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5

樱桃大丸子子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论文怎么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咔嚓咔嚓咔嚓啦

已采纳
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是纳西族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它在纳西族原始的井干式本楞房形式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一些优点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筑艺术等方面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 丽江古城中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的民居建筑 丽江纳西族民居,多外为土木结构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既讲究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精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年人居住;东西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城依水存,水随城至”,是古城建筑的一大特色。布局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两坊拐角、四合院、多进套院、多院组合等类型。
158 评论

yanran8385

有些人曾抱怨春节没有能够回家,也曾抱怨春节连续加班。可是,在380年前,也有一个人没有回家,他在赶往丽江的路上。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游侠——徐霞客。今天清晨,一场春雨把丽江滋润得清新而湿润。380年前的今天,同样的天气,徐霞客看着玉龙雪山的皑皑白雪,嗅着丽江沿途的花香,经过丽江的门户邱塘关,进入了丽江。为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今天上午,丽江徐霞客研究会组织了一批文化人来到邱塘关、木家桥徐霞客纪念馆等地,开展了相应的纪念活动。那么,徐霞客当年为什么来丽江?他在丽江待了多久?他在丽江都干了些什么?来听听丽江知名文化人、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夫巴先生的讲述。夫巴,谈徐霞客进入丽江的故事徐霞客(1587-1641)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探险家,22岁出游,33年里行走了21个省市,进行了艰苦的科学考察,给后人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旷世奇才”,入列40位中国古今文化名人之一。《徐霞客游记》是中华文化的宝典,是代表中国经典文化的杰作之一,徐霞客及其《徐霞客游记》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380年过去了,对徐霞客的研究对丽江文化发展有些什么意义呢?来听丽江师专教授、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林军先生怎么说?杨林军,谈研究徐霞客的意义作为360年前的一位旅行家、地理探险家,徐霞客走遍了大半个云南。《徐霞客游记》中“滇游日记”占了整个游记的五分之二,而且因其内容的真实可信,成为研究明代云南历史必不可少的资料。《徐霞客游记》中的“丽江日记”在徐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晚年“遐征”西南,丽江不仅是考察的最终目的地之一,也是考察成果最丰硕的地方,同时又是撰写反映明末社会生活、历史沿革、社会变迁、山川形势、江河源流等文献的创作之地。到丽江前后,他完成了《溯江纪源》、《丽江纪略》、《法王缘起》等专文和首部《鸡山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是《徐霞客游记》中的华彩篇章。在丽江他留下了中原文墨与少数民族交流的印迹。自滇西游归时双足俱废,55岁的他已无力返回故土,在此情况下,丽江土知府木增派人把他护送回家,演绎了一段汉、纳民族间情同手足般的真诚友谊。目前收集到的已出版的徐霞客游记有14个版本有关徐霞客的研究,首部专著应推夫巴著的《千古奇人生命的最后旅程——徐霞客与丽江》。该书较全面介绍了徐霞客进入丽江的过程,并对他的行踪作了一些考证。此后夫巴又撰《徐霞客“丽江之旅”的史实与考证》一文,进一步考释了他在丽江的旅游路线及其它一些史实。此外,有相当部分文章中涉及到徐霞客进入丽江的前前后后,评价他在丽江考察的贡献等,如:褚绍唐的《徐霞客下云南的考察工作》、卢永康的《徐霞客在云南》、葛季芳的《徐霞客在云南的考察贡献》等。由于徐霞客进入丽江主要表现在文化交流上,多数文章通过述评徐霞客与木增的交往,将其提升到民族之间的真诚友谊的高度,如:赵荣的《徐霞客与西南少数民族》,彭小明的《丽江盛情迎霞客》,陈缝湘的《徐霞客对发展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贡献》,李近春的《徐霞客和木增友好交往述论》,杨时铎的《徐霞客与木生白》等等。元明以来丽江实行土司制度,但有关土司制度的史料记载甚少,故而也有部分论文对丽江土司制度进行研究,如:文庚的《徐霞客对云南土司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施立卓的《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云南土司制》等。木增是鸡足山佛寺的最大施主,徐霞客曾两次在鸡足山停留,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宗教意识。在鸡足山徐霞客创作了大量的文书,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孙太初的《徐霞客手书赠鸡足山僧妙行诗稿》,朱惠荣的《徐霞客与创修》,朱惠荣的《徐霞客与明末鸡足山》,陈友康的《徐霞客与佛教》等。最丰硕的成果应数2004年10月在丽江举行的“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120余人,提交论文近80篇,其中紧扣丽江方面的论文达70篇,都收到《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这次大会是对徐学研究成果的一次汇报,特别是把“丽江日记”的研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促进了丽江地方文化的发展,扩大了丽江旅游文化的深度发展。此《论文汇编》被列入2004年全国重要会议论文集。2006年7月1日、15日分别在《丽江日报》周末版连载发表了题为:《中的纳西族文化内涵探析》,文章从记述了徐霞客到丽江所记录的纳西族文化,作者还进一步挖掘了《徐霞客游记》中所折射出来的深层纳西族文化。2007年5月,笔者出版了学术专著:《徐霞客与丽江》。作者首先介绍了徐霞客家世、其人发迹到《徐霞客游记》的问世,接着萍踪了徐霞客丽江行之路线,用对比的手法,把360年来沿路的文化变迁娓娓道来;作者还专题论述了徐霞客笔下的丽江文化,最后,讨论了丽江与江阴之间割不断的情谊。可谓是“徐霞客与丽江”这一专题的升华之作。木氏土司第48代嫡长木光作为一位文化学者,夫巴对徐霞客详细提到的邱塘关情有独钟,他一直致力于在遗址上恢复和重建邱塘关。现在,邱塘关牌楼已经建迄,那尊他在梦中看到流泪的石狮子,也拄了一根石拐杖重新站起来了,他终于舒了一口气。

