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9

水墲月心时
首页 > 论文问答 > 初中生世界杂志读后感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昂昂千里

已采纳
名人传读后感人有信仰才会有拥有承受痛苦的勇气和能力,只有有信仰才会使苦难结出丰硕的果实。信仰是我们绝望中的希望所在。 “我们将要讨论的这些作品,是为我们说写,它来自数十年前的另一个国家,却在我们这个国家找到了真正的回音。他的作者在作品中向中国读者发出召唤并寄予无限希望。” 这就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罗曼罗兰是19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教授艺术史和研究音乐期间写作的。包括三个艺术家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 本世纪初,在物质决定一切,恃强凌弱和暴力成为国际秩序的时代,作者选择了19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这些艺术巨匠,让他们具有的高贵品质引导人们脱离低级的生活。为生活奔忙,生不由己的人以及那些生活在悲惨境遇里的人啊,何不靠在巨人的肩上休息片刻,回忆高尚的情操,汲取更多的力量再出发?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他们都经受了痛苦的考验。 贝多芬在双耳失聪后,他不敢向人表现这一点,他离开了人群。贝多芬没有朋友,他独自与命运抗争。只能向上天发出凄厉的呼叫;米开朗琪罗则忍受着另一番痛苦,他夜以继日的工作筋疲力尽,但他的工作是被迫的,假如他拒绝,提交任务的人不能强迫他,但他不敢。他在权贵面前十分胆小,而自己又偏偏瞧不起畏惧权贵的人。他为自己的胆怯感到羞耻,厌恶自己。他在《诗集》中说:”让我痛苦吧!痛苦!过去没有一天属于我。”他在这种痛苦中挣扎一生。 家庭,精神的归宿。却成了托尔斯泰的牢笼。他的思想,他从事的人民教育事业。与他家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他不能离开他所爱的家人。他开始计划抛弃家庭,但当他再次看到即将逝去的一切时他的脚步无法继续。托尔斯泰注定陷入极大的矛盾和痛苦。不能按自己的信仰生活使他痛心疾首。直到这一天,疯狂的绝望是他走上了离家之路。他一面彷徨,一面奔走。终于一病不起,死在了陌生的小城。 米开朗琪罗以另一种方式获救。在他70岁是接受了圣彼得大教堂建筑师兼总监的职务,他认为这是他应尽的义务,他甚至不肯接受应得的俸禄。因为他认为那是神的使命。对神的信仰使一生猜疑的米开朗琪罗到了晚年不在怨恨,他说:可怜的我满足愿望已晚,现在,你还不知道吗?宽容,高傲,善良的心,知道原谅去向侮辱他的人以德报怨。”他出于惯性不断雕塑,1546年2月中一天的落日时分,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信仰是生命的力量。人没有信仰,就不能生存。信仰给予人生之密的答案中包含了人类最深刻的智慧。”这是托尔斯泰对宗教的重新思考。 “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比他人更配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因为他比别人更有才华,那他就犯了根本性错误。”贝多芬说:“除了仁慈,我不认为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罗曼罗兰通过贝多芬昭示于人的也不是才华,而是痛苦。以及能给不幸者的鼓励。对那些崇尚暴力,崇尚征服者,蔑视弱者,有困难者的打击。贝多芬那么有力量不因为他强大,而他因为遭受困难。他的欢乐颂唱出的不是征服者的胜利,而是战胜痛苦的光芒。他生命的光辉在于他在悲惨命运深处赞美快乐。就象作者最后写到:“什么胜利能与这胜利相比?波拿巴的哪次战斗,奥斯特里茨哪天的阳光曾达到这超人努力的荣光?获得从未有过的心灵凯旋?一个不幸的人,贫穷,伤残,孤单,用痛苦造就的人,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创造了快乐给予世界。他用苦难铸造欢乐” “悲惨的命运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头上,他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享有的盛名并不能免除痛苦的考验。”而我们通过阅读他们战胜苦难的经历,也可以自觉的承担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有时我们的灾难是因为我们的错误引起的,而有时则使命运无端加给我们的。我们经常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也许它会无端的给我们制造一些变故,使我们一件筹备很久的事情失败,他还会无理的夺走我们的健康。但我们可以常想,遭受苦难的不止是我们,还有许多伟大的灵魂于我们同在,与我们分享苦难。而且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仰,人有信仰才会有拥有承受痛苦的勇气和能力,只有有信仰才会使苦难结出丰硕的果实。信仰是我们绝望中的希望所在。 同时他也预言了新人类的诞生:反对暴力,反对征服,要求和平,同情弱者。许多年后罗曼。罗兰写作了《圣雄甘得》我们看到反对征服时代的来临。听,贝多芬的宏伟赞歌,战胜苦难的欢乐之声
141 评论

