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95

许多多000
首页 > 论文问答 > 网络犯罪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流云归晚

已采纳
我帮你找了一个新闻,你看看能不能用一下。倡导绿色文明上网 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4月23日下午,华阳双语学校学初二年级班的全体同学,认真听取了由网络安全保卫支队主讲的法制道德讲堂:“倡导绿色文明上网 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讲堂由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当前互联网虚拟社会现状及特点、互联网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网络成瘾类型及对青少年的危害、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的主要动机及类型及信息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组成。  针对当前大多数青少年上网的盲目性较大,他们的兴趣主要集中于网络游戏、交友和聊天,真正依靠网络获取知识信息的不是很多,对网络的学习、教育功能明显忽视等状况,讲解有针对性地对同学们的上网行为进行了剖析,用大量案例告诫同学们,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也在日益增多,要学习信息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杜绝随意随性的上网行为,提醒同学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访问含有不文明、不健康信息的网站,上网时尽可能只浏览大型正规网站信息;  2、不要点击陌生人通过任何渠道发送的链接、邮件附件等,下载文件尽量到大型、信用度高的网站,不要轻信他人;  3、不在网络银行账号存放大笔资金、不在电脑内存放含有隐私信息的文件,遇到不法侵害及时与家人沟通,他们会提供合理建议。  4、不要把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与自己身份有关的信息资料作为公开信息提供到网上去。  切记:网上你看不见对方,无法了解对方实际情况、无法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和真实目的。  5、不要轻易向别人提供自己的照片,也不要轻易发到网上。  6、网上朋友就狭隘在网上为好,贸然“下网”往往可能给你的学习、生活,安全和温馨的家园带来麻烦和不快。  通过讲堂,同学们认识到,面对网络的巨大诱惑,上网要做到:安全上网、适度上网、文明上网,更要做到:远离不文明网络行为、远离不良网络信息、远离不健康网络游戏。在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更应遵守良好的道德规范,做一个网络时代的文明人。
236 评论

