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322

loveless0122
首页 > 论文问答 > 陕西日报编辑部百姓心声栏目组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纳木错dolphin

已采纳
谁能当小记者什么叫小记者?

答:要回答什么是小记者,必须先弄清楚记者是干什么的。记者,就是通讯社、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有些少年儿童虽然不是新闻单位的专职人员,但他们从小积极学习采写新闻,人们赠给这些孩子一个光荣称号----“小记者”。

具体说起来,小记者也有很多种。例如,有的是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有的是市红领巾通讯社的小记者,有的是少年儿童报刊的小记者,还有许多是全国各地小记者团的小记者,等等。概括起来说,小记者活动的组织形式虽然不尽相同,但目的只有一个:迅速传播信息,推动少年儿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

当前小记者活动非常活跃,这是当代少年儿童追求新知识、锻炼新才能的一个突出表现。

当小记者有什么好处呢?

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会当小记者,对于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学当小记者,至少能提高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这些都是当代少年儿童应当具备的才能。

先说观察能力。当小记者一要敏感,二要善于观察,否则,就当不好小记者。因为,不敏感便抓不住新闻,而不善于观察,即使抓住了新闻,也难以发展其真正的价值和特点。

再说交际能力。当小记者必须善于与人交往。而且要经历各种场面。如果见了陌生人不敢讲话,到了一个大场面就紧张得心跳,那是无法完成采访任务的。

再说分析能力。小记者一般知道的事情比较多,但要采写新闻,就必须学会迅速地分析判断问题:当前的形势特点是什么?哪件事是最重要的新闻?应该怎样采写这条新闻?等等。

还有写作能力。写新闻的一个基本要求:必须学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把最重要的事实表达清楚。这种锻炼,是其它作文形式得不到的。

其实,当小记者能得到的锻炼和收获,还不止以上四个方面。但是,这四个方面,不就是非常重要的吗?
3、小记者都有哪些任务呢?

答:小记者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采写新闻,二是反映问题。

先说采写新闻。报社吸引小记者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加强信息交流。小记者的肩上,担负的正是这样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小记者应当密切注意本校本地区的动态,一旦有重要的事情发生,就要及时地采访报道,让其它地方的少年儿童知道,你们这里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儿,从中受到启发和激励。

再说反映问题。我们的少年儿童报刊和学校广播站,有一个共同的职责,就是反映广大小朋友的心声,保护小朋友们健康成长。这也是小记者肩上担负的一个重要任务。

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一定会碰上不少苦恼事情,对吗?现在,你想当小记者,就应当把大家的苦恼和要求,及时向报社反映出来,呼吁有关方面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

如果,这两项任务完成得都很好,你就是一个优秀小记者。

4、我很想当小记者,但又怕耽误了功课,怎么办?

答: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好学校规定的课程,是最主要的任务。当小记者再光荣,也是一项课外活动,不能因此耽误了功能。

但是,我又要说,你的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为什么呢?因为小记者并不需要像大记者那样,经常在全国各地跑,没完没了地采访写作。小记者只要发生在自己周围的新鲜事及时报道出来,就算是出色地完成任务了。儿童新闻,一般篇幅都很短小,也占用不了你多少时间。

我还要说,当小记者不但不耽误功课,而且对学好功课是有益处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学习任何功课,都离不开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而采写新闻最能锻炼人的,恰恰是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关于这一点,等你当一段时间小记者之后,就体会到了。

5、我刚上二年级,识字不多,怎么写新闻呢?

