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199

高兴儿88
首页 > 论文问答 > 集美大学刊物分类办法2017公示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好食物一起分享

已采纳
集美大学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学校现有20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及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有8个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水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数学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水产与食品工程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航运与港口物流学科群、区域经济与管理学科群、闽台体育文化学科群、数理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全日制在校生28500多人,专任教师约1500人。因工作需要,拟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162名。根据《福建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暂行办法》的规定,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的教师招聘工作,制定具体方案如下:一、基本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符合我省现行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青年拔尖人才、青年优秀人才原则上年龄应为18周岁以上、40周岁以下(在1981年1月至2003年1月期间出生)。取得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报名者应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认证书等资格认定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31日。二、招聘岗位及要求备注:☆师资引进的对象和基本条件(一)杰出人才杰出人才是指学术造诣高深,已取得所在学科国内外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凝聚多学科协同攻关、领导跨学科团队开展学科建设能力的人才。杰出人才A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外籍院士);(2)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4)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海内外具有与上述人才相当学术地位或成就的专家学者, 经学校学术委员会推荐报学校“一事一议”研究。杰出人才B类:原则上应具备我校二级教授任职条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近10年内曾入选以下人才计划(工程、项目),且近5年内有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①“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②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项目人选。(2)近10年内曾担任以下职务或项目(课题)负责人: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负责人;③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负责人;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3)近10年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含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下同)特等奖(排名前2)、一等奖(排名第1)。(4)近5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且各类科研项目实际到账经费累计理工科至少5000万元、人文社科至少1250万元。若应聘者为海外学者,应具有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教授职务且实际任职满5年(不含名誉教授或讲座教授等),具体引进事宜由学校根据其所属学科在国际知名三大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情况通过“一事一议”研究决定。杰出人才C类:原则上应具备学校三级教授及以上任职条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近10年内曾入选以下人才计划(工程、项目),且近5年内有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①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项目人选(不含创业人才、青年项目);②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含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不含科技创业领军人才);③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青年拔尖人才;④“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⑤国家“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⑥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不含青年项目);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人选;⑧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⑨国家级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⑩福建省特级后备人才项目人选。(2)近10年内曾担任以下职务或项目(课题)负责人: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②国家部委产业、领域首席科学家;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④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⑥国家前沿创新计划重大军工项目负责人或级别相同的国家级重大国防军工科研项目负责人(涉及国防军工科研项目及其实际到账科研经费的认定由科研处提出认定意见,下同)。(3)近10年内曾获得以下荣誉称号(奖项):①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前2)、二等奖(排名第1);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特别荣誉奖、专著类一等奖(排名第1);③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第1);④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第1)。(4)近5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且各类科研项目实际到账经费累计理工科至少4000万元、人文社科至少1000万元。若应聘者为海外学者,应具有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教授职务且实际任满2年(不含名誉教授或讲座教授等),具体引进事宜由学校根据其所属学科在国际知名三大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情况通过“一事一议”研究决定。(二)领军人才领军人才是指在国内外相关学科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学术组织管理能力,能领导现有学术队伍开展一级学科建设工作和学术活动的人才。领军人才应具备我校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且具有博士学位,原则上年龄≤50周岁,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近10年内曾入选以下人才计划(工程、项目),且近5年内有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省特支人才“双百计划”人选;(2)省引才“百人计划”人选。近5年内曾担任以下职务或项目(课题)负责人:(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项目)负责人;(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负责人;(6)国家前沿创新计划重点军工项目负责人或级别相同的国家级重点国防军工科研项目负责人。近5年内曾获得以下荣誉称号(奖项):(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排名第1);(2)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前2)、一等奖(排名第1);(3)中国专利金奖获得者(排名第1);(4)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前2)、一等奖(排名第1);(5)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专著类一等奖(排名前2)、二等奖(排名第1)。 近6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至少3项(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最多一项,不含国家基金1年期项目和其他短期项目);近5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且各类科研项目实际到账经费累计理工类至少2500万元、人文社科类至少650万元;若应聘者为海外学者,应具有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教授职务(不含名誉教授或讲座教授等),具体引进事宜由学校根据其所属学科在国际知名三大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情况通过“一事一议”研究决定。