺》上发小说了,除了工作以外,我还能做一件事,一件自己愿意并在做的过程中感到快乐的事,我可以一直做下去,也可以随时放弃,因为它是真正属于我——只我自己才知道它对于我来说有多么重要。而这一切是在1989年《少年文艺》让我明白的。——彭学军我觉得江苏《少年文艺》在新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方面作用是很大的,它提倡的向艺术回归和向读者回归,是符合美学规律的。它培养了很多孩子,让他们得到他们应有的阅读体验和阅读的喜悦,这都是多么重要啊,因为对文学的好感,它像一根蜡烛一样存在于孩子的心里,如果不去点亮的话,就会灭掉。点亮了,孩子的内心就得到深化。我们把好的文学作品给孩子,不是外在地给孩子什么,而是把孩子内心本来存在的美好被焕发了。——秦文君我由衷地向《少年文艺》表示深深的敬意。在今天商品大潮冲击下,社会似乎对高雅的纯文学已经缺少兴趣,在烂书充斥市场的风雨飘摇中,你们仍恃傲地坚守高贵的文学精神,成为纯文学最后的几面旗帜之一。回忆起和《少年文艺》热恋的4年,心里常会涌动一种幸福的热流,一个作者能得到刊物的赏识,承认,真的就能激发他冲天创作激情。我十分怀念那4年,那时候《少年文艺》的文学精神就像春天绽发的绿色,染绿着无数高素质文学少年的心田。——夏有志我在《少年文艺》上连载了童话《魔方大厦》26个月之后,向我约稿写连载童话的报刊络绎不绝。最多时,我同时为15家报刊写不同的连载作品。在我上到小学四年级时,碰上了文化大革命。从此我就没上过学。即使在我上过的那四年学中,我也不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班里的成绩属于差生。我的履历表上的学历一栏里,至今还填写小学学历。有读者朋友向我询问秘诀。忠告如下:一、独辟蹊径;二、创造和把握机会;三、记住帮助过你的人,忘记你帮助过的人。顾我一直对《少年文艺》心存感激,这种感激等同于一个小学生对他启蒙老师的真势情感,因为是《少年文艺》把我领进了儿童文学的殿堂。——王巨成正是细细想来,我与《少年文艺》亲密接触的日子,也是我最富有青春激情的时光了。大约是十多年前吧,我连续在《少年文艺》发表了《青春社会场》、《青春名利场》、《一个浪漫女孩的心理自卫》、《给一个山村女孩的信》等一系列少年报告文学。让我对《少年文艺》最刮目相看的是,一本薄薄的文学刊物,竟有气魄发表长达6万多字的报告文学。因此,《少年文艺》成了发表我作品最多的文学期刊。那段时间,我似乎被卷进了青春的漩涡,走进了生命的激流。——孙云晓1982年3月的一天下午,我到《少年文艺》编辑部去,见大家正听一个青年人讲他即将写作的故事。那青年便是郑渊洁,那故事是《魔方大厦》,当时郑在《少年文艺》连载的《皮皮鲁小传》已经引起轰动。后来,郑渊洁去我工作的船上过了一夜。他看了我写在本子里还不敢誊到稿纸上的童话习作,说了句:“你可以写童话。”我从此就不写小说改写童话了。我的童话得到顾老师的青睐,就这样,《少年文艺》上几乎每期都发我一篇童话。《少年文艺》每年的获奖作品中只评一篇童话,我的童话连续七年得了奖。几乎再没人记得我曾写过小说。——周锐与江苏《少年文艺》交往的这几年我深深感到:发一篇作品不难,难的是碰到一个好编辑。没有沈飚对我一篇自然投稿的肯定和约稿,就不可能有王闹系列小说。2005年,《搞笑鬼王闹》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入选当年度最具阅读价值的20种原创图书。经沈飚充分肯定的那篇《小老虎头的诱惑》刊登在《中华书局》活页文选小学版上,创下该刊创刊以来连载时间最长的纪录。——郝月梅平心而论,《少年文艺》是一本很不错的刊物,即使从纯功利的角度,对写作文也有好处。这是一本地道的学生读物。——叶兆言从不匆匆忙忙地追逐什么,从不东张西望地攀附什么……所以,可以把《少年文艺》比喻为一棵树。根系紧紧地拥抱大地,枝叶奋力地托举天空,总把最新的枝叶安排在阳光雨露最多的地方…… ——金曾豪正是我与《少年文艺》的关系是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我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在她这里发表的。这个刊物,是少数几个特别挂在我心头的刊物,提到她,我会有一种不自觉的偏袒,这种偏袒到了只许别人说她好而不可对她有所非议的地步。一个刊物到了让一个作者觉得就是他自己的刊物这样一种地步,可见这个刊物是多么的在乎她与作者的永远的友谊。她的办刊方针与趣味又是多么的深得人心。——曹文轩众多读者用这样一本刊物来“致青春”(以下内容转载自新浪微博@江苏少年文艺)@山高人卫峰:依然记得阅读到的第一本《少年文艺》是1998年第1期的,那是在县城一家杂志批零中心发现它的。