我爱欧文

推荐我高中时候喜欢的杂志。如果你对高中生活、对读书也感兴趣,《推理世界》初中的时候突然很喜欢推理类的小说,那个时候便爱上了这本杂志,里面的短片推理小说读起来没有长篇推理小说耗时,但是精彩。

84 评论

爱吃之虎虎

中国古代乡村的治理模式一直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皇权不下县自有乡绅来治理乡村。皇权不下县意思其实在说皇权只到县一级,皇权却从来不放弃对于乡村的管理,这时候会运动各种手段渗透到乡村,比如经纪人、庙会、宗教等民间自有组织来控制乡村。这是因为乡村的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营利性经纪和保护性经纪国家治理的重要的就是税收问题,从2000多年以前的鲁国初税亩开始,皇粮国税就是国家运营的核心来源,财政充裕王朝才能兴盛。但是随着战乱的发生,以及王朝的更替往往存在地主对于土地的隐瞒,亦或者国家对于真实土地数量掌握不清楚,新王朝的建立就要重新清查土地数量,或者按照前朝的土地册来估算,来收税。但是往往是这些真实土地数量很难掌握,甚至前朝的土地册也不能展示出新王朝地主掌握土地真实数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税收不得不依靠乡村代理人来收税,因为他们对于本地地主掌握土地数量是相当熟识,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两种代理人模式。一种是营利性经纪 ,另一种是保护性经纪。营利性经纪主要是指国家寻找的乡村收税代理人往往通过国家的名义在收税的时候增加税额,敲诈勒索,损公肥私,从而造成对乡村的剥夺变本加厉。保护性经纪就是指乡村不堪忍受那些代理人的恶意敲诈勒索,从而自己推荐一位有利于乡村的代理人,以期对于乡村的保护。这就是《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的第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回顾下改革开放后取消农业税之前的中国,我们不难发现人民公社解体之后,包产到户之后国家在进行收税的时候也是通过村干部这一新时期国家的代理人进行税收,但是乡镇政府的财政紧张以及村庄公共事业的需要,以及提高村干部的积极性,乡镇政府往往默认村干部搭便车多收税额,这就变相的压榨了农民,使得上世纪出三农问题日益凸显,各种官民冲突频繁爆发。这莫不是新时期的营利性经纪。更别说当下中国在国家资源由上到下输送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套取国家资金等等的食利阶层。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国当下的乡村治理时候也在频繁引用杜赞奇所提出的政权内卷化的概念,国家越是想加强税收,通过这些营利性经纪却导致百姓的生存危机以及对于政权的厌恶。越是想控制好乡村,越是这样越是对乡村的管理能力能力弱化。我们现在的乡村不是这样吗?底层老百姓对于共产党的认识还有以前那么积极拥护吗?入党只是利益攫取的通道。而现政权对于乡村控制动员能力越来越弱,反不如一个老年人协会动员能力强。派性书中对于乡村精英参与村庄事务的背景梳理,这些乡村政权的领袖都是一些富裕大户主导,也就是说所谓的乡村治理就是那些乡村精英人物管理其它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而乡村政治和族权的结构也是主要由几个家族之间对于村庄权力的争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种派性,而宗族对于乡村政权的把控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重要的乡村政治背景。在研究乡村政治问题我想也绕不开宗族与村庄政治权力的关系,以及村庄内的派性斗争。这也体现在大姓与小姓在村庄中权力的结构变化,以及参与村庄事务的多寡。大姓与大姓的斗争,也往往伴随小姓之间的联合等等权力文化网络权力文化网络是本书提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作者对于水利协会、庙会等村庄一些民间组织运行,以及边界来说明乡村权力的渗透,因为这些民间的组织掌握者各种资源,又是权威合法化的象征,以及村庄权威的角逐场。乡村的精英往往主要参与这些能带来威望和名声的民间组织中,而这些权力文化网络的构成本身就是网住了乡村的每一个人,如果抓住了这个权力文化网络的关键人物也就抓住了整个乡村。在现在的村庄庙会中往往还是那些乡村精英的获取名声威望以及展示自己实力的名利场,笔者的家乡庙会就是这样的,而这样的庙会往往是大型的庙会,出任会长的一般就是那些出钱最多的,而此书的作者认为国家就是通过这样的权力文化网络转化为对于乡村控制的合法权威。此书的核心就是国家如何进入乡村收税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产生了营利性经纪和保护性经纪,正式在营利性经纪情况下出现了乡村政权内卷化的问题,所以国家政权的建设与乡村社会重建的过程也就是重建税收机制的问题。作者也论述了内卷化和革命的问题。杜赞奇此书是通过对1940—1942年间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编制的《中国惯行调查报告》进行分析所形成的,而这本书也成为了研究中国农村问题的经典著作。需要说明的是此书提到了这样一句话也是值得我们去体会的。在一定程度上,近年来中国的“开放搞活”又使一些历史弊病重新出现,一些学者开始将乡村干部视为国家政权与村民之间“承包者”或者经纪人。管理机构与集体结构的分离、土地的逐渐私有化以及基层政权的削弱肯定会造成国家对地方社会的失控。