(三)骨干人才骨干人才是指在本学科领域造诣较深,学术思想活跃,有学术发展潜力,科研能力强,能领导学科团队开展高水平教学、科研工作的人才。骨干人才应具备我校副教授及以上任职条件,且具有博士学位,理工类年龄≤40周岁,人文社科类年龄≤45周岁。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排名前2)、二等奖(排名第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前2);省级教学名师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1);省专利奖一等奖(排名第1);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2)、二等奖(排名第1);福建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人选;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或相当等级的其他省、直辖市人才项目入选者);省级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文化名家;近6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至少2项(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最多1项,不含国家基金1年期项目和其他短期项目);近5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且各类科研项目实际到账经费累计理工科至少1200万元、人文社科至少300万元。若应聘者为海外学者,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取得博士学位或在国内取得博士学位,且在海外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连续3年以上(在海外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时间列入计算范围),并同时具备近5年内,人文社科类发表 SSCI、 A&HCI 收录期刊论文至少6篇,理工类发表SCI一区收录期刊论文或Top期刊学术论文至少8篇。(四)青年拔尖人才青年拔尖人才A类:年龄≤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近5年主持或参与过科研项目研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人文社科类:①在 SSCI、 A&HCI 收录期刊发表论文至少3篇或在校定一类刊物(参照《集美大学刊物分类办法》执行,下同)发表论文至少5篇;②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至少1项(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不含国家基金1年期项目和其他短期项目),且在 SSCI、 A&HCI 收录期刊发表论文至少1篇或校定一类刊物发表论文至少2篇。(2)理工类:①在JCR二区及以上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的领军期刊、重点期刊发表论文至少5篇;②授权与所从事项目研究相关的发明专利至少4个(排名第1);③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至少1项(不含国家基金1年期项目和其他短期项目),且在JCR二区及以上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的领军期刊、重点期刊发表论文至少2篇。青年拔尖人才B类:年龄≤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近5年主持或参与过科研项目研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人文社科类:①在 SSCI、 A&HCI 收录期刊发表论文至少2篇或在校定一类刊物发表论文至少3篇;②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至少1项,且在校定一类刊物发表论文至少1篇或在校定二类刊物发表论文至少2篇。(2)理工类:①在JCR二区及以上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的领军期刊、重点期刊发表论文至少2篇;②授权与所从事项目研究相关的发明专利至少2个(排名第1);③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至少1项,且在JCR二区及以上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的领军期刊、重点期刊发表论文至少1篇。(3)从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指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所有学科或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相应学科,下同)毕业的博士,其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五)青年优秀人才青年优秀人才A类:年龄≤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近5年主持或参与过科研项目研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在校定一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或在校定二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2)主持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至少1项,且在校定二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3)从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的博士,其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青年优秀人才B类: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原则上年龄≤40周岁,且近5年在校定二类刊物及以上发表论文1篇或三类刊物及以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师资引进待遇学校提供的待遇单位:万元/人民币,税前人才类别科研启动金安家费及购房补贴年薪理工类人文社科类高层次人才杰出人才A类面议1000200杰出人才B类面议500120杰出人才C类面议30080领军人才300-60050-8020060骨干人才100-15020-3080青年拔尖人才A类501050B类20530青年优秀人才A类10318B类00选择13万安家费及购房补贴或按规定申请享受厦门市货币化补贴政策省市有关待遇人才项目生活津(补)贴住房补贴安家补助福建省年度紧缺急需人才2000-5000元/月发5年14-18万元分5年发福建省引进A、B、C类高层次人才25-200万福建省海纳百川人才100-200万厦门市海纳百川人才50万厦门市新引进人才8万厦门市高层次及骨干人才协助向厦门市政府申请保障性住房。三、信息发布招聘信息在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门户网站、集美大学人事处招聘信息网公开发布。四、报名和资格审查报名时间:2022年1月28日——2022年12月31日报名方式: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请于报名截止之日前将应聘材料报送到集美大学人事处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集美大学招聘邮箱,逾期不予受理。(邮件主题请按如下格式:姓名-专业—应聘岗位名称)报名材料包括:(1)《集美大学人才引进申报表》;(2)身份证复印件;(3)学历、学位复印件, 毕业生暂时无法提供学历、学位复印件的,应书面保证学历学位真实性;取得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者应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4)应聘岗位要求的其他证书或工作经历证明复印件。应聘人员所留联系方式应准确无误并确保招聘期间保持通畅。资格审查:应聘人员应严格按照招聘岗位的条件要求报名,并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个人填报信息不实,不符合招聘岗位要求的,一经核实,即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五、考核根据《福建省人事厅关于转发<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的通知》(闽人发〔2006〕10号)有关规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人员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进行公开招聘。六、体检体检标准及项目参照我省现行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执行,未按时体检的,视为自动放弃。七、公示考核、体检合格,且符合岗位各项条件要求的拟聘人选在集美大学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八、聘用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办理聘用核准手续,单位与拟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九、联系方式联系地址:厦门市银江路185号集美大学人事处邮 编:361021电 话:0592-6181079 6181261E-mail:十、监督本次招聘工作由集美大学组织实施。集美大学纪检监察部门对招聘工作进行监督。监督电话:0592—6181580(集美大学纪委)、0592—6181261(集美大学人事处)。十一、注意事项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学校将及时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告知应聘者有关学校的防控要求,请广大应聘者理解并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做好个人健康监测,确保应聘顺利进行。附件:《集美大学人才引进申报表》集美大学人事处2022年1月28日—END—信息来源:集美大学官网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海洋机器人科学与技术丛书》出版发行海洋知圈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164 评论