当时就喜欢上了它独特清新的封面设计,整本无广告,散发着浓厚的文艺气息。回家细读,非常喜欢开篇沈石溪的《野化猎豹》及林彦、林喜中的《断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淘来所有能够买到的《少年文艺》“文学少年的知音,作文入门的向导,未来作家的摇篮,少年心灵的家园”!喜欢一本杂志,会认真关注与阅读它的所有信息,一路读下来,我熟悉每一期的期号、编辑、美术、封面、栏目、定价,每一篇作品的名字、作者,熟悉最初的编辑部,顾宪谟、章文焙、沈飙、章红……每次看到江苏版《少年文艺》,我都会心生一种优雅与纯真,会以一种诗意的心灵面对生活,会爱上所有与艺术关联的美好。@蒲城少年:初中高中的时候每一期都没有少。整个少年时代的阅读都有《少文》,自己的第一篇文章也发表在这里。大学后很少翻杂志,昨日整理发现书架的一格都是它!谢谢少年时的陪伴!@核小桃桃桃:从小学看到大学,少说也有十年相伴。如今已工作3年,每次回家依然会问教中学语文的爸爸:《少年文艺》还在订吗?记得当年的每一次改版,记得喜爱的作者,记得暑假的加厚版……一度想去少年文艺工作,感情深重无法言表,谢谢你们送给我的温暖曾经!@喜喜喜喜世:我有好多好多的《少年文艺》,填满的不仅仅有我的书柜,还有我的童年时光!去年夏天,书被老妈卖了,知道后我整整痛哭了一星期,好长时间都不跟老妈说话,这本杂志对我的意义重大,真的有太多的回忆了,好怀念好怀念!@墨翔烟:结识《少年文艺》是在小学,渐渐被她吸引。感怀少年的烦恼,畅游在李晋西笔下的幻想国度,醉心于细腻的插画……太多太多说不尽的回忆。如今,喜欢的作者、插画家,都湮没在回忆的长河。但属于《少年文艺》的那份欣喜一直在心里。@壮壮妈的家庭教育思考:《少年文艺》同样留在我的记忆中!那些青春的文字呵护我迈向青春路程,那些生动的故事,使我在落后的小县城同样拥有富足的经历。直到现在,她依然在心灵深处滋养我。妈妈说,我的那些书成了小侄女的最爱……@涅阳三水:和《少年文艺》结识,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因为买不到,同村的男孩子有,就去借,看看不过瘾,索性抄写一次,抄写了十多篇喜欢的文字。如今,二十余年过去,《少年文艺》依然是我的最爱,教室里存放的杂志有尺余高。@笨鸡蛋luer:熟悉的作者,熟悉的文字,原来有那么多的同龄人和我一起在青春的尾巴,一起垫脚回望那时自己手捧《少年文艺》沉浸书页的画面。时光荏苒,年少的记忆我们已经回不去,还好有这些青春记忆的载体,让我清晰地看到一步步脚印中的迷茫、挣扎与纯真。@寻找巴别塔:《少年文艺》是我成长路上的一个重要旅伴。程玮、黄蓓佳、梅子涵、郑渊洁、周锐、曹文轩,这些闪光的名字永远在童年的星空闪耀。设若突然相遇当年刊物上那些令人艳羡的少年作家的名字,中少报黄小波、命运坎坷的赵爽、企业家相峰……都会平添一份关注。@deartianqi:那时候特别喜欢和阿日阿月讨论《少年文艺》上的文章,讨论作者,期待下个月的杂志上有我们喜欢的作者的文章。讨论年末获奖作者的照片,哈哈!这些杂志我都保留着呢,只可惜太多了不能带到北京来。@梦里游鱼:我遇见这本杂志,有点晚。在高一的课堂上,我从同桌的手里抢过来这本杂志,压在书下,看了整整一个下午。自此之后,便是如期而至的约定。虽然我再清楚不过杂志的出版时间,但每次路过学校那个拥挤的书屋,我都会努力地探出头,在沾满手印的玻璃柜里仔细找寻。杂志薄薄的一本,我几乎是每篇必读,一个字都不肯错过,这种读法在今后很多年里再也没有出现过。杂志上好多的故事我都还存着记忆,好多的作者编辑的名字我也始终难忘。比如赵菱、@龙竞、@田俊,还有画插画的朱离。无意中,在微博上看到了他们的名字,时隔多年,却还是心头一热。2006年,少年文艺编辑部选编的“《少年文艺》30年原创精品文库”,包括《花香满径》(小说卷)《花季信风》(小说卷)《花雨纷飞》(小说卷)《细雨轻愁》(少年创作卷)《水流影在》(少年创作卷)《梦幻星空》(童话卷),受到广大读者喜爱。2013年,应读者热情呼唤,《少年文艺》编辑部全新推出“Since1976《少年文艺》典藏精品”系列丛书,包括《叮当响的花衣裳(小说卷)》《谁愿意让兔子讲进故事里(童话卷)》《渡过时光来看你(散文卷)》《走过花开的心事(少年创作卷)》。丛书选取1976年创刊以来在《少年文艺》上刊登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作品,依体裁分别推出小说、散文、童话、少年创作卷。每卷收纳的几十篇短篇作品,均体现了隽永、精致、清新的《少年文艺》风格,是一代代读者心中永远珍藏的记忆。其中既有那年那月的儿童生活描摹,更饱含恒久不变的温情、善意与爱的留存……

