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4

双子座的小蛇
首页 > 论文问答 > 唐代诗人与唐诗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啵嘶小王子

已采纳
诗歌进入唐代,文质彬彬,蔚为大观。三百年间,诗家辈出,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辉耀千古的巨星之外,还有“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刘长卿、韦应物、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等数不清的璀璨的星星。可以说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僧尼。三百年间,名篇浩瀚,据不完全统计,有五万五千多首。诗歌反映生活面之广阔,内容之丰富,情感之饱满,技巧之纯熟,音律之严整和谐,达到前所未有,后人也难以攀越的高度。诗在唐代,是一个鼎盛的时代!一个黄金的时代! 然而,关于唐诗兴盛的原因,却没有一致的见解,虽争论不断,然难归于统一,其观点主要有下列数种。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 诗人地位的转移。认为唐诗的内容之所以丰富,涉及到各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诗人的地位有了变化。唐以前的诗坛大部分掌握在君主贵族手中,而唐代诗人大多出自民间,他们都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并对现实社会有深切的体验。譬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孟郊、张籍、元稹、白居易等等,大都是从穷困或是从流浪中奋斗出来的。“唐代用科举考试,打破了过去几百年的门阀制度,使得中下层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可以登上政治舞台。这不仅在政治上反映出进步性,同时在文学上也反映出进步性,这是一个文化普及的解放的新时代。从此被压迫的中下层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文化上得到自由发展的机会,于是文学的创作,就冲破了六朝贵族文学的束缚,深刻广泛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与感情,丰富和提高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从君主贵族掌握的诗坛,转移到中下层知识分子的手里,实在是使唐诗发达起来光辉起来的最重要的原因。” 二、 统治阶级的提倡。刘大杰先生举太宗、高宗、武后、中宗及玄宗为例,说明唐统治者无不爱好文艺音乐,提倡风雅,尤其是在科举中,把诗歌的创作作为一项考试的内容,使诗歌一门成为“文人得官干禄的终南捷径”和“青年的必修科目”。这种大力的提倡,使诗歌的兴盛发达与普及成为“必然的现象”。 三、 诗体进化的规律所致。六朝开始形成七言古诗和律、绝新体诗,在形式、音律和词藻各方面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代诗人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大显身手,“来完成诗歌本身尚未完成的生命”%
109 评论

koko乔纳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唐诗繁荣的标志第二节 唐诗繁荣的原因第三节 唐诗的分期第二章 唐诗的演进阶段第一节 初唐诗歌第二节 盛唐诗歌第三节 中唐诗歌第四节 晚唐诗歌第三章 唐诗诗体第一节 唐诗诗体的形态与演进第二节 以时代论诗体第三节 以诗人论诗体第四节 以体裁论诗体第四章 唐人诗论第一节 唐人诗论概述第二节 唐人重要诗论举隅(上)第三节 唐人重要诗论举隅(下)第五章 唐诗文献第一节 唐诗文献的种类、流传和散佚第二节 唐诗重要别集叙录第三节 唐诗重要总集叙录第六章 唐诗与政治第一节 武周革命与文学环境的变化第二节 安史之乱与唐诗转型第三节 永贞革新与元和新变第四节 牛李党争:政治漩涡中的文人命运第五节 甘露之变与文士全身远祸的心态第七章 唐诗与宗教第一节 唐代三教的调和与对抗第二节 唐诗与佛教第三节 唐诗与道教第八章 唐诗与科举第一节 唐代的科举制度第二节 进士试与省试诗第三节 行卷风气与行卷计第四节 赴举诗、及第诗和落第诗引用书目后记

