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医学免疫学相关文献有哪些

医学免疫学相关文献有哪些

发布时间:

医学免疫学相关文献有哪些

第一章 绪论  第1 节 医学免疫学概述……………………1  一、免疫的概念与功能…………………1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2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和作用特点………4  四、免疫性疾病…………………………5  五、免疫学的应用………………………5第2 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和重要成就………6  一、传统免疫学时期 (18 世纪~20 世纪初)……………6  二、近代免疫学时期 (20 世纪初~20 世纪50 年代)……8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 (20 世纪60 年代初~21 世纪初)…9  四、获得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的 免疫学家及其贡献………………10  五、21 世纪免疫学发展趋势…………12第二章 抗原  第1 节 抗原的特异性……………………13  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抗原表位……13  二、抗原表位的分类…………………15  三、半抗原-载体效应………………16  四、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16第2 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7  一、抗原的异物性……………………17  二、抗原的理化特性…………………18  三、宿主的特性………………………19  四、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19  五、佐剂的应用………………………20第3 节 抗原的种类及医学意义…………20  一、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 细胞参与进行分类……………20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21  三、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进行分类……………21  四、其他分类……………………………22第4 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22  一、超抗原………………………………22  二、丝裂原………………………………23  三、佐剂…………………………………23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1 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25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25  二、免疫球蛋白的辅助成分…………27  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28第2 节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29第3 节 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31  一、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的生物学功能………………………31  二、免疫球蛋白恒定区的生物学功能………………………31  第4 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和功能…………………………33  一、IgG …………………………………34  二、IgM …………………………………35  三、IgA …………………………………35  四、IgD …………………………………36  五、IgE …………………………………36第5 节 人工制备抗体与应用……………36  一、多克隆抗体………………………37  二、单克隆抗体………………………37  三、基因工程抗体……………………38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1 节 补体系统概述……………………40  一、补体系统的命名…………………40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40  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合成和 理化性质……………………………41第2 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41  一、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的激活过程……………………………41  二、旁路途径的激活过程……………44  三、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45  四、补体系统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46第3 节 补体系统活化的调节……………47  一、自身衰变调节……………………48  二、血浆中补体调节蛋白及其主要作用……………………………48  三、膜结合调节蛋白及其主要作用…48第4 节 补体系统的主要生物学作用………49  一、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49  二、调理作用……………………………50  三、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50  四、炎症介质作用……………………50  五、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51第5 节 补体系统异常与疾病……………51  一、补体的遗传性缺陷………………51  二、补体含量的改变…………………52第五章 细胞因子  第1 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53  一、白细胞介素………………………53  二、干扰素………………………………55  三、肿瘤坏死因子……………………55  四、集落刺激因子……………………56  五、趋化因子……………………………56  六、生长因子……………………………57  七、其他细胞因子……………………58第2 节 细胞因子受体……………………58  一、细胞因子受体的种类……………58  二、细胞因子受体的特性……………59  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59第3 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60  一、细胞因子的理化特性……………60  二、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特点……60  三、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61第4 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62  一、参与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62  二、参与适应性免疫和免疫调节……62  三、刺激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63  四、诱导细胞凋亡和直接杀伤靶细胞………………………63  五、促进创伤的修复…………………63  六、参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63第5 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64  一、细胞因子异常与临床疾病………64  二、细胞因子与临床疾病的治疗……64第六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与黏附分子  第1 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66  一、参与T 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 分子……………66  二、参与B 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 分子……………67  三、参与免疫效应的主要CD 分子…68第2 节 黏附分子……………………………69  一、黏附分子共同特性………………69  二、黏附分子的种类…………………69  三、黏附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72第3 节 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74  一、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免疫缺陷病……………………74  二、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74  三、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移植排斥………………………75  四、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肿瘤………………………………75第七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抗原系统  第1 节 HLA 复合体及其产物……………76  一、HLA-Ⅰ类基因及其编码的分子…77  二、HLA-Ⅱ类基因及其编码的分子…77  三、HLA-Ⅲ类基因及其编码的分子………………………78第2 节 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及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78  一、HLA-Ⅰ类分子的结构……………78  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79  三、HLA 分子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79第3 节 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表达和功能…………………………81  一、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分布…………………………………81  二、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表达特点……………………………81  三、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81第4 节 HLA 复合体的遗传特征………82  一、单倍型遗传………………………82  二、多态性………………………………83  三、连锁不平衡………………………83第5 节 HLA 在医学上的意义……………84  一、HLA 与同种器官移植的关系……84  二、HLA 与输血反应的关系…………84  三、HLA 与疾病的相关性……………84  四、HLA 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关系……84  五、HLA 与法医学和亲子 鉴定的关系………………………85第八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1 节 中枢免疫器官……………………86  一、骨髓…………………………………86  二、胸腺…………………………………91第2 节 外周免疫器官……………………95  一、淋巴结………………………………95  二、脾脏…………………………………96  三、皮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97第3 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98  一、淋巴细胞归巢……………………98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及其生物学意义………………………98第4 节 免疫赦免组织……………………98  一、眼……………………………………99  二、脑组织………………………………99  三、睾丸…………………………………99  四、哺乳动物的胚胎…………………99第九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第1 节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100  一、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100  二、体内屏障……………………………100第2 节 固有免疫细胞……………………101  一、吞噬细胞……………………………101  二、树突状细胞………………………104  三、自然杀伤细胞……………………105  四、具有固有免疫特性的T 细胞和B 细胞…………………108  五、其他固有免疫细胞………………109第3 节 体液中固有免疫分子及其作用……………………………110第4 节 固有免疫应答……………………110  一、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机制………111  二、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112  三、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112  四、细胞自噬与固有免疫应答………113  五、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 免疫应答的关系…………………114第十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第1 节 抗原提呈细胞……………………115  一、树突状细胞………………………115  二、单核-巨噬细胞…………………117  三、B 细胞………………………………117第2 节 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117  