BACCHUS周伯通

2003年金融计算机网络犯罪典型案例-人民日报 (2003年12月8日)[人民日报]一名普通的系统维护人员,轻松破解数道密码,进入邮政储蓄网络,盗走83.5万元。这起利用网络进行金融盗窃犯罪的案件不久前被甘肃省定西地区公安机关破获———2003年11月14日,甘肃省破获首例利用邮政储蓄专用网络,进行远程金融盗窃的案件。这起发生在定西一个乡镇的黑客案件,值得我们多方面关注。他将犯罪的目光瞄准了邮政储蓄,利用网络窃取了83万余元,最终难逃法网……10月5日13时12分,定西地区临洮县太石镇邮政储蓄所的营业电脑一阵黑屏,随即死机。营业员不知何故,急忙将刚刚下班尚未走远的所长叫了回来。所长以为电脑出现了故障,向上级报告之后,没太放在心上。17日,电脑经过修复重新安装之后,工作人员发现打印出的报表储蓄余额与实际不符。经过对账发现,5日13时发生了11笔交易、总计金额达83.5万元的异地账户系虚存(有交易记录但无实际现金)。当储蓄所几天之后进一步与开户行联系时,发现存款已经分别于6日、11日被人从兰州、西安两地取走37.81万元,他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10月28日向临洮县公安局报了案。县公安局经过初步调查,基本认定这是一起数额巨大的金融盗窃案,随即向定西公安处汇报。公安处十分重视,立即制定了详细的侦查计划,组成专案组,全力侦查此案,并上报省公安厅。面对特殊的侦破任务,专案组兵分两路,一方面在省、市邮政局业务领导和计算机专家的协助下,从技术的角度分析黑客作案的手段以及入侵的路径;另一方面,使用传统的刑侦方法,大范围调查取证。专案组首先对有异常情况的8个活期账户进行了调查,发现都属假身份证储户。此时,技术分析的结果也出来了,经过大量网络数据资料的分析,发现作案人首先是以会宁邮政局的身份登录到了永登邮政局,然后再以永登邮政局的名义登入了临洮太石邮政储蓄所。专案组对会宁邮政局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局系统维护人员张少强最近活动异常。暗查发现,其办公桌上有一条电缆线连接在了不远处的邮政储蓄专用网络上。专案组基本确认,张少强正是这起金融盗窃案的主谋。11月14日22时,张少强在其住所被专案组抓获。经过审问,张少强交待了全部犯罪事实。10月5日,张少强在会宁利用笔记本电脑侵入邮政储蓄网络后,非法远程登录访问临洮太石邮政储蓄所的计算机,破译对方密码之后进入操作系统,以营业员身份向自己8月末预先在兰州利用假身份证开设的8个活期账户存入了11笔共计83.5万元的现金,并在退出系统前,删除了营业计算机的打印操作系统,造成机器故障。第二天,他在兰州10个储蓄网点提取现金5.5万元,并将30.5万元再次转存到他所开设的虚假账户上。10月11日,张少强乘车到西安,利用6张储蓄卡又提取现金1.8万元。至此,这件远程金融盗窃案告破,83.5万元完璧归赵。为什么一名普通的系统维护人员,竟然能够闯入邮政储蓄专用网络,从容地实施犯罪……案子结束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思索没有结束。从5日案发,到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中间有整整23天的时间,足以让一名有准备的罪犯逃之夭夭。在这段时间内,邮政储蓄专用网络依然处在门户大开状态,如果张少强再起贼心,很有可能损失会更大。张少强今年29岁,毕业于邮电学院,案发前仅是会宁县邮政局的系统维护人员,谈不上精通电脑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而邮政储蓄网络的防范措施不可谓不严:邮政储蓄使用的是专用的网络,和互联网物理隔绝;网络使用了安全防火墙系统;从前台分机到主机,其中有数道密码保护。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张少强如此轻易得手。分析整个案例,不难看出,是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淡薄,才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局面。案发前,张少强私搭电缆,从来没有人过问,更没有人阻止,让他轻易地将邮政储蓄专用网络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而另一方面,临洮县太石镇的邮政储蓄网点竟然一直使用原始密码,不仅没有定期更改,也没有在工作人员之间互相保密,于是张少强很轻松地就突破了数道密码关,直接进入了操作系统,盗走了83.5万元。而且,当工作人员发现已经出了问题时,还认为是内部网络系统出了故障,根本没有想到会有网络犯罪的情况发生。这件案子让我们警觉,使用网络的工作人员,甚至包括某些行业的专业人员在内,缺乏基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才让黑客有机可乘。甘肃省今年已立案查处了51起网络犯罪案件。警方提醒:必须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当前,网络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已显得举足轻重。与此同时,从1986年我国发现首例利用计算机犯罪案件以来,涉及计算机网络的犯罪逐年大幅度上升。据甘肃省公安厅网监处的马电行处长介绍,甘肃省近年来网络犯罪的数量几乎是成倍增长,今年已经立案查处了51起相关案件,而且据他估计,还有相当数量的案件当事人并没有报案。在这些网络犯罪案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使用者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在张少强案结案之后,甘肃省公安厅网监处的叶弘副处长曾经感叹道:“我们处总共只有60多个网络警察,负责全省的网络安全工作,但是一多半的警力都浪费在抓一些简单的案子上面。”公众缺乏网络安全防范意识,重应用轻管理,尤其不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即使是某些涉及到民生的行业也是如此,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不执行,负责的管理人员保密意识不强,普通的工作人员又缺乏专门的安全防范知识,当犯罪发生时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这些都造成了网络领域内犯罪现象的急剧增长。网络安全专家把网络犯罪归纳为五性:隐蔽性、智能性、连续性、无国界性和巨大的危害性。张少强案也告诉我们,网络联结的广阔性一旦管理不善,可能就成了它的弱点,即使这种管理不善是在一个偏僻乡村的网点,它也可能成为黑客进入网络核心的一条捷径。如果网络是无处不在的,那么,它的安全管理也应该是无处不在的。世界上第一例有案可查的涉计算机犯罪案例于1958年发生于美国的硅谷,但是直到1966年才被发现。1中国第一例涉及计算机的犯罪(利用计算机贪污)发生于1986年,而被破获的第一例纯粹的计算机犯罪(该案为制造计算机病毒案)则是发生在1996年11月2。从首例计算机犯罪被发现至今,涉及计算机的犯罪无论从犯罪类型还是发案率来看都在逐年大幅度上升,方法和类型成倍增加,逐渐开始由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的犯罪向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犯罪对象的犯罪发展,并呈愈演愈烈之势,而后者无论是在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还是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等方面都远远大于前者。正如国外有的犯罪学家所言,“未来信息化社会犯罪的形式将主要是计算机犯罪,”同时,计算机犯罪“也将是未来国际恐怖活动的一种主要手段其他相关文章:%E5%B0%8F%E5%87%A4%E5%B1%85-%E5%AE%89%E5%85%A8%E6%96%87%E7%8C%AE/html-4/shtml朋友就跟你找了这麼多啦,找得好辛苦呀,给分吧

175 评论

相关问答

  • 网络犯罪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该怎么写就怎么写

    triangelrain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8
  • 网络犯罪案例分析论文

    自己上网查

    万涛空间设计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6
  • 网络犯罪案例分析论文题目

    案例: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事后,小新投案自首。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

    苏夏夏110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8
  • 网络犯罪案例分析论文选题

    案例: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事后,小新投案自首。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

    卓木木收藏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6
  • 青少年犯罪案例和分析论文

    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探析内容摘要:当今世界,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继环境污染、毒品传播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已经成为困扰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在家庭,

    忘忧毛球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