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6

343004227qq
首页 > 论文问答 > 历史文献纪录片观后感怎么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白淼淼

已采纳
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历史。当我们太过戏谑地看待历史,也就丧失了对未来认知的能力。《中国通史》最出彩的地方在于:这是现代中国人运用现代技术结合史料与传统在表达自己的历史——表达的,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是由民族性格生发出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情怀。很多人难以想象,武侠游戏里的3D技术怎么能那么完美地运用在了纪录片中,当看到《中国通史》终于用正史“收编”了3D动画,尤为过瘾。特别是隋文帝杨坚再造统一的一集,军队、战船、天险、宫殿、城池,那么现代,又那么富有古典韵味。前7集纪录片中,人物表现最丰满的当属梁武帝,他最出名的野史是动不动就闹着要出家。片中引用史料解释了他如何试图运用佛教去撬动一些观念,最终实现以儒治国的理念。而对于他晚年佞佛、酿成侯景之乱,也做了个人心理、情感上的观照。《炀帝杨广》这一集,则将史学魅力施展得最为饱满。隋炀帝为香艳派野史的最爱,以奢靡、昏庸著称。片中,来自社科院、北京大学、人民大学、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的各路专家,围绕东都洛阳、大运河、征西域、讨高丽等事件,各自解读了炀帝的策略、心态,引导观众冷静、客观地去“理解”一个人,而不仅凭道听途说去盲目论断。
138 评论

大睿2010

白山黑水铸英魂每集内容简述如下:作为以纪传体影像史方式创作的东北抗联题材纪录片,该片在挖掘、收集、考证人物历史资料方面做到了丰富多元。影像、档案、手稿、报纸及口述,不仅还原了诸多历史现场,也让抗联领袖的人格显得生动可感。为了保证历史细节的准确,影片在脚本阶段就对每位英雄生平经历进行了细致地核实。罗登贤是否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张甲洲红军第三十六军军长的头衔是否表述准确??这一系列史学问题不仅是对个人历史的考证,也反映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主创对党史、军史的责任和担当。此外,在历史资料和文献的呈现上,影片做了不少场景化设计,使资料内容和背景环境融为一体,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料堆叠和前后的画面产生跳跃感、画面剪接不流畅的情况,保持了整体视觉风格上的协调统一。第二集《张甲洲》采用悬念引领式开头,最终通过深入探访,挖掘出了这位革命家传奇的求学历程。后来被党组织调回东北抗联,张甲洲在离别时对妻子说,祖国一定会解放,那时我们再家庭团聚。确实听到我牺牲了,是你的光荣,也是你的苦难。你还年轻,就另找可心人。本集至此,观众眼中的张甲洲已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组织武装进行抗日的将领,他还是一位清华和北大的“双料学霸”和一位深爱妻子的丈夫。英雄人物的悲欢离合、英雄事迹背后的传奇人生,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传神。影片注重建构当下与历史的对话关系,让当代人参与动态见证、寻找、挖掘、传承历史。在第四集中,主创回到了以赵尚志将军命名的尚志市,并跟随当地党史专家的脚步,回访了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遗址。微微晃动的镜头画面中,当地人和主创共同来到了遗址所在地。在纪念碑前,大家回忆起当年赵尚志和十三位战士写下的誓词——“誓死武装东北三千万同胞,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此时音乐和镜头一同升起,观众得以俯瞰这块英雄的土地。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感将观众与英雄、当下与历史连接了起来。该片纪传体的创作方式也为故事化带来了难题。人物纪录片叙事容易流于时间推动、事件罗列。虽然人物是真实的人物,事件也是真实的事件,但人物和事件之间总是缺乏时空与情感的联系,让观众看起来觉得疲倦乏力。如何赋予事件关联性、赋予人物戏剧性?如何让事件成为故事,让人物成为本集历史叙事中的主角?或许要像这部作品一样,通过设置悬念、构建戏剧冲突的方式来优化纪录片的叙事表达。此外,因为文献纪录片主要描述的是“过去时”,易存在画面不够丰富的问题。该片加入二、三维动画,并适度采用了情景再现的手法,提升画面冲击力和节奏感,增强故事叙述的形象性、可看性,但总体上保持了一种严谨和克制的态度,部分以写意性镜头处理,情景再现在拍摄上总体坚持了“不露人脸、不要台词”的创作原则,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该片的历史真实性。在纪录片边界愈发被开拓的当下,“纪实”很难再成为文献纪录片单调枯燥的理由。观众对文献纪录片的专注点,也不再仅限于成堆的历史文献,而是更多关注历史、故事、人物与当下的关联。作者需要巧妙平衡影片的欣赏价值和文献价值,让观众找回观看纪录片的兴趣,以此释放纪录片认知、教育、审美的多元功能。

316 评论

zhuhuals2008

看了学校的《火烧圆明园》的记录片后,我感受颇受。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其实,这段历史是我最不愿意面对的历史,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也是作为每个中国人心底最疼的地方。我想,是个中国人。就一定仇恨妄自尊大,毫无避讳的烧杀抢掠的帝国主义吧!这不是我在夸大其词,而是他们的做法真的不能不让中国人气愤,不能不让全世界所苟同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了以后中国美好的将来奋斗。从现在努力,为了新中国,为了历史不再记录像火烧圆明园这样的屈辱史!我们应该有奋斗的决心。来!为了中国的以后,我们努力奋进吧!

106 评论

相关问答

  • 历史文献纪录片观后感怎么写

    看了学校的《火烧圆明园》的记录片后,我感受颇受。 闭上眼睛,我好似看到了近160年前那火烧圆明园的场面,也看到了法国和英国这两个强盗在肆无忌惮的犯着罪恶。我可以

    迷路的小花猫。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9
  • 历史文献纪录片观后感

    中国通史纪录片100集观后感: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历史。寒假期间,我看了100集的纪录片《中国通史》。看了这部纪录片完全改变了我心中对历史这门学

    taojia1988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8
  • 历史文献纪录片观后感怎么写初中

    犹记得半年前参加党课培训的时候,那时候在讲台上的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许多革命老前辈坚定自身信仰,为中华之崛起奋斗终身的事迹,那时候在台下的我激动万分,为先人事迹感慨

    空想城城主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6
  • 历史文献纪录片观后感范文

    中国有五千年的人文文明史,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国家。其他的文明古国都灭亡了,因为它们的文化传承断了。中国之所以五千年来不亡国,是因为我们的民族

    hailanlan75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8
  • 历史文献纪录片观后感作文

    圆明园的创造是一部人类思维的结晶创造的历史史书,是人类历史上一大不可忘却的奇迹,它是美的化身,然而,它的毁灭也是人类的悲哀,是世界的悲哀,更是中国人的悲哀与耻辱

    达宝利姜广丛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