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6

可爱多O
首页 > 论文问答 > 国学的当代价值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陈宏立夏

已采纳
如何看待国学热 目前文化界一般所说的“国学热”,就其现象来说,其实是传统文化热。 当代的国学热提示着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了民族自尊与自信的高扬,开启了民族文化的自觉。 传统文化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药方,传统文化并不能解决我们现实生活遇到的一切问题1 “国学”作为汉字词汇,在历史上最早是指周代在国都建立的国家官学。18世纪日本出现“国学”学派,以“国学”指日本自己的古学,以与来自中国的学术相区别;这种把“国”作为“本国”意义的用法,在近代日本发展出“国粹”派,主张保存本国文化,反对欧化主义。受此影响,20世纪初,我国学者提出“国学”的概念,总体上是作为“西学”的对照概念来使用的,其中的“国”是指“本国”,“学”是指学术文化。中国人所使用的“国学”当然是指区别于外来文化的、中国本有的学术文化,这是近代国学概念产生的最初意义。在此后的文化论述中,渐渐形成了三种国学的用法:第一种是指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即西方文化在近代输入以前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所创造的学术体系,所谓学术文化意指学术形态的文化,而不包括非学术形态的文化,如民俗等。第二种是用来泛指中国传统文化,其范围大于学术文化,一切传统文化形式都包括在内。第三种则是指近代以来我国学者采用古今结合的方法对传统学术与传统文化所作的研究体系,即国学研究。明了国学概念的三种意义,我们就可以知道,目前文化界一般所说的“国学热”,就其现象来说,其实是传统文化热,其国学概念是在第二种意义上使用的。2 在经历了20世纪大半时间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否定,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20世纪90年代中期迎来了第一波“国学热”。不过当时的所谓国学热,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性质上,都还只是中国文化“一阳来复”的初始。进入新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四面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中媒体的参与固然起了很大作用,而来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新世纪国学热兴起和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90年代以来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从历史上看,后发现代化国家处在现代化工程初期时,多采取启蒙式的文化动员,批判传统,引进西方文化;而在现代化受挫期,更容易全盘否定自己的文化传统,反映了追求现代化而不得成功的集体焦虑。当现代化进程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经济发展取得成功之后,国民的文化自信便会逐渐恢复,文化认同也随之增强。这在后发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史上是常见的。在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与传统文化不同程度地隔绝了多年之后的人们,在文化信心得以恢复的同时,便急切地想要了解自己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促成了对国学资源的全面需求。从这一点来说,国学热的出现是中国现代化成功发展的文化表象,是有其必然性的。3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连续不断、有古有今的文明,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中华民族百余年来曾遭受了沉重的屈辱和曲折,因此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恢复对于民族生命的畅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学热使我们意识到,不能孤立地看待9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过程,而必须从中华民族整体发展及其近代曲折的历史来认识,必须把它和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与生命过程联系起来,把它视为中华民族奋斗史的新篇和中华文明史的新开展,看成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历程的一部分,从中华民族的角度理解它的成就。换言之,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发展成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归功于中国人民的勤劳与创造,归功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价值。当代的国学热提示着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了民族自尊与自信的高扬,开启了民族文化的自觉,这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有其重要意义的。4 这也涉及到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根源之所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滋养、壮大起来的,因此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态及其内涵是不能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形成的主要土壤和环境。民族精神是一以贯之的,但其表现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有时彰显而发扬,有时黯然而平淡。应当说,人们越有文化的自觉,民族精神就越能充满而完整地得到发扬。国学热表明,与中国在世界崛起相伴随,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在经历从自在转变到自觉的过程,这正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关键时期。国学热所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的开始。文化自觉就是认识自己文化的发生、成长、发展的历史,认识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存在价值及其普遍意义,把个人连接、融入到这一历史文化长河中建立文化认同。对于中国文化这一连续不断的古老文明而言,文化自觉是促进文化复兴的重要条件,文化自信促进了文化自觉,增强了民族生气。
354 评论

