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发布时间: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文核心期刊 ,影响因子5左右。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名称: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曾用刊名: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出版地:安徽省芜湖市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安徽师范大学主编:王伦出刊周期:双月刊语言种类:中文开本尺寸:大16开创刊时间:1957年邮发代号:26-207国际标准刊号:1001-2443国内统一刊号:34-1064/N知网复合影响因子:552知网综合影响因子:396万方影响因子:5万方总被引频次:701

广西师范大学,部标代码为10602,英文名称为“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注册地址为广西桂林市育才路15号、王城1号,学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专著文集  徐州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文物出版社,2003年。  周学鹰:《徐州汉墓建筑——中国汉代楚(彭城)国墓葬建筑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邹后本主编:《江苏考古五十年》秦汉部分,南京出版社,2000年。  南京博物院邳州博物馆: 《邳州山头东汉墓地》 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  刘尊志:《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  王恺、葛明宇:《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主编,夏凯晨、及巨涛副主编:《两汉文化研究》(第一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  王中文主编,及巨涛、夏凯晨、刘玉芝副主编:《两汉文化研究》(第二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  孙厚兴、郭海林主编,夏凯晨、刘玉芝副主编:《两汉文化研究》(第三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  综论  尤振尧:《江苏汉代诸侯国的考古发现及其历史价值》,《南京博物院60周年纪念文集》,1993年出版。  黄展岳:《汉代诸侯王墓论述》,《考古学报》1998年1期。  郑绍宗、郑滦明:《汉代诸侯王陵的营建和葬制》,《文物春秋》2001年第2期。  刘瑞:《西汉诸侯王陵墓制度三题》,《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出版  李银德:《徐州西汉楚王陵墓考古的发现与收获》,《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周保平、刘照建:《西汉楚王陵墓形制研究》,《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2期。  邱永生、刘照建:《江苏汉代王陵研究》,《东南文化》2005第5期。  孙波:《西汉诸侯王墓的发现和研究》,《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6年。  刘照建:《西汉楚王陵墓制度研究》,《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郝莉蓉; 杨孝军:《浅谈外来文化对汉代艺术的影响──从徐州狮子山汉楚王陵出土的金带扣谈起》,《四川文物》1997年第5期  杨孝鸿:《欧亚草原动物纹饰对汉代艺术的影响——从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金带扣谈起》,《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1998年第1期  申茂盛:《试论西汉初期汉廷对诸侯国军队控制的加强——从狮子山出土的兵马俑谈起》,《秦汉文化比较研究——秦汉兵马俑暨两汉文化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2年。  王恺:《徐州狮子山兵马俑与西汉楚国》,《江苏史论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狮子山楚王陵出土文物座谈会纪要》,《文物》1998年第8期  王进南、刘尊志:《原始道教和早期佛教思想在徐州汉墓中的体现与反映》《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墓葬结构  梁勇:《从西汉楚王墓的建筑结构看楚王墓的排列顺序》,《文物》2001年第10期。  邱永生:《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园初步研究》,《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孟强:《从墓葬结构谈狮子山西汉墓的几个问题》,《东南文化》2002年第3期。  耿建军:《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的结构特征及形成原因》,《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刘照建:《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天井成因考》,《考古》2006年第3期。  耿建军:《徐州狮子山楚王墓陪葬人位置问题初探》,《蒋赞初先生八秩华诞颂寿纪念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9年。  刘照建、梁勇:《楚王山汉墓群考古调查》,《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出版。  周学鹰:《因山为陵葬制探源》,《中原文物》2005年第1期。  刘尊志:《西汉晚期楚王(后)墓葬浅探》,《中原文物》2007年第1期  马永强:《对徐州龟山和狮子山汉墓结构的几点认识》,《华夏考古》2008年第2期。  汉墓墓主人研究  王云度:《狮子山汉墓墓主刘戊说释疑》,《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五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  宋治民:《狮子山西汉楚王陵的两个问题》,《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1期。  耿建军:《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墓开凿时间考析》,《东南文化》2000年第3期。  刘照建、张浩林:《徐州狮子山汉墓墓主考略》,《东南文化》2001年7期。  刘瑞:《狮子山楚王陵墓主考略》,《文博》2002年第6期。  韦正:《江苏徐州市狮子山西汉墓墓主的再认识》,《考古》2002年第9期。  刘尊志:《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墓主再探》,《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孟强:《从随葬品谈徐州狮子山汉墓的墓主问题》,《考古》2006年第9期。  耿建军:《刘戊还是刘郢(客)——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墓墓主之谜》,《中国考古谜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  冉如波、陈海霞:《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墓主身份及其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江汉考古》2007年2期。  