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00

狼人发生地
首页 > 论文问答 >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春天里吃大米

已采纳
中国环境污染造成了1875亿元损失 在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对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估算却仍然是一个新鲜话题。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公开发表的一份关于“90年代中期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的报告给予了公众一个参考。根据估算,1995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了1,875亿元,占当年GNP值的27%。该报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水污染造成的损失是大头 报告认为,他们计算得来的1875亿元经济损失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大气造成的经济损失,二是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三是固体废弃物和其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这三部分中,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最为庞大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考虑因地球物理原因形成的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仅仅计算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和排放的废弃物进入自然界水体所造成的水体污染而带来的经济损失,这数目就达到了9亿元,占环境污染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值的20%。 其中,工业污染性缺水是各项损失中最严重的一项。1995年,全国工业污染性缺水就造成直接工业经济损失750亿元,占了水污染造成的损失的一半以上。 另外,报告指出,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包括南方水网地区和北方农村地区)、水污染对渔业的损失、水污染对农业的损失、水污染对旅游业的损失也是不可忽视的损失组成项目。大气污染损失也不可轻视 除了水污染之外,大气污染对经济造成的损失也不可轻视。报告指出,大气污染已对我国经济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等对我国人民的健康损害尤其大,1995年全国因为大气 TSP(和SO2)污染影响导致的人体健康损失估算达到171亿元。 另外,酸雨也是一个“大杀手”。酸雨不仅对农作物和森林损害极大,而且酸雨对于建筑材料也有极其大的腐蚀作用,从而对建筑物造成危害。报告估算,1995年,我国因为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30亿元。 损失还来自多方面 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已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固体废弃物和其它因素的损失也日渐增多。这多方面组成的第三大部分损失已达2亿元。 该报告所计算出来的损失1875亿元虽然已是数目庞大,骇人听闻,然而,撰写该报告的专家指出,我国因为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还远远不止此数目,该数字只是部分可以计算的环境损失。由此看来,我国保护环境的任务还任重道远。
170 评论

