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90

霸王V风月
首页 > 论文问答 > 记载茶叶的历史文献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地主李东家

已采纳
茶的最早发现与利用,是从药用开始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晋张华《博物志》也同样有“饮真茶,令人少眠”的说法。陶弘景《杂录》中所说“茗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君服之”。其实对丹丘子饮茶的记载还有早于此的汉代的《神异记》: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栖之余,乞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丹丘子为汉代“仙人”,茶文化中最早的一个道家人物,历史上的余姚瀑布山为产茶名山。因此“大茗”与“仙茗”的记载亦完全一致。这几则记录中的“荼”与“茗”,也就是今天的茶。更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早在晋代郭璞在注解《尔雅》时,即解说:(茶)树小如栀子,冬生叶,一名葬,蜀人名之苦茶。此中所谓“蜀人”之记载,即可视为饮茶习俗在古巴蜀的最早萌芽。还有西汉壶居士在《食忌》中所说:“苦荼,久食羽化。”都说明茶开始时被利用是和药联系起来的。  唐代陆羽(728—804)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在神农时代(约在公元前2737年),即已经发现了茶树的鲜叶可以解毒。《神农本草经》曾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发现茶治病的起源,这说明中国利用茶叶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是西汉时代一些儒生托名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搜集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所积累的药物知识,编辑而成的药物学典籍。  西汉后期到三国时代,茶发展成为宫廷的高级饮料。如在汉代《赵飞燕别传》中,有一节关于饮茶的记载。汉成帝崩,“后(即帝后)寝惊啼甚久,侍者呼问,方觉,乃言曰:适吾梦中见帝,帝自云中赐吾坐,帝命进茶。左右奏帝,后向日侍帝不谨,不合吸此茶。”这就说明在当时,茶已成为皇室中的一种饮料了。  西晋到隋朝,茶逐渐成为普通饮料。关于饮茶的记载也日益增多。《广陵吾老传》中载有:“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竞买”之句,说明茶已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至唐、宋时代,茶已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的普遍饮用之品。
104 评论

shally9073

普洱茶最早出现于什么年代?据说历史很悠久了栽种历史周朝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唐朝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发展阶段普洱茶的历史发展分成好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唐宋时期)中原已经进入团饼茶阶段,云南普洱茶则处于散收、无采造法的自由发展期。第二阶段(元明清时期)中原茶文化在明太祖的旨意下形成团改散的巨大变革,而普洱茶的生产却因主要消费群为边疆少数民族和长距离运输(入西藏)的需要而得到更快的的发展。随着普洱茶因入贡受到清朝廷宠爱而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为真正的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阶段。第三阶段(清末以来)即现代普洱茶阶段。现代普洱茶加工技术萌芽,出现了多茶类生产的社会格局。清末以来传统历史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退出历史舞台,其原因,一是清末以来普洱逐渐失去茶叶精加工和集散地的地位,行政区划的变更使得原普洱茶区分解为思茅、勐腊、勐海、景洪茶区,茶叶不再以普洱标注;二是原普洱茶区的茶叶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红茶、烘青、晒青、炒青等多样化;三是古老普洱茶山渐次衰落,为新兴茶区所取代。

346 评论

阳光白龙

起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起源于神龙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氏。我国是世界茶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的先人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茶学典籍,其中问世最早、内容最全面的是唐代“茶神”陆羽的《茶经》。它对茶的起源、品种、分布、制作、茶的冲泡用水、器皿以及茶的趣闻轶事等均有论述,对我国及世界茶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扩展资料:茶的发展经历了从野生到种植,从药用、食用 ,最后到饮用的过程。茶主要是兴盛在唐代中期。当时的气候是最温暖的一个时期,有利于茶叶的生长和发展,唐代中期后,随着茶业的发展,使茶成为一种全国性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和一门独立的学问。中国茶道兴于唐朝后,到宋朝发展到了一个热闹非凡的鼎盛时期。中国茶叶生产的规模和质量,在宋朝都要达到了一个新高峰。

282 评论

苦丁茶1苦丁茶

关于记载茶的文化还是比较多的,像华阳国志,还有明代张源的茶录,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还有就是西汉的僮约,中国茶经,苍山牧云的茶赋,这些都是有关于茶文化的文献古籍。

