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04

babycarolyn
首页 > 论文问答 > 大学生幸福成长中心心韵杂志开始创办于哪一年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乖乖小猫侠

已采纳
《校园知音》将至力于成为中国民间校园文坛,一本最具个性化的刊物,反映同学心声,邀请广大读者全面参与编辑:使其产生“大读者群、大友联网、大渗透力、大感召力、大震撼力”。我们的观点是:以解放、生存、智慧、成才为主题,一分为二地面对校园, 不以分数论英雄……我们的读者对象:所有在校的大、中、专生、教师和家长以及那些关注青春健康、学生未来、发展的人。我们的服务宗旨: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感必解、有感必应。要让读《校园知音》的读者有这种需要的渴望,并在为读者服务和参与方面双管齐下。 这是在网上找的!!
154 评论

么么1009

《意林》杂志简介 励志激扬人生 《意林》改变命运 励志激扬人生,《意林》改变命运。意林杂志创刊于2003年8月,顾名思义,意韵深长,蔚然成林。“意”就是意境、意韵、意义、意味,“林”即智慧之林,“意林”就是通过很多故事营造生命意境、展现哲思意韵、阐述人生意义、透析生活意味。意林倡导积极健康的思想理念,关注现实生活,贴近现代人内心世界,弘扬博爱宽容的为人处世之道,表现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接触。力图通过温馨的故事、生动的语言,补充读者的生活经历,延展读者的精神边界,打造中国人最真实最贴心的心灵读本,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励志杂志之一。目前月发行量160万。邮发代号:16-288 《意林》杂志的办刊宗旨: 以“一则故事,改变一生”为宗旨,通过“小故事大智慧、小故事大道理、小视角大意境”,坚守“励志、感动、启迪、提升”的办刊理念,致力打造中国乃至全球都深具影响的励志传媒。 《意林》杂志主要读者对象: 目前读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3-45岁的社会各界人士,重点是在校学生(初中、高中、大学)。 《意林》杂志栏目设置: 励心小品、心灵鸡汤、世间感动、成功之钥、人与社会、成长视窗、生活锦囊、新知博览、精英谭、流行·视觉、诗·画·话、浮世绘、编读互动等 《意林》杂志文章内容: ☆采撷人文精化,让人与人心灵相通,让爱与爱交相汇融;☆彰显乐观向上的人文精神,倡导健康、平衡、阳光、积极的幸福生活新概念;☆致力于开掘、寻觅、展现生活中一花一木的意趣,一颦一笑的意韵; 意林杂志特点: 绿色的封面——健康与活力的象征;绿色的纸张——把健康和环保融入字里行间;绿色的内容——走进心灵深处,把爱织入心田; ☆每期特有的专题、话题、花生等栏目及时捕捉社会热点、引人深思,与时代同步。☆文章故事性强,简短生动,意韵深长,不仅有助于学子们妙笔生花,还致力于增强现代人的幸福感和感受快乐的能力,提高读者的生活智慧。《意林》既是一本现代人的心灵鸡汤,同时又是生活智慧的指南。刊登过的部分名人读《意林》《意林》中多嘉树。美文华章,犹如音乐,余音绕梁。奇思妙想,梦笔生花,会意处可浮一大白!——戊子春二月 莫言《意林》读者 幸福如意——白岩松给心灵更多成长的力量,给生命更多感动的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于丹《意林》——意味深长林林总总的小故事会令你受益匪浅!——姚晨谁有故事谁即胜出。 励志激扬人生,《意林》改变命运。 ——陈忠实《意林》是意蕴之林,这里荟萃的短文篇篇意趣盎然,意象新颖,意味深长,蔚然成林。 ——周国平精神食粮,也要丰富多彩,营养充足。调剂口味,也不排斥话梅糖豆,苦茶辣酒,以及药性小吃,比如薄荷与板蓝根。 《意林》办得不错,祝愿它办出与众不同的风采来。——王蒙页页花木盛期期小森林闲来常做伴意蕴可涤心——著名作家 刘心武越办越好,意蕴成林——贺《意林》——徐静蕾意林是一本温暖洁净的刊物。它能让你变得热情和智慧,还有仁慈和感恩。——毕淑敏 愿情感的珍禽,思想的异兽,以及南来北往的风,都歌唱、栖居、穿行在这一处文学的风景林里。—— 舒婷《意林》是我向我的学生们推荐的为数不多的期刊之一,也是我的案头读物和枕旁读物之一;正如唐诗宋词选本和我的关系。但一期《意林》的内容,当然比任何一种唐诗或宋词选本的内容丰富得多。期期必有精致的或智妙的文章,每每令我获益多多。 《意林》创刊伊始,我便关注它了,并且一下子喜欢上了它的刊名。我读过的,及时送给学生们。现在,我的许多学生也开始喜欢它了。《意林》中的某些文章,我在课堂上亲自读过。对于我和我的学生们,《意林》乃是品质的欣赏教材,习写的引导教材。它影响我的学生们,由自娱式写作,转向意义写作的方向,并提升他们将文章写出意韵的能力。 故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是对《意林》心怀感激的读者…… ——2008年1月10日于北京梁晓声

