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2

蝎子豆丁
首页 > 论文问答 > 法律经济学期刊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不一样@016

已采纳
我不能,因为我没有犯法法律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亦称“法律的经济分析”(Economic Analysis of Law),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也是战后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法律经济学的创始人包括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亚伦·戴雷科特、罗纳德·科斯和理查德·A·波斯纳,以及耶鲁大学的圭多·卡拉布雷西、乔治梅森大学的亨利·曼尼(Henry Manne)。其中,亚伦·戴雷科特于1958年在芝加哥大学创办了《法律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科斯于1960年在该期刊上发表了文章《社会成本问题》(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被视为该学科创立的重要标志。
216 评论

春天里吃大米

(核心期刊部分代表作)1、《论中国法制变革中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学习与探索》1996年第6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新华文摘》1997年第2期索引)。2、《国际经济一体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内在关联考察》,《科学·经济·社会》1997年第1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3、《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国际化趋势——兼论中国法制变革中的法律移植》,《学术交流》1997年第3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4、《国际经济一体化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影响》,《法学》1997年第1期(法学类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5、《法律形式化的意义分析》,《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4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1997年第1期转载)。6、《法律形式化——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时代课题》,《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1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1998年第3期转载)。7、《试论世界法制发展国际化趋势下的中国法制现代化》,《江海学刊》1999年(中文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8、《论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关系》,《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9、《国际法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法学》2000年专刊(法学类一级一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10、《知识经济及其全球化对中国法律发展的影响》,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3期(法学类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11、《试论“三个代表”的思想对确立当代中国法律发展价值取向的意义》,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5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12、《浅谈民事诉讼期间规定在实务中的几个问题》,载《法学杂志》2001年第10期(法学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13、《人民调解制度的现代意义分析》,载《新疆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14、《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清理:法律特征、存在问题及其法治化研究——兼论WTO透明度原则对我国立法的影响》,载《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3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2年第9期全文转载)。15、《WTO规则与中国法制建设——以WTO透明度原则和司法审查制度为视角》,载《长白学刊》2002年第5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6、《人民调解制度:法律性质、文化成因及现代意义分析》,《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17、《经济法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南京师大学报》2004年第5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经济法学精粹(2004年卷)全文收录》)。18、《法治社会中法律的局限性及其矫正》,《法学》2005年第3期(法学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19、《维权与控权:经济法的本质及功能定位——对“需要干预说”的理论评析》,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法学类一级权威期刊)。20、《论WTO反补贴诉讼机制——兼论我国应对国际反补贴诉讼之对策》,《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法学类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21、《劳动违约责任: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及立法完善》,《当代法学》2006年第2期(法学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22、《The Legislative Objectives and Historical of China’s Anti—monopoly Law 》,《China Legal Science》Journal Agency 2005《中国法学》2005年外文刊(法学类一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23、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ules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21st Century Law Review N4,2005(法学类核心期刊)。24、《WTO反补贴措施:价值理念与制度功能---对《SCM协定》的法理解读与思考》,《法学家》2006年第4期(法学类一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25、《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制度功能与历史任务》,《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9期(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26、《法律衡平与劳权保障:现代劳动法的价值理念及其实现》,《南京师大学报》2007年第2期(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27、《国际经济法的缘起及其效力》,《法律科学》2007年第3期。(法学类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29、《法律上的劳动概念:法理逻辑与内涵界定 》,《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30、《建国前我党劳动立法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 《江海学刊》2008年第4期( 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 )。31、《服务期协议:概念、本质及其法律效力分析》,《法律科学》2009年第1期(法学类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3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资伦理定位与制度安排》,《中国法学》2010年第2期(法学类一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33、《劳动争议解决的法律机制研究》,《江海学刊》2010年第3期(二级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34、《劳动权的权利属性及其内涵》,《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第1期(CSSCI核心期刊,法学专业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10年第5期全文转载)。35、《劳动合同中止制度:劳动者的权利维护与制度架构》,《政法论丛》2010年第4期(法学专业核心期刊)。36、《劳资均衡与劳权保障:劳动监察制度的内在功能及其实现》,《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CSSCI来源期刊,法学专业核心期刊)。 1、《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南京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文丛全额资助出版。2、《市民社会与法的内在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术著作全额资助出版。 1、《你所关心的涉外经济知识产权法律问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南京出版社2000年版。 1、《怎样排解涉外经济合同纠纷》,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2、《怎样排解合同纠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部分)1、《现代理论法学原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中国公民的现代法律观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3、《现代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架构》,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法制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5、《新合同法详解与应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中国经济法新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六、 科研获奖1、专著《市民社会与法的内在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2008年获得江苏省高校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论文《论经济法的的基本原则》,2001年获得全国十三省市自治区经济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3、论文《我国市场竞争法制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历史目标》,2007年获得全国十三省市自治区经济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46 评论

