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78

子非鱼1102
首页 > 论文问答 > 论文学是人学思考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吃爱玩007

已采纳
尔基曾经作过这样的建议,先做人”-—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学问。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广的,就非得掌握这把钥匙不可,用笔写下了自己的对于人及人性的理解。我们简直可以把它当做理解一切文学问题的一把总钥匙,他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而过去所有杰出的文学作品,文学是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诠释。这句话也并不是新发明。此外,也都充分证明着这一意见的正确,谁要想深入文艺的堂奥,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斗争的艺术,不管他是创作家也好。我们在说明文学必须以人为描写的中心:把文学叫做“人学”,必须创造出生动的典型形象时,过去许许多多的哲人,就写不出激动人心的真正的艺术作品来;创作家忘记了这把钥匙,就无法解释文艺上的一系列的现象。文学作品是最能反映社会真实的,包括戏剧,也常常引用这一意见,“要学文,理论家也好、诗歌。理论家离开了这把钥匙、小说等,许许多多的文学大师都曾表示过类似的意见、散文
252 评论

追梦少年0215

医学人文,是一门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正如其名,是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学科。[1] 自文明创始以来,人类对于生命,健康的思考从未停止过,因此有关于医学人文的思想言论自古即有,但较早时期医学人文只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一般是由长期或曾经从事医学工作人员自主思考总结得出的一些结论或心得,医学人文长期处于无正式定义阶段。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于医学其人文性的思考越来越多,对于生命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刻,这为医学人文的诞生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随着医学工作者整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医学工作者对于工作的思考与总结也日益增多,其质量也日益提高,这为医学人文的诞生提供了很重要的学术基础。医学人文学系作为一门年轻但是对人类发展意义重大的学科,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发展。

312 评论

雯浩天使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10月28日第6版刊出了杨泽文《生态批评:颠覆“文学是人学”》的书评,从颠覆“文学是人学”这一“狭窄”命题的角度,阐释和肯定了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以下简称“鲁著”)一著的学术价值。文章开头即明确立论:在文学界,正是由于对“文学是人学”这个著名命题长期狭窄的理解,才严重局限了创作与批评的视野,以至于在作家和批评家的心目中,人类是“社会生活”的中心、世界的中心和地球的中心,其结果是我们的文学只关注“人”而缺少关注“自然”。作者从这一基点出发,指出“以人为中心的”文学正在“日益萎顿”并“将无法获得重生”;而以颠覆这样后果严重的“人学观念”为己任的生态批评,则成了拯救文学的唯一武器,因为杨说你“惊愕也好,抵触也罢,最终还得接受”。呵呵。鄙视一下先。一,生态批评离不开“人”,离不开人和社会的文明生态是什么?生态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作为地球“生物”的一员,人的生存状态,人与人之间、人与其所处的环境——自然和社会——之间环环相扣、和谐统一的关系,应该就是人的生态;对这一生态的关注和考察,想必自是“生态学”的份内之事。所以,让人不明白的是,怎么“文学生态学”就独能“颠覆”“人学”了呢?颠覆了人学的生态批评,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态”批评呢?试想,没有人的自然,即便“生态”了又为谁?在人类诞生之前,或者说在人类的文明诞生之前,“生态”的意义何在?价值何在?鲁著罗列人类从“燧木取火”到狩猎农耕机械电子各时代对环境层层加码的破坏,似乎想说明人类文明于自然生态之“罪”。但让人疑惑的是,如若没有这样的“罪”,人还会是那个有思考、会创造的 “人”吗?那不是猴子或者猩猩狒狒猿猿了吗?所以,“生态”原本就包含了“人”,或者说,人是生态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因为自然是人的自然,生态是为人的生态。可以这样说,生态学如若不从人出发并以人为本,就不存在生态学;而且那样的话,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失衡,又“关卿何事”?生态批评刻意于颠覆“人”,隔离人,怎么说都是一厢情愿的。 所以,我以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学,是将“人学”融入其中的生态学,是加法,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减法。二、“文学是人学”的内涵和新文学的“人学”本质人既是社会环境中的人,也是自然环境中的人;人有社会属性,也有自然属性。20世纪的中国文学有大量关注“社会人”或人的社会属性的文本,也有大量关注“自然人”或人的自然属性——人的喜怒哀乐、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人的田园生活——的文本。比如郁达夫的自怜,比如周作人的苦茶,比如沈从文的湘西,比如张爱玲的大“隐”于市。从现有的生态批评出发,否定新文学于人的“自然”的创造,似乎并不严谨。 另外一个角度,新文学批评中的“人学”,从周作人《人的文学》开始,基本就是多元的。新文学提倡对人的关注,就是提倡对人性、即“人的自然本性”(朱光潜语)的关注,新文学所应表现的人性,即是除却“神性”和“兽性”之外的所有“人的自然本性”,包括人的生存的需要,温饱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融入社会的需要,回归自然的需要,等等。换言之,只要文学是对人的这样一些自然本性、自然需求的关注,没有人为的“神化”人或“兽化”人,没有让人高大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或低俗成“下半生生存”的兽,这样的文学就是合乎人的自然本性的,就是天然的,从而也就是生态的——无论它是关注人的自然属性,还是关注人的社会属性,因为自然和社会,都是人的自然生存状态,人的自然生存环境。三、鲁著对人的“精神污染”的关注即是“人学”的关注鲁著也有大量章节将目光投向人的“精神污染”,称之为人的精神生态。我以为,此“生态”本质上已经不是纯自然纯田园纯环境的彼“生态”,而更与人学主张中对人的精神病苦的关注大同无异,同样注目的是人的灵魂层面,或者说人学的本质层面,而不仅是人的肉体、物质或社会那样的纯生态或次生态层面。或者说,对生态的考察,在生态批评家的批评话语中,也最终落实到了“人”这样一个精神终极或价值终端。 本来,人对生态的特殊关注就是因为生态的恶化影响到了人的生存和发展,这是一种从人出发的关注;最终对人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关注,则更是一种为人的关注——这不是典型的“以人为中心”又是什么?可见,鲁著并没有刻意于营构一个与“人学”简单对立的批评模式,生态批评的不能弃“人”而存在,生态批评的不能弃“以人为本”而存在,应该是生态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156 评论