148 评论

李出于蓝

你好在丽江古城,汉族的云南方言(也称云南话)是最广为使用的语言,在古城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使用纳西口语。丽江的年轻一代能讲汉语普通话,有些从事旅游业的青年能讲很流利的英语。由于有些老一代的纳西老人曾经接受过教会学校的西式基础教育,因此在丽江古城的街上看到古稀老人和老外用英语自如交流也并非奇事。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汉语的方言替代口语成为丽江(古城)的交流工具。 文字 象形文字约有2200多个,有较浓厚的图画文字特点,以一字象一物,或一事,或一意,但与图画不同,是用简单笔画初其事、物、意的轮廓来表达、丽江有一种标音文字,共有2400多个符号,多是重复的异体字,较常用的有500多字,由东巴掌握,有少量的东巴经是用标音字写的。 传统服饰 少数民族的男子早在本世纪上半叶抛弃了汗衫到膝短裤的传统服装,改穿汉服,丽江古城的年长妇女的衣着是根据满服进行改良的结果(其中的羊皮袄,披星戴月和围裙则保留了传统特点)。在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租服装更为纯粹,泸沽湖的摩梭人的穿着则与藏服接近,而且在今天的丽江,二战以后出生的丽江妇女大多不再穿这种传统服装。 传统节日 三朵节是丽江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丽江城乡中古乐长奏,纳西人载歌载舞,还会带着火锅到拉市海等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以此来欢庆节日。时间:二月初八。 火把节以丽江大研古城最为热闹,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每天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越高兴。时间:每年农历6月25日至27日米拉会。 米拉会又称“棒棒会”,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传统节日,节日这天,人们扛着马笼头、鸡笼、犁、耙、桶、锄等各种木制农具涌向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进行交易。时间:五月十五。转山节是泸沽湖摩梭人最重大的节日,又称转山会,摩梭人称转山节为“朝山节”。相传摩梭人的祖先便是在这天诞生的。节日期间,摩梭人都穿上最华丽的民族服装,进行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等各种活动。时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 东巴舞来源于古代纳西言辞的社会生活,不少动作都是模拟各种动物的动作来进行的,形象十分生动。东巴舞蹈是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巴教经典中有专门记述东巴舞蹈的舞谱《舞蹈教材》和舞蹈来历。满意请采纳

356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论文怎么写

    你好在丽江古城,汉族的云南方言(也称云南话)是最广为使用的语言,在古城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使用纳西口语。丽江的年轻一代能讲汉语普通话,有些从事旅游业的青年能讲很流

    赤影妖妖艾可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6
  •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论文

    风俗习惯丧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后部分地区开始盛行土葬。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

    同济装潢设计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5
  •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论文题目

    一人艾滋病 全村艾滋病 一灭灭一村~ 围绕这个主题写下去。

    sailwithjada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5
  • 关于丽江纳西族的论文摘要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中国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边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

    囍兒小静静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4
  • 关于纳西族的论文

    由于他们居住在云贵高原上,紫外线比较强,很容易把经常在外面干活的人晒得很黑,因为高原上,气压低,人们的饮食习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经常都是再吃都长不胖,所以他们就

    happysky4496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