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86

一点流殇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投稿经验总结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ovefamiliesBB

已采纳
您好!只要是没有发表过的,都是可以安排发表的
194 评论

牛奶荡糕

▲ 会议现场2022年2月22日,“2022年度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业务交流会”在北京德胜凯旋大厦3层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是中城规划响应集团战略部署资源优化组建以来的第二届,会议 以“学术交流”为主旨,围绕行业热点板块的实践案例分享, 邀请朱子瑜、赵燕菁、刘燕辉、何贤皙等 名 家进行点评、交流,在多元化时代语境下,共同研讨如何推动城市发展建设以全新模式焕发生机。▲ 会议现场:领导和嘉宾合影会议由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主办,规划思享信息化平台、《小城镇建设》杂志协办。来自业内众多规划名家、设计同仁、高校师生以及媒体朋友等出席了本次活动。同时,学术交流内容进行了公开的网络直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会议开幕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徐文龙;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扬;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一帆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蒋朝晖主持开幕式。▲徐文龙致辞▲张扬致辞▲杨一帆致辞开幕式主持: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蒋朝晖学术交流主旨报告赵燕菁厦门大学建筑学院和经济学院教授,博导上海市决咨委委员《城市公共空间更新》赵燕菁教授以城市更新中的“公共空间”为题,从“公共空间的含义”、“公共空间部分的利用价值”、“搭建城市平台”、“公共空间谁负责,谁盈利”四个方面阐述了“以策划推动规划”的思路和观点。第一单元:今日春光好更新·城市更新板块学术主持: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王磊常嘉欣中城规划规划师《一条街的新生需要多少背后努力?——上海徐汇区“三旧”变“三新”共建共享经验分享》中城规划四所规划师常嘉欣从一条普 通的生活性街道上有哪些要素,都有谁来管的具体问题出发,揭示了老旧居住片区更新面临的要素杂糅、事权分散难题,并以徐汇区“三旧”变“三新”工作为例,分享了上海市在共建共享方面的经验,提出“规划先行,以系统思维统筹更新行动;陪伴服务,将城市设计落于细微处”的工作思路。宝音图中城规划设计总监《“礼乐自然,无界共享”——北京大红门地区博物馆群及配套服务区规划设计探索》项目分享从四个问题入手:“1、拓展区策划什么功能?二期策划什么博物馆?;2、如何打造南中轴大红门段的空间特色与节奏?;3、博物馆群与城市功能如何空间重塑?;4、博物馆开发主体不明确,如何通过设计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弹性需求?”,逐步引出项目设计四方面主要内容:1、“一核心+三簇群+全配套”的博物馆群创新生态体系;2、未来南轴线=生态之轴+文化之轴+发展之轴;3、无界——让博物文化走出场馆,走入城市。共享——是博物馆群,而不是一群博物馆4、弹性——让城市文化自我生长成为可能。倪莉莉中城规划一所所长《城市体检助力城市更新》倪莉莉首先阐述了城市体检工作的内涵和城市体检工作的发展趋势。然后结合近几年石景山区城市体检工作和国空的城市体检工作探讨了城市体检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方法。最后通过分析城市更新工作的新要求和新趋势,探讨了城市体检工作作为城市更新的前置性工作对于城市更新的推动作用 。张海涛中城规划主任建筑师《城市更新项目中建筑师的视角转变》建筑院设计总监张海涛,以湖州城市更新项目为例,分析了在城市更新中建筑师视角和态度的转变。认为建筑设计已从以往的单纯任务书模式转变为挖掘市民需求、平衡经济利益、织补城市功能、传承城市文化、优化城市风貌等一系列动作的整体评价。建筑师应从仅对形体和空间的关注转变为对策划、规划和经济性等问题的综合回应 。第二单元:百工营材先利器·专项规划板块学术主持: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王磊沙敬君中城规划投资咨询与评估中心主任《片区开发与城市更新中的投融资》中城规划投资咨询与评估中心主任沙敬君从“片区开发项目”、“城市更新项目”两个方面对当前园区、城区连片开发及旧城区城市更新推进与实施过程中的投融资要点、模式、典型案例等进行了详尽阐述与分享。