一、MHC-Ⅱ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117  二、MHC-Ⅰ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118  三、MHC 分子对抗原的交叉提呈……120  四、CD1 分子提呈非蛋白类抗原……120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第1 节 T 细胞………………………………121  一、T 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121  二、T 细胞亚群及功能………………125第2 节 B 细胞………………………………129  一、B 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129  二、B 细胞亚群…………………………130  三、B 细胞功能…………………………132第十二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第1 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概述……………133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133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133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34第2 节 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34  一、T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134  二、T 细胞活化、增殖及分化………135  三、T 细胞的效应功能………………141第3 节 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42  一、B 细胞对TI 抗原的免疫应答……142  二、B 细胞对TD 抗原的免疫应答……143第4 节 黏膜免疫应答……………………148  一、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组成…………………………………148  二、肠道黏膜免疫应答………………149  三、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150第十三章 免疫耐受  第1 节免疫耐受的发现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151  一、天然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151  二、在胚胎期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实验……………………………151第2 节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和特点…………………………152  一、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152  二、T、B 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153第3 节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154  一、抗原因素…………………………154  二、机体因素……………………………155第4 节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156  一、胸腺内T 细胞中枢免疫耐受机制……………………………156  二、外周T 细胞免疫耐受机制………157  三、骨髓内B 细胞中枢免疫耐受机制……………………………159  四、外周B 细胞免疫耐受机制………159第5 节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160第十四章 免疫调节  第1 节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161  一、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1  二、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1  三、免疫细胞活化/ 抑制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162  四、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反馈性调节………………………163第2 节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164  一、抗原提呈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4  二、辅助性T 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5  三、细胞毒性T 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5  四、调节T 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5  五、其他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6  六、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介导的免疫调节……………………………166  七、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对T/B细胞的调节………………………167第3 节整体水平的调节作用……………168  一、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8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168第4 节群体水平的调节作用……………169  一、BCR 库和TCR 库多样性与免疫调节……………………………169  二、MHC 多态性与免疫调节………169第5 节基因水平的调节作用……………169  一、MHC 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9  二、非MHC 基因的免疫调节………170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  第1 节Ⅰ型超敏反应……………………171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171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73  三、临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74  四、Ⅰ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175第2 节Ⅱ型超敏反应……………………176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76  二、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77第3 节Ⅲ型超敏反应……………………178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78  二、临床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80第4 节Ⅳ型超敏反应……………………181  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81  二、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82第5 节各型超敏反应比较及其与疾病的关系…………………………182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1 节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184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84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185第2 节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186  一、遗传因素……………………………186  二、抗原因素……………………………187  三、淋巴细胞方面的因素……………188  四、机体免疫调节机制紊乱…………189第3 节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损伤机制……………………189  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89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190第4 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192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病  第1 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94  一、原发性B 细胞缺陷病……………194  二、原发性T 细胞缺陷病……………195  三、联合免疫缺陷病…………………195  四、补体系统缺陷……………………197  五、吞噬细胞缺陷……………………198第2 节获得性免疫缺陷病………………198  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主要诱发因素……………………………199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99第3 节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203第十八章 移植免疫  第1 节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204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205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06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特殊情况………206第2 节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206  一、介导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207  二、同种异型抗原的识别机制………207  三、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209第3 节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210  一、供体的选择………………………210  二、移植物和受者的预处理…………210  三、免疫抑制治疗……………………211  四、诱导同种移植耐受………………212  五、移植后的免疫检测………………212第十九章 肿瘤免疫  第1 节肿瘤抗原……………………………213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分类………213  二、根据肿瘤抗原诱发和产生情况分类……………………………215第2 节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216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介导的抗肿瘤效应机制……………………………216  二、固有免疫应答介导的抗肿瘤 效应机制……………………………217第3 节肿瘤免疫逃逸机制………………218  一、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微弱或抗原调变……………………………218  二、肿瘤细胞表面膜分子的异常表达……………………………218  三、肿瘤细胞“抗原覆盖”或“封闭因子”作用…………………219  四、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耐受……………………………219第4 节肿瘤的免疫诊断和治疗…………220  一、肿瘤的免疫诊断…………………220  二、肿瘤的免疫治疗…………………220第二十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第1 节抗原或抗体的体外检测…………222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222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223  三、常用抗原-抗体检测技术及其原理……………………………223第2 节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234  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234  二、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235  三、淋巴细胞功能测定………………236  四、吞噬细胞功能测定………………239第3 节免疫分子基因检测………………240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防治  第1 节免疫预防……………………………241  一、人工主动免疫……………………241  二、人工被动免疫……………………244  三、我国计划免疫……………………245第2 节免疫治疗……………………………246  一、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247  二、分子为基础的免疫治疗…………248  三、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249  四、免疫基因治疗……………………250医学免疫学词汇中英文索引………………251  参考文献………………………………………260

