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1

雾霭流年
首页 > 论文问答 > 韩国社会与文化期末论文答辩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ID换了又换

已采纳
我们答辩的时候是首先介绍自己,然后将自己的论文思路介绍给自己的老师,将论文怎么完成的,完成过程需要介绍给自己的导师,还要将自己的论文研究的问题告诉答辩老师,最后是老师的提问,论文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
139 评论

五月mother

1、《东亚区域意识与和平发展》,(第一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2、《日本十首相?罚ǎ?鞅啵???匠霭嫔纾?001年3、《东北亚传统国际体系的变迁》,(第一作者),《中央研究院东北亚区域研究演讲系列》(第一作者)台北易风格数位快印有限公司,2002年6月初版4《东北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二主编),正中书局,2003年5、《北京大学与韩国三o一独立运动》,(第一作者),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主要论文明治维新与日本近代史学,《世界历史?明治维新的再探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一作者)明治维新前后中国对日本之影响,《日本史研究》,1982年第1期(第一作者)中国对日本倒幕维新运动的影响 ,《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史论丛》,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一作者)明治初年“文明开化”运动中的三大矛盾,《世界历史》1988年第4期倒幕狂飚高衫晋作 ,《日本历史风云人物评传》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11月日本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戊辰战争的日本民族性格 , 《日本学》第1辑,1989年3月试论日本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 ,《外国问题研究》1989年第1期五条誓文若干用语义析,《历史研究》1990年第3期“经纶”考辨,《北大学报》1990年第3期构筑明治维新研究的新框架 ,《日本学刊》1990年第2期关于天武朝历史的标新之作, 《日本学》1990年第2期评《高松冢被葬者考》, 日本《历史研究》1990年第4号福泽谕吉中国观变迁述评,?? 《日本学》1991年第3辑高屋建瓴,涵盖古今――谈《中日文化关系史论》,《北大学报》1992年第2期江户、明治时期武士道异同刍议? 《周一良先生八十生日纪念论文集》,1993年武士道精神与明治时期的日本现代化,《各国现代化进程异同比较》,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中日民间赐福神异同比较,《中日民俗学国际讨论会论文集》,1993年未雨绸缪:江户时代经世学派对近代日本世界战略的先期探索,《北大史学》第1辑,1993年试论戊辰战争对明治维新的推动作用 《日本学》第4辑,1995年5月渤海国与遣唐使,《日本学》第七辑 1996年1月经济发展与中韩关系,韩国汉阳大学《思考21世纪的东北亚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96年8月21世纪的东北亚国际格局与中日关系,《21世纪的中国与日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1世纪的东北亚国际新秩序与中韩关系的发展 《韩国学论文集》第6辑1997年9月韩国史研究综述,《世界历史》1999年第2期大连港的历史与现状,环日本海研究年报》1999年第3号战后日本首相与中日首脑外交 ,《中日关系史研究》1999年第3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与加耶国,韩国金海市《第五届加耶史学术会议? 