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0

Elaine暖阳
首页 > 论文问答 > 戏曲研究论文怎么写范文三百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竹径通幽处

已采纳
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是一部历经千锤百炼的戏剧经典作品,由上海京剧院改编创演,是至今久演不衰的当家剧目。其中光彩照人的孤胆英雄杨子荣历经几代人传颂,鲜活的英雄形象久驻人们心底。著名谭派文武老生童祥苓在剧中成功地扮演杨子荣而一举成名,享誉国内海外。他在剧中乔装改扮土匪胡彪带着《秘密联络图》只身打入惯匪坐山雕的魔窟,凭过人的胆识,睿智的机敏,取得匪首们的信任,除夕夜,与战友里应外合将土匪全歼在威虎厅里。   他在只身打入匪巢的途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以充沛的激情,高亢的声腔,激越的旋律,刀刻斧凿般地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至今传唱不衰。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北滨河公园由市文化局、电视台联合举办“京评帮票友大赛”时,一晚上有五位参赛选手登台演唱此段,各展风采,气势夺人。难怪主持人风趣地说:“好家伙,今晚上一连打了五只虎!” 这其中的深厚内涵和艺术魅力可见一斑。  伴随着一连串铿锵有力的“长锤”,引出了气势如虹地前奏。乐曲明快清晰,时而轻重有序,时而缓急有致,裹挟着一段悠扬雄浑的号声,奏出该剧的主旋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变奏曲。随后惟妙惟肖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伴奏乐如波斓起伏,层层推进,为英雄出场作足铺垫。“二黄导板”“穿林海”一出口犹如异峰凸起,先声夺人。“跨雪原”尽显含蓄深沉,“气冲”二字不失委婉细腻。此时观众在聆听演唱时或通过荧屏的展现,或通过镜头的摇曳 欣赏到茫茫雪原、密密的林海那壮观的北国风光,衬托出英雄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霄汉”则唱得响遏行云,始终在高八度音域里延展,以京剧中特有的“擞音”演唱得干净利落而不拖泥带水,展现杨子荣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的英雄情结。每每唱到此处,演员淋漓尽致地发挥必定得到观众的“满堂彩”和雷鸣般的掌声。  接下来在弹拨乐的引导下,伴随着顿挫有力的锣镲声和恢宏交响乐,改换装束的杨子荣扬鞭催马疾驶而出,观众眼前为之一亮,英雄形象羽翼丰满地呈现在台上。矫健的骑马舞蹈生动地表现英雄驰骋在林海雪原之上,此时有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剧照,那就是杨子荣在舞台上勒马、上山、等一系列舞蹈动作后,猛然大幅度跃起,右手持鞭,左手后甩并被敞亮的大衣雪白色羊皮里遮盖,在空中劈叉大跳的同时扭头回身亮相,造型潇洒,动作漂亮,再加上杨子荣背后那挺拔的参天青松,强烈的几缕阳光 穿过密匝匝的林海斜射下来,通过镜头的仰拍,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倍增英雄气概。  随着伴奏乐嘎然而止,只见英雄手一挥,传来一声清脆的鞭响,马的嘶鸣裹挟着锣响引出一句“回龙”。“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拖腔顿挫简洁,直抒胸臆。“原板”中“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中的“海”字唱得委婉含蓄,真情流露。“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唱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表现出英雄为了人民为了党甘愿赴汤蹈火的决心。  “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中的“恨”字稍有力度连带着“得”字唱得清新别致,引发出英雄为民剿匪的迫切希望。此句中间的过门及“散板”“迎来春色”后的伴奏交响乐如烘云托月般地奏出孱孱溪水声,仿佛将人们带进春光明媚、流水淙淙的美妙意境,让人心驰神往。“换人间”则从“人”字开始音调逐级上升,直至归韵到“间”字时拖长凸起,高亢悠扬,彰显英雄对美好世界的无限向往。  后半段的“西皮快板”可谓是声腔创作者对京剧声乐一大贡献,大段唱腔里由“二黄转西皮”是打破以往的程式化,独巨匠心的声腔革新,以节奏紧凑的“西皮快板”表现主人公坚定的剿匪信念。“党”字拉长但不拖沓,突出党的重要性。  “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只等闲,围剿匪先把土匪扮,似尖刀插进威虎山。誓把坐山雕,埋葬在山涧,壮志撼山岳,雄心震深渊。待等到与战友会师百鸡宴,捣匪巢定教它”,这速度极快的68个字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声清脆入耳,字字铿锵有力,传递着英雄人物内心激荡的情绪,听来动人心弦。“地覆天翻!”则唱散,节拍自由地拖长,起伏跌宕一气呵成而达到高潮,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英雄的壮志情怀。  这段从童祥苓那慷慨激昂、高低自如的首唱到几十年后流派纷呈、名家荟萃 的今天,各名家对这段经典唱段都赋予不同的神韵。我品味过当红杨派老生于魁智的宽厚酣畅、隽永质朴;领略着余派名家耿其昌的委婉细腻、激越悠扬;也欣赏过“海派”著名老生关栋天那清朗高亢、潇洒飘逸。各自的韵味,不同的神采都使我如醉如痴,百听不厌,从而领略京剧那博大精深的深刻内涵与无穷魅力。不仅丰富和陶冶了我的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弘扬民族艺术,让国粹薪火相传的信心。
231 评论