李春雷、李红:《徐州狮子山汉墓墓主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邱永生、茅玉:《北洞山王陵考略》,《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3、4期。  葛明宇、孙凤娟:《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墓主应为夷王刘郢客》,《中国文物报》2004年11月19日。  刘瑞:《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墓主考》,《考古》2008年第10期。  葛明宇:《徐州北洞山汉墓年代与墓主探讨》,《考古》2009年第3期。  刘照建、边策:《也谈北洞山西汉楚王墓的墓主和时代》,《东南文化》2010年第3期。  蒋若是:《徐州龟山楚王陵及其家族墓葬制年代、葬制与钱币类型》,《徐州博物馆三十年纪念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  器物研究  李银德:《徐州出土西汉印章与封泥概述》西冷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编《青泥遗珍--战国秦汉封泥文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冷印社出版社  梁勇:《试论“大匠宫司空”》《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孟强:《西汉楚王刘注墓薄葬刻石浅析》《中国文物报》2010年2月17日。  吕健、杜益华:《江苏徐州黑头山汉墓出土印章的几点认识》《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6辑  李永乐:《馆藏汉代玉枕》《收藏》2010年第2期。  赵赟、刘照建:《江苏邳州纪年东汉墓出土铜人造像考辩》《青铜文化研究》2010年第六辑。  王恺:《浅说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东亚玉器》第二册,香港,1998年出版。  王恺、王凌:《西汉楚王刘戊墓及出土玉器》,《收藏家》2000年第11期。  张玉、李国安:《中国古代玉敛葬现象研究》,《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梁勇:《徐州出土汉代玉器的历史价值》,《光明日报》2003年4月8日。  石荣传:《两汉诸侯王墓出土葬玉及葬玉制度初探》,《中原文物》2003年第5期。  石荣传:《从两汉诸侯王墓出土玉器看汉玉艺术风格》,《文物春秋》2004年第1期。  卢兆荫:《弥足珍贵的西汉楚王陵墓玉器》,《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田芝梅:《徐州出土汉墓玉器的分类》,《东南文化》2008年1期。  王黎琳:《徐州出土汉玉概论》,《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谷娴子、 丘志力、李银德、 杨萍、 李榴芬:《西汉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玉器中的石墨包裹体》,《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6期。  魏鸣:《鳞片式玉衣》,《文物天地》1987年第2期。  卢兆荫:《再论两汉的玉衣》,《文物》1989年第10期。  龚良孟强耿建军:《徐州地区的汉代玉衣及相关问题》,《东南文化》1996年第1期。  李春雷:《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镶玉漆棺的推理复原研究》,《考古与文物》1999年第1期。  李银德:《汉代的玉棺与镶玉漆棺》,《海峡两岸古玉学会议论文集》,台北,2001年。  徐州市博物馆:《徐州狮子山楚王墓金缕玉衣修复》,《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第3期。  王恺:《狮子山楚王陵出土印章和封泥对研究西汉楚国建制及封域的意义》,《文物》1998年第8期。  赵平安:《对狮子山楚王陵所出印章封泥的再认识》,《文物》1999年第1期。  韦正:《从出土印章封泥谈汉初楚国属县》,《考古》2000年第3期。  黄盛璋:《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墓主与出土印章问题》,《考古》2000年第9期。  耿建军:《试析徐州西汉楚王墓出土官印及封泥的性质》,《考古》2000年第9期。  刘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印章封泥考释》,《21世纪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汪俊明 韦正:《从出土印章谈西汉王侯国行政关系》,《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吴荣曾:《从西汉楚国印章封泥看王国中央官职》,《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梁勇:《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印章与墓主问题的再认识》,《考古》2006年第9期。  刘照建:《秦汉兵马俑形体差异探源》,《秦汉文化比较研究》,三秦出版社,2002年。  张玉:《徐州汉兵马俑的再认识》,《考古与文物》2002年汉唐考古增刊。  张振中:《徐州狮子山西汉兵马俑阵大揭密》,《文史春秋》2002年第3期。  张玉、刘照建:《徐州地区西汉陶俑的发现及初步研究》,《东南文化》2002年第11期。  邱永生、葛明宇:《狮子山楚王陵铁甲胄研究综述》,《中国文物报》2000年2月13日。  申茂盛、阎红霞:《试论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铜质“鸡鸣戟”》,《秦汉文化比较研究一秦汉兵马俑暨两汉文化研究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2年。  杨泓:《徐州楚王陵墓出土兵器初论》,《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葛明宇、邱永生、白荣金:《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铁甲胄的清理与复原研究》,《考古学报》2008年第1期  李银德:《徐州出土“明光宫”铜器及有关问题探释》,《江苏省考古学会论文·1984-1985合集》。  邹厚本、韦正:《徐州狮子山西汉墓的金扣腰带》,《文物》1998年第8期。  单月英、 黄琛:《大汉楚王的时尚腰带》,《文明》2006年第4期。  李永乐:《徐州狮子山楚王墓金腰带扣面图案含义略考》,《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孙机:《徐州楚王墓出土文物珍品散记》,《大汉楚王:徐州西汉楚王陵墓文物辑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顾风:《寥若晨星珍比拱璧——徐州龟山汉墓石刻文字的发现与研究》,《书法丛刊》1998年第3期。  赵雄伟:《先秦至西汉札甲形制的继承与演变》《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年第2期。  文物保护  王爱超:《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壁面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山西建筑》2005年第13期  万俐、徐飞、范陶峰、陈步荣:《徐州狮子山汉楚王陵彩绘陶俑的保护研究》,《文博》2009年第6期。