答:你刚上二年级,就想当小记者,有志气!识字少可以用汉语拼音代替,照样能写出好的新闻。

记者的先天优势 第一,舆论优势。你掌握传媒,你说一句话,和街上的老百姓说一句话不一样。第二,学习和调研的优势。你到了社会上以后,想学什么,就可以去学,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你想了解什么,都可以去采访、去调研。新闻对记者的公开,就像病人对医生公开自己的身体一样。我曾经还提出过一个观点,学生离开学校以后到社会上,还要继续读四本“书”,一是接触社会上各种人,第二是读懂大自然,当记者到处跑,可以到处看看。第三是读历史,最后一本是读自己,尽量回头看一下。这样,结合工作,就有一种学习教育意义。第三,广告优势。一个人要出名,无外乎是要造势,让别人知道你。很多名人到最后实际上成了一个符号,记者就是一个天然的自我广告,比如我们写一篇稿子,下文还没有写,先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前面。电视主持人,不管说什么,先报上自己的名字。去年我们曾经统计过,中央领导人上报纸头条最多的是每年露面100多次,但是我们发稿最多的记者一年是300多次,比中央领导人还多。有了广告优势,还要名副其实。第四,自动优势。要搞清楚自己的兴趣在哪里。第五,选择优势。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可以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记者是一个“十字路口”的行业,可以接触很多东西,就是你不改行,也会有很多发明创造。圆珠笔的发明者就是一个记者,在战场上觉得用钢笔不方便,就发明了圆珠笔。 一个记者,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我提出一个很简单的公式:五年看稿,十年看人。毕业后参加工作五年之内,他的稿子行不行,就可以看出来了。十年之后,就可以选择有没有更好的、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这样他就会过一个很充实的、很有意义的人生。 梁衡答学生问 问:您认为作家的身份和记者的身份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记者当作家,对创作有什么影响?您能否展开讲一下?答:我曾经开过一个玩笑,跟一个作家朋友聊天,他问我记者和作家有什么区别?我说,你们作家是为私的,我们记者是为公的。也就是说,两者的思路不同,遇到一个题材,作家首先想的是一个题材能不能构成一个小说,作品能不能打响?如何把题材保密,不让别人知道。而记者知道了一个事件以后,首先想的是能不能传播,如何用最快的方式传出去。 问: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读人民日报的,但是我周围的同学们都不喜欢读,我说我喜欢读人民日报,他们就以一种很异样的眼光看。请问,您作为人民日报的领导层,有没有想过让更多的人喜欢读人民日报?还有,您刚才讲消息的散文化,是不是就不可以给读者以严肃、正确的思想?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有一部分读者说不喜欢看人民日报,我听了也不奇怪,因为我在新闻出版署多年,我们国家的报纸结构是多元多层的,在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报纸是单元结构,就是机关报、地报、省报这一条。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各方面的工作都发达了,经济报纸有了,人们的娱乐有了,也要有娱乐性报纸。这样我们就出现了以机关报为主的多元多层次结构,这个结构是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的。在这个结构里每个读者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报纸,我们也并不要求每个人只喜欢一类报纸。一部分人不看人民日报,这是正常的,因为人民日报主要是讲政策,除了国家工作人员,社会上的大众不读也可以理解。关于人民日报能否进行一些改进,我们可以往“三贴近”方面做,但是也不可能做到这方面,因为它毕竟不是通俗读物,而是以指导工作为主的机关报。这几年的我们订数还是上升的,说明我们的读者群在扩大。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消息的散文化。这关系到一个“化”字,你不能把它“化”了,可以借鉴,刚才我也讲新闻向政治借鉴、向文化借鉴,但是不能“化”,否则既然是文学化了,那是不是就可以编了?刚才讲的钱币被风刮跑以后的事,就是一篇小说了。问:我读过您写的一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散文,印象非常深,个人非常喜欢。也有很多人和我有同感,比如我们播音学院就把您这篇文章作为同学朗读的范本。因为您既是作家,又是记者,能写这样一手好的散文,肯定平常有很多读书的积累和文学修养。我的问题是,您平常的阅读兴趣是什么?哪些书对您的影响最深? 答:因为最近和高校有点接触,我的母校人民大学也在议论我,我的这些老的知识,或者是有一点学术思想,如果理的话,应该是来源于几个方面,就像一个河流有很多支流一样。 第一个来源,政治课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我上的是人民大学,人民大学有小党课,包括后来工作以后又前后五次上中央党校,应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东西在脑子里装得不少,而且这些东西不是空的,如果大家到社会上工作以后再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会觉得这些理论真的不是空的。