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6

水里漂浮的雨
首页 > 论文问答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查询结果为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苏夏夏110

已采纳
牛永斌1 钟建华2 王培俊3 单婷婷1 毛 毳2(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 库尔勒 841000)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1CB201001)及国家油气重大专项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008ZX05014 - 002-002HZ)作者简介:牛永斌,男,博士,讲师,从事沉积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niuyongbin@。摘 要:利用压力系统分析法、类干扰试井分析法和示踪剂测试分析法对塔河油田二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 藏储层连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奥陶统尖灭线附近及以北剥蚀区井间连通性相对较好,研究区 南部井间连通性相对较差,而研究区西南部由于受南北向深大断裂的控制,Tk222-Tk230、Tk222-Tk252、 Tk222-Tk253x、Tk252-Tk452各井组间连通性较好。在综合研究区奥陶系油藏缝洞分布、地层压力系统、流体 性质、储集体连通性的基础上,应用研究区奥陶系 顶面岩溶地貌的岩溶冲沟、断崖、岩溶洼地等确定自然 边界条件,参考油藏动态生产资料,以利于研究区奥陶系油藏后续开发动态研究为目的,把研究区奥陶系碳酸 盐岩油藏共划分为15个缝洞单元;上奥陶统尖灭线附近及以北剥蚀区缝洞单元内部缝洞匹配较好、连通性较好 的区域油井产量相对较高;研究区南部缝洞单元内部缝洞匹配较差、连通性较差的区域油井产量也较低。关键词: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连通性;缝洞单元Reservoir Connectiv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vug Unit of Ordovician Carbonate Rocks Oil Pools in Block 2 of Tahe OilfieldNiu Yongbin1,Zhong Jianhua2,Wang Peijun3,Shan Tingting1,Mao Cui2(Colleg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China; School of Geosciences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 26655,China; PetroChina Tarim Oilfield Company,Korla 841000,China)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s of Pressure system analysis,well test analysis of interference and Tracer testing analysis,the reservoir connectivity of Ordovician Carbonate rocks oil pools in block 2 of Tahe oilfield were The resuls show that drilling connectivity near the pinch outlines of Upper Ordovician and northward was better and drilling connectivity in the south of research area was poorer,but the drilling connectivity between Tk222-Tk230、Tk222- Tk252、Tk222-Tk253x、Tk252-Tk452 were better because of north-south deep fault Based on the knowledge of well history,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producing data and important changing event of production operation and tracer test data,this paper carried out the connectivity analysis to inter well-groups of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synthesis of fracture-cave distribution,the pressure system of strata and reservoir connectivity,referring to the karst topography of T74 top surface and dynamic producing data of Ordovician reservoirs,the research area was divided into 15 units of fracture-cave so that the dynamic research of following development would be more The matching of fracture- cave was better near the pinch outlines of Upper Ordovician and inside the fracture-cave unit of the north denuded zone,the well yield was higher in the area that had good The matching of fracture-cave was worse inside the fracture-cave unit of the south,and the well yield was lower in the area that had worse Key words:Tahe oilfield;Ordovician;Carbonate Rocks;Connectivity;Fracture-vug unit储层连通性是油藏开发过程中表征储层连通效果的一个参数[1]。