《春草集》(戏曲研究论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10月)《逝川集》(文学史研究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6月)《梦边集》(红楼梦研究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秋风集》(散文序跋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3月)《落叶集》(学术随笔,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3月)《曹学叙论》(曹学研究专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年)《漱石集》(红楼梦研究论文二集,湖南岳麓书社,1992年)《论庚辰本》(红学版本研究专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78年4月)《〈石头记〉脂本研究》(红楼梦版本研究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2月)《曹雪芹家世新考》(曹雪芹研究专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八家评批红楼梦》(红楼梦评点派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9月)《增订本曹雪芹家世新考》(曹雪芹研究专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7月)《曹雪芹家世·红楼梦文物图录》(红学研究专著,图版732幅,考证文字五万字,香港三联书店,1983年12月)《夜雨集》(学术散文随笔,北京友谊出版公司,1999年2月)《瀚海劫尘》(中国大西部摄影集,共图229幅,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年1月)《蒋鹿谭年谱·水云楼诗词辑校》(词学专著,齐鲁书社,1986年9月)《评批〈书剑恩仇录〉》(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1月)《评批〈笑傲江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1月)《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敝帚集:冯其庸论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2月) 《朱屺瞻年谱》(当代中国画家研究,与尹光华合著,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5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与冯统一合作,用12种脂本石头记排列汇校,七年始完稿,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4月)《吴梅村年谱》(清诗研究专著,与叶君远合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3月)《红楼梦概论》(与李广柏合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3月) 《历代文选》(古代散文选读,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9月)《新校注本红楼梦》(红楼梦读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5月)《红楼梦大辞典》(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曹雪芹墓石论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8月)《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98-1999年) 《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考略(《红楼梦学刊》1979年01期)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凡例”(《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02期)二百年来的一次重大发现——关于曹雪芹的书箧及其他(《红楼梦学刊》1980年01期)醉里乾坤大——论《红楼梦》的情节和细节描写(《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02期)关于己卯本的影印问题及其他(《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03期)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上被胡适删去的几条跋文(《红楼梦学刊》1982年03期)论南戏《张协状元》与《琵琶记》的关系兼论其产生的时代(《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02期)瞿塘石歌(《清明》1985年03期)关于中国的陶文化、茶文化及其他(《文艺研究》1990年01期)曹学叙论(《红楼梦学刊》1991年04期,1992年01期,1992年02期)一个持续五千年的文化现象——良渚玉器上神人兽面图形的内涵及其衍变(《中国文化》1991年02期)论程甲本问世的历史意义——为纪念程甲本问世二百周年而作(《红楼梦学刊》1992年03期)曹雪芹墓石目见记(《红楼梦学刊》1992年04期)论《红楼梦》的脂本、程本及其他——为马来西亚国际汉学会议而作(《红楼梦学刊》1994年02期)再论曹雪芹的家世、祖籍和《红楼梦》的著作权(《红楼梦学刊》1995年01期)曹雪芹祖籍“丰润说”驳论(《红楼梦学刊》1996年03期)玄奘取经东归入境古道考实——帕米尔高原明铁盖山口考察记(《法音》1999年03期)关于北京师范大学藏《石头记》庚辰抄本的几点思考(《红楼梦学刊》2001年04期)论《红楼梦》的思想(《红楼梦学刊》2002年01期)启功先生论《红》发微——论《红楼梦》里的诗与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曹雪芹的祖籍、家世和《红楼梦》的关系——对一个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的问题的梳理和透视(《红楼梦学刊》2002年04期)《红楼梦》的思想(央视百家讲坛,2003年10月15日)解读《红楼梦》(《红楼梦学刊》2004年02期)初读《四松堂集》付刻底本——重论曹雪芹卒于“壬午除夕”(《红楼梦学刊》2006年04期)读沪上新发现的残脂本《红楼梦》(《红楼梦学刊》2006年06期)曹、李两家的败落和《红楼梦》的诞生(《红楼梦学刊》2007年03期)《红楼梦》的语言魅力(《文汇报》2007年4月6日) 天末怀海翁——为沈祖安兄所记刘海粟《存天阁谈艺录》一书而作(《清明》1989年02期)快读《红楼梦》王蒙评(《红楼梦学刊》1995年04期)缜密考证 精微析论——读《曹雪芹江南家世丛考》(《红楼梦学刊》2000年03期)《敦煌吐鲁番学论稿》书后(《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4期)乡邦要籍 史学精品──读“江苏地方文献丛书”(《中国图书评论》2000年06期)万颗珍珠一线穿——读丁维忠《红楼探佚》书感(《红楼梦学刊》2007年01期) 《红楼梦新论》序(《读书》1982年09期)《红楼识小录》序(《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红楼梦论集》序(《红楼梦学刊》1984年01期)《精忠旗笺证》序(《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论侯北人的画——侯北人画集序(《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读书·游山·看画——《历代游记选》序(《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读屺瞻老人的画——屺瞻老人画册序(《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1期)吴梅村年谱序(《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重议评点派——《八家评批红楼梦》序(《红楼梦学刊》1987年01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序(《红楼梦学刊》1987年03期)走自己的路——王同书《施耐庵研究论集》序(《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03期)振衣千仞冈 