比如马克思讲的,一个人的自由是别人自由的条件。我上中学阶段的时候开始学毛选,说起来很有故事性,我第一次读政治书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上历史课的时候,其中有一页影印了毛主席著作中的一段话,觉得很有意思,像小说一样,于是回家找了毛选来读,应该说,首先是毛主席的文风吸引了我。现在还有很好的一些书,民间的《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编》。读了理论书以后,一定要注意和实践结合。再一个是中国的古典文化思想,最早是司马迁的文章,到后来诸葛亮的《出师表》,在那个时代下表现他的爱国热情,还有唐朝的魏征,他的书中讲到君和臣、君和民的关系。再后来的《岳阳楼记》,讲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再后来到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积累,我曾经想编一部书,汇集中国的思想。去年我编了一本《爱国的理由》,编委在讨论书的时候,其中有一个教授说,“我的孩子上大三,孩子整天问他,你成天说爱国,我们为什么要爱国?”我们以叶挺为例写了一篇文章。第三,中国古代治学有一个好的传统,是从实际出发的。我们会发现有很多词话、诗话,有一首诗,让你评好在什么地方,原理在什么地方,都是用原理作学问。结合实际做学问,这对我影响很大。大家看到我的《新闻三部曲》,都是结合实际的,第一部是我当记者,第二部讲我当评委,评别人的稿子,慢慢积累一些好稿件,第三部结合实际工作谈管理。 说到什么书对我的影响最大。我可以举一本书,陈望道先生曾经写过《修辞学》,他本来是搞政治的,和陈独秀一起创办共产党,帮他管钱,但是陈独秀脾气很不好,他受不了,就走了,以后成为一个修辞专家。我的专业是档案,而不是新闻,毕业以后到内蒙古去,在一个冷炕上看了这本书,书里讲了一个原理,那就是理论一定要和实际结合。修辞有两大类,一个是积极修辞,一个是消极修辞,消极修辞就是要很具体、很准确,最典型的就是法律文件、应用文,积极修辞要加很多形容词,有艺术的成分在里面,最典型就是汉赋,把一个东西分成七段,反复说,说一个伤心的事,不说伤心,要说长了一颗大树,被风吹、被雪打、然后锯断做成琴,这个琴弹出来的声音才表现伤心。我后来搞了新闻以后就研究,新闻是什么修辞,这时候我发现,新闻基本是消极修辞,这就从修辞上分清了新闻和文学。我搞新闻的时候明白,新闻是消极修辞,它一定要准确、严格。积极修辞,一定要美文。而新闻能不能美?新闻就像搞健美的,要把肌肉露出来,简单凝练。而文学的美就像水袖,是一种柔美,水袖为什么要长呢?就是延长线条。对我还有很大影响的是中学的时候读了很多诗歌,诗歌很有激情,让人看了以后很激动。政治的、文学的、中文理论的、中文修养的,总之是看了很多,就形成了一些东西。当记者,看到一个事件,肯定要有想法,搞管理就要搞宏观,现在当总编辑要改稿子,就把这些东西都调用过来。过两天我退下来,就想把这六年当老总的经验再写一本书,写成新闻四部曲。最后说回来,这是一个综合因素,我记得有人跟我讲,综合就是生活。我也曾经在清华说,我是“夹心面包”,如果要问,我就是把这些杂七杂八的夹在一起形成了这么一个现状。 问:关于在小舞台唱大戏的问题,原来上学的时候可能每个同学都心怀远大理想,想当一个名记者,但工作了以后,也许到电视台当了一个很不知名栏目的记者,也可能会到一个行业报里,请问,在这类小舞台上能否唱出大戏?如果能唱的话,该怎么唱?答:有一个县报的记者问我怎么成为名记者?我当时就告诉他,你是县报的记者,成不了名记者。理由是,政治是大事,你这个县太小,在本县可以成为名记者,但是在全国范围里就不行。这是我的想法,我不能误导大家,为什么我说五年看稿、十年看人呢?可能五年之内你的稿件打响了,十年以后你就可以到一个大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记者可以跳槽,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二层意思,小舞台能不能做出成绩来?其实可以。我曾经有一个比喻,在社会这个大算盘上,你个人只能是一个珠子,社会在来回拨你。但是不管怎么拨你,你有自己的空间、时间段,这又是一个小算盘,你可以把自己的人生拨好。比如我在土炕上还在读书,还在研究边疆的沙漠等等。就是在一个小舞台上,也可以做出成绩。我写书的时候也不一定是在总编的位置上,也可能就是当小记者的时候。小舞台上也可以根据情况,因时因地,做出你自己应做的事情。当小记者为什么要爱憎分明 记者的形象应当是扶正祛恶的,也就是说扶植正义揭露邪恶,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爱憎分明。 要做到爱憎分明,记者应当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随时在生活中发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美在哪里,丑在哪里。随时准备颂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当然,写新闻报道不同于搞文学创作,不能大段大段地抒情,它必须简练地忠实地记述事实真相。但是,即便是短小的新闻,也包含了记者的丰富情感,表现了他们的爱或憎。尽管小记者不必明确写上“我多么喜欢”,字里行间已经把感情透露出来了。 所以,想成为优秀小记者的同学,要培养自己具有丰富而细致的感情,并在这个基础上,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爱憎分明。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着急不得。但是,有一点可以相信,只要你有诚意,有耐心,目的是能够达到的。
133 评论