它和产能关系密切直接影响生产 层位是否受效,进而影响油井生产,同时也就反映出注水是否达到效果,同时也可以间接反映出剩余油 的分布状况[2~6]。缝洞单元是碳酸盐岩油藏内由相同的构造、断裂-岩溶作用旋回形成的,以断裂或溶 蚀界面为边界,由裂缝网络相互串通,由溶孔、溶洞组合而成的多个孤立或孔隙连通的流体连通单元。同一单元内部的流体互相连通,流体性质一致,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相似的水体能量特征、相近或相 似的储渗及开发动态特征,在生产中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流体运动单元和油气开采基本单位[7~11],因此缝洞单元的确定对油藏开发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地层压力、类干扰分析和示踪剂定 性研究塔河油田2区奥陶系油藏钻井之间的连通性;在综合研究区奥陶系油藏缝洞分布、地层压力系 统、流体性质、储层连通性的基础上,应用研究区奥陶系 顶面岩溶地貌的岩溶冲沟、断崖、岩溶洼 地等确定自然边界条件,参考油藏动态生产资料,以利于研究区奥陶系油藏后续开发动态研究为目的,对研究区奥陶系进行了缝洞单元划分和发育特征分析。1 区域地质概况图1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塔河油田二区位于塔河油田的东南部,北纬41°14′4″~41°18′39″,东经83°51′56″~84°3′41″之间(图1),处于岩溶残丘到岩溶洼地的斜坡带上,面积6km2。自2000年在塔河油田2区奥陶系部署了 S77井、S79井2口预探井,获得了高产油气流,揭开了研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的序幕。到 2009年10月,研究区共完钻79口井,其中直井59口,侧钻井20口,地质勘探储量4336×104 t,采油 井共计50口,开井45口,日产液水平9t/d,日产油水平4t/d[12]。研究区奥陶系各组多为碳酸盐岩沉积物,地层自下而上分别为蓬莱坝组、鹰山组、一间房组、恰尔巴 克组、良里塔格组和桑塔木组。各组的岩性组合和沉积序列明显不同。蓬莱坝组以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为 主,鹰山组以云斑灰岩、微晶灰岩和灰质白云岩 为主,一间房组以云斑灰岩、鲕粒灰岩和生物碎 屑灰岩为主,恰尔巴克组以泥质灰岩和瘤状灰岩 为主,良里塔格组以微晶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为 主,桑塔木组则以灰质泥岩、泥质灰岩和灰质粉 砂岩为主。研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形态多样,大小悬殊,分布不均。根据岩心、薄片及扫描电 镜等观察结果以及工程录井、测井等资料所确定 的储集空间按成因、几何形态可划分为孔(残留 孔、粒内孔、格架、溶蚀孔、晶间孔、铸模孔)(图版Ⅰ-A,B,C,D,E,F,G,H)、缝(构 造缝、风化缝、溶蚀缝、压溶缝)(图版Ⅰ-Ⅰ,J,K,L)和洞(溶蚀洞)(图版Ⅰ-M,N)三大 类。这些储集空间的连通性及由其构成缝洞单元的划分对研究区奥陶系油藏的开发方式和开采手段的选 择具有重要影响。2 储层连通性研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储层连通性分析主要采用压力系统分析法、井间类干扰分析法和示踪剂 分析法。1 压力系统分析法压力系统分析是判断井间连通性的重要依据,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13]。根据研究区钻孔测压结果 发现Tk222-Tk230(压力计深5500m,2008年12月测压)和Tk235-Tk242(压力计深54m,2005 年10月测压)两组钻井在相同深度压力相等,且具有同步变化的特征,故可判定两组钻井内部连通。2 类干扰试井分析法井间干扰试井法连通性分析是通过激动井改变制度,在另一口油井或数口观察井中通过高精度压力 计接受干扰压力反应,进而研究激动井和观察油井之间的地层参数[14,15]。在熟悉研究区井况和井史的 基础上,从研究区完钻79口井中优选出39对油井进行类干扰分析。下文选择典型的几组油井在生产工 作制度变更的条件下进行类干扰连通性分析研究。1 Tk219—Tk210类干扰连通性分析(1)激动井Tk219井酸压对观察井Tk210井的影响。在对Tk219-Tk210井组类干扰连通性分析 时,选择Tk219井作为激动井,该井在2003年9月7日和11月22日分别对奥陶系下统鹰山组5610~ 5660m井段和5554~5587m井段进行了酸压改造。从Tk210井2003年9月7日—10月7日和11月15 日—12月15日的生产曲线上可以看出(图2,图3),在2003年9月7日和11月22日以后有一个明显 的波动,说明激动井Tk219井的酸压事件对观察井Tk210井的产油量和产液量有影响。图2 Tk210井2003年9月7日—10月7日生产动态曲线图(2)激动井Tk219井更换油嘴对观察井Tk210井的影响。激动井Tk219井在2004年6月27 日油嘴由5mm更换为4mm,从观察井Tk210井2004年6月20日—7月30日的生产曲线可以看 出,在2004年6月27日之后两天内Tk210井产量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在2004年7月20日这一 天激动井Tk219井油嘴由4mm更换为5mm,观察井Tk210井产量有一个明显的下降(图4),说 明激动井更换油嘴事件对观察井Tk210的生产有影响。综合上述井组间酸压和更换油响应特征认 为井组Tk219-Tk210间是连通的。2 Tk223—Tk315类干扰连通性分析(1)激动井Tk223投产对观察井Tk315井的影响。在对Tk223—Tk315井组类干扰连通性分析时,选择Tk223井作为激动井,以Tk315井作为观察井。激动井Tk223井在2003年11月28日酸压后投产,从观察井Tk315井2003年11月28日—2004年1月30日生产动态曲线上可以看到(图5),该井在11 月28日后两天产油量和产液量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激动井Tk223井在2003年12月22日油嘴由投 产时的6mm更换为4mm,从观察井Tk315井2003年11月28日—2004年1月30日生产动态曲线上可 以发现,该井在2003年12月22日产油量和产液量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说明激动井Tk223井的更换油 嘴事件对Tk315井的生产是有影响的。