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2

美罗Tutu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与庄子有关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初见521125

已采纳
在粗略读完《庄子》一书之后,颇有感触。依我自己尚肤浅的认识而总结出来的对《庄子》一书的评价,主要有四点:  1、作为百家争鸣时代产生的作品,《庄子》首要的特点就在于其内饱含道家深邃的思想。  众所周知,《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为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其外涉及政治、处世、养生、世界起源论和本质论、唯物辩证法等各个方面。它既是道家用以认识世界的工具,更是其劝人律己的道德手段。“道”最重要的,也是贯穿《庄子》一文始终的观点是“顺天”和“无为”。虽然各篇内容各异,思想浩繁,但我们多多少少都能体会到作者希冀的任天为之,不加外物束缚的自由境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境界何等雄浑!  然而,一些消极避世、过分脱离现实的唯心主义观点,显然是不足取的。  2、正因为庄子本人的思想超脱万物、穿越古今,必然要求文章中想象和虚构奇特磅礴,恣意汪洋。  写大物,有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有荫蔽千头牛的栎社树,有中央之帝混沌;写奇人,有乘云气游于四海之外的藐姑射山神人,有御风而行的列子,有用五十头牛做鱼饵的任公子;写怪事,有周梦蝶、魍魉问影、骷髅论道;写隐士,有狂人接舆、贤人肩吾、悟道者南郭子纂——总之,所绘之人、事、屋、物、景,皆使作者思想得以曲折地展现。COM  3、想象和思想通过特定的创作方法表现出来——“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卮言即出于心、自然流露之语言;重言为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寓言是虚拟地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其中,寓言是最有名的,通览全书,无一篇不涉及寓言故事的创作,而无一个语言故事不是独出心裁,着意为之。《庄子》的许多思想艰深抽象,而语言却化虚为实,将理论变得真切自然。重言也是随处可见,尤其是借孔子之口道出道家观点。这一点作者是矛盾的:道家避世自修的态度显然对儒墨等积极人世的行为表示不屑;而当时儒墨并盛,孔子为名人,为了使自己的主张为他人所接受,庄子又不得不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为曼衍”,层出不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这一点其实在诸子百家的许多著作中都存在。这里将其提出,庄子是想证明:自己的语言皆从内心自然涌出,言为心声,不能为外界功利目的而矫揉造作。  4、语言跌宕起伏,句式错综复杂,论辩性强。  庄子擅用尖新奇特之词,大段排比、反问、疑问的句式去论辩,读之或铿锵有力,或发想无端,或尖锐辛辣。当然,正是因为作者不直接表明态度,而是叙议结合地让读者去领悟其中的道理,加之作者思维跳跃较大,逻辑上往往会有疏漏,常常是开篇的寓言与后文衔接不上,最为突出的表现是《齐物论》和《寓言》。另外,篇末附及的一些寓言让人感觉过于重复拖沓,没有存在的必要。
110 评论

一一欧巴桑

《试论庄子卮言与酒之关系》,《延安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独立作者。  《试论庄子对先秦立言观的批判与超越》,《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5期,独立作者。  《试析〈庄子〉“三言”艺术思维特征》,《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独立作者。  《试以历史的想像力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庄子》,《渤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独立作者。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  《庄子“三言”研究综述》,《天中学刊》,2007年第3期,独立作者。  《论〈庄子〉三重语境及其特点》,《学术论坛》,2007年第5期,独立作者。  《论庄子写奇六法》,《南都学坛》,2007年第5期,独立作者。  《论〈庄子〉“三言”直觉思维特征》,《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独立作者。  《论庄子心灵境界》,《兰州学刊》,2007年第10期,独立作者。  《庄子在先秦两汉的传播与接受》,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学术研讨会(四川师大)论文,2007年10月,第二作者。  《庄子“三言”之特征》,《诸子学刊》(第一辑),2007年12月,独立作者。  《论庄子“三言”的情感特征》,香港《新亚论丛》,2008年第4月,独立作者。  《论庄子思想的心灵抚慰作用》,《中州学刊》,2008年第2期,独立作者。  《论庄子“三言”形象塑造变形手法》,《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独立作者。  《楹联与文学之关系》,《吉林楹联》,2009年第4期,独立作者。  《庄子形象体系论》,《船山学刊》,2010年第1期,独立作者。  《再论庄子卮言》,《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独立作者。  《论〈庄子〉“三言”与〈庄子〉阐释指向的多样性》,《文学评论丛刊》,2011年第13卷第2期,独立作者。  《论楹联的产生与发展》,《天中学刊》,2011年第4期,独立作者。  《楹联文体之辨》,《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1年4期,独立作者。  《论明代中后期庄子学的勃兴及其表现特征》,《兰州学刊》,2012年第1期,独立作者。  《论庄子心学》,《诸子学刊》第六辑(2012),独立作者。  《子藏·道家部·庄子卷》,《道家文化研究》第26辑,2012年11月,独立作者。

