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档案学会论文征集要求

中国档案学会论文征集要求

发布时间:

中国档案学会论文征集要求

不属于。中国档案学会是社会团体,其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登记机关为国家民政部。

本条件适用于各类档案馆和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从事档案研究、开发、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 获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5年以上。1、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2、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取得副研究馆员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从事档案编纂研究工作的人员,主持选题并担任过三十万字以上汇编的编辑、审稿与制定方案,主持过三种(每种十万字以上)参考资料的编写;2、从事接收征集、整理编目工作的人员,主持制定或修订本岗位的五个业务规范,主持完成五次以上重要档案接收征集(或整理编目)或主持完成二种以上大型检索工具的编制;3、从事开发利用工作的人员,主持制定或修订五个业务规范,并主持完成十次以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接待利用工作或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4、从事鉴定工作的人员,主持制定或修订五种以上档案保管期限表,主持鉴定档案一千卷以上;5、从事缩微、计算机、裱糊及档案保护等技术工作的人员,主持制定或修订本岗位的五个技术规范或标准,主持五项以上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在本单位的应用或开发。从事其他档案专业工作的人员,比照上述相应条件执行。取得副研究馆员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一项,或省(部)级二等奖二项,或市(厅)级一等奖三项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2、独立完成的论文、著作及主持编纂的档案汇编、参考资料,获中国档案学会二等奖以上一项或省档案学会一等奖二项的奖励;3、所主持的科研成果有重大突破受到国家档案局表彰;4、应用或开发的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或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取得重大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并且取得省级以上档案行政主管部分的书面肯定。取得副研究馆员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高水平的论文、著作、调查报告、业务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独立完成学术著作1部;2、完成学术著作1部(第一、二作者)并独立撰写学术论文2篇;3、独立撰写学术论文5篇(至少有3篇在全国档案学术水平较高的报刊上发表);4、独立完成学术论文3篇并提交有学术应用价值的专项专业调查报告或业务报告2篇(至少有3篇在全国档案学术水平较高的报刊上发表)。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确有突出贡献者,取得副研究馆员资格二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可破格申报:1、获国家或省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或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者;2、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或省(部)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贡献者(以奖励证书为准);3、取得一项在全国档案部门有较大影响的本专业某一领域重大研究成果;4、独立完成并公开出版本专业有重大学术价值或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学术专著(译著、教材)一部(字数不少于二十万字),或在全国档案学术水平较高的报刊上发表五篇学术论文。

不属于。中国档案学会是社会团体,其业务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登记机关为国家民政部。

中国烟草学会论文征集要求

中国烟草学会是由全国烟草科学技术工作者以及与烟草事业有关的单位、团体自愿结合的非营利的全国性学术社会团体。1985年5月正式成立,1991年在民政部登记注册,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学会是由烟草科技工作者组成、依法登记成立具有法人地位的学术性社会团体,是推动烟草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坚持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团结烟草科学技术工作者,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贯彻民主办会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对健康而言没有任何好处,它会引起肺癌,气管等急病。但吸烟在社交中会使你让人感觉更容易接触,社交活动中比不吸烟的会占有一点优势吧,我建议您能不吸就不吸,吸了也尽量少吸。