252 评论

Dianping达人0459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这是目前茶叶界所公认的事实。世界上50多个国家种植的茶树,茶种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过去的。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古代先民发现并且利用茶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母系社会末期的神农氏时代。陆羽《茶经》中记载:“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虽然现代学界对于神农氏其人是否存在,尚有争议。有人认为神农氏即中国上古部落首领炎帝,也有人认为神农氏更像是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虚拟出的人物。不管怎么说,无论是否有神农氏,古代先民在采集狩猎过程中,发现野生茶树的药用价值,并加以利用,大体上没有争论。随后,经过夏商周时代的驯化和引种,再到先秦时期饮用价值的开发,一直持续到今天,我国的饮茶文化发展源远流长,有高潮有低谷,成就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内涵。今天,予言茶事就带大家一起来回溯历史,看看历朝历代的饮茶文化,探寻隐藏其中的文化密码。一、先秦时期的茶叶发现及利用茶叶最早开发出来的并非是饮用价值,而是药用价值。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在华佗的《食经》中,也有关于茶叶“久食益思”功效的记载。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第一次记述了人类驯化种植茶叶历史:“昔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据此推测,巴子封国迄今为止已有3139年历史。而当时的巴国上贡给周王室的贡品中,就有“丹漆 、茶 、蜜 … … 皆纳贡之” 。这说明,在3000多年前,巴蜀之地已经开始广泛种植茶叶了。而且《华阳国志·巴志》还记载“园有芳弱、香茗”。这里的“园”指的就是人工开垦的茶园,由此也可以推断出此时巴国已经开始人工栽培。在茶叶叶的药用价值被发现后,紧接着出现了其食用价值。古人一开始利用茶叶,主要是食用鲜叶,后来将茶叶晒干,以备不时之需。不过此阶段,大体上茶叶食用方式就是生嚼。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开始作为茗菜食用,以水煮之。《晏子春秋》记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晏婴虽然贵为齐景公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日常生活起居却比较简朴节俭,粗茶淡饭,主要以茗菜而食。这里的茗菜就是未经晒干的茶树鲜叶。后来,先民开始利用茶叶来煮粥喝。《晋书》中曾有过茗粥的记载:“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这种食用茶叶的传统,甚至保存到了今天。在云南少数民族基诺族中,当下仍然有将新鲜茶叶揉碎配辣椒,加盐加水拌匀食用的习俗,当地人称之为“凉拌茶”。当年周恩来总理在杭州招待来访的尼克斯总统时,就曾经有一道茶叶做成的菜肴——龙井虾仁。这说明,茶叶的药用、食用价值从最初开始发现并利用起,一直流传到了今天。虽然现在不作为主要的价值体现,但其传承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基因,仍然值得我们继续探究。二、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茶叶饮用历史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在他的著作《日知录》中记载:自秦人取蜀,始有茗饮之事。换句话说,到了秦朝占领巴蜀之地以后,茶叶的饮用价值才得以大规模的推广和普及。秦朝灭六国,统一天下,促进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农事的交流,茶叶开始从巴蜀之地向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陕西河南一带传播。所以、陕西和河南成为最古老的的茶叶种植区域之一,到两汉至南北朝时期,茶叶种植区域进一步扩大的长江中下游地带。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均开始种植茶叶。这一阶段,茶的名称没有完全固定,叫法多种多样。比如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将茶称之为“荈诧”。而在扬雄的《方言》中,茶又叫做“蔎”。东汉《桐君录》称之为“瓜芦木”,《神农本草经》中,茶又被叫做“荼草”或“选”。南朝《吴兴记》中称茶为“荈”,而东晋裴渊的《广州记》则称之谓“皋芦”,如此等等,不下十数种。这说明,在秦汉至隋朝之前,先民对于茶叶的发现和利用,仍然处于探索发现阶段,还没有完全下结论。而此时的饮茶文化,也仅仅局限于皇室贡茶和贵族社会,普通百姓饮茶之风还没有兴起。在文言传奇小说《赵飞燕别传》中,有过一段关于汉成帝时期饮茶活动的的记载:后(即帝后)寝惊啼甚久,侍者呼问,方觉,乃言曰:适吾梦中见帝,帝自云中 赐吾坐,帝命进茶。左右奏帝,后向日侍帝不谨,不合吸此茶。不过这本《赵飞燕别传》版本众多,大概的成书时间在北宋中期,作者是一个叫做秦醇的人。我们不知道秦醇有没有把北宋盛行的饮茶文化风气,附会到汉代传奇小说中。但根据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主奴契约《僮约》的记载来看,早在公元前59年时,也就是西汉神爵三年,四川彭州一带不仅有茶叶种植生产,还有茶叶贸易买卖,富贵阶层也专门以茶来待客。《僮约》全文近600字,却有两处提到茶叶,“脍鱼炮鳖,烹茶尽具”和“牵犬贩鹅,武阳买茶”。这是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饮茶、买茶和种茶的记载。在结合《华阳国志·蜀志》的记载,“南安、武阳皆出名茶”。所以, 王褒给奴仆安排去武阳买茶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在《四川通志》中记载:“名山县之西十五里有蒙山,其山五顶……即种'仙茶’之处。”而东汉《桐君录》也记载了当时湖北黄冈和江苏常州等地茶树种植的情形。三、唐宋时期茶叶繁荣普及阶段唐朝在我国茶叶种植生产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茶文化也大致是从唐朝中后期才开始形成的。唐朝时期,中国已经有八大茶叶产区,分别是山南、淮南、剑南、浙东、浙西、黔中、江西、岭南等茶区。当然,提到唐朝茶叶的发展史,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茶圣陆羽。陆羽一生爱茶,并且在游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考察当地的茶叶种植历史及加工制作水平的基础上,于公元760年开始撰写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学的第一部专著《茶经》。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一本茶学百科全书,总结了茶叶的起源、当下的种植现状、茶道和茶艺等诸多内容。他在书中提出茶学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可以说茶文化的真实起源就来自于陆羽的《茶经》。陆羽在《茶经》中十分详细的介绍了当时盛行的制茶工艺,蒸青团茶的制作方法:“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到了唐朝中后期,茶叶已经不再是贵族阶层的专享之物,而是已经普及推广到民间,老百姓饮茶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而且,随着茶叶种植区域的扩大,茶叶已经开始成为商业贸易的重要货物,朝廷开始针对茶叶征税,以补充国库。这种现象,在五代十国时,变得更为疯狂。各茶叶生产区域内的小国之间,连连征战,耗费巨大。官府只能不断鼓励农民种植茶叶,征收茶税,来补贴军费开支。像福建建安的北苑贡茶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而当时的广西被马殷政权所辖,“请听民售茶北客,收其征以赡军”。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以后,我国南方地区逐渐统一并安定下来,这进一步刺激了茶叶的种植生产。宋朝形成了以江南路、淮南路、荆湖路、两浙路和福建路为主的五大茶区,全国共有242个县产茶。因此,宋朝是我国历史茶叶发展的巅峰阶段,民间有茶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朝人爱茶,可能在封建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可以比拟,因为上至皇帝,下至黎民,人人皆爱。著名的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虽然当皇帝不怎么样,但对于诗画和茶等都有很深的造诣。他不仅自己爱喝茶,还喜欢斗茶,更是点茶的高手,甚至自己还写了一本《大观茶论》。这在历史上所有皇帝中,都是独一份的存在。宋代制茶工艺趋向于复杂精巧,龙团凤饼大行其道。在《宣和北苑贡茶录》和《北苑别录》中均有龙凤团茶制作技术的记载,采摘鲜叶之后先泡水,再上锅蒸清,放凉后用冷水洗净,紧接着小榨大榨,去水去汁,放入瓦盆研细,置入龙凤模中压紧烘干成型。实际上,龙团凤饼制作非常复杂,耗时耗力,因此茶叶十分昂贵。但是,宋朝茶叶的产量仍然是空前的,根据《宋史 · 食货志》和《大观茶论》记载,宋朝嘉佑年间茶叶产量合计在65万吨左右,而到了宋徽宗年间,全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在1斤左右,这比今天我国人均茶叶消费量还要高。宋朝全民爱茶,导致茶文化十分盛行,宋朝点茶文化和斗茶文化堪称一绝。大诗人苏东坡和陆游等,都是斗茶的高手。