BACCHUS周伯通

  柳永集 [图书] 柳永集 凤凰出版社 2007年  藻雪焚香品幽兰——读《中国昆曲艺术》 [期刊论文] 藻雪焚香品幽兰——读《中国昆曲艺术》 出版广角 2006年  元曲三百首注评 [图书] 元曲三百首注评 凤凰出版社 2005年  论“吕派壶艺” [期刊论文] 论“吕派壶艺” 艺术百家 2005年  书林驿语 [图书] 书林驿语 超星电子图书 2004年  有所教与有所不教 [期刊论文] 有所教与有所不教 新语文学习(小学低年级版) 2004年  读曲三札 [期刊论文] 读曲三札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  读图潮流与反文学时尚的困扰— [期刊论文] 读图潮流与反文学时尚的困扰——影视与文学杂弹 艺术百家 2004年  寄深情于家常语之中——魏初曲读札 [期刊论文] 寄深情于家常语之中——魏初曲读札 古典文学知识 2004年  元曲与人生 [图书] 元曲与人生 超星电子图书 2004年  师表: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师风 [图书] 师表: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师风采录及“我身边的好老师”学生征文选编 南京师范大学编 2003年  “诚斋体”与“活法”诗论 [期刊论文] “诚斋体”与“活法”诗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  怎样读明散曲 [期刊论文] 怎样读明散曲 古典文学知识 2002年  元人套数中的“独幕剧” [期刊论文] 元人套数中的“独幕剧” 艺术百家 2001年  言文一致 语含悲辛——读卢挚《蟾宫曲》 [期刊论文] 言文一致 语含悲辛——读卢挚《蟾宫曲》 古典文学知识 2000年  散曲语言对正宗文学语言的偏离 [期刊论文] 散曲语言对正宗文学语言的偏离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  元明散曲史论 [图书] 元明散曲史论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中国古代文学基础 [图书] 中国古代文学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  散曲文学的文体意义 [期刊论文] 散曲文学的文体意义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8年  深情领略 是在解人——读徐培晨先 [期刊论文] 深情领略 是在解人——读徐培晨先生其人其画 艺术百家 1997年  元人悲剧辨识 [期刊论文] 元人悲剧辨识 艺术百家 1997年  写心画魂须健笔 别开生面有新 [期刊论文] 写心画魂须健笔 别开生面有新意——评么书仪《元代文人心态》 博览群书 1996年  元曲艺术风格研究 [图书] 元曲艺术风格研究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6年  古代咏雪诗平议 [期刊论文] 古代咏雪诗平议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6年  元杂剧《老生儿》新探——兼谈元杂 [期刊论文] 元杂剧《老生儿》新探——兼谈元杂剧中的宗族意识与人伦思想 戏剧艺术 1996年  刘因《明妃曲》发微 [期刊论文] 刘因《明妃曲》发微 古典文学知识 1996年  元明杂剧的独特魅力 [期刊论文] 元明杂剧的独特魅力 古典文学知识 1995年  怎样看待明清艳情小说 [期刊论文] 怎样看待明清艳情小说 古典文学知识 1995年  雪 [图书] 雪 超星电子图书 1995年  红梅记 [图书] 红梅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  《痴婆子传》发覆 [期刊论文] 《痴婆子传》发覆 明清小说研究 1995年  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 :读王锺陵 [报纸文章] 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 :读王锺陵教授新著《文学史新方法论》 新闻出版报 1994年  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名著卷 一分 [图书] 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名著卷 一分钟名著 ——一卷在手可知古今中外百家之精华 超星电子图书 1994年  从张养浩的散曲创作看其人格美 [期刊论文] 从张养浩的散曲创作看其人格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  若无新变,不能代兴”——读王钟陵 [期刊论文] 若无新变,不能代兴”——读王钟陵新著《文学史新方法论》 文教资料 1994年  一曲相思未了情——读卢照邻《怀仙引》 [期刊论文] 一曲相思未了情——读卢照邻《怀仙引》 古典文学知识 1994年  《续英烈传》简论 [期刊论文] 《续英烈传》简论 明清小说研究 1992年  宋元平话的文化意义 [期刊论文] 宋元平话的文化意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  “白发填词吴祭酒”——吴梅村戏曲创作论略 [期刊论文] “白发填词吴祭酒”——吴梅村戏曲创作论略 艺术百家 1992年  讲史小说史话 [图书] 讲史小说史话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2年  论清人笔记小说中的烟粉类作品 [期刊论文] 论清人笔记小说中的烟粉类作品 明清小说研究 1991年  恣情纵笔任横行——《西游补》读札 [期刊论文] 恣情纵笔任横行——《西游补》读札 明清小说研究 1991年  明代曲论中“本色”与“当行”相结合的理论 [期刊论文] 明代曲论中“本色”与“当行”相结合的理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  明代戏曲语言理论中的本色论 [期刊论文] 明代戏曲语言理论中的本色论 艺术百家 1990年  关于元杂剧分期问题的再探索 [期刊论文] 关于元杂剧分期问题的再探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  论元杂剧的浑朴自然之美 [期刊论文] 论元杂剧的浑朴自然之美 艺术百家 1986年  焦循及其曲论 [期刊论文] 焦循及其曲论 艺术百家 1986年  读曲小识 [期刊论文] 读曲小识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  元人喜剧的艺术风格 [期刊论文] 元人喜剧的艺术风格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  恣意纵笔尽传神——关汉卿套曲《不 [期刊论文] 恣意纵笔尽传神——关汉卿套曲《不伏老》读赏 名作欣赏 1984年  《李白诗意》题诗有误 [期刊论文] 《李白诗意》题诗有误 社会科学战线 1981年