濯足大江流——为《傅抱石画集》而作(《文艺研究》1989年01期)《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序(《红楼梦学刊》1989年01期)《金瓶梅及小说戏曲比较研究》序(《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论梦叙本——影印梦觉主人序本《红楼梦》序(《红楼梦学刊》1989年02期)《红楼梦大辞典》序(《红楼梦学刊》1989年02期)校红漫议——八家评批红楼梦校后记(《红楼梦学刊》1989年04期)《红楼梦研究》序(《红楼梦学刊》1991年02期)语可诲人 光可鉴物——《俞平伯·周颖南通信集》叙(《中国文化》1991年02期)《红楼梦会心录》叙(《红楼梦学刊》1992年02期)无尽的怀念——《漱石集》后记(《红楼梦学刊》1992年04期)重论庚辰本——《校订庚辰本脂评汇校》序(《红楼梦学刊》1993年01期)关于《石头记》脂本的研究——《〈石头记〉脂本研究》序(《红楼梦学刊》1998年01期)红学的新贡献——《红楼梦考论》序(《红楼梦学刊》1998年04期)笔耕不辍的艺术大师——《朱屺瞻作品集—朱屺瞻艺术馆藏品》序(《美术之友》2000年01期)读红三要——胥惠民《和青年朋友谈〈红楼梦〉》序(《红楼梦学刊》2001年04期)《论〈红楼梦〉的思想》自序(《红楼梦学刊》2002年01期)《清代评点本红楼梦丛书》序(《红楼梦学刊》2002年03期)《红楼楼》——永恒的认识对象——《红楼梦六人谈》序(《红楼梦学刊》2003年03期)红楼沉思录——《曹雪芹的最后十年考》序(《红楼梦学刊》2003年04期)永远芬芳的红学奇葩——《红楼梦人物论》序(《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论甲戌本——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重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弁言(《红楼梦学刊》2004年04期)我对《红楼梦》的解悟——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后序(《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红楼梦与扬州》序——从“富贵荣华”到“茫茫白地”(《红楼梦学刊》2007年01期) 千古文章未尽才——为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而作(《红楼梦学刊》1983年04期)列宁格勒藏抄本《石头记》印象(《红楼梦学刊》1985年03期)怀念叶圣陶老人(《红楼梦学刊》1989年01期)瓜饭楼上说金庸(《读书》1991年12期)汉画漫议(《寻根》1995年05期)曹雪芹和《红楼梦》(《红楼梦学刊》1999年03期)千秋长怀赵朴翁(《佛教文化》2000年Z1期)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为柳子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作(《同泽书画》,2001年10月16日)庄生晓梦迷蝴蝶——读杜世禄画的感受(《艺术界》2002年01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回归记——我与中华书局(《红楼梦学刊》2003年01期)乾坤清气一鸿儒——饶宗颐的书画艺术(《中国书画》2004年09期)丹青泼向黔西东——读刘白云先生的山水画(《美术观察》2004年10期)我的《红楼梦》研究——2004年9月21日在新疆师范大学的学术演讲(《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学画漫忆(《荣宝斋》2005年02期)又见青山育后人——读俞宏理山水画(《书画艺术》2005年04期)两桩历史事实和两件珍贵文献(《紫禁城》2005年06期)关于王瑗仲先生的绝笔《十八帖》(《中国书画》2005年07期)石壶手稿(《艺术界》2006年03期)传统书画的学习和继承——写在我的书画展之前(《文艺研究》2006年05期)怀旧空吟闻笛赋——《红楼梦》新校注本25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红楼梦学刊》2007年02期

增刊是没有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简论《古炉》中的霸槽形象及其谱系(发表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年第5期);·简论黎族民间童话的美学特征(发表于《写作》2010年06期);·浅论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童话选材(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2期);·黎族民间童话的独特风情(发表于《今日海南》9)·沦陷区故园诗歌析(发表于《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略论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批评家主体意识的自觉(发表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1)·沦陷中成熟 (发表于《西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论《诗经》中的少儿形象(发表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苦难也是美丽的——评曼子的散文集《苦楝子花儿》 (发表于《涪陵师范学院学报》6)文学之本体与本质辨析 (发表于《绥化师专学报》4)大众化”讨论在沦陷区的进程和意义 (发表于《承德民族师专学报》4)母亲,您是人民教师!(发表于《教育科学论坛》1) ·主编《黎族民间童话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2013年4月版);·主编《南海传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版);·参编《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导读》(海南出版社2010年8月版);·参编《中国现当代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版)。 ·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黎族民间童话与海南地方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DMA080327);·主持海南省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2010年度立项课题“南海神话研究”。(NH2010-10);·主持海南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资助项目:《黎族汉族民间童话比较论》(Hjsk2012-40);·主持海南省社科联2012年度规划项目:《黎族汉族民间童话源流与变异研究》(HNSK(GJ)12-52)。