可以到pubmed或者google学术查找

医学免疫学相关文献

医学免疫学发展极为迅速,广泛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免疫学领域中许多重大突破性的发现,使免疫学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多个分支学科和交叉的学科,也成为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前沿学科,必将为解读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以及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做出新的贡献。为了满足我国医学飞速发展的需要,清华大学出版社组织全国多所高等医药院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编写本教材,以满足医学教育需求,本教材主要使用对象是全国医药院校五年制和七年制医学生,也适用于从事相关医学研究的科技和医务工作者。我们在编写教材上力求体现免疫学学科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应用性),尽可能使本教材更加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21 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的一门重要的主干和桥梁课程,学好本课程对医学生至关重要,但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医学免疫学课程既难“教”也难“学”。为此,编者在认真学习国内外医学免疫学教材和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并针对国内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教学的现状,对免疫学教材的章节设置和内容编排做了适当改动,使之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使用。  本教材注重知识更新,在尽量控制篇幅的同时,增加了部分前沿的、必要的医学免疫学内容,精心编排全书中重叠或交叉的内容,合理安排各章节内容,努力做到循序渐进、前后呼应,避免相同内容的简单重复,尽可能符合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将相关知识展示给读者。在保证教材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精简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专业术语统一,文字表达力求准确无误、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务求讲解透彻。本教材书后附英语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和主要参考书目,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本教材精心绘制大量图表,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和强化读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教材是在国内14所医学院校全体编委、主审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书中插图大部分由马兴铭、王倩、刘欢(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修改和绘制。鉴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之处,恳请使用本教材的广大师生给予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符合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马兴铭 丁剑冰   2013年3月