怎么加入作家协会,一共有三个等级,没那么难

国家级

江苏省期刊协会副会长

何承伟,男,1950年11月出生,浙江上虞人,现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故事会》、《旅游天地》、《秀》杂志主编,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

[已重置]洞房花烛,男婚女嫁,无疑是人生值得庆贺的喜事。但是现在婚礼逐渐趋于多元化,融合了西方等一些个性元素,中国传统的婚礼婚俗越来越少了。但有些新人依然热衷于举行一场地道的传统婚礼,那么传统婚礼中的三茶六礼是什么呢?快来详细了解一下吧!茶礼是我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原来出于古人对茶树习性的认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因此把茶树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间以茶作为男女订婚的茶礼。“三茶礼”旧时多流行于江南汉族地区,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另一种特指婚礼时的三道茶仪式,即第一道百果;第二道莲子、枣子;第三道才是茶。吃的方式也有讲究:第一道、第二道是接杯之后,双手捧着,深深作揖,然后将杯子与嘴唇触碰一下,即由家人收去,第三道茶作揖后才可以饮。“六礼”始于周代,据传周文王卜得吉兆,亲迎太姒于渭滨,整个过程有六道仪式,即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后即将此仪式定为“六礼”。“纳采”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若女方同亲议婚,男家才再去女家求婚,携带的礼物通常是活雁;“昏礼下达,纳采雁。”(注:这里的“昏”通“婚”)周代以前,因地位不同纳采的礼物各不相同,后来一律改用雁。用雁的原因一是认为雁“木落南翔,冰沣北组”,顺乎阴阳往来;二是认为雁失配偶,终身不再成双,取其忠贞。“问名”是男家托媒人到女方去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时,准备合婚的仪式。问名后,男方将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排阴阳,以定婚姻吉凶,若八字合,即可成婚。“纳吉”是男方将头号名后占卜得到的吉兆可以合婚的消息告诉女方,备上礼物到女方去决定婚约。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礼仪。以前是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礼物,进入“小聘”阶段,俗称送定、过定、定聘等。后来礼品由雁逐渐演变成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烛等。“纳徵”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十分繁琐。女家受礼后要回礼,或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分退回,或将女家给男方准备的衣服鞋袜等送与男家。聘礼中的物品多取吉祥语,其数取双忌单。后来说的“要得发不离八”即由此而来。“请期”俗称“提日子”“送日头”等,是男家聘礼后择定结婚日期,备礼去女家征求意见的仪式。这项礼仪多从简,在“纳徵”的同时决定婚期。“亲迎”是迎娶新娘的仪式,礼仪十分繁杂,也有多种样式,各地各有惯例,不尽相同,大致是由门外进入室内的全过程。汉族地区大约有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卺礼、入洞房等多种程序。六礼以男方付给女方的身价为主要特征,是旧礼教下变相买卖婚姻的具体表现。