萌哒哒的Ashley

生态学认为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环境是城市的(无生命环境部分)。   社会学认为城市是(人类属性)的产物。   经济学观点认为(劳动分工)是城市经济组织的基础。   帕克1925年提出“城市生态学”之后(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了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中心。   城市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地理范围、城市人口和(城市文化)。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城市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有城市的功能、结构、(演变规律)和空间组合规律。   城市生态系统的三个亚系统组成一个相互依存、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市民与政府)。   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特点的是(自我维持能力强)。   (生态学)是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理论基础。   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生态与环境的美化优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   盖迪斯的主要代表作有《城市开发》和(《进化中的城市》)。   土地作为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之一分为自然状态土地和(城市用地)。   城市系统是以一定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综合体。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定、(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复杂性)。   城市规划包括战略规划、时空规划、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城市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和(城市居民方式现代化)。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资料统计和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与环境学学科基础的是(城市文化学)。   环境承载力是某一定的结构或环境不发生对人类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与社会作用)。   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复杂程度和该地区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呈(正相关)。   提高环境承载力就要处理好环境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之间的关系。   环境承载力中的自然资源要素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当代城市生态学》)奠定了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相结合使得城市生态分析的速度和精确度大大提高。   城市绿化总体水平不高主要是受(资金)的制约。   城市生态学的规律有宏观与微观相协调、物质循环与再生、物质输入输出动态平衡和(相互适应与补偿协同)。   研究(人类高强度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生态系统时,需要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   个案研究是将城市的某一个区域作为个案,研究该区域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相互作用。   目前我国城市主要绿化方式就是“见缝插绿”,艺术性差,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反应了城市绿化中(绿化水平不高)的问题。   富人区绿地建设完善,贫民区、边缘不发达工厂区绿地分布少体现了(绿地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城市生态位是由(政府)确定的。   一般人们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自然生态三个亚系统。   城市生态与环境学遵循的原理有生态位原理、生物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和(食物链原理)。   自然生态系统中,生态位的确定是(自然形成的)。   环境承载力中的环境承载要素包括水环境要素、固体废物环境要素和(大气环境要素)。   目前我国移栽的方法有直栽、波栽、工厂化育苗和(学栽)。   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的是(环境生态学)。   现代城市生态研究以城市(能流)、物流、信息流为研究主线。   一般来说,城市的绿化体现在城市的绿化率、人均绿地占有量和(绿地建设水平)。   采用无人机、遥感、卫星定位的方式对城市生态进行研究体现了城市生态与环境学中的(新技术应用)。   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是(湖泊)。   在对城市动植物与城市居民及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应以动植物与(非生物环境)的演变过程为主线。   下列不属于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方法的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我国城市生态研究强调技术、体制和(行为)的结合。   对比研究是将(城市化)不同的城市进行对比进而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   城市生态系统学的研究内容应做到时间、空间多维结合,动态、区域、(视角)三位一体。  二、判断题   行政管理学派将城市看做是行政单元。 正确   最早提出“城市生态学”概念的人是英国学者帕克。 错误   心理学将城市看作是一种心理状态。 错误   城市既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正确   城市是一种人类占绝对优势的生态系统。 正确   研究城市生态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正确   芝加哥人类学派开创了城市与人类生态学的新纪元。 错误   在我国人口聚居达40万以上的地方就可以称之为城市。 错误   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区别之一就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完整。 正确   城市生态问题是在人类和社会产生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产生的。 错误   城市系统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 错误   物种在群落中空间、时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 正确   城市生态研究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效率的目的体现了城市生态研究综合性的特点。 错误   城市生态系统存在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中。 错误   城市人口的变化可以进行建模研究。 错误   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理论应该是多学科互补的、交叉的。 正确   环境承载力是无限的。 错误   城市生态学研究者之所以无法交流是因为各自擅长的领域不一样。 错误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就会越复杂。 正确   木桶原理意在强调系统整体功能最优。 正确   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城市的领导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确   目前提倡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是生物方法。 正确   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生态学进入了一个大规模的发展阶段。 错误   在进行城市生态研究的时候应该先总结规律再分析个案。 错误   在城市生态研究时通常将社会-经济-自然视为复核生态系统。 正确   在种植草坪和树木的时候将不同种类的青草和树木种在一起是为了防止植物的退化。 正确   现代城市生态学以城市环境研究为中心。 错误   自然生态位一旦确立就不会发生变化。 错误   一般认为,城市生态建设首先就是城市绿化建设。 正确   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视角应该是系统的、静态的。 错误   统计资料是普遍性的资料,观察资料是个别性的资料。 正确   在一个城市中,直接管辖城市绿化建设的有环保局、林业局两个部门。 错误