较为全面地梳理片区开发与城市更新项目投融资的具体实施路径,并明确地识别出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投资咨询工作的开展及相关项目投资、融资的具体实施提供支撑 。赵炜玮中城规划规划师《北京市人防十四五规划编制经验交流分享》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规划师赵炜玮对人防规划开展的由来、十四五时期人防规划的重大意义进行了介绍。结合多次十四五时期人防规划编制的实践,通过编制历程长、对接部门多、版本迭代多三个方面回顾了十四五时期人防规划项目的整个编制过程,并对十四五时期人防规划主要特色及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从行文、行事两个方面对规划编制的经验进行总结分享。何永平中城规划市政规划师《水资源约束条件下内蒙地区用水结构优化配置研究-以商都县为例》报告以商都县水资源现状分析评价为基础,以严控用水总量为原则,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将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在农业、畜牧业、生活、工业、生态等各用水户之间进行科学分配,并提出水资源保护措施,使商都县用水结构得到优化,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最终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主旨报告何贤皙天津华汇设计集团资深合伙人华汇设计集团厦门分公司总经理《对中国传统城乡空间语言的观察、启发、实践》面对中国千城一面的现象,反思创造中国传统城乡空间语言丰富性的根源意识为何?这些根源意识又如何在专业实践中,助力专业者在现代化过程中保有空间的文化性与多样性。第三单元:又见新城湛碧图·新城新区板块学术主持: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刘佳马晨光中城规划战略中心副主任《守正创新,因地制宜——综合前期业务赋能片区综合开发》汇报通过分析片区综合开发的背景、内涵及特点,剖析其痛点和难点,提出以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和投融资规划“四划合一”的业务模式。结合具体项目,分析综合前期业务如何赋能片区综合开发,助力城乡空间生态低碳发展。最后,结合片区综合开发趋势,提出探索多类型片区综合开发的前期策划方法。于海燕中城规划产业研究员《城市创新发展策划分享》应对城市发展的动力逻辑发展的转变,挖掘城市本源动力、研判契合其发展阶段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议并构建动态的管理机制,从而激发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是城市创新发展咨询中心在探索契合城市内涵建设的咨询服务中形成的城市创新发展策划模式,并在2021年中以两个代表性的项目(长三角的苏州盛泽项目+海南的环新英湾)中以“创新”让战略策划落地,构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进行实践探索。高宜程中城规划三所所长《西咸一体化背景下城市片区发展战略研究——以咸阳市渭河南岸片区为例》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三所所长高宜程,从时间维度和区域视角,研判咸阳渭河南岸片区因城市发展脉络、宏观政策环境及区位的转变,提出该片区在西咸一体化背景下的发展定位、产业发展策略、城市空间优化及开发策略等内容。分享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从新发展理念、广空间视角、长历史眼光建立基础逻辑的重要性。郑凯竞中城规划主任建筑师《中科院南沙明珠科学院城市设计探讨》以中科院广州南沙明珠科学园的城市设计和一期建筑概念方案设计为例,探讨如何面对传统科研院所模式与新型开放共享城市模式之间的冲突,如何通过设定目标和策略,在两种模式之间形成平衡,如何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妥善处理城市新区在布局、交通、生态、配套、安全方面遇到的挑战。第四单元:风景无穷吟莫尽·景观文旅板块学术主持: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刘佳李萃中城规划规划师《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旅活动策划与执行要点》文旅活动具有强大的产业联动效应,汇聚大量的客源流、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促进作用。 