220 评论

春雨蒙蒙a2015

中国自古多隐士。从伯夷,叔齐到嵇康,阮籍,从严子陵,陶渊明到王船山,为了不事二君,或为了追求自在,远离尘嚣,简朴生活自得其乐。从老子,庄子到“竹林七贤”,从禅宗祖师到苏东坡,从林语堂到沈从文都在逍遥中度过了诗意人生,我们不能不敬佩逍遥境界的巨大吸引力,感慨我们民族精英对于自由,高蹈境界的追求和神往。西方逍遥的哲人,从斯宾诺莎到海德格尔,从华兹华斯到赫尔曼、黑塞,从叶塞宁到塞林格,胸怀宁静的哲人对大自然的内心生活的美好发现,显示了对人类异化的抗拒。  作为重压下的现代人的确无法仿效古人潇洒飘逸,忘情留恋与山水间,特立独行思考形而上的人生,但随着征服自然能力的迅速提高,高科技的普及,人可以足不出户通晓天下大事,最大程度预防自然灾害的侵袭,心灵的陶冶和净化也可以不依赖外物有意识的完成。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主体往往忽视了个体的精神需要,自我反省,审视与对话成为少数文人精英自我世界的内心活动。站在浪尖的精英们随时有可能被卷入商品浪潮中逐渐迷失方向迷失自己。在这样步履艰难精神匮乏的世界中,强者可以做到指点江山,兼济天下的达观,弱者只能修身养性,独善其身,在自我的世界里闭门刻舟,营造自己的一方净土,诉说生存的无奈或怀才不遇的愁苦。逍遥不再是灵魂的彻底解脱,而成为无力改变生存困境逃避现实的借口,即使寄身与喧嚣之外,也不能达到静、虚、远的超然境界。  吾辈平庸,鼠目寸光,每日为生计奔波,为衣食发愁,无暇谈及逍遥,风花雪月的遐想只是茶余饭后的话题。面对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激烈的生存竞争,贫富差距的悬殊,社会分配的不公,心理容易趋于失衡,在诅咒和叹息中沉沦。灵魂漂泊不定,生活目标不清,没有信仰,没有追求。丝丝苦笑背后隐藏着酸楚,貌似逍遥的外表透出刻骨的绝望。老庄天马行空的神游成为痴心的妄想,李白酒醉长安街市的潇洒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痴狂。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做一个雅士难,做一个隐士难与上青天。  梭罗说过“逍遥是一门了不得的艺术”。鄙人也认为逍遥与外物无关。艺术是要靠眼睛搜索,靠双手创造,靠心灵发现。艺术化的生活离不开淡泊的心境。周作人“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请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的逍遥境界其实只要我们善于营造,也会同样心远地自偏。富人能在高尔夫球场挥汗如雨,穷人也可在午后的暖阳下困盹片刻;文人能在笔墨间洋洋洒洒,凡夫俗子也能在锅碗瓢湓里奏响梦幻乐曲。逍遥不再只属于文人墨客把玩的观赏物,她已经走入大众阶层。君不见:三三两两的人群节假日相约茅舍,纵情山水:一家人驱车郊外,享受冬日暖阳;灯红酒绿的闹市里绿草如荫的广场上也能听见悠扬的琴声。陶渊明能潜心南山采菊,华兹华斯能在湖畔反复痴情吟唱,王维寄情松间明月,海德格尔思考人生的沉沦,伟人也好,庸人也罢,只要能放下心情给自己留出足够的空间让逍遥驻守住骚动的灵魂,尽情地哭,抛洒出委屈的泪水,开怀地笑,笑出世间的悲苦。用平凡的岁月拒绝平庸,用逍遥的心境抵挡风雨。 人其实可以逍遥,但只是心太重。面对升学、找工作、置房等一系列重压,人人都有过想放手不管,只图逍遥的想法,但并没有几个人真正舍得下对名利的追逐而去追求恬静的心态。  庄周之所以提出“逍遥游”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他真的已经仙风道骨、不染尘世,更多的是他看破了世态的炎凉,而不对任何君主报以希望,他憎恶着混浊的世界,但却无力改变,只好沉浸在为自己打造的“逍遥”状态中。“逍遥”虽然眼有些消极避世的态度,但我们让可以从中看出庄子的大鹏之志。  尘世浮华,我们已经被这物欲的世风冲撞得东倒西歪。翻看古籍,以解心结,便可看到庄子千年前就为我们准备好的出路。无论世人怎样纷争,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分到来自庄周的一片净土,陶渊明用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用它“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刘禹锡用它“弹素琴,阅金经”;苏轼用它悟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他们曾经历过宦海沉浮,世态变迁,无数的痛苦、荆棘磨光了他们棱角,让他们最终变为一颗璀璨的珍珠。  同样,还带着芒刺的我们,一样馅在这复杂的世界里无法脱身。芒刺只是唬人用的武器,随着经验的增加,年龄的沉淀,他们会慢慢消失,而我们会越来越理解“逍遥”的真谛。“逍遥”并不是懦弱、不是胆怯,而是悟透生命的真理。庄子穷其一生,虽然并未达到逍遥的状态,但他的心却收获的是恬静和安宁。  参悟老庄哲学并不代表要磨灭志向,要的是从这种哲学中得到的一种人生态度——学会“逍遥”,不以外物挫志。外物,即金钱、名声、地位……这些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走,完全不必不顾死活的为这些冲锋陷阵。“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生,目遇之成色。”  你俩篇选一篇吧

244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庄子有关的论文

    中国自古多隐士。从伯夷,叔齐到嵇康,阮籍,从严子陵,陶渊明到王船山,为了不事二君,或为了追求自在,远离尘嚣,简朴生活自得其乐。从老子,庄子到“竹林七贤”,从禅宗

    最爱串串香 2人参与回答 2024-09-09
  • 与老子有关的论文

    著名哲学家胡适曾说:“中国哲学到了老子、孔子的时候,才可当得‘哲学’两个字。”作为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之一,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

    夕颜无照 2人参与回答 2024-09-09
  • 与孔子有关的论文

    800字

    RitaQinQin 3人参与回答 2024-09-08
  • 关于石家庄的论文

    据河北经济日报报道,今年石家庄市围绕做好城市和产业布局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攻坚、生态环境恢复三篇大文章,提出省会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并确定了城市建设发展总体目标。

    小林绿子UUU 3人参与回答 2024-09-08
  • 与量子力学有关的论文

    我们有模板,或者帮你完成。

    Sunnygirl88 5人参与回答 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