图3 Tk210井2003年11月15日—12月15日生产动态曲线图图4 Tk210井2004年6月20日—7月30日生产动态曲线图图5 Tk315井2003年11月28日—2004年1月30日生产动态曲线图(2)激动井Tk223关(停)井对观察井Tk315的影响。激动井Tk223井在2004年1月16日和 2004年3月1日关井停修,从观察井Tk315井2004年1月10日—3月30日的生产动态曲线可以看出在 2004年1月16日和3月1日前后产油量和产液量都有明显增加(图6),说明激动井Tk223井的关(停)井事件对观察井Tk315具有影响。综合上述观察井Tk315对激动井Tk223投产和关(停)井事件 响应特征的分析,认为该井组间连通。图6 Tk315井2004年1月10日-2004年3月30日生产动态曲线图按照上述类干扰钻井间连通性分析的思路,将这种分析方法推广应用到整个研究区,得区内井间连 通性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表1 研究区类井间连通情况统计3 示踪剂测试连通性分析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是一种用于油田开发动态监测的重要手段[16]。其基本原理是参照监测井组的 有关动静态资料,设计监测方案,选择合适的示踪剂,在监测井组的注水井中投加示踪剂,按照制定的 取样制度,在周围生产油井中取样,在特定实验室进行分析,获取样品中的示踪剂含量,同时绘制出生 产井的示踪剂采出曲线,通过综合分析监测井组的示踪剂采出曲线和动静态等相关资料,最终得到注入 流体的运动方向、推进速度、波及情况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析井间的连通性。通过对研究区 Tk221、Tk222、Tk223和Tk315井组示踪剂跟踪检测信息的统计,得出研究区示踪剂检测结果如表2 所示。表2 研究区示踪剂检测结果统计3 缝洞单元发育特征缝洞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油气藏,具有独立的油气水系统和不规则形态。内部的流体互相连通,流体性质一致,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相似的水体能量特征、相近或相似的储渗及开发动态特征,在生 产中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流体运动单元和油气开采基本单位[17]。它常具有以下特征:(1)一般碳酸盐岩缝洞单元自成封闭体系,相当于一个小油藏。具有独立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同一个缝洞单元内的油井在投入开发初期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在开发过程中缝洞单元内油 井之间的压力变化及油水界面的变化具有相关性。(2)缝洞单元内油井开采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同一缝洞单元内虽有相似的流体性质、水体能量,但在开发动态上随油井位于缝洞单元的位置不同有明显差异。钻遇缝洞单元内缝洞发育区,油井高产稳 产;而钻遇缝洞单元的缝洞发育体的塌陷边缘区,油井产量相对低产。也就是说缝洞单元内部仍是一个 非均质体[18]。根据缝洞单元的定义和特征结合研究区缝洞的平面分布和垂向上的组合关系,制定了研究区奥陶系 油藏缝洞单元划分的6条原则:1)缝洞组合储集体是缝洞型油藏最基本的缝洞单元,同一缝洞组合属于同一缝洞单元。2)同一缝洞单元具有相对一致的压力系统或压力变化趋势。3)同一缝洞单元内流体性质或变化特征相似。4)已经证实连通和潜在连通性可能较大的钻井划分为同一个缝洞单元。5)同一个岩溶构造位置,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产变化,在平面上可按现今岩溶地貌的岩溶冲沟、 断崖、岩溶洼地等确定缝洞单元的自然边界。6)缝洞单元的划分要有利于油藏的开发动态研究。在综合研究区奥陶系油藏缝洞分布、地层压力系统、流体性质、储集体连通性的基础上,应用研究 区奥陶系T47顶面岩溶地貌的岩溶冲沟、断崖、岩溶洼地等确定自然边界条件,同时参考油藏动态生产 资料,把相邻产量均高产的油井作为划分同一缝洞单元的参考条件,以利于研究区奥陶系油藏后续开发 动态研究为目的,对研究区奥陶系进行了缝洞单元划分,结果如图7。从缝洞单元划分结果图上可以看 出研究区共划分为15个缝洞单元,上奥陶统尖灭线附近及以北剥蚀区井间连通性较好,且缝洞单元内 部缝洞匹配较好,故油井产量相对较高;而研究区南部井间连通性较差,且缝洞单元内部缝洞匹配也较 差,故南部油井产量也相应较低。图7 研究区奥陶系缝洞单元平面分布图4 结论(1)利用压力系统分析法、类干扰试井连通性分析和示踪测试连通性分析发现:研究区上奥陶统 尖灭线附近及以北剥蚀区井间连通性相对较好,研究区南部缝洞单元内部连通性相对较差,而研究区西 南部由于受南北向深大断裂的控制,Tk222-Tk230、Tk222-Tk252、Tk222-Tk253x、Tk252-Tk452各 井组间连通性较好。(2)在综合研究区奥陶系油藏缝洞分布、地层压力系统、流体性质、储集体连通性的基础上,应 用研究区奥陶系T47顶面岩溶地貌的岩溶冲沟、断崖、岩溶洼地等确定自然边界条件,同时参考油藏动 态生产资料,以利于研究区奥陶系油藏后续开发动态研究为目的,把研究区共划分为15个缝洞单元; 上奥陶统尖灭线附近及以北剥蚀区缝洞单元内部缝洞匹配较好、连通性较好的区域油井产量相对较高; 研究区南部缝洞单元内部缝洞匹配较差、连通性较差的区域油井产量也较低。参考文献[1]John WSnedden,Peter JVro Iijk,Larry TSumpter,等储层连通性定义、实例与对策[J]国外石油动态,2008,(9)22~[2]杜宗君,姜萍利用储层连通性评价剩余油分布[J]国外测井技术,2005,20(1)25~[3]杨敏塔河油田4区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井间连通性研究[J]新疆地质,2004,22(2)196~[4]张林艳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储层连通性及其油(气)水分布关系[J]中外能源,11(5)32~[5]吕明胜,杨庆军,陈开远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井间连通性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7(6)731~732,[6]邬光辉,岳国林,师骏等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连通性分析及其意义[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2)156~[7]康志宏,魏历灵,鲁新便流动单元在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定义和划分[J]试采技术,27(4)4~[8]朱蓉,楼章华,金爱民等塔河油田S48缝洞单元流体分布及开发动态响应[J]浙江大学学报,43(7)1344~[9]杨宇,康毅力,张凤东等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流动单元的定义和划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6(2)31 ~[10]张希明,朱建国,李宗宇等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的特征及缝洞单元划分[J]海相油气地质,2007,12(1)21~[11]朱蓉,楼章华,鲁新便等塔河油田缝洞单元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开发动态[J]石油学报,2008,29(4)567~[12]牛永斌,钟建华,王培俊等成岩作用对塔河油田2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J]中国石油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6):18~[13]周波,菜忠贤,李启明应用动静态资料研究岩溶型碳酸盐岩储集层连通性——以塔河油田四区为例[J]新疆 石油地质,28(6)770~[14]闫长辉,周文,王继成利用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生产动态资料研究井间连通性[J]石油地质与工程,22(4)70~[15]王曦沙,闫长辉,易小燕等塔河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性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12(3)52~[16]张剑,陈明强,高永利应用示踪技术评价低渗透油藏油水井间连通关系[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1(3)48~[17]陈志海,马绪杰,黄广涛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缝洞单元划分方法研究——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主力开发区为 例[J]石油与天然气,28(6)847~[18]魏历灵,康志宏碳酸盐岩油藏流动单元研究方法探讨[J]新疆地质23(2)169~图版说明图版Ⅰ-A 奥陶系铸体薄片上的滩相溶蚀孔(T208井,25m);图版Ⅰ-B 奥陶系铸体薄片上的滩相溶蚀孔(T208井,25m);图版Ⅰ-C 奥陶系铸体薄片上的滩相溶蚀孔(T208井,25m);图版Ⅰ-D 奥陶系云斑灰岩中白云石晶体间的晶间孔(Tk209井,39m);图版Ⅰ-E 奥陶系生屑灰岩中的粒内孔(S79井,83m);图版Ⅰ-F 奥陶系泥晶灰岩中的生物铸模孔(Tk209井,89m);图版Ⅰ-G 奥陶系生物碎屑灰岩扫描电镜下的格局孔(T452井,29m);图版Ⅰ-H 奥陶系泥晶灰岩扫描电镜下的方解石晶体表面溶蚀格局孔(T452井,29m);图版Ⅰ-I 奥陶系白云质灰岩中的构造破裂缝(S79井,70m);图版Ⅰ-J 奥陶系泥晶灰岩沿构造微裂缝发生溶蚀形成的溶蚀缝(S77井,40m);图版Ⅰ-K 奥陶系泥晶灰岩中的风化破裂缝(T313井,63m);图版Ⅰ-L 奥陶系泥晶灰岩薄片上的缝合线(S77井,22m);图版Ⅰ-M 奥陶系岩心上岩溶角砾灰岩,揭示溶洞的存在(S77井,24m);图版Ⅰ-N 为图Ⅰ-M的偏光显微镜照片,溶洞充填部分发生白云石化,具有很好的储集性能(S77井,24m)。图版Ⅰ国际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青岛)大会论文集
299 评论

s泡沫之殇y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创刊于1987年12月,原名为《教学与研究》,当时主管单位是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主办单位是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即重庆理工大学前身);1994年初获得国家科委(国科通[1994]5号文)正式批准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名变更为《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9年经重庆市教委批准刊名变更为《重庆工学院学报》,主管单位由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变更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单位仍然为重庆工学院。2009年10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审字[2009]407号),《重庆工学院学报》更名为《重庆理工大学学报》。《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以车辆工程、机械与材料、数理化科学、电子与自动化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技术、生物工程、基础科学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融合古今,汇聚中外,集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理论联系实际,贴近车辆、机电工程技术实践和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重点刊登有创造性、探索性、开拓性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报告、主要学术问题的评述和学科前沿的综述,在全国高校学报这块园地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主要栏目有:车辆工程、机械与材料、数理化科学、电子与自动化、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本刊坚持以“车辆工程”、“生物工程”为特色栏目,以“机械与材料”、“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电子与自动化”、“数理化科学”等为主体栏目。