101 评论

冒火得很000

生态学认为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环境是城市的(无生命环境部分)。   社会学认为城市是(人类属性)的产物。   经济学观点认为(劳动分工)是城市经济组织的基础。   帕克1925年提出“城市生态学”之后(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了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中心。   城市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地理范围、城市人口和(城市文化)。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城市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有城市的功能、结构、(演变规律)和空间组合规律。   城市生态系统的三个亚系统组成一个相互依存、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市民与政府)。   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特点的是(自我维持能力强)。   (生态学)是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理论基础。   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生态与环境的美化优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   盖迪斯的主要代表作有《城市开发》和(《进化中的城市》)。   土地作为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之一分为自然状态土地和(城市用地)。   城市系统是以一定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的综合体。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定、(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复杂性)。   城市规划包括战略规划、时空规划、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城市化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和(城市居民方式现代化)。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资料统计和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与环境学学科基础的是(城市文化学)。   环境承载力是某一定的结构或环境不发生对人类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与社会作用)。   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复杂程度和该地区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呈(正相关)。   提高环境承载力就要处理好环境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之间的关系。   环境承载力中的自然资源要素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当代城市生态学》)奠定了城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相结合使得城市生态分析的速度和精确度大大提高。   城市绿化总体水平不高主要是受(资金)的制约。   城市生态学的规律有宏观与微观相协调、物质循环与再生、物质输入输出动态平衡和(相互适应与补偿协同)。   研究(人类高强度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生态系统时,需要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   个案研究是将城市的某一个区域作为个案,研究该区域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相互作用。   目前我国城市主要绿化方式就是“见缝插绿”,艺术性差,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反应了城市绿化中(绿化水平不高)的问题。   富人区绿地建设完善,贫民区、边缘不发达工厂区绿地分布少体现了(绿地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城市生态位是由(政府)确定的。   一般人们将城市生态系统划分为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自然生态三个亚系统。   城市生态与环境学遵循的原理有生态位原理、生物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和(食物链原理)。   自然生态系统中,生态位的确定是(自然形成的)。   环境承载力中的环境承载要素包括水环境要素、固体废物环境要素和(大气环境要素)。   目前我国移栽的方法有直栽、波栽、工厂化育苗和(学栽)。   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的是(环境生态学)。   现代城市生态研究以城市(能流)、物流、信息流为研究主线。   一般来说,城市的绿化体现在城市的绿化率、人均绿地占有量和(绿地建设水平)。   采用无人机、遥感、卫星定位的方式对城市生态进行研究体现了城市生态与环境学中的(新技术应用)。   下列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是(湖泊)。   在对城市动植物与城市居民及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应以动植物与(非生物环境)的演变过程为主线。   下列不属于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方法的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我国城市生态研究强调技术、体制和(行为)的结合。   对比研究是将(城市化)不同的城市进行对比进而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   城市生态系统学的研究内容应做到时间、空间多维结合,动态、区域、(视角)三位一体。  二、判断题   行政管理学派将城市看做是行政单元。 正确   最早提出“城市生态学”概念的人是英国学者帕克。 错误   心理学将城市看作是一种心理状态。 错误   城市既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正确   城市是一种人类占绝对优势的生态系统。 正确   研究城市生态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正确   芝加哥人类学派开创了城市与人类生态学的新纪元。 错误   在我国人口聚居达40万以上的地方就可以称之为城市。 错误   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区别之一就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完整。 正确   城市生态问题是在人类和社会产生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产生的。 错误   城市系统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 错误   物种在群落中空间、时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 正确   城市生态研究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效率的目的体现了城市生态研究综合性的特点。 错误   城市生态系统存在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中。 错误   城市人口的变化可以进行建模研究。 错误   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理论应该是多学科互补的、交叉的。 正确   环境承载力是无限的。 错误   城市生态学研究者之所以无法交流是因为各自擅长的领域不一样。 错误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就会越复杂。 正确   木桶原理意在强调系统整体功能最优。 正确   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城市的领导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确   目前提倡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是生物方法。 正确   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生态学进入了一个大规模的发展阶段。 错误   在进行城市生态研究的时候应该先总结规律再分析个案。 错误   在城市生态研究时通常将社会-经济-自然视为复核生态系统。 正确   在种植草坪和树木的时候将不同种类的青草和树木种在一起是为了防止植物的退化。 正确   现代城市生态学以城市环境研究为中心。 错误   自然生态位一旦确立就不会发生变化。 错误   一般认为,城市生态建设首先就是城市绿化建设。 正确   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视角应该是系统的、静态的。 错误   统计资料是普遍性的资料,观察资料是个别性的资料。 正确   在一个城市中,直接管辖城市绿化建设的有环保局、林业局两个部门。 错误