98 评论

烈香杜鹃7366

唐代 (618 -- 907) 的诗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 (618 -- 712):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 (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沈?期、宋之问、陈子昂。 1)诗境上:歌行在卢骆手里“从宫廷走到市井”(卢照邻《长安古意》);五律在王杨手里“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杨炯《从军行》)。 (2)重视声律; (3)讲求骨气:如《从军行》慷慨豪迈;《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悲酸之态,爽朗超脱;《在狱咏蝉》有寄托。 四杰有自觉的变革文风的意识,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杨炯《王勃集序》曰:“(龙朔变体)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在他们的诗中已出现壮大、慷慨的作品。杨炯《王勃集序》评王诗:“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认为王勃能以风骨充实作品,既壮健又有藻饰。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词旨华丽,固缘陈、梁之迹,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认为既有宫体诗华靡的一面,又有风骨。他们努力开拓诗歌境界,能够运用比较畅达的气势来去感驾文辞,将六朝的骈俪转化为流丽矫健。 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盛唐 (712 -- 675):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当时优秀诗人如群星丽天,还出现了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 -- 李白和杜甫。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出的诗人。 初唐诗歌发展的脉络是从宫廷御用转向个人抒情。盛唐诗歌普遍的主题是社会政治主题,盛唐诗歌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高度自信、胸怀开朗、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表现新的体验。即使是旧题材,也写出新体验。如边塞诗。 3)、大眼光、大格局。初唐诗歌精细,盛唐诗歌阔大。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李白)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寒士阶层大量地走向诗坛。 中唐 (766 -- 835):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 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和、元佑。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如下的特征: 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期 2)、追求新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借用,实际白是专指唱和长律而言)。 3)、多元化。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 晚唐 (836 -- 906):晚唐时期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仿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晚唐诗歌普遍带有衰飒悲凉的气氛,感伤色彩很浓。叶燮《原诗?外篇》: 论者谓晚唐之诗,其音衰飒。……盛唐之诗,春花也,……晚唐之诗,秋花也。江上之芙蓉,篱边之丛菊,极幽艳晚香之韵,可不美乎? 余恕诚《唐诗风貌》把晚唐诗歌分为两大群体:一是穷士诗人,以贾岛、姚合、孟郊为代表,包括皮日休、陆龟蒙。风貌特点:收敛境界缩小、淡冷淡泊冷清的心理、着意写诗用心思。二是绮艳诗人,以“小李杜”、温庭筠为代表。风貌特点:悲怆、绮丽、委婉。 晚唐诗人以李商隐、温庭筠、杜牧三人为代表。 初唐约百年,诗人大约270人,诗歌2757首,其中心问题是要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为诗歌发展开辟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 初唐百年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前后两个五十年。初唐的前五十年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2)。从作家来讲,初唐前五十年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人在内的作家群,而以“绮错婉靡为本”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坛上比较热闹,改革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先是高宗武后时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有沈?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最后是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展健康地发展道路。总而言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六朝的浮华和纤弱,诗歌的现实性和思想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已透露了新的气息。 盛唐,是唐代诗歌达到繁荣的顶点时期,在短短的五十三年里,涌现出了十几位大诗人,他们以不相同的风格,投入到了盛唐之音的大合唱之中去。正如李白《古风》其一所说:“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在盛唐诗坛上,李白、杜甫无疑是两位最伟大的时代歌手。