328 评论

yukisnowfox

戏剧是描写人生的艺术,真实应是它的第一要素,人们常说,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在我看来,真是戏剧的基础,是生命;善是这个生命的意义、价值;美使得这个生命有持久的可以品味的艺术魅力。 何谓真实?它是有一些基本品质的。第一,它能使观众信以为真。观众明知戏是假的,舞台所演是个虚构的世界,看戏是娱乐,是一种精神游戏,为什么又很乐意在心理上接受戏剧的支配,做“介于信与不信之间的有意识的自欺”呢?原因就在舞台上表现的人生,能使观众产生可以出入于自身经历的种种联想,从而加深对人生的体悟。有了这种联想、体悟,就会获得虽假犹真的审美愉快。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说:“戏剧与任何艺术相比更要求中肯恰当。如果一出戏能令人相信‘事情正是这样的’,那么,即使它缺点很多,仍不失为好戏。”如果一出戏连可信这一关也过不去,观众在看戏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就难以进入审美状态,有时甚至感到智力受了伤害。这样的戏还谈什么真实呢?第二,戏剧的真实还必须是动人的,是情感化了的真实。在社会科学中,真实可以用理性来直接表达。但在戏剧中,理性隐藏在情感之中,是靠情感的真实来影响观众的。明代作家袁于令说得好:“剧场假而情真。”这个“情真”,先由艺术家体验到了,他先被自己的体验所激动,才有可能打动观众。而戏剧的情感,是感性状态的理性,总是包含着是非判断的。表现美好的情感或邪恶的情感,都是经过了艺术家理性之光的照耀,是审美化了的东西,不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所以看莎士比亚的悲剧,不会染上麦克白的野心、理查三世的残忍、奥赛罗的猜疑。戏剧中的真总是要通向善的。现代戏曲在对人性的描写上,会超脱于过去的价值判断,其表现方式也不一定黑白分明,有些作品还着力于表现“灰色地带”,仍然不会泯灭是非善恶,泯灭理性精神。那种不包含是非善恶的愉快,只是一般的消遣性娱乐,成不了高尚的娱乐,不是戏剧真正的审美愉快。因而第三,戏剧的真实,还应当是有力量、有力度的。这种力量,源于戏剧的真实、真情,不是细琐的、卑微的,而是表达了某种“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旨趣”(黑格尔语),或者如恩格斯说的“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我们不能要求许多作品都有思想力度、深度,但如果太缺少这类作品,现代戏曲就没有脊梁骨了。 真实不同于事实,重要的是心灵的贴近真实是一种感受,是来自客观又对于客观有认识意义的主观感受。真实不同于事实。历史学要靠事实,戏剧艺术要靠真实。戏剧所以要写“事实”(故事)只是为了让观众感受真实,并非为了“事实”本身;而这个“事实”一般也不必是现实中的事实(或称实事)来支持的。鲁迅论讽刺艺术时说:“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艺术离不开虚构,允许幻想,甚至可以出神出鬼。写历史剧,在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之间,艺术家可以自由摆动。摆动的自由,服从于能表现出一种令人信服的“内在的可能性”(莱辛语),并且,它是和艺术家的意图紧紧地连结在一起的,达到情与理的相互渗透和自由转换。我们似乎有一种重事实、轻真实的倾向,如所谓重大题材,以为找到了它就可以获得巨大的真实了,客观效果常常并非如此,因为受实事的束缚较多,就难以在真实的开掘上获得充分自由。在过去传媒不发达的年代,写时事新闻的戏很有号召力,现在已经不是这种情况了。对于观众来说,戏中的“事实”在时间上离我们是近还是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的贴近。心灵的贴近对艺术家和观众都很重要。而且还应看到,时间距离恰恰是创作上拥有较大自由度的有利条件,京剧《曹操与杨修》、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就是很好的例子。 