ellalikesyou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8日公布2017年度“扫黄打非”十大案件,涉及网络传播淫秽物品、非法出版、假媒体假记者假记者站、侵权盗版等方面。据统计,2017年全国共查办各类“扫黄打非”案件1万余起,其中刑事案件900余起,刑事处罚1900余人。——浙江绍兴“老虎”直播平台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2017年5月,绍兴诸暨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协调诸暨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网络直播平台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经查,2017年2月,方某、戚某等人组织段某某等人开发“老虎”直播平台,赴境外运营,并通过中介在境内招募主播利用该平台进行淫秽直播。截至案发,该平台累计充值金额780余万元,注册用户108万人。——山东泰安“月光宝盒”直播平台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2017年9月,泰安市、新泰市公安部门破获一起直播平台聚合软件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经查,“月光宝盒”平台运营者利用黑客技术破解各类淫秽色情收费直播平台,聚合了“夜狼”等46个直播平台,其中“夜狼”“觅爱”等11个平台大量传播淫秽色情视频。“月光宝盒”平台犯罪团伙有运营、技术人员6名,一级代理商、广告商46名,涉及13省40余地市,该团伙通过销售会员账号、收取广告费等方式非法牟利1000余万元。——湖南岳阳“狼友”直播平台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2017年7月,岳阳市“扫黄打非”部门立案侦查一起网络直播平台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经查,岳阳隆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设“狼友”直播APP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经营人员不断变换APP名称和下载地址躲避侦查,在“狼友”APP停播后,先后启用“梦幻”“逆境”等直播APP,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江苏宿迁王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2017年2月,宿迁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网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经查,自2015年11月起至案发,王某从某科技公司租用7台服务器,开办“78美术网”等100余个网站,通过多个广告联盟投放广告,并招募陈某等人将淫秽图片上传至网站提升广告点击量,共上传淫秽图片2万余张。公安部门打掉“富投联盟”等非法广告联盟4个,涉案金额达2000余万元。——浙江绍兴“9•11”印制销售非法出版物案。2017年10月,浙江省“扫黄打非”办公室会同省公安厅国保总队,指导绍兴市公安局越城区分局破获一起印制、销售非法出版物案。以温某某为首的犯罪团伙通过境外网站下载非法出版物,在印刷厂批量印制后通过淘宝网销往全国,累计销售非法出版物10万余册,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河南郑州“8•05”仓储非法出版物案。2017年8月5日,河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组织郑州市、荥阳市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查处荥阳市广武镇一处非法出版物仓储窝点,查获非法出版物93种、22万余册,总码洋1039万元。——广东佛山“6•27”存储销售盗版图书案。2017年6月27日,佛山市“扫黄打非”办公室根据举报线索,协调公安等部门查处一个存储非法出版物窝点,现场查获《黄冈小状元》系列教辅等涉案出版物81万余册,码洋1424万余元。——江西九江“1•10”假冒学术期刊案。2017年1月,九江市、修水县“扫黄打非”、公安部门查处一起假冒学术期刊案。经查,郭某某、钟某某等人自2016年7月起,开设淘宝网店假冒《中国现代医学》等10余种知名学术期刊编辑部,采取代写论文、伪造学术期刊用稿通知等方式,非法交易177笔、非法牟利30余万元。办案部门以涉案假冒期刊为突破口,查获一条假冒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印刷、发行”黑色产业链,分别在江西、重庆、北京、河北抓获杨某某等8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查证涉案非法经营金额2亿余元,捣毁假冒学术期刊非法窝点3处。目前,该案已由公安机关分别以涉嫌罪、非法经营罪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湖北荆州“6•22”假期刊案。2017年6月,荆州市及公安县“扫黄打非”办公室协调文化执法、公安等部门破获一起假冒学术期刊案。经查,2014年以来,郑某、阳某某招募人员在网络上制作钓鱼网站,假冒全国各大杂志社工作人员,以杂志社名义非法组稿,取投稿人“审稿费”“版面费”。截至案发,被侵权杂志社总计1000余家,受害人1万余名,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河北衡水史某某等人冒充记者敲诈勒索案。2017年4月,衡水市公安部门侦破一起假记者团伙敲诈勒索案。经查,犯罪团伙成员自2016年3月以来,通过史某某以2万元至4万元不等的价格办理“中国新闻播报社”记者证,先后作案60余起。公安机关共刑事拘留21人,执行逮捕13人,查实该团伙实施敲诈勒索案件27起、涉案金额32万余元。