275 评论

哆啦C梦的梦

张又新的煎茶水记,十六汤品,宋代陶榖荈茗录,宋周绛补茶经,宋蔡襄茶录,宋朱子安东溪试茶录。

343 评论

相关问答

  • 记载茶叶的历史文献

    张又新的煎茶水记,十六汤品,宋代陶榖荈茗录,宋周绛补茶经,宋蔡襄茶录,宋朱子安东溪试茶录。

    瑶瑶然然 5人参与回答 2024-07-03
  • 台湾历史文献记载

    在有据可查的史料上,“台湾”这一名称的出现不过300多年。但是史书证明两岸人民对台湾宝岛早有称呼,历史上对台湾的称呼有近十个,不同的称呼却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台湾宝

    抖抖小姨 4人参与回答 2024-07-04
  • 有关茶的文献记载

    茶的最早发现与利用,是从药用开始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晋张华《博物志》也同样有“饮真茶,令人少眠”的说法。陶弘景《杂录》中所说“茗茶轻身

    1987分撒风 4人参与回答 2024-07-04
  • 据历史文献记载英文

    第二种是直译 第一种显得语言有水平 老师批卷的时候比较喜欢第一种

    阳光的玖零 6人参与回答 2024-07-03
  • 贵州见于文献记载的历史

    贵州是我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若干万年前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 创造了贵州的远古文化。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裔,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

    千年小猴妖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