126 评论

莫奈小兔

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文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相关作品介绍: 小说:《晓云》,《英子的乡恋》, 《生命的风铃》, 《城南旧事》, 《英子的心》, 《 冬青树 》《琼君》《金鲤鱼的百裥裙》《 蟹壳黄》《 血的故事》 散文:《秋游狮头山》《 吹箫的人》《 悼钟理和先生》《念远方的沉樱》《虎坊桥》《文华阁剪发记》《 旧时三女子》《冬阳童年骆驼队》《 骑毛驴儿逛白云观》《我的童玩 》《北平漫笔》《绢笠町忆往》《城南旧事》。 代表作:《城南旧事》 林海音2001年12月1日因中风、肺炎、败血症病发在台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3岁。 [编辑本段]林海音生平 林海音自幼在北京读书,长大后曾就读于女师,后进北京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即进北京《世界日报》当记者,还曾当过编辑、图书馆馆员。这些职业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使她能较深入地了解旧北京的社会风貌,为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她的成名之作小说《城南旧事》即取材于这段生活。1948年林海音同丈夫回到台湾后,即被刚创刊不久的《国语日报》聘为编辑。1951年《联合日报》创刊,她被任为《联合日报》副刊主编,她的丈夫为主笔。这一时期,她特别注意扶植和支持台湾的本土作家。如当时钟理和的稿子经常被退,林海音却常常使他的稿子重见天日。钟理和死后,林海音还替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雨》,接着他的长篇小说《笠山农场》也在《联合日报》副刊上连载了。在主编《联合日报》副刊时,林海音刊登了一首名叫《船》的诗,内容是叙述有一艘船在大海里飘了很久,最后飘到一个孤岛上,金银财宝慢慢用完了,于是陷在困苦之中。台湾当局认为这是影射蒋介石到台湾后的生活状况,把作者抓了起来,林海音也因此不能再编副刊了。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 1957午《文星杂志》创刊,林海音任编辑,同时又担任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她创办和主编了《纯文学》月刊,直到1972年《纯文学》停刊后,她又独立负责纯文学出版社,出版《纯文学丛书》。 1976年11月4日,中文报业协会第九届年会在香港富丽华酒店开幕,林海音以台湾代表团团员的身份出席,并发表演讲。她后期从事儿童文学。 林海音的文学生涯发端甚早,始于北京,而这一切同她的家庭有密切的关系。林海音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林焕文是优秀的爱国知识分子,早年受汉学的熏陶,后来又在“国语学校”师范部接受日本教育,精通日文,曾任教于台湾新埔公学,著名的日据时期的台湾作家吴浊流做过他的学生。后来林焕文远渡重洋到日本经商,在那里生下长女英子——林海音。以后又迁居北京,任邮政局课长。林焕文人缘好,又慷慨仗义,这对童年的林海音影响很大。 长大后林海音生活情趣广泛,不计牺牲,勇挑重担,慷慨助人,这些性格特点,可以说是承袭于父辈而发展于自身。由于父亲早逝,面对生活和社会的重压,林海音对社会的认识较之同龄人更成熟更深刻,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她创作小说的动力和源泉。在北京时,林海音已开始了文学创作。1948年回到台湾后初期的一段时间,她撰写了一些杂文和散文,大约是在1951年,林海音才真正走上作家的道路。她的作品十分丰富,包括小说、散文、杂文、评论、儿童读物等多种体裁,而以小说创作为主。 林海音作为台湾老一代的作家,对台湾文学事业的贡献集中表现在小说创作、培育新人和兴办刊物三个方面。关于兴办刊物,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她除了担任新创办刊物的编辑外,还亲自创办《纯文学》月刊达五年之久,并以选择作品质量高而享誉文坛,推荐并发表了许多优秀作家的作品。后来又创办纯文学出版社,其宗旨与《纯文学》月刊相似,选书认真,注意质量,颇受读者欢迎,至今仍是台湾有影响的文学出版社之一。在培育新人方面,林海音可谓为培育台湾文坛的一代新人倾注了心血,功绩卓著。60年代以来台湾涌现出的许多文坛新秀,多受她的提携和影响。这固然与她长期担任报刊编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出自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对造就新人的热情。台湾知名作家钟理和的一生可概括为“生前笔耕,死后成名”,他默默笔耕一辈子,生前不为人们所知,而他的死后成名却应归功于包括林海音在内的几位知音。林海音在《一些回忆》一文中曾说起这件事。钟理和死后,其长子写信给林海音,请求她能帮助出版其父的著作。林海音一口承担下来,然后用募捐来的钱出版了钟理和的作品《雨》,这时距死者祭日仅有百日;而死者的另一本书《笠山农场》也在其周年祭时出版了,完成了死者的最终遗愿。林海音还如同当年扶植钟理和那样,以其在文学界的影响来提携钟铁民,使钟铁民逐渐成长为台湾小说界的后起之秀。钟氏父子从林海音那里受益良多,而身受这种恩泽的又何止钟氏父子呢?林海音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主要生活在北京,差不多整整30年。她的青少年时代的最美好时光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因此,她对北京很熟悉,对北京的感情十分深沉,在台湾也常称北京是她的“第二故乡”。也因此她的作品的故事背景多发生在北京,作者通过这些故事背景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古城北京的风俗画和风景画,从中流露出作者对昔日生活的眷恋和缅怀,以及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情感。