1 郭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06期2 郭勇;经济发展:从二元结构到三元结构——对三元结构理论研究的一个综述性说明[J];湖湘论坛;2004年03期3 周永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对策建议——以定西市安定区馋口镇为例[J];甘肃农业;2005年01期4 张启强;论工业化对“三农”问题的驱动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5 蔡荣生,赵亚平,吴克禄;中国贫困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6 杨红;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J];商业研究;2003年12期7 谷永芬,何记东,于风雨;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若干问题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14期8 徐幼民,漆玲琼;农业税的性质及其经济后果[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2期9 沈晓丰;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与产出效率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10 刘继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与农村经济增长——基于湖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变动的实证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一、重庆师范大学王牌专业介绍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旅游管理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汉语言文学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食品质量与安全重庆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特殊教育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生物科学、广播电视编导、特殊教育、小学教育、生物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重庆市重点建设学科“十二五”市级重点学科:运筹学与控制论、动物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人文地理学 、专门史、旅游管理、特殊教育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系统理论“十一五”市级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特殊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门史、运筹学与控制论、人文地理学、动物学、旅游管理“十五”市级重点学科: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人文地理学、系统理论二、重庆师范大学简介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西部教师教育事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办学历史源于1906年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学校198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更名为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获批硕士研究生推免单位,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作为新中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学校始终秉承“立教无类,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恪守“厚德、笃学、砺志、创新”的校训精神,立足西部、扎根重庆、服务全国,建立起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和海外华文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完备教师教育体系。构建起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两轮驱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三驾马车”,文化传承与创新、决策咨询与公共服务、科技攻关与应用转化“三大板块”的特色办学格局。师道尊严,彬彬济济。学校现有17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二级学院,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5000余人、研究生4000余人、留学生570余人。在职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和博士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800余位。有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教育部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外杰青”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等国家级专门人才26人。有教育部重点人才工程人选、重庆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10余人次。踵事增华,锐意兴革。学校学科建设体系完备,学校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硕士学位一级学科覆盖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2个重庆市“一流学科”,14个市级重点一级学科;现有17个二级学院,72个本科专业。有数学与信息科学、文博与艺术文化、生命科学与绿色生态、智能材料与新能源、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教师教育等6大优势学科群。学校科研成果颇丰。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85项;发表ESI热点、高被引论文、三大检索论文2660篇,出版高水平专著166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等标志性成果59项,其中,“向量最优化问题的理论研究”荣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实现了我校在国家科技奖的重大突破。学校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8项、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6项、国家级规划教材7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4项。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三等奖,获国家及省部级教学竞赛奖100余人。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等16个。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各类重大赛事中获得全国奖项283项。