267 评论

室内设计--阿梅

集美大学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学村,是福建省重点建设的九所高校之一。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始创。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是省属多科性大学。1994年10由集美学村原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所院校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省属多科性大学。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其举办者集美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的八所高校之一,是一所以教学为主、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努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省属多科性大学。 厦门大学 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中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副部级)。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创办于200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厦门大学和厦门嘉庚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

86 评论

门门8898

1、集美大学海外学院是本科层次。2、海外教育学院和港澳台学生先修部,依托集美大学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有良好的教学和生活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灵活的办学方式。海外教育学院除了招收境外学生外,还为学生提供与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课程,颁发境外学位。港澳台学生先修部主要从事针对港澳台学生报考祖国大陆的考前辅导和开办大学预科班,也为这三地的专科生创造升入集美大学本科学习的机会。

240 评论

老王09870

那要分专业啊~大体还算不错啦!!我就在集大读,大四了,我们大四的工作九成都找到了,也都还不错....集美大学虽然算不上什么名牌大学,但是在厦门,好象除了厦大就是集大比较好了.集美学村这地方又满有学生气氛的,反正我在这混日子混了那么久,还是能找到没转正就二千六左右的工作,很不错了.....我寝室的还考研考上两个,她们也是平时在混的。

99 评论

水瓶座A型

三者有三个不同点一、创办的单位不同集美大学:集美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国家海洋局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研究生推免单位。1994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合并组建集美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厦门大学和厦门嘉庚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集美大学与福建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属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二、校训不同1、集美大学的校训: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由陈嘉庚1918年立为集美大学校训。2、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校训: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停止,也就是说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绝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3、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的校训:也为诚以待人,毅以处事。“诚”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对党对人民对祖国无限忠诚,就是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毅”是做事的基本准则,就是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三,学校的性质不一样1、集美大学:福建省内是按一本(航海类专业按二本)招收的全日制综合性大学。2、嘉庚学院:是厦门大学二本独立学院。3、诚毅学院:是二本独立学院。

