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6

雨诺喜乐
首页 > 论文问答 > 文化软实力论文题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ewelleryz

已采纳
一、历史回声定位:重回历史的 语境中去考察器乐文化身份 所谓历史回声定位,就是回到历史的语境中去观察与思考问题。而历史的语境,则是指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政治、历史与文化大背景。其直接所指,就是历代王朝的典章制度,以及在这种典章制度之下的文化样态。仅就这一点,就足让人望而却步,因为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至少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内容。 我们既往的乐器史研究,往往只关注乐器本身的形制和当下的功能用途,很少将其置入生存的历史、社会、文化语境中去解读,因而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偏执的。比如我们当下所见的一些所谓“乐器”,可能在历史的源头上并不仅仅是奏乐的功能,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地位。假如我们对当朝的典章制度及礼乐文化一无所知,对该乐器的研究就必然要失之粗浅。周公制礼作乐,确定金石之乐作为两周国家礼乐制度的代表,共行使四大功能:即礼器、祭器、重器、乐器的功能。遗憾的是,此前多数学者的研究对前三个功能往往忽略不计,对先秦金石之乐历史文化身份的认识难免失之偏颇。 项先生的《对先秦“金石之乐”兴衰的现代解读》一文首先阐释历史语境,在深入揭示两周礼乐制度的实质之后,否认了学界一以贯之的“礼崩乐坏”引发金石之乐“断层”的论断。他指出,“礼崩乐坏”非但没有葬送金石之乐,反将其推向更辉煌的舞台。由于周代的乐悬制度只规定了乐器摆放的方位(宫、轩、判、特),并未规定乐器的数量,如此,“礼崩乐坏”直接导致了金石之乐数量的内部扩充(从最初的2件逐渐扩充至4、8、16、32、64件),最初只用于礼乐的乐器组合也兼用于俗乐。东周末期,诸侯国大量涌现,金石之乐被作为阶级地位等级的象征而广泛使用,且陈列地点已经不仅限于朝堂,而延展至庙堂、厅堂等,所奏之乐当然也早已超越礼乐之范畴。就这样,在“礼崩乐坏”的大背景下,在礼俗兼用的双重作用下,以金石之乐作为主导,与它种乐器组合使用的乐队形式走向辉煌。然而,由于金石之乐的自身局限,以及作为重器功能的逐渐缺失,是金石之乐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然而,随着“以乐观礼”及相关课题研究的深入,并结合近几十年来大量金石乐器的出土为据,项先生又对其原有观点做出修正。在《“合制之举”与“礼俗兼用”——对曾侯乙墓乐悬的合礼探讨》⑧一文中,项先生认为西周末期乐悬的内部扩充并非是“礼崩乐坏”的产物,而是合乎周礼之举。乐悬制度(只规定方位不规定数量)为后世金石之乐的“合礼”扩充预置了空间,乐悬用途不断扩展,祭礼、多礼乃至礼俗兼用,日益增加的用乐量为乐悬的内部扩充推波助澜。因此,曾侯乙乐悬为合礼之制下的产物。 此外,项先生的《乐户与鼓吹乐》⑨一文通过对鼓吹乐与乐籍制度的关系、鼓吹乐的]化,以及鼓吹乐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影响等问题的辨析,认为乐籍制度与鼓吹乐的发展是一种相互依附的关系,鼓吹乐是对中国传统音乐影响深远的音乐品种。而在《对‘活化石’乐种的思考》⑩与《拓展‘西安鼓乐’研究领域的一点思考》?辊?辑?讹两篇论文中,他又通过对古琴、福建南音、西安鼓乐、五台山佛教音乐等几个“活化石”乐种的历史命运的探讨,将乐种的功能与国家制度联系起来考察,得出结论:多数音乐品种(如乐种、曲种、剧种)其实是国家礼乐制度(乐籍制度)下的音乐文化样态(如历史上宫廷、地方官府、军旅之中的礼乐、军乐、教坊乐等),随着社会的变迁积淀在民间,正是这些乐种的综合体承载着中国乐系的血脉,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才会真正认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性。我们既往的研究往往只关注各乐种的个体性与差异性,而忽略了在大一统国家礼乐制度下所呈示出来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换言之,我们缺少的,正是以更为宏观的视角,从历时与共时的视角来认知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 任何一个文化事像背后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土壤。假如我们一以贯之地只关注到研究对象之表象,而忽略其文化土壤与历史语境,我们就不可能获得客观、全面的认识。由此带出一个重要话题:音乐史该如何书写?对于音乐史长河中的种种案例和事像该如何解读?一句话,应该让那些尘封了数千年的音乐往事重回当年的历史语境,将其再次植入当年的文化土壤(国家制度、文化背景、地理环境、民风民俗等),历史的枝枝叶叶才有可能鲜活,也才有可能尽量接近历史的真貌。只有运用“历史回声定位”的视角,去审视礼、乐、器之间复杂而又微妙的文化关系,我们对传统乐器文化身份的认识才能渐趋真实。 二、“古”←→“活”结合:以双向考察模式 为乐器文化研究接通血脉 这一研究视角着力强调乐器研究的双向思维,即古代乐器向当代追寻,当代乐器向远古求溯,接通古今乐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源流脉络,以客观、严密的考证,一方面厘清远古乐器文化在当下的遗存变
97 评论