真实靠正确的形式支撑黑格尔有句名言:“艺术家之所以为艺术家,全在于他认识到真实,而且把真实放到正确的形式里,供我们观照,打动我们的情感。”艺术家要传递给观众的真实,或者说,能被观众感受的真实,都是经过形式中介的。艺术家是用形式同观众打交道的。所谓“放到正确的形式里”,也可以叫做正确地进行形式化,进行形式创造。联系到戏剧,这个形式怎样才是“正确的”呢?有几个基本观点可说。 首先,在戏剧中,形式化就是动作化。从艺术分类学的角度来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它有两个基本品质:(一)“动作就是实现了的意志”;(二)“动作在本质上须是引起冲突的”(黑格尔语)。戏剧动作不等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对于后者,必须经过选择、提炼,被赋予以上两个品质,才成为戏剧动作。而意志和冲突,产生于过去又直接指向未来,其当下的感性过程就是戏剧情节,就是性格的历史。因为动作是实现意志、引起冲突的,就会“导致动作和反动作”,就有了戏剧性。我们看戏,觉得“平”、“冷”,觉得“没戏”,多半是由于缺少真正具有戏剧意义的动作。没有动作化的真实,不是戏剧的真实。 其次,戏剧动作是有不同形式的。对于演员来说,动作不是单指形体动作(表情、姿态),而是语言、心理、形体的总和。其感性呈现就是角色形象。戏剧所以会有不同的样式,如话剧、歌剧、芭蕾舞剧、戏曲(要说“剧种”,这才是真正的剧种分类,我们戏曲中的所谓“剧种”,有许多是地方性因素,并不都具备样式类别的意义),归根到底,在于动作有不同的形式。话剧的动作是接近生活本来形态的,它的重点是语言,是口语化的台词。歌剧的重点是歌唱和音乐,舞剧的重点是舞蹈和音乐。歌剧不以舞作为动作形式,舞剧不以歌作为动作形式。而戏曲的动作是一种有歌有舞的综合形式,通常称之为唱念做打。不管是哪一种戏剧样式的动作,包括写实主义的话剧在内,都是“第二自然”,是人工的自然,都是经过了精心处理的艺术形式。所以,要“把真实放到正确的形式里”时,有个先在的条件,只能“放在”特定戏剧样式的动作形式里,因而动作化时,有没有样式意识,是能否“正确”的一个重要关键。观众看有些戏曲常要批评它是“话剧加唱”,多半是在整体的形式化中缺乏样式意识。有明确的样式意识,是创作上的一种本体自觉。 其三,动作形式既有继承性也有变易性。以戏曲而言,无论唱念做打,都具有历史地积累下来的形式技巧,其规范化形态通常叫做程式。形式既然是艺术家和观众的特殊关系的体现,因而在形式化过程中,重视剧种的样式特征,充分运用固有的程式技巧,是同尊重观众的欣赏需要相一致的。然而这种继承性又是相对的,它会随时由于表现真实的需要,作出某种幅度的变易。所以形式化不可以简单地等同于程式化。形式化大于程式化,形式化中可以吸纳、融入非程式的因素。说得再大胆一点,在现代戏曲的创造中,形式化乃是程式化和反程式化的多样统一。现代戏曲的形式化,还包含一个新的任务:要实行形式上的更广泛的新的综合。有了这种更广泛的新综合,才能在同一种戏剧样式中,实现演出样式的多样化。演出样式的核心是演员的动作,是动作的样式特征,但光有这个核心还不够,还要有它的外延部分,包括听觉方面的音乐、音响和视觉方面的化装、服装、布景、灯光。另外,还可以在观演关系上作特殊的空间处理。有了这些因素的积极而又“正确”的介入,演出样式才能获得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而这方面的经验,戏曲自身较少,要靠借鉴外来经验,这是戏曲现代化中不能跳开的过程。引进外来经验,常常会产生不协调,吸纳容易消化难呀,却又不能因噎废食。艺术上的现代化,有创新和破坏的两面性,要尽量保护创新,减少破坏。这要靠实践经验的积累,培养出一批艺术大家,才能逐渐减少混乱和痛苦。真实的形式化一旦获得整体性成功,会给观众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到了这儿,真又通向了美。观众看戏,既要由真带来感动,又要由善带来心灵的净化、升华,还要由美带来反复的品味,持久的陶醉。但满足于感动以至心灵的震撼,还不是戏剧审美经验的全部,能够达到朱光潜说的“内容沉没下去,形式浮现出来”(沉没不是消失,浮现出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形式),这时候,才可以说,我们真正是把戏曲当艺术品来欣赏了,才能深入体会戏曲艺术的无穷

