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7

洋葱吵大肠
首页 > 论文问答 > 尖端科技杂志2014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queeniechen2007

已采纳
去“水墨芋——精华知识栖息之地”看看吧,国内国外的期刊都有,且都可以免费下载的
289 评论

你跑这么慢

设计改版完成2014年《实用手外科杂志》封面,于2014年第1期正式在国内外出版。 提出双动脉式静脉动脉化再植断指,打破多年来单式静脉动脉化再植断指。在十五届全国骨科学术年会暨第八届COA国际学术大会上,其《双动脉式静脉动脉化再植断指》发言获创伤组优秀论文奖,其核心内容是以哈根泊肃叶定律及伯努力流体力学守恒定律深刻解释了其机制,首次提出静脉内膜侧压力小,静脉瓣膜冲击力大,有效灌注多且很快速无时间间隔等理论,相应文章发表在2013年《中华医学杂志》、 2013年《Microsurgery》杂志、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东南国防医药》、 2014年《实用手外科杂志》上。创新设计双神经弓式双端侧神经吻合,成功修复指固有神经急慢性损伤、神经缺损、神经瘤等,其效果优于传统端侧吻合,其相应文章发表在2012年《中华骨科杂志》、 2012年《Formosan Journal of Surgery》、2014年《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4年《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年《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创伤外科杂志》上。 成功解决末节、指尖断指的回流问题,首次提倡吻合指侧方静脉,发现指侧方静脉的解剖性优于指腹静脉,同时用其在末端指来代替指腹静脉行回流及供血通道,其相应文章发表在2013年《中华骨科杂志》、 2013年《Journal of Hand Surgery》、2013年《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年《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4年《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4《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实用手外科杂志》、2014年《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上。提出将大创面打散,从三维角度视为数个小创面,运用化整为零的修复思路成功修复创面,供区功能损伤降低最小,其相应文章发表在2012年《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2年《实用手外科杂志》、2013年《中华烧伤杂志》、 2013年《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上。 将基础外科中加速康复外科及损伤控制外科应用于手外科中,获很好疗效,文章发表在2012年《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3年《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年《华南国防医学杂志》上。 在同一个手指上运用两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其文章发表在2012年《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2年《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3年《中华烧伤杂志》上。