1948年她回到台湾后,台湾的社会生活和乡土习俗又注入到她的生活积累当中,她也因此写了一些发生在台湾的人和事。总之,林海音的生活积累有两个来源:一个来自旧北京,一个来自旧北京,一个来自台湾。 已出版书 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1972)、《两地》(1966)、《作客美国》(1966)、《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1984、《一家之主》(1988)、《家住书坊边》(1987)。 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1955)。 短篇小说集《烛心》(1965)、《婚姻的故事》(1963)、《城南旧事》(1960)、《绿藻与咸蛋》(1957)。 长篇小说《春风》、《晓云》(1959)、《孟珠的旅程》。 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1968)、《林海音自选集》(1975)、《林海音童话集》(1987)。 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 《金鲤鱼的百裥裙》(1993)《奶奶的傻瓜相机》(1994)《往事悠悠》(1995)《英子的心》(1996) 《我们看海去》(1996)《驴打滚》(1996)《林海音文集》(1997) 《城南旧影》(2000)《林海音作品集》(2000) 相关作品介绍: 《林海音文集--晓云》 《林海音文集》 《林海音文集--金鲤鱼的百裥裙》 《林海音文集--英子的乡恋》 《林海音文集--生命的风铃》 《城南旧影——林海音自传》 《英子的心》 代表作: 小说:城南旧事 小说:<<驴打滚儿>><< 冬青树 >><<琼君>><<金鲤鱼的百裥裙>><< 蟹壳黄>><< 血的故事>> 散文:<<秋游狮头山>><< 吹箫的人>><< 悼钟理和先生>><< 念远方的沉樱>><< 虎坊桥>><< 文华阁剪发记>><< 旧时三女子>><< 冬阳童年骆驼队>><< 骑毛驴儿逛白云观>><<我的童玩 >><<北平漫笔>><< 绢笠町忆往>> [编辑本段]代表作:《城南旧事》 林海音(1918--2001)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城南旧事》,它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城南旧事》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影片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后记”里说:“这几年来,我陆续的完成了本书的这几篇。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候,人物却不断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仅从这个简单的人物罗列里就不难看出,作者虽然是书香门第出身的知识分子,但她小说里的人物却不局限于这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她关心广大的社会,擅长描写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她小说里的人物大都是市民阶层的群相,而中心人物则是各种各样的妇女。她致力于刻画中国妇女的勤劳、贤达、温柔、善良的美德,更擅于表现她们心灵的桎梏和命运的悲剧。夸张一点说,她的每一篇小说都离不开妇女的悲剧。有人对此评价说:“她的写作大都是针对妇女问题。但她往往能从世界性妇女问题的症结,来思考今日台湾妇女的特殊遭遇,深度已达到超越女性的界限。如果把林海音看做老一辈女作家的灵魂性人物,那么可以说,由于时代潮流的限制,她们较少反叛性,她们的控诉和抗议是温和与微弱的。”林海音的小说内容大抵是童年回忆中的“城南旧事”,小说中或深或浅含有自传的痕迹。但是它的境地并不是窄狭的,如同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那样,她的小说是以小见大,从《城南旧事》可以窥见时代风云。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对台湾文坛也有一定的影响。 全书在淡淡的忧伤中弥漫着浓浓的诗意。 她的《窃读记》刊登在语文沪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二十七课、语文人教实验版第九册第一课。 她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刊登在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城南旧事》主要内容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 ,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巡警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影片的结构颇具独创性。编导排除了通常电影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的叙事结构,以“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为基调,采用串珠式的结构方式,串连起三段并无因果关系的故事,形成了一种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体影片”,创造出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城南旧事》是一部典型的文人电影样式。 主要作品 林海音: 担任过北京《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 。先后出任《联合报》主编,《纯文学》杂志主编,现为纯文学出版社发行人。她还是著名多产女作家,小说集有《城南旧事》《晓云》《春风丽日》《灯芯》等,散文集《作客美国》《两地》《艺窗夜读》灯。另外还有儿童文学作品集多种,如《爸爸的花落了》等。