第一章 绪论  第1 节 医学免疫学概述……………………1  一、免疫的概念与功能…………………1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2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和作用特点………4  四、免疫性疾病…………………………5  五、免疫学的应用………………………5第2 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和重要成就………6  一、传统免疫学时期 (18 世纪~20 世纪初)……………6  二、近代免疫学时期 (20 世纪初~20 世纪50 年代)……8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 (20 世纪60 年代初~21 世纪初)…9  四、获得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的 免疫学家及其贡献………………10  五、21 世纪免疫学发展趋势…………12第二章 抗原  第1 节 抗原的特异性……………………13  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抗原表位……13  二、抗原表位的分类…………………15  三、半抗原-载体效应………………16  四、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16第2 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7  一、抗原的异物性……………………17  二、抗原的理化特性…………………18  三、宿主的特性………………………19  四、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19  五、佐剂的应用………………………20第3 节 抗原的种类及医学意义…………20  一、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 细胞参与进行分类……………20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21  三、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进行分类……………21  四、其他分类……………………………22第4 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22  一、超抗原………………………………22  二、丝裂原………………………………23  三、佐剂…………………………………23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1 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25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25  二、免疫球蛋白的辅助成分…………27  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28第2 节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29第3 节 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31  一、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的生物学功能………………………31  二、免疫球蛋白恒定区的生物学功能………………………31  第4 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和功能…………………………33  一、IgG …………………………………34  二、IgM …………………………………35  三、IgA …………………………………35  四、IgD …………………………………36  五、IgE …………………………………36第5 节 人工制备抗体与应用……………36  一、多克隆抗体………………………37  二、单克隆抗体………………………37  三、基因工程抗体……………………38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1 节 补体系统概述……………………40  一、补体系统的命名…………………40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40  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合成和 理化性质……………………………41第2 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41  一、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的激活过程……………………………41  二、旁路途径的激活过程……………44  三、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45  四、补体系统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46第3 节 补体系统活化的调节……………47  一、自身衰变调节……………………48  二、血浆中补体调节蛋白及其主要作用……………………………48  三、膜结合调节蛋白及其主要作用…48第4 节 补体系统的主要生物学作用………49  一、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49  二、调理作用……………………………50  三、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50  四、炎症介质作用……………………50  五、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51第5 节 补体系统异常与疾病……………51  一、补体的遗传性缺陷………………51  二、补体含量的改变…………………52第五章 细胞因子  第1 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53  一、白细胞介素………………………53  二、干扰素………………………………55  三、肿瘤坏死因子……………………55  四、集落刺激因子……………………56  五、趋化因子……………………………56  六、生长因子……………………………57  七、其他细胞因子……………………58第2 节 细胞因子受体……………………58  一、细胞因子受体的种类……………58  二、细胞因子受体的特性……………59  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59第3 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60  一、细胞因子的理化特性……………60  二、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特点……60  三、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61第4 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62  一、参与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62  二、参与适应性免疫和免疫调节……62  三、刺激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63  四、诱导细胞凋亡和直接杀伤靶细胞………………………63  五、促进创伤的修复…………………63  六、参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63第5 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64  一、细胞因子异常与临床疾病………64  二、细胞因子与临床疾病的治疗……64第六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与黏附分子  第1 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66  一、参与T 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 分子……………66  二、参与B 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 分子……………67  三、参与免疫效应的主要CD 分子…68第2 节 黏附分子……………………………69  一、黏附分子共同特性………………69  二、黏附分子的种类…………………69  三、黏附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72第3 节 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74  一、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免疫缺陷病……………………74  二、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74  三、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移植排斥………………………75  四、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肿瘤………………………………75第七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抗原系统  第1 节 HLA 复合体及其产物……………76  一、HLA-Ⅰ类基因及其编码的分子…77  二、HLA-Ⅱ类基因及其编码的分子…77  三、HLA-Ⅲ类基因及其编码的分子………………………78第2 节 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及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78  一、HLA-Ⅰ类分子的结构……………78  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79  三、HLA 分子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79第3 节 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表达和功能…………………………81  一、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分布…………………………………81  二、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表达特点……………………………81  三、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81第4 节 HLA 复合体的遗传特征………82  一、单倍型遗传………………………82  二、多态性………………………………83  三、连锁不平衡………………………83第5 节 HLA 在医学上的意义……………84  一、HLA 与同种器官移植的关系……84  二、HLA 与输血反应的关系…………84  三、HLA 与疾病的相关性……………84  四、HLA 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关系……84  五、HLA 与法医学和亲子 鉴定的关系………………………85第八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1 节 中枢免疫器官……………………86  一、骨髓…………………………………86  二、胸腺…………………………………91第2 节 外周免疫器官……………………95  一、淋巴结………………………………95  二、脾脏…………………………………96  三、皮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97第3 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98  一、淋巴细胞归巢……………………98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及其生物学意义………………………98第4 节 免疫赦免组织……………………98  一、眼……………………………………99  二、脑组织………………………………99  三、睾丸…………………………………99  四、哺乳动物的胚胎…………………99第九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第1 节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100  一、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100  二、体内屏障……………………………100第2 节 固有免疫细胞……………………101  一、吞噬细胞……………………………101  二、树突状细胞………………………104  三、自然杀伤细胞……………………105  四、具有固有免疫特性的T 细胞和B 细胞…………………108  五、其他固有免疫细胞………………109第3 节 体液中固有免疫分子及其作用……………………………110第4 节 固有免疫应答……………………110  一、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机制………111  二、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112  三、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112  四、细胞自噬与固有免疫应答………113  五、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 免疫应答的关系…………………114第十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第1 节 抗原提呈细胞……………………115  一、树突状细胞………………………115  二、单核-巨噬细胞…………………117  三、B 细胞………………………………117第2 节 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117  一、MHC-Ⅱ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117  二、MHC-Ⅰ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118  三、MHC 分子对抗原的交叉提呈……120  四、CD1 分子提呈非蛋白类抗原……120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第1 节 T 细胞………………………………121  一、T 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121  二、T 细胞亚群及功能………………125第2 节 B 细胞………………………………129  一、B 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129  二、B 细胞亚群…………………………130  三、B 细胞功能…………………………132第十二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第1 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概述……………133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133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133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34第2 节 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34  一、T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134  二、T 细胞活化、增殖及分化………135  三、T 细胞的效应功能………………141第3 节 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42  一、B 细胞对TI 抗原的免疫应答……142  二、B 细胞对TD 抗原的免疫应答……143第4 节 黏膜免疫应答……………………148  一、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组成…………………………………148  二、肠道黏膜免疫应答………………149  三、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150第十三章 免疫耐受  第1 节免疫耐受的发现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151  一、天然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151  二、在胚胎期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实验……………………………151第2 节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和特点…………………………152  一、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152  二、T、B 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153第3 节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154  一、抗原因素…………………………154  二、机体因素……………………………155第4 节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156  一、胸腺内T 细胞中枢免疫耐受机制……………………………156  二、外周T 细胞免疫耐受机制………157  三、骨髓内B 细胞中枢免疫耐受机制……………………………159  四、外周B 细胞免疫耐受机制………159第5 节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160第十四章 免疫调节  第1 节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161  一、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1  二、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1  三、免疫细胞活化/ 抑制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162  四、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反馈性调节………………………163第2 节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164  一、抗原提呈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4  二、辅助性T 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5  三、细胞毒性T 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5  四、调节T 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5  五、其他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6  六、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介导的免疫调节……………………………166  七、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对T/B细胞的调节………………………167第3 节整体水平的调节作用……………168  一、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8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168第4 节群体水平的调节作用……………169  一、BCR 库和TCR 库多样性与免疫调节……………………………169  二、MHC 多态性与免疫调节………169第5 节基因水平的调节作用……………169  一、MHC 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9  二、非MHC 基因的免疫调节………170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  第1 节Ⅰ型超敏反应……………………171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171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73  三、临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74  四、Ⅰ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175第2 节Ⅱ型超敏反应……………………176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76  二、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77第3 节Ⅲ型超敏反应……………………178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78  二、临床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80第4 节Ⅳ型超敏反应……………………181  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81  二、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82第5 节各型超敏反应比较及其与疾病的关系…………………………182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1 节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184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84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185第2 节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186  一、遗传因素……………………………186  二、抗原因素……………………………187  三、淋巴细胞方面的因素……………188  四、机体免疫调节机制紊乱…………189第3 节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损伤机制……………………189  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89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190第4 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192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病  第1 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94  一、原发性B 细胞缺陷病……………194  二、原发性T 细胞缺陷病……………195  三、联合免疫缺陷病…………………195  四、补体系统缺陷……………………197  五、吞噬细胞缺陷……………………198第2 节获得性免疫缺陷病………………198  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主要诱发因素……………………………199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99第3 节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203第十八章 移植免疫  第1 节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204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205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06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特殊情况………206第2 节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206  一、介导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207  二、同种异型抗原的识别机制………207  三、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209第3 节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210  一、供体的选择………………………210  二、移植物和受者的预处理…………210  三、免疫抑制治疗……………………211  四、诱导同种移植耐受………………212  五、移植后的免疫检测………………212第十九章 肿瘤免疫  第1 节肿瘤抗原……………………………213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分类………213  二、根据肿瘤抗原诱发和产生情况分类……………………………215第2 节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216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介导的抗肿瘤效应机制……………………………216  二、固有免疫应答介导的抗肿瘤 效应机制……………………………217第3 节肿瘤免疫逃逸机制………………218  一、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微弱或抗原调变……………………………218  二、肿瘤细胞表面膜分子的异常表达……………………………218  三、肿瘤细胞“抗原覆盖”或“封闭因子”作用…………………219  四、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耐受……………………………219第4 节肿瘤的免疫诊断和治疗…………220  一、肿瘤的免疫诊断…………………220  二、肿瘤的免疫治疗…………………220第二十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第1 节抗原或抗体的体外检测…………222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222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223  三、常用抗原-抗体检测技术及其原理……………………………223第2 节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234  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234  二、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235  三、淋巴细胞功能测定………………236  四、吞噬细胞功能测定………………239第3 节免疫分子基因检测………………240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防治  第1 节免疫预防……………………………241  一、人工主动免疫……………………241  二、人工被动免疫……………………244  三、我国计划免疫……………………245第2 节免疫治疗……………………………246  一、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247  二、分子为基础的免疫治疗…………248  三、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249  四、免疫基因治疗……………………250医学免疫学词汇中英文索引………………251  参考文献………………………………………260