“车辆工程”栏目特邀重庆理工大学校长石晓辉教授为栏目主持人,新打造的“车辆工程”栏目获得广泛赞誉;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版)》发布的“交通运输工程”类期刊2010年度复合影响因子排序,《重庆理工大学学报》在“交通运输工程”类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674,位居“交通运输工程”类135种科技期刊第23位,个刊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影响力创历史新高;2011年在由重庆市新闻出版局与重庆市期刊协会联合开展的“第十一届重庆市期刊好栏目评选活动”中“车辆工程”栏目荣获重庆市期刊“优秀栏目奖”。“生物工程”栏目特邀重庆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全学军教授为栏目主持人,栏目设置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学术文章原创性强。刊发的文章中,基金论文比均在60%以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23年的办刊过程中,我刊刊登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一些国家的稿件,作者遍布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而且有来自韩国、瑞典等国外高校的优质稿源,年发稿总数占收稿总数的比例为65%。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INSPE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IP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物理学文摘数据库、等数据库和文摘收录。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7年版)中《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总被引频次539次。在新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8年版)中《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总被引频次1406次、在全国高校学报自然科学专业类期刊中排名第20,影响因子823、在全国高校学报自然科学专业类期刊中排名第10。在长期的办刊实践中,《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屡获殊荣:2001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并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以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在历届由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科委举办的“好稿评选”活动中,我刊推荐的稿件获奖率均为100%。在重庆市2007年期刊综合质量考评中,我刊更是以4分的优异成绩获“重庆市一级期刊” 殊荣,在132家期刊中排名第15位,全市各类期刊仅43家被评为“重庆市一级期刊”。2008年6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成功跨入1700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行列。2008年,在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组织开展的第一届重庆市高校期刊先进集体、优秀编辑工作者、优秀编辑学论著的评选中,我刊期刊社荣获“重庆市高校期刊先进集体”光荣称号。《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连续3次获“重庆市一级期刊”称号。2011年,《重庆理工大学学报》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主要刊登有创造性、探索性、开拓性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报告、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和学科前沿的综述。 车辆工程生物工程机械与材料电子与自动化信息与计算机数理化编辑论坛 主管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单位:重庆理工大学主编:朱新才ISSN:1674-8425CN:50-1205/T地址:重庆杨家坪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邮政编码:400050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 主 任:朱新才副主任:石晓辉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卫志农(河海大学教授)于秀敏(吉林大学教授、博导)王 兰(山西大学教授、博导)王 越(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硕导)王良模(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王海林(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王勇勤(重庆大学教授、博导)付永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邓国红(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硕导)石晓辉(重庆理工大学教授、博导)米 