241 评论

乖乖纯00

哈哈,我也是集大的,还好啊,现在什么都不缺了,公寓都有17楼的,主楼很漂亮,水产学院科研很好,航海,轮机就业100%

243 评论

暮光绝恋

集美大学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学校现有20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及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有8个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水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数学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水产与食品工程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航运与港口物流学科群、区域经济与管理学科群、闽台体育文化学科群、数理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全日制在校生28500多人,专任教师约1500人。因工作需要,拟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162名。根据《福建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暂行办法》的规定,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的教师招聘工作,制定具体方案如下:一、基本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符合我省现行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青年拔尖人才、青年优秀人才原则上年龄应为18周岁以上、40周岁以下(在1981年1月至2003年1月期间出生)。取得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报名者应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认证书等资格认定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31日。二、招聘岗位及要求备注:☆师资引进的对象和基本条件(一)杰出人才杰出人才是指学术造诣高深,已取得所在学科国内外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凝聚多学科协同攻关、领导跨学科团队开展学科建设能力的人才。杰出人才A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外籍院士);(2)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4)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海内外具有与上述人才相当学术地位或成就的专家学者, 经学校学术委员会推荐报学校“一事一议”研究。杰出人才B类:原则上应具备我校二级教授任职条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近10年内曾入选以下人才计划(工程、项目),且近5年内有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①“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②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项目人选。(2)近10年内曾担任以下职务或项目(课题)负责人: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负责人;③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负责人;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3)近10年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含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下同)特等奖(排名前2)、一等奖(排名第1)。(4)近5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且各类科研项目实际到账经费累计理工科至少5000万元、人文社科至少1250万元。若应聘者为海外学者,应具有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教授职务且实际任职满5年(不含名誉教授或讲座教授等),具体引进事宜由学校根据其所属学科在国际知名三大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情况通过“一事一议”研究决定。杰出人才C类:原则上应具备学校三级教授及以上任职条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近10年内曾入选以下人才计划(工程、项目),且近5年内有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①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项目人选(不含创业人才、青年项目);②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含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不含科技创业领军人才);③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青年拔尖人才;④“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⑤国家“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⑥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不含青年项目);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人选;⑧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⑨国家级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⑩福建省特级后备人才项目人选。(2)近10年内曾担任以下职务或项目(课题)负责人: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②国家部委产业、领域首席科学家;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④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⑥国家前沿创新计划重大军工项目负责人或级别相同的国家级重大国防军工科研项目负责人(涉及国防军工科研项目及其实际到账科研经费的认定由科研处提出认定意见,下同)。(3)近10年内曾获得以下荣誉称号(奖项):①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前2)、二等奖(排名第1);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特别荣誉奖、专著类一等奖(排名第1);③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第1);④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第1)。