在文旅规划及实践中,文旅活动的策划及执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汇报从文旅活动解读、策划要点难点、活动执行保障要素三个大的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剖析。文旅策划规划与活动业务相得益彰,形成良好地互动互促,打造更多精品项目 。杜欣波中城规划主任景观设计师《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一期工程B02地块景观设计》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B02地块位于成都未来科技城,景观设计范围5万平米,以神鸟飞羽民航展翼的设计理念,体现地文化并融合建筑理念。项目涵盖景观方案至施工图绘制的全部阶段。创新的应用了景观BIM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协同效率和成果质量,获得业主及政府的高度认可。该项目也是企业自立科研的应用项目之一。刘千伦中城规划高级景观工程师《从概念到实现——京张铁路遗址公园责任规划师工作心得分享》报告以京张铁路遗址公园责任规划师工作中的难点出发,介绍责任规划师的主要工作内容。结合工作实例,总结责任规划师“全价值统筹”、“全专业整合”、“全周期服务”的工作重点。规划师与设计师在城市更新项目工作中需要善于换位思考、重视设计实体、坚持为真实的人做设计,才能保证规划设计的概念方案,成为现实 。点评专家▲ 点评专家:朱子瑜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点评专家:刘燕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 点评专家:何贤皙天津华汇设计集团规划资深合伙人华汇设计集团厦门分公司总经理会议闭幕▲ 蒋朝晖总结论坛的最后由中城规划总规划师蒋朝晖进行总结。首先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之情,认为 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与会嘉宾的支持及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劳工作。并希望今后将此活动一直延续下去,加强行业间的互动交流。然后,对活动内容进行了总体回顾。 认为两个 主旨报告有思维的创新也有设计的积淀,这只是两位主讲专家背后深厚学养和设计功力的冰山一角、惊鸿一瞥,定会使中城规划的规划师、设计师们受益匪浅。 四个板块十四个报告特色各异、精彩纷呈,较好展现了中城规划的业务风采。 两个主旨报告和四个板块内容可以分别总结概括为两向思维、四类尺度、三大约束、四种导向和三个阶段。 两个主旨报告分别是“用策划推动规划”思维(赵燕菁《城市公共空间更新》)和“用设计做规划”思维(《对中国传统城乡空间语言的观察、启发、实践》),规划师如能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将无往不利。 城市更新板块 的四个报告分别反映了四类尺度的更新: 城市尺度(倪莉莉《城市体检助力城市更新》)、片区尺度(宝音图《北京大红门地区博物馆群及配套服务区规划设计探索》)、街道尺度(常嘉欣《一条街的新生需要多少背后努力》)和建筑尺度(张海涛《城市更新项目中建筑师的视角转变》)。 专项规划板块的三个报告分别反映了规划中应考虑的三大约束: 经济约束(沙敬君《片区开发与城市更新中的投融资》)、安全约束(赵炜玮《十四五时期人防规划编制经验交流分享》)和资源约束(何永平《水资源约束条件下内蒙地区用水结构优化配置研究》)。 新城新区板块的四个报告分别反映了规划思维的四种导向: 过程导向(马晨光《综合前期业务赋能片区综合开发》)、结果导向(于海燕《城市创新发展策划分享》)、目标导向(高宜程《西咸一体化背景下城市片区发展战略研究》)和问题导向(郑凯竞《中科院南沙明珠科学院城市设计探讨》)。 景观文旅板块的三个报告分别反映了规划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策划阶段(李萃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旅活动策划与执行要点》)、设计阶段(杜欣波《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一期工程B02地块景观设计》)和实施阶段(刘千伦《从概念到实现——京张铁路遗址公园责任规划师工作心得分享》)。最后,认为规划知识图谱浩瀚无边,学无止境,今天交流活动所展示的只是其上的极有限部分,因此,期望中城规划人秉承“厚积薄发、积极进取”的职业信条,勇于探索研究,与同道一起携手向未来。▲ 现场照片▲ 现场照片▲ 现场照片