免疫学相关杂志有哪些

immunitynature immunology这两个你随便发一个就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了

医学界的“四大灌水神刊”— 《Oncotarget》、《Medcine》、《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在医学界一直流传着“四大神刊”的传说,为什么说是四大神刊呢,原因大抵有三,一是因为影响因子适中,科研单位认可;二是这些期刊每年发文量大,又对创新性没有过高的要求,发表相对容易。《Oncotarget》在2018年已经被SCI剔除,已经走下了神坛,在此不多做介绍。《Medcine》的影响因子为023,研究领域涉及到医药科学方向,包括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神经发育、遗传、代谢相关疾病等各类疾病药物,投稿周期3-5个月作用。《Scientific Reports》为Natrure 出版集团旗下的综合性科学期刊,对文章创新性没有过高要求,但要求一定要数据严谨,影响因子在12,投稿周期快则两周,慢则一年不等。《Plos One》,属于3区的综合性期刊,影响因子为77,审稿周期在2-3个月。03、肿瘤领域的王牌SCI生物学中以肿瘤研究最火,在肿瘤领域有几大王牌SCI,影响因子甚至比CNS都高个几倍,一旦能发上个一篇,科研道路必定平顺得多了。(1)经典期刊《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影响因子为59,审稿周期一个月左右,以约稿居多;《Nature reviews cancer》,影响因子为78,审稿周期在1-3个月之间,以约稿居多;《Cancer cell》,影响因子为84,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2)高性价比期刊《Medical Oncology》,影响因子为92,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Oncology reports》,影响因子为98,审稿周期在1个月-半年之间。《psycho-oncology》,影响因子为46,审稿周期在3-8周。04、神经科学领域的SCI大咖神经科学领域作为生物学中“高大上”的一支,自然也少不了一些专业领域的SCI大咖的存在。我们就介绍最为著名的几个期刊。(1)经典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影响因子为91,审稿周期在2个月之间;《Neuron》,影响因子为32,审稿周期在3个月左右;《Brain》,影响因子为84,审稿周期在1-2个月左右。(2)高性价比期刊《Brain Research》,影响因子为12,审稿周期在1-8个月之间;《Brain Research Bulletin》,影响因子为44,审稿周期在1-4个月之间。05、免疫领域的几大SCI期刊免疫学领域是一个比较大的领域,很多医学研究往往都涉及到了免疫学的内容。我们来了解一下免疫学的几个常见的期刊。(1)经典期刊《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影响因子为71,审稿周期在2个月左右或约稿;《Nature Immunity》,影响因子81,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Immunity》,影响因子为73,审稿周期平均6个月左右。(2)高性价比期刊《Autoimmunity》,影响因子为65,,审稿周期为1-3个月;《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影响因子为09,审稿周期为1个月;《BMC immunology》,影响因子为62,审稿周期为1个月左右。06、心血管领域的SCI大佬和平民期刊心血管领域也是医学领域的一大分支,吸引着一大批学者的研究。心血管领域有哪些大佬级的SCI期刊呢(1)经典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影响因子83,审稿周期在2-4周;《European Heart Journal》,影响因子42,审稿周期平均一个月;《Circulation》,影响因子88,审稿周期在2个月左右。(2)高性价比期刊《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影响因子52,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 《Cardiology》,影响因子74,审稿周期在1-2个月之间。《Cardiovascular Drugs and Therapy》,影响因子77,审稿周期在5个月左右。07、内分泌领域的不可不知的SCI期刊内分泌领域涉及到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多种常见疾病,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吸引了很多科学家来研究。我们介绍几本常见的内分泌领域的SCI期刊。(1)经典期刊《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影响因子31,审稿周期不定。《Cell Metabolism》,影响因子57,审稿周期1-3个月。《Molecular Metabolism》,影响因子29,审稿周期1-3个月。(2)高性价比期刊《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影响因子52,审稿周期不定。《NEUROPEPTIDES》,影响因子92,审稿周期1-2个月或约稿。《Nutrition & Diabetes》,影响因子74,审稿周期1-2个月或约稿。08、消化领域的热门SCI期刊消化领域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板块,该领域不乏重量级以及价优质廉的SCI期刊。(1)经典期刊《Gastroenterology》,影响因子77,审稿周期平均1-5个月。《Gut》,影响因子02,审稿周期平均1-2个月。《HEPATOLOGY》,影响因子08,审稿周期平均1-3个月。(2)高性价比期刊《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影响因子11,审稿周期1-3个月;《Gut Pathogens》,影响因子81,审稿周期3个月左右或约稿;《Journal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影响因子44,审稿周期不定。09、骨科领域的必备SCI期刊骨科的研究,从分子生物学理论的研究,到各种支架材料,干细胞诱导分化,研究的方向越来越多元化。那么,骨科领域有哪些常见的期刊呢?(1)经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影响因子06,审稿周期2-4周;《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影响因子45,审稿周期3-8周;《Journal of Physiotherapy》,影响因子54,审稿周期3个月或约稿。(2)高性价比期刊《PHYSICAL THERAPY》,影响因子60,审稿周期4-8周;《JOURNAL OF ARTHROPLASTY》,影响因子33,审稿周期2-4周;《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影响因子41,审稿周期3-6周。010、呼吸领域不能忽略的SCI期刊近年来,对于呼吸的生理和病理生理、缺氧和进行呼吸病学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一些呼吸领域关于基础和临床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呼吸领域有哪些SCI值得我们关注呢?(1)经典期刊《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影响因子47,审稿周期不定;《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影响因子24,审稿周期2-4周;《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影响因子24,审稿周期3周-8个月。(2)高性价比期刊《RESPIRATION》,影响因子59,审稿周期4-8周;《BMC Pulmonary Medicine》,影响因子72,审稿周期6-12周;《COPD-Journal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影响因子60,审稿周期6-12周。最近得知有一些发表很快的SCI医学期刊,影响因子还不低,抓紧投稿还能趁一波东风