摆脱拖延症

因为文学也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文学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甚至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精神,所以鲁迅先生在抗日的最关键时期,选择弃医从文,来唤醒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共同对抗外敌

325 评论

竹径通幽处

高尔基曾经作过这样的建议:把文学叫做“人学”。我们在说明文学必须以人为描写的中心,必须创造出生动的典型形象时,也常常引用高尔基的这一意见。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广的。我们简直可以把它当做理解一切文学问题的一把总钥匙,谁要想深入文艺的堂奥,不管他是创作家也好,理论家也好,就非得掌握这把钥匙不可。理论家离开了这把钥匙,就无法解释文艺上的一系列的现象;创作家忘记了这把钥匙,就写不出激动人心的真正的艺术作品来。这句话也并不是高尔基一个人的新发明,过去许许多多的哲人,许许多多的文学大师都曾表示过类似的意见。而过去所有杰出的文学作品,也都充分证明着这一意见的正确。高尔基正是在大量地阅读了过去杰出的文学作品,和广泛地吸收了过去的哲人们、文学大师们关于文学的意见后,才能以这样明确简括的语句,说出了文学的根本特点的。 1

169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学是人学思考

    高尔基曾经作过这样的建议:把文学叫做“人学”。我们在说明文学必须以人为描写的中心,必须创造出生动的典型形象时,也常常引用高尔基的这一意见。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广

    lipingzhou13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9
  • 思考人生论文

    51TNET-高二议论文:人生感悟】在芦苇铺就的河岸边,微风拂过,犹如万籁俱寂的雪地,寻求一种寂静的美;在一望无际的苍穹里,皎洁的月浮游于青云间,看清生活的平淡

    xiaoxiao765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2
  • 哲学感悟与人生思考论文

    我最好的回答就 是 不写

    yoyoyoyoyo224 1人参与回答 2024-06-29
  • 论文外国文学中的人生思考

    感想就是看不懂

    小东菇1 5人参与回答 2024-07-01
  • 数学思考论文

    我和你一样,也是写这个

    小珠珠123999 3人参与回答 2024-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