加耶的对外交涉论文集》1999年10月试论日本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法制化,《外国问题研究》,1989年第1期;《日本学论坛》,1989年第1期韩国“三一”独立运动的再评价,《中韩抗日爱国运动研究论文集》1999年10月自主性与旧韩末近代化改革述论,《韩国学论文集》第7辑1998年9月中国第二代日本史研究者的探索与贡献——沈仁安著《日本史研究序说》序,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日本史研究综述,《世界历史》2000年第1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人才培养体制比较研究 《大阪女子大学与北京大学学术交流报告集》2003年3月东北亚学的兴起与学者的责任 日本大阪法经大学《东亚研究》2000年第6号古代东北亚国际体系概论,《日本海论丛》2000年4月北大师生与韩国“三一独立运动”,《韩国学论文集》2001年第9辑中国的韩国史研究综述,《韩国学论文集》2001年第9辑怀周一良先生,香港《明报》月刊,2001年第12期“九一八”事变30周年祭,日本《赤旗报》(AKAHATA)2001年9月20日中日韩三国关系与东亚区域意识,《东亚区域意识与和平发展》2001年10月中日关系正常化30年评述,《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6期朝鲜宣布核计划的意图,韩国《中央日报》2002年10月18日韩国临时政府在中国,《北京日报》2002年11月28日朝鲜核危机评述,韩国《中央日报》2003年1月3日中国共产党与韩人抗日武装斗争,《韩国学论文集》2002年第10辑(03年2月)朝鲜半岛核危机的由来与发展,《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第2期这样的时势造就了金大中,《世界知识》2003年第3期明治初期武士阶级改造述论,《“东北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正中书局股份有限公司,03年5月日本德川时代史研究丛书序言,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北京大学东北亚史研究丛书序,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关于大院君改革再评价的几点宏观思考,《东北亚历史的诸问题――洪钟铋退休纪念论文集》,白山出版社,2003年10月西学、兰学与北学的演化及其历史影响,《韩国学论文集》第11辑,03·12东北亚国际格局:“中韩日三国三足鼎立论”,《亚太研究论丛》,2004年3月中韩日三国三足鼎立论视野下的中韩联合抗日斗争,《“民族统一战线与中韩联合抗日斗争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4年4月韩末诸改革外力的介入与韩国君臣的对应――以光武改革为中心,《韩国学论文集》第12集,2004年5月论联合政府――有关新中国建设理论的全面表述,《抗战建国理想与东北亚国家的改革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8月恩仇分明的民族/狂热与理智并存,《世界知识》,2004年第7期《朝美修好通商条约》与《中朝商民水路贸易章程》的订立及其异同比较,《韩国学论文集》第13辑,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年20世纪90年代东北亚国家的海洋开发圈构想的回顾,《第11届中华经济协作系统国际研讨会资料集CSCE XI:东亚区域的经济整合》,日本东亚经济论坛、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2005年12月构筑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的几点思考,《东亚》(日),2005年11月号从性别角度研究日本侵略战争,《光明日报》,2005年8月4日战后日韩经济开发进程与“奥林匹克现象”,《韩国学论文集》第14辑,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南开园里 躬耕不已——读《躬耕集》,《日本学》第13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关于新世纪东北亚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几点思考,《抗战传统、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6年8月福泽谕吉文明论视角下的对华观及其影响,《亚太研究论丛》第3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文明视角下的中日关系》,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6月历史悠久的中韩(朝)文化交流(东北亚部分),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6月日本――固执岛国的动感文化,《中华遗产》第18期,2007年4月21世纪东北亚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框架,《驹泽史学》第68号,2007年3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东北亚国家与佛教的传播――接受异质文化的特征,(日本)铃木靖民编:《古代日本的异文化交流》,勉诚出版社,2008年2月近世东北亚国家的政治文化与朱子学,《日本学》第14辑,2008年4月