医学学术期刊的种类有数千种之多,主要包括三个等级,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很多省份会划分自己的一类,二类期刊标准,核心期刊大概就有1000多种,其中中文核心200多个,科技核心900多个,学术期刊又根据医学的分类细分为很多类别,比如护理的有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泌尿外科有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其它专业亦是如此,发表一篇跟专业相关的医学论文,可以适当提高职称晋升几率,具体的也可以跟专业机构咨询,希望能为您提供到帮助

HNO HERZ IRBM B-ENT CUTIS PFLEGECHIRURGIN VIVOIN VIVOJBR-BTR NOTARZT给你一些四区的IF<1的医学SCI期刊,你自己琢磨下

免疫相关杂志有哪些

immunitynature immunology这两个你随便发一个就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了

《免疫学杂志》由中国免疫学会和第三军医大学主办,1985年创刊,现为月刊,A4开本,内文92页,铜板纸、彩图随文印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0—8861,国内统一刊号:CN51—1332/R。本刊坚持以交流学术信息、开展学术争鸣、繁荣学术园地为其办刊办刊宗旨;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读者充实理论、更新知识、积累经验服务为其目的。主要栏目有免疫学进展、专家论坛、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学技术与方法、短篇报道等。1989年以来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文数据库”等国内外10多家重要数据库及检索刊物作为来源期刊收录。《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1年第1版、1996年第2版、2000年第3版和2004年第4版均将《免疫学杂志》列为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990年获四川省首届科技期刊评比编辑加工奖;1995年获重庆市首届优秀期刊评选二等奖;1997年获重庆市优秀期刊一等奖;1997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二等奖;1997年获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9年获重庆市高校优秀学报(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奖;2000年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4年获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优秀奖。2005年被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评为重庆市科技期刊优秀编辑部。本刊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订阅,国外读者可向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邮编:100044)订阅;国内代号:78-32,国外代号:BM4316;每本订价15元,全年90元。也可直接来信邮购。编辑部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第三军医大学,邮政编码:400038。 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免疫学技术与方法综述与讲座短篇报道简讯 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三等奖全军医学期刊评比优秀奖重庆优秀期刊一等奖 主管单位:第三军医大学主办单位:第三军医大学;中国免疫学会主编:吴玉章ISSN:1000-8861CN:51-1332/R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邮政编码:400038

HNO HERZ IRBM B-ENT CUTIS PFLEGECHIRURGIN VIVOIN VIVOJBR-BTR NOTARZT给你一些四区的IF<1的医学SCI期刊,你自己琢磨下