勤添Jacky

专著(合著、主编)《评价活动论》,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人与己》,1996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价值论原理》(合著),200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价值论的视野》,2010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价值论的视野》被武汉大学出版社列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青年文库”予以出版;《当代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合著),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哲学重大问题研究》(主编);《学问 智慧 人生》(主编),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译著《价值判断》(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价值哲学》(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民主与市场》;《伯林》。 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教学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文章150多篇,多篇文章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转载。《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基本向度及方法论原则》为《中国社会科学》重头文章,并被《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发表。 主要研究论文有:《规范性价值在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术研究》2011年第1期。《文化哲学研究三题》,《江海学刊》2010年第1期。《两种思维框架的紧张与整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理论视野》2009年第9期。《再论重视规范价值的研究——兼论“普世价值”》,《哲学动态》2009年第7期。《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意蕴》,《哲学研究》2009年第3期。《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觉醒——国内价值哲学研究三十年述评》,《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3期。《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解读应注意的三个问题》,《哲学研究》2008年第9期。《以唯物史观全面理解“以人为本”》,《哲学动态》2008年第5期。《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精神与研究范式》,《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文化差异研究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当前中国价值论研究的几个问题》,《哲学研究》2007年第8期。《深化价值观研究与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体系》,《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重视规范价值的研究》,《哲学动态》2007年第1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学术研究》2006年第3期。《合理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9期。《社会信任模式的历史变迁》,《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2期。《全面理解马克思的人的生产理论》,《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期。《当代中国哲学的转向与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社会信任危机:当前中国发展必须正视的一个严重问题》,《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第4期。《全球化时代应有的价值视野》,《人文杂志》2004年第2期。《价值观视域中的先进文化——关于文化观的一种思考》,《人文杂志》2003年第1期。《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与人文精神(笔谈) 全球化条件下的价值观念冲突与文化安全问题》,《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6期。《价值创造的途径和效率》,《理论与现代化》2001年第2期。《21世纪中国新价值观的建设与展望》,《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评价论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理论与现代化》1999年第12期。《坚持革命功利主义》,《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中国价值论研究:特点与问题》,《文史哲》1999年第5期。《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与对策选择》,《江海学刊》1999年第4期。《应重视对价值冲突问题的研究》,《哲学动态》1999年第7期。《价值论兴起对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影响──兼论中国哲学的未来走势》,《人文杂志》1999年第1期。《近年来价值观念研究综述》,《哲学动态》1998年第7期。《90年代价值论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评价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文杂志》1993年第3期。《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新析——讲授认识辩证发展的一点体会》,《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5期。《关于评价的几个问题》,《人文杂志》1992年第1期。《拉蒙特的评价理论评介》,《人文杂志》1991年第2期。《正确看待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简论价值研究中的几种提法》,《人文杂志》1990年第1期。《本质的认识和认识的本质》,《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6期。《国内价值论研究情况综述》,《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5期。《哲学与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承认价值真理不能与实用主义混为一谈》,《人文杂志》1987年第3期。价值真理、真理价值与真理阶级性》,《国内哲学动态》1985年第4期。

227 评论

芬琳漆厦门站

国学代表了中国浩瀚五千年文明积淀中的核心价值,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成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著作,集结了古人伟大的智慧和人类发展的规律。国学的当代价值有:是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中华传统。学习国学对于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学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增加我国文化竞争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对于我们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意义。国学组成部分: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第二部分:诸子百家。诸子如同皇帝出行时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职。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第三部分:诗赋。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第四部分:兵书。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第五部分:术数。譬如作为占卜的《周易》。第六部分:方技。如医术。

318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学的当代价值论文

    国学代表了中国浩瀚五千年文明积淀中的核心价值,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成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著作,集结了古人伟大的智慧和人类发展的规律。国学的当代价值有

    蛋蛋的肉粑粑 2人参与回答 2024-07-29
  • 国学经典的当代价值论文

    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著作,集结了古人伟大的智慧和人类发展的规律。它们的思想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无论是什么岗位工作的人,也无论你现在在什

    changyin1116 3人参与回答 2024-07-30
  • 国学智慧的当代价值论文

    首先要阐述现代生活的定义,即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全球同步的影响下去运用国学思想,那其中的指导意义随便就能说个几套,比如老子的无为,孔子的有教无类,佛教的信人

    windy幸福快降临 4人参与回答 2024-07-30
  • 儒学的当代价值论文

    当代价值和意义:第一,我们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的全面民族复兴,此时此刻,必须回顾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第二,新的世纪,我们的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费孝通先

    王小丽0125 1人参与回答 2024-07-30
  • 儒学在当代的价值论文

    儒学的现代意义如下:1、儒学所倡导的仁德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2、儒学所倡导的仁德思想有利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执政水平;3、儒学所倡导的仁义道德思想对各

    土豆咖喱咖啡 2人参与回答 202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