三茶六礼是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嫁娶过程中的一种习俗礼仪,现也用于代指生意、交易、合作等。三茶,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和同房时的“合茶”。 六礼,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种仪式。三茶六礼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使结婚的夫妇取得祖先神灵的认可和承担履行对父母及亲属的权利义务。在古代,男女若非完成三茶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媒正娶茶礼是中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原来出于古人对茶树习性的认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因此把茶树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间以茶作为男女订婚的茶礼。“三茶礼”旧时多流行于江南汉族地区,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另一种特指婚礼时的三道茶仪式,即第一道百果;第二道莲子、枣子;第三道才是茶。吃的方式也有讲究:第一道、第二道是接杯之后,双手捧着,深深作揖,然后将杯子与嘴唇触碰一下,即由家人收去,第三道茶作揖后才可以饮。六礼“六礼”始于周代,据传周文王卜得吉兆,亲迎太姒于渭滨,整个过程有六道仪式,即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后即将此仪式定为“六礼”。“纳采”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若女方同亲议婚,男家才再去女家求婚,携带的礼物通常是活雁;“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周代以前,因地位不同纳采的礼物各不相同,后来一律改用雁。用雁的原因一是认为雁“木落南翔,冰沣北组”,顺乎阴阳往来;二是认为雁失配偶,终身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江苏省期刊协会立项

江苏省作家协会普通人不能进去。普通人要想进入有以下要求:(一)申请者身份要求: 申请入会者应是户籍在江苏省的公民、驻江苏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中央驻江苏企业或单位以及长期在江苏省内工作、居住的人员等。 申请入会者一般应为江苏省设区市作协及其它行业作协团体会员单位个人会员。 江苏省省直机关单位、驻苏现役军人和驻宁高校工作人员符合申请条件的个人,按照章程要求,经两位省作协会员推荐,直接向本会提出申请。(二)申请者文学成果要求:申请者须在中国大陆地区经国家批准的报纸、期刊、出版社和文学网站发表或出版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文学作品, 或长期从事文学的编辑、教学、翻译、组织工作,成绩突出。江苏省作家协会简称江苏省作协,是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的专业性人民团体,中国作家协会团体会员,正厅级建制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各设区市作协及行业作协为省作协团体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原名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于1960年正式成立。1984年1月,中共江苏省委作出决定,将作协从文联机构中分出,与文联平行。1992年6月10日,更名为“江苏省作家协会”。

还不错,。。

简称江苏省科协,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CAST)的地方组织,是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江苏省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JSAST),江苏省科协的前身是"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江苏分会"(简称江苏科联)和"江苏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江苏科普)。1959年9月,江苏科联和江苏科普合并成立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现发展成为拥有和联系着131个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组建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25个高等院校科协、13个省辖市科协、106个县(市、区)科协,1776个企业科协。截止2006年底,江苏省科协所属省级学会拥有个人会员6万名、团体会员5868个;企业科协拥有个人会员10万名,荟萃了全省理、工、农、医及交叉学科中优秀科技专家、学者和工作在科研、开发、生产第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

江苏省期刊协会官网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期刊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联第五届委员、省作家协会理事。

年份 获奖情况 授予部门 1992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 1994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入选1992~1993年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国际核心期刊研究会 1995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荣获江苏省科技类“十佳”期刊称号 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省期刊协会 1995 在全国高等学校学报三优评比中荣获优秀学报一等奖 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司 1995 在江苏省高等学校学报三优评比中荣获优秀学报一等奖 江苏省教育委员会 1995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入选全国影响因子较高的50种期刊之一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1996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药学类)   1997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荣获江苏省优秀期刊奖 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1997 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引文20次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SCI,1997) 1999 荣获江苏省优秀期刊奖   1999 荣获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1999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荣获江苏省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 江苏省教育委员会 2000 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2001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入选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等 2001 影响因子443,居全国高校学报第2位,   2002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影响因子565   2002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入选首届江苏期刊方阵 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省科技厅 2003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奖 中国学术期刊编辑委员会 2004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教育部 2004 影响因子575, 全国药学核心期刊第3位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4) 2004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再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药学类) (北京大学图书馆) 2005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再次入选美国化学文摘千种表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2005 影响因子9620, 居全国高校学报(医药卫生)第1位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 2006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司 2007 5年影响因子037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2008 中文核心期刊(药学类)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08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被评为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教育部科技司 2008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2009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被评为第4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2009 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 2009 “药学前沿”栏目荣获江苏期刊“明珠奖” 江苏省期刊协会 2010 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稿费可以查询得到的 投稿的方式是正确

黄卫东教授,男,1968年生,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南京邮电大学教授,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博士后,现任南京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江苏省期刊协会理事、中国云计算与SaaS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技术创新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常务理事、江苏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主要从事知识工程、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和应急管理等方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获江苏省第七批次“六大人才高峰”资助,2006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0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优秀学术带头人。对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企业资源规划(ERP)、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会计电算化、ERP沙盘经营实验模拟决策等。

  • 索引序列
  • 江苏省期刊协会联系方式
  • 江苏省期刊协会
  • 江苏省期刊协会副会长
  • 江苏省期刊协会立项
  • 江苏省期刊协会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