繁星若雨

◆ 著名作家冷梦在《高西沟调查——中国新农村启示录》(长篇报告文学,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年01月第1版 ),对周一波有专章生动描述.◆ 杜晓英:《发现被历史遗忘的高西沟?——访著名女作家、报告文学〈高西沟调查〉作者冷梦》,原载“中国散文网”;2006年01月23日。◆ 王观胜在《一位市委书记的工作哲学》(大型报告文学集《陕西作家赴陕北能源生化基地采风录》,陕西省作家协会、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政府,2003年)。 ◆ 韩宏:《“引进人才”竟被闲置3年》,上海:《文汇报》,2003年02月27日,“国内视窗”版.◆ 刘仲平、鲁明智(《陕西日报》记者):《榆林市委书记过问研究员郭培才上岗》,西安:《陕西日报》,2003年03月05日.◆ 沈峰:《郭培才为何成不了千里马》,北京:《经理日报》,2003年03月06日,第A03版,“经济评论”栏目.◆ 贺永军:《三秦论语:向人才道歉》,西安:《陕西日报》,2003年04月24日.◆ 傅昌波(《人民日报》记者):《“郭培才现象”发人深思》,北京:《人民日报》,2003年05月13日,第15版 .◆ 于绍良、陈钢(新华社记者):《切莫让人才“青菜沤成黄菜”——“郭培才事件”冲击波》,新华网西安2003年07月08日电.◆ 于绍良、陈钢(新华社记者):《喊缺人才,人才却被闲置3年——“郭培才事件”在榆林引起巨大震动》,北京:《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07月09日,第1版.◆ 《人才“青菜”险些沤成“黄菜” 榆林“郭培才事件”引人深思》,福州:《福建日报》,2003年07月09日,第5版.◆ 《引进专家闲置3年 上访百馀次书记发怒才上任》,香港:《香港商报》,2003年07月09日,“中国新闻”栏目.◆ 孙德宏(《工人日报》评论员):《浪费人才是对社会的犯罪》(社评),北京:《工人日报》,2003年07月10日,第3版.◆ 杜耀峰(《陕西日报》记者):《能否用好人才是执政能力的检验——榆林市“郭培才事件”调查与思考》,西安:《陕西日报》,2003年07月11日,第1版.◆ 于绍良、陈钢:《莫让人才“青菜沤成黄菜”——陕西榆林“郭培才事件”启示录“郭培才现象”发人深思》,北京:《经理日报》,2003年07月19日,第A02版,“事件”栏目.◆ 彭庆杰:《一篇耐读的新闻调查》,西安:《陕西日报》,2003年07月22日,“百姓心声”栏目.◆ 于绍良、陈钢(新华社记者):《浪费人才也是错》,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07月29日,第6版(西部开发),“西域走笔”栏目.◆ 仲琴:《郭培才和陆步轩也该自我反思》,北京:《中国审计报》,2003年08月06日.◆ 廖仲毛:《郭培才和陆步轩也该反思》,北京:《中国石油报》,2003年08月22日,第5版,“北方周末”栏目.◆ 李耀军:《“板登须坐三年冷?”——由“郭培才现象”引发的思考》,《领导工作研究》,2003年第10期,第11~12页.◆ 禾茂:《今日时评:人才被“挂”的反思》,武汉:《长江日报》,2004年02月04日.◆ 社会系统工程网报道:新任中共陕西省榆林市委书记、书法家周一波题赠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在充满复杂性的世界化时代,面对空前挑战和空前机遇,以持续集成和持续创新实现持续进化.与社会系统工程专家组共勉.周一波 2002年7月于陕北老区” ◆ 刘仲平(《陕西日报》记者):《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敞开心扉欢迎舆论监督》,西安:《陕西日报》,2004年08月05日.◆ 周一波(出席中共十七大发言摘要):《在又好又快中实现榆林新跨越》,西安:《陕西日报》,2007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特别报道栏目,社会系统工程网转载.◆ 呼东荣(《榆林日报》记者)报道:《周一波在市委中心学习组十七大精神学习班结束时讲话要求 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 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1月05日,第1版、第2版;榆林电视台的相关视频新闻见“榆林新闻网”,社会系统工程网.◆ 谢云报道:《中共榆林市委、市人民政府聘请社会系统工程专家常远担任榆林市决策咨询特邀顾问》;◆ 严继文(《榆林日报》记者)报道:《周一波参加市委党校“科学发展俱乐部”活动时强调 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变成每个党员和干部的极大乐趣》,2007年08月04日,第1版;社会系统工程网,2007年08月04日;榆林电视台“榆林新闻”节目,2007年08月03日.◆ 刘小奇(《榆林日报》记者):《“榆林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课题通过验收》,榆林:《榆林日报》,2007年12月18日,第1版。◆ 王志诚(《榆林日报》记者):《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切实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周一波深入绥德调查处理“签字”一事》,榆林:《榆林日报》,2008年01月05日,第1版;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政治系统工程”等栏目。◆ 王卫平(《华商报》记者):《市委书记深夜调查 绥德县长向校长道歉》,西安:《华商报》,2008年01月06日,A3版(重要新闻);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政治系统工程”等栏目。◆ 卢新宁(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是什么让“绥德事件”由坏变好》,北京:《人民日报》,2008年01月07日,第5版,“人民时评”栏目。◆ 杨彦(《人民日报》记者):《“绥德事件”启示什么——从“负面事件”快速解决看政府与网络舆论如何互动》,2008年01月09日,第11版,“文化观察·如何面对网络舆论”专题。◆ 冯东旭(中共陕西省委机关刊物《当代陕西》杂志记者)报道:《中共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就“绥德拦车签字事件”感言:执政者在复杂社会系统中,要善于敏锐识别、有效调控“蝴蝶效应”》,“社会系统工程网”之“政治系统工程”等栏目,2008年01月09日。