230 评论

娜是阵疯

《地理·中国》观后感  《地理·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普类电视栏目该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对于我们正在汲取知识营养的青少年来说,观赏性特强  《地理·中国》栏目,采用外景行进式拍摄与主持人演播室串联的形式,展示地质科考的过程,讲述地质科学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对关键的科学知识、原理进行介绍,并通过道具、实验进行演示,展现地质地貌的结构、成因及演变,展示地质学的魅力  首先它题材宽广,观赏性强中国的辽阔大地,蕴涵着全世界最丰富的地理、地貌资源,这为《地理·中国》栏目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内容和创作空间,大自然神奇、瑰丽、壮美的景观,也会使节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识性强《地理·中国》栏目,以对自然现象的探问为发端,以地质科考为线索,通过展示地质科考的推理和求证过程,揭示科学原理,普及科学知识,以满足观众对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其三它行进式科考拍摄,可视性强 “以行进中的地质科考”为主线,摄制组跟随地质专家,在科考行进中发现问题,求证问题,解答问题既有科考问题求证过程的悬念吸引,又有行进式拍摄的新奇看点,使节目具备很强的期待性和可视性  通过观看《地理·中国》,是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培养了我的学习兴趣,更加坚定了我成为祖国建设有用之栋梁才的理想信念

148 评论

相关问答

  • 初中生世界杂志读后感

    能不能少点啊

    yuxinchen008 4人参与回答 2024-07-01
  • 意读杂志初中版读后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 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

    小葛先森 2人参与回答 2024-06-30
  • 世界顶级杂志《自然》读后感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一本好书会使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读了 《十万个为什么》,从中增长了不少知识。 《十万个为什么》内容非常

    喵喵:小妹 7人参与回答 2024-07-02
  • 世界汉语教学杂志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 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_1936),苏联著名的布尔什维克作家,自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以

    Cherry6151123 6人参与回答 2024-06-30
  • 《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读后感

    善解人意的

    小东菇1 6人参与回答 202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