297 评论

小肥羊洋阳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复苏,城市化进程推进,这一方面加速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城市能源和生态环境。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着只顾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因而有效利用能源,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人类的迫切任务。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后,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可持续发展已普遍达成共识,逐步被引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和居住条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城市环境规划 1 城市规划概况 城市建设不能再重复单靠增加资源投入来推动发展的老路,必须依靠进步,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型城市,保持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进一步调整提高城市建设节约水、能源、土地等资源和治污、防灾减灾的技术标准,纳入到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中,以法制手段保障和促进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2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市是人类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改变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着高度的物质文明的集中地,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生命有机体与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制约和依赖构成的统一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它包括社会结构、人工结构、资源结构、生态环境结构四个方面的。要实现这一多元、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要做好城市规划就要做到如下几点: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节水和水污染治理的各项政策,运用市场规则,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完善城市各类用水的区别水价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要加大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普及推广力度。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强中水回用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处理好设施布局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注重污水处理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 (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尊重客观,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城市绿化要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废水利用,尽可能减少绿地养护的水消耗。要结合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旧城有机更新,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要建立并严格实行城市绿化“绿线”管制制度,坚决查处各种挤占城市绿地的行为。要鼓励农民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城郊绿化,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化建设用地和资金投入,尽快把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3)以供热收费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和福利分房旧体制下形成的福利供热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住房分配货币化新体制的需要,也是造成采暖能源浪费严重的重要经济根源。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变暗补为明补,逐步停止由房屋产权单位或职工所在单位统包的传统用热制度,改为由居民家庭(用热户)直接向供热缴费采暖,实行采暖用热商品化,采暖补贴货币化。采暖地区的城镇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凡使用集中供热设施的,都必须设计安装具有分户计量及室温调控功能的采暖系统。现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也要按照分户计量、室温可控的要求逐步进行改造。积极推行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办法,逐步取消按面积计收热费,更好地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提高采暖舒适度和热能利用效率。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关系广大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低收入居民家庭的冬季取暖保障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 (4)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通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包括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要将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5)围绕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领域,加强科技创新。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科技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全面启动污水回用示范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城镇,要率先实现污水回用与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步增长;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要直接瞄准回用目标,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完善配套技术经济政策,推动建筑节能由局部试点转向大规模推广应用。强化先进适用技术在住宅建设中的应用,将经试点和示范工程实践检验的成熟技术和部品,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城市生态规划 1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同时又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子系统、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有机生态巨系统[3]。 它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城市的各种活动都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相反,强度过大的城市活动反过来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持续破坏,从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4]。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的重要途径。 2城市生态规划的内涵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1984)报告指出:“生态城(乡)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人类活动的最佳环境,诱发人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具体来讲,城市生态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目标和措施所作的规划,其目的在于提高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它遵循生态学与城市规划学有关与,系统、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辩识、模拟、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掌握城币生态系统的演变及其因素,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综合布局与安排,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规划方案,调整城市人类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城市的和谐、高效、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5]。 因此,城市生态规划不同于传统的环境规划和经济规划,它是联系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及社会经济规划的桥梁,其科学内涵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其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生态环境的和谐[6]。 3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要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可持续性,就必须革新观念,运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缓解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协调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防止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为保证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可持续性,应遵循以下原则: (1)阈限物质法则 任何空间、资源规划均有一个“度”,要考虑“最适”和“阈限”。在规划过程中,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价值观,保证城市对生态系统的索取和废物的排放限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以内,使城市的发展强度与城市的发展能力相适应,从而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多样性共生原则 任何一个系统中的子系统间总存在着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Hough评论说,“如果健康被描述为抵抗力的能力,那么多样性也意味着健康”[7]。因此,在城市生态规划过程中,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将城市生态系统置于整个生物圈范畴内进行规划,建立市区和郊区的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城区及周边的各种生物。 (3)相生相克原则 在系统中总存在着子系统间既共存又制约的关系,一种组成要素的危害性,可能在另一生态要素上体现出来。在城市的生态规划过程中一定要普遍联系并识别城市生态环境中各组成要素间密切的利害关系,找出现象的本质、根源,从而将这种关系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4)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原则 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降低资源的消耗率;其二是推行清洁能源、材料加大回收力度。在城市生态规划中,要通过推进产业结构模式的演变,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建立有利于持续发展的生产工艺、产业结构设置高效能的运转系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5)预防和保护齐头并进的原则 对于已经存在的生态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措施,积极应对;对于未知还未表现症状的要有所预见。我国推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EIA),从根本上讲就是可持续性城市生态规划的一部分。任何一项工程实施前必须经过环境影响评价,预见其建成后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效益程度,从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同时,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建立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同时逐步完善绿地生态系统,提高人口素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164 评论

相关问答

  •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论文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复苏,城市化进程推进,这一方面加速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城市能源和生态环境。在一些城市的

    婉儿xiaotu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6
  •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论文2000字

    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

    茵为有你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6
  • 城市生态与环境论文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复苏,城市化进程推进,这一方面加速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城市能源和生态环境。在一些城市的

    狐狸的小屋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6
  • 城市生态与环境论文4000

    原文链接:_asp?id=18517&p=1摘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通过分析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引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而后通过论述城市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taojia1988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6
  •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期刊

    以前是,不知道现在是不是,你可以找找rccse中文oa核心,今年新出的。

    蓝星鬼魅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