173 评论

朝天辣椒smile

戏曲面临着观众老龄化的危机,长此以往,它将不复有生命力。戏曲亟待革新。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戏曲需要加强推广。当今社会是流行乐的盛世,戏曲逐渐被边缘化。要抓住年轻观众的心,一定要加强宣传的力度。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和多媒体技术,将戏曲之美在年轻人中传播开来。其次,政府要加大对戏曲的投入。在现今戏曲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政府一定要对戏曲事业加以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尤其要支持各大高校的学生曲社,一旦戏迷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戏曲的未来才有发展的希望。最后,必须对戏曲本身加以改革。戏曲的唱腔和程式虽然要保持原汁原味,但是在剧情、服装、灯光、舞美这些方面却是可以和时代接轨的。年轻人也会因此爱上戏曲。

360 评论

相关问答

  • 戏曲研究论文怎么写范文三百字

    戏曲面临着观众老龄化的危机,长此以往,它将不复有生命力。戏曲亟待革新。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戏曲需要加强推广。当今社会是流行乐的盛世,戏曲逐渐被边缘化。要

    祎伊妈妈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6
  • 戏曲研究论文怎么写范文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的分期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从萌芽到形成、发展、终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综观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八个时期: 萌芽时

    mercury211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4
  • 中国古典戏曲专题研究论文范文三百字

    不知带女

    Sophie小蕉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4
  • 戏曲研究论文怎么写

    去百度查,百度上面有很多

    Cathyshenzhen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5
  • 戏曲研究论文怎么写啊

    怎么很多人都要写中国戏曲的作文或论文呢

    天才和笨蛋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