吸烟的坏处吸菸者本身的伤害 癌症:由直接或间接产生,如肺癌、喉头癌、咽头癌、食道癌等。 呼吸系统疾病:由於吸菸对粘膜损害而造成肺泡结构性改变,而造成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 吸菸与心脏血管疾病:容易造成高血压末稍血管阻塞,记忆力减退。 吸菸与消化系统疾病:吸菸抑制胰脏分泌,而造成十二指肠及胃溃疡。 吸菸对孕妇之影响:容易造成流产、畸型儿、不孕症、早产、胎儿体重降低。 吸菸对周边人的伤害:吸二手菸的肺癌死亡率较一般不常吸二手菸者,增加一倍。 男性生殖系统异常:吸烟造成精子染色体异常,易生出畸形儿,一天抽菸超过20根量者,其小孩罹患癌症机率比一般人高42%,吸菸者精子数量及活动力会下降,且会减少阴茎的血液流量,引起不孕及阳萎。四孕妇吸烟对胎儿及婴儿的伤害因为尼古丁及一氧化碳刺激胎盘缺氧,胎儿血管收缩不正常,影响胎儿生理智力行为能力,甚至造成孕妇流产胎儿体重降低(比一般胎儿平均减少二百至二百五十公克) 容易发生早产婴儿出生后在一岁内得支气管炎的机会增加婴儿在生理及心智上有发育缓慢的趋势孕妇发生妊娠中毒时,胎儿死亡率较高尼古丁经母亲的哺乳进入婴儿体内,使婴儿同时受到烟毒危害身材短小率为正常婴儿之两倍吸烟的十种好处1、吸烟解闷。许多同志精神不容易紧张起来,很难有活跃的脑电来维持记忆和思维等一系列活动,觉得大脑发蒙,就需要烟来刺激刺激大脑细胞,以求得击活部分脑组织,从而完成活动的继续,解了闷,就已经继续工作、学习和生活了。吸烟辐射出的数种放射线,足以给那些闷头闷脑的无聊以强烈的生物心理刺激,完成自己人生的转折,并且或许还可以看见生活的转机呢。2、吸烟增加灵感。看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人,有多少是不吸烟的呢。说真的,不吸烟会要了他们的命,其实是他们的名。吸烟,给他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思维力,非常人能够理解和获取。尤其在某些影视作品里的领导人物,比如老毛,都是因烟而诗性大发,或者就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了。对于普通人来讲,吸烟可以提高自己某些认识问题,取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和活力。3、吸烟显示自己的尊贵,彰显自己的风度翩翩。特别是对于某些有钱人和一些喜欢显山露水的穷人,吸烟有着丰富的思想和社会含义。据“童天鉴日”多年观察,一些小学和中学生中,也颇盛行这种超级无聊的看法。在一吞一吐之间,在烟雾缭绕之处,男士显得更加绅士,女士更加妩媚,而使得人联想翩翩,甚至怜香惜玉起来。4、吸烟可以缓解某些脑病的发生。根据一些科技人员研究发现,烟里的一些化学物质在像帕金森氏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等这样的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许多科学家认为,其中的尼古丁能帮助压制脑中控制诸如多巴胺这样的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的释放量的感受蛋白,从而缓解帕金森氏病和图雷特氏综合症。其它的研究表明,尼古丁可能有助于有注意力缺陷的活动异常多的儿童。5、吸烟可以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使得吸烟的人们的某些机体器官和组织能够获得丰富的血液供应和氧气分压,从而促进它们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以便提早功能衰竭和组织老化,减少了和马克思或者上帝见面的时间距离。而其中的关键是,在吸烟的同时,你周围的不吸烟者也可以享受这种新陈代谢的好处,从而加深对马克思或者上帝的理解。6、吸烟可以提高记忆力。虽然是暂时的,虽然有数目限制,但是人云亦云,传来传去,也挺有趣。好象这个确实如此。我们的医学老师就有这种良好的职业嗜好。每逢课间中场休息的时候,他们就喜欢点一支烟,在缭绕中,回想下节课应该讲什么内容,怎么讲,都有些什么需要注意等等。于是,我的同学们也都可以通过吸烟来记忆医学海洋中浩瀚的知识,为今后为患者治疗疾病打下坚实和良好的医学基础。7、吸烟可以保持体型。因此,如果你的体型适中,又是铁杆的烟民,我劝你最好别戒烟。否则你会成为世界第一的大胖子,从而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名垂千古。那对我们不吸烟的简直就是个巨大的社会和心理打击。我们可以很高兴的怀疑,不吸烟者是否应该从此开始吸烟,并且把这项暂时未列入奥运项目的体育活动誓死进行到底。8、吸烟可以使得得病机会增加,使得数以十万记的医生有活可做 ,有事可为。此乃吸烟者对医院和医务工作人员的最大支持。吸烟者很容易获得各种癌症的青睐,比如口腔癌、鼻咽癌、食道癌、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因为吸烟可以有效攻破自己的细胞基因,打倒自己的免疫防卫系统等。然后,你将得到医院护士MM无比温馨的服务和大夫无比冷酷的处理后事通知书。9、如果你的性功能足够强,已经使得你或者你的性伴侣难以承受,我奉劝你应该学习吸烟。这样会使你的家庭和睦无比,举世无双。或者如果你想培养你的孩子以后也为社会主义烟草事业做出伟大而光辉的贡献,请在你的孩子未出生之前就多多腾云驾雾,把家居环境打扮成绝无仅有的人间仙境和令世人羡慕无比的人间天庭。这样,我敢保证,你的孩子今后一定是个仙人,而不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了。10、吸烟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表率和行动。根据某些国家级权威机构的预算和调查数据显示,烟草事业为全国的GDP贡献的份额是相当巨大的。其直接经济收益就够养活中国几亿人口,而间接效益更是不胜枚举,至少可以解决N多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扩大环境污染,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人员流动等。综上所述,吸烟有益身心,胜于戒烟,是机体健康的最好保证。笔者作为未来的医护工作者,向各位奋战在吸烟战线上的烟民和即将踏入烟民行列的准烟民们表示良好的祝愿和祝福,希望大家早早进入医院的大门。我已经跟殡仪馆馆长说好了,叫他为烟民朋友提供绿色通道,保证大家能够排上去西方极乐世界的国家队。

中国档案学会论文质量要求

中国期刊库小编回答您:与研究馆员相比,《评价条件》要求副研究馆员在论文与著作上,只要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了,或是3篇论文,或是1部著作。  《评价条件》对副研究馆员的论文要求是“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的档案学术论文、被公开出版的档案学术论文集收录或在全国、国际性档案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3篇以上(每篇论文1500字以上)。”《评价条件》对于论文的发表渠道规定为三个方面:一是省部级报刊公开发表;二是公开出版的档案学术论文集,如浙江省档案学会近年出版的学术论文集等;三是全国、国际学术会议上的交流,如,中国档案学会组织的全国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等,每篇论文字数要求1500字以上。  《评价条件》对著作的要求是:“公开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档案学术著作1部以上。本人独立撰写或翻译部分在5万字以上(其中合编档案专业教材8万字以上,档案编研著作20万字以上),对未注明作者所撰写章节的,须由主编或出版社出具作者写作分工的证明。