林(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硕导)刘全利(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硕导)全学军(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硕导)孙富春(清华大学教授、博导)朱新才(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硕导)沈 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何 仁(江苏大学教授、博导)何华灿(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李玉成(安徽大学教授)李映辉(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导)张喜燕(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导)张显库(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博导)肖南峰(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肖蕙蕙(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硕导)杨国为(青岛大学教授、博导)易建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导)郑一敏(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硕导)钟义信(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导)查向东(安徽大学教授)徐心和(东北大学教授、博导)徐中明(重庆大学教授、博导)柳葆生(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导)郭正康(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教授)黄伟九(重庆理工大学教授、博导)黄河燕(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导)彭 熙(重庆理工大学教授)彭东林(重庆理工大学教授、博导)葛运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导)程新跃(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硕导)廖林清(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硕导)廖晓昕(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潘亦苏(西南交通大学教授)蹇开林(重庆大学教授、博导)国际委员:Brian Hobbs,University of Glamorgan,EnglandDaizhong Su,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EnglandHengan Ou,The Universtiy of Nottingham,EnglandZhongmin Shen,Indian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 Indianapolis,USAYue Cheng,University of Karlsruhe,GermanGermanRainer KZawadzki,Rajamanga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na,ThailandThailandPanich Intra,Rajamanga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na,Thailand主 编:石晓辉副 主 编:彭 熙期刊社社长:彭 熙英文编辑:黄 斌 本刊被下列数据库列为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INSPEC数据库》《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物理学文摘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 来稿必须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与可读性。来稿切勿一稿两投或多投,并务必给出详细、准确的联系方式,自收到之日起半个月内本刊会向作者通报处理结果或当前处理情况,逾期未收到处理意见可向编辑部查询。请作者自留底稿,除特别要求外,一般不退原稿。每篇文稿字数一般不少于6000字,以6000~8000字为宜。编辑部将按照规范化的审稿程序,聘请校内、校外同行专家对来稿进行客观的评审,并根据审稿意见公平、公正地决定稿件的取舍。本刊现已正式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监测系统”,对经检测出现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将一律予以退稿。为促进学术交流,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等数据库,如不同意文章发表后转载,请投稿时声明。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和稿费,见用稿通知的约定条款。参考文献只列已经公开出版的主要文献,近5年的文献量应占50%以上。参考文献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参考文献的数量要在5~10篇以上,如不足规定数量,编辑部将依据文稿内容适当添加参考文献。如不同意此约定,请来稿时声明。论文一经录用,论文作者自愿将其拥有的对该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和发行权转让给编辑部。来稿内容涉及国家、省级科研基金资助者,请务必在稿件中注明项目名称和编号。为了您的稿件能得到快速及时的处理,请尽量使用我刊的在线投稿系统投递稿件。

272 评论

坚强的T123

我,知道,你意思,,,,,,,,,规定好,,,,,,,,,,,,,,,,,,,,,孺子牛,,,,,地带

120 评论

堕落紅尘

啥 核心也不是,就是一最普通的省级期刊罢了。很多名校的学报还不是中文核心呢,更别说这个很一般的普通二本学校学报了。

155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