临床医学进展,不过是核心不是SCI

医学免疫学相关文献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1 节 医学免疫学概述……………………1  一、免疫的概念与功能…………………1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2  三、免疫应答的类型和作用特点………4  四、免疫性疾病…………………………5  五、免疫学的应用………………………5第2 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和重要成就………6  一、传统免疫学时期 (18 世纪~20 世纪初)……………6  二、近代免疫学时期 (20 世纪初~20 世纪50 年代)……8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 (20 世纪60 年代初~21 世纪初)…9  四、获得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的 免疫学家及其贡献………………10  五、21 世纪免疫学发展趋势…………12第二章 抗原  第1 节 抗原的特异性……………………13  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抗原表位……13  二、抗原表位的分类…………………15  三、半抗原-载体效应………………16  四、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16第2 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7  一、抗原的异物性……………………17  二、抗原的理化特性…………………18  三、宿主的特性………………………19  四、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19  五、佐剂的应用………………………20第3 节 抗原的种类及医学意义…………20  一、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 细胞参与进行分类……………20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21  三、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进行分类……………21  四、其他分类……………………………22第4 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22  一、超抗原………………………………22  二、丝裂原………………………………23  三、佐剂…………………………………23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1 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25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25  二、免疫球蛋白的辅助成分…………27  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28第2 节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29第3 节 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31  一、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的生物学功能………………………31  二、免疫球蛋白恒定区的生物学功能………………………31  第4 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和功能…………………………33  一、IgG …………………………………34  二、IgM …………………………………35  三、IgA …………………………………35  四、IgD …………………………………36  五、IgE …………………………………36第5 节 人工制备抗体与应用……………36  一、多克隆抗体………………………37  二、单克隆抗体………………………37  三、基因工程抗体……………………38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1 节 补体系统概述……………………40  一、补体系统的命名…………………40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40  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合成和 理化性质……………………………41第2 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41  一、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的激活过程……………………………41  二、旁路途径的激活过程……………44  三、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45  四、补体系统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46第3 节 补体系统活化的调节……………47  一、自身衰变调节……………………48  二、血浆中补体调节蛋白及其主要作用……………………………48  三、膜结合调节蛋白及其主要作用…48第4 节 补体系统的主要生物学作用………49  一、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49  二、调理作用……………………………50  三、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50  四、炎症介质作用……………………50  五、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51第5 节 补体系统异常与疾病……………51  一、补体的遗传性缺陷………………51  二、补体含量的改变…………………52第五章 细胞因子  第1 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53  一、白细胞介素………………………53  二、干扰素………………………………55  三、肿瘤坏死因子……………………55  四、集落刺激因子……………………56  五、趋化因子……………………………56  六、生长因子……………………………57  七、其他细胞因子……………………58第2 节 细胞因子受体……………………58  一、细胞因子受体的种类……………58  二、细胞因子受体的特性……………59  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59第3 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60  一、细胞因子的理化特性……………60  二、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特点……60  三、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61第4 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62  一、参与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62  二、参与适应性免疫和免疫调节……62  三、刺激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63  四、诱导细胞凋亡和直接杀伤靶细胞………………………63  五、促进创伤的修复…………………63  六、参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63第5 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64  一、细胞因子异常与临床疾病………64  二、细胞因子与临床疾病的治疗……64第六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与黏附分子  第1 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66  一、参与T 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 分子……………66  二、参与B 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 分子……………67  三、参与免疫效应的主要CD 分子…68第2 节 黏附分子……………………………69  一、黏附分子共同特性………………69  二、黏附分子的种类…………………69  三、黏附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72第3 节 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74  一、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免疫缺陷病……………………74  二、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74  三、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移植排斥………………………75  四、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肿瘤………………………………75第七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抗原系统  第1 节 HLA 复合体及其产物……………76  一、HLA-Ⅰ类基因及其编码的分子…77  二、HLA-Ⅱ类基因及其编码的分子…77  三、HLA-Ⅲ类基因及其编码的分子………………………78第2 节 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及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78  一、HLA-Ⅰ类分子的结构……………78  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79  三、HLA 分子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79第3 节 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表达和功能…………………………81  一、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分布…………………………………81  二、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表达特点……………………………81  三、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81第4 节 HLA 复合体的遗传特征………82  一、单倍型遗传………………………82  二、多态性………………………………83  三、连锁不平衡………………………83第5 节 HLA 在医学上的意义……………84  一、HLA 与同种器官移植的关系……84  二、HLA 与输血反应的关系…………84  三、HLA 与疾病的相关性……………84  四、HLA 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关系……84  五、HLA 与法医学和亲子 鉴定的关系………………………85第八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  第1 节 中枢免疫器官……………………86  一、骨髓…………………………………86  二、胸腺…………………………………91第2 节 外周免疫器官……………………95  一、淋巴结………………………………95  二、脾脏…………………………………96  三、皮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97第3 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98  一、淋巴细胞归巢……………………98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及其生物学意义………………………98第4 节 免疫赦免组织……………………98  一、眼……………………………………99  二、脑组织………………………………99  三、睾丸…………………………………99  四、哺乳动物的胚胎…………………99第九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第1 节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100  一、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100  二、体内屏障……………………………100第2 节 固有免疫细胞……………………101  一、吞噬细胞……………………………101  二、树突状细胞………………………104  三、自然杀伤细胞……………………105  四、具有固有免疫特性的T 细胞和B 细胞…………………108  五、其他固有免疫细胞………………109第3 节 体液中固有免疫分子及其作用……………………………110第4 节 固有免疫应答……………………110  一、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机制………111  二、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112  三、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112  四、细胞自噬与固有免疫应答………113  五、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 免疫应答的关系…………………114第十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第1 节 抗原提呈细胞……………………115  一、树突状细胞………………………115  二、单核-巨噬细胞…………………117  三、B 细胞………………………………117第2 节 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117  一、MHC-Ⅱ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117  二、MHC-Ⅰ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118  三、MHC 分子对抗原的交叉提呈……120  