任务,编辑出版档案学术书刊资料,普及档案科学技术知识,发现和培养档案专业人材,促进档案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鼓励会员对发展中国档案事业提供建议,参加国际档案学术交流,发展同国外档案工作者的民间友好往来。

这学期学习了《中国档案史》这一学科,《中国档案史》是档案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研究我国档案、档案事业、档案学产生、发展的专业课程,原本以为这一学科会非常枯燥,因为讲到历史,就会想到各种年代、制度、措施等等。然而当大一上刚刚结束的时候,赵老师让我们去读他所著的《中国档案史专题研究》,写读书笔记。当时由于不理解,满腹牢骚,埋怨着上大学了假期还有作业,不过最后我还是仔细地把书好好看了一遍。认真完成读书笔记之后,我突然了解了老师的苦心,不打无准备之战,赵老师这样是让我们能够好好了解教材、了解中国档案史,不至于上课的时候一头雾水。在正式学习《中国档案史》这节课之前,就有学长学姐告诉我们,赵老师的课很累,但是最终会让你收获很多。的确,这学期《中国档案史》的作业几乎贯穿了整个学期,当然在这个学期,关于中国档案史,我们真的学会很多很多。首先,谈谈老师在课堂上的教法。第一,赵老师十分重视同学的出勤率,我曾经非常不理解赵老师在课堂上让迟到的同学罚站,我觉得那只有小学的时候才这样,然而正是老师的严格要求促使了同学们自我要求的提高,缺席迟到的现象是极少的。我觉得正是大家在思想上已经高度重视《中国档案史》这门课程的学习,才能够在这一学期真正学到真正的知识。第二,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老师运用幻灯片的方式配合讲解,形象而生动,有时还穿插考我们一些关于档案的各种知识,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档案界的最新动态。再就是课后任务,在寒假的时候就在老师的博客上面看到了考试改革实施计划书,当时就了解到我们有非常艰巨的课后任务,而且之前学姐告诉我们说是非常折腾人的论文评论从30篇增加到了50篇。让我不得不紧张起来。寒假在家的时候就试着写了几篇评论,然而当时不懂,没有及时贴到老师的博客上,后来再找那几篇文章就再也没找着了,只能重新写。也正是我的磨蹭,不懂得细水长流,论文评论很多都是在最后截止的时候赶出来的,我自己明显感觉到后几篇赶出来的评论并没有答到老师预期要的效果。论文评论应该是一种长久的积累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快餐式的应付。还有就是实习报告,参观辽博那次真的收获很多,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南方来的,几乎可以说是通过这次参观很好的了解了东北地区的发展史。前两天我还把电脑里面在辽博拍的照片分享给了高中同学,一点一点给他们将东北的发展史,大家都说光是看看照片都觉得收获很大,何况我这个亲历者。很感谢老师安排这次参观,并且细心的安排了讲解员,否则这次参观不会这么完满。期中的网络讨论感觉就像头脑风暴一样,大家积极踊跃的发言,思维通过网络碰撞出了火花,当然也在讨论中,我发现自己对知识掌握的局限性以及考前准备的不充分,多亏这次期中讨论的演练,让我及时发现的不足,并在下半学期努力改正。这学期我花的心思最多的是论文写作,因为自己对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非常没有信心,不自信自己能够写出一篇符合老师要求的论文。从最开始的选题到收集资料,再到我推翻最初的选题重新拟题布局筹划,我错过了交初稿的大好时机,这一直是我的一个遗憾。最后交定稿的时候因为我私自篡改了老师发给我们的封皮,论文被退回来的时候,我当时非常不理解,事后想一想,老师现在虽然对我们严格的几乎有点苛刻,不过这也是为我们以后能够写出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到了我们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们的论文或许会因为仅仅一个错别字或者一个标点错误就被退回来,如果我们在现在就能够逐渐养成谨慎治学的习惯,那么毕业论文就不会变成我们无比头疼的对象。最后是期末开卷考试,很多人因为期末是开卷考试就并没有把期末考试当成是一场非常重要的考试来认真准备,我也不例外。所以期末的时候我吃了很大的亏,明明上课记在笔记上的第一大题却因为我没有带课程笔记而花费了很多时间去自己整理,最终还导致试卷没有来得及答完。通过期末这次手忙脚乱的考试,我发现自己对学过知识的巩固是远远不够的,还有也许是电脑用多了,我现在写字的速度和质量都在直线下降,这都是值得我好好注意的地方。这样细数起来,发现自己在这一学期以来,不仅在知识上得到了积累,同时从自己身上发现了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很感谢赵老师,我知道我们这届学生也许相比上一届08届的学长学姐让你非常的不省心。在老师的博客上看到08届学长学姐们的课程感想,老师特别虚心接受学长学姐们的意见,一一做了回应,这让我十分惭愧。老师能够经常为我们考虑,我们也要站在老师的角度帮老师减轻负担,不让老师对我们太费心了。希望老师在下学期能够一如既往的严格要求我们!我们也会努力做到让老师满意的!