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一批诗人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另一批诗人分别以或宁静优美、或豪迈奔放的音符,弹奏出盛唐之音的不同音部。总体来说,这一代诗人大都具有宏伟的理想和抱负、蓬勃热烈的感情,他们的诗歌大都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这也就是后人所称道的盛唐之音。李白诗歌则是盛唐之音的典型代表。“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伟大的诗人杜甫,以他如椽巨笔,在诗中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代巨变。在诗歌史上,他既是盛唐之音的结束者,又是中唐诗歌的开启者,在整个唐代诗歌史上占据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也是整个中国古代诗史上一位杰出伟大诗人。 中唐诗人大约五百七十人,诗歌数量最多,约一万九千余首,诗歌流派也最多,所以高?称之为“中唐之再盛”。这时与安史之乱期间相比,虽然时局得到相对的稳定,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以及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使社会陷于严重的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盛唐那积极浪漫主义的热情和理想退潮了,严峻、冷酷的现实使诗人们不得不倾向冷静的观察与思考,所以诗歌转向了现实主义道路。而盛唐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成熟完美的境界,也为中唐诗人在诗歌艺术的创新与开拓上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中唐诗歌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出现了竟相创新的局面,诗人及流派的创作“如危峰绝壑,深涧流泉,并自成趣,不相沿袭”(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中唐诗坛,大致有以下几派: (1)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包括李绅、王建、张籍等人在内,倡导新乐府的创作,要求“歌诗合为时而作文章和为事而著”,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时弊民疾,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自然,他们的创作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派诗人,从尚奇怪,重主观的创作主张出发,着力于探讨诗歌的新的艺术形式,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这一派诗人除了韩孟之外,还有刘叉、卢仝、马异、贾岛、李贺等,其中韩、孟、李最为出色。 (3)韩、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带着对盛唐的依恋,以萧条、冷落的心境表现山林隐逸的生活情趣。 (4)柳宗元、刘禹锡等“元和贬谪”诗人,或借异乡山水以抒发贬谪之苦闷,或借历史古迹抒发千古兴亡之慨叹,柳的山水诗写得清淡秀丽,峻洁峭激,刘的咏史诗则豪迈畅朗。 晚唐七十年,是唐诗的晚秋时节,但并非一片萧瑟。总体来看,由于晚唐政治形势的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所以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李商隐、杜牧两位诗人为晚唐之翘楚,他们的诗歌,无论其内容还是艺术都具有杰出的成就。许浑、温庭筠、韦庄、司空图、韩?、郑谷等诗人,也都各有特色。而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等人,继承了中唐元白新乐府的传统,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晚唐时局如西风落照,士人深感回天乏力,故淡泊情怀与艳情绮思的主题在晚唐诗坛便十分流行。而艳情绮思的题材在词这一新起的艺术形式中表现的更为充分。到了五代时期,词这种形式迅速发展,为后来宋词的繁荣奠这个问题你可以从审美、诗歌形式和内容三个方面来看。唐代给我们的整体印象就是热情、乐观、进取,这与唐代的社会环境十分不开的。表现在诗歌里就是多慷慨激昂,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严重。当然杜甫以下及受杜甫影响的诗人们除外,他们关注现实,比较受同志们看好。但其实杜甫前期也是比较积极乐观的。即使他写丽人行啊什么的也是有积极入仕的想法。既然是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就不会在诗歌中过多议论,过多附带社会理想啊、儒家道德啊什么的。这也是唐诗与宋诗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唐诗强调风骨,也就是要言之有物,不能无病呻吟,不要空发感慨,要有内涵,这个是从陈子昂开始的。形式上嘛就是你说的,格律诗体制完备啊,各种修辞手法,结构等等都成熟啊,太多了,你多读点自然就明白了。内容上唐诗在山水诗啊、边塞诗啊、送别诗啊,还有杜甫、白居易等等开辟的现实主义诗歌啊都达到了巅峰,后来人只有学他们,再不可能超过他们了。你像及时现在一说唐诗那诗人是一溜啊,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翰、常建、崔颢、初唐四杰、文章四友,我还只举了初唐和盛唐的,以后也有很多。大概我们知道的唐代诗人比的上其他朝代诗人总和了,是吧。格律诗的特点嘛,我知道的也不多。一条就是字数,律诗绝句,每一联最后一个字要押韵,近体诗压平声韵,首联出句可压可不压都知道就不多说了。再就是黏式律,即上一联的对句(就是后面那半句)最后一个字与下一联的出句(就是前面那半句)第一个字要平仄相黏(也就是平仄相同),同一联中出句最后一个字和对句第一个字要平仄相对(就是平仄不同)。并要求这种规律贯通全篇。这是格律诗最重要的规律了。其实还有很多很细的地方。比如那些字是平声字,那些是仄声啊?当然和现在的不同了,不是阴平阳平的就是平声,上声去声的就是仄声。还有黏式律在什么地方必须严格,什么地方可以通融啊,什么叫失黏、失对啊,什么叫坳、救啊。我就知道这么多,还有问题再联系我吧。我尽力解答定了基础。