153 评论

春天里的流星

韩剧当道是韩流席卷全国的主要表现。譬如韩剧《大长今》在湖南卫视首播后,平均收视率一度达到15%,即在播出时段约有两亿观众观看此剧。韩流袭来是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 社会学告诉我们,文化具有广泛的象征性。韩流袭来这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祖辈文化和美德的传承。 韩剧能如此走红,首先因为韩星的偶像效应,一个个俊男美女,经过媒体的频繁曝光,本身就够吸引眼球的,加上他们的演技不俗,将各自的角色演绎得十分到位,再配上浪漫的风景、精致的画面,实在赏心悦目。 其次,爱情、友情、亲情是韩剧讴歌的主题;真、善、美是韩剧所歌颂的人类共同母题。韩剧的剧情虽然有些分析起来颇为老套,但经过编剧的巧妙包装,能把传统的美德在现代的都市生活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韩剧的爱情故事大多有点像童话,如灰姑娘遇到痴心王子、富家女对穷小子一往情深等,这种才子佳人的千年流毒很容易打动如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感情变故多的都市人;韩剧又大都有着非常生活化的一面,如《人鱼小姐》中的家常生活细节及各种人际关系

346 评论

芯是酸的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差异,在韩国人的观念里,独自一人吃饭的人肯定是没有朋友的可怜家伙,这一认识根深蒂固。而韩国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孤立”可能也源于这样的认识。 韩国人习惯集体行动,认为只有在集团内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并受到保护。带着这种想法到中国餐厅吃饭的韩国人看到约40%的中国人在单独用餐时,当然会产生“为什么中国被孤立的人这么多”的疑问。中国人并不太在意单独吃饭,而且也不认为独自吃饭就代表没有朋友或很孤独。 另一个差异是对平等思想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中韩两国都深受儒学影响,过去的历史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令我震惊的是,与韩国“家长制”的“大男子主义”迥然不同,中国则更类似于“大女子主义”。韩国人认为,隐身于男人背后,一心一意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才是女性典范。因此韩国一直都不太尊重女性权利。但中国男人却和妻子一起干家务活,而几乎所有中国女性和男性一样,都是上班族。中国女性普遍都有“我能行”的自立与自主精神。 中韩虽是近邻,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仍有欠缺,希望两国能更迅速透彻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历史。 在中国人的家庭教育中,饭碗要端着吃才行,韩国人恰恰相反 中国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饭碗吃饭的习惯,但是韩国人则认为这种行为不规矩。如果去到韩国家庭做客或有韩国客人在场,出于尊重,要记得桌子上的饭碗是不能用手端起来的,而且也不能用嘴直接去接触桌上的饭碗。因为在韩国人的观念里,“你吃饭又没人抢,干吗要抓着碗不放呢?是不是担心别人抢你的饭吃?”所以,一定要把碗放在桌上,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吃,而这时,另一只手就得听话,既然不端碗,就老老实实地藏在桌子下面。 说到饮食更有不同的地方,他们主食白米饭。常用的菜肴有以肉、鱼、豆腐、蔬菜等炖煮的火锅,韩国特有的营养丰富的泡菜。以及用韩国式的调味佐料拌制的各类小菜。餐具使用汤匙和筷子。 菜馆的基本佐料是辣椒与大蒜,此外又加有多种不同风味的调味品。因此韩国菜除了辣味以外,还具有独特的色、香、味,令人垂涎三尺。 韩国人用餐时有个习惯:不大声说话、咀嚼声音小、尽量不谈商业话题。他们认为,吃饭就是休息、享受的时候,伤脑筋的话题尽量少提。 给长辈倒酒时得用双手,喝时得侧身手掩以示敬意。有趣的是,如果你看到韩国人给你倒上杯7分满的白酒,千万别介意,这是出于“盈则满”的儒家理念,涵盖着祝福启示的意味; 韩国人只为别人倒酒,自己的酒杯是不倒的,“劝酒、劝酒”,要人家劝了,帮着倒了酒,才能喝。 韩国人只用不锈钢筷子夹菜,勺子负责扒饭和捞汤 中国饮食文化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另外百度文库哪有篇文章将其他的差异也列出来了,叫中韩文化差异。下面给个链接希望你能满意我的答案请采纳谢谢

198 评论

相关问答

  • 韩国社会与文化期末论文答辩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差异,在韩国人的观念里,独自一人吃饭的人肯定是没有朋友的可怜家伙,这一认识根深蒂固。而韩国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孤立”可能也源于这样

    九州至尊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9
  • 韩国社会与文化期末论文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差异,在韩国人的观念里,独自一人吃饭的人肯定是没有朋友的可怜家伙,这一认识根深蒂固。而韩国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孤立”可能也源于这样

    一口好锅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8
  • 韩国社会与文化期末论文选题

    中韩饮食文化比较 比如:韩国饭馆内部的结构分为两种:使用椅子和脱鞋上炕。在炕上吃饭时,男人盘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这种坐法只限于穿韩服时使用。现在的韩国女性

    蓝精灵粑粑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8
  • 韩国社会与文化期末论文题目

    中韩文学交流研究 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比较研究 中韩翻译和中韩翻译的不同之处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 *韩国语中的外来语 *韩国的民俗文化 *中韩生活习惯比较研究 关

    力力力力力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7
  • 韩国社会与文化论文

    只是一些资料,希望有帮助。法国:法国是一个充满文化、艺术的国家,而在法国文化中,他们的文学、电影、绘画、建筑等都使人再三回味。几百年来,法国都一直是欧洲乃至全世

    人才征服沪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