26次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推动汉语国际教育,3次获“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殊荣,在美国、英国、卢旺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举办“孔子学院”“汉语师范学院”,实现举办孔子学院的五大洲布局。学校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良,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文明单位、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森林校园、美丽校园。含大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北碚校区三个校区,总面积2688亩。纸质图书270余万册,本地镜像电子图书104万种,本地镜像资源容量达55TB,数据库46个等。编辑出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地理教育》《当代幼教》等学术刊物。其中,《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CD来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2014“中国人文社科期刊评价报告”扩展期刊。学校是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4次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拥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重庆)”等3个国家级基地,是全国“中德(重庆)职教合作示范基地”,全国首批部校共建“重庆新闻学院”。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是两所完全不同的高校,位于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1、广西师范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前身为创办于1932年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2017年,学校被评为教育部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性高校。2、广西师范学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10月的广西中等学校教师进修学院,现有明秀、长岗、五合、武鸣4个校区,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学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扩展资料:1、广西师范大学概况截至2018年3月,广西师范大学校园面积4100多亩;在职教职员工2355人,全日制本科生26831人,硕士生6386人,博士生171人,各类留学生近1600人,成人教育学生16000多人。建制教学学院(部)2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35个,学科专业涵盖了除军事学外的12大门类,文科的学科门类、博士点、硕士点及自治区级文科重点学科均位居广西高校前列。2、广西师范学院概况广西师范学院占地面积53亩,学校图书馆藏书49万册,生均纸质图书37册,另有电子图书67万种,合作举办1所独立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4693人,硕士研究生1362人。现有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现有普通本科专业6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拥有应用数学、测绘地理等院士工作站2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基地中心5个。参考资料:广西师范大学官网-学校简介广西师范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学校。  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学校现有王城、育才和雁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100多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广西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6所高校之一。2014年12月5月,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广西师范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其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属普通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1月1日,原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主要是一本院校,广西师范学院是二本院校。广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承担高校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截至2017年9月,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总面积4100多亩;设有教学学院2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二级学科150个、专业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2个,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是广西具有博士授予权的6所高校之一,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有35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与非示范性专业协调发展、教育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广西师范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其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属普通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1月1日,原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师范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全国排名前五的师范,211大学。如果你学文,历史之类的专业,南师大绝对牛,这些专业甚至不比南大差。但如果念理工,那还是算了。另外,南师大是全国最美的大学之一。它的文化底蕴和自然环境会让你痴迷。

全国排名前五的师范,211大学。如果你学文,历史之类的专业,南师大绝对牛,这些专业甚至不比南大差。但如果念理工,那还是算了。另外,南师大是全国最美的大学之一。它的文化底蕴和自然环境会让你痴迷。

《南京师大学报》是南大核心期刊

  • 索引序列
  •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