176 评论

桃紅梨白

唐代大诗人 骆宾王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在我国古代,蝉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因为它高居 枝上,餐风饮露,与世无争。因此古代很多诗人咏蝉, 有的借以歌颂高洁的品格,有的寓意感慨身世的凄凉。 如“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翳 叶中。”(李百药《咏蝉》)“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 足。”(褚澐《赋得蝉》)“ 烦君最相惊,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在不同身世经历的诗人笔下,平凡 常见的蝉各具性灵,仿佛是品格高尚的高士形象的化 身。而在历代鳞次栉比的咏蝉诗中,最受称颂、广为 流传的就数这道《在狱咏蝉》诗了。 《在狱咏蝉》诗,与一般的咏蝉诗不同,感情真 挚而充沛,不但没有无病呻吟,更非“贫士失职而志 不平”的平常慨喟。它抒写的是含冤莫辨的深切哀痛。 该诗是骆宾王于仪凤三年在狱中所作。他下狱的原因 尽管说法不一,然而多数认为是被诬陷的。例如有传 说,武后专政,排斥异己,严刑苛法,告密之风盛行。 骆宾王屡次上书讽谏,因此获罪撤了职,并以贪赃入 狱。也有人依据他的《狱中书情》,分析“三缄慎祸 胎”等语,认为他是言语不慎招来了莫须有的打击。 具有侠义性格的骆宾王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就借咏蝉 来替自己的清白申辩,宣泄心中激愤之情。诗的序言 中他写道:“仆失路艰虞,遭时徽,不哀伤而自怨, 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有声,悟平反(昭雪疑狱) 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 贻诸知己。”在狱中诗人触景生情作该诗,既向知己 的朋友诉说自己的冤屈,又表明了对昭雪信心不足。 序言的末尾说:“非为文墨,取代幽忧云耳。”由此可 见所写都是肺腑之言。 诗的首联点题,上句中的“西陆”,一方面表明 时令已是秋天,一方面又交待了诗人被囚禁的地点一 禁垣西。蝉声唱,指蝉的鸣叫。诗序里说:“余禁所, 禁垣西,是法曹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每至夕 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 于曩时,虫响悲乎前听?”诗人失去了自由,听了寒 蝉时断时续的鸣叫声,觉得异乎寻常,深感其中有一 种幽咽、凄楚的意味。这就自然地引出了下句:“南 冠客思侵”。蝉的哀鸣声唤起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无限 惆怅与悲戚。这个“侵”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 忧心忡忡的心境和情境。 次联“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是紧承上联 进一步抒发诗人悲苦烦忧的心情。诗人仿佛是在对蝉 倾诉,又仿佛是自言自语:我本来就够痛苦了,哪里 还受得了你不断地向我诉苦呢!正所谓以苦引苦,人 何以堪! 三联“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表面是写蝉, 实际是抒写自己境况。秋季露水凝重,打湿了蝉的翅 膀,使它难以飞行;秋风频吹,使蝉的声音传不到远 方。此处以蝉的困厄处境比喻自己仕途曲折,蹉跎难 进;受谗言诽谤良多,身陷囹圄,辩词无以传递。诗 句委婉,意在言外。 尾联为一句深沉的慨叹:“无人信高洁,谁为表 予心?”现在世上无人看重“高洁”,又能指望谁来 替我平反昭雪呢!这声哀叹,仿佛对苍天呼吁,又象 是控诉奸佞,满腔愤懑倾泄而出。诗人并没有言过其 实,残酷的现实正像他所预料的,尽管“平反之已 奏”,却如泥牛入海一般杳无消息。直到调露元年, 高宗到东都大赦天下,骆宾王才得以出狱,但“坐赃” 的罪名却和他的“文名”连在一起永远地被载入史册 了。这愤恨如何能平消?到敬业起兵伐武,他积极参 与并起草了《讨武曌檄》,或许原因正在于此。 周颐曾经说过:“问咏物如何始佳?答:未易言 佳。先勿涉岂犬,一岂犬典故,二岂犬寄托,三岂犬 刻画,岂犬衬托。去此三者,能成词不易,矧复能佳, 是真佳矣。题中之精蕴佳,题外之远致尤佳。自性灵 中出佳,自追琢中来亦佳。”《在狱咏蝉》诗最为突出 的特点,正是“去此三岂犬”,用典贴切自然,比喻 精辟传神,寄情寓兴深远。这真正是深领题中之精蕴, 又兼得题外之远致,因此能够成为脍炙人口、千古传 颂的名篇。诗的首联,“西陆”对“南冠”,“蝉声” 对“客思”,“唱”对“侵”,对仗工整。次联则换以 流水对,上下连贯,前后两联错落有致。第三联含蓄 蕴藉,富于理趣。尾联用语犀利畅快。尽管有人认为 “未免太露”,但精通诗道的骆宾王却认为不如此难 以抒胸臆。这种“一吐为快”的风格,正是骆宾王诗 歌一贯的特色。陆时雍曾经说过:“照邻清藻,宾王 坦易。”这种“坦易”的诗风也表现了他倜傥不羁、 豪放脱俗的气质。骆宾王的诗虽然不能摆脱六朝遗习, 但不刻意追求形式。这首咏蝉诗,属对工整,句法善 变,语言精炼,音韵和美,格调深沉而不颓丧,给人 以整齐活泼的美感。

161 评论

相关问答

  • 唐代诗人与唐诗论文

    唐代大诗人 骆宾王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

    z小九z5858564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8
  • 唐代诗人研究论文

    诗歌进入唐代,文质彬彬,蔚为大观。三百年间,诗家辈出,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辉耀千古的巨星之外,还有“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刘长卿、

    西夏唐古特 4人参与回答 2024-07-08
  • 唐代诗人李白论文

    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及其价值探究 在唐诗及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李白的课题的评论资料和专著的相对匮乏。典型一点的就胡震亨的《李诗通》,杨其贤、萧士赟及王琦三家分别为《

    淡蓝色的蝎子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5
  • 唐代诗歌论文

    读《宋词》 思念疯长的杨柳岸边,暮色蔼蔼的烟波中,晓风残月浅斟的醉意里,柳永乘一叶扁舟自烟水迷离中驶来,浅诉着万种风情。执手相凝的泪眼,满心渴望的相逢,一

    黎明前的静谧 3人参与回答 2024-07-08
  • 唐代诗人李白论文集

    李白是继庄子、屈原以后的中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杰出贡献在于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 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技巧, 并使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神兽史瑞克 5人参与回答 2024-07-06