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1

梦中的纸马
首页 > 论文问答 > 电影评论论文10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笑脸笑脸笑脸

已采纳
总有些,想说却总也说不出、说不全的情感。  总有些,想忘却总也忘不了、丢不去的过往。  春、夏、秋、冬,四季的一个轮回,也许,代表着一段感情的逆转。  冬,漫天雪花纷飞,始终兴奋着,走落于千家万户。镜头前,一张年轻的脸庞,带 着急促的喘息,驻足于一座破旧的四合院。迎上她的是一张苍沧的脸,和并未被岁月磨蚀的锐利眼神。后来,年轻的脸宠,没有随着雪花继续奔走,就在这眼神的注视中,留在了这座安静得忘了多少年的房子里。  一位“精明”的老太太,和一位“任性”的小姑娘,隔了N代的鸿沟,矛盾的立足点和理由总是合情的。这是一场女人间的战争,一老一少的口水之战。  临近新年,屋外的热闹和屋内的“热闹”,相互交织着,创造出有些不和谐,却别有意味的乐章。  春,温暖却又平和,春节的喧闹慢慢归为平淡,之前夹杂着浓烈火药味的屋子,在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如同春天的微风拂脸,有了些淡淡的温暖和特有的柔情。  老太太依然是习惯了坐在她屋前,看着小姑娘的出出进进,一句两句地搭聊着,虽然还是有些一如当初的厉声。小姑娘也是忙碌地来回于屋里和屋外,依然是常常和老太太理论着,但显然的,有些东西已渐渐地改变。而我们都愿意相信,那是十分美好的。  夏,热情渐渐苏醒,不管是屋里还是屋外,都同样地酷热难挡。这曾经吵吵闹闹的一老一少,俨然祖孙俩,小姑娘已经时不时的,跑进老太太较为凉快的屋,躺着,犹如自己家一样。  任性的姑娘,还是点燃了争吵的导火线,吵闹引发的那一场热气,都比得上太阳给于盛夏的温度了,但也许是了解了老太太的性子,她随即又很好地转化了看似必会发生的“恶战”,而老太太,也不是那一味地斥责,开始耐心地讲解起道理来。感情的温度,也在悄悄地上升。  秋,丰收还是萧瑟?情感上面,她们俩都有了很大的丰收,但,有些景色,注定不属于这里的。  不管是获得还是舍去,两者,都有了。看着小的为老的,做的这些那些的小事,老的,对小的,有意无意的关心,不免为人类感情的微妙感慨万分。  小姑娘的不辞而别,让老太太,失去了争吵,同时,也重新捡回了孤独。破旧的四合院,从里到外,继续破旧着。给过它短暂新鲜的那道风景,已经迅速地成为历史。萧瑟的秋风吹着,屋子里,已经静谧得有些可怕了。  姑娘接到了邻居打的电话,老太太生病了,她马上到四合院,两人再次相遇的一瞬那,老太太已经忍不住潸然泪下,小姑娘在回去的路上,也是难忍悲伤。  冬,伴随着沉重的木门关上,年老的生命已经悄然离去,镜头的最后,布满灰尘的坐椅,能让人,回忆得起,曾经,这里发生过美好么?  有些人,很单纯;有些事,很简单;有些改变,很自然;有些生命,应该给予掌声。
164 评论

QINGCHUN曲终人散

只写电影评论的话,不可能。接受影评的杂志本来就不多,有也是低价稿,1000字平均150。一篇影评300左右,你能发表几篇呢?