张祝君1

这个地址有很多软件测试相关文章,去看看有没有你要的 一些文章的标题等等: 性能测试工具在测试工作中的重要性 性能测试目前基本是靠工具实现的 作者:性能测试人员发表于:2008-06-13 02:11:53 点击:7 评论:0 查阅全文 项目开发中软件测试类型的分类 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进行测试有没有必要 作者:项目经理发表于:2008-06-13 01:59:23 点击:2 评论:0 查阅全文 如何建立软件测试管理体系 建立软件测试管理体系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软件测试在软件质量保证中发挥应有的关键作用 作者:软件测试人员发表于:2008-06-11 23:45:38 点击:20 评论:0 查阅全文 软件测试概述 软件危机曾经是软件界甚至整个计算机界最热门的话题,用软件测试去度过这场危机。 作者:软件测试人员发表于:2008-06-11 23:23:25 点击:10 评论:0 查阅全文 将软件测试的思想融入软件开发中 在软件开发中就开始渗透软件测试的重要性 作者:软件测试工程师发表于:2008-06-11 23:17:33 点击:7 评论:0 查阅全文 软件测试之压力测试实例 压力测试的概念,某公司压力测试的实例 作者:软件测试工程师发表于:2008-06-11 23:10:57 点击:17 评论:0 查阅全文 软件汉化测试与一般测试的异同 软件汉化时候的测试问题 作者:软件测试人员发表于:2008-06-11 22:55:44 点击:8 评论:0 查阅全文 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参考资料:

230 评论

一起团购呀

文化自信,自从十八大以来就被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对本民族文化的喜爱,并在此的基础之上,对本民族的文化积极地进行实践,以此产生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肯定,进而积极地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它既不自恋也不自负,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自信。它对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文化自信的提出文化自信的提出,主要是因为文化在国家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21世纪的今天,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习**也强调,“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是立不起来的。”可见文化对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习**站在时代的高度,反复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挂,要努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而推动我国的发展。毋庸置疑,这个强调不是没有道理的。众所周知,‘文化具有塑造精神家园的作用,它是民族的立根之本,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都不热爱,那又何谈精神家园呢?何谈民族的立根之本呢?只有对自身的民族文化的充分自信,才能更好地铸造精神家园,民族才有存在的根基。也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才能繁荣发展。因此,在2011年7月1日胡**同志的首次提出文化自信之后,经过习**的反复强调,终于在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将文化自信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219 评论

相关问答

  • 文化软实力论文题目

    文化自信,自从十八大以来就被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对本民族文化的喜爱,并在此的基础之上,对本民族的文化积极地进行实践,以此产生对本民族文化价

    小韵子39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4
  • 文化软实力的论文题目

    文化自信,自从十八大以来就被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对本民族文化的喜爱,并在此的基础之上,对本民族的文化积极地进行实践,以此产生对本民族文化价

    攀爬—蜗牛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4
  • 文化软实力论文

    又是一个东软的同志

    黑白配late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5
  •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论文的题目

    一、历史回声定位:重回历史的 语境中去考察器乐文化身份 所谓历史回声定位,就是回到历史的语境中去观察与思考问题。而历史的语境,则是指历史上各

    吃出新味来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7
  • 文化软实力议论文

    啦啦啦啦,先采纳。我就给你写

    白白桃花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