80 评论

尘世任我行

改革开放以来,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市规划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其中最具有革命性的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初步形成。近几年,深圳、广州、南京等地进行了包括法定图则、概念规划等新的规划方法的尝试。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等省组织编制城镇密集地区城镇协调发展规划,以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综合指导功能、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对城市间竞争合作的协调功能。这些尝试一方面说明我国城市规划在迅速迈进,越来越得到业内人士的共识。同时也说明城市规划的改革在向针对性、可操作性、法定性方向发展。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初步确立了城市规划的法制框架。经过15年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城市规划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调整、修改,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新形势的要求。建设部1991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1995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出台,确立了我国城市空间规划体系的结构框架,为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管理奠定了法制基础。但我国空间规划体系中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是以目标干预为主的缺少弹性的规划,尚处于物质建设规划阶段。回顾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与国际城市规划体系发展历史相比较,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寻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的发展依靠城市规划体系的完善,包括从法律、技术到行政手段等一系列内容的科学化、系统化、完善化。城市规划体系由法规体系、编制体系、管理体系三部分组成,法规体系是基础,编制体系是依据,管理体系是手段,目的是通过依法编制、实施城市规划,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探讨有关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对城镇群规划编制体系、实施管理提出若干思考。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基于城市问题的解决、区域经济复兴、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环境共保、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作为城镇群规划及其空间范围的各种研究如火如荼,近几年开展的广州市概念规划、合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江苏省三大都市圈规划、安徽省三大城镇群规划、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珠三角城镇协调发展规划等均属于城镇群规划的尝试。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分析及实践1现状及问题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三方面内容。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正面临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两大挑战,以及我国加入wTO之后,来自国际方面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包括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实践体系等均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从理论体系来说,基础理论缺乏,而应用理论未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我国和西方在政治、经济体制及文化背景方面有所不同,所以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模式,而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体系的模式。其次,在技术体系方面,缺乏系统性的技术规范:规划编制系列不完整,且无从参照;规划的法定内容与规划管理的衔接不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管理的要求等。再次,从实践体系来说,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现有的法律法规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面对市场经济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其可操作性不强;地方性法规或者不完善,或者与国家有关规定相矛盾;规划管理方面尤其是“一书两证”管理依据、程序有待规范,以适应投资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需要。 现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反思2.1区域规划。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过四次重要的区域规划工作:一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按前苏联模式,以资源开发和大型工业项目区域规划为主,在部分城市和省区开展。二是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的全国性各行政系统的农业区划。三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学习西方50~60年代的模式,从全国到各省市(个别到县)的国土规划。当时的国土规划虽提出国土整治问题,但仍以资源开发、生产力与城镇布局为中心,与西方的平衡区域生产力和城市发展的规划有所不同。四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全国各省(区)开展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重点是研究城镇发展战略,明确省域城镇等级规模,职能结构、空间结构,提出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法定化、规范化的区域性综合协调的空间规划系列。中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表现为单个城市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整体间的竞争,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已成为具有全球化意义的城市。其次,城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经济发展上工业化与后工业化双重压力,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以及资源短缺、就业压力等,快速城市化阶段城乡发展出现的新旧矛盾的交错,城市产业同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客观上需要开展区域空间规划,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城市空间组合形式,发挥区域规模经济和设施完备的优势,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2.2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地域内的各类资源,特别是对城市地域内的空间资源进行的整体配置和综合协调。