中国档案学会论文

档案学方面的有杰出贡献的人有不少,如吴宝康、曹喜琛、和宝荣、陈兆祦、韩宝华、陈智为、冯惠玲、傅荣校等等,都是大家级别的。 1、吴宝康【主攻档案学基础理论】中国 现代档案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教育事业的创始人。1917年9月4日生于浙江省湖州南浔镇。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秘书处副处长、档案室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档案系主任、名誉主任,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空军政治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档案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兼学术部主任、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档案学通讯》杂志总编辑、编委会主任等职。 他长期从事档案教育事业和档案学研究工作,主持、组织和直接参与制定了档案专业高等教学计划和课程建设计划,编撰出版一整套档案专业高等教育教材,支持中国各地高等院校档案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他领导的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培养了专业人才3000多名,组织和指导专业研究生,为中国档案事业的建设培养、输送了业务骨干力量。他著述丰富,发表论文 100多篇,总字数达百万以上,精选51篇辑入《论档案学和档案事业》(1988)。其专著《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1986),系统阐述了档案学基本理论问题以及中国档案学的思想、原则和理论的发展历史。全书由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与档案、档案学及其历史、建国以来中国档案学的研究及其今后发展和档案学的若干理论问题 4部分组成。他还主编了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档案学概论》(1988)。他重视中国档案学历史遗产资料的搜集、整理、出版和外国档案学书刊资料的翻译出版。多次组织和参与起草档案科学研究规划,倡议成立专门的档案学研究机构。 在档案学研究中,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学说论述档案工作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规律。他阐述了档案学是一门科学的理论观点,提出学科体系结构的设想,把档案学划分为理论档案学与应用档案学两个类别,主张两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提高,推动各分支学科的建设。他重视档案利用理论的研究,多次阐述“档案工作贵在做活”的思想,主张通过档案利用把档案工作与国家各项建设事业联系起来并为其服务。他还是档案学基础理论和中国档案学思想史研究方面的学科带头人。 他是中国档案学会的创建者和组织者之一。1978年由他主持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起草的档案学发展规划提出了成立中国档案学会的建议。他在任职中国档案学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档案学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期间,为中国档案学会的组建和开展档案学术研究活动而积极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1990年4 月经中国档案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为名誉理事长,并授予“档案学研究荣誉奖”,以表彰他为创建和发展新中国档案学、热心从事中国档案学会工作所做出的特殊贡献。 2、曹喜琛【主攻档案编纂方面】曹喜琛 男,1935年3月生,黑龙江省五常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留校任教后,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副院长兼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院长,现任教授,1993年经国务院学校委员会批准为历史文献学(含档案学)博士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情报、档案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图书、情报、文献学评议组评议委员、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档案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档案局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自1960年任教以来,从事档案文献编纂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撰写教材、专著、译作10余种,发有著作有:《档案文献编纂学—高校文科教材》(主编)、《中固百科全书·档案卷〈档案文献编纂学〉》(分支主编)、《中国档案文献辞典》(主编)、《档案文献编纂学教学大纲》(主编)、《档案编研概论》(主编)等等。主要论文:《先秦档案文献编纂活动之探讨》、《中国古代奏书编纂述略》、《中国古代诏书举要》、《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科近上年为的发展与展望》、《档案编研泛论》等。曾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特殊贡献及政府特殊津贴证书,并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荣誉证书。 3、和宝荣【主攻档案管理方面】和宝荣,黑龙江穆棱人。教授。1946年至1948年在松江穆棱兴源镇小学任校长,1949年后任松江穆棱县人民政府教育科科长,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干事。195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档案管理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档案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1981年起任中国档案学会第一届理事、副秘书长,第二届学术研究协调委员会副主任,第三届理事、档案学基础理论、历史与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著作有《档案工作基本知识》(与他人合著)、《档案管理学基础》(主编之一)、《档案学概论》(副主编)、《档案管理学》(主编之一),以及论文《坚持用辩证的观点指导档案工作》、《档案分类的特点和种类的划分》、《实现档案价值规律性和档案的科学管理》等。4、陈兆祦【主攻档案管理方面】中国现代档案学者。1931年11月17日生于上海嘉定县。1952年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专修科学习,次年毕业后留任档案教研室教员兼实验室主任。1961年任历史档案系档案学教研室副主任。1974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任图书馆采访编目组组长。1978年调回中国人民大学,历任档案系副教授,档案管理学教研室主任,档案系副主任、主任,档案学院副院长。兼任空军政治学院教授,《档案学通讯》总编辑等。 他致力于档案专业教育和档案学研究,主编有《档案管理学》(1962)、《三十国档案工作概况》(1985)、《档案管理学基础》(与和宝荣共同主编,1986),论著和论文有《档案工作基本知识》(与和宝荣合作,1982)、《对档案定义若干问题的探讨》(与和宝荣合作,1982)、《再论档案的定义——兼论文件的定义和运动周期问题》(1987)、《再论文件的定义》(1987)、《比较档案学导论》(与黄坤坊、和宝荣合作,1987)、《国家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问题》(1986)、《谈文件与档案管理一体化问题》(1988)、《谈档案全宗和全宗内档案分类问题》(1988)等。5、冯惠玲【主攻电子文件方面】女,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 冯惠玲教授,1953年8月17日生,江苏仪征人。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学习,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任讲师,1991年任副教授。1992年10月至1994年3月在日本东京大学进修。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4年至1997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获博士学位。1999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自留校以来历任档案学系副主任、主任、档案学院院长,2001年2月被教育部任命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任档案馆馆长。 冯惠玲教授还担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档案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等社会职务,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撰写和主持编写著作、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1991年、2004年两度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1997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999年7月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0年6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档案管理、文献检索、电子文件管理;6、韩宝华韩宝华 男,1940年生,天津人。中共党员。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助教,北京医学院教员,天津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教员。现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要贡献:自著有《档案文献编纂学纲要(初稿)》、《档案文献编纂学教程》;合著有《档案文献编纂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及国家教委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编研概论》(获中国档案学会科研成果二等奖)、《中国档案文献编纂史略》等教材;发表有《论档案文献编纂学学科体系的建构原则》、《回顾与展望:发展中的档案文献编纂学》(获中国档案学会科研成果三等奖)、《走向共享:中国的档案文献编纂》、《再论档案定义与档案的本质属性》等论文;编辑有《文献编纂学参考资料》、《档案文献编纂学参考资料》;合编有《帝国主义与胶海关》、《档案编纂新论》;主审有《佳句秀语大辞典》、《档案管理精览·档案文献编纂与研究》;曾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学词典》、《中国档案文献辞典》部分条目的编写工作;合译有《苏联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 等等,推荐档案管理杂志网站——档案界,档案学生学习很不错的一个资料网站

