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60

魔戒之love
首页 > 论文问答 >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在汽车行业的认可度如何算合格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映雪堂明

已采纳
产品质量关系国民生命财产安全,关乎国家形象。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就没有高质量发展。产品质量合格率指标的设计目的在于准确评估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的产品质量发展水平、主要特点和变动趋势。该指标对于实施宏观调控,全力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一、产品质量合格率是什么?指标历史沿革2008年,原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统计局成立质量指标体系设计领导小组,共同研究建立质量指标。2010年,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产品质量合格率调查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从2014年起,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对外发布指标测算结果,并连续五年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2019年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8年产品质量合格率监测结果。目前,产品质量合格率指标已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发改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正在积极争取纳入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作为单一性质量指标,结构简明、设计科学、可操作性强。这得益于指标设计之初确立的设计思路——以现有产品质量检验为手段,充分利用已有产品检验数据结果,在科学、可行的基础上,设计符合统计规律要求的产品检验抽样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单一质量统计指标体系。这种设计思路的主要优点在于,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资源,数据来自第三方检验机构,统计测评结果可靠性和权威性高。指标含义和适应范围产品质量合格率(英文缩写RPQ)是指质量合格产品在总体产品中所占的比率。实践中,按照规定的方法、程序和标准实施产品质量检测,计算判定为质量合格的样品数占全部抽查样品数的百分比。目前,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建立了以市场抽检为主要信息来源,以互联网大数据为补充信息来源,以定期赋权计算、精准分析为重点支撑的产品质量合格率全面监测工作体系,年均汇总产品质量数据30万条。产品质量合格率调查对象为制造业产品。测评范围是全国31个省(区、市)和制造业29个行业大类,其中29个行业大类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确定(不包括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各行业包括的产品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国家统计局《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试用)》确定。测评频率为每季度一次。目前,国家评估31个省(区、市)的产品质量合格率,各省(区、市)评估下辖市、区(县)的产品质量合格率。二、国外是否开展过类似研究?美国产品监管机构主要包括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美国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美国消费者联盟(CU)等。FDA对其监管下的企业进行不定期不事先通知的抽检;CPSC每年抽检市场上一定数量的产品,调查因使用这些产品造成的伤害事件,并予以召回,产品类别涵盖除食品、药品、汽车、飞机等特殊商品之外的所有其他商品;CU每年抽检约8000种产品,主要涵盖家具家电、食品等产品,详细检验结果和检验报告在《消费者报告》杂志上发布。日本产品监管机构主要包括日本消费者保护会议、日本国民生活中心、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等;同时,政府指定很多民间检验机构参与产品抽检,民间机构检验结果受政府监督管理。经济产业省对其管辖的工业产品实行质量检验;厚生劳动省对进口和国产农产品进行定期执法监督抽查;农林水产省抽检国产农产品。欧盟产品监管机构主要包括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DG-SANCO)、欧盟委员会企业和工业总司(EIEC)、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瑞士通用公证行(SGS)等。各国政府各自拨款用作监督检查经费。对于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欧盟委托检验机构进行抽样监督检查,各国政府也会定期或不定期委托检验机构抽检。欧盟采取了严格的市场准入措施,能够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进行通报和召回。同时,建立了快速反应的不合格产品信息通报系统,如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法国产品监管机构主要包括农业和渔业部下属的食品总局(DGAL),经济、金融和工业部下属的消费、竞争和稽查总局(DGCCRF)、法国国际检验局(BV)、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等。DGCCRF会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不定期抽检,例如年终节庆期间对商店出售的玩具进行抽检。德国联邦政府支持国家商品检验基金会(ko Test)每年三次确定检验主题,对主题涉及的产品进行质量抽检,累计已抽检10万余种产品,其中消费品占绝大多数。某种产品销售的越多,就越可能被列入抽检范围。同其他欧盟国家一样,检测结果予以通报并召回相关产品,并在《检验》杂志公布。三、产品质量合格率如何计算?产品质量合格率测算分为抽样检测、赋权计算两部分。在抽样检测部分,按照规定的方法、程序和标准对产品实施抽样检测。在赋权计算部分,以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分地区、分行业工业产值数据为权重,测算出“判定为合格的样品数占全部抽样样品数的百分比”。算法包含两层,第一是地区层面。以广东省为例,2018年广东省制造业29个大类中,电子通信行业产值最大,占全省总产值近30%,是全省主导产业,因此测算广东省产品质量合格率时,电子通信行业合格率所占权重也最大。广东省化学纤维行业产值最小,占比不到全省产值的5%,因此测算广东省产品质量合格率时,化学纤维行业合格率所占权重也最小。第二是行业层面。以汽车制造行业为例,2018年江苏省汽车制造行业产值最大,占全国汽车制造行业总产值的10%左右,因此测算全国汽车制造行业合格率时,江苏省汽车制造合格率所占权重最大。宁夏汽车制造产值最小,仅占全国汽车制造行业总产值的01%左右,因此测算全国汽车制造行业合格率时,宁夏所占权重最小。西藏汽车制造产值为零,因此测算全国汽车制造行业合格率时,西藏不占权重。此种算法结合地区经济特征衡量产品质量水平,有利于地方开展精准质量监管与提升。目前,产品质量合格率全面监测工作体系的数据来源有两个:一是总局的相关检验数据,如国家/地方产品质量合格率调查数据、国家(地方)监督抽查数据、食品质量抽查检验数据、药品质量抽查检验数据、医疗器械质量抽查检验数据等;二是相关部委的数据,如交通运输部门的交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数据,公安部门的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质量行业监督抽查数据,农业农村部的兽用药品产品质量抽检数据,广电部门的新闻宣传类产品抽查数据等,每年数据汇总量近30万批次。
156 评论