200 评论

地主李东家

作品名称: 《东方红》 民族: 汉族 介绍/赏析文章: 东方红(汉族) 当年陕甘宁边区新民歌的代表作。词作者李有源是葭县有名的“伞头”(秧歌的领唱、领舞者)。他用《骑白马》调编了几段新词,歌唱新生活、歌颂党和革命领袖。1943年其侄李正增带领移民队去延安开荒,便与他一起用这几段新词为头,续编成长达十余段的《移民歌》。这首歌随移民队到处传播,深得群众欢迎。后来,诗人贺敬之将它整理为三段词,改名《东方红》,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从此传遍全国。《骑白马》调原名《探家》、《荞麦花》等,旋律轻快活跃,大多唱爱情内容。四句一段,落音分别为2、2、2、5。第一句六言(分为两个三言的短句),余三句皆为七言,第三句尾有衬腔“呼儿嗨哟”与第四句紧接。《东方红》基本沿用了这一唱词格式与曲调骨架。由于内容的改变,速度、节奏、润腔等都作了相应的变化。作曲家贺绿汀曾将它改编成混声合唱曲,作曲家李焕之曾将它改编为大型歌舞《东方红》序幕的交响合唱。

156 评论

阳光白龙

各位注意楼主问的是为什么要当。您可这样回答: 出自年轻人对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处在社会当中,每个人都有让社会透明化、清晰化、洁净化的义务。在自身做好的同时,亦应使其他人了解此责任。 有些兴趣要从小培养,小记者可使我从现在开始接触、了解此行业,进而在今后的道路上有更广泛更宽阔的选择。 为了培养并锻炼自己的写作、调查、分析、论证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今后将会伴随人的一生。 磨练自己的意志和耐心。 记者的涉猎面很广,能够使我更多了解其他的事物、学科和行业。 小记者能够了解进而关心其他小朋友,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难。7。 锻炼自己的嗅觉,在今后接受新兴事物中起到重要作用,培养创新精神。

359 评论

苦丁茶1苦丁茶

万州今日一线报料电话号码是多少?