去学校图书馆CNKI上检索下载陈兆袄的论文(《我国档案学研究概况--规模、条件和成就》)参考吧!  提供另外一篇文章,如下:  论我国档案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一、跨世纪的展望  中国的档案事业正面临着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正逐步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正逐步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进而走向“以现代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的时代①;正回顾着即将过去的20世纪,正接受着新世纪的召唤。档案学的发展需要理性的总结和反思,同时,也需要对未来作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预测和展望。  1996年在我国召开的令档案界瞩目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对世纪末的档案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回顾与展望。自此,总结和展望学科发展,推进学术进步,已成为我国档案学界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之一。如,吴宝康同志呼吁建立“国际档案学”,并提出将档案学划分为内容研究、管理研究、保护研究,并各自独立发展的“一分为三”观点②;王德俊同志总结了当前国际档案界的三个学术新动态:即纪念荷兰手册100年、世界记忆项目、电子文件及其管理;和档案记忆、后保管模式、档案事业三大支柱、档案文件保管费用、档案所有权等五个学术新观点③;何振同志指出了我国档案学的危机与发展契机④;魏莉同志提出了及时更新档案学理论,尽快制订长远学术研究规划、改革管理方式、改进研究方法的改革观点⑤;李财富同志发出了档案学研究的集约化倡议⑥;潘玉民同志做了档案学研究走向21世纪的思考⑦;以及《档案学通讯》1998年第4期编发的“21世纪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态势的预测”之笔谈等等,都很有代表性。  二、学术发展的五大特征  1、深入细化特征  我国的档案学科发展在几十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初步构建了档案学的框架体系和分支学科,这无疑是令人骄傲的丰硕成果。但总的来讲,它仍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有许多空白和不足。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的发展变化与挑战,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档案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将呈现不断深化、不断细化的特征。如在原“档案管理学”的基础上,将分化出档案分类学、档案鉴定学、档案统计学、档案利用学等许多分支学科。同时,在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之外,又分化出企业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司法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金融档案管理等分支学科。在许多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将会有许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理论的突破,如档案馆藏结构的优化研究、档案工作的宏观调控管理研究、档案工作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和档案利用与公布的法学研究等等。当然,分支学科的细化、创建不应是“人为制造”,而应该遵循客观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应运而生。反对“为学科而学科”,甚至动辄冠之以“×××学”,而没有该学科独立学科内容和体系,相反,一些理论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深化,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和系统,既便不称为“×××学”,也应该是档案学的一个分支。  2、吸收创新特征  档案部门目前正面临着市场经济、信息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大潮与挑战,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渗透,我国建立在过去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和长期经验式管理、手工操作和科技含量不高等一系列体制、模式、理论与实践方面就有许多不相适应之处。档案学研究作为科技知识的体现,作为活跃的生产力因素,自然应勇于承担知识先行的职责。应采取吸收、引进、消化、渗透、移植等手段,充实与强化档案学科自身的内涵,如合理运用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学、创造学、成功学、协同学、运筹学以及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成果,解决档案学科的自身建设,解决档案学理论的热点、难点与焦点等新课题。又如,引进先进的科技理论与手段,解决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与利用等问题;解决办公室自动化条件下文书、档案一体化问题;解决电子文件的收集、管理与利用问题;解决档案信息的计算机管理、联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等问题;同时也将解决电子文件条件下的档案定义、全宗理论、原始凭证、法律凭证诸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  3、求实应用特征  近些年,档案学理论界开展了“档案学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大讨论,求同存异,取得了共识。理论产生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实践呼唤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理论对于实践的意义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档案学术研究中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和体现。档案学这一门年轻的学科,在世纪之交,其正确走向和真正出路在于真正解决档案工作的实际问题,正确解释档案的诸多现象,勇于接受档案实践的挑战。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产权的归属与流向、档案馆的社会文化功能如何进一步体现、档案工作的立法与执法、档案价值鉴定和保管期限表的修改、文书档案的立卷改革、CAD技术在科技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各档案馆信息联网的现状与前景等。这些档案部门的实际问题,档案理论界将给予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探索与指导。  4、零整结合特征  我国档案学术的真正振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年来,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可喜的成果。但在研究力量的分布和课题的计划、组织方面,总体来讲,还处在较为分散和自发的状态。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集中研究力量攻关,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显得薄弱和后劲不足,而一些“时髦”课题,往往出现重复现象,或一些课题由于能力所限而挖掘不深,制约和影响了档案学术的水平和质量,对档案学科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从研究机构来看,有国家档案局档案学理论研究室�设在教育中心内 ,有中国档案学会,包括地方分会和行业分会,有些省也成立档案科研所,承担着各自的研究任务;从研究力量来看,上述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的主要成员,各高校档案专业的师生队伍等都是档案学术研究的主要力量。据统计,截止1996年我国各级档案部门档案专业技术职务“研究馆员”159人;“副研究馆员”2128人;“馆员”13186人;“助理馆员”14146人,“管理员”4688人⑧,这些都是正在从事和潜在的专、兼职学术研究人才。化零为整,协同合作,既具有现实需求,也具备了人才条件,这点,也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目前和今后档案部门的重大科研课题,靠自发、个体的力量已很难完成,如《全国档案事业发展“九五”计划》中所列的“2110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我国档案学发展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现状与趋势,档案学科体系与分支学科”、“办公自动化过程中文书处理与立卷问题研究及电子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的影响”⑨等等重大研究项目的完成,只有靠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组成若干个课题组,由熟悉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人才相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人专长和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有计划、有组织地集体攻克一个又一个学术课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档案学术研究将呈现个体自发研究和集体攻关相结合发展的态势。  5、百家争鸣特征  由于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原因,我国档案学术观点和档案研究力量受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和国家档案局的影响较大,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是新中国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科以及档案人才的摇篮和基地,这是值得肯定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学术的进步,长期一个声音,一种观点,对理论研究是不利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档案界积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逐渐开始有了档案著作评述、档案观点评论,有了不同理论的阐述,有了批评和反批评,有了争议现象,有了争鸣的气氛。如围绕着“档案的商品属性”、“档案的分类问题”、“文件的生命周期理论”、“中国是否建立文件中心”、“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电子文件的管理”以及“档案馆主体论、重点论”等问题展开的讨论与争鸣,是十分可喜的现象。说明我国的档案学科正逐渐走向成熟,这是档案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改革开放大环境和档案界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没有不同观点的理论不是真正的理论,没有不同流派的学科不成为真正的学科,经不起推敲的观点、经不起检验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档案事业在进入21世纪的时刻,学科繁荣是它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的档案学界将更加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将鼓励人们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碰撞、批评与争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求同存异,达成共识,更好地促进学术发展。