云中子的小白

2021年12月14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发布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天津成功召开。本次发布会由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数据”)主办,必和必拓集团(以下简称“必和必拓”)支持。发布会由中汽数据总经理冯屹主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发表致辞,必和必拓首席商务官潘文怡以视频形式发表致辞。本次发布会受到来自相关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的广泛关注,线上直播累计观看突破5000人次。吴志新副总经理在致辞中指出,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既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方向,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途径,同时也是是我国汽车产业做强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好地支撑我国汽车产业节能低碳发展与电动化转型,中汽中心自2014年开始编制和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旨在为主管部门出台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制定相关战略提供支撑。此外,中汽中心今年在工信部委托下,开展“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汽车产业实施路线图研究”,从政策、标准、市场、技术、产业等多角度,全面剖析汽车产业的低碳转型之路。今天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也包含部分研究成果。必和必拓集团首席商务官潘文怡在致辞中表示:“必和必拓致力于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产业链提供负责任的、安全可靠的资源保障。能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旗下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这项重要工作,共同为行业做出切实贡献,必和必拓深感自豪。我们的合作是全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为行业带来有益影响,携手应对环境挑战的生动案例。”一、发布最新行业报告,深入解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发布会上,在现场和云端观看的行业、企业专家的共同见证下,中汽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必和必拓中国区总裁王跃奎、天津大学教授姚春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员肖成伟、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助理梅胜军、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助理刘晓萌等初版单位、支持单位领导,行业和企业专家代表上台,共同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正式发布报告从产业环境篇、车辆能耗篇、产品属性篇、技术应用篇、热点专题篇、长期展望篇共6个篇章铺开,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出全景式分析和展望。中汽数据节能战略研究室室主任陈川在会上对报告内容做了重点解读,报告针对汽车产业“双碳”目标下的全新发展机遇和挑战,特别呈现以下6大亮点内容:多年深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研究——3个“连续”:连续7年开展中国车用能源消耗测算,为国家能源消耗监控与行业燃料需求分析提供系统性数据支撑。连续7年跟踪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发展情况,为主管部门实施双积分管理提供有效支撑。连续7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产品技术数据,全方位扫描产业发展趋势,为企业规划提供有力参考。面向“双碳”目标与转型的全新机遇——3个“首次”:首次构建中国汽车使用环节碳排放测算模型,科学评估中国汽车使用环节碳排放情况,为汽车行业落实“双碳”目标提供基础支撑。首次从技术路线、安全性、原材料供应等角度出发,与行业、头部企业专家携手,系统评估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新趋势。首次提出“双碳”背景下面向2035年的分场景、分区域、分车型推进的汽车电动化路线图。中汽数据节能战略研究室室主任陈川解读报告的亮点和主要结论二、聚焦“双碳”战略,携手行业、企业专家共话产业热点在国家“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作出全新改版:热点专题篇从技术路线、安全性、原材料供应等角度出发,系统评估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新趋势;新增长期展望篇,介绍了中汽数据中国汽车2035年电动化路线图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专题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联合撰写。中汽数据和参与单位的专家代表也在会上针对产业热点问题分别做了主题报告,分享最新成果。来自必和必拓集团的包文骏做了题为《可持续供应,推动低碳高效产业链发展》的报告,报告首先阐明了交通行业电气化势不可挡的趋势,再从电池行业重要的原材料——镍资源的供应情况出发,给出了未来十年内电池镍需求将增长500%以上、电池行业的原生镍需求将占全球原生镍总需求量的20%以上的预判,进而说明了电池供应链降低碳减排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必和必拓基团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价值链的可靠供应商,助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宁德时代企业公共事务部经理刘子瑜做了题为《动力电池技术创新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报告,报告首先从国家双碳目标要求出发,阐明电池在支撑双碳目标实现中的重要性,给出了随着电动化加速,TWh时代将于2024年左右提前到来的预判。另外,报告也表明了碳中和目标对电池提出了更高要求,宁德时代将通过四大创新体系、数字化研发平台、高通量计算等措施,应对未来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中汽中心首席专家刘仕强做了题为《动力电池安全性测试评价》的报告。报告从新能源汽车事故快速上升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事故具有车型多样化、温度高关联性、储能系统高关联性、诱发原因模糊性等典型特征,并通过描述热安全、充电安全、机械安全、浸水安全等各类动力电池安全测试场景,说明了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的复杂性,最后提出了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性测评体系的设想。中汽数据研发专家禹如杰做了题为《面向2035的汽车全面电动化发展路径研究》的报告,报告综合考虑能源、双碳目标、环境、国际竞争四方面外部约束提出汽车电动化发展目标,即2025、2030、2035三个时间节点在温和情景下的NEV占比分别为20%、40%、60%,在激进情景下的NEV占比分别为25%、50%、70%;另外,报告经进一步分析测算提出分区域(将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按电动化优先等级划分为试点区域+5类城市,)、分车型(乘用车中出租租赁电动化推进快于私家车&公司用车;商用车车型划分为四个梯队)推进的汽车电动化路线图。中汽数据和参与单位专家代表针对产业热点问题做主题演讲未来,中汽数据将继续以汽车产业大数据为基础,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为平台,深入践行央企行业服务的责任,向政府、行业、企业传递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成果,助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为汽车领域低碳化发展贡献力量。如对报告感兴趣,欢迎联系:联系人:李宏伟/冀然电话:18222357890/13299962911邮箱:/

