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13

a淡淡小雨
首页 > 论文问答 > 北京中轴线文化保护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疯荷日狸

已采纳
四合院 四合院历来被视之为北京的代表性建筑形式之一,但到底什么是北京的四合院,其文化内涵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和看法。有些人认为,北京的四合院就是在北京地区的、有四座房屋围合、中轴对称的住宅建筑。再详细一点说,只有那些被四座建筑围合成的住宅院落,才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其它由两座建筑、三座建筑围合而成的住宅,都不能算是四合院,至少不算是规则的北京四合院。也有些人对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做出了更加“完整”的解释,其标准是:大门开在整个院落的东南角(王公贵族的府、宅开在中轴线上);进大门是照壁,向左转是第一进院;中轴线向右转过垂花门,可到达宽敞的正院;正院的北面有正房,正房两端有耳房,正院东西两边有比正房低矮的厢房;垂花门以南应当有倒座房。如果规格再高一些的四合院,甚至还要有“抄手回廊”。还有些人认为,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应当是由一个家族共同居住、设有公共厨卫设施、可供多代人一起生活,且对外界相对封闭的居住空间。典型的四合院内应有海棠树、石榴树、金鱼缸等特定的植物、摆设,室内外的家什、装修应具有北京传统文化特色。上述观点自然各有其道理,但在笔者看来,这些定义有些太宽泛、太模式化了。如果按第一种说法,那么四合院就不只是北京有了。由四座房屋围合的四合院我国的许多地区都有,甚至国外也有。如山西的某些大院就是一些围合得十分严密的四合院;南方的客家土楼也有方型的。显然,这样定义北京的四合院是不合适的。如果按第二种和第三种说法所阐述的标准,那么北京的四合院恐怕就为数不多了。且不说从历史资料考证北京的四合院从来就不止一种类型,仅从北京近30年来进行的住宅调查资料分析,就可以看出符合这种标准的四合院实在不多。1983年北京市规划部门编制《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时,曾对城区旧平房的建筑质量进行过一些分析,其结论是:按建筑面积计算,质量较好的四合院只占当时所有平房的4%。据1988年规划部门利用遥感手段调查统计的资料,城区当时共有较好的四合院805个,其用地约为115公顷,占旧城总用地的8%。如果除去旧城总用地中文物保护单位的用地,好四合院的用地只占旧城总用地的1%。[3]1996年,规划部门按照用地面积对南锣鼓巷、西四北、东四北这三个四合院保护区进行了一次统计。其中,应保护的四合院面积(包括规则的、不规则的及需要抢修复建的四合院)约占三个保护区总面积的30%;而好四合院(规则四合院)的面积只占三个保护区总面积6%。如果四合院保护区的情况尚且如此,其它地区的好四合院就更少了。笔者认为,北京的四合院作为一种特定时期、特定历史阶段的居住建筑,既不能仅仅从某种固定的形态上去定义它,也不能仅仅从某种固定的形式和氛围上去衡量它。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论述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时,曾经总结出了一个非常精辟的结论:“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我想,梁先生这句话对于北京的传统四合院也是十分适用的。四合院的形成是个逐步演进的过程。据有关专家分析、推论,最早的四合院可能是在单栋建筑的基础上,逐步增建栅栏、围墙形成院落,尔后又在院落的东西两侧增建仓房、马厩、厕所等,继而又将这些附属建筑迁至外院,正院两侧渐渐形成厢房[4]。这大概就是“规则四合院”的形成历史。当然,在社会发展中,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所从事的行业不同,他们所需要的住宅形式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四合院的发展演变中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既有王公大臣们住的王府官邸,也有贫苦百姓住的破烂杂院;既有富商巨贾们的大宅门,也有小商贩、手艺人的小铺面、小门脸。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文化修养、生活方式与兴趣爱好,他们所住、所用的房间、院落、家什、摆设也必然不相同。因此,任何时代都会有豪华的、典型的四合院与破烂的、寒酸的三合院、双合院、排房院共存,而不同阶层的人则分别在这些规则的、不规则的四合院中演绎着不同色彩的人生。在笔者看来,逐步形成、演变的北京四合院,实际上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及其政治制度的产物,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阶层人群的文化与生活。在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以王公大臣和富商巨贾们为主体的富人阶层始终是少数人群,而贫苦百姓和那些仅仅解决了温饱的小康之家,才是北京人口中的大多数。基于这样的事实,我们可以推论,在历史上那种前后几进院落,有着海棠、鱼缸、石榴树、天棚、肥狗、胖丫头的规则四合院也一定不会是太多;而那些相对简单甚至简陋的、属于不规则四合院的民居,至少在数量上应是北京四合院的主体。事实上,有关专家据清乾隆图等史料分析推断,无论哪个朝代、哪个时期,各种规模的规则四合院,从来也没有达到过北京四合院总量的50%。综上所述,要想给北京传统四合院归纳一个精辟的概念的确很难,但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作为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及其政治制度的产物,规则的和各种不规则的四合院,都有着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都是北京传统四合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望采纳,谢谢!
167 评论

Joanrry琼

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故宫、钟鼓楼五组古建遥遥相望,勾勒出了北京城的中轴线。数百年来,它的存在规范着城市的格局,制约着城市建筑的体量。它是我国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与脊梁。原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原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将近年来对中轴线保护工作的开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9年以前,“这个阶段中轴线的保护还没有总体启动,对中轴线的保护仅局限于单体建筑的保护”;第二个阶段是2009年至2016年,“这个阶段中轴线申遗提上日程,中轴线作为一个整体启动文保工程”;第三个阶段是2017年至今,“这个阶段,旧城的保护和回归成了北京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过去北京城以建设为主,而在中轴线保护的背景下,不符合中轴线历史环境要求的建筑,都不再建设在中轴线附近。”来源:北京晚报

191 评论

依玛语录

北京中轴线申遗能够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保护中国的传统建筑,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可以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中国建筑的对称性的特征。

315 评论

怀念旧莳光

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重要意义是向世人证明北京是中国最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曾经是千年帝都。志着“中轴线”文化内涵的悠久、丰富和深厚;标志着中国“中轴线”在世界文化、历史、社会价值中的唯一性、创始性、艺术性、科学性凸显。

197 评论

相关问答

  • 北京中轴线文化保护论文

    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重要意义是向世人证明北京是中国最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曾经是千年帝都。志着“中轴线”文化内涵的悠久、丰富和深厚;标志着中国“中轴线”在世界文化、历史

    乱世美女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6
  • 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世界遗产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并且这种保护主要是通过一个国家的本国法来予以实施的。这一观念不但为国际公约所确认,⑧ 而且也已经在我国各地纷纷出现的世界遗产保护地方性

    liyaze0102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7
  • 北京文博杂志论文近代中轴线

    百科探秘 探索发现

    shangbabayue 5人参与回答 2024-07-06
  • 北京文化论文

    你到省事!!看看我找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量非常丰富,基本分布在10个方面:   口头文化。包括民间文学以及语言、口头文化的各种遗存。北京的民族民间故事、

    凡人帽子11 2人参与回答 2024-07-04
  •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是群众文化创新发展的母体,站在民间文化这个巨人肩上的群众文化,其创造性恰恰来自前辈文化传统的禀赋。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给了我

    shaohongxing 2人参与回答 2024-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