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

为了使档案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有日常文书档案、业务档案、纸质档案、电子档案,要实行规范的管理,就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要以《档案法》为指导原则,首先,要加强硬件的建设;其次,建立档案工作网络,具体制定业务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最后,要严格有关的档案借阅手续,杜绝档案乱借乱发,防止分散流失。二、严格公文的制发。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公文转化而来的。可以说公文制发的怎样,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决定了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基础。三、做好文书以及电子文件的处理工作。工作实践表明,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因此,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树立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与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行的工作指导思想。电子文件也属于档案的一部分,在选择软磁盘时一定要把住它的质量关,软磁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磁盘信息的保存寿命。在保存方面,要求软磁盘存放在无强磁场干扰、无震动、无尘、无腐蚀气体和温湿度适中的环境里。四、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或直属上级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这不仅是在我国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而且还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乃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在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不归档文件销毁办法》的基础上,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三是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五、提高纸质档案立卷的质量。案卷材料收集的是否完整是决定和影响档案价值的因素,而立卷问题与案卷装订质量问题则可能是决定和影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质量的操作性因素。因此,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立卷方法问题,以有利于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另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案卷装订质量问题,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六、加强对声像档案的管理和保护。声像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组织以及个人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底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影像、声音为主,并辅以文字说明的记录。声像档案是一个单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要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从长久保护和利用考虑。