最爱黄冕

在古典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研究仍大量涉及社会制度问题,因此对于法律问题的研究并未中断过。 从早期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到李嘉图,从德国历史学派的罗雪尔到美国制度学派的康芒斯,毫无例外地都在经济研究中涉及到社会法律制度问题。此后,随着20世纪20~3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主导地位的确立,社会制度问题被视为资源配置问题的既定前提搁置在一旁,作为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制度问题,在经济学研究中逐渐被冷落。可是,由于在19世纪下半叶大量垄断组织的产生和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出现,导致了相关国家反垄断法律的陆续颁布和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干预及管制的扩张,因此,与反垄断法律和公共事业管制有关的法律方面的经济研究,仍然在进行。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整个60年代,是法律经济学的初创时期。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重要人物亚伦·戴雷科特(Aaron Director)教授在1958年创办了影响深远的《法律与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印发),并和芝加哥大学教授、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罗纳德·科斯教授一起担任主编 。科斯于1961年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标志着法律经济学的问世 。由于上述有关人和事都发生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所以,可以认为,芝加哥大学是法律经济学运动的直接源头。在法律经济学的整个初创时期,法律经济学还不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法律经济学运动融合在整个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运动和“经济学帝国主义”扩张运动中。从非主流的角度来看,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在当时呈现出一种“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所谓“一体”是指以科斯为代表的产权经济学理论及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的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所谓“两翼”是指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詹姆斯·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和芝加哥大学教授加里·贝克尔为代表的非市场行为经济学研究。后两者并不直接以法律经济学研究为目标。重要人物及著作罗纳德·科斯教授是法律经济学初创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法律经济学的学科创始人,其经典之作《社会成本问题》是法律经济学学科创立的里程碑。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通过对外部性问题独辟蹊径的分析,得出结论:当交易费用为零时,不同的产权界定将不会影响资源配置的结果;反之,当交易费用不为零时,不同的产权界定会导致出现不同的资源配置结果。这就是著名的“科斯定理” 。此外,在法律经济学的初创时期,还有两位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位是阿门·A·阿尔钦,另一位是戈多·卡拉布雷西。阿尔钦在1961年发表了《关于产权经济学》一文,运用效用理论和最大化方法研究了产权制度问题;卡拉布雷西则在同一年发表了《关于风险分配和侵权法的思考》一文,从经济学的视角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侵权的法律问题。 法律经济学在70-80年代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代表人物与研究成果,例如:理查德·A·波斯纳与《法律的经济分析》(1973年),沃纳·Z·赫希与《法和经济学》(1979年),A·米契尔·波林斯基与《法和经济学导论》(1983年),罗伯特· 考特和托马斯·尤伦与《法和经济学》(1988年)。同一时期,有关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也纷纷问世,例如:美国爱默里大学的“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和《法律经济学》杂志、迈阿密大学的“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和《法与政治经济学杂志》、华盛顿大学的《法和经济学研究》杂志以及在纽约出版的《法和经济学国际评论》;在英国也成立了“工业法研究会”等机构,仅牛津大学就出版了《工业法杂志》和《法学、经济学与组织研究杂志》。此外,一些著名的大学,例如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牛津大学、约克大学、多伦多大学等,纷纷在法学院、经济学院(系)开设法律经济学课程。一些著名大学的老牌法学杂志,例如《哈佛法学评论》、《耶鲁法学评论》、《哥伦比亚法学评论》、《多伦多大学法律杂志》等,也开始纷纷重视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刊登有关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这一时期,法律经济学由于自身的不断成长,已经开始逐渐从新制度经济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具有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的相对独立的新兴学科。重要人物及著作在法律经济学的蓬勃发展时期,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理查德·A·波斯纳教授是最为杰出的一位代表人物,他的著作《法律的经济分析》是一部类似于法律经济学“百科全书”的经典作品,这部著作在1973年的出版,标志着法律经济学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同一时期,随着法律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扩展和深入,法律经济学对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例如,美国总统里根在1981年任命了波斯纳、博克和温特3位在法律经济学方面颇有造诣的法学家为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法官;同年,还通过并颁布了12291号总统令,要求所有新制定政府规章都要符合成本——收益分析的标准。 进入90年代以后,法律经济学的研究似乎进入了一个比较平和的发展时期,没有出现新一代的 “领军人物”,也没有出现具有明显“突破性”的新论著,研究领域中具有权威性的文献基本上仍是70-80年代出版,并在90年代经过完善、补充、修订的新版著作。在一些重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许多论文所做的工作大多是对已有论题的深入挖掘。例如,在2000年春季号的《法律经济学杂志》上,用极大的篇幅刊登了科斯、弗利兰德、卡莱因等人的一组文章(共5篇),反思12年前由阿尔钦等人提出的有关费希尔兄弟车辆制造公司与通用汽车公司在1926年的兼并故事,以及相关的资产专用性、长期合同与“套牢”(Hold-up)的关系问题。但是,进一步的观察仍然可以发现,90年代以来,法律经济学的研究还是呈现出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预示着法律经济学运动在新世纪中的发展趋势。90年代以来,法律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显示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经济哲学”的色彩有所突出,一些学者试图将经济学、法学、哲学三者结合起来研究,使法律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扩展到更具根本意义的法律制度框架方面,从而推进了法律经济学研究中的“经济法理学” (Economic Jurisprudence)运动。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在法律经济学研究领域扩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学术倾向。

326 评论

相关问答

  • 法律经济学期刊

    在古典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研究仍大量涉及社会制度问题,因此对于法律问题的研究并未中断过。 从早期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到李嘉图,从德国历史学派的罗雪尔

    Toffee0528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9
  • 法律经济学期刊排名

    《环球时报》《参考消息》

    美棉家纺 5人参与回答 2024-06-28
  • 法律经济学期刊官网

    “法律经济学”,亦称“法和经济学”或“法律的经济分析”法律经济学是近4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与法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也是战后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学术流

    DaisyYaoYao 2人参与回答 2024-06-30
  • 法律经济学期刊有哪些

    去核心期刊目录里面找、百度里有!

    felixcyrus 5人参与回答 2024-06-28
  • 法律经济学期刊排名榜

    现在好多单位都要求核心了,现在好多单位都要求核心了,不过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如果普通刊物就能用,也就没必要再去费尽周折发核心的了。

    jack99huang 4人参与回答 2024-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