151 评论

初夏红豆冰

《紫色》,1985年,剧本改编自黑人女作家艾莉斯·沃克(Alice Walker)小说《紫色 姐妹花》(The Color Purple),导演斯皮尔伯格,女主角喜丽(Celie)由琥碧·戈德堡 (Whoopi Goldberg)饰演。 斯皮尔伯格的鼎鼎大名,想必众网友耳熟能详。抛开其他,单就技巧而论,将镜头、 剪辑及配乐等所有电影语言能运用得炉火纯青的导演,相信无人敢自居此君之上(希望这 句话不要引起争议——我的意思并非指无人能与之并驾齐驱)。《紫色》一片中,浑然天 成的电影语言俯首皆是。 然而这部影片上映之后,引发了批评界的极大争议——几乎是骂声一片,先是老美的 “影评人士”,现在又到了中国的“影评界”。所有的骂声主要指向两个方向:美化黑人 以及禁忌题材。说到这里,又不得不简单交代一下80年代的美国电影界。 《紫色》是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黑人题材的电影,主要演员几乎全部为黑人之外,参 与影片摄制的工作人员也大半为有色人种。关于种族问题在美国,这里我也无须赘言,有 兴趣的朋友查阅一下1992年洛杉矶大暴动的相关资料就很清楚了,顺带再强调一遍,《紫 色》完成于1985年。与黑人题材在主流文化中的禁忌类似,乱伦与同性恋在电影题材里并 无二致。 简介年代背景后,我们可以暂时抛开对《紫色》中禁忌题材的指责,回到“美化黑人 ”这个问题上来。这种指责主要有两条:第一,认为《紫色》一片中对黑人生活的描述不 实,里面的“黑人过得太舒适了”;第二,认为《紫色》一片中大团圆结局有落俗之嫌, 并同时“美化了黑人”。 首先,我认为,对影片的这种指责(“美化黑人”),本身就带有种族倾向。关于指 责的第一条,最简单的反诘便是:“为什么黑人不能有房子和田地?”难道美国的黑人就 象在今天必须生活在贫民窟里一样,在历史上最舒适的待遇也只能是“汤姆叔叔的小屋” ?这种反诘看起来有点偏激,然而只要稍微地读一下美国历史(两百年而已),便会发现 抱有“美化黑人”之指责的评论家,其种族倾向昭然若揭。影片讲述的是20世纪初的故事 ,当时的美国尚未完全步入工业化,依旧处于“自由竞争”而非“垄断”阶段,而其作为 “契约”建国的移民国家美国,本身就以其地域的广袤与资源的丰富留给了“资本家”以 大量的机会。在初步完成了开垦之后,那些“野心勃勃的资本家”正在城市里忙着“从汗 毛孔里流脓血”地积累资本,有暇顾及的是在城市里(《纽约黑帮》可以作为最好的注脚 )站稳自己的脚跟。于是留一片田园牧歌的空间给黑人,自然之极——同时当我们抛开对 美国的偏见,必须承认“契约”建国的美国,比较“当时的欧洲”,的确更为宽容,的确 存在着大量的机会,哪怕你是黑人,但前提必须是勤劳的黑人。而影片中“先生”(喜丽 的丈夫)一家以及喜丽等正符合这一条件,而且他们生活在的黑人小社区也为他们提供了 更多的机会(社区对于黑人十分重要,后面将再度提及)。简单地明晰了这段历史之后, 对影片以此种指责的评论家,其态度背后的东西,大家想必不难发觉了。 第二种指责比第一种指责专业、严厉而且更有意义,需要我们仔细起来。《紫色》一 片讲述的故事能一语概之——“一对黑人姐妹被迫分开多年,历经辛苦之后重逢,原谅了 自己这苦难的始作俑者。”故事里面涉及着家庭与宗教。这类大团圆结局题材从中国的《 哪吒》到美国版《新基督山伯爵》,歌颂亲情、爱情、友情力量的电影全世界都不胜枚举 。为什么黑人的大团圆结局就有问题了呢?假如将里面的黑人演员,黑人故事全置换成白 人故事,哪怕是犹太人(《辛德勒的名单》),《紫色》会不会免受影评家攻击?我的答 案是会!这一自问自答或者太过偏激了,有人可能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意见:《哪吒》早就 是“封建糟粕”,《新基督山伯爵》更胡乱篡改,《辛德勒的名单》甚至也不过如此(有 类似批评)。但是这里我想说的是,《紫色》的结局必须如此,也正因如此影片才产生真 正的、巨大的艺术魅力。

337 评论

相关问答

  • 电影评论论文1000字

    《紫色》,1985年,剧本改编自黑人女作家艾莉斯·沃克(Alice Walker)小说《紫色 姐妹花》(The Color Purple),导演斯皮尔伯格,

    小女孩不懂事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5
  • 电影学论文1000字

    为你推荐两篇,可以借鉴一下 1。从影视中学到的语文 生活与语文紧密相联,他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生活处处皆有语文,也处处都在运用语文。语文来源于生活,我从影视

    跟着Serena觅好食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4
  • 电影艺术论文1000字

    电影是一门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画面与音响为媒介,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通过银幕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再现与反映生活的一门综合性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一样,以审美化的典

    龙龙fighting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7
  • 电影鉴赏论文1000字

    看完《画皮》,我对陈坤与赵薇的印象大为改变。他们都有香港演员的毛病,段落好,角色的整体感差。陈坤在《理发师》中角色整体感特别不可信,但结尾出监狱的那场戏却演得尤

    莮Renissodifficult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7
  • 关于电影的论文1000字

    美国梦、乐观主义——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摘 要】电影反映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和价值观。透过电影,观赏者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方

    慧紫愿吉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