(4)近5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且各类科研项目实际到账经费累计理工科至少4000万元、人文社科至少1000万元。若应聘者为海外学者,应具有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教授职务且实际任满2年(不含名誉教授或讲座教授等),具体引进事宜由学校根据其所属学科在国际知名三大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情况通过“一事一议”研究决定。(二)领军人才领军人才是指在国内外相关学科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学术组织管理能力,能领导现有学术队伍开展一级学科建设工作和学术活动的人才。领军人才应具备我校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且具有博士学位,原则上年龄≤50周岁,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近10年内曾入选以下人才计划(工程、项目),且近5年内有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省特支人才“双百计划”人选;(2)省引才“百人计划”人选。近5年内曾担任以下职务或项目(课题)负责人:(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项目)负责人;(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负责人;(6)国家前沿创新计划重点军工项目负责人或级别相同的国家级重点国防军工科研项目负责人。近5年内曾获得以下荣誉称号(奖项):(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排名第1);(2)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前2)、一等奖(排名第1);(3)中国专利金奖获得者(排名第1);(4)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名前2)、一等奖(排名第1);(5)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专著类一等奖(排名前2)、二等奖(排名第1)。 近6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至少3项(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最多一项,不含国家基金1年期项目和其他短期项目);近5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且各类科研项目实际到账经费累计理工类至少2500万元、人文社科类至少650万元;若应聘者为海外学者,应具有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教授职务(不含名誉教授或讲座教授等),具体引进事宜由学校根据其所属学科在国际知名三大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情况通过“一事一议”研究决定。(三)骨干人才骨干人才是指在本学科领域造诣较深,学术思想活跃,有学术发展潜力,科研能力强,能领导学科团队开展高水平教学、科研工作的人才。骨干人才应具备我校副教授及以上任职条件,且具有博士学位,理工类年龄≤40周岁,人文社科类年龄≤45周岁。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排名前2)、二等奖(排名第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前2);省级教学名师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1);省专利奖一等奖(排名第1);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2)、二等奖(排名第1);福建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人选;闽江学者特聘教授(或相当等级的其他省、直辖市人才项目入选者);省级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文化名家;近6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至少2项(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最多1项,不含国家基金1年期项目和其他短期项目);近5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且各类科研项目实际到账经费累计理工科至少1200万元、人文社科至少300万元。若应聘者为海外学者,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取得博士学位或在国内取得博士学位,且在海外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连续3年以上(在海外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时间列入计算范围),并同时具备近5年内,人文社科类发表 SSCI、 A&HCI 收录期刊论文至少6篇,理工类发表SCI一区收录期刊论文或Top期刊学术论文至少8篇。(四)青年拔尖人才青年拔尖人才A类:年龄≤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近5年主持或参与过科研项目研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人文社科类:①在 SSCI、 A&HCI 收录期刊发表论文至少3篇或在校定一类刊物(参照《集美大学刊物分类办法》执行,下同)发表论文至少5篇;②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至少1项(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不含国家基金1年期项目和其他短期项目),且在 SSCI、 A&HCI 收录期刊发表论文至少1篇或校定一类刊物发表论文至少2篇。(2)理工类:①在JCR二区及以上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的领军期刊、重点期刊发表论文至少5篇;②授权与所从事项目研究相关的发明专利至少4个(排名第1);③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至少1项(不含国家基金1年期项目和其他短期项目),且在JCR二区及以上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的领军期刊、重点期刊发表论文至少2篇。青年拔尖人才B类:年龄≤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近5年主持或参与过科研项目研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人文社科类:①在 SSCI、 A&HCI 收录期刊发表论文至少2篇或在校定一类刊物发表论文至少3篇;②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至少1项,且在校定一类刊物发表论文至少1篇或在校定二类刊物发表论文至少2篇。(2)理工类:①在JCR二区及以上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的领军期刊、重点期刊发表论文至少2篇;②授权与所从事项目研究相关的发明专利至少2个(排名第1);③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至少1项,且在JCR二区及以上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的领军期刊、重点期刊发表论文至少1篇。