235 评论

78海吃不胖

产品质量关系国民生命财产安全,关乎国家形象。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就没有高质量发展。产品质量合格率指标的设计目的在于准确评估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的产品质量发展水平、主要特点和变动趋势。该指标对于实施宏观调控,全力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一、产品质量合格率是什么?指标历史沿革2008年,原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统计局成立质量指标体系设计领导小组,共同研究建立质量指标。2010年,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产品质量合格率调查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从2014年起,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对外发布指标测算结果,并连续五年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2019年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8年产品质量合格率监测结果。目前,产品质量合格率指标已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发改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正在积极争取纳入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作为单一性质量指标,结构简明、设计科学、可操作性强。这得益于指标设计之初确立的设计思路——以现有产品质量检验为手段,充分利用已有产品检验数据结果,在科学、可行的基础上,设计符合统计规律要求的产品检验抽样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单一质量统计指标体系。这种设计思路的主要优点在于,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资源,数据来自第三方检验机构,统计测评结果可靠性和权威性高。指标含义和适应范围产品质量合格率(英文缩写RPQ)是指质量合格产品在总体产品中所占的比率。实践中,按照规定的方法、程序和标准实施产品质量检测,计算判定为质量合格的样品数占全部抽查样品数的百分比。目前,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建立了以市场抽检为主要信息来源,以互联网大数据为补充信息来源,以定期赋权计算、精准分析为重点支撑的产品质量合格率全面监测工作体系,年均汇总产品质量数据30万条。产品质量合格率调查对象为制造业产品。测评范围是全国31个省(区、市)和制造业29个行业大类,其中29个行业大类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确定(不包括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各行业包括的产品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国家统计局《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试用)》确定。测评频率为每季度一次。目前,国家评估31个省(区、市)的产品质量合格率,各省(区、市)评估下辖市、区(县)的产品质量合格率。

118 评论

凌空抽筋

一、产品质量判定不合格的依据是什么?产品质量判定不合格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质量都不合格。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主要依据有:(一)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对产品的要求,有强制性标准的,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二)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这些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企业标准不能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地方)标准相抵触;(三)产品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和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产品的实际状况是否符合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表明的质量状况;(四)产品的生产厂名、厂址与产地是否真实。二、销售质量不合格产品的处罚依据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条,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同的产品对质量上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商品房质量跟食品质量都有相应的行业标准。就类似于自己购买到的食物,如果食品说明书上面所标注的生产场地根本就不存在着的话,这样的产品就可以判定为质量不合格。

268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