192 评论

Herculeses

创刊于1979年,当时叫《科学文艺》。

206 评论

做老婆饼的人

这不太容易吧!因为是杂志必须得有人气,一些有名杂志都有名家作阵;在我们不了解之前,我想还是先到别的杂志社工作学习经验,我支持你!

194 评论

yuki不乖

回答 期刊杂志创办流程 1、申办刊号: 需要创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需要到新闻出版局报送可行性报告,同时附上: ⑴ 办刊宗旨、编辑方针、专业范围 ⑵ 符合资格的主办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 ⑶ 符合资格的编辑部成员 ⑷ 办刊固定资金证明、固定场所证明、承印单位 ⑸ 办刊申请书 (刊物名称、开本、页码、刊期、篇幅、发行范围) 申请正式刊号一般事业单位相对容易,企业较难。企业多半申请内部刊物,到出版局办理内部期刊准印证。 ⑹ 有广告业务需要到工商局办理广告经营许可证。 ⑺ 每期向出版局和工商局交纳样刊,每年参加期刊年检。 2、管理:组建编辑部、发行部、广告部 3、内容,杂志必是内容为皇 4、渠道, 更多11条 

272 评论

相关问答

  • 大学生幸福成长中心《心韵》杂志开始创办于哪一年

    这不太容易吧!因为是杂志必须得有人气,一些有名杂志都有名家作阵;在我们不了解之前,我想还是先到别的杂志社工作学习经验,我支持你!

    贝贝781213 4人参与回答 2024-09-11
  • 大学生幸福成长中心心韵杂志开始创办于哪一年

    回答 期刊杂志创办流程 1、申办刊号: 需要创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需要到新闻出版局报送可行性报告,同时附上: ⑴ 办刊宗旨、编辑方

    运动的毛毛 5人参与回答 2024-09-08
  • 心韵杂志开始创办于哪一年

    中国现代散文三十年丰富多样、起伏变迁的发展,反映了现代中国社会整个生活面貌,而且从各种典型的散文作品中,都可以发现出作家的心灵轨迹,个性特色,郁达长说:“现代散

    duduzhu1986 4人参与回答 2024-09-08
  • 心韵杂志创办于哪一年

    以下是2017年中国最畅销杂志排名: 1、读者创于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综合类文摘杂志,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2、时尚创于1993年,与世界名刊

    帅哥小蜜 5人参与回答 2024-09-08
  • 心韵杂志创办哪一年

    《意林》杂志简介 励志激扬人生 《意林》改变命运 励志激扬人生,《意林》改变命运。意林杂志创刊于2003年8月,顾名思义,意韵深长,蔚然成林。“意”就是意境、

    吥唥靜尐姐 6人参与回答 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