四、CD1 分子提呈非蛋白类抗原……120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第1 节 T 细胞………………………………121  一、T 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121  二、T 细胞亚群及功能………………125第2 节 B 细胞………………………………129  一、B 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129  二、B 细胞亚群…………………………130  三、B 细胞功能…………………………132第十二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第1 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概述……………133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133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133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34第2 节 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34  一、T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134  二、T 细胞活化、增殖及分化………135  三、T 细胞的效应功能………………141第3 节 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42  一、B 细胞对TI 抗原的免疫应答……142  二、B 细胞对TD 抗原的免疫应答……143第4 节 黏膜免疫应答……………………148  一、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组成…………………………………148  二、肠道黏膜免疫应答………………149  三、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150第十三章 免疫耐受  第1 节免疫耐受的发现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151  一、天然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151  二、在胚胎期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实验……………………………151第2 节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和特点…………………………152  一、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152  二、T、B 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153第3 节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154  一、抗原因素…………………………154  二、机体因素……………………………155第4 节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156  一、胸腺内T 细胞中枢免疫耐受机制……………………………156  二、外周T 细胞免疫耐受机制………157  三、骨髓内B 细胞中枢免疫耐受机制……………………………159  四、外周B 细胞免疫耐受机制………159第5 节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160第十四章 免疫调节  第1 节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161  一、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1  二、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1  三、免疫细胞活化/ 抑制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162  四、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反馈性调节………………………163第2 节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164  一、抗原提呈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4  二、辅助性T 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5  三、细胞毒性T 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5  四、调节T 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5  五、其他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6  六、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介导的免疫调节……………………………166  七、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对T/B细胞的调节………………………167第3 节整体水平的调节作用……………168  一、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8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168第4 节群体水平的调节作用……………169  一、BCR 库和TCR 库多样性与免疫调节……………………………169  二、MHC 多态性与免疫调节………169第5 节基因水平的调节作用……………169  一、MHC 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9  二、非MHC 基因的免疫调节………170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  第1 节Ⅰ型超敏反应……………………171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171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73  三、临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74  四、Ⅰ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175第2 节Ⅱ型超敏反应……………………176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76  二、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77第3 节Ⅲ型超敏反应……………………178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78  二、临床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80第4 节Ⅳ型超敏反应……………………181  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81  二、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82第5 节各型超敏反应比较及其与疾病的关系…………………………182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1 节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184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84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185第2 节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186  一、遗传因素……………………………186  二、抗原因素……………………………187  三、淋巴细胞方面的因素……………188  四、机体免疫调节机制紊乱…………189第3 节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损伤机制……………………189  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89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190第4 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192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病  第1 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94  一、原发性B 细胞缺陷病……………194  二、原发性T 细胞缺陷病……………195  三、联合免疫缺陷病…………………195  四、补体系统缺陷……………………197  五、吞噬细胞缺陷……………………198第2 节获得性免疫缺陷病………………198  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主要诱发因素……………………………199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99第3 节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203第十八章 移植免疫  第1 节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204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205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06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特殊情况………206第2 节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206  一、介导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207  二、同种异型抗原的识别机制………207  三、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209第3 节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210  一、供体的选择………………………210  二、移植物和受者的预处理…………210  三、免疫抑制治疗……………………211  四、诱导同种移植耐受………………212  五、移植后的免疫检测………………212第十九章 肿瘤免疫  第1 节肿瘤抗原……………………………213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分类………213  二、根据肿瘤抗原诱发和产生情况分类……………………………215第2 节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216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介导的抗肿瘤效应机制……………………………216  二、固有免疫应答介导的抗肿瘤 效应机制……………………………217第3 节肿瘤免疫逃逸机制………………218  一、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微弱或抗原调变……………………………218  二、肿瘤细胞表面膜分子的异常表达……………………………218  三、肿瘤细胞“抗原覆盖”或“封闭因子”作用…………………219  四、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耐受……………………………219第4 节肿瘤的免疫诊断和治疗…………220  一、肿瘤的免疫诊断…………………220  二、肿瘤的免疫治疗…………………220第二十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第1 节抗原或抗体的体外检测…………222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222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223  三、常用抗原-抗体检测技术及其原理……………………………223第2 节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234  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234  二、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235  三、淋巴细胞功能测定………………236  四、吞噬细胞功能测定………………239第3 节免疫分子基因检测………………240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防治  第1 节免疫预防……………………………241  一、人工主动免疫……………………241  二、人工被动免疫……………………244  三、我国计划免疫……………………245第2 节免疫治疗……………………………246  一、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247  二、分子为基础的免疫治疗…………248  三、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249  四、免疫基因治疗……………………250医学免疫学词汇中英文索引………………251  参考文献………………………………………260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细胞和分子免疫学》、《医学免疫学》、《免疫学原理》、《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索引序列
  • 医学免疫学相关文献有哪些
  • 医学免疫学相关文献
  • 免疫学相关杂志有哪些
  • 免疫相关杂志有哪些
  • 医学免疫学相关文献研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