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47

左左颜色
首页 > 论文问答 > 有关《史记》的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OBO薄荷

已采纳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生于公元前145年一说公元前135年。他的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曾任太史令,一直有志于论著“天下之史文”,但未能如愿。司马迁从小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育。在父亲死后,他继任太史令,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04年开始了《史记》的创作。五年后,李陵与匈奴作战失败投降,司马迁因为为李陵辩护被判官刑,饱尝屈辱和世态炎凉之苦。但他没有放弃《史记》的撰著,终于在公元前91年基本完成了这一工作,实现了他和父亲两代人的心愿。
160 评论

千针坊丶

史论是评论历史的著作,史论原指作史者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后来凡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论文,也都称为“史论”。在中国古代史学及有关历史文献中,史论即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的评论,其概念是清晰的;而史评即关于史学自身如史家、史书、史学现象等问题的评论,其概念则显得模糊。

260 评论

啾啾大神

读《史记》之感《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史学开拓之先者,汇文学精华之萃。蕴涵着丰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文学和历史的双重结合,使《史记》得以位列于二十五史之首。鲁迅先生给予过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评价。读完这部史记之后,我终对它绽放出的文学光芒有所涉猎。“史家之绝唱”是说其历史学成就。司马迁参酌古今,创造出史书撰写的新体例。《史记》确实是集先秦及汉初之大成的私家著作。分量之大,卷帙之多,内容之富,结构之严,体制之备,均可谓空前。班固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善,故谓之实录。”“实录”精神,又堪称绝后。 “无韵之《离骚》”,指其文学成就。司马迁著史绝非局限于文献的收集、整理、考证,也不是以一种冷漠的态度从外部客观地观察历史,他是带着深切的痛苦去理解笔下人物的奋斗和成败,所以笔端常饱含着悲愤。尤其对布衣闾巷之人、岩穴幽隐之士和才高被抑、无可申诉者,更是写得一往情深,感同身受。司马迁在叙事中敢写事实,以致于“显暴君过”,本来已经与屈原相似;其“肆于心而为文”,也和《离骚》一致。所不同者,《离骚》是直抒胸臆,《史记》则寄于笔下的人物。《史记》近于《离骚》的那种悲愤,不一定是得之于学,恐怕主要是因为司马迁的感愤同屈原一致,甚至可以说,因为司马迁生于汉季,比屈原看到了人世间更多的不公不平,所感愤者比屈原还要深广。 了解了如此之高的评价,不禁给我们有了几分好奇。究竟《史记》是本怎样的书。它的精华在哪?个人的观点有以下几点:精湛的语言文字《史记》中的语言文字非常精湛和准确。例如《鸿门宴》中。在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语言的精湛更加突显其中有一些称谓和语言都显现了项羽和刘邦的性格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批评说:“高帝此时尚未为王,且前后俱称沛公,何忽于张良三称大王耶,且《史记》书中多次项羽部下对项羽称呼大王,连刘邦的部下也对项羽称王。” 例“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羽甚至“率直”到把敌方为自己递送情报的人随口供出。所以项羽失掉本唾手可得的天下并不是历史对我们开玩笑,而是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为项羽的自以为是和宅心仁厚,还有倔强。“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是杜牧的《题乌江亭》。若说此诗则就联系到<垓下之围>。在垓下之围,逞个人英雄主义,将决战演绎成快意恩仇的“个人秀”,被刘邦打败。最终所幸逃至乌江。但至于乌江,他,面对滔滔江水,感慨万分。最终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天要亡己。于是自刎而死。而次诗则是杜牧惋惜项羽的才能所作的诗。 从诗中联系《史记》中的记录,我们不难看出项羽是个军事能才。但是他不适合当君主。一个君主最重要的不是骁勇善战,而是能够运筹帷幄。所以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是由人物的性格结合史事来记述事件。所以语言就自然流畅合理。⒉独特的写作方式阅读《史记》最大的一种感触类似在读一本对历史的读后感。里面流露着司马迁的丰富的思想感情。⒊敢于批评世风若不是因为李陵事件,或许司马迁永远只是一个小小的史官。因为汉武帝的一个问答,司马迁发表了自己一个见解,就被戴上为李陵辩护的罪名被处于犯上的罪名。而按照当时汉代律令,犯上的罪。有三种处罚:①用钱赎人。②宫刑③死。当时被戴上罪的时候司马迁正在开始写《史记》自然不会选择死,而他家世代是史官。根本没有多余的积蓄来赎他那么最后只得接受宫刑……对于我们来讲,看到这。不禁感慨万千,为他而悲哀。其实若不是这次李陵事件。或许就没有今后司马迁的成就,更没有辉煌灿烂的〈〈史记〉〉一书。而我们由此也可以感受到,任何事物都不是单纯一面,都是双刃剑。因此我们看待问题要全面客观。〈〈史记〉〉更像一本在传授我们历史知识时又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处世,总结前人的错误。避免重蹈覆辙。以他的无畏精神传递后世们要引以为前车之鉴。时刻记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每一位学者对史记都有不同的见解。作为学生的我们,了解的或许只是皮毛的知识。对于这部巨作,现在的了解和认识远远不够。它告诉我们的道理也不仅仅如此。所以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我们的知识面和了解广度,开放我们的视野。

334 评论

激排爱畅想

到百度里查,或者是在搜狐里查!

341 评论

Q小茗同学

【提要】《史记·货殖列传》重视生产活动,认为上的治乱兴衰与社会情况密切相联;社会经济活动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主张工商业,倾向于经济放任改革,/html/lishi

282 评论

相关问答

  • 有关《史记》的论文

    【提要】《史记·货殖列传》重视生产活动,认为上的治乱兴衰与社会情况密切相联;社会经济活动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主张工商业,倾向于经济放任改革,/htm

    假如天天做梦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4
  • 与史记有关的论文

    读《史记》之感《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史学开拓之先者,汇文学精华之萃。蕴涵着丰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文学和历史的双重结合,使《史记》得以位列于二十

    素雪清芳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4
  • 有关史记的论文题目

    史记

    多吃多漂亮哟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4
  • 关于《史记》的论文

    《史记》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论文  逆 水 也 能 行 舟  ——谈韩信忍辱负重  明月如水,疏桐如剑,萧萧寒夜中,太史公披衣而起。一只瘦笔写下了一位千古名将——

    北京大妞轩儿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5
  • 关于史记的论文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原称《太史公记》。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

    zhakuqinglong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