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全面学习苏联时期引进的,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经历了艰苦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89年12月国家《城市规划法》、1991年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相关的规范陆续出台,为城市规划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定依据和技术规范。20世纪80年至今,全国各地已经按照5年一修编的周期,进行了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工作。第一轮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总体规划是以城市建设为特征,重点是弥补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保障了随之而来的改革开放、大规模的城市发展的基本有序进行。第二轮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总体规划是以城市的协调发展为特征。规划既要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要考虑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第三轮:2000年以来的城市总体规划是以贯彻落实“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做好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市域空间利用总体规划与空间分区管治、城市综合交通与重要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城市发展与项目建设时序的安排。城市总体规划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一方面说明城市规划的编制内容有着深刻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城市规划事业渐趋成熟。但是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规划环节,其上面的规划层次(包括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表现为我国空间规划系列不完善,直接导致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缺乏上一层次的依据,而又与下一层次规划缺乏良好的衔接。为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依据,在《城市规划编制方法》中,加入了城市所在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并于1994年8月出台了《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近年来,国家为强化土地管理、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的需要,接连出台了若干个重要文件,均涉及到总体规划与国土规划相协调的问题。一是国发[1996]18号文:“城市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协调,切实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二是国发[1997]11号文:“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是国发[2004]28号文:“切实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规划的相互衔接。”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土规划工作均高度重视。但是,二者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如在规划范围、规划期限、用地指标控制以及用地分类等方面,均存在不完全可比的问题;同时在某些原则性问题上也存在分歧。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影响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等进行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因此,新时期的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公共政策,而不再是单纯的建设项目规划。2.3近期建设规划。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由过去的规模规划向战略规划、政策规划、控制规划转变,其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的总体规划更加注重对城市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的研究,注重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途径的研究,注重对城市总体框架和功能的控制,注重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突出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规定,充分体现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在此背景下,近期建设规划亦发生较大变化,由过去城市总体规划的附属品转向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步骤,统筹安排城市近期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时序。针对近期建设规划地位和作用的转变,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从端正城市建设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城乡规划调控作用的高度,强调了近期建设规划的重要性。随后建设部等9部委将做好近期建设规划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的重要内容,明确要求各级城市人民政府抓紧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框架的设想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框架的建构和完善,应为城镇的发展提供长远性、前瞻性、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和蓝图,同时还应从城市规划实施管理角度出发,为城市的宏观总体控制和常规性管理提供法定依据。规划必须具备原则指导下的应变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应对性。对于不同区位、不同资源票赋、不同规模、不同职能、不同类别、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能够区别对待。为此,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可以分为战略规划、规划编制和图则制定3大部分。战略规划可分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城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城镇协调发展战略规划等,为法定规划提供前瞻性、战略性思路和支撑。规划编制应该分法定系列和非法定系列;图则制定可以分法定图则和工作图则。规划编制是图则制定的依据,是图则的政策、技术支撑;图则是规划的法律表现形式,是规划意图的法律化,为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提供直接依据。