114 评论

八彩虹624

没法再说了,楼上的牛X

94 评论

新月之垣

“天弓”—3反战术弹道导弹(ATBM)。台军方人士称,“天弓”—3反战术弹道导弹系统,性能类似“爱国者”—3型导弹,未来可以有效防御来自大陆的东风—11和东风—15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攻击。  台湾地区《军事家》杂志在最近一期刊登一篇名为《弓三现身》的文章,详细披露了“天弓”—3的诞生过程。文章称,台湾地区“中科院”研制的反战术弹道导弹,军方研究代号为“层系计划”。ATBM的研发源起于1996年台海危机后,台湾地区当局原本希望美方出售性能更佳的“爱国者”导弹,但美国一直迟迟不肯同意。台当局最终决定由“中科院”着手研发。文章称,早在1998年进行原型弹测试时,台军的测试导弹就有能力成功“擦撞命中”靶弹。台军方从2001到2007年间,已为研发这款导弹投入了高达190亿新台币的预算。而最近美方同意售台“爱国者”—3型导弹,主要也因台湾地区的ATBM导弹发展“接近成熟”。   从外形上看,“天弓”—3与“天弓”—2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暗示两者有相当的血缘关系。然而,台湾地区《尖端科技》杂志却在一篇文章中称,“‘天弓’—3可能也有来自美方某种程度的技术支持,再加入许多‘中科院’在反导弹技术上的突破”。事实上,台军“天弓”系列导弹的核心“冲压发动机”计划,一直得到了美国的暗中帮助。1980年黄孝宗出任“中科院”代院长后,大力推动“冲压发动机”研发,并称之为“超性能导弹”计划。当时“中科院”在美国Marquardt公司技术协助下,开始兴建研发冲压发动机所需的大型风洞。而且,“天弓”系列导弹采用冲压发动机的原始构想,也直接来自于美国Marquardt公司的技术。   1984年美国Marquardt公司技术协助“中科院”兴建的大型风洞完工。这座风洞有别于一般风洞,可在风洞内制造的气流中引燃丙烷产生热量增加温度,以模拟实际飞行的空气密度,借此了解飞行中燃烧现象和结果,这座风洞又称热风洞或高熵风洞。这套地面试验设备除了应用在“天弓”系列导弹外,后来也运用在“天剑”、“雄风”、“雷霆2000”等计划中,执行气热力环境模拟测试或绝热材料验证等试验。除了风洞等地面测试设备外,“中科院”在美方的帮助下也陆续完成冲压发动机涡轮、燃油阀、燃烧室、进气道、燃油供应控制系统等关键组件的研制。1984年底,美方又同意Vought公司�后来改为LTV 向台湾地区当局输出“冲压发动机技术”。尽管“中科院”进行了10年多的研究工作,“天弓”—2冲压发动机导弹计划最终宣告失败。然而,台湾地区当局还是在同美方的合作中掌握了许多关键技术,并为“天弓”—3的出笼奠定了基础。   拦截技术并不成熟 “中科院”曾夸口说,“自主研发”的“天弓”—3系统性能类似于美国的“爱国者”—3。那么,“天弓”—3事实的拦截效率有多高呢?  据《军事家》杂志披露,在2002年台军所谓“国防报告书”中也提及,“中科院”已经在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包括“小型推力向量控制液体火箭”,这是反弹道导弹系统所用的拦截导弹上侧向和姿态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2004年“国防报告书”中又提到“中科院”已完成多项导弹系统所需关键技术,如:“小型液体火箭及推进剂储控系统”,可提供各型导弹的姿态控制;而“先进弹头关键技术”已改良传统弹头破片能量威力不足的缺点。“这意味着,‘中科院’在反弹道导弹的拦截导弹技术上有重大突破”。   而事实上,“天弓”—3系统具有所谓改善传统弹头“破片能量威力不足”缺点的“先进弹头关键技术”,就是将弹头破片飞散方向集中于攻击目标(来袭弹道导弹)的技术。而单靠集中破片方式,根本无法有效摧毁弹道导弹,必须采用更先进的“反应式破片弹头”,而这一技术却正是台军方尚未掌握的。   反应式破片弹头主要是高能物质所构成,除了让破片飞散方向能集中在目标上,更能使破片在击中目标时引发高温高压的化学反应,彻底摧毁目标。另外,在同样重量的限制下,反应式破片弹头的杀伤半径必须为传统破片弹头的2—3倍,才能有效击毁来袭的弹道导弹。显然,“天弓”—3反导导弹尚未安装先进的反应式破片弹头,在拦截技术上已经落后了一大截。   除了仍使用传统破片弹头之外,“天弓”—3还不具备侧向和姿态控制系统,因此它不具备“爱国者”—3直接击毁来袭弹道导弹的能力。《军事家》的文章认为,“天弓”—3反弹道导弹的性能最多只是达到“具备有限的反导弹能力”的等级。因此,事实上“天弓3”导弹在拦截战术弹道导弹时,性能仅相当于“爱国者”—2+导弹,而远逊于“爱国者”—3导弹。   不过,《尖端科技》的文章称,在拦截巡航导弹时,“天弓”—3俯视、锁定低空小型目标的能力不错。而且,用“天弓”—3型导弹在对付战机方面具有特别功效,预计其最大射程可达200公里以上。

287 评论

相关问答

  • 尖端科技杂志2014

    简氏防务周刊

    追梦少年0215 5人参与回答 2024-06-24
  • 尖端科技杂志

    “天弓”—3反战术弹道导弹(ATBM)。台军方人士称,“天弓”—3反战术弹道导弹系统,性能类似“爱国者”—3型导弹,未来可以有效防御来自大陆的东风—11和东风—

    ~Miss.Q~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6
  • 尖端科技杂志2021

    <《尖端科技》

    莹火虫妹妹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4
  • 尖端科技杂志社

    世界军事坦克装甲车辆

    水蓝色的风铃 7人参与回答 2024-06-27
  • 尖端科技杂志2020

    “天弓”—3反战术弹道导弹(ATBM)。台军方人士称,“天弓”—3反战术弹道导弹系统,性能类似“爱国者”—3型导弹,未来可以有效防御来自大陆的东风—11和东风—

    jasmine7927 5人参与回答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