档案管理论文:加强基础工作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  理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处理庞大复杂信息与数据的现代先进工具的首要特征就是要求输入�计算机 的各项原始数据信息必须是准确和科学的否则输入的数据与信息是“垃圾”输出的只会是更高级的“垃圾”。所以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前提条件是要做好输入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著录等一系列前处理性质的基础工作使其充  分满足计算机工作的技术要求。 那么我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究竟在哪些方面不足和较差呢�哪些方面尚不能迅速适应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呢�总体来讲目前我国的综合性档案馆大多是馆藏内容庞杂案卷数量繁多时间跨度长且由于多年来一直处于封闭式管理之中档案管理仅以保管为目的以案卷不丢失为原则再加之每个历史时期档案的整理质量要求不同整理的规格不统一等情况形成了档案基础普遍较差的局面。主要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号不规范没有目录号一卷多册现象较多�二是案卷标题不规范有标题但不能反映主题内容或标题缺少基本要素甚至没有案卷标题等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以至于部分未被案卷标题涵盖的内容永远无法检索而难以利用�四是许多案卷未标页码如果使用中掉页很难发现�五是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如有按时间组的也有按职能部门管辖权限组的还有按文种组卷的�六是案卷厚薄不一有的一、二页纸一文一卷有的五六百页纸一类一卷。总之综合性档案馆建馆时间越长馆藏量越大的存在的类似问题就越严重。从以上情况来看我国综合性档案馆目前还未具备实现计算机管理的充分条件需要尽快地、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  从科学与经验中都可以获知要想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即要求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  1�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  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因为一般的综合性档案馆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今后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2�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  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在重组案卷的过程中还应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要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重新组卷不仅可以优化馆藏、科学保管而且亦可以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效率。  3�结合本馆实际规范著录工作  著录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直接影响输入计算机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1986年国家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是规范著录工作的最基本依据。但是由于各个档案馆的条件存在差异再加上计算机管理又提出了新的技术性要求所以各个档案馆应该以《规则》为依据,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要求制定出适合本馆著录工作的著录细则。我们根据这一原则制定了《北京市档案馆著录细则》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已经起到了提高基础工作水平的作用并对我馆实行档案计算机管理工作有很大的促进。  4�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  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族性检索的需要。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我们在分类过程中,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因事制宜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例如“物价”问题涉及的行业较多我们就统一归入“J”类然后再根据每一文件具体特征辅以关键词标识加以区分。另外在分类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校审力度以便及时校正分类人员的错误。并且还应经常组织大家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尽量做到前后标引一致同一类文件标引一致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5�规范题名保证检索查准率  档案的分类号保证了检索查全率而题名准确才能保证检索的查准率。但仅保证查全率是不行的,还须同时保证查准因此在著录时要统一规范题名。我们认为规范题名应掌握的原则与要点是�在填写题名项过程中要规范机构简称尽量避免在检索时出现含混不清、文不对题和计算机识别不清的情况发生。如北京市计划委员会简称为市计委�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为市计生委而不能都简称为市计委�还要统一题名中应具备的要素。我们结合计算机检索需要在著录过程中将题名中责任者、事由、文种�必要时加上人名、地点和时间)等要素都填写完整。如果题名要素不完整。则要补齐如果题名冗长则删除多余的赘词。还要统一文种题名中经常有“请示报告”等含义不清的文种出现很影响检索的准确率。所以我们便规定凡是要求批复的文件写“请示”凡不要求批复的文件则写“报告”等等这样就可在检索中区分出每份文件的实质作用。  另外我们还利用计算机一次输入多次输出的功能将关键词项中的人名、地点、时间与机构分别著录为日后制作《人名目录》等检索工具打下了基础。  三、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  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4�用“关键词”替代“主题词”,简化查找时间,提高效率  “主题词”虽然有规范统一的功效却同时存在着查找烦琐、效率较低的弊端怎样取其利避其弊�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关键词”替代“主题词”的做法。即从题名或文件主题中靠思维归纳出揭示主题内容的词汇�关键词 进行标识待录入计算机后利用计算机批量处理的功能进行处理。例如�拟写关于厂房基础建设一事的关键词有人写“基本建设”有人写“基建”有人写“厂房建设”在进行计算机后控时统一规范为“基建”。还可利用计算机“活动增加”的功能把一些不规范的词与主题词中词义相同的合并。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手工标引速度慢计算机自动标引不准确的缺点而且解决了主题词的词义含量问题�分属关系 。  近年来我们在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通过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提高了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并已初步建成了计算机检索体系为实行计算机管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管理》创办于1983年,是由河南省档案局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 据2020年第02期《档案管理》期刊内页显示,《档案管理》有专家组成员14人、初审专家1人、顾问1人 ,编辑部有责任编辑1人。 据2020年5月2日中国知网显示,《档案管理》共出版文献8287篇、总被下载655482次、总被引13532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402、(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242。据2020年5月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档案管理》载文量为5895篇、基金论文量为446篇,被引量为12283次、下载量为92211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66。