(3)从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指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所有学科或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相应学科,下同)毕业的博士,其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五)青年优秀人才青年优秀人才A类:年龄≤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近5年主持或参与过科研项目研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在校定一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或在校定二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2)主持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至少1项,且在校定二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3)从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的博士,其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青年优秀人才B类: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原则上年龄≤40周岁,且近5年在校定二类刊物及以上发表论文1篇或三类刊物及以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师资引进待遇学校提供的待遇单位:万元/人民币,税前人才类别科研启动金安家费及购房补贴年薪理工类人文社科类高层次人才杰出人才A类面议1000200杰出人才B类面议500120杰出人才C类面议30080领军人才300-60050-8020060骨干人才100-15020-3080青年拔尖人才A类501050B类20530青年优秀人才A类10318B类00选择13万安家费及购房补贴或按规定申请享受厦门市货币化补贴政策省市有关待遇人才项目生活津(补)贴住房补贴安家补助福建省年度紧缺急需人才2000-5000元/月发5年14-18万元分5年发福建省引进A、B、C类高层次人才25-200万福建省海纳百川人才100-200万厦门市海纳百川人才50万厦门市新引进人才8万厦门市高层次及骨干人才协助向厦门市政府申请保障性住房。三、信息发布招聘信息在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门户网站、集美大学人事处招聘信息网公开发布。四、报名和资格审查报名时间:2022年1月28日——2022年12月31日报名方式: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请于报名截止之日前将应聘材料报送到集美大学人事处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集美大学招聘邮箱,逾期不予受理。(邮件主题请按如下格式:姓名-专业—应聘岗位名称)报名材料包括:(1)《集美大学人才引进申报表》;(2)身份证复印件;(3)学历、学位复印件, 毕业生暂时无法提供学历、学位复印件的,应书面保证学历学位真实性;取得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者应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4)应聘岗位要求的其他证书或工作经历证明复印件。应聘人员所留联系方式应准确无误并确保招聘期间保持通畅。资格审查:应聘人员应严格按照招聘岗位的条件要求报名,并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个人填报信息不实,不符合招聘岗位要求的,一经核实,即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五、考核根据《福建省人事厅关于转发<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的通知》(闽人发〔2006〕10号)有关规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人员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进行公开招聘。六、体检体检标准及项目参照我省现行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执行,未按时体检的,视为自动放弃。七、公示考核、体检合格,且符合岗位各项条件要求的拟聘人选在集美大学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八、聘用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办理聘用核准手续,单位与拟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九、联系方式联系地址:厦门市银江路185号集美大学人事处邮 编:361021电 话:0592-6181079 6181261E-mail:十、监督本次招聘工作由集美大学组织实施。集美大学纪检监察部门对招聘工作进行监督。监督电话:0592—6181580(集美大学纪委)、0592—6181261(集美大学人事处)。十一、注意事项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学校将及时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告知应聘者有关学校的防控要求,请广大应聘者理解并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做好个人健康监测,确保应聘顺利进行。附件:《集美大学人才引进申报表》集美大学人事处2022年1月28日—END—信息来源:集美大学官网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海洋机器人科学与技术丛书》出版发行海洋知圈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334 评论

yuxinchen008

都有的啊 中加合作办学的读三年最后一年去加拿大拿专科的毕业证中美合作的读五年拿本科的毕业证 办学条件还行啊 住宿条件很好的

262 评论

相关问答

  • 集美大学刊物分类办法2017公示

    都有的啊 中加合作办学的读三年最后一年去加拿大拿专科的毕业证中美合作的读五年拿本科的毕业证 办学条件还行啊 住宿条件很好的

    透明的黑布 8人参与回答 2024-06-30
  • 集美大学刊物分类办法2017

    主管单位:集美大学主办单位:集美大学主编:孙福明ISSN:1008-889XCN:35-1222/C地址:福建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邮政编码:361021集

    安吉拉pig 6人参与回答 2024-06-29
  • 集美大学刊物分类办法

    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个主办单位的级别喽

    甲壳小咪 2人参与回答 2024-06-28
  • 集美大学刊物分类办法最新

    学生内部的交流资料吧~好像没有什么省级还是国家级的,办的很一般啊~

    虾球麻麻 6人参与回答 2024-06-27
  • 集美大学刊物分类办法解读

    集美大学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

    1982吃货一枚 1人参与回答 2024-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