1规划编制规划的编制以实现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满足规划实施管理的需要,科学指导城市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宗旨。试图把所有实际需要的各种类型的规划包含在一个系列里,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应该将整个规划编制系列分为规划编制法定系列和非法定系列。法定系列指各类城镇一般均需编制的规划,这些规划上下层次互相衔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城镇实施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非法定系列是整个规划编制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这些规划之间并不一定存在有机的联系。按其深度而言,同一个规划,可能既有属于总体规划层次的内容,也有属于详细规划层次的内容。对于它们的类别、任务、内容和深度等不宜做统一规定,应按城镇实际需要编制,为法定规划的编制提供支撑。1法定系列。包括区域空间规划、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规划、详细规划等7层层次。从规划的地域范围讲,区域空间规划是市(县)域或者跨行政区的;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规划是城镇的;分区规划是城市片区性的;详细规划是地段性的。从规划的作用角度讲,区域空间规划是战略性的空间结构规划,以发挥上级政府的监督职能;总体规划是城市功能控制性的用地布局空间结构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规划和详细规划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建设规划,是对总体规划的深化、细化和落实。2非法定系列。非法定系列的规划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按专业编制的,有按地区编制的,还有按有效期限编制的,不必强求统一。但这些规划,可根据各个城镇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需要而编制,例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项目选址规划、各种专业规划、各类特定地区的规划、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等。2.2图则制定规划管理要做到依法行政,真正能够直接起到管理依据和作用的,主要是近期建设规划、控制规划和详细规划。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是宏观层次的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整体构想,起原则指导和调控作用。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实施的阶段性具体安排,具体指导城市土地有序利用和项目的科学建设;控制规划和详细规划是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深化,是总体规划意图的具体体现,应该在规划实施中起直接的控制作用。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使近期建设规划、控制规划和详细规划法制化,赋予它们“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法律特征。但由于规划管理面对的是极其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城市,规划必须既有原则的刚性,又有灵活的弹性。也就是使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规划的成果成为法定条文和图则,使详细规划成为工作图则,它们具有不同的审批程序,不同的法律地位,不同的法律效力,起不同的作用。1法定图则。法定图则是在控制规划基础上,根据有关法规制定的,是控制规划的法律表现形式。法定图则是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实施规划意图的主要手段。控制规划由于其图纸、文字繁多,其图纸和解释性说明并不能直接成为法定图则,只宜作为技术文件,成为法定图则的说明和技术支撑。法定图则应由有关的地方法规规定其法律地位、作用和审批、修改等程序,确保其法律效力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制定其实施细则,规定法定图则的土地分类、建筑物分组及其适宜建设的兼容性,以及土地使用强度和建筑形态要求等。法定图则是规划编制、规划立法和规划实施管理三者的结合。2工作图则。工作图则是规划管理部门日常进行规划实施管理的工作依据,是对法定图则的补充。工作图则就是经过规定程序审批的详细规划的图纸和文本。工作图则更详细地对用地性质做出安排,规定应该建什么;更具体地规定地块的开发强度和控制指标;更详细地规定建筑物与周边的关系;更具体地提出建筑形态的要求等。工作图则的土地分类可以是“国标”的小类。工作图则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导则。用法定图则把必须管的管住,而工作图则是在遵守法定图则的前提下,给行政管理以适当的灵活性,既便于操作,也可通过行政管理弥补法定图则之不足。城镇群规划编制框架研究1城镇群空间内涵我国的城镇群主要有两种典型形式:一是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都市圈为代表,由自上而下的城市扩散和自下而上的农村城市化两种力量结合而形成;二是以大城市地区为代表,特别是核心城市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地区,聚集和扩散两种过程均十分明显,城市边缘组团和卫星城发育明显,城市周边地区与城市核心地区之间联系紧密,城乡一体化程度深。1.1城镇群的空间界定。城镇群是由中心城市和外围非农化水平较高,与中心城市存在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地区两部分组成。中心城市的确定,首先需划分出城市实体地域,凡城市实体地域内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上可视为中心城市。对于建成区面积占市区面积10%以上的城市,将包围中心城市的县级行政单元作为中心县,视其为城镇群的组成部分。1.2城镇群的功能整合。城镇群是由强大的中心城市及其周围邻近城镇与地域共同组成的高联系强度的一体化地域,但是并非有了强大的中心城市就能构建成功的城镇群。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协调分工是城镇群整体优势确立与和谐运作的基础。在日常城镇群范围内,重点是围绕中心城市的日常生活、生产与环境职能构筑一个完整的城市功能体。在城镇群范围内,建立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是实现城镇群的战略核心。城镇群既可视作城镇群体空间的基本经济地域单元,也可视作一个基本的生态单元,其在更高层次与更大的范围内还必须与其他城镇群实现进一步整合。城镇群在区域城镇群体空间中的整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表现出更多的网络状发展关系,从而形成一个更大的城镇紧密联系空间。若干个城镇群间类似作用的结果就是大都市连绵带的生成与生长。2我省城镇群规划实践城镇密集地区城镇协调发展规划的制定,目前在我国刚刚起步。我省城市规划实践方面,1996年编制了《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首次提出“二线三片”的城镇空间布局形式,从理论、法定两方面明确了我省三大城镇群概念。近年来,城镇群规划在规划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我省皖中地区、皖江地区、京沪铁路安徽沿线地区,是全省城镇化发展较快且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2000年,按照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二线三片”空间总体布局,省建设厅组织开展了这三个地区的城镇群布局规划研究工作,从战略层面明确区域城镇布局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指导三个地区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城乡建设,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2003年在三大城镇群空间布局战略规划指导下,开展编制马芜铜城市群规划。