111 评论

Dianping达人0459

回答 广东电视台今日一线报料热线 1;今日一线是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栏目 2;今日一线报料电话:020-83313111 3;24小时报料电话:020-118114 4;情牵一线报料电话:020-83313123 南方电视台《今日一线》报料电话是020-83357849。《今日一线》专注报道百姓心声,真实的反映社会面貌,保护了广大群众的利益。 提问 普宁市南径镇龙门乡李国中,快手号大头含香膏。夸大宣传,为了推广自己销售产品:野春藤茶(说可以治疗癌症,并且有二例医托成功病例),化妆品含香膏,(说可以治疗红蚂蚁毒素)。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一两通)保健洒。他在微信朋友圈中大力倾销。李国中是一个没有医生资格证,没有医学常识的人。利用快手直播平台,不择手段,欺没有知识的农村大妈大爷! 回答 那就去找到相关部门,把证据留好。 更多6条 

165 评论

哆啦C梦的梦

你可以缩短些讲:报道客观真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太多冠冕堂皇的崇高操守被统一印在了我们的教科书上,记者头顶上的光环一圈又一圈直射进我的眼睛——“无冕之王”、“第四权力”、“报青天”、“扒粪者”,还有普利策所说的“了望者”。这一切关于记者这个职业的形容词激发了我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对真理孜孜以求的偏好。面对心向往之的职业(现在还谈不上事业),在遭遇现实的袭击之前,我义无反顾地执守着、捍卫着。 记得在高中的住校生活里,最期盼的就是收看每周六晚的《中国周刊》。不仅仅是因为听从白岩松口中蹦出来的妙语,更因为在那样一段“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里它是唯一占用我不多的时间,却能以它信息量大、节奏快、焦点集中的风格带给我最强烈的时代感的东西。只有在那45分钟里,我才能深刻感到自己没有被瞬息万变的世界抛弃,原本苟延残喘的心又能够扑棱棱地跳动了。那时,我的很多篇周记都是在看完《中国周刊》之后一气呵成的,它是我灵感和动力的源泉。 很自然地我选择了新闻作为我本科四年学习的专业,父母虽认为工作不好找,但自始至终都尊重我的选择。如今,三年已逝。经过实习看到了一些,听到的更多,理想终于遭遇现实,梦想被无情击碎。当班主任问“你们有谁是非记者不当的?”的时候,我诧异自己竟然没有举手的勇气了。碰到大人们,也总是说“除了记者,我还可以干点别的嘛!” 可是,天赐我的灵感和动力的源泉真的被夺走了吗?为什么国难当头我却神往新闻第一线?为什么面对贪污腐败我想到的只有揭露再揭露?为什么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最令我兴奋的是与当地的百姓聊天?为什么面对那些感动的、愤怒的、喜悦的、遗憾的,我选择化泪水为文字,用我的笔记录当下?我无法抗拒记者的职业魅力:他们是一群热血青年(或者曾经是),冲锋在前,犹豫在后,胆识过人,有勇有谋,敢与时间和生命赛跑,与神话和邪恶较量;在他们心中,真相只有一个,真理必定战胜谬误;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忠诚的记录者,有道义,有担当,和祖国同呼吸,和人民共命运;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能改变贫穷、愚昧、无知、浮躁,能使生活更美好,使生命更美好…… 任何事物都会面临理想和现实的博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或者“始乱终弃”都不足取。我们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大和”,这个时代太过陈旧会轻易被抛弃,太过超前又会遭来冷眼,中庸和大和便是我们达到理想的最短途径。人的韧性很大,给我一个夹缝,我也能在其间游刃有余。《庄子》里面提倡“内化而外不化”,也就是说,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于丹说“生命要有所坚持,而生存可以随遇而安”。 所以,我为什么要当记者?因为这是我生命所坚持的东西。 一份理想,两足前行之路;三年奋起,更待四朝辉煌。我不知道前方我会走多少弯路,也不一定能把握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即使我做不成记者,我也会作为一个媒体人时刻与新闻同在!

257 评论

装修徐工

回答 你好可以这样回答1、是为了锻炼自己,帮助别人。 2、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139 评论

相关问答

  • 陕西日报编辑部百姓心声栏目组

    回答 你好可以这样回答1、是为了锻炼自己,帮助别人。 2、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贱贱骚年 7人参与回答 2024-09-06
  • 陕西日报编辑部百姓心声栏目

    《别饿坏了那匹马》

    舞动的骷髅 6人参与回答 2024-09-07
  • 陕西日报编辑部百姓心声

    一:背景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

    火辣小白羊 8人参与回答 2024-09-06
  • 陕西日报编辑部

    大众媒体本身就是一个面相社会,需要各行各业人参与的行业。从新闻产生以来,从业人员就是广泛的。“记者”是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人,“通讯员”是以传播新闻为业余爱好或者

    艾米莉郡主 5人参与回答 2024-09-08
  • 陕西日报编辑部地址

    陕西日报传媒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是2014-03-10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环城南

    Vivian8685 2人参与回答 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