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21

Rainniebaby
首页 > 论文问答 > 地质灾害学报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晨阳爱美食

已采纳
你说的这类发表的比较慢,因为不容易发表,所以才叫核心。
298 评论

xiaoxiao765

灾害监测预警我国灾害监测预警网已“网”遍全国,地震、海洋、气象、水文等监测网每天将各种信息实时传输到后方处理中心。记者近日从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了解到,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水文、气象、海洋、生物、地震及地质灾害的监测、分析、预报系统,形成了遍布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基本信息中文名 灾害监测预警运用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各种预警系统在减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科技部有关人士介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各种预警系统在我国减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气象局、区域气象中心、省气象台等2600个气象台站形成了全国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利用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实时业务系统、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数字化天气雷达和甚高频电话辅助通信网等先进技术,在全国建起了一个广泛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服务网。900多个综合和单项台站组成的地震检测网以及“各种前兆手段的大震快速响应系统”、“大区域遥测台网联网”等的建立,提高了我国地震重点检测防御区的监测预报和震情信息反应能力。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四个预报区台、中心海洋站和海洋站组成的检测预报系统,对风暴潮、海浪、海冰等海洋灾害每天进行动态的监测、预报。此外,现有的3500多个水文站、1300个水位站,也建立了水文实时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和接收处理系统,洪水预报和调度计算系统。这些系统对迅速预测1991年、1998年洪涝灾情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灾害监测预警灾害监测预警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落实国土资源部谋划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长期发展思路记者范宏喜报道,2006年汛期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刚刚结束,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就提出“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领导重要批示精神,积极改进和提高预报预警技术方法,开展理论研究,谋划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中长期发展思路”的战略构想。11月17~18日,该院组织有关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中心、院)和相关院校、研究所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交流与研讨,探寻全面提升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的良策妙计。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从2003年6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通过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群测群防三位一体的防灾减灾措施,各地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2622起,及时转移13万人,避免财产损失5亿元。截至目前,通过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技术引领,全国辖区内有山区丘陵的30个省(区、市)和99个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地、市、州及15个县,都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10月25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6年汛期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情况》上作出“如何不断提高灾害预报预警水平,是主动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环节。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研究。”的重要批示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认真组织学习和深刻领会,并结合4年来开展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工作实践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示范区建设、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进展、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等,提出了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中长期发展思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侯金武在研讨会上说,作为承担全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一是要做好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二是要做好省(区、市)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技术引领,三是要做好国家重大工程(如三峡工程库区和西气东输工程)中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四是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区的预报预警。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以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平台为中心、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单位为支撑、市级和县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单位为基础的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实现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响应的有机结合,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的精确度和实用性,为防灾减灾提供保障。在建设内容上,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方法一是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方法,建立国家级、省(区、市)级、市(地)级和县级共享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平台。二是建设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会商体系,实现国家级、省(区、市)级、市(地)级日常业务的可视化会商。三是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产品制作、信息发布和质量评估体系,拓展发布内容和增加发布频次。四是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有关制度、标准化和地质灾害防治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为预报预警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中长期发展思路的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区域地质环境评价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建设区域地质灾害分级预警系统、研发单体滑坡地质灾害监测与机理研究的技术方法、研究建立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理论方法、建设地质灾害信息传输与远程会商指挥平台、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基地和开展减灾工程应用研究等。来自国家气象中心专业气象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对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提出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发展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山东、四川、福建、浙江、江西、甘肃、湖南等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中心)还介绍了本省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取得的成效、体会及2007年的工作设想。预报和预警手段在预报和预警手段方面,利用省台提供的分县预报得出未来一周逐日的降水量预报,并根据降水量预报制作地质灾害等级。当出现雷雨、大风等短时灾害性天气,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时,则利用省局的雷达资料共享服务器下载的雷达PUB资料进行临近预报分析,在省、市局指导下,为各地质灾害监测点提供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并通过短信平台向责任人发布。在地质灾害信息发布方面,充分利用短信平台、电视天气预报栏目等手段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等级预报。同时,为做好天气预报信息和预警信息的发布地质灾害预警——完成全国7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区划工作,完成省级和地质灾害严重的县(市)地质灾害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在地质灾害严重的县(市)初步建立起群测群防体系。——完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开展国家重大工程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重点地区缓变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完善汛期地质灾害预报防灾制度,开展对重大地质灾害点的预警预报和防治示范工程,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灾害监测预警灾害监测预警总体情况“十五”期间,地质灾害预警部署了10个方面的工作,即:完成7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区划;开展三峡库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与监测;全国汛期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治理;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西部(汾渭地区)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防治示范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安全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预警、治理技术研究;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重点地区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部署工作项目459个,投入经费52,369万元。一、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根据国土资源大调查“十五”规划的任务要求,以“九五”工作为基础,“十五”期间部署了700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调查,涉及除上海、香港、澳门、台湾外全国30个省(区、市)(图5-1)。部署工作项目130个,投入经费13,550万元。

263 评论

真理在朕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2厂 定额补助 四川省西昌市长安北路 机械加工、选矿设备的制造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队 定额补助 成都市温江区柳城大道西段6号 地质矿产、固体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勘探、探矿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地质灾害治理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8地质队 定额补助 崇州市金带街199号 为国家建设提供地矿勘查服务

207 评论

向土豆要努力

可以访问中国地质大学图书馆 或者看中国地质(2002年--2007年)中国地质调查

252 评论

蒲寫未來”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中国科学引文CSCD扩展版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ISSN:1003-8035CN:11-2852/P

131 评论

相关问答

  • 地质灾害学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中国科学引文CSCD扩展版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办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ISSN:1003-8035CN:11-285

    tongtongaiya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6
  • 地质灾害防治学报

    《学报》主要登载有关自然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黄土湿陷、粘性土胀缩、冻土融陷、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矿井

    始终不遇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6
  • 地质灾害期刊

    每个省都有的,比如甘肃地质,新疆地质刊物,还有每个系统一般都会有,比如地质系统的,古生物系统的

    篮球手仙道彰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6
  • 地质灾害文献

    施文耀 (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福州350002)摘要:本文通过对福建南部沿海地区的地质灾害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阐述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分析各种地质灾害的成

    海上花的故事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8
  • 地质灾害防治学报投稿

    没多少。你肯定能接受

    九种特质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