通过规划编制和实施,实现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最优,推进跨省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人居环境共保、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过近年的探讨和发展,我省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的城镇群实际已经或正在形成中,其推动力主要来自:中心城市的迅速扩张、开发区的建设、郊区化的作用、乡镇企业的发展、政府的城乡一体化政策和城市市场体系的建设等。其中前三种力量主要来自城市,第四种力量来自乡村,第五、六种力量把自上和自下的力量联系起来,这与西方城镇群的形成机制有所区别。城镇群的日渐形成,迫切需要科学的规划引导其健康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3.3城镇群规划编制框架城镇群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框架基础之上建立的,但又区别于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框架,因为城镇群地域范围有其特殊性,也有其规划的特殊性。其规划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如何更好地发展城市,从社会经济联系紧密的区域角度解决城市问题。城镇群规划编制框架由结构性的政策规划和发展性的开发规划二级结构组成,与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结构框架中的规划编制法定系列相对应。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结构框架中的非法定系列可根据城镇群发展的具体情况作专题研究。从整体上来说,政策规划指导发展规划,是发展规划编制的依据。政策规划和开发规划又分别由政策规划(开发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重点地段规划组成。4个层次组成政策规划是一种结构性规划,主要确定宏观区域发展政策,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政策、人口就业政策、社会服务发展政策、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政策、人文与历史保护政策等。开发规划包括4个内容与政策规划相对应,并分别以对应的政策规划为依据,同时以开发规划的上一层次为依据。就城市规划编制来说,政策规划(开发规划)、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涉及区域规划、战略规划、总体规划3个规划层次;专项规划和重点地段规划涉及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规划3个规划层次。城镇群规划实施管理跨行政区规划的组织管理问题跨行政区的区域规划.,客观上存在一个如何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以及统一实施的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跨行政区区域规划的组织管理问题,也是影响此类规划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国外,解决这种跨行政区规划的组织管理问题的普遍做法是建立相应的跨区管理机构,如“区域建设委员会”“城市联合委员会”等。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建立跨行政区管理机构很有必要。关于跨行政区区域规划的组织管理,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必须加强法制化建设。迄今为止,我国跨行政区域规划的法制化建设仍十分落后。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成功的区域规划尤其是跨行政区规划的实施与管理,都是通过立法,具有严格的法制基础。区域规划作为对未来时空范围内经济、社会、人口、空间、资源、环境等方面发展协调的总体战略,它不仅是一项技术过程,而且是一项政治过程,是一种政策行为和社会行为。2行政区体制改革设想在我国,不合理的政区体制也是造成区际利益冲突的重要因素。1980年代以来,在全国普遍推行“市带县”体制。“市带县”体制的本意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组建各种等级、各种类型的城市经济区。由于在现有的体制背景下,市带县体制就其本质上讲,还是地方政权的一种存在方式,是城市行政区而非经济区。在实行市带县的地区,原来没有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的市县,现在却有了明确的等级关系,故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系列市县利益冲突。从开展跨行政区区域规划的角度看,要彻底解决这类地区的利益冲突问题,除了有关方面的改革外,还必须配合着行政区体制改革。1990年代,我国特大城市行政区划开始作出调整,由于我国法律规定直辖市下不能设市,所以只得采用改县为区的方法。“撤县改区”模式逐渐在全国特大城市中推行开来。但是“撤县改区”模式存在许多弊端,一是造成城市持续向外蔓延,耕地资源大面积锐减;二是混淆了不同类型的行政区,出现假性城市化现象;三是撤县改区有可能对原县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撤县改区”模式尚有待完善。 3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共建步伐提升城镇群的综合竞争力,首先是加快区域性基础设施共建步伐,它是城镇群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前提。建设过程中,一是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在城镇群规划和区域性专项规划指导下进行;二是创新机制,解决好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三是建立专门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基金,成立具有经济调控能力和投资管理能力的协调机构,提高建设资金利用率。

88 评论

chen251791802

参加了好多年,就是规划协会组织的,很多主流设计院和专家,在一起开几个专题演讲,分会场有专门的学术探讨,单位组织的话去看看也行,个人好奇去看看也中,能了解一些规划方向,对自身水平不起绝对作用哈

15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投稿经验总结

    参加了好多年,就是规划协会组织的,很多主流设计院和专家,在一起开几个专题演讲,分会场有专门的学术探讨,单位组织的话去看看也行,个人好奇去看看也中,能了解一些规划

    火山红虎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1
  • 城市规划投稿经验总结

    来毕业论文网 看看

    肥航哒哒哒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4
  •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投稿经验

    主办: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采编邮 箱:是核心期刊

    多多吃多多评价 2人参与回答 2024-07-01
  • 中国城市规划杂志投稿经验总结

    城市规划这本杂志是国家级规划研究发行的一本杂志。还是众多对规划领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订阅欣赏

    九尾天使 4人参与回答 2024-07-03
  • 城市规划年会投稿经验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它是判断善恶的标准;   2、核心价值观是这个群体对事业和目标的认同,尤其是认同企业的追求和

    金舟创元 6人参与回答 202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