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1 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1 系统排列和编目在正规的工作条件下,档案室接收的是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组好的以件为单位的文件或案卷;档案馆接收的是由机关档案室根据入馆要求整理移交的档案。在这种情况下,档案室和档案馆的档案整理工作,主要是对所接收的档案,根据整个档案室和档案馆存放和管理的需要,进一步系统地整理,如全宗和以件为单位的盒内档案的排列,检索工具的某些加工等等。2 局部调整已经整理人馆、室保存的档案,经过检验或专门的质量检查,对其中不符合整理要求和不便于保管利用的部分,档案馆和档案室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以提高其质量;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自身或档案整理体系可能发生某些变化,也须进行必要的调整。3 全过程整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档案馆、室有时也接收和征集一些零散文件,或者当馆藏的体系遭受严重破坏时,就必须进行全过程的整理工作。2 档案整理工作的意义1 档案整理工作是进一步发挥档案作用的前提条件档案馆和档案室都是集中保存档案的信息中心,仅以档案室保管的档案来说,就形成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组织机构、不同的工作和生产活动中,因此有着不同的内容、来源、性能和作用等。档案的数量多、情况复杂,就必须加以系统的整理,从而使其井然有序,方便管理,容易检索利用。否则,众多的档案杂乱堆放在一起,查找利用如大海捞针,不仅浪费时间,也会影响工作。因此,档案只有经过系统整理,才能体现档案的特点,反映出各项活动的历史联系和本来面貌,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2 档案整理工作是档案业务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在档案业务工作请环节中,收集]:作是起点,利用工作是白的,而档案整理上作则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行。通过档案整理工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检查档案收集丁作的质量,有力地促进收集工作。档案只有经过整理以后,才可以科学地鉴定其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只有把档案分类整理好,用编目方式将档案的保管单位和排列顺序固定下来,才有条件实现档案的科学保管;只有把档案加以分类和整理,才能够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总之,档案整理工作是档案馆(室)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于搞好档案实体管理特别是档案信息开发工作,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实现档案工作的目的都具有重要意义。3 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按照档案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利用原有基础,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1 按照档案形成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整理档案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由一定政权机关、组织和个人形成的。各个历史时期内形成的档案就反映了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历史活动情况,它们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整理档案首先要区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再分不同的政权,把同一历史时期、同一政权、同一组织形成的档案集中在一起,以保持档案的历史联系和完整性。同样,一个机关形成的全部档案,反映了这个机关的全部历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同机关的档案绝不能混同。只有认识档案的形成特点和规律,才能实事求是地整理档案,最大限度地保持档案之间的历史联系,使整理好的档案,客观地反映档案形成时期、形成机关各项活动的历史面貌,从而便于查找利用。2 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对不同状况的档案整理从何着手,确定何种类型的整理力式和要求,成为必须首先解决的档案整理策略。档案是历史文化的遗物,它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实践活动,而且反映了历史整理和保存档案的情况和成果。在整理档案的时候,要尊重历史和继承前人的劳动,充分地利用先前的整理基础。这样有利于提高档案整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适应提供利用的需要。我国档案界惯称的所谓“利用原有基础”整理档案,是已经被实践所证明的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也是科学地组织档案工作的一条原则。它的含义和要求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充分重视和利用先前的整理基础,以确定档案整理的任务和要求,不要轻易打乱重整。一般地说,只要不是零散文件,已经整理而有规可循、有日可查,即应力求保持其原有的整理体系。或者不冉重新整理,而通过完善检索工具等其他环节进行弥补;或者只作必要的部分加工整理。第二,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和利用原来整理的成果。不要轻易破坏以往整理和保存的历史状况。也就是说,对必须进行一定整理的档案,也要注意分析原有的整理方法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对其中可取的方法应该适当地吸收或保留。即使某些简单的保存和清理工作的痕迹,如原有的捆、包,简单的纲目,随手注记的年月、单位、内容和数量等有关标识,也往往是值得参考的线索而应予以重视。3 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所谓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就是文件在产生和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内部相互关系。档案文件一般是以单件的个体形式陆续地产生,而以组合的群体形式持久地存在和运动的。因此,整理档案不能根据偶然的需要和人为的联系随意分合,必须按照档案形成的规律,保持文件在其形成者实践活动中固有的联系进行整理,才能把文件组成科学的有机体系如实地反映山历史活动的面貌和文件的系统内容。这是档案整理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其他文献整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文件群体的这种联系,在某些书籍和法规文件中有时也被称为文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机联系”,其含义都是相同的。近年来在国外也有按照文件的“历史联系或逻辑联系”整理不同类型档案的提法,对我们也有参考意义。鉴于档案是历史文件的系统积累物的特点,我们对其内在的各种联系着重表述为“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它包含看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总之,保持文件之间的联系整理出的档案,便于保管和利用。但是,保持文件的联系和便于保管利用,有时也不尽一致。比如,一次重要的调查活动形成的座谈记录文稿和录音磁带,以及关于调查日程和经费问题的请示、批复、报销的记账凭证,就其内容而言,无疑互有密切联系,而且是重要的联系。但把这些形式不同的材料全部混同起来进行整理,则显然不便于保管和利用。整理档案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同样是在保持联系的情况下,往往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做法。在整理档案时,特别是在保持文件之间的联系和便于保管利用发生矛盾的时候,不能机械地运用保持文件联系的原则,要充分考虑档案保管和利用的方便。

  • 索引序列
  • 中国档案学会论文征集要求
  • 中国烟草